(17份)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教案打印版 教学设计打包下载(WORD)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九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九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兀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舄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舄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九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九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九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九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兀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ffl'-t中心•犒与阵境的美JR2 .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萨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j 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瓣的环彪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6全册课件【完整版】
பைடு நூலகம்
0002页 0062页 0148页 0215页 0255页 0348页 0358页 0401页 0475页 0588页 0628页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三章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二节 第五节 第一节 第三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认识环境管理 公众参与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6全册课件【 完整版】
高中地理选修六导学案教案全册17页word文档
选修六-----导学案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导与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的概念,区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人类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例,区别自然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2.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环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重难点】1.区别自然和社会环境2. 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堂导入】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资源耗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第一节。
【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课堂合作探究】一、环境及其分类1、概念: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2、分类A。
自然环境: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B。
社会环境: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荒漠流沙等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旅游环境二、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环境与自然资源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经济技术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的概念应把握其本质特点:第一,自然属性,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第二,经济属性,即“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关系: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全册课件【完整版】
4.下列地理事物都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 B.天然草场、畜群牧场 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 D.极地、高山及荒漠区 解析: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极地、高山及荒漠区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属于天 然环境。 答案:D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的。 (2)材料中人类破坏了植被,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对人类造成危害,说 明了什么? 提示: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 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呈现怎样的趋势? 提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 来越大。
人类活动主观 能动性与环境 发展客观规律 的对立
人类 与环 境的 统一 性
人类与 环境相 互依存
人类与 环境相 互转化
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 离 不 开 环 境 ;适 合 人 类 生存的环境离不开人类 的建设与保护
人类个体通过新陈代谢 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 量、信息的交换,人类种 群通过个体的生生死 死 ,在 生 生 不息 的 繁 衍 中实现着与环境的相互 转化
1.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 大,造成了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主题一 环境
材料: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1)中心事物不同,周围事物的含义是否相同? 提示: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2)假设该图中的中心事物是人类,那么周围事物是指什么? 提示:周围事物是指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 (3)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哪些联系? 提示: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 (4)人类与其周围事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 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 排放到环境中。人类与其周围事物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5)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以分为哪些 类型? 提示:根据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 环境两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以及各分层的特点,特别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教材讲述的较为详细,平流层以上部分,包括中间层、热层、外层,教材归纳为高层大气,这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教材这样处理,既突出了重点即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同时又利于学生了解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电离层,至于目前与人类联系相对较少的其他几层大气,简略处理,减少学习的头绪,详略编排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各大气层的特征,应该抓住关键环节,即气温的垂直变化不同引起大气的运动特点各异,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导致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对流运动,使水汽易于凝结,而对流层大气固体杂质丰富,因而容易形成降水;平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而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利于飞行。
由此可以看出每层大气其运动特点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可从教材提供的图像中得以了解。
关于大气的组成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介绍的关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等知识,是了解大气环境的最基础知识。
其中低层大气的各种组成物质及其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通过表格形式介绍了低层大气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比例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主要成分的比例悬殊很大,氮、氧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其他成分所占比例很小,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二氧化碳及表格中未涉及的臭氧,它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教材着重进行了描述,对于低层大气中比例较少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强调其对地面和大气温度以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同时教材指出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这与干洁空气有所不同,这为后面讲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干预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大量排放污染物质导致大气中固体杂质增多,形成大雾天气等天气变化埋下伏笔。
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地理选修6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中地理选修6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
选修6是地理学科的一门高级课程,主要涵盖了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发展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人口、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发展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掌握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发展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1. 人口与城市- 介绍人口与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分析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的影响;- 进行城市规划和人口分析的案例研究;- 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观察和实地调研活动。
2. 经济与发展- 探讨经济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进行经济发展案例研究;- 组织学生进行经济调研和数据分析活动。
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分析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调查和实验活动。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发展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和项目评估:通过作业和项目评估学生对于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选用高中地理选修6教科书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 多媒体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相关地理数据、案例和实地调研结果;3. 实地调研工具:准备实地调研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问卷调查表、测量工具等。
教学策略: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问、讨论和实地调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3. 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数据收集能力。
【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3.掌握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及其危害;4.熟悉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5.掌握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二、教材总体分析《地理(选修6)》第四单元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1.第一章节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2.第二章节是“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3.第三章节是“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介绍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危害和防治措施;4.第四章节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主要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5.第五章节是“环境保护技术”,主要介绍环境保护技术及其应用;6.第六章节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介绍环境教育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第一章节: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意义;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二章节: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形势;2.我国环境保护政策;3.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三章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的形式;2.环境污染的特点;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四章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2.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方式;3.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五章节:环境保护技术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技术的种类;2.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六章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教学内容1.环境教育的概念;2.环境教育的实施方式;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
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情势,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散布图,说明洋流的散布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2.进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风海流的成因,归纳世界洋流的散布规律,知道世界洋流散布模式,并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散布简单模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散布规律,提高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知道。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
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画世界洋流散布图,掌控世界表层洋流的散布规律。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散布规律及利用等温线地图判定寒、暖流。
教学进程(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1、洋流的概念:学生自主浏览课本,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固、大规模。
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练习寒暖流的判定3、洋流的成因分类:介绍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由此可知,洋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有风向、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
其中,盛行风是最主要的动力。
过渡洋流的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一旦开始运动后,就会遭到地转偏向力和海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方向。
现在我们一起结合刚才学习的洋流成因来概括世界洋流模式图,看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洋流的散布: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固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盛行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word学案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人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1.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和主要表现。
2.掌握酸雨的概念及危害。
3.以某次大气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①________的原因,大气圈中的②____________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③____________的物质,致使大气④____________,影响了原有的⑤____________,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⑥__________,并对⑦__________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PM10)a.空气中悬浮着无数⑧____________,统称“总悬浮颗粒物”。
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剩下的就是⑨________________,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b.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⑩________________障碍,危害健康。
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⑪__________;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⑫__________”;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c.我国北方⑬__________较少,植被⑭________较低,有些地区土地⑮__________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⑯________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2)酸雨a.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⑰______的降水称为酸雨(雪、雹、雾)。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⑱__________和⑲____________等。
b.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⑳________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21 ________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腐蚀树叶,使○22 __________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23____________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学案[教学案]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高二地理选修6的教案
高二地理选修6的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二地理选修6的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高中地理选修共6册.
高中地理选修共6册选修 1 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附录:活动星图选修 2 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本书相关网站选修 3 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本册书体例本书相关网站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选修(6)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
人教版地理选修6解决环境问题的大体思想word教案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大体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大体观点,并进行“正确熟悉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进展的新水平。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成立可持续进展观。
教学重难点:树立可持续进展观。
教具预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式: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进程:导入:在人类经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情形下,咱们除采取有效行动,以求达到环境与进展共赢的结果外,别无选择。
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需依托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观和进展观乃是最大体的任务。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慢慢熟悉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彼此关系的大体熟悉。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份,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熟悉见诸行动。
咱们往往在思想上熟悉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
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搜集。
1.搜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
行讨论。
2.依照统计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什么缘故会有如此的结果。
常。
调查活动能揭露这一问题,引发关注和试探,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遇中。
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人类应该如何实现“维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稳和谐”呢?够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平稳。
二、树立可持续的进展观1.可持续进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按期开禁、爱惜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如:(以下资料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给学生,并说明、翻译,让学生了解早在2000连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进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践行动)多媒体放映: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爱惜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按期开禁的法令。
地理选修6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1节:教案
地理选修6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1节:教案我们四周的环境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精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育同学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觉问题、概括学问的力量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预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怀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斗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峻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需关怀我们四周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进展,就要对我们四周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进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四周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四周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自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稍微,仍保留着自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制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①表示人类生存和进展中从环境中猎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份)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教案打印版教学设计打包下载(WORD)版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 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 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 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 行动起来, 保护环境, 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 了解它的发展规律, 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 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 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 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 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 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 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 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 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 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 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 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 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 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回顾必修II 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 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①②④③)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 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案例1周口店这一方水土通过这个案例, 应掌握以下问题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 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人类社会 废弃物物质 能量 环 环境 境 ①④②③③④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思考1.在旧石器时代, 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点拨: 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 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对环境影响微弱.2.农业文明以来, 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点拨: 农业文明以来, 周口店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效益.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点拨: 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 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 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 遵循自然环境, 顺应自然环境, 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4.进入21世纪, 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点拨: 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 进入21世纪, 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 关停污染企业, 处理石化区废水, 治理周口河, 造林绿化, 保护“北京人”遗址, 发展旅游业.板书设计§1.1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2.分类天然环境:人工环境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 互相影响、互相制约.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安排: 1课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 概括事物本质, 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难点: 环境问题的成因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补充)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 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 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1)资源短缺说明: 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 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 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说明: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阅读通过该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的阅读, 需要了解以下知识: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事实, 知道它们不仅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 更是20世纪中期环境向人类因环境问题激化而鸣响的警钟. 每个公害事件都是一个生动、深刻而悲惨的故事从而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 随着科技进步, 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二)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全球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 例如,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等的争夺, 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内部冲突和一些国际争端乃至武装冲突的根源.思考1.从漫画苦难的母亲中你想到了什么?点拨: 人口压力太重, 对资源的需求量太大, 导致地球“母亲”所承受的压力很大, 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 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 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2.用人口增长、资源需求、影响环境、经济发展等主题词写一篇短文.点拨: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 供学生参考, 或者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写作, 尽量避免空洞说明, 最好应加入一些数据.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 近代历史的经验证明,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 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经历, 不少地区在迅速致富愿望的驱使下, 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 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建设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人口的数量 大幅度增长 个人对资源 的需求大幅 度提高 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无限增长 地球资源 总量有限, 且分布不均 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与消耗随之增多,往往导致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 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造成环境污染.探究: 为什么在近代经济发展, 人们总是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呢?(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原因1).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 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 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 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 扩大污染的危害, 促使环境污染全球化.如: 发达国家(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通过高烟囱等形式将污染转移到周边地区(或贫困地区);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如: 不节约用水, 在个人是件小事, 但是积少成多, 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在今年很多城市对于用电的要求非常严格, 大厅内一般不允许使用空调, 空调的调温也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内, 但是一些人却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损坏了大众利益 .课下探究: 人们为什么对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不加以限制?为什么不顾长远环境效益, 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只顾自身利益忽视大众、整体的利益呢?(提示: 向自然作无休止索取的传统的征服论环境观在作祟. )思考1.整理上述意见, 说说他们主要有哪几方面的考虑.点拨: 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带来了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了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2.你认为这件事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点拨: 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3.对这场争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点拨: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通过研讨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情感体验, 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与社会成员内部原因, 并为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当代环境的特点与新的环境观、发展观)准备好条件.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 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如: ⑴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 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 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 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⑵氟利昂(氯氟碳)具有许多优秀的化学性质, 被广泛应用于无数喷雾器小罐中, 几十年后却发现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⑶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 大量排放后引起全球性增温, 这个结果也是跟踪观测了几十年才得出的结论. ⑷原来深埋于地下的矿物被采掘出来, 进人大气、水、土壤, 甚至生物体中, 散布在世界各地, 现已查明其中多种重金属有毒性和致癌、致畸变作用. ⑸人工合成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 如DDT、多氯联苯、氟利昂等, 它们广泛扩散于环境中, 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有害影响.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 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 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如: ⑴原始森林被砍伐后, 人们可以重新造林, 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 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⑵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 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 地面下沉了9米, 至今难以复原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造成千沟万壑的地面(图1.8, 已经灭绝的物种不能重新出现;⑸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圈CO2度的持续增加, 等等, 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 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 或少数国家. 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案例②通过材料的阅读能够了解到:1.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就连北极地区也遭到化学污染(一些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水体的搬运与输送, 飘洋过海, 甚至到达几乎无人类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 而要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人类社会已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 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解决好当代环境问题, 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2.正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 所以要深入研究环境问题, 分析它产生的原因, 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板书设计§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2.表现(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4)全球环境变化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自然原因(二)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的: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 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 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难点: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 导入: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 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 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 别无选择. 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必须依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 因此树立现代环境观和发展观乃是最基本的任务.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 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 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 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 一时间, 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 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 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 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良性方向发展活动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 我们往往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 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 用投票箱收集., 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 然后分析结果.点拨: 在课前组织环境小组或环保积极分子进行“环保行动调查”活动, 印发、收集统计问卷. 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 全班进行讨论.2.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点拨: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环境观念提升到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人们对知行差异司空见惯, 往往习以为常. 调查活动能揭示这一问题, 引起关注和思考, 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中. 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点拨: 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真研究, 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 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如: (以下资料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给学生, 并解释、翻译, 让学生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践行动) 多媒体放映: 由此可见,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 春秋时的管仲(管子), 就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 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 反对过度采伐. 战国时的荀子也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作治国安邦之策, 特别注重遵从生态学的季节规律, 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 北魏时的贾思勰(《齐民要术》语), 也明确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掘出1100多枚竹简, 其中的《田律》清晰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这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环境法律之一. “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 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⑴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⑵内涵①要发展, 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这就是可持续. ⑶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春三月, 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进之长. ——《逸周书·大禹篇》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元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元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