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
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素养的思考
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素养的思考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素养的思考摘要: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其教育法律素养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能否依法治教。
据调查,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法律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教育法律体系的全面认识;缺少正规学习教育法律知识的途径;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知识的程度不够;不能正确处理教育法律纠纷。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更新理念,加强教师教育法律素养;健全和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在师资的培养与培训中开展教育法课程的学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素养;现状;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就是教师的教育法知识、教育法观念、对教育法遵守、维护行为的综合特征。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依法治教是一种必然,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维法、护法是依法治教的基础。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作为重要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其教育法律素养对依法治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教委1991年发布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的岗位要求(试行)》中规定,校长必须领会、掌握“中小学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与教育有关法规的基本知识”。
同年,教育部规定,全国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必须参加《教育法》知识培训。
199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教委、司法部、全国教育工会发布的《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通知》第3条规定:“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学生学习《教育法》。
教师应把学习《教育法》与学习《教师法》结合起来,做到自觉履行教师职责,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师范院校应开设《教育法》选修课或讲座。
”一些师范院校的教育系开始陆续开设有关教育法的课程。
但是,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还不容乐观。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素养的现状1缺乏对教育法律体系的全面认识中小学教师对我国当前教育法知识的认知,基本停留在教育法律层面,即对教育基本法与单行法的认识层面,说明教师的知法意识相当薄弱。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培训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培训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
为了保障教师具备法律法规知识和提升职业素养能力,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法规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师参与法律法规培训的意义,并提出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培训的意义中小学教师参与法律法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律法规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法律意识。
教师身处教育事业的前沿,需要了解和解读教育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维护学生权益。
其次,法律法规培训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法律知识水平。
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和具体要求,能够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提供有力的法制教育。
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为提高教师职业素养,除了参与法律法规培训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关注教育法律法规动态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石。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动态,并及时学习研究新出台的有关政策,了解自身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
2.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学习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教学经验,了解行业动态。
通过与同行交流可以开拓视野,增加教学思路,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3.研究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教育法学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法律法规的精神,合理运用法律知识管理和维护教育秩序。
4.注重教育创新和提升教学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教育创新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
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面对教育领域的变革和挑战。
5.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
法律素养教师心得体会总结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对教师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律培训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我对法律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法律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
法律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依法管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榜样。
二、法律知识是提高法律素养的基础学习法律知识是提高法律素养的基础。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我认识到教师既是法律主体,也是法律义务人。
教师要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以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法律意识是维护自身权益的保障法律意识是教师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涉及自身权益的问题,如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
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法律精神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法律精神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秉持法治理念,尊重学生权利,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师应树立法治信仰,以法律为准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他们的法治素养。
五、加强法律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法律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法律素养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点体会:1. 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教师的法治素养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法治素养,成为了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使命。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法治教育培训,通过学习,我对法治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法治意识,明确法治观念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树立法治意识,明确法治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们要把法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培养他们的法治素养。
二、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素质法律知识是教师法治素养的基础。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同时,要关注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等,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为依法执教奠定基础。
三、践行法治精神,依法执教法治精神是法治素养的核心。
我们要践行法治精神,做到依法执教。
一是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关心学生的成长;二是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杜绝体罚、变相体罚等违法行为;三是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四、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我们要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一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二是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廉洁从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五、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高法治实践能力法治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师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法治实践活动,如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提高自己的法治实践能力。
总之,提升法治素养是新时代教师的重要使命。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法治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法治学习,践行法治精神,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承担着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对学生的父母般的关心与爱护和朋友般的关心与尊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在教育日趋走向法制化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自觉维护教育法律法规。
然而,目前有些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却不容乐观,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如打骂、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等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现。
这说明,一些教师法律素养缺乏,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法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的现状分析世纪∞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陆续颁布了做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的教育法律,从而形成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
处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心位置的教师,自然属于教育法律法规关涉的重点对象。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来应该熟知教育法律的教师,其法律素质却不尽如人意。
由于部分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缺乏,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一方面不断地侵犯着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这也是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低的两个突出表现,即教师对自身权益的放弃和对学生权益的侵害。
近年来,教育法律纠纷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纠纷的症结就在于教育工作者法律意识的淡漠和学生的逐渐增强的权利义务认知之间的冲突,是关于学生权利的法律规定与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不合理现状之间的冲突,焦点是学生的权利是否能得到尊重或被侵害。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最近几年连续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被大打折扣,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无视有关法律法规的存在,其中最严重、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体罚。
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意识培养
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意识培养概述法律意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每个公民都具有普遍的价值。
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而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中小学教师也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与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法律观念中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应该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念。
教师应具备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引导他们遵守法律。
二、融入法律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教育应该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教师可以将法律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中,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互动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规范。
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也需要与校外法律机构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实践学生的法律知识,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公安局,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加深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构建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学校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法律知识的资源和平台。
学校图书馆应有丰富的法律书籍,安排法律讲座和培训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了解法律的知识。
同时,通过创设法律教育角、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个案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针对性个案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法律的内容和作用。
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意识到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问题的解决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法律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
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教育法律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具备良好的教育法律素养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正确开展教育工作,还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的重要性、提高教育法律素养的途径以及教师教育法律素养的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的重要性1. 合法合规教育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对教育工作的规范要求。
只有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和掌握,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合法合规地进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维护教师权益良好的教育法律素养有助于教师维护自身的权益。
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法律问题,例如合同纠纷、劳动纠纷等。
只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教师才能知道如何合法维护自身的权益,避免自身受到侵害。
3. 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引领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法律的要求,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良好的教育法律素养使教师能够依法保护学生的权益,包括个人隐私、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权益,确保学生在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的保护。
二、提高教育法律素养的途径1. 深入学习法律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法律素养。
可以参加专业培训班、自主学习法律书籍等方式,了解教育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
同时,积极了解最新的法律政策动态,不断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
2. 建立法律意识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时刻遵纪守法,并将法律意识融入到教育工作中。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和理解学校的教育法规、教师行为规范等文件,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要求。
3. 注重实际操作教师不仅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更要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通过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教育法律素养。
可以尝试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了解实际问题,并通过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三、教师教育法律素养的实践意义1. 保障教育质量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法律素养,能够准确把握教育法律法规对教育工作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以保障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
小学教师法律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以一名小学教师的名义,向大家分享关于法律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不仅要有深厚的教育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一、法律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我国,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教师职业素养则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法律素养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法律素养是教师履行职责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 法律素养是维护学生权益的基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师工作的核心。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权益。
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与学生相关的法律问题,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的必要性1. 应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 应对教育实践中的法律风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风险,如学生伤害事故、教师违法违纪等。
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化解这些风险,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法律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法律素养,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如何提高小学教师法律素养1.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与法制素养和教育能力
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与法制素养和教育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小学教师的道德与法制素养和教育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道德与法制素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则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与法制素养和教育能力,以满足未来教育的需求。
一、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与法制素养小学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道德与法制素养对于学生产生的示范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道德与法制素养涉及个人道德、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意识等方面,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与法制素养?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道德教育小学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把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
教育者实行的是一种精神教育,是讲故事,是用生活去感染学生。
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将道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之中。
2.提高法制意识小学教师要重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中。
抓好班集体及教师自身的规范管理,定期组织法律法规专题教育,提高教师的法律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地维护学生权益、执行教学管理、遵守纪律规定。
3.建设绿色教育环境小学教师在建设绿色教育环境中需要有意识地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教育的实施,让学生在绿色和谐环境下成长。
教师应该注重现代文明的完善,注重学生的百姓修为和社会责任感,扮演一个为学生设计健康成长模式的角色。
二、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能力依托于先进的教育科技和教学资源的不断完善,可以让小学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断提高其教育能力。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也是提升教育能力的关键。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1.增强自身教育素养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增强教育思维和谋划教学的能力,注重教育政策、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习,用科学的方式规划教学进度,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
2.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结合教学实践,小学教师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如教学影像、互联网、网络教学等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
中小学教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作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其培养孩子们的法律素养尤为重要。
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
课程中引导学生养成守法意识,让法治精神深入学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法律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
首先,有必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
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体
现在其实施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上,是学校和家庭培养学生正确法律观念的
重要载体,对其素养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
程度的法律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法律教育。
在中小学课程中,在每个学年都
应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法律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教育学生
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和社会作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在大班课上,布置
一些有价值的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实现法律的重要作用,学以致用,使得孩子们能够真正的掌握法律素养。
最后,结合学校特点,实施活动教育。
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结
合实际,开展以宣传法治、弘扬文明文化、展示学生成果、提升学风精神
为主要内容的以实践为主的相关活动,从宣传法治的深入全面角度,培养
孩子们的法律素养。
综上所述,要培养孩子们的法律素。
法律素养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传播知识的重任,法律素养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师法律素养的提升,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
我作为一名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以下是我对法律素养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首先,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尊重学生合法权益。
其次,要具备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最后,要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遵纪守法。
二、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在法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教师和学生权益的保障。
通过深入学习,我对教育法律法规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了自身法律素质。
三、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成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首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心学生的成长。
其次,依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最后,关注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维护学生权益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维护学生权益,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
在家长会上,我将法律法规知识传授给家长,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关注社会热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还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提高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总之,法律素养的养成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法治、和谐的教育环境。
依法治校全面加强教师法治素养培养
依法治校全面加强教师法治素养培养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法治素养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亟待提升的关键问题。
为了实现依法治校的目标,全面加强教师法治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教师是学校法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
学校应当组织定期的法律培训,邀请法律专家教师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和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熟悉相关的教育立法,以及学校教育管理的法律依据。
通过培训,教师们可以增强法律素养,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思维。
二、建立健全法治教育体系要全面加强教师法治素养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培训活动,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职业课程、开展法律研讨会、组织模拟法庭等方式,将法治教育融入到教师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和素养。
三、强化法治实践教育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法治素养的基础,但单纯的理论学习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
因此,必须加强法治实践教育,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法律援助、开展法律调研等方式,让教师们亲身体验法律的力量,增加法治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教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精髓,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法治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学校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良好品行和道德修养。
要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培训等活动,引导教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的教育秩序和教育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师德师风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教师的法治素养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障。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师法治素养培养的监督机制,通过教育督导、内部审核等方式,对教师的法治素养进行评估和监督。
谈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
谈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摘要:做一个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养。
教师的法律素养的养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应确立依法治教的观念,二是做一名有理性的教师,三是要处理好权利与义务、道德底线与上线以及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法律素养;信念;理性一个教师通常要面对几十个学生。
这样,他一方面要对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公民权利,即不得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当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权与学生的公民权相冲突的时候,教师就应仔细地进行权衡并作出恰当的处置。
因此,做为一个教师,就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养。
教师的法律素养的养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依法治教的观念观念或信念,它既不能靠某个教师个人来实现,但也离不开每一个教师个体的努力。
这句话看似永远正确的废话,但是看了下面的例子以后,作为一个教师,他可能就会有新的感悟的。
一位父亲带着7岁的儿子在沙滩上散步。
海潮潮起潮落,不断地拍打着海岸。
当儿子发现有许多的鱼儿随着涨潮来到岸边,但落潮以后又无法回到大海,只能在沙滩上艰难地扑腾时,便对父亲说:“爸爸,我们把这些可怜的鱼儿放回到大海中去吧,不然它们会渴死的。
”父亲回答道:“傻孩子,这么多的鱼儿,我们两个人怎么能救得过来呢?再说了,我们救与不救,谁会在乎呢?”儿子对父亲的回答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俯下身子,轻轻地捧起一条小鱼然后才再对父亲说:“爸爸,这条小鱼它在乎。
”说完就把小鱼放回到大海去,接着就又捧起另一条小鱼,对父亲说:“爸爸,这条小鱼它在乎。
”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儿子就将十几条小鱼重新放回到大海去。
此时,父亲也被儿子的举动所感动,也像儿子一样,俯下身子,轻轻地捧起一条条小鱼,把它们放回到大海……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学校中也不乏其例。
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有些教师常常会说:在我带的班级中,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不少,这靠我一个人能拯救过来吗?再说了,我拯救与否,又有谁会在乎呢?我拯救的结果还可能是吃力不讨好。
浅析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的培养毕业论文
浅析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的培养毕业论文浅析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中国法治化的进程,而青少年法律素质如何,又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如何。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许多中小学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并不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
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法执教,立法机关、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师范院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教育法律素质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该在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40.3%的学生曾被老师体罚过(罚站、罚跑),15.4%的学生曾被老师打过,在对教师的370份有效问卷中,有60.1%的教师认为本地区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
这些数字说明,我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的涵义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自觉守法、用法,宣传法律知识,并能制止违法现象,在教育实践和实际生活中能够把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它以中小学教师掌握教育法律知识、形成教育法律信念和具有正确的教育法律评价为基础。
教育法律知识是指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的认识程度;教育法律信念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认为哪些行为合法并坚定不移地去实施,哪些行为违法并坚决勇敢地去制止的观点与信念;教育法律评价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对教育行政机构的教育行为是否合法所作的判断,也包括对自身教育行为所作的判断。
在我国规模宏大的教育体系当中,作为对学生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和调节作用能否发挥,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方向是否正确,关系到能否使得教育教学活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兴衰。
浅析怎样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浅析怎样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近年来,涉及校园的刑事犯罪行为有高发态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和关注。
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成为全民共识。
法制教育走进课堂,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已经得到了各级学校的普遍遵循。
然而,法制教育的成效还是不十分明显。
这其中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教师的法律素质亟待加强。
加强教师的法律素质,提升教师法治精神,是提升青少年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造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的重要一环。
一、教师法律素质的涵义法律素质是个体在学习和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法律知识在外部转化为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在内部转化为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将二者统合为法律素质。
也就是说法律素质指个体自觉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行为。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法律素质具有一般内涵和特定内涵:一般内涵。
教师作为社会人,应广泛了解一些基本法律知识,自觉守法,主动用法,运用法律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维护自身和学生的正当权益的能力和行为。
特定内涵。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特定素质,具体地说,那就是: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其次,教师必须严格守法,灵活适法,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活动中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二是在保障教育教学活动中内容的正确性。
此外,教师不仅要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要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把必要的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自身的积极实践来带动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当前,正是由于教师的法律素质培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才会导致校园里发生了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步影响到学校,作为教师就更有责任,自觉树立起法治的旗帜,感染学生,教化处世不深的青少年,情况非常迫切,责任十分重大。
二、目前教师法律素质整体不高的原因1、从长期的社会历史上来看,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社会遗毒不可能一下消除,是故我国的法制建设缺乏良好的社会基础,对我国法治化进程产生了很大的障碍。
法律素养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法律素养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自从从事这项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以期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
以下是我对法律素养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法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利器。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将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法律素养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
其次,法律素养教育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上,我注重讲解法律知识,同时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魅力,提高法律素养。
再次,提高自身法律素养是关键。
作为一名法律素养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因此,我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关注法律法规的更新,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法律培训,与同行交流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法律素养教育过程中,我注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优秀学生,我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
最后,家校合作是提高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法律素养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向他们宣传法律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法律素养教育,形成家校合力。
总之,作为一名法律素养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为培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具体体会:1. 重视法律素养教育的普及性。
法律素养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2. 强化法律素养教育的实践性。
谈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
谈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摘要:曾因“历史终结论”而闻名全球的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缺乏法制框架的民主是灾难。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进程,除了要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外,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尤其是中小学教师。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漠视法律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个别中小学教师有“法律无用论”的认识和表现;甚至有的中小学教师出现了知法犯法的情况,比如违反“禁止有偿家教”的规定的情况、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等。
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问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需要把政府、社会、学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配合,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教师法律素养一、加强教育立法,奠定教育法制基础虽然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建立,但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使教育法律具有可操作性,还需政府及时补充制定必要的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门规章或教育法律的实施细则,使之具体化;为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及新的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教育法律法规必须按法定程序及时进行修改和清理。
比如修改那些以暂行条例、暂行规定名义发布的法规、规章;另外,清理那些违背宪法、教育法精神和原则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最终实现法制统一的立法宗旨上来;在不抵触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吸收借鉴国内外教育立法的经验,鼓励地方人大、政府制定更多的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教育法规或政府教育规章;加强各级人大对教育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教育督导活动对教育法律实施的检查、监督、评价、指导作用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法律落到实处。
通过建立具体、细致和科学的奖惩制度,对先进事迹、道德榜样、教学能手、科研能手等奖励,对那些破坏教育制度的行为和侵犯教师和学生权利的行为进行惩罚,二者相结合,作到奖罚分明,不仅能更好地规范教育教学工作行为、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而且能减少违法行为,实现安全、和谐校园环境,更能提高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
教师法律素养论
教师法律素养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法律素养。
教师的法律素养包括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对学生权益的保护,以及对法律问题的正确处理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法律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具备的法律素养内容以及提高教师法律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法律素养的重要性1. 法律素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教师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是保障教育质量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
2. 法律素养是保护学生权益的基础。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与学生打交道,了解学生的权益并保护学生的权益是教师的责任,而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是保障学生权益的基础。
3. 法律素养是自我保护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能会面临各种法律问题和纠纷,具备法律素养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应对和解决法律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师应该具备的法律素养内容1. 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
教师应该了解《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资格条例》、《刑法》、《民法》等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
3. 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的了解。
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学生伤害、学生违纪、学生纠纷等,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并学会正确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4. 对法律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更新。
法律法规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教师应该定期学习和更新法律知识,以适应法律的发展和变化。
三、提高教师法律素养的途径与方法1. 通过法律法规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能力。
2.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制度。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制度,定期组织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3. 加强对学生权益的保护教育。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权益的保护教育,提高教师对学生权益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 建立健全的法律服务系统。
谈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
谈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摘要:做一个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养。
教师的法律素养的养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应确立依法治教的观念,二是做一名有理性的教师,三是要处理好权利与义务、道德底线与上线以及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法律素养;信念;理性一个教师通常要面对几十个学生。
这样,他一方面要对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公民权利,即不得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当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权与学生的公民权相冲突的时候,教师就应仔细地进行权衡并作出恰当的处置。
因此,做为一个教师,就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养。
教师的法律素养的养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依法治教的观念观念或信念,它既不能靠某个教师个人来实现,但也离不开每一个教师个体的努力。
这句话看似永远正确的废话,但是看了下面的例子以后,作为一个教师,他可能就会有新的感悟的。
一位父亲带着7岁的儿子在沙滩上散步。
海潮潮起潮落,不断地拍打着海岸。
当儿子发现有许多的鱼儿随着涨潮来到岸边,但落潮以后又无法回到大海,只能在沙滩上艰难地扑腾时,便对父亲说:“爸爸,我们把这些可怜的鱼儿放回到大海中去吧,不然它们会渴死的。
”父亲回答道:“傻孩子,这么多的鱼儿,我们两个人怎么能救得过来呢?再说了,我们救与不救,谁会在乎呢?”儿子对父亲的回答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俯下身子,轻轻地捧起一条小鱼然后才再对父亲说:“爸爸,这条小鱼它在乎。
”说完就把小鱼放回到大海去,接着就又捧起另一条小鱼,对父亲说:“爸爸,这条小鱼它在乎。
”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儿子就将十几条小鱼重新放回到大海去。
此时,父亲也被儿子的举动所感动,也像儿子一样,俯下身子,轻轻地捧起一条条小鱼,把它们放回到大海……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学校中也不乏其例。
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有些教师常常会说:在我带的班级中,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不少,这靠我一个人能拯救过来吗?再说了,我拯救与否,又有谁会在乎呢?我拯救的结果还可能是吃力不讨好。
教师法律素养论
教师法律素养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已经成为了规范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手段。
教师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律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法律素养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权益的保护,也涉及到学生的合法权益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因此,探讨教师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教师法律素养是指教师掌握法律知识,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1.法律知识的熟练掌握。
教师应当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劳动法、刑法、民法、知识产权法等,以及教育教学领域的特殊法律制度,如学校管理条例、教职工法等。
2.法律意识的形成。
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合法合规的意识和观念。
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在教育教学和校内管理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事。
积极推动校内规章制度的规范化、合法化。
3.法律思维的运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校内管理的工作中,应当注重运用法律思维,善于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理性合法地处理各种事故事件,及时推动工作有法可依。
2.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指导者和保护者,有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师必须具备法律素养,不仅要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法规,也要保护学生健康、安全、自由、平等、机会等基本权益,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提供受教育者健康、公正的环境。
教师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法律素养,关系到学校整体环境的优良、劳动纪律的良好和学习氛围的浓厚。
教师通过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出健康、公正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1. 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当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学习法律的本质、法律的基本原则,探究教育教学领域与特定法律的关系,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2.培养法律意识。
教师应当树立法律意识,注重法律操作,对待员工、守法报告等工作需要与法律统一。
参加法律培训,加强教师对法律域的认识,加深法律价值观,推动校园文化法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当前位置:首页- 论文欣赏- 法律论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承担着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对学生的父母般的关心与爱护和朋友般的关心与尊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在教育日趋走向法制化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自觉维护教育法律法规。
然而,目前有些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却不容乐观,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如打骂、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等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现。
这说明,一些教师法律素养缺乏,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法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的现状分析世纪∞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陆续颁布了做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的教育法律,从而形成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
处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心位置的教师,自然属于教育法律法规关涉的重点对象。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来应该熟知教育法律的教师,其法律素质却不尽如人意。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极不平衡,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较为欠缺,其教育教学行为明显与教育法规要求脱节。
笔者针对山东省临沂市及其周边地区的125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掌握的准确率平均为39%,教育法律信念准确率平均为43%,而教育法律评价准确率平均为眇%。
在针对教师法律素养的采访中,当要求其回答“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什么”、“教师具有的权利义务有哪些”、。
学生的权利义务有哪些”等问题时,∞%左右的教师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准确,许多教师不知道教师自身的权利义务,甚至混淆权利和义务。
由于部分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缺乏,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一方面不断地侵犯着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这也是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低的两个突出表现,即教师对自身权益的放弃和对学生权益的侵害。
近年来,教育法律纠纷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纠纷的症结就在于教育工作者法律意识的淡漠和学生的逐渐增强的权利义务认知之间的冲突,是关于学生权利的法律规定与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不合理现状之间的冲突,焦点是学生的权利是否能得到尊重或被侵害。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最近几年连续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被大打折扣,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无视有关法律法规的存在,其中最严重、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体罚。
这种体罚,一般均出自教师的主观上的故意,是教师滥用职权的表现。
禁止体罚学生是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禁止性法律义务,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体罚现象却又屡屡发生。
值得重视的还有,很多教师只是把恶性殴打学生定义为体罚,而不把例如超过身体能力极限的跑步、“劳动改造”、罚抄过量作业、放学不让回家、不让吃饭或讽刺挖苦等变相体罚行为列入体罚之列,尤其是对罚抄过量作业更是乐此不疲。
再者,有些中小学教师对于经常违纪、顶撞老师、殴打同学的“小霸王”学生。
虽然不直接开除其学籍,却实行的是“劝退”,即逼其退学,这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开除。
更有甚者,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差生赶出校门,剥夺了所谓“差生”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其实,罚教行为,无论是直接体罚还是精神折磨,都是封建家长专制思想遗毒的反映,是教师法律素养低的最直接的表现。
随着家长、学生的法律意识的逐渐觉醒及社会对体罚的不断关注,现在体罚现象虽然有所收敛,但教师侵害学生权益、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教师漠视自身合法权益而受到侵害的事件也屡屡发生,例如教师被殴打、拖欠教师工资、无故开除教师等。
尤其在民办学校,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拖欠教师工资多年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更为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事实表明,目前仍有个别地方的乡镇中学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
对教师来说,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的工资被拖欠不合理、不合法,但一般情况下却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7条明确规定.教师有进修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学习与培训的权利,但据了解,某些学校虽不明令禁止教师进修,但却另外规定,教师在进修期间只能拿到30%的工资。
又如,一位教师因其儿子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竟被学校停职检查。
这位教师的儿子既已成年,其违法行为的后果当然应由他本人承担,学校让这位教师停职检查,即是非法剥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了部分教师的法律意识的淡薄,也反映了部分教师法律素养的缺失。
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杜绝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对自身正当权益的维护。
二、造成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欠缺的原因.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师道尊严”已被强化到极端的境地。
例如,古代就有。
天、地、君、亲、师”并列的说法,还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打板子、罚跪等曾被视为教育成功的法宝,代代相传。
这种观念沿袭下来,就表现为现在学校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教师们认为,他们对学生权益的侵害都是对学生的“爱”与负责任的表现,在“爱”的光环的笼罩下,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也形成了对此类事件的漠然心理。
家长的“授权”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因此他们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不仅熟视无睹,甚至也视之为理所当然。
一个尽人皆知的例证就是,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在农村,家长在给孩子报名上学时,总忘不了郑重地向老师交代: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是不听话。
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我绝不护犊子。
这时,如果教师回答:你放心。
要是他她)真不听话,肯定少不了挨揍。
家长听了,一准喜气洋洋;如果老师回答:孩子调皮也正常。
教育教育就好了,打骂不顶事。
家长不但不高兴,还会怀疑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这其实是对教师的由尊重、期望转变而来的一种纵容,是给教师体罚学生的一种“授权”,也正因为家长的这种“授权”,才助长了个别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所顾忌地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人为了获得金钱而违法乱纪,有些人则为了违法乱纪而利用金钱。
这种不良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
笔者在与部分教师的访谈中,曾就“作为任课老师,有无对家长提出过教学以外的要求”这个问题询问过一些教师.许多教师都表示没有提出过,但有的暗示过学生或家长。
而在对学生的访谈中,有65%的学生反映,教师曾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们索要过财物,有的班主任老师还利用职务之便,以管理班级的名义大肆罚款来惩罚学生,个别人甚至要求学生让其家长向自己的银行卡里存款。
如果说以上只是教师的个人行为的话,那么学校向学生出售各种学习资料、收取各种练习费、试卷费则已成为公开和正当的了。
从学生家长方面来讲,金钱在学生家长那里似乎也最先得到认可,在“金钱万能”思想的影响下,在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中,家长也对教师展开金钱攻势。
例如找教师补课,请老师吃饭,给老师红包等现象已相当普遍。
在家长眼中,他们对老师的需求满足的越多,孩子可能得到老师的关爱也就会越多。
而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这种金钱攻势也表现出家长对教育违法行为存在着包容的态度,从而助长了一些教师侵犯学生权益事件的发生。
:法律教育的缺失教育法制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但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一方面倡导着实现依法治教,另一方面却仍存在着法律教育的严重缺失。
首先,是对在岗教师的法律教育存在空白。
在中小学校中,“升学率”已成了唯一,学生埋头苦读,教师们更是呕心沥血。
家长们要向教师要成绩,学校也向教师要成绩,教师终日为怎样使学生拿到高分而全力以赴。
学校根本无暇进行教师法律素质的培养,教师自身更是如此。
其次,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不论是来源于师范院校还是非师范院校,尽管他们在学校时均接受过《法律基础》或《法学概论》一类课程的教育,但这对从事教师职业来说还远远不够。
就高等师范院校来说,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质量等具有先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但在对未来教师的法律素养的培养方面,师范院校却同其他高校一样,都强行划一地只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来应付“法制教育”,而且这种“法制教育”是在教师忙于赶进度、学生疲于应付的过程中完成的,其效果是不能高估的。
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详细了解我国教育法赋予学生的基本权利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如何规范,所以无论是从法律的理念还是从实际操作上来看,当前我国教师所接受的法律教育都是不够的,教师法律素养的缺失,是实践中侵权事件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根源。
三、教师法律素养的培养途径教师法律素养低所造成的危害极大,要遏制这些危害的继续发生,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从国家的角度说.应该加强教育立法要想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首先就必须有完备的教育立法。
只有让教师们有法可依。
才能对其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并且也可以对其正当权益加以维护和保障,从而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迄今为止,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可以说我国已经走上了一个“依法治教”的轨道。
但是,由于教育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的滞后,也带来了教育上的一些被动局面。
因此,对于一些比较原则、笼统的规定应该及时予以修订,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或细则,增加提高教师教育法律素养的条款,以真正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法可依。
从社会的角度说,应该加速全民普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所以教师的法律素养较低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产物。
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确在一点点地侵蚀着教师们的良知:在一次次地对教师法律底线的撞击中,部分教师已经很淡薄的法律观念也被撬开了缺口。
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应该在全社会开展普法活动。
使教师的教育法律素养在社会的参与与影响下有所提高。
全社会处处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屏障,开展普法教育,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来.作为社会~分子的教师,潜移默化中其法律素养也会相应地有所提高。
作为学生家长,其法律知识得到丰富,也会避免对教师违法行为的容忍甚至纵容。
作为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所了解,就可以增强对教师的违法行为说“不”的勇气。
作为社会民众,其法律意识的增强会形成一种正确而强大的社会舆论,进而使教师也受到感染和影响,使教师的法律素养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