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优化方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及答案 2 专题强化训练
【优化设计】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第1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B.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C.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的D.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解析:选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错;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不会立即被降解,B错;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不相同,D错。
2.(流程图解题)(2018·山西太原月考)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解析:选B。
由图可以看出,该实验是通过过氧化氢来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所以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从滤纸片进入过氧化氢溶液(即t1时)酶促反应已经开始,所以应从t1算起;该图示中只有一片滤纸片,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增加滤纸片的数量,测出时间后取其平均值。
3.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的AB段表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如果温度升高10 ℃重复实验,则图中A点的位置将下移C.如果从乙点开始,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中B点会上升D.曲线BC段反应速率不变,说明随着反应浓度的增加,酶已经完全被分解了解析:选D。
由图可知,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由于反应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因此,提高温度,酶的活性将下降,A点将下移。
如果往反应体系中加入更多的酶,反应速率将加快,B点会上升。
曲线BC段反应速率不变,是因为酶的数量有限,而不是全部被分解了。
4.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也可以是乳糖B.图甲中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化学本质与无机催化剂相同C.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曲线②>曲线③D.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曲线②>曲线③解析:选D。
【优化设计】高考生物2轮复习 专题2第1讲精题在线当堂达标 Word含解析
1.(新情景信息题)(2014·北京西城期末)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可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引起酶1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变性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也说明酶1与产物B 的相互作用可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A、D正确;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有着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
2.下列曲线Ⅰ、Ⅱ、Ⅲ、Ⅳ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A.Ⅰ和ⅢB.Ⅱ和ⅢC.Ⅰ和ⅣD.Ⅱ和Ⅳ解析:选D。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接近正常体温(约37 ℃),故第一个坐标中能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的是曲线Ⅱ。
第二个坐标中,酶含量为a作为参照,当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而不是酶含量,所以酶含量<a时的曲线起始段应和酶含量为a时的曲线重合,排除曲线Ⅲ。
3.关于探究酶特性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解析:选B。
酶具有专一性,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使用斐林试剂必须水浴加热,影响实验结果,一般选择碘液来检测实验结果;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
4.(2014·江西两校联考)下图所示的各种生理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解析:选A。
【优化设计】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Word版含解析
1.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以下有关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①梅耶证明了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②萨克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③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④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变成有机物的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A .梅耶通过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但并没有用实验来证明.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但没有利用同位素标记法.2.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对此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整个③④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过程②③④的每一阶段都伴随着过程①的进行C.过程②③④的第|一阶段都会形成丙酮酸和[H]D.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只来源于②过程解析:选 B .过程③④为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②③④第|一阶段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都会形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 ,并且都有ATP的形成;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会形成A TP .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此过程不会产生CO2 ,所以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只来源于②过程.3.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 ,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中产生A 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光照强度为c、d时,该细胞能积累有机物D.光照强度为d时,细胞需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解析:选C .O2产生量代表真光合作用速率,O2吸收量代表呼吸作用消耗外界的O2量 .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a时,O2产生量为0 ,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细胞中产生A 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项错误.光照强度为b时,O2吸收量与O2产生量相等,此时呼吸作用消耗6个单位氧气,其中3个单位由光合作用提供,3个单位来自外界,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B项错误.光照强度为c时,O2产生量为8个单位,向外界释放2个单位的O2 ,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细胞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为d时,O2产生量为10个单位,向外界释放4个单位的O2 ,细胞需要吸收4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细胞积累有机物,C项正确、D项错误.4.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量的条件和结果如以下图(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影响A点和B点光合作用的因素都包括光照强度B.在B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44.8 mL CO2·h-1C.A点时CO2固定和复原的速率均大于B点D.与15 ℃相比,25 ℃条件下与植物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活性较大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影响A点和B点光合作用的因素都包括光照强度.在B点所示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22.4+22.4=44.8 mL CO2·h-1 .A点光合作用速率小于B点,因此,A点时CO2固定和复原的速率均小于B点.25 ℃条件下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大于15 ℃条件下,因此,25 ℃条件下与植物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较大.5.如图表示某种生理作用的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②代表有关物质.以下有关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该图表示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B.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在甲和乙内发生生理过程C.物质①表示丙酮酸,物质②表示ATPD.丙表示线粒体内膜,该处能产生大量的ATP解析:选D .该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甲、乙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可以在甲、乙中发生生理过程,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只能在甲中发生生理过程;物质①表示丙酮酸,物质②表示[H];丙表示线粒体内膜,在该处[H]和氧气反响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 .6.如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局部代谢途径,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叶肉细胞中,只要线粒体消耗O2 ,光合作用就不缺少ATP和CO2B.过程②需要A TP ,过程①③④产生A TPC.对于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突然降低光照强度,过程①②都会减弱D.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与合成A TP有关的酶解析:选A .图中过程①②③④依次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响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响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叶肉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并不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反响阶段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响阶段,A项错误.过程②是C3的复原,需要ATP和[H] ,过程①③④都能产生A TP ,B项正确.对于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假设突然降低光照强度,过程①减弱,过程②因缺少ATP和[H]也会减弱,C项正确 .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够产生ATP ,故都含有与合成ATP有关的酶,D项正确.7.图甲表示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的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图乙表示蓝藻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乙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5C.图乙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图乙中,限制a、b、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解析:选B .a条件下,该植物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A错误;b条件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5 ,B正确;图乙表示蓝藻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蓝藻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图乙中,限制a 点和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D错误.8.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曲线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不断升高,使光合作用增强B.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光反响所需的水分缺乏C.曲线d~f段下降的原因是呼吸作用不断加强D.曲线上a、e点,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解析:选D .由图可知,曲线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不断增强,使光合作用增强,A项错误.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过强,植物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给缺乏,光合作用强度下降,B项错误.曲线d~f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光合作用强度下降,C项错误.曲线上a、e点CO2吸收速率为0 ,即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与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等,D项正确.9.以下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2021全国新课标Ⅱ ,6D)B.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2021全国新课标Ⅱ ,3D)C.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2021全国大纲,2B)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响(2021浙江,1D改编) 解析:选C .病毒无独立的代谢系统,病毒核酸的复制所需要的能量由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呼吸产物是CO2和水,进行无氧呼吸时,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黑暗条件下叶绿体不能合成ATP;暗反响需要的外部条件:ATP、[H]及CO2;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10.离体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实验中断CO2的供给,以下关于一段时间内叶绿体中A TP与O2的相对含量变化的示意图中,正确的选项是()解析:选B .离体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突然中断CO2的供给使C3合成减少,一段时间内暗反响逐渐减弱,其消耗的A TP也逐渐减少,故ATP相对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暗反响的减弱,光反响也逐渐减弱,故叶绿体内O2含量逐渐减少.11.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当光照强度为1 klx时,植物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是0 mg/(100 cm2叶·h)C.假设在c点时突然停止CO2供给,短时间内植物甲的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增加D.d点时限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增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的浓度解析:选D .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纵坐标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1 klx时,植物甲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说明植物甲在小于1 klx光照强度下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植物乙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那么总光合速率为20 mg/(100 cm2叶·h);在c点时,突然停止CO2的供给,短时间内植物甲的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减少,C5的含量会增加;d 点时植物乙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 ,因此此时限制植物乙光合作用速率增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的浓度.12.如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甲图中a点的内在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或色素的数量缺乏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与C5的生成量都多C.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的走势将稳定不变D.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解析:选C .乙图中d点时的光照较c点强,光反响生成的ATP和[H]较多,促进C3的复原,使C5生成量多,因此C5与CO2结合生成C3的量也会增多,故B项正确.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代谢,在丙图中,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曲线的走势将下降,故C项错误.13.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项重要的生理活动,答复以下问题:(1)在夜晚不能进行③②过程,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产生[H]的过程是图中的________ ,需要消耗[H]的过程是图中的________(用图中的数字答复) ,该细胞合成 1 mol C6H12O6所需的ATP(来自[H]中的能量忽略不计)________(填 "大于〞、 "小于〞或 "等于〞)1 mol 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ATP .(3)如果光合作用的原料H2O中有0.52%含18O ,CO2中有0.48%含18O ,那么短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含18O 标记的氧原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该植物表皮上的气孔在夜晚翻开,白天关闭,这是对环境的适应,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 .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5)植株叶片由幼叶到成熟叶的发育过程中总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叶片发育过程中叶面积逐渐增大,参与此过程的植物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示中X物质表示光合作用中的C3,那么过程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响中CO2的固定,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响中C3的复原,暗反响的进行需要光反响阶段为其提供ATP和[H] .(2)Y物质表示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过程①④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均有[H]的产生,细胞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只有少局部生成了ATP ,大局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光合作用生成1 mol葡萄糖所需ATP大于1 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ATP .(3)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O2全部来自H2O .(4)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在长期自然选择作用下,该植物在夜间开放气孔、白天关闭气孔以适应干旱炎热的环境.(5)叶绿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基粒上,在幼叶到成熟叶片的发育过程中叶绿体中基粒数量会明显增多;叶片面积增大的过程中,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答案:(1)ATP、[H](2)①④②大于(3)0.52%(4)炎热干旱自然选择(5)基粒(类囊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14.答复以下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影响因素相关的图表曲线类问题:(1)图1是棉花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6~18时的光合作用变化曲线,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分析图1可知,一天中光合作用强度两次下降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____________吸收量减少,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下降,光反响产生的________减少 .图1中b点与c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________ .由图2曲线的特点可知,处于X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对于图2来说,假设适当提高温度,那么Y点应______________移动;假设图2曲线表示阴生植物,那么Y点应________移动.(2)图3中,甲图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图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局部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图乙中的____________ .图甲中e点以后,乙图中m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_有限,不能吸收和利用更多的光能.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___ .图3(3)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A 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图乙中的数据需在________条件下测量.图丙,假设大棚的温度设定为两曲线交点处的温度,且保持恒温,每日光照12 h植物体干重将________ .用大棚种植该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照为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________最|||正确.图4解析:(1)从图1曲线可以分析出,一天中第|一次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是因为气温过高,为防止蒸腾作用失水过多气孔暂时关闭,CO2吸收量减少所致;而第二次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是因为光照强度下降,光反响产生的[H]、A TP减少,暗反响速率下降.分析图1中b点与c 点,b点比c点光合作用强度高,因而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由图2曲线可知,处于X 点时,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对于图2来说,Y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假设适当提高温度,呼吸速率加快,光照强度需大于Y点,其光合速率才能与上升的呼吸速率相等,那么Y点应向右移动;假设图2曲线表示阴生植物,那么Y点应向左移动.(2)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是整个细胞吸收的CO2量,即为图乙中的m3 .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m4不再增加,即到达光饱和,其主要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有限,来不及吸收和利用那么多的光能.甲图中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有m1=n1=m4=n4 .(3)图甲中A点表示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图乙表示氧气浓度对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对于绿色植物应该在无光条件下测量,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图丙两曲线交点处真正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无光时间段植物呼吸消耗有机物,因此每日光照12 h植物体干重将减少;大棚种植,白天应控制光照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25 ℃最|||正确.答案:(1)CO2光照强度[H]、A TP较多线粒体向右向左(2)m3色素m1=n1=m4=n4(3)温度无光减少C25 ℃15.探究环境因素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材料处理:利用打孔器对兰草和玉米的幼嫩叶片打孔,获取一批直径为1 cm的叶圆片.将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叶圆片沉到蒸馏水底部,置于黑暗处待用.实验过程:取4支试管,按表中的步骤进行实验,而后同时置于40 W的白炽灯下,各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均为20 cm ,观察叶圆片上浮的情况,得到下表实验结果.(1)该实验过程采用的是________方法 .(2)1、3号试管叶圆片一直到实验结束仍沉水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号试管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从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植物的叶圆片在相同条件下上浮所需的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植物的叶圆片质量不同,也可能是由于不同植物的叶细胞间隙大小不同(细胞间隙越大积聚气体的速度越快) .但利用电子天平称量相同数量的兰草、玉米的叶圆片,发现两者等重.怎样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呢?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更好地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将等量同种植物的抽空叶圆片转至|||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绘制如图.有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小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C.在c点以后,NaHCO3溶液浓度过高,可能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解析:(1)叶细胞间隙中充有气体,排出间隙中气体后叶片密度增大叶圆片沉入水底,如果细胞能产生气体充入间隙中叶圆片又会上浮,因此本实验采用产气排水法 .(2)1、3号试管中为蒸馏水,无二氧化碳供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无气体产生.此外,蒸馏水中也无氧气供给,细胞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3)2、4号试管中NaHCO3供给二氧化碳,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产生的氧气充入细胞间隙,从而使浮力增大.(4)相同数量的叶片质量相同,排除了质量的差异,那么影响因素可能是细胞间隙的大小,因此可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5)叶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光合作用强度越大,在ab段随NaHCO3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大.从曲线分析在bc段随NaHCO3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根本不变,因此单独增加NaHCO3浓度不会缩短叶片上浮所需时间.虽然NaHCO3中不含氧气,但当光合作用进行时产生的氧气能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答案:(1)产气排水(2)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 ,叶圆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其浮力根本不变(3)光合作用强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多于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使叶细胞间隙的O2增加,从而使叶圆片浮力增加(4)取两种植物的叶片制作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自叶切片,比拟两者叶细胞间隙大小(5)C。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生物学(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5.生物与环境
5生物与环境1.(2023·山东烟台二模)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
雪山、草地、森林、湖泊展示高原生态的美。
(1)据群落的外貌和等方面的差异,可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变化。
(2)据图1分析:t2~t3时刻甲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其出生率(填“是”或“不是”)0;t3时刻乙种群迁入,甲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t4时刻后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呈现出的关系。
图1图2(3)逊木措湖的某食物网如图2所示[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J/(m2·a)]。
该食物网中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湖中斜口裸鲤和花斑裸鲤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填“重叠”或“分化”)。
2.(2023·辽宁三模)纪录片《航拍中国》中对黑龙江美景的解说中曾这样写道:“这趟旅程,我们将拥抱肥沃的黑土地,它拥有的平原,创造农业奇迹,它哺育的湖泊,动静相宜。
往西飞行,加入冬捕者的行列,赶赴一场和丹顶鹤的空中约会。
不远处一座石油城市,正散发着迷人的湿地风情。
”回答下列问题。
(1)黑龙江平原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行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这种生产模式的意义是。
(2)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填种群数量特征)产生直接影响。
(3)双鸭山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资源禀赋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
图1为总面积为600 hm2的湿地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体内的变化情况。
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对象构建的食物网。
图1图2①图1中物质a的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
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这说明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生物高考《优化方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及答案 1 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2017·湖北武汉高三调研)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B.植物叶肉细胞内Mg可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C.血浆中的无机盐浓度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用含15NH4Cl 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不能标记DNA解析:选D。
细胞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A正确;植物叶肉细胞内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故可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血浆中的无机盐浓度会影响渗透压,进而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正确;由于DNA中含有N 元素,故用含15NH4Cl 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能标记DNA,D错误。
2.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脂肪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葡萄糖B.都能够为细胞合成ATP 提供能量C.都能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D.两者在人体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解析:选C。
葡萄糖中氧的含量远远高于脂肪,A正确;脂肪是储能物质,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二者都能氧化分解为细胞合成A TP 提供能量,B正确;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脂肪也必须经氧化分解后才能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C错误;葡萄糖和脂肪在人体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3.(2017·山东临沂高三模拟)植物在受伤时会释放系统素(一种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
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内含20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B.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C.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D.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解析:选B。
根据题意可知,该多肽中含有20个氨基酸,因此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20-1=19个,A错误;系统素是一种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中含有19个肽键,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系统素能促进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C错误;由题意可知,系统素属于植物细胞的信息分子,能对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D错误。
新高考2022高三生物二轮强化训练卷 (答案)
2022高三生物二轮强化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总计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第13~16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原核生物,支原体肺炎的致病机制是支原体吸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下列有关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有DNA但不一定形成染色质B.二者均可增殖,前者进行无丝分裂C.两者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相同D.两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2.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B.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用14C标记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可用于证明碳的转化途径D.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后同时供给同一植物,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3.下表为动物细胞膜上的四种载体蛋白的存在部位、能量来源和功能比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载体和Na+驱动的葡萄糖泵是结构不同的两种蛋白质B.神经元静息电位的恢复与Na+—K+泵密切相关C.一定范围内,细胞外Na+浓度增高,可导致细胞内pH降低D.人体剧烈运动时,可导致Na+—H+交换器运转速度加快4.人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能表达多种肿瘤坏死因子(TNF),如FASL和TRAIL,二者分别与相应的受体FAS和TRAILR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效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K细胞能产生多种肿瘤坏死因子(TNF)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NK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干细胞的全能性C.抗癌药物抑制FAS和TRAILR的活性,能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D.靶细胞凋亡受TNF的诱导,而不受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控制5.绿色植物的气孔由保卫细胞组成。
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强化学科素养__提升备考能力五:熟练掌握答案的多种
备考能力五:熟练掌握答案的多种表述形式技法指导:随着生物学科素养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实验数据、结果及问题答案的加工能力成为一个新热点。
绘图、制表等基本动手能力在备考中要有针对性训练,以应对此项高考能力要求。
1.[2023·广东卷,18]光合作用机理是作物高产的重要理论基础。
大田常规栽培时,水稻野生型(WT)的产量和黄绿叶突变体(ygl)的产量差异不明显,但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ygl产量更高,其相关生理特征见下表和图。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ygl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ygl叶色黄绿的原因包括叶绿素含量较低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片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___光。
(2)光照强度逐渐增加达到2000μmol·m-2·s-1时,ygl的净光合速率较WT更高,但两者净光合速率都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比较两者的光饱和点,可得ygl________WT(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ygl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可能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较低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WT相比,ygl叶绿素含量低,高密度栽培条件下,更多的光可到达下层叶片,且ygl群体的净光合速率较高,表明该群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高产的原因之一。
(4)试分析在0~50μmol·m-2·s-1范围的低光照强度下,WT和ygl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绘制净光合速率趋势曲线。
在此基础上,分析图a和你绘制的曲线,比较高光照强度和低光照强度条件下WT和ygl的净光合速率,提出一个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化方案生物参考答案
优化方案生物参考答案优化方案:生物参考答案在生物学领域中,优化方案是指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采取的最佳方法或策略。
生物学家们常常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寻找灵感和启示,以优化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探讨一些生物参考答案,这些答案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生物学研究和应用。
一、仿生学:借鉴自然的智慧仿生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和自然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学科。
通过观察生物的结构、功能和行为,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灵感,设计出更高效、可持续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莲花的叶片表面具有微观的纳米结构,使其具有自洁能力。
科学家们通过仿生学的方法,设计出了一种具有类似纳米结构的自洁涂层,可以应用于建筑材料、汽车涂层等领域,减少清洁和维护的成本。
二、基因组学:优化生物工程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的学科。
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我们可以优化生物工程,提高生物体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改变其特定性状。
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农业领域,使作物具有抗病虫害、耐旱抗逆等特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生物传感器:优化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细胞或组织作为传感元件,用于检测环境中特定物质的技术。
通过优化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我们可以实现更高灵敏度、更快速和更准确的环境监测。
例如,利用蜜蜂的嗅觉系统,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蜜蜂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空气质量检测等领域,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帮助我们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四、生物能源:优化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质材料和生物过程产生的可再生能源。
通过优化生物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我们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利用微藻进行生物燃料的生产,可以实现高效的光合作用和碳固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能源。
【优化设计】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第2讲精题在线当堂达标 Word版含解析
1.叶绿体在光下利用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为探究ATP形成的原动力,Jagendorf等科学家在黑暗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中平衡的目的是让类囊体内部的pH和外界溶液相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类囊体在pH为4的缓冲液中被破坏B.在黑暗中进行实验的原因是避免光照产生O2C.叶绿体中合成ATP需要酸性环境D.ATP的合成与膜两侧的pH差有关解析:选D。
选项A不正确,通过实验过程图分析,在pH为4的缓冲液中转入类囊体,平衡后转移类囊体至pH为8的缓冲液中,再立即加入ADP和Pi后,仍有ATP生成,可见类囊体并没有被破坏;选项B不正确,在黑暗中进行实验的原因是避免光照对ATP合成的影响;选项C不正确,将类囊体快速转移到含有ADP和Pi的pH为8的缓冲液中,发现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有ATP合成,可见叶绿体中合成ATP不需要酸性环境;选项D正确,从实验过程分析,自变量为膜两侧的pH差,因变量为有无ATP的合成,实验表明二者相关。
2.(2018·湖北八校联考)如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ⅢB.阶段Ⅰ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⑤过程生成水C.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D.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解析:选A。
据图可知,阶段Ⅰ、Ⅱ、Ⅲ分别代表光反应、暗反应、细胞呼吸,①表示光反应产生ATP和[H],②表示C3的还原,③~⑤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光反应发生于类囊体薄膜上)、Ⅲ中的⑤(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阶段Ⅰ生成的[H]将作为还原剂还原C3;过程④和⑤都合成ATP,为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①过程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过程④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⑤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生物学(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4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由图可知,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2)炎症细胞因子经 体液 运输,刺激下丘脑释放物质a(中文名称)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增多,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这种通 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层调控,称为 分级 调节。 (3)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机体缓解炎症反应症状的能力会明显降低,据图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H_I_V_主__要__攻__击__T_细__胞__,_导__致__机__体__T_细__胞__含__量__下__降__,乙__酰__胆___ _碱_分__泌__减__少__,_从__而__对__巨__噬__细__胞__的__抑__制__作__用__减__弱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
简要操作步骤
实验步骤的目的
去除小鼠造干细胞
获得不能产生B细胞的小鼠
①移植 正常造血干细胞并注射适量X抗原 设置对照组
②移植 异常造血干细胞并注射等量X抗原 设置实验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测定多只小鼠
③ 减少实验误差
抗体定量检测仪器测定
测定两组小鼠的 ④ 抗X抗原的抗体产生量
123456
解析 (1)GC是类固醇类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激素发挥作用后 即失活,所以激素需要不断地合成,GC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轴的分级调节。 (2)由题意可知,GC可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淋巴细胞凋亡,降低机体的 免疫排斥反应,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在器官移植时,可使用适量的GC以降 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成功率。 (3)B细胞可以接受抗原的刺激增殖分化,由图2可知,B细胞还可以接受乙酰 胆碱和抗原的信号刺激;去除脾神经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使T细胞释 放乙酰胆碱减少,减弱了对B细胞的刺激。
生物高考 优化方案 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及答案 3 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两次后期,着丝点均发生了分裂B.中心体和染色体的复制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同一时期D.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解析:选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未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A错误。
中心体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B正确。
DNA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后加倍,染色体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第一极体的分裂属于均等分裂,D错误。
2.某动物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观察该动物的细胞分裂装片时发现了图乙、丙所示的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丙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和2B.图乙、丙所示细胞可同时存在于该动物的精巢中C.图丙所示细胞分裂可产生2个类型相同的生殖细胞D.图甲所示细胞形成图乙所示细胞的过程中基因B和W会发生重组解析:选A。
选项A正确,分析图示可知,图乙所示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丙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故图乙、丙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和2;选项B错误,图丙所示细胞为不均等分裂,不可能存在于该动物的精巢中;选项C错误,图丙所示细胞分裂可产生1个生殖细胞;选项D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用32P 标记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全部核DNA,然后将细胞置于31P 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MⅠ、MⅡ)。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前期与MⅠ前期细胞中,32P 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B.有丝分裂后期与MⅠ后期细胞中,32P 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C.有丝分裂中期与MⅡ中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D.有丝分裂后期与MⅡ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相同解析:选C。
《优化探究》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策略三迎考心理辅导与技巧指导 Word版含答案
策略三迎考心理辅导与技巧指导[同学用书P127]1.进入角色考前调整,养精蓄锐:考生在考前一两周应渐渐放松,进入静息状态,并进行生物钟的调整,让作息时间支配与高考时间同步,这样才能保证在正式考试时,思维自动进入工作状态并快速达到高潮。
在这段时间内,要保持心情稳定,降低学习强度,保证充分的睡眠,尽量进行稍微活动,不做猛烈运动。
在学习之余,列出考试必备用具清单,如准考证、0.5 mm签字笔(两支)、2B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防晕止痛小药片、擦汗小毛巾等,还要生疏一下考场细则。
生疏考场,备份清单:考生肯定要亲临考场,生疏环境,没有家长或老师陪考的走读生还要选择最佳来回的路线,登记行走的时间,认准考点、卫生间和医疗室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消退考试时无谓的“新异刺激”,另一方面也能“以防万一”。
临考当天,应有充分的睡眠,并吃清淡的早餐,赴考动身前,按列好的清单带齐用具,尤其不要遗忘带准考证、身份证和2B铅笔,同时要留意考试规定,能带的则带。
提前活动,进入角色:应提前半个多小时到达考点,一方面防止路上消灭意外,另一方面可以稳定心情,让脑细胞开头简洁的“生物学”活动,让大脑进入单一的“生物学”情境。
2.摸清“题情”在进入考场后等待发试卷的时间里,考生心理都较紧急,这是正常现象,不必在意。
假如太紧急,不妨做做考场冷静操:先缓缓地吸气,想象着吸进的空气经鼻腔,始终到小腹内,在吸气的同时,小腹渐渐鼓起,鼓到最大限度略作停顿,然后小腹回收,想象着小腹内的空气再经腹腔、胸腔、口腔,最终渐渐地、均匀地从口中呼出。
呼气的同时,心中默念“1——”;其次次仍重复上述过程,默念“2——”。
如此反复做10次左右,时间约为1分钟。
刚拿到试卷,要认真听清楚监考员说话的内容。
此时思维还未进入状态,不要匆忙作答,可先从头到尾通览一遍试卷。
然后争取在5~10分钟内完成4件事:①填卷首、看说明、两写两涂。
即首先填好试卷左侧栏中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学案)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 专题强化练
专题强化练1.(2023·长春高三期末)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存环境恶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对长江江豚成功实施迁地保护,并利用水下生态声学记录仪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发现长江江豚存在合作捕食的行为,它们会采用翻转身体的方式扩大声呐信号的探测范围来寻找更多的食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凡是影响长江江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均能影响长江江豚种群的数量B.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若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则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下降C.长江江豚捕食时以翻转身体的方式给同伴传递物理信息D.长江江豚的合作捕食行为属于原始合作答案 D解析原始合作是种间关系,而长江江豚的合作捕食属于同一物种内的互助行为,D错误。
2.(2023·福州高三模拟)如图表示某种群13年间的种群数量变化,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气温、干旱等是该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1~4年,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种群增长率为0.5C.4~5年,种群数量下降D.9~11年,种群数量下降,12~13年种群数量上升答案 C解析气温、干旱等环境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1~4年,该种群的λ值为1.5,是定值,故该种群呈“J”形增长,种群增长率为λ-1=0.5,B正确;4~5年,λ>1,故种群数量增长,C错误;9~11年,λ<1,种群数量下降,12~13年,λ>1,种群数量上升,D正确。
3.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0~t3,甲的种群数量大于乙的种群数量B.t2~t4,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C.t4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乙种群数量继续增加D.甲、乙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最终甲种群将被乙种群完全排除答案 C解析图示为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无法比较二者的种群数量大小,A错误;在t2~t4,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零,二者的种群数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故二者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B错误;t4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乙种群的增长速率仍大于零,且呈上升的趋势,故乙种群的数量将继续增加,C正确;t0~t4,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其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t4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先逐渐增加,在t4后维持稳定,即乙种群的数量持续增加,二者不是种间竞争关系,且甲种群并不会被乙种群完全排除,D错误。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学案) 第一篇 主题二 专题(七) 专题强化练
专题强化练1.(2020·江苏,9)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答案 C解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基因编码区的重复序列属于基因结构的组成部分,其重复次数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中嘌呤数=嘧啶数,所以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仍为1/2,B错误;碱基序列CTCTT重复6次,正好是30个碱基对,对应10个密码子,重复序列之后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对应的密码子数量也没有发生变化,并且重复6次的碱基序列中没有出现终止密码子,因此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正确;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仅取决于碱基对的数量,同时与终止密码子的位置有关,若CTCTT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会越来越大,D错误。
2.吖啶类染料是一类重要的诱变剂。
若这类物质插在模板链上,新链合成时必须要有一个碱基与之配对;若在合成的DNA新链中诱变剂取代一个碱基,在下一轮复制前该诱变剂丢失,则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中将会减少一个碱基对,该类诱变剂引起移码突变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中发生上述变化可能会使基因在表达时提前或延迟终止B.上述增加或缺失突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上述增加或缺失突变一定会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D.上述增加或缺失突变可能会导致该细胞中基因的数目增加或减少答案 A解析基因中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或延后出现,从而会使基因在表达时提前或延迟终止,A正确;图中碱基的增添或缺失若发生在基因中,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若上述增加或缺失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一般不会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优化方案】(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第1讲 酶和ATP课件
影响酶的活性 _________________ ,不破坏酶的结构,即酶不会变性失活,
但高温能使酶失活。
2.酶的“两类曲线”
(1)酶的特性
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酶具有 高效性 。 __________ 专一性 。 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__________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活性升高,在pH为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酶活性降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6~8 之间设置梯度。 可在pH为________
解题模板 解答坐标曲线题的“三步曲”
命题点2
结合曲线、图表和新情景材料考
查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 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 pH 的实验结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分组 ①淀粉酶溶液 实 验 步 骤 甲组 1 mL 乙组 1 mL 丙组 1 mL
④DNA聚合酶
①②③④⑤ (3)下面与酶一样具有特异性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 。 ①激素 ②抗体 ③tRNA ④神经递质 ⑤白细胞介素2
(4)下图表示物质 S 在酶 E 的催化下水解成 P 的反应图解:
不可用 可用, 若 S 是麦芽糖, 则 __________( 不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来
解析:酶只是降低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A 错误。反 应物起始量都相同,造成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酶活性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温度、pH 或酶浓度的差异等, B 正确。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类似于抛物线形状, 题图 给出的信息太少,无法判断 a 是否为最适温度,C 错误。作 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前后,分子结构不发生改变, D 错误。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生物学(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解析 黄瓜苗嫁接后生长发育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没有体现细 胞全能性,A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盐胁迫下南瓜砧木根系细胞囊泡中 CmCNIH1蛋白表达量上升,因此盐胁迫是影响CmCNIH1基因选择性表达 的环境因素,B项正确;根系细胞囊泡中CmCNIH1蛋白能协助离子转运蛋白 CmHKT1;1运输至质膜上,这个过程囊泡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项正确;由 图可以看出木质部Na+浓度高于细胞内Na+,因此通过CmHKT1;1将Na+转 运到木质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D项正确。
12345678
解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氨基,核酸的基本组 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中含有含氮碱基,因此,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氮元 素,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 NO3- 的吸收必须消耗H+顺浓度梯度运输释放的电 化学势能,故 NO3- 借助NRT1.1进入根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NRT1.1为载 体蛋白,B项错误;NRT1.1在运输 NO3- 的同时,还转运了H+,并非特异性运输, C项正确;当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根细胞 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D项正确。
12345678
下列对该过程分析不合理的是( C ) A.质子泵通过水解ATP来维持H+的跨膜梯度,为Na+逆浓度梯度运输提供 能量 B.SOS1介导Na+排出细胞与NHX介导Na+进入液泡可降低钠对细胞产生的 毒害 C.NHX介导Na+进入液泡后能增大细胞液的浓度,不利于其在盐渍化土壤 生存 D.拟南芥耐盐性状表明多个基因表达产物能够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 性状
12345678
生物高考《优化方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及答案 2 模块一 专题二
栏目 导引
板块一
细胞
解析:选 D。颤藻属于蓝藻,因此其细胞属于原核细胞,酵母 菌和菠菜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 糖体,但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就无核仁, A 错误。 线粒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 错误。 三者都有细胞壁, 但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细胞 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C 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 胞膜,也都含有 DNA 和 RNA,D 正确。
板块一
细胞
8.(1)鲜肉立即做熟,肉会很老,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 反而鲜嫩,主要与细胞内的溶酶体提前把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 有关。(P58 知识迁移) (2)用显微镜观察无色且未染色的细胞,应该把视野调暗些,可 换成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P58 技能应用) (3)最原始的地球生命是单细胞生物,形成单细胞重要的一步是 要形成细胞膜,根据原核与真核的区别,可猜测细胞内的膜可 能是由细胞膜演化而来的。(P58 思维拓展) 9.(1)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有 C、H、O、N、P。(P66 右上角 图)
栏目 导引
板块一
细胞
解析:选 D。分析题图可知,a、b、c、d 细胞分别是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胞、神经细胞、细菌、高等植物细胞。红细胞(a) 和神经细胞(b)可能来自同一生物如人, 且所表达的基因也有可 能相同, 如 ATP 合成酶基因, A 错误; c 细胞若为硝化细菌, 则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B 错误;四种细胞均 能发生渗透作用,C 错误;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从而区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 正确。
5.(2017· 合肥质检)下列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 A.原核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相对比值较大,其物质运输效率 B.神经元轴突末梢有多个突触小体,有利于与多个神经元间 建立联系 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蛋白质含量较 外膜高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 度越快
【优化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仿真模拟演练(二)(含解析)
高考仿真模拟演练(二)“6+4+选考”限时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36+39+1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由扩散的速率取决于细胞膜内外溶液的浓度差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中需要能量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会逐渐提高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使细胞及其细胞核的体积都会萎缩C.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首先应找到中期细胞D.不同种类的细胞功能不同,根本上是由其细胞中蛋白质的差异决定的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可以直接相互交换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一定发生在内环境中D.内环境中会有神经递质、CO2、尿素等物质4.如图为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系谱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系调查是绘制该系谱图的基础B.致病基因始终通过直系血亲传递C.可推知家系中Ⅱ2与Ⅲ3的基因型不同D.若Ⅲ3与Ⅲ4再生孩子则患病概率为1/45.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下列与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核酸都是DNAB.细胞癌变后mRNA的种类和数量改变C.核酸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D.参与细胞分裂的核酸只分布于细胞核中6.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段时间后都将逐渐下降C.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低D.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模拟二“6+4+选考”限时训练提示:第Ⅰ卷答案请填入侧面答题卡;第Ⅱ卷答案请根据题号提示填入相应框线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2017·贵州遵义高三模拟) 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物质或结构以与其功能相适应。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B.叶绿体外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C.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利于直接分解丙酮酸D.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解析:选D。
部分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高尔基体膜是没有核糖体附着的,A错误;真核细胞内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是有利于[H]和O2结合生成水的酶,C错误;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可直接供应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D正确。
2.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抗体分子可以与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说明抗体也能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B.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细胞,能改变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电位变化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相邻细胞进行信息交流D.高等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性激素)都作用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而激发细胞内信息通路解析:选D。
有些抗体分子可以与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这与激素的特点类似,可以说这样的抗体也是信号分子,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到达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的通透性,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B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贯穿于两个相邻的细胞,使其原生质连通,是植物细胞之间物质运输、信息传导的特有结构,C正确;高等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有些激素(如胰岛素)能作用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有些激素的特异性受体不在细胞膜表面,如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D错误。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网架结构B.细菌和霉菌中都含有核糖体,一个核糖体只能同时结合两个tRNA分子C.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核中都含有DNAD.内质网主要对来自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解析:选B。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在翻译过程中,一个核糖体能同时与两个tRNA分子结合,B正确。
核糖体中只含RNA,细胞质基质中一般不含DNA,C错误。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D错误。
4.(2017·山东潍坊高三模拟)在念珠藻和洋葱内表皮细胞中都能()A.通过叶绿体产生糖类B.通过线粒体为DNA复制提供能量C.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通过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解析:选C。
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错误;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错误;念珠藻和洋葱内表皮细胞都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正确;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其不含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孔,D错误。
5.(2017·长沙高三一模)人工合成的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和内质网有关B.二甲基精氨酸对细胞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C.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衰老细胞中的溶酶体可能会增多D.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解析:选B。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因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内质网参与,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二甲基精氨酸可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并未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作用,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二甲基精氨酸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需要溶酶体参与,因此推测使用该物质后,衰老细胞中溶酶体的数量可能会增多,C正确;二甲基精氨酸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该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转化,因此使用该物质后,细胞内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D正确。
6.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
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
如图所示为不同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随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葡萄糖一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和肝脏细胞B.两种转运体中,G1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低,G2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C.当血糖浓度增至餐后水平(10 mmol/L)后,肝脏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较红细胞的增加很多D.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G1的含量低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与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及转运体有关,但该图中没有显示是否与能量有关,故不能证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肝脏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A错误。
图中显示红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高于肝脏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说明两种转运体中,G1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G2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低,B错误。
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增至10 mmol/L 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增加很多,C 正确。
肿瘤细胞代谢速率高,消耗的葡萄糖多,因此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高,D错误。
二、非选择题7.(2017·南宁一模)如图是某同学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的两类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Ⅰ细胞是________细胞,该细胞并不适合用来制备细胞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细胞的边界是⑧,而不是⑪,因为⑧具有________性,而⑪不具有该特点。
在该种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及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判断Ⅱ细胞是不是活细胞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所示的生化反应中,在图中⑥和⑩两种细胞器内都不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O2→葡萄糖②葡萄糖→CO2③[H]+O2→H2O④H2O→[H]+O2⑤氨基酸→蛋白质⑥DNA→mRNA⑦ADP+Pi+能量→A TP⑧RNA→RNA解析:(1)图中Ⅰ细胞没有细胞壁,具有中心体,因此Ⅰ细胞是动物细胞,在该细胞中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具膜细胞器及具有核膜的细胞核,因此不适合用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2)Ⅱ细胞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壁,但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植物细胞的边界仍是细胞膜,不是细胞壁。
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及信息交流。
判断植物细胞是不是活细胞的方法通常有:染色排除法(原理是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观察细胞质或叶绿体的流动(原理是活细胞的细胞质或叶绿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运动的)、观察其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
(3)图中⑥和⑩两种细胞器分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在叶绿体中能完成的生化过程是①④⑤⑥⑦,在线粒体中能完成的生化过程有③⑤⑥⑦,因此在两种细胞器内都不能发生的是②⑧。
答案:(1)动物该细胞中含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膜,不便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2)选择透过信息交流观察其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细胞质或叶绿体的流动、染色排除法) (3)②⑧8.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局部过程如图所示:(1)衰老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________。
细胞内由________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________从杯口进入,杯形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
(2)细胞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
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
由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于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失调症。
研究发现,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该类疾病,这是因为细胞自噬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科学家在研究液泡与自噬的关系时,以野生型酵母菌为对照组,以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为实验组,在饥饿状态下,________酵母菌细胞中出现自噬泡大量堆积现象。
解析:(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衰老线粒体的功能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
由图可知,双膜的杯形结构是由内质网形成的,衰老线粒体从杯口进入,杯形结构形成双膜小泡将其包裹起来,进一步被消化水解。
(2)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由图可知,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一部分水解产物在细胞内被利用,另一部分通过形成残余体被排出细胞。
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为细胞生存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3)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以清除细胞内突变的蛋白质,从而减少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的堆积,故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该类疾病。
(4)在饥饿状态下,酵母菌细胞中的自噬泡增多,但由于缺陷型酵母菌缺乏液泡水解酶,自噬泡不能被分解而出现堆积现象。
答案:(1)有氧呼吸(能量供应)内质网衰老线粒体(2)核糖体排出细胞或细胞内被利用增强(3)清除细胞内突变的蛋白质(4)(液泡水解酶)缺陷型9.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也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如图所示。
(1)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嵌入在线粒体内膜的脂双层中,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阶段的化学反应。
(2)当紫外线、DNA损伤、化学因素等导致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________中,与蛋白A结合,在ATP 的作用下,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