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目标,根据内外部环境及资源状况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
它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下面将介绍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当时,企业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传统的规划方法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需要一种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来指导企业发展。
于是,战略管理概念应运而生。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分析”模型和“价值链理论”成为了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
企业开始将战略管理纳入到企业决策的日常运作中,以实现市场竞争优势。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逐渐从传统的宏观层面转向了更加微观的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开始注重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开发,强调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战略问题。
此时,企业开始注重战略的执行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将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以实现战略目标的落地。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战略管理的重点又发生了一次转变。
企业开始注重创新的能力和速度,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带来的变革。
同时,企业还开始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性纳入战略管理的考量范畴。
现如今,战略管理不仅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事情,也应该成为每个企业员工参与和推动的过程。
企业也不再局限于以往单一的竞争方式,而是开始注重合作、创新和开放式的战略思维。
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必备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资源、从战略规划到战略执行、从竞争优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涌现和全球化的深入,战略管理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必将继续推动企业的发展。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趋势研究
3、敏捷战略与动态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和组织需要具备敏捷的响应能力和动态能力 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敏捷战略强调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应具备快速 响应、灵活调整和持续改进的能力。而动态能力理论则认为,企业应具备动态整 合、重构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这些理论对于企业的战略管 理有以下启示:
2、战略管理理论的实际效果和 影响因素
战略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 析,可以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同时, 通过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战略目 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实际应用中,战略管理理论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变化、行业特点以及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等。
2、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点和研 究方法
未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将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可以通过研 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发掘更为普 遍适用的战略管理理论;同时,可以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如经济学、心 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战略管理理论。此 外,将有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实践者共同参与到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中来, 推动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3、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和 瓶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战略管理理论正朝着更为复杂、精 细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战略管理提供了更多新 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当前战略管理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结合 实际情况、提高战略制定的可操作性和如何将理论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等。
感谢观看
3、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 未来展望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其理论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嬗变趋势以及新趋势三个角度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战略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佛吉尼亚.拉塞尔强调了企业顶层管理层需要采取长远规划进行企业战略管理。
到了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尔引以为豪的著作《企业之间的博弈》基本奠定了现代战略管理的基础。
其主要观点是:企业是在某种博弈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的,顶层管理者需要寻找企业最佳的策略选择。
到了20世纪70年代,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描绘了企业生态环境中的五大力量: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替代品和新进入者,其对企业战略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后,哈姆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发掘自身核心能力,培养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久竞争优势。
二、嬗变趋势1.战略管理理论由量化分析转向质性分析。
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初期,经济学的理性分析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流。
乔治塞特仁在其所著《竞争战略》中强调了市场占有率与退出门槛这两个指标极为重要,成为了当时战略管理理论奠基的两个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发展不仅仅是数字,还有许多非经济因素,如所处行业环境、管理团队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从8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逐渐开始探索如何定量考察这些质性因素对企业战略选择获得的影响。
2.管理并购重视企业文化管理并购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一种方式。
在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高科技园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催生了许多并购潮,大量资金充分发挥出了并购的作用。
然而,并购过程中经常忽视企业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合并后的企业内部矛盾和管理混乱。
因此,企业战略选择中必须重视企业文化。
3.注重跨界融合创新在当今竞争激烈、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在创新领域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注重跨界融合。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三)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80年代,迈克尔· 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 生了强烈的影响 。 迈克尔· 波特创立的行业结构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竞争 战略的研究,解释企业的战略需求并提供制定战略的 有效方法,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竞争理论的创 新性兼容。 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公司 地位和行业吸引力分析矩阵可用来分析企业所处行业 的情况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 发展历程 主要流派 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动向
1、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规模大、层次多、 管理幅度广、外部环境复杂、多元经营、竞争国际 化和全球化等。60年代开始,企业将战略管理看成 是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
(一)战略规划阶段
钱得勒“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Chandler,1962)钱得勒从 案例研究入手,给出了企业战略的定义,分析了企业成长方式 与结构变革的关系,得出了“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 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施和控 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构的过程 。由于他在完 善环境服务组织的长期赢利能力方面的贡献,安索夫被称为“ 战略管理学之父”。
(二)战略管理阶段(2)
1979年安索夫出版的战略管理一书,系统地阐述和构 建了战略管理理论。安索夫指出,企业成功的战略管 理构架是由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相互协调一致而完 成的。根据环境对企业的干扰等级不同,安索夫将战 略管理的类型分为五种:稳定型、反应型、预期型、 探索型和创造型。 安索夫指出,只有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协调一致时 ,企业才能成功,反之,企业将会失败。但一旦环境 的类型改变了,环境对组织和战略的干扰和影响也发 生变化。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方,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企业应连续不断地注视内部及与外部的事件与趋势,以便必要时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它是研究企业如何动态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人物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的。
它分析了企业组织的优势,劣势和环境给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如何制定战略。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整套基本的思路和程序,特别是SWOT分析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战略形成的重要性。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结构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势必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尽管这一时期各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但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战略制定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和推理之上,因此其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未来环境进行可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
这一前提与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相适应。
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主观地运用该理论进行推测很难随环境变化及时地做出战略决策。
其次,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只是方向性和框架性的,SOWT法也没有给出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具体方法,因此显得有些空洞,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二、以竞争定位理论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成了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分析方法,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他认为,特定产业的竞争性质由五种力量决定: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战略管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战略管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摘要战略管理是组织实现长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战略管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传统管理理论到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阐述了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方法,分析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贡献,最后展望未来战略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管理理论对战略管理的影响传统管理理论主要注重组织内部的运作和效率,强调规章制度、层级管理和标准化流程。
这些理论为战略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制定长期发展策略方面存在局限性。
二、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兴起1. 环境识别和战略制定现代战略管理强调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注重战略的长期性和综合性。
环境分析、资源评估、SWOT分析等工具逐渐成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2. 竞争优势和差异化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成为现代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差异化或成本领先来取得竞争优势。
3. 战略执行和绩效评估除了战略制定,现代战略管理强调战略执行的重要性,注重绩效评估和战略调整。
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被广泛运用。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和贡献1. 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组织内部资源和能力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重点在于资源的持久性和不可模仿性。
2. 制度理论制度理论强调组织内部的制度和文化对战略执行和绩效评估的影响,强调组织结构和流程的重要性。
3. 走向全球的战略管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国际化纳入战略管理范畴,国际战略管理逐渐崭露头角。
四、未来战略管理发展趋势1. 数字化战略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战略管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战略管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2. 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日益受到重视,未来战略管理需要更多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推动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3. 跨界合作与创新未来的战略管理将越来越强调跨界合作和创新,通过合作共赢和开放创新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近年来,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在政府部门以及公共组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环境的推动,也有内部需求的迫切。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借鉴了商业领域的战略管理理论并结合了公共管理的特点。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资源基础理论、制度理论、政治竞争理论等。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了公共组织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指出公共组织的重要资源可以通过战略管理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制度理论关注公共组织内外部的制度环境,认为公共部门需要在复杂多变的制度环境中制定战略,提升组织绩效。
政治竞争理论认为公共部门的战略决策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需要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支持。
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实践需求1. 改革背景下的需求在改革背景下,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面临着不断增加的责任和挑战。
传统的行政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机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部门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升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帮助政府和公共组织实现协同发展,适应改革的需要。
2. 增强组织竞争力的需求公共组织在市场竞争中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能够帮助组织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策略选择提升组织绩效,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3. 强化公共部门治理的需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关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治理机制,提出了协同治理、利益协调等概念。
在公共组织中,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治理机制来提升组织的效率和效益,解决组织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能够为公共部门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1. 从单一的管理思路向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发展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转向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近年来,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为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发展过程和相关理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在那个时期,美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更加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
于是,一些学者开始将商业领域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公共部门中,以期改善公共部门的绩效和效能。
随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在美国的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中陆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例如,肯尼斯·安德鲁斯的《公共部门管理的战略性转变》、约瑟夫·布鲁恩的《公共管理的战略性转变》等著作,成为了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最初,这一领域主要关注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问题,如目标制定、资源配置、绩效评估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组织内部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研究范围进行了拓展。
目前,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诸多领域,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组织的合作与协同、公众参与与民主决策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部门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因此,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研究涉及到多个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其中,SWOT分析、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等商业战略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公共部门的理论模型,如公共价值观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不仅为公共部门的战略制定提供了框架和思路,还为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二节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战略管理演进过程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加剧过程中产生的。
企业战略管理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即计划与控制阶段、长期计划阶段、战略计划阶段和战略管理阶段。
3、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五、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战略管理理论从发展的先后顺序看,大体上经过了如下三个阶段的演变: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和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1.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Chandler)的《战略与结构》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
钱德勒在这部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变化而变化。
因此,他被公认为研究环境--战略--结构之间关系的第一位管理学家。
其后,就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学派:“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尽管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各异(有“方法丛林”之称),具体主张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说,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2)企业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与适应。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理论至少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该理论缺少对企业将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进行分析与选择,它从现在的产业市场出发,要求企业所适应的环境实质上是已结构化的产业市场环境,这势必导致:一方面,企业所追求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企业往往被动地适应环境,处于被动地追随领先者的困境之中,充其量只能是战略的追随者。
(2)该理论缺乏对企业内在环境的考虑,它只是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即:现存的、已结构化的产业市场环境)来考察企业战略问题。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战略管理是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竞争压力下,通过制定和实施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策略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管理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趋势和新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计划型战略到兼顾计划和市场导向过去,战略管理主要以计划为基础,由公司高层制定,然后下达给组织的下层执行。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仅仅依靠计划无法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因此,现代战略管理趋向于兼顾计划和市场导向,即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来获取对外部环境的了解,结合内部资源和能力,制定灵活性和可调整性更强的战略。
二、从竞争优势到资源优势竞争优势是过去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即寻找到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独特优势,实现市场份额和盈利的增长。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加速发展,竞争优势逐渐变得短暂和容易被模仿。
因此,现代战略管理强调资源优势的重要性,即通过整合和利用企业内部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形成具有持久性和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三、从单一维度到多元化战略过去,战略管理主要关注单一维度的战略,例如市场份额的增长、产品的多样化等。
然而,随着社会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企业需要通过同时追求多个维度的战略目标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除了追求市场份额的增长,还应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现代战略管理趋向于多元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四、从短期利益到长期可持续发展过去,企业的战略管理主要关注短期的利益追求和即时的股东回报。
然而,随着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加剧,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目标。
现代战略管理强调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平衡,通过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来实现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战略管理在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趋向于兼顾计划和市场导向、资源优势、多元化战略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些趋势和新的理论框架为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制定和实施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战略管理学派
战略管理学派的介绍及发展阶段前言战略管理虽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一直都备受国内外理论与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将简单阐述战略管理学派产生的背景、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1.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管理艺术。
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战略管理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因为公司对于危险和机遇的区别有不同的理解。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管理,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学派产生的背景:其背景原因主要在于50、60年代,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随之而来的则是竞争的加剧。
到了70年代,国际上政治、经济又出现了动荡,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艰难。
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深切地感到,以前那种低价格必胜的原则必须改变了,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发展了。
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申之重是要跟上环境的变化,适应环境的变化。
因此,一个企业应有长远的眼光,分析环境变化,制定长期目标,才能在动荡的环境中立足和生存。
基于这种认识,西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开始逐步转移到高层的战略管理上来。
2.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关于企业战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最先提出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2.1早期战略思想阶段。
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思想。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西方世界获得很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有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的繁荣。
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企业更加注重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便必要时能够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一、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
钱德勒在这本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他的著名论点“结构追随战略”。
其主要观点认为组织结构设计要提到战略的高度,强调组织结构随战略调整而相应调整。
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因此形成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设计学派”认为,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
高层经理人应是战略制定的设计师,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
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
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计划学派”以安索夫为代表。
安索夫在1965年出版的《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战略”一词在随后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负责;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定的战略计划等等。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结构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势必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尽管这一时期各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不尽相同,其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之相适应。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企业战略制定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和推理之上,因此其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未来环境进行可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这
个时期,许多美国大公司开始面临由日本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
这些日本
企业引入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被称为战略管理,这一管理方式帮助他们
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
于是,美国公司开始意识到他们需要改变传统的
管理模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
在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其他一些重要概念和模型,如SWOT分析、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平衡计分卡等。
这些概念和工具都旨在帮
助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以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
战略管理的发展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推动。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能够更好地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从而更准确地制定战略。
此外,全球化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对手,使得战略管理变
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总之,战略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应对全球竞争和变化的商业环境。
它通过引入新的概念和工具,帮助企业制定和执行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管理领域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摘要]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关于企业发展方向,业务组合和跨业务管理,是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的总体战略管理.本文对企业战略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对主要战略管理学派---环境学派进行了细致介绍.[ 关键词 ] 企业战略环境战略管理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只要企业能够按照规范化管理运作的模式,从内部加强自己的修炼,不断提升适应竞争环境的能力,那么这种挑战就能顺利转化成为一种更强的生存能力,进而使企业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所谓管理战略原来是军事术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英语中战略叫“strategy”,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
(一)企业战略管理产生的背景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它萌芽于2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在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90年代又重新受到重视。
从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冷热变化这个过程来看,人们对战略管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
其背景原因主要在于50、60年代,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随之而来的则是竞争的加剧。
到了70年代,国际上政治、经济又出现了动荡,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艰难。
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深切地感到,以前那种低价格必胜的原则必须改变了,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发展了。
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
随着部分企业多角化经营的成功(产品多样化,市场多样化,投资区域多样化等),一些企业家认为应该走向多角化经营这样的“战略之路”保护自己。
但是,到了80年代,“软化热”、“优势热”导致“战略热”降温,加之分析性战略方法使一些企业陷入财务型经营,部分企业战略应用不当导致失败等原因,战略管理理论一度受到冷落。
然而,到了90年代的时候,人们又开始反思战略管理理论,因为他们发现许多企业7到8年就倒闭了,许多产业都成了短命产业。
战略的产生与发展
整理课件经岑,厂长经理日报1995/2/9 6
§1.2 战略管理的发展
主要介绍战略管理在西方的发展
一、二十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的兴 起
整理课件
7
2 、 形 成 了 战 略 构 造 中 的 基 本 学 派 —— 设 计 学 派 Design School,代表人物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
将战略构造区分为两大部分:制订与实施。 制订过程采用SWOT分析法。通过一种模式, 将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 的环境结合起来。
3、同时产生计划学派 (Planning School)代表人 物安索夫。
宜居城市为宜居天堂加创业天堂;
江南水乡为传统水乡加现代绿都。
整理课件
4
奥运金牌战略:银十铜换一金
当记者们都觉得王丽萍夺取金牌大出意外时,田径队领队谢 亚龙却说这是周密安排的结果。
他介绍说;来悉尼前,听说俄罗斯有5名运动员的成绩超过了 刘宏宇,最好成绩是1小时25分18秒,超过刘宏宇2分钟。教练加 大了训练强度,要求刘宏宇的训练成绩要达到l小时27分左右。
北京晚报2000/9/29P19
整理课件
5
旅馆大王的眼光
威尔逊的假日旅馆公司共拥有1800多家旅馆,共有客房30多 万间,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二战结束后,他依靠爆玉米花赚到了 一点微不足道的钱。他认为战后地皮生意有前途,于是将自己有限 的几千美元,加上借来的钱开始买地皮建房子。因为战后经济萧条, 当时谁也不肯出钱买房子。威尔逊把市郊一块无人问津的荒凉之地 买下。这块地皮既不适合种植,又难于盖房子,是一块低洼荒地, 因此价格非常低廉。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战略管理的本质一、战略管理定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二、战略管理的本质(一)、整合性管理理论、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1、管理基础、2、职能管理、图1-1出发点中心手段目的工厂产品推销和促销通过扩大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a)推销观念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b) 市场营销观念未来投入投入产出未来产出一.发展概况60年代学起、70年代形成热潮、80年代回落、90年代重振与发展。
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三)战略管理——着眼于未来管理的基本方法1、它帮助你建立一个固定坐标2、它迫近使你向前看3、它能使各级管理人员集中注意主要经营业员所4、它引导经理们按时间表完成任务第二章战略管理的性质与原则第一节企业战略的内涵和特征一、企业战略的内涵(一)、安德鲁斯的定义(二)、魁因的定义(三)安索夫的定义一环境的湍流四种测量尺度:●环境和组织“结合的强度”●预测不可能性●新奇性●必要的反应速度二战略模式●稳定型●反应型●先导型●探索型●创造型三组织(为环境服务的组织)组织特性:●组织的开放性(信息视野、活动视野)●能力(最高经营者能力,各部门能力)●文化修养●渴望或目的(满足标准、追求目标标准、最大化标准)●权力结构(专制结构、分权结构、分散结构)●战略领导四结论2)职能战略的侧重点3、设置企业的战略目标4、制定企业战略5、制定企业政策二、战略实施阶段1、建立战略计划系统、制定中间计划2、编制战略预算3、确定工作程序和工作重点4、进行实施战略所需要的组织调整或创新5、组织实施战略三、战略控制阶段1、确定评价标准2、掌握战略实施进程3、评价实施绩效四、战略修正阶段1.滚动修订2 .近细远粗、以变应变、滚动前行、提高连续性、主动性、适应性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第二节 战略管理者的构成一.董事会(The Board of Directors ) 董事会在战略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程度低高被动、消极地 主动、积极地 四. 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五.战备管理部门六.智囊团表3-4战略管理者的观念第四节.战略领导班子的组建一、组建原则1、慎重选择总经理2、总经理组阁(帕金森定律、武大朗开店)3、能力匹配4、和谐合作5、优化组合二、组建方法1、利用现任班子或改组现任班子2、吸收外人组建全新班子三、经理人员的奖酬激励1、变革评审经理人员业绩的方法某一项得分越高,就说明这个问题应尽快解决或认真对待。
战略管理发展历史
战略管理发展历史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在早期的商业环境中,战略管理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许多商业先驱已经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零散的战略思想和实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二、竞争战略理论阶段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战略管理的理论开始形成。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他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为企业如何选择和实施竞争战略提供了指导。
三、核心能力理论阶段在竞争战略理论之后,核心能力理论开始兴起。
这一理论强调企业应培养和保持其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以获得竞争优势。
核心能力理论为企业如何构建和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四、战略网络与竞合理论阶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战略网络和竞合理论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这些理论强调企业间应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知识和信息,共同创造价值。
同时,企业也需要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求平衡,以实现长期成功。
五、战略领导力理论阶段在战略网络与竞合理论之后,战略领导力理论开始受到关注。
这一理论强调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和领导能力对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性。
领导者需要具备洞察力、判断力和决策力,以引导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
六、战略生态系统理论阶段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
战略生态系统理论在这一背景下形成。
这一理论强调企业应将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包括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政策制定者等。
通过构建和维护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战略管理模型与方法在战略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模型和方法被提出和应用。
这些模型和方法为企业如何制定、实施和控制其战略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其中一些常见的战略管理模型和方法包括SWOT分析、PEST分析、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机会和威胁、分析优势和劣势、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等。
战略管理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发展历程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在追求长期目标和竞争优势时所采取的有机一致的行动和决策过程。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则不断演进和完善。
战略管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计划阶段,该阶段主要强调制定长期计划和目标,以便组织能够具备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理论是“规划化”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组织应该通过形式化的规划过程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而在实践中,这一阶段往往侧重于制定长期计划和目标,而对于如何实施和执行战略则关注较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计划阶段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战略管理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核心思想是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组织协调来实施和执行。
在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是“波特的竞争战略”,它强调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来选择不同的竞争策略。
实施阶段的目标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战略管理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开拓新的市场机会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创新阶段强调组织应该不断地进行战略创新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创新阶段的理论基础是“创新型战略”,它注重组织内部的创造力和能力,以及与外部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共创。
当前,战略管理已经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核心思想是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阶段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它强调在制定战略时应考虑到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将可持续发展纳入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总的来说,战略管理发展历程经历了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创新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的核心思想和理论框架不断演变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环境需求,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战略管理的本质一、战略管理定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二、战略管理的本质(一)、整合性管理理论、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1、管理基础、2、职能管理、战略管理。
)(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三)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节战备管理的产生第一阶段:生产管理时代第二阶段:经营管理时代第三阶段:战略管理时代图1-1出发点中心手段目的工厂产品推销和促销通过扩大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a)推销观念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b) 市场营销观念未来投入投入产出未来产出图1-2第三节战略管理在西方的发展一.发展概况60年代学起、70年代形成热潮、80年代回落、90年代重振与发展。
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图1-3第四节.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一、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初创时期、推进时期、发展时期二、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战备管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制胜利器(二)战略管理——延长公司寿命的长青之术(三)战略管理——着眼于未来管理的基本方法1、它帮助你建立一个固定坐标2、它迫近使你向前看3、它能使各级管理人员集中注意主要经营业员所4、它引导经理们按时间表完成任务第二章战略管理的性质与原则第一节企业战略的内涵和特征一、企业战略的内涵(一)、安德鲁斯的定义(二)、魁因的定义(三)安索夫的定义(四)明茨伯格的定义表2-1二、企业战略的特征1、高度的全局性。
2、长期的目的性3、竞争的对抗性4、经营的风险性5、切实可行性第二节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1、产品与市场的范围2、增长向量3、竞争优势4、协调作用二、霍弗和申德尔的观点:1、经营范围2、资源配置3、竞争优势4、协同作用三、伊丹敬之的观点1、产品与市场群(向谁推销什么)2、业务活动领域(自己做些什么工作)3、经营资源群(应具有什么能力)第三节环境——战略——组织一环境的湍流四种测量尺度:●环境和组织“结合的强度”●预测不可能性●新奇性●必要的反应速度二战略模式●稳定型●反应型●先导型●探索型●创造型三组织(为环境服务的组织)组织特性:●组织的开放性(信息视野、活动视野)●能力(最高经营者能力,各部门能力)●文化修养●渴望或目的(满足标准、追求目标标准、最大化标准)●权力结构(专制结构、分权结构、分散结构)●战略领导四结论●环境、战备模式和组织的组合类型●三个要素一致企业效益提高,反之则降低效益。
图2-2 环境——组织——战略相互适应模式第四节战略管理原则一.适应环境原则二.全过程管理原则三.整体最优原则四.全员参与原则五.反馈修正原则第五节战略管理层次一.公司战略1)我们应该做什么业务(经营业务选择)2)我们怎样去发展这些业务(资源分配)3)公司战略的侧重点二.事业部战略1)确定竞争战略,怎样在特定产品市场组合范围内建立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事业部战略的侧重点三、职能战略1)如何在特定职能管理领域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事业部战略。
2)职能战略的侧重点三个层次战略的比较表2-2第六节战略管理过程图2-4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
一、企业战略规划阶段1、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2、确定企业的宗旨3、设置企业的战略目标4、制定企业战略5、制定企业政策二、战略实施阶段1、建立战略计划系统、制定中间计划2、编制战略预算3、确定工作程序和工作重点4、进行实施战略所需要的组织调整或创新5、组织实施战略三、战略控制阶段1、确定评价标准2、掌握战略实施进程3、评价实施绩效四、战略修正阶段1.滚动修订2 .近细远粗、以变应变、滚动前行、提高连续性、主动性、适应性图2-4第三章战略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者在战略管理中的地位一 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三个基本战略二 高层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质量(做对的事情)三 企业管理者在战略管理层次和过程中的责任企业管理者和战略管理层次表3-1 企业管理者与战略管理过程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第二节 战略管理者的构成一.董事会(The Board of Directors )董事会在战略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程度低高二 高层经理(TOP MANAGER )● 领导战略规划 ● 领导战略实施● 各级管理者在短期和长期计划活动上的时间分配表3-3三. 中层管理者四. 非正式组织的领导 五. 战备管理部门 六. 智囊团图3-3 董事会的参与程度第三节 战略管理者观念和能力一.战略管理者的观念1. 个体偏好理论偏好、经济偏好、美学偏好、社会偏好、政治偏好、宗教偏2. 对风险的态度PAEI 3. 思维惯性 成熟期4. 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PaeI 最佳期5. 历史文化传统 ——成熟前期 —— A_I 官僚初期二.我国企业领导的错误的战略观念 ——青春期三.战略管理的能力 ——活泼期 ——A 官僚期(一) 三能力论 ——婴儿期(二) EAPI 能力模型(如图3-4示) ——求爱期 ——死亡期 (三) 四能力论(四) 马基雅维里原则表3-4战略管理者的观念第四节.战略领导班子的组建一、组建原则1、 慎重选择总经理2、 总经理组阁(帕金森定律、武大朗开店)3、 能力匹配4、 和谐合作5、 优化组合 二、组建方法1、 利用现任班子或改组现任班子2、 吸收外人组建全新班子 三、经理人员的奖酬激励1、 变革评审经理人员业绩的方法2、 鼓励经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长期行为第四章第一节·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 ·技术环境分析·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图4-1第二节 行业环境分析一、行业与利润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新加入者威胁·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替代品的竞争·购买者和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代用品和服务的威胁图4-2迈克尔·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某一项得分越高,就说明这个问题应尽快解决或认真对待。
●波特模型的局限性三、行业素描行业素描指公司对所在行业一些关键因素或状况的刻画与分析。
“行业素描“所要回答的问题历史状况1.该行业的市场特征是什么:垄断,垄断竞争或其他?2.该行业正在萎缩,成长或是保持稳定。
3.是哪些独一无二的特点使该行业中的企业获得了成功?4.该行业中企业的业务是地区性的,全国性的或多国性的?营销实践与市场结构1.该行业产品或服务对商业周期波动的敏感性如何?2.该行业产品或服务对顾客购买意愿的突然改变有多大的敏感性?3.该行业运用的营销渠道有哪些?4.该行业是否已形成了某种商标,它们都是哪些?5.该行业实行的价格政策是什么?6.该行业产品有没有特殊包装?7.该行业花费在广告和促销活动上的开支如何?8.过去五年内该行业有哪些主要的新产品被开发研制出来?9.该行业的产品或服务是拥有大量顾客还是只拥有有限数量的顾客?10.新产品开发在该行业是否关键?11.该行业的进入或退出是否容易?12.该行业产品或服务有无替代品?财务状况1.该行业的资本要求如何;2.该行业的企业能获得的投资利润有多大;3.该行业中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4.该行业下列财务比率的平均数据是多少:流动比率,酸性试验比率,存货周转率,净资本利润率,每股收益及其他:竞争状况1.该行业中主要竞争者使用的价格政策,广告政策和促销政策都有哪些?2.该行业中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企业各执行过哪些战略?3.谁是行业领导者?4.该行业中各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如何?5.该行业的竞争是建立在价格基础上,服务基础上,产品易获性基础上,还是产品质量基础上?6.该行业是否有国外的竞争者?如果有,那么它们来自何处?对该行业有何影响?营业条件1.要参与该行业内的竞争,企业员工需要具备哪些技巧和能力?2.该行业内企业之间的联合情况如何?3.该行业产品或服务以什么原材料生产?这些原材料分布于哪些地方?它们的供应是充足还是短缺?是否已有可用的替代材料;4.为该行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业的特性和结构如何?生产技术1.该行业运用何种生产方式?2.这些生产方式是陈旧的还是现代化?3.生产设施有没有一个最小规模限制;4.过去五年内该行业的生产技术有没有重要的革新?5.该行业的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是否存在剩余生产能力?行业环境还受到它外部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
四、行业特征的评价在进行了竞争结构和行业素描分析的基础上,便可以对行业的特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表4-2 影响行业特征的一般因素行业特征评价第三节 经济状况的战略分析一、宏观经济状态 。
经济高涨 。
经济衰退 。
经济复苏 二、市场需求 1、 市场细分化 。
细分标准A 、地理因素B 、人口因素C 、经济因素D 、心理因素 2、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A 、 经济发展趋势B 、 人口C 、 购买力D 、 科技进步E 、 季节F 、 政府政策 三、竞争形势1、 竞争的推动力量(五种竞争力量)2、 横向和纵向透明度(表略) 高低图4-33、 竞争状况的演变与影响厂家数目图4-44、 协同竞争——新的思维方式当大家在一起做馅饼时,商场上是合作 当大家在一起分馅饼时商场上是竞争 成功秘决在于塑造自己参与的游戏 在于制造自己期望的游戏 在于不被动地接收游戏5、 破解竞争对手(1) 识别公司的竞争者图4-5 (2) 识别竞争者的战略 (3) 确定竞争者的目标(4) 评估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5) 估计竞争者的反应模式A 、从容不迫型B 、选择型C 、凶猛型D 、随机型(6) 设计竞争性的情报系统A 、 建立系统B 、 收集信息CD (7)A B (8)A B C (9)图4-6第四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技术一、战略环境要素评价模型二、行业关键战略要素评价矩阵三、关键战略要素与企业现状分析蜘蛛图四、战略环境预测第五章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第一节企业内部环境分析表5-1环境分析程序图步骤1步骤2 步骤3 步骤4图5-1第二节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一、企业竞争优势产生的源泉1、 企业的资源 。
有形资源 。
无形资源。
战略资源的两大条件。
(稀缺性,扩大需求) 。
短周期资源,标准周期资源,长周期资源。
2、 企业的能力。
整合企业资源使价值不断增值的技能。
。
能力划分的功能分类法表5—3、企业能力的功能性分类表(见下图)强弱图5-2表5-2企业能力的功能性分析表。
能力划分的价值链分析方法依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价值形成的过程来分析企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