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文言文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 附答案)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附答案)(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是犹秋蓬鲁哀侯弃国而走齐。
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
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
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蚤:同“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D.臣始为太子之.时康肃笑而遣之.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2)衡: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2分)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3)辄.复不遂辄:(4)鲁直所谓.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笋的)形状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6.【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张岱 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 溪破其中出。
7.【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乙】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 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 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 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 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 面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
量词
独自
隔断
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
溪水名
文言文比较阅读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者: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_【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_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3.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5.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2分)6.【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4分)【译文】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在关中称王。
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篇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学生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蔽,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颜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宋欧阳修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涂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绝:断,断绝。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既:已经。
D.掇.幽芳而荫乔木掇:收拾。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C.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D.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甲、乙两段文字的相同点有哪些?(23-24九年级上·山东威海·期中)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专题11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1.(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材料一】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
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
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材料二】有王四者,以学闻。
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
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
……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
使者以记上进。
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
经历,官名。
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
③伎:泛指歌舞表演。
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
⑤剙:同“创”。
⑥旌:表彰,显扬。
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
(限断2处)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围绕提纲,展开讨论(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2023·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
少读书,不务章句。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文言文比较阅读1《孙权劝学》《清端居罗城》
文言文《孙权劝学》和《清端居罗城》比较阅读清端居罗城清端①居罗城久,从仆或散去或死,罗人益怜之.,每晨夕,集问安否,间敛金钱跪进,云:“知阿耶②清苦,我曹③供些少盐米费耳。
”笑辞曰:“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④,奉汝父母,如我受.也。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言:“阿耶人来,好将物安家去。
”又进金钱如初。
又笑谢曰:“此去吾家六千里,单人携赀⑤,适为累耳。
”麾使去。
比.⑥迁知.合州,罗民遮道呼号日:“耶今去,我侪无天矣。
”追送数百里,哭而.返。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减)【注】①清端:指于成龙,清初名臣、循吏。
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赐谥“清端”。
②阿耶:同“阿爷”。
③曹:辈,等。
(下文中的“侪(chái)”意思同此)④旨:味美。
⑤赀:同“资”,钱财。
⑥比:等到1.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笑辞.曰蒙辞.以军中多务B. 罗人益.怜之自以为大有所益.C. 如我受.也恐前后受.其敌D. 比迁知.合州人不知.而不愠2.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人益怜之.B.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C.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追送数百里,哭而.返D. 蒙乃.始就学去后乃.至3. 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每天早晨和傍晚,民众都集体过来向于成龙问好,还有人拿着金钱跪着进献B. 百姓向清端进献两次金钱都是要为他提供买盐和米的费用为理由.C. 于清端两次拒绝百姓的理由都不相同并十分合乎情理D. 从于成龙两次拒绝百姓进献金钱,在他晋升时为他送行可以看出他是位清正廉法,十分亲民的好官.4. 下面这个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B.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C.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D.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5.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去吾家六千里,单人携赀,适为累耳。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文言文比较阅读(内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九重:深宫之内。
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划分停顿(标一处)若损百姓以奉其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必先苦.其心志②行拂.乱其所为③犹割股.以啖腹④若耽嗜.滋味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
5.【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的中心论点。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6.【甲】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与【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明。
答:(二)【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闵行·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伯父君谟,号“美髯须”。
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
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递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B.(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C.(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D.(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间”,表现了太守的思想。
5.【甲】诗“悠然见南山”一句有版本作“悠然望南山”,苏轼认为“望”不如“见”,用【丙】文的话说,“望”出于“”而“见”出于“”。
【丙】文给我们的启发是(2024上·上海浦东新·九年级一模卷)【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文言文比较阅读实用八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实用八篇文言文比较阅读 1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1题。
(12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__屯新野。
徐庶见__,__器之,谓__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__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__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辫,而涉猎书传。
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
②平陵:汉朝县名。
③徐: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汉明帝__。
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2分)①由是__遂诣亮()②不耻劳辱()2.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分)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
(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5.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杞人忧天》文言文比较阅读
《杞人忧天》文言文比较阅读(甲)杞人忧天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EJ:"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般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日布,衣素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
其狗不标,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日:"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我?”(注释)①素:白色的。
②缁(ZT):黑色。
1.解释加点的词语。
(I)身亡所寄(2)废寝食者(3)因往晓之(4)衣素衣而出2.翻译句子。
CD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3."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全耶?"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相者,只使生,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耻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杞人忧天》(C)(陆象先)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司马韦抱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
《河中石兽》和《梦溪笔谈》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河中石兽》和《梦溪笔谈》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乙】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都水丞侯叔献②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
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
徐塞③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人颂其德。
(《梦溪笔谈》)[注释]①发汴堤淤田:开筑汴堤排水,让低洼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
①侯叔献:宋朝著名大臣、水利专家。
侯叔献从小胸怀大志,刻苦读书,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中进士。
始任雍丘县尉,改桐庐县令。
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奸吏、豪强敛缩。
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
①塞:堵住,堵塞。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①遂.反溯流逆上矣①古城中水盈.①徐.塞古城所决2.简要说说“老河兵”与侯叔献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
3.比较【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写作目的上的不同。
【答案】1.①经历(经过)①于是①充满(满)①慢慢2.“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切合实际的结论,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侯叔献具有机敏和一心为民的品质。
3.【甲】文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阐释“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实践出真知”等道理;【乙】文则通过叙述侯叔献治水这件事来歌颂侯叔献的机敏和一心为民的品质。
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原卷版)-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二)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②,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三)遭父忧,每哀至,辄呕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
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
(《后汉书·陈纪③传》)[注释]①绥:安抚,体恤。
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③陈纪(129-199),字元方,以至德称。
1.文言词语积累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四处)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4.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才华总是通过独立的活动才能成长起来的。
”请结合材料(三)里陈纪的具体活动,说说他成长了哪些“才华”。
(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班级开展“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一)1. (3)有的人(4)这或此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二】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4.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二】1.桌子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对比。
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周敦颐《爱莲说》李绅《寒松赋》比较阅读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 5 篇(含答案)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 4 题。
(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 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环而视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 2 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文言文比较阅读(带答案)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 ④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
(2分)女忘会稽之耻邪翻译: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答案】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2分)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卧薪尝胆(1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温馨提示:文言文对比阅读是期中必考题型,一定加强对应题型的训练,根据期中范围,《学弈》是本次必考文章,希望做到会一反三!一、文言文阅读【甲】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①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②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③曰:“七录”。
(七录《明史·张溥传》)注:①手:亲手。
②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③斋:书房或学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通过之善.弈者也(2)弗若..之矣(3)思援.弓而缴之(4)日沃汤.数次2.翻译下列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2)如是者六七始已。
3.【甲】文在写二人学弈的过程中运用了的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还能举出一个事例吗?【答案】1.(1)擅长,善于(2)不如(3)拉,引(4)热水2.(1)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2)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
3.对比;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4.示例: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善:擅长,善于;(2)句意: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弗若:不如;(3)句意: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援:拉,引;(4)句意: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
汤:热水。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1)为:因为;是:这样;智:智力;弗若:不如;与:同“欤”,吗;(2)如是:像这样;始:才;已:停止。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蕴涵的道理。
根据甲文“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可知,将专心致志学下棋的人与三心二意想拉弓射大雁的人的学棋状态与学习效果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专心致志学习的人学习效果好;启发我们学习要专心,不能分心(三心二意)。
《三峡》比较阅读6篇(含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6篇(新)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C.路绝.矣/沿溯阻绝.D.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1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所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王冕者,诸暨人。
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加点字注音。
阖户启箧.()薨.()龌龊..()2、解释加点字词。
普少习.吏事()晚年手不释.卷()暮乃反.()冕因.去()3、请用“/”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每句标一处。
太祖常劝以读书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4、文言文中,“之”常用作代词,看看对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A.①书卷②箧③其人B。
①书卷②箧内东西③奏牍C.①箧②箧③奏牍D。
①箧②箧内东西③其人5、翻译句子: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原句回答问题。
①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王冕在放牛时痴迷于读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设想一下,太祖乃悟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赵普和王冕两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习题。
甲文:《赵普》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
②彀gòu弓:拉开弓。
③御:车夫。
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
⑤祠:祭祀。
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读之竟日..()他日补缀.旧纸()卒.用其人()乃雨.()2.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太祖常劝以.读书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B.复奏如.初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C.跪而.拾之以归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D.凡吾所以..兴隆也..求雨者此先汉所以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译文:(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4.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用原文语句填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乙】高宗(即乾隆)巡幸至扬州,时江某为盐商纲总,承办一切供应。
某日,高宗幸大虹园,至一处,顾左右曰:“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阴,惜无塔耳。
”江闻之,亟以万金贿近侍,图塔状。
既得图,乃鸠工庀材,一夜而成。
次日,高宗又幸园,见塔巍然,大异之,以为伪也。
即之,果砖石所成,询知其故,叹曰:“盐商之财力伟哉!”(鸠工庀材jiū gōng pǐ cái:招聚工匠,准备材料。
形容建筑工程的准备。
)注:大虹园毁于清末战乱,白塔尚存,即现今扬州瘦西湖白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缘.坡植牡丹、芍药()②卧房槛.外()③顾.左右曰()④既.得图()2.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以”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幽阴深邃奇 B.俱以假山显C.亟以万金贿近侍 D.以为伪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②江闻之,亟以万金贿近侍,图塔状。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都与园林建筑有关,但表现的主题不同,请说明。
【甲】【乙】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唐]柳宗元《黔之驴》)(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③患耶?([清]纪昀《狼子野心》)注:俟(sì):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
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以为神( ) ⑵技止此耳 ( )⑶再就枕,将寐( ) ⑷乃杀而取其革 ( )2、翻译下列句子。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3、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4、乙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黔之驴》【乙】蜘蛛杀蛇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
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久之,蛇将行矣。
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
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
如是者三四次。
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注释】①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趴。
③盬(gǔ):吸饮。
1.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虎大骇,远遁.( )果腹..而去( ) 蜘蛛引丝疾.上(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4分)(1)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蛇复昂首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__________”到“觉无异能者”,再到“____________”。
【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选文原句填空)(2)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方法不同:甲文侧重描写虎的_________;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_________。
4.驴和蜘蛛的斗争过程,引人深思。
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你从它身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练习。
【甲】《黔之驴》【乙】当止不止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穴故②嵌空③而缭曲④,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⑤,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不意⑥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
乃力运数石,窒⑦虎退路,两穴并⑧聚柴以焚之。
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⑨,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来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④缭曲:曲折缭绕。
⑤窦:孔穴。
⑥不意:没想到。
⑦窒:堵住。
⑧并:一起。
⑨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2分)(1)稍出近.之()(2)益习.其声()(3)技止.此耳()(4)遂蛇.行而入()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虎因喜 / 罔不因势象形 B.驴不胜怒,蹄之 / 聚柴以焚之C.尽其肉 / 其如土石何 D.以为神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1.用原文词句填空。
3.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____________”,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____________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____________”,最后用“ ____________”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4.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