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原卷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8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8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原卷版)

送东阳马生序(一)(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①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①切:迫切。

②通籍:做官,出仕。

③俸:官薪。

④落落:堆积的样子。

⑤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故有所览辄省记。

4.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二)(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与人书(六)①顾炎武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

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

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

《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

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

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

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

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广东专用)(原卷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广东专用)(原卷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管夷吾举于士.(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入则无法家拂.士2.翻译句子。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

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

④弊:疲弊。

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⑥淮阴:指韩信。

3.解释下列加点词。

(1)此不足.为勇也(2)非子房其谁全.之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5.目前,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省仍有十几个地区的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节奏被打乱,不少同学因此表现消极,且不时传播负能量情绪。

请结合甲文或乙文对这些同学进行劝诫。

(2022秋·广东梅州·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06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06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07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狼(节选)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黠童子换马一童子随主人宦游。

从县中索骑,彼所值甚驽下。

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

后来问曰:“何泣也?”曰:“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

”后来以为稚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

童子既得马,策而去,后来人乘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1.联系语境,推断和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乃悟前狼假寐( )A乃下地与之易B.始悟其欺C.方欲行(2)而顷刻两毙( )A人不知而不愠B.择其善者而从之C.策而去2.用“/”为选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3.用现代汉语写出选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

4.小组讨论时,小华和小文的对话碰撞出了思维火花,请你参与。

小华:我发现两文都用了“黠”字评价狼和童子,是不是都有讽刺的意味?小文:我认为甲文是在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终归会被识破和消灭。

但乙文似乎是在夸奖童子,感觉对“后来人”的讽刺意味很明显。

看了两位同学的对话,你对“童子”和“后来人”的做法有了怎样独到而具体的评价?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见解。

“我”评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评后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一)一、(2021-2022·广东清远·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①,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②也。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

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

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

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

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①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如东县实验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3)赐帛遣.之(4)相寿流涕而去.2.划分句子停顿。

(划一处)是使为善者惧3.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4.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二)(2021春·江苏·七年级统考期中)【文言甲】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共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白《拾遗记》)[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文言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卷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卷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③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⑤母,请设馔⑥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⑦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

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告:告假。

④过:拜访。

⑥白:告诉。

⑦馔(zhuàn):饭食。

⑧升堂:登上大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_____2.太丘舍.去。

舍:_______3.式谓.元伯曰谓:____________4.乃共克.期日。

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元方眼中,友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原卷版)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原卷版)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具:准备就绪。

②布:颁布,公布。

③嗣:继承。

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回也不改其.乐B.货恶其弃于.地也皆以美于.徐公C.恐民之.不信已而之.细柳军D.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乃.不知有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B.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C.令行于民期年..满一年D.秦民大说..大声说话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明日,秦人皆趋令。

4.“大同”社会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国是否进入了“大同”社会?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你的看法。

二、(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语文专题2陋室铭对比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2陋室铭对比阅读(原卷版)

陋室铭(一)(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D.衡.于虑衡:平衡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舜发于.畎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

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

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

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1《论语》十二章(原卷版)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1《论语》十二章(原卷版)

专题01《论语》十二章(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

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

②淹贯:深通广晓。

③金源氏:指金国。

④泯:灭,尽。

1.【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2)因名.曰《野史》()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表现品质颜回(1)_________“余”艰苦求学,自得其乐(2)__________元好问不顾阻挠修史书(3)__________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

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原卷版)-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

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原卷版)-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二)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②,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三)遭父忧,每哀至,辄呕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

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

(《后汉书·陈纪③传》)[注释]①绥:安抚,体恤。

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③陈纪(129-199),字元方,以至德称。

1.文言词语积累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四处)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4.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才华总是通过独立的活动才能成长起来的。

”请结合材料(三)里陈纪的具体活动,说说他成长了哪些“才华”。

(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班级开展“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上)(原卷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上)(原卷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共24组)一、三峡(一)(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郦道元《西陵峡》)1.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自.给自足B.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素.食C.沿溯阻绝.哀转久绝.绝.妙D.良.多趣味用心良.苦良.久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甲文先写三峡周围的山势,次写夏水,再写春冬秋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前人记载或传说中身临三峡险境觉得可怕,作者却写出不同的感觉,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分析。

(二)(2021·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语文专题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原卷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2022·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天下》)【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必无受/利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征于色.言和而色.夷B.百里奚举于市.东市.买骏马C.孙叔敖之知.五十而知.天命D.请.寝之丘战则请.从3.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A.以.其境过清B.咨臣以.当世之事C.可以.一战D.属予作文以.记之4.下列对两段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阐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乙文叙述了孙叔敖之子听从其父劝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

C.甲文以议论为主,辅以记叙;乙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

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忧患意识”的主题。

5.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答案】1.A2.C3.B4.B5.(1)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原卷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原卷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35组)一、咏雪(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因:(2)遂遣之.之:2.用“/”标注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B.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C.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D.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阿奴欲放去邪?4.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在《咏雪》一文中看到童年谢道韫是一个(1)____________的人;而《谢安怜翁》中童年谢安则是一个(2)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比较阅读两文,《谢安怜翁》中“奕于是改容”,体现了谢奕对幼弟怎样的态度?这与《咏雪》中谢安对待子侄辈的态度有何异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北冥有鱼(原卷版通用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北冥有鱼(原卷版通用版)

北冥有鱼(一)(2021·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翼若垂天之云C.是.日更定矣是.谓大同D.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也,尘埃也(古今异义)..未半而中道崩殂野马B.使老.有所终女.有归(词类活用)C.选贤与.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通假)D.南冥者.,天池也.天下为.公(表判断)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专题20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

专题20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

专题20 文言文阅读(一)(题型: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对比阅读)题型一课内阅读一、(2022·山东济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B.躬.耕于南阳躬:亲自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不道德D.由是感激..感激:感奋激发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辍耕之.垄上B.可计日而.待也面山而.居C.苟全性命于.乱世所欲有甚于.生者D.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其境过清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蜀国面临一点有利条件也没有,以此警告刘禅用心管理政治。

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期末专题复习十讲十练: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精练)(原卷版)

期末专题复习十讲十练: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精练)(原卷版)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我们不乏有趣又有特色的运动项目。

活动小组将探究宋人玩蹴鞠,请你参加。

甲春晚感事南宋·陆游寒食①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②尚豪华。

犊车轣辘③归城晚,争碾平芜入乱花。

【注】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

②蹴鞠(cù jū):指古人踢球游戏,类似今日的足球。

③轣辘(lìlǜ):车轮或轱辘转动的声音。

乙今柳三复能蹴鞠。

柳三复欲见晋公,无由,会公蹴球后园,偶迸出。

柳扶取之,因怀所业,戴球以见公,再拜者三,每拜,球起复于背臂幞头①间。

公乃笑而奇之,遂延.于门下。

(选自《中山诗话》,有删改)【注】①幞(fú)头: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这句话写的是用肩、背、头连续颠球的技巧。

丙唐文若,子西先生之子,丧父后年十三不学,一日与群儿蹴鞠于市.。

院子①见之而泣云:小官人今不读书,后将如何?文若感悟,归谋于母曰:院子为吾言如此今欲读书将自读耶将从学耶?母遣从师。

遂笃.志向学,弱冠登科,后仕至中书舍人。

(选自《密斋笔记》)【注】①院子:仆人。

1.请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完成“文言字词积累卡”。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院子为吾言如此今欲读书将自读耶将从学耶3.材料甲多处运用侧面描写,凸显蹴鞠“尚豪华”情景,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蕴含的意味。

(1)公乃笑.而奇之。

(2)院子见之而泣.云。

5.活动小组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形成下列结论。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项,结合选文内容加以阐述。

(1)蹴鞠运动在宋代已盛行,可娱乐,可交际。

(2)蹴鞠是一把双刃剑:有人怡情,有人丧志。

(二)(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战?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专题10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一、(2019·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

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痛恨:..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物私:(5)今则不然.然: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二、(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思念。

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反:_______(3)诚能如是.是:_______ (4)令心意不驰走.走: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分)(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三、(2019·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0分)(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二)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也。

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

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

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

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

③孙氏:孙权。

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闻不求闻.达于诸候隔篁竹,闻.水声B.明明.灭可见以伤先帝之明.C.足兵甲已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谋陛下亦宜自谋.肉食者谋.之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7.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18.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3分)四、(2019·山东济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

”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

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

修其在已,听其在人。

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

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注】骥:千里马.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不以千里称也称: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喂养C.才美不外见见:看见D.执策而临之临:面对7.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人不知而不愠B.康肃笑而遣之C 野芳发而幽香D.乃记之而去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五、(2019·江苏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第7~11题。

(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

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 (2)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3)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4)数郡毕.至_________________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10.“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4分)11. 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中学到了哪些。

(4分)六、(2019·湖北孝感)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第20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司马迁李牧者,赵之.良将也。

常居.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