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技术网 - 合成橡胶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合成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
周文荣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自195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已经跨
过50年辉煌发展历程。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是在自主创新和引进
技术为基础上起步,并以自主创新技术为主发展壮大起来的。

目前已经进入世界合成橡胶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前列。

世界上通用的七大基本胶种中国均能生产。

目前国内生产的主要合成橡胶产品是:丁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氯丁橡胶(C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DM)、丁基橡胶(IIR) 和新近投产的1.5万吨异戊橡胶等基本合成橡胶,以及苯乙烯类热塑性丁苯橡胶(SBCs),还生产多种合成胶乳及特种橡胶。

一、世界SR市场引擎地位日显
根据国际合成橡胶生产商协会(IISRP)统计,世界合成橡胶生产装置总能力1389.7万吨(2007年年底),其中中国为160.7万吨,占11.6%;2008年世界合成橡胶消费量为1317.2万吨,其中中国相应品种的消费量为266.8万吨,占20.3%。

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占世界总量比例见表l。

表1 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占世界总量比例(07年底止)
项目 SBR BR IR EPDM IIR NBR CR SBCs 总计世界能力k t/.a–150693042 611 1318945 609 410 1894 13897 中国能力k t/.a–1697 510 0 20 30 65 55 230 1607 中国占比k t/.a–113.816.8 0 1.5 3.2 10.713.4 12.1 11.6
2009年中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和消费量与2007年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今后中国在世界合成橡胶市场的份额还将继续提升。

二、装置能力达250万吨
“十一五”期间,中国合成橡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四年内已新增能力117万吨/年,年均增长17.1%,主要合成橡胶(不包括胶乳和其它特种胶,下同)产量增加65万吨,年均增长10.5%。

这四年时间内的新增能力相当于2000年前四十多年发展能力的总和。

我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跨上第一个百万吨的台阶经历了40多年,进入第二个百万吨能力只经历了8年,再过一、二年将进入第三个百万吨
能力台阶,中国合成橡胶产业正处在一个空前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主要合成橡胶产能和产量见表2。

表2 我国主要合成橡胶产能和产量
年份 产能/万吨.年–1产量/万吨
1958 0.2 0.0034
1968 3.5 1.4
1978 9.3 10.1
1988 33.0 24.9
1998 95.5 55.9
2000 107 78.8
2005 133 132
2008 200٭168
2009 250٭197
٭年末产能
中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主要分布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两大集团公司,它们在世界SR生产商的排名中已分别位居第二和第十。

“十一五”产能均有较大发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装置能力从2005年的72.8万吨上升到2009年底的119.5万吨,增加能力46.7万吨,中国石油集团和其它企业已分别增加36万吨和35万吨。

中国石化在产能总量中的比重有明显下降,而其它(包括外资或台资)企业和中国石油集团所占比例则有较大上升。

2005年、2009年我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分布见表3。

从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合成橡胶项目来看,中国合成橡胶产业将逐渐形成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其它企业(外企、民企或地方)三分天下的竞争局面。

与2009年产量相比,2009年产量构成同样表现了这种趋势(表4)。

表3 2005、2009年我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分布
项目 中石化 中石油 其他企业 合计 2005年能力/万吨.年–172.8 36.5 23.5 132.8 占比% 54.8 27.5 17.7 100 2009年能力/万吨.年–1119.5 72.5 58.3 250.3 占比% 47.7 29.0 23.3 100
表4 2005年、2009年我国合成橡胶产量分布
项目 中石化 中石油 其他企业 合计
2005年产量/万吨76.4 33.8 21.5 131.7
占比% 58.0 25.7 16.3 100
2009年产量/万吨109.1 47.5 40.1 197
占比% 55.4 24.1 20.4 100
2009年末全国合成橡胶生产企业共有20家,其中装置能力在年产15万吨以上企业共有9家,装置能力共199万吨,占全国总能力的80%。

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末其它企业的58万吨合成橡胶装置能力中,台资和外资企业投资建设的装置能力为53万吨。

若按其控股的母公司——台湾合成橡胶公司在南通的BR和SBCs,台橡公司在大陆的合成橡胶总能力已达25万吨/年,占总量的10%,台湾南帝(生产NBR)、李长荣(生产SBS),也均把合成橡胶发展的重点从台湾本岛转向了中国大陆。

中国2009年主要合成橡胶品种装置能力共250万吨(表5),其中SBR、BR和SBCs的能力共229万吨,占总量的92%。

表5 2009年末我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
胶种 SBR SBCs BR NBR CR IIR EPR 小计
装置能力 102 69 58 10 5.3 4.5 2 250
三、新技术新装备促进产业发展
过去的四年中,一批国内开发的产业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合成橡胶产业采用自己开发的技术实现了苯乙烯类共聚弹性体中的高档产品SEBS的产业化生产;采用国内整台技术建成了多套10万吨/年丁苯橡胶装置和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

9万吨/年卤化丁基橡胶产业化设计技术开发成功.稀土丁二烯橡胶工业化开发和异戊橡胶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还采用引进技术建成数套技术先进的生产装置。

在原料生产方面,实现了采用国内技术设计、建设大型丁二烯装置,一大批年产10万吨以上的丁二烯生产装置建成开车,乙烯副产裂解碳五全分离及综合利用的技术和产业规模取得好的进展。

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大大增强了国内合成橡胶产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还有一批先进、实用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深受人们关注并正在逐步实现工业化,如异戊橡胶、戊丁橡胶等。

四、主要合成橡胶产品产量达197万吨
近十年来,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一直呈快速增长,只有2008年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增长趋势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2009年全国主要合成橡胶(不包括胶乳和特种胶)总产量达到197万吨,同比增长17.5%;其中协会成员企业全年总产量186.5万吨。

在全国总产量中,SBR、BR和SBCs三大品种产量共181.5万吨,占总量的92%;全年合成橡胶总产量达到或超过20万吨的生产企业是:中国石化燕山石化、齐鲁石化、巴陵石化,申华化工;产量在15万吨以上的企业是: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兰州石化,中国石化高桥石化。

2008年外资及台资企业新建的合成橡胶装置,2009年全年产能整体利用率已经达到60-70%。

2009年我国合成橡胶产业从2008年后半年的萧条中重获发展。

据合成橡胶协会统计,协会成员单位2008年遭遇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产品价格高台跳水,自7月份以后月产最持续下降。

2009年主要合成橡胶月产量从3月份开始又回复到2008年同期水平,6月份以后产量与2008年相比有明显增长,并保持平稳回升,大大提升了全年合成橡胶的总产量。

2009年我国部分合成橡胶国内产品市场占
有率见表6。

表6 2009年我国部分合成橡胶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
产品名称 市场占有率%
丁苯橡胶 75.9
丁二烯橡胶 63.8
氯丁橡胶 70.0
丁苯热塑性橡胶 79.0
五、增加了一批新产品
“十一五”期同,中国石化巴陵公司采用国内开发技术实现SEBS工业比生产、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高桥石化引进技术的装置生产低顺BR,提供给国内高冲聚苯乙烯作为改性剂,并开始了SSBR的正常生产;为应对欧盟REACH法案要求,申华化工、齐鲁石化、兰州石化等多家企业已在工业装置上生产了低多环芳烃填充油的乳聚丁苯充油胶;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已生产了多批稀土BR。

异戊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等新装置正在加紧建设,将很快建成投产。

这些新产品,将为国内轮胎为代表的橡胶加工企业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提供适用的合成橡胶新材料。

六、原料供应链更为巩固
中国乙烯工业的大发展,为中国合成橡胶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各种原料资源,为发展多种合成橡胶产品打下原料基础。

根据中国合成橡胶协会的统计,2009年协会成员企业丁二烯产量达121.8万吨,如加上当年建成投产的福建和新疆独山子乙烯工程和国内其它企业的丁二烯生产量,2009年全国丁二烯产量约为145万吨,创历史新高。

由于上半年国内乙烯装置因市场低迷开工不足以及新
建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时间的延后.全国2009年全年丁二烯净
进口量达25.7万吨,创历史新高。

但随着福建和独山子乙烯
工程的新建丁二烯装置投产,国内丁二烯供应量增加,进口量
迅速回落,我国2009年11月份的丁二烯净进口量下降到仅为
0.9万吨。

国际原油价格的回升和国内丁二烯原料供应市场的短缺,引导丁二烯市场价格从低谷回升,并支撑了合成橡胶市场价格回升到适当水平。

乙烯工业的发展将为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充足的原料。

七、多种所有制企业进入产业竞争
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石油化工产业的重组,特别是对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重组,促进了石油化工的市场竞争,促进了乙烯工业的发展,也进一步为合成橡胶工业增加了活力。

由于轮胎为代表的外资橡胶加工产业向中国大陆的迅速推进和发展,增加了国内合成橡胶的需求,吸
引着一些国际SR生产商进入国内投资设厂,以台湾合成橡胶公司为代表的多个生产商投资大陆建设SR生产厂,装置能力增长显著,2009年底外资或外资控殴合成豫胶装置能力已达5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1%。

一批民企和地方企业投巨资进人合成橡胶产业,2009年有多个民营或地方企业投资的合成橡胶项目相继举行开工典礼或进入实施阶段,项目涉及SBR、BR、NBR、丁基橡胶(IIR)和异戊橡胶(IR)多个产品。

全国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合成橡胶项目有10多个,总产能在147万吨以上,其中民营企业项目的装置能力在50万吨以上,2009年主要在建项目有:山东王皇化工有限公司BR 5万吨/年、宁波顺泽橡胶有限公司NBR 5万吨/年、天津陆港石油橡胶有限公司SBR 10万吨/年、青岛伊科思新材料公司IR 3万吨/年、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IIR 5万吨/年和盘锦和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IIR 6万吨/年等。

八、产业发展的竞争压力仍然严峻
1.周边能力过剩国家产品将继续挤占国内市场
随着发达地区橡胶加工产业向国外转移,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成橡胶能力进一步过剩,中国是重要的出口目标市场。

目前已有百万吨以上合成橡胶进口产品占领我国市场,根据市场机制,这部分难以完全由国内产品替代,并将继续挤占中国市场。

2.国内产能过剩形势渐显
2009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的产能为250万吨,产量196万吨,净进口量为122万吨。

各品种的装置能力发展状况很不平衡,个别品种如苯乙烯类弹性体(SBCs)的国内装置能力已经高于国内市场消费量;即使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产品如NBR(2009年占30%),随着新装置建成投产,2010年能力满足率可以达到83%。

其它如丁苯橡胶、氯丁橡胶和丁二烯橡胶的能力满足率也达到了80-90%。

加上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挤占,为国内装置建设项目剩余的市场份额日趋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在建和计划建设装置能力在147万吨以上,按照此计划,全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在几年内将达到400万吨左右。

我国在建和计划中的合成橡胶装置能力见表7。

表7 我国在建和计划中的合成橡胶装置能力 万吨/年
产品名称 2009年底能力 在建和计划建设装置能力
总装置能力 250 147
1、七大基本胶种 181 140
其中:丁苯橡胶 101.5 55
丁二烯橡胶57.5 33
氯丁橡胶 5.3 7
丁基橡胶 4.5 29
丁腈橡胶 10 5
乙丙橡胶 2 5
异戊橡胶 0 6
2、丁苯热塑性橡胶69 7
3.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国内一批又一批的合成橡胶新装置建成投产,一些合成橡胶品种的国内市场将逐渐由以前供不应求向供需基本平衡、再到供过于求转变,一些生产常规通用品种的合成橡胶项目会随着供应能力过分扩展而缩小预期收益。

而能为一些后续产品提升性能、提高性价比的专用、特殊合成橡胶产品的消费还主要依靠国外进口产品。

因此国内合成橡胶产业必须十分重视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为后续用户多增加环保型、高价值、专用牌号产品的产量,以提高我国合成橡胶的整体水平。

4.产品的技术和环保门槛进一步提升
今后市场对产品的环保和节能要求,更为苛刻。

如以前认为的丁苯橡胶中不含亚硝酸盐的产品为环保产品;欧盟的REACH法案进一步对多环芳烃含量做出了更为严厉的限制;美国等对汽车的能耗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今后轮胎节能是一个重要指标。

合成橡胶行业十分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稀土顺丁橡胶、节能型溶聚丁苯橡胶、集成橡胶(SIBR)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要形成有规模市场的产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开发,也需要更多的下游用户技术部门的参与。

合成橡胶生产商需要与下游产业建立更为密切的战略合作,才能尽快将合乎需要的新材料推向市场。

九、2010年国内合成橡胶的发展
2010年进入试车投产的装置规模在30万吨以上,主要有:山西大同CR 3万吨/年、山东玉皇BR 5万吨/年、宁波顺泽NBR 5万吨/年、天津陆港SBR 10万吨/年等。

2010年底,全国主要合成橡胶装置能力将达280万吨以上。

2010年国内丁二烯生产量将会有较大的增加,全国丁二烯
供应相对比较充足。

2008年和2009年建成投产的合成橡胶装置,2010年将继
续发挥产能并逐渐达到正常设计负荷,产量进一步上升;多项
合成橡胶装置进入试车并转入试生产阶段,也增加了合成橡胶
的供应量。

预计2010年国内SBR、BR、NBR、CR、SBCs的生产
量均会有较多增长。

国产合成橡胶供应量的进一步增加,将为国内橡胶加工行业提供更多选择国产合成橡胶原材料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