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视角下研究日语文化

合集下载

学习日语中的常见谚语和成语

学习日语中的常见谚语和成语

学习日语中的常见谚语和成语谚语和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了解常见的谚语和成语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水平,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日语谚语和成语,并且给出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1. 魚心あれば水心(gyo-shin areba sui-shin)直译:鱼有心则水有心。

意义:形容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关系。

当一个人真心对待另一个人时,对方也会同样对待他。

用法:当你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或理解时,你首先需要真心对待他人。

2. 石の上にも三年(ishi no ue ni mo san-nen)直译:即使是石头上,也需要三年。

意义: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取得成功,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用法:当你在学习某个新的技能或者工作时,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并意识到成功需要时间。

3. 熱中する(ne-chu-suru)直译:热中。

意义:指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活动中,对它充满热情和热爱。

用法:当你对某个项目或者兴趣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你的热情。

4. 塞翁が馬(sai-o ga uma)直译:塞翁的马。

意义:指好事和坏事之间的变化和轮回。

有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成为好事,反之亦然。

用法:当遇到变故或者困难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保持乐观,因为事情有可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5. 一石二鳥(is-seki ni-cho)直译:一块石头打两只鸟。

意义:在同一个行动中达到两个目标或者获得两个好处。

用法:当你能够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解决另外一个问题时,可以形容为一石二鸟。

6. 馬の耳に念仏(uma no mimi ni nen-butsu)直译:对马的耳朵唱念佛。

意义:形容劝告、警告等没有效果,对方听而不闻。

用法:当你试图提醒别人注意某件事情,但对方无动于衷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7. 花より団子(hana-yori dango)直译:比花更重要的是团子。

关于日本汉诗中的谚语的感想

关于日本汉诗中的谚语的感想

关于日本汉诗中的谚语的感想有很多日语汉诗中的谚语源自汉语,甚至是汉语直接翻译而成的,其中的含义也是和汉语一致的,中国人一看就懂。

谚语是蕴含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民族语言长期发展产物,它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了精彩的人文世界。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那中日谚语更加集中凝结着各自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在语言表达上也极具特色。

在中国,谚语有若悠久的历史,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其实产生于文字形成之前。

而在日本,汉诗谚语这种语言形式也是来自民间,可以说是一种“庶民文学”。

人们将自己的生活与身边的一草一木相结合,可能会用大自然中的任何一项事物去形象地、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充满智慧的表达方法最初也不是被文字记录下来的,更多的是人们的口口相传。

中国和日本在文化各方面相互影响,因此谚语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但由于两国所处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两国谚语在相似的基瑞上又有着各自不同。

在日本对于这种文学形式,学界有若一个专门的定义一一口承文学。

而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还在使用中的谚语,那都是经历了时代的洗礼,所流传下来的人们智慧的结晶。

它们或形象、或简练、或具有教育意义、或充满人生哲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汉诗文化中的谚语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的。

因为两国风土人情等的不同,两国谚语有了不同的民族特色。

作为日语学习研究者,我们不能仅将学习重心放在日本汉诗语言自身,而是以其为媒介,来了解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从中日两国谚语的来源、内容、意象三方面做了一个简单的比对和分析,使大家能够对两国谚语文化有所触及,今后更要不惰学习,继续研究日本的汉诗中的谚语文化。

中日猴文化意象对比研究以成语、谚语为分析对象

中日猴文化意象对比研究以成语、谚语为分析对象

在谚语方面,中日猴文化意象也展现出独特的寓意。中国的“猴儿拿虱子”比 喻轻而易举、毫不费力,而日本的“猿公の手ばかり”则表示勤劳、不懒惰。 另外,“猴子不咬人”在中方寓意着没有大的危害,而在日方则意味着轻率、 不稳重。
三、典型案例分析
1、中国成语“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而日本成语 “卵の勘定”则表示无用的牺牲品,两者在猴文化意象方面并无直接关联。但 在寓意上,两者都提醒人们要注重长远利益,避免因眼前小利而遭受更大的损 失。
一、中日猴文化意象的起源与发 展
中日猴文化意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猴被赋予 了机智、灵敏、顽皮等特质,成为一种寓意吉祥、智慧和长寿的动物。例如, 成语“马上封侯”中的“猴”象征着智慧和吉祥,表达了人们对仕途顺利、功 名利禄的追求。而在日本,猴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逐步发展成了具有本 土特色的文化符号。在日本民间传说中,猴被视为智慧和富饶的象征,寓意着 机敏、好运和幸福。
对于中日两国在道歉表达方面的异同,前人已进行了诸多研究。这些研究表明, 中日两国在道歉表达的措辞、礼仪和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日本人在道 歉时更注重礼节和谦逊,而中国人则更强调诚意和补救措施。
本次演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中日两国电视剧中 的道歉场景进行内容分析,总结两国在道歉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点和差异。其次, 利用问卷调查,邀请中日两国的电视剧观众对不同场景下的道歉表达方式进行 评价,以了解他们对两国道歉表达方式的接受程度。
三、结论
中日动物谚语在表达方式、动物形象运用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 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通过对比分析这些动物谚语,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日语学习你可以了解日本的哪些方面

通过日语学习你可以了解日本的哪些方面

通过日语学习你可以了解日本的哪些方面通过日语学习,你可以了解日本的许多方面。

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社会制度,学习日语可以打开你通往日本世界的大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通过学习日语可以了解的日本方面。

一、语言方面通过学习日语,你可以了解日本的语言特点和日本人的语言习惯。

日语拥有独特的音节系统和汉字表达方式,通过学习日语的发音和语法规则,你能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同时,日语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和俚语,通过学习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你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和思考方式。

二、文化方面学习日语也会让你对日本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日语,你可以读懂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进一步了解日本古代文学的魅力。

同时,你能通过学习日语,欣赏日本传统艺术形式,如歌舞伎、茶道、花道等,感受其独特之美。

三、历史方面日本有着丰富的历史,通过学习日语,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你会接触到许多古老的日本文献,包括历代的日记、书信和诗歌。

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反映了社会制度和政治环境的变迁。

通过学习这些文献,你可以了解到日本历史的方方面面。

四、社会方面学习日语还能使你对日本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有更多了解。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与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同之处。

通过学习日语,你可以读懂日本的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内容,了解日本人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观。

此外,你还可以了解到关于日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有意向在日本工作、生活或留学的人来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总之,通过学习日语,你可以了解日本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等方面。

无论你是对日本感兴趣,还是有计划去日本旅行、留学或工作,学习日语都是非常有益的。

它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融入日本社会,也会增添你的人生经历和视野。

从词汇看日本耻文化

从词汇看日本耻文化

从词汇看日本耻文化作者:王洁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6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语言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因此本文利用语言文化学的方法分析日本人通常使用的成语、谚语、惯用语来探究日本耻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关键词:日本;词汇;耻文化;特征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并认知世界,语言如同一面镜子一样能够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人民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在学习日语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恥ずかしい”“恥をかく”“恥知らず”等类似的词语。

通过这些言语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文化非常注重“耻”。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通过不同的视点研究日本的耻文化,他们大多是以对比的视角来研究中国与日本的耻文化异同,或是研究日本耻文化与欧美国家罪文化的异同。

通过语言来研究日本耻文化的并不是很多,因此本文利用语言文化学的方法,研究日本耻文化内涵与特征。

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と刀」中提出日本人通常是基于“耻”这一价值基准采取行动的,是一个具有耻文化的民族[1]。

森田六朗也曾在「日本人の心がわかる日本語」中提出日本人通常被认为是耻意识很强的民族。

在日本人深层心理中非常在意周围人的目光、世人的看法[2]。

金田春一彦在「日本語」中通过列举有关耻的词汇说明日本人比其他民族更容易感到不好意思[3]。

因此了解日本的耻文化对了解日本文化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与耻文化相关的语言表现(一)惯用语中的“耻”有关“耻”的惯用语有很多,通过查询《新明解》和《大辞林》可以将惯用语归类如下:动词类:顔に泥を塗る、家名を汚す、体面を汚す、顔から火が出る、面目を潰す…形容词类:面目次第もない、肩身が狭い、合わせる顔がない、外聞が悪い…名词类:恥のかきあげ、面汚し、顔負け…副词类:火の出るよう、臆面もなく…从以上有关“耻”的惯用语可以看出,带有“面目”“颜”相关的惯用语有很多,可以推测出日本人非常注重面子,注重世人的眼光。

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看日语文化

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看日语文化

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看日语文化杨 春(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摘 要:日语谚语丰富多彩,表达生动准确,这是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同时又富于改造和创新精神的表现。

关键词:日语;成语;谚语;吸收;改造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9247(2007)02 0119 02On Japanese C u ltu re from Japanese Id ioms and Proverb sYA NG C hun(School of A rts &L aw ,AH UT ,Ma anshan 243002,A nhui,China)A bstract:T he proverbs in Japanese are colorful,v ivid and precise in ex pression.T his is because the Japanese culture is good at absorbing alien culture and in the same time it embo dies the spirit of their creation. Key w ords:Japanese;idiom ;prov erb;abs orbing;innovation日语里有大量的成语典故和谚语。

丰富的成语和谚语,为日语的多姿多彩和精练传神奠定了基础。

日语里成语和谚语的来源,一方面是日本文化吸纳外来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日本文化自我创造的结晶。

本文试从日语引进和产生成语和谚语的情况,讨论日语文化的一种样态。

成语和谚语之间的界定向来宽严不等。

新明解国語辞典(第五版) (三省堂)对成语的定义为:故事 基 出來 、有名 古人 言 出 熟語 、気 !(含 )表現 何 ! 引用 (基于一个故事,或古代某名人的话而形成的典故,因其敏慧的表现力,含义隽永而经常被人引用的短语或短句)。

解析日语中的常见谚语与成语

解析日语中的常见谚语与成语

解析日语中的常见谚语与成语日语中的谚语和成语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悠久而丰富,在日语表达和交流中使用广泛。

本文将解析一些常见的日语谚语和成语,带您一窥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1. 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这是一句非常著名的日语谚语,意为“一遇即珍惜”,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每次相遇都是独特而宝贵的。

这一谚语体现了日本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喜好独特的瞬间。

2. 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ひゃくぶんはいっけんにしかず)这是一句成语,意为“百闻不如一见”,强调亲自经历的重要性。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总结别人的经验是不够的,只有亲自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

3. 談虎色狼(たんこじきろう)这个成语源自中国,意为“凭一己之力战胜强敌”。

在日本,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单枪匹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4. 一目瞭然(いちもくりょうぜん)这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为“一眼就了解”,用来形容清晰明了的事物或观念。

当某事一目了然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

5. 三日坊主(みっかぼうず)这个谚语用来形容某个人的兴趣或决心只持续很短时间。

它字面意思上是指“三天的和尚”,因为传统上新出家的和尚经常只坚持三天就放弃。

6. 虎穴に入らずんば虎子を得ず(こけつにいらずんばこじをえず)这个成语直译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为不冒险就无法获得成功。

它表达了冒险和尝试在取得成就和成功中的重要性。

7. 石の上にも三年(いしのうえにもさんねん)这个谚语形容了一个人通过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能够克服困难和迎来成功。

它告诉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8. 前人の失敗を繰り返すな(ぜんじんのしっぱいをくりかえすな)这句箴言意为“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辙”。

它告诫我们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9. 案ずるより生むが易し(あんずるよりうむがやすし)这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为“比担心还容易”。

它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行动比担心更容易,当面对困难或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它们。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中日两国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两国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

中日的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是体现两国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谚语是一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独特表达方式,它集中了一国文化的智慧和思想,反映了民族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中日两国的谚语中,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异同之处。

本文将从中日谚语的特点、文化背景及谚语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

一、中日谚语的特点中文谚语在长期的漫长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慧和智慧。

中文谚语常常是用简短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具有哲理的观点,它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和富有音韵的语言,简练地表达出一种哲理,以极短的文字,确是大智慧之卓越表达。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众人拾柴火焰高"等谚语,表达了中国人对群体合作与拼搏奋斗的重视。

日语谚语在日本的日常用语中非常常见,它反映了日本人民的成语和言行技能。

日语谚语精炼、生动、形式多样、表达力强,它通常取于古典文学、宗教和民间传统。

日语谚语常常给人以启迪和反思,表达出日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心灵的追求。

"七転び八起き"(七次摔倒,八次起来),"猿も木から落ちる"(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等谚语,都是富有文化内涵的日式哲理。

二、中日文化背景的异同1.中文谚语的文化背景三、谚语对生活的影响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有关于生活的智慧,这些智慧都反映在中国的谚语中。

中国的谚语通常是富有民间智慧和聪慧,它们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谚语,表明了中国人对领导者的重视和依赖。

日本人民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智慧和观点。

日语谚语富有哲理和深刻的表达方式,它们对日本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勇者大胆、暗雲の来る曙”(勇敢者胸怀大志,预感到不祥之兆),以及“志が高く、道より遠く”(心有恒则事竟成),这些谚语都反映了日本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观点。

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

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

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作者:陶云静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6年第4期陶云静(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82)摘要: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日谚语所表达的意义具有相似性,除社会生产方式不同外,地理区位、生态气候、物种分布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也使得两国的谚语在表达方式、喻体象征物上存有差异。

日本谚语中海岛文化、盛产的樱花和爱护动物以及天人合一等内容和谨慎、精小、具体等形式就集中展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

关键词:谚语;日本;自然观;中日比较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4.051中图分类号:H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4—0171—03投稿日期:2015—12—03作者简介:陶云静(1989-),女,甘肃临夏人,西藏民族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日汉同声传译。

一般来说,所谓谚语就是经人们世代传承所形成的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富有深刻含义的定型化语句。

虽然不同的国家都有各类谚语,但总体来说,谚语具有短小、意味、风趣(即3S,shortness,sense,and salt)三个特征。

根据产生和流传时代(古谚和今谚)、地域语言(官话谚语和方言谚语)、行业(农谚和渔谚)和作用(讽颂性谚语和经验性谚语)等,可以将谚语分为不同种类。

同样,也可以划为社会生活类、自然现象类两个基本类别。

汉文化圈中的中国和日本就有丰富的谚语。

以往的中日谚语研究,已对两国谚语的起源、韵律、节奏、构造、互译等进行了探讨。

然而,对比中日自然类谚语的喻体,不难发现日本人有着独特的自然观。

一、日本谚语中的海岛文化首先,相较中国,日本有诸多关涉海洋的谚语。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人们的生活与海洋密切相关。

日本是世界上渔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海洋文化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谚语也不例外。

比方说汉语谚语“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句话说成日语就是「鯛の尾より鰯の頭」。

浅谈日语里的成语谚语如何汉译

浅谈日语里的成语谚语如何汉译

o後 0硷 岜 凡 屯0 0绘 t 注主 为℃月 巴寸 , 九 0 与 与 ,E 兄 目 I 扣 与各 <- … 。/ 仿制 的画和 原 二 C毛 - 在 日语 里 ,像 成 语 谚 语 『 巴鳖 ( 。 凡 )J 、 『 0 画简直 是天壤 之别 ,即使 一晃眼看 不 出来。 月 寸 猫 目J等 ,如果按 字面 意思直 接译 成 r 月亮和 鳖 』 、 『 的眼睛 J 猫 ⑥猫 0目 ( 口)一 变化 无常 ( ) 汉 那就 大错特 错 了,正确 的汉 译翻 应该 是 『 壤之 别 J、 『 天 变化 无 指猫 的眼 睛一会 儿变 圆,一 会 儿变 细 ,没有 规律 。现 多用来 一 常 j 。这 是 因为 『 J 、 『 j 、 『 J是 日语 成语 谚 语 的 喻 比喻 事情或 局势 变化很快 ,无 法捉摸 , 即变 化无常 。例如 : 月 鳖 猫 体,而 非喻 义,所 以不 能直 译。 要正确 翻详 日语成 语谚 语 ,就必 o 舄 替 相 埸 7猫 0 日 0 上 j 【 扣 与 0 c , 入 品 0贩 壳 俩 , 二变 翰 , 2<L。/ 汇 行情变 化无 常, 以进 口商 品 的销售价 格 、 外 所 须正确 了解 日语成 语谚 语的 典故 、出处 以及所 表达 的真 正含 义 , 格 决 西 1 并将 其译 成 与其含 义相 同或相 近 的汉语 成语 谚语 ;如果 在汉 语里 很 难 确 定 。 找不到与 之相 同或相 近 的汉语 成语 谚语 时 ,则只 能意译 ,把 意思 ⑦鬼 I 棒 ( 二 金 日)一 如虎添 翼 ( ) 汉 赤 手空 拳 的凶鬼 再多 一根铁 棍做 武器 ,可 谓强上 加 强, 比喻 表达 准确 。现举例 说 明: ① 氏 < L(玉 0舆 ( )一 麻 雀 变 凤凰 ;鲤 鱼 跳 龙 门 强有力者 又增添 了新 的助手 。 , 日 ( ) 汉 . 译成 汉语就 是:如 虎添 翼。例 如: 古时 候 , 『 J是 名 字 , 自称 『 j是 名 门 贵人 的特 权 ; 氏 氏 0例 0送 手 0 c 法全 快 次 0弑 合 I 二洼出 6干 j 。 壬扎 『 j是用 人抬 的木制 轿子 ,是 名 门贵人 的交通 工 具。字 面意 思 舆 串、 南 0 手 △ }寸 |寸鬼 I金棒 各南。/ 一 二 听说 那位 选 手的 是 :无 名 氏 的庶 民 女 子 ,有 幸 能乘 坐 华 丽 的花 轿 ,嫁 给 名 门 贵 伤 已经痊 愈 ,下场 比赛将 要 出场 参加 。这样 一来 ,那支 球 队 岂不 族 。译 成汉语就 是 :麻 雀变风 凰或 鲤鱼跳 龙 门。例 如 : 如虎 添翼 。 o 、 娘 巴思 - 、 L 、 )( 、 々 ,c L 、 f 0 、嫁 0 ⑧ 白羽 0矢 立 0 ( 日)一 百里 挑一 ( ) 汉 南, -近 < c 结婚式 它 南 晷干 j 。氏 各 <L-玉 0舆 E L , c j c 据说从 前 , 以少 女为 祭 品贡奉神 的 时代 ,神若 看 中了那 一家 扎 、干0 打 。貌 亡 岛 屯芑2喜 凡 c L弓 二 c - 、 - j。 / 的少 女,便 用 一 白羽箭射 在 该家 的 门口作为标 记 ,此谚 语 出 自 ' 5 支 原 先就觉 得她 是一 个好 女孩 ,最近 传来她 的喜 讯 ,可 渭是麻 雀变 此处 。现 多指在 很 多人 中特 意选 出一人 ,即百里 挑一 。例如 : o今 度 0 大会 [ 二二0市 注 扣亡 L 与0学校 6参加 寸 , 、 凤凰 ,她 的父母想 比必笑 逐颜 开。 为上 j[ 羽 0矢 力 二白 与喜 L 力 与, a 凡 智 力 ^ :, 。- < C ②寝耳 【水 ( = 日)一 青天霹 雳 ( ) 汉 、 如果在 睡觉 时 ,水灌进 耳 朵里 ,谁都 会大 麓 ,会认 为是发 大 芒0 。/ 这 次 的县大会 ,本 市希 望我们 学校 参加 ,这可是 百里挑 水 了 ,说 不定还 会 从床上跳 起 来 。此 成语 多用 来 比喻突然 发生 重 大家 要加油 啊 ! 大事 故。译成 汉语就是 : 青天霹雳 。例如 : ⑨八 方美人 ( 日)一 八 面玲珑 ( ) 汉 o彼 0死 0知 与世 c寝 耳 【水 t, 寸 < I i i 二 :e 信 岛扎 各 。 字面 意 思是 不管 从 那个 角度 看 , 是 没有 缺 点 的美人 。但 人 都 们 大多 用来 比喻待 人 处事机 巧 圆 滑 、面面 俱 到, 不论对 谁 都很 讨 / 逝世 的消息如 同青天 霹雳, 以让 人马上相 信 。 他 难 ③ 荫 c (悔 L 玉 手箱 ( 曰)一 后悔 不及 ( ) 汉 好 ,即八面 玲珑 。例如 : 此 句谚语 出 自童话 『 岛太 郎 j中的玉 匣 。浦 岛太郎游 海龙 浦 o 彼 南 各 c 0 窑 ( 忙 0颜 、为扣 c l 0 毛 c : 、 J J 宫, 临走之 际, 公主送 …玉 匣给他 当礼 物 ,并嘱 咐 :绝对 不可打 £ E八方 美人 各 凡 弓。/ 本来 就 是~ 个 四面讨 好 、八 面 他 开。可 是 以后浦 岛太 郎打开看 了,结果 变成 双鬓斑 门的老人 。后 玲珑 的人 ,并不是 只对你~ 个人好 。 ⑩ 二股膏蕖 ( 日)一 骑 墙派 : 墙头 草 ,两边到 ( ) 汉 人 多用此 句谚 语来 比喻 :事后 很懊悔 ,却 已来 不及 了,即后悔 不 指 贴 在 人腿 内侧 贴 的 膏药 。比 喻人 的态 度 在 两者 之 间 不 明 及 。例如 : o 南 凡 何 【 =屯注 0 . , c 千 L 力 。 人事 干 于 I 确 ,既 想站 在这边 ,又 想站 在那 边 ,摇 摆 不定 。译成 汉语 是 “ 、 二 骑 圭 _ ( 南 为 力 , ,与 、 旺 扫 0 0 岳 0 力 土0 :( ? ( 0 弓 0 为、巴 墙 派 ”或 “ 墙头 草 ,l 曲边到 ”。 由于 . 『 义语里 的 “ 脚踏 两只 船 ” 骑 二股 膏蕖 j译成 “ 脚踏 两只 思 一 ( L 0 。阴 c ) (悔 L 玉 手箱 。/ 头 不是 空 无一 物 和 “ 墙派 ”的意 思相 近 ,有的把 『 里 二 ,6 J译成 汉 语 才 是 “ 踏两 只 脚 吗 ?可是煞 有介 事地郑 重 收藏 它的 话,却 叫人觉 得里 面装 有关 味 船 ”。确 切 地 说 , 『 股 窑 c 珍品 ,打开一 看,竞后 悔不及 。 船 ”例如 : o南 一 )法南 r ,与一 ? L亡 吁、 1 与^ , 0亡 二股 膏蓁 、 =, 、 ④ 身 岛出 锖 ( 日)一 自作 自受 ( ) 汉 / 家伙 一会儿跟 这边 ,一会 儿跟那 边 ,是个骑墙 派 。 那 『 J有 两 种 含 义 , 以刀 了 来说 是 『 身 j , 以人 来 说则 身 刀 是 『 体 J。附在 刀予 外面 的污垢 可 以除 去,但 是它本 身所 生 的 身 以上列 举 11 组 目语 成语 谚语 ,并 简单介 绍 了这些 曰语成 语 r0 锈 ,则 无法 除 去 ,没 有 一种 磨 刀 石 能 除去 刀 刃所 生 出的锈 。 同 谚语 的典 故 出处 、含 义 以及 用 法 。从上 面所列 的成 语谚语 中可 以 理 ,人 若犯 了错误 或 自己造成 不 良后果 则只 能 由 自己来 承受 , 即 看 出,尽管 这些 日语 成语 谚语 所用 喻体和 典故 与汉 语不 同 ,但 汉 译肘 ,必须 在汉 语里 寻找 意思 与之相 同或 相近 的汉 语成语 谚语 。 自作 白受 。侈 如 : 0 0 二扎 身 与出 锖 。菲 啻恨 } 0。/ 是 自作 自受, 如 果在 汉语 里找不 到与 之相 同或 相近 的汉语 成语 谚语 时 ,则只好 ・ 这 我不 怨别人 。 意 译 。像例① 『 各 <L- 玉 0舆 j译 成 了熟语 『 雀变凤 凰 ; 氏 c 麻 o身 与出 鲭 中 各L 。 自分 c原 啻? <。( 扫 芑 鲤 鱼跳 龙 门j。例 ⑩ 『 二股 膏蕖 j也译 成 了熟语 『 墙派 :墙头 骑 例 ∥弓 人 它 他 恨 各^ - 一 ( ,C ) ’ 。/ 难 道不 是 白作 自受 吗 草 ,两 边 到 J。其 他8 都译 成 了意 思与 之相 同或相 近 的汉语 成 语 谚语 。 ? 自己造 成 的不 良后果 ,反而 怨恨起 别人, 不外乎 如此 。 ⑤ 月 邑寸 。c f ( 日)一 天壤之 别 ( ) 汉 的成语谚语如何 汉译

《2024年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范文

《2024年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范文

《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篇一一、引言谚语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往往包含了特定民族的智慧与思考方式。

汉语和日语的谚语因其背后深重的文化底蕴而各有特色。

本篇研究将以关于动物、自然和人的谚语为例,对汉日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二、关于动物的谚语对比1. 汉语中的动物谚语汉语中,动物谚语丰富多彩,如“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等,这些谚语往往通过拟人化手法,将动物赋予人的行为和情感,以此传达出深刻的社会哲理。

2. 日语中的动物谚语日语中的动物谚语则更多地从自然现象出发,强调与动物的共生关系。

如“虎の羽巣のとどきも寒々”和“熊の本しるもだ”等,强调与动物有关的自然规律和生活经验。

对比来看,汉日的动物谚语都善于借助动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但汉语偏重拟人化,传达抽象道理,而日语更侧重描述自然现象,展现生态和谐。

三、关于自然的谚语对比1. 汉语中的自然谚语汉语中自然谚语常借季节、天象等元素,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哲理,如“秋水共长天一色”、“春雨贵如油”等。

2. 日语中的自然谚语日语中自然谚语多以风景、地理等为题材,如“海の上に鷹が唄うから春の来る”,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来传达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哲理。

在表达方式上,汉日的自然谚语都善于借助自然元素来传达思想,但汉语更注重描绘景色之美,而日语则更注重通过自然现象来传达时间观念和生命哲理。

四、关于人的谚语对比1. 汉语中的人的谚语汉语中人的谚语多以人格化描述为主,强调人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日之计在于晨”等。

2. 日语中的人的谚语日语中人的谚语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之道,如“人は鏡であり、人を鏡に映す”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这些谚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行动的重要性。

对比来看,汉日的人的谚语都强调了人的品质和行为准则,但汉语更侧重于个人修养和规划,而日语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

中日谚语及其文化异同研究——以“雪”为例

中日谚语及其文化异同研究——以“雪”为例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传播力研究中日谚语及其文化异同研究——以“雪”为例尹胜男 鲁轩廷吉林外国语大学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长久的文化交流中,两国在文字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研究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对两国谚语的研究发现谚语具有特定语言环境的特殊性。

本文以“雪”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收集到的词条进行对比,并探究中日谚语的异同点和各自特殊的文化背景,力求让人们通过两国谚语更好的理解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谚语;中日对比;文化;雪一、谚语的定义及相关先行研究谚语是流传于人间而言简意赅的语句,多数反映了人民生活实践的经验,一般都是以口语形式流传下来的。

谚语的表现形式大多为通俗的短句或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话。

谚语与成语相似,但相较于成语更偏向于口语,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一句谚语都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谚语涵盖的内容广泛,例如农用谚语“春雨贵如油,多下农民愁”;事理谚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类谚语“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等等,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目前,中国学者对谚语、惯用语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从定义、特点、来源、演变、构成、语义等方面做出了论述。

武占坤先生和马国凡先生在《谚语》一书中明确了谚语的界限和性质,区别了谚语、成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对谚语的创作手法、语法构造、词汇使用、修辞手法做出了详细分析。

日语谚语的研究已从定义、语义、构成、文化内涵等方面做出了论述。

在李锋传《从日语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一文中以日语谚语为主,从起源、发展、比较、变迁、构造五个方面入手,发现日本人不甘落后、虚心学习、谦虚含蓄、兼容并包、勤劳认真、谨言慎行、与自然共生等国民性格;日本学者三根九代在《ことわざに表われる感情》一文中,通过心理学实验指出,谚语作为庶民的语言,直率淳朴,与日常生活紧密连接,息息相关,在不同情况下含有着多种情感;刘晶在《中日谚语对比研究》一文中,从非同源谚语入手,在音声、句子结构变化、表达方式、语用论及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了中日谚语的特征以及谚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对各自国家的谚语有着怎样的影响。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谚语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民族也不例外。

东京大学金一武雄说:“我认为谚语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从日本文艺起源开始流传至现在,它在日本的文坛中不可忽视并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虽然是岛国,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其谚语的形成,发展及内容,形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民族特有的人生观、文化特质在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无论是日语的起源、发展、变迁,还是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研究和探讨的价值。

因此本论文尝试对日语谚语,即外来日语的谚语,日本本土谚语,中日谚语比较,谚语意义变迁及其语法构成的角度对日本人的人生观进行分析。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虽然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即使是相同的谚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日本人不仅把喜怒哀乐,而且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把动物、植物、生态等繁多的内容都融入了言语之中。

通过本论文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日本人以心传心等与中国人不同的人生观。

标签:谚语;日本人的人生观;文化;语言构成谚语是古时被广泛流传,包含民众的生活智慧,有教育意义的语言。

这种语言语调容易朗朗上口,结构整齐,句式简短居多。

例如:「急がば回れ」「犬も歩けば棒に当たる」(广辞林第六版,1984年三省堂编辑)。

本文的人生观指的是人们对社会、各种事情、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的存在方式的思考和见解。

日本谚语体现了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审美风情,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她发源与江户时代,包含日本人的喜怒哀乐、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等各种内容。

她不仅指导人生的处事哲学,也是日本人从古至今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谚语中也有很多关于中国和欧洲的故事,体现了日本人的人生价值观。

中日两国从古自今就有很深的渊源。

通过本论文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由此从日本谚语看出日本人的人生观和日本文化也有很深的关系。

1.日本谚语起源于中国,发展于西方铃木裳对于日本谚语的起源解释如下:“大概有两种谚语起源的说法,其一语技,也就是从说话的技术看才有谚语这一说法。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1. 引言1.1 中日谚语的概述中日谚语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在中日文化中,谚语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形式,传达着人们对生活、道德、人情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中日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

中日谚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色,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日两国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此背景下,探讨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深对中日文化的认识,拓展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200字】2. 正文2.1 中日谚语的由来中日谚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和智慧结晶。

在中国,谚语起源于古代先民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和智慧传承,被口口相传,逐渐形成各种精辟的短语。

中国的谚语大多与农业生产、家庭教育、人生哲理等息息相关,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处世智慧。

而日本的谚语则源自于古代的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谚语逐渐形成并在日本民间广泛传播。

日本谚语多数体现了日本民众对道德规范、家庭关系、友情爱情等价值观的思考和总结,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传统。

中日谚语的由来都与古代文化传承和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对生活、情感和人生观的共同思考和总结。

这些谚语给予人们启示和教益,传承着中日两国的文化智慧和精神财富。

2.2 中日谚语的文化内涵中日谚语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日两国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谚语通常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人情、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

中国谚语常常强调孝顺、仁爱、诚实、勤劳等美德,如“百闻不如一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体现了中国人民重视人际关系、勤奋努力和诚实待人的价值观念。

而日本的谚语更多地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和谐、礼仪和自我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浅谈日语里的四字成语谚语

浅谈日语里的四字成语谚语

浅谈日语里的四字成语谚语作者:贾凤伦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31期摘要:成语谚语用字精炼、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有哲理、含义深刻的语言单位。

日本人除借用了很多汉语成语谚语外,自己还创造了大量的成语谚语(俗称和制汉语成语谚语)。

该文就这两类成语谚语的出处、典故、喻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成语谚语出处典故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243-02在古代,利用中国汉字,日本人不但创造出了本国文字,大量的汉语词汇也被其吸收了,汉语成语以及谚语就包括在其中。

像“一气呵成”、“大器晚成”等,是直接借用的汉语成语谚语,书写形式和意义与汉语完全保持一致。

但像“海千山千”这类成语,却不能直接翻译成“千海千山”、而应翻译成“老奸巨滑”,因为这是日本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与汉语有着不同的比喻体和典故出处,在翻译成汉语时,应找到汉语成语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在找不到相同或者相近的汉语成语或者谚语是,可以意译出来。

本文就成语和谚语的典故出处以及用法做如下介绍。

1 汉语成语和汉语谚语汉语成语谚语,文字简练、喻意深刻、富有哲理,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像“温故知新、唯唯諾諾”等日语成语谚语,不但表达形式与汉语没有区别,连其意义和汉语也完全一样。

日语吸收汉语成语谚语的这种形式就是直接借用汉语的。

在日本的很多文章、报刊里面,汉语成语和谚语非常常见,已成为日语不可或缺的语言组成成分。

请看下面例子。

(1)大器晚成(日)─大器晚成(汉)。

〇この選手などは典型的な大器晚成型です。

ようやく最近になって実力を発揮してきました。

/这个选手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型,最近终于把实力发挥出来了。

(2)天真爛漫(日)─天真烂漫(汉)。

〇あの人は実に天真爛漫な性質で気持のよい人です。

/那个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

(3)温故知新(日)─温故知新(汉)。

〇近ごろは新しいものをもてはやしすぎる風潮があります。

日语谚语相关毕业论文

日语谚语相关毕业论文

日语谚语相关毕业论文导读:由于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中存在的广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给日语谚语汉译的过程带来了困难。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译者在进行日语谚语汉译的时候要从日语的语言特点出发,分析谚语中的深层次的结构关系,从而使译文更加地传神达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日语谚语相关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日语谚语相关毕业论文1谚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人类智慧的闪光,是各民族文化的浓缩。

通过对日语谚语翻译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从中折射出中日两国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谚语翻译文化差异比较研究谚语是人民大众根据自己长期生活的经验创造出来,并经过千万人的传诵、锤炼、加工完善而流传于世的。

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谚语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要把语言凝炼、富于表现力的汉语谚语译为符合日本民族表达习惯的日本谚语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汉语谚语的潜在含义。

另方面要选用最能贴切地表现汉语意义的日本谚语。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汉语谚语及日本谚语表现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从而使译文更加妥当。

一、日语谚语的翻译方法1.直译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化传到日本后,日本人不仅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谚语,其日语表达或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汉语,或是删减、增加、更改个别字,或是根据日语的表达方式借用汉语相应谚语的部分用词或通过释义创造出来,因此这些谚语在形式虽然与汉语不尽相同,但意思基本上是完全对等的,此类谚语在翻译时可采取直译的方法。

2.意译日本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谚语。

此类谚语的构成受到了日本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此类谚语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成汉语的话,有时会使中国读者无法理解或接受。

这时就不要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对等而影响内容的正确表达,而应该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喻意翻译出来。

中日谚语对比研究

中日谚语对比研究

修辞手法对比
中国谚语: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 生动,富有哲理
日本谚语: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 生动,富有哲理
中国谚语:多用对偶、排比、押韵等修辞手法,节奏 感强,朗朗上口
日本谚语:多用对偶、排比、押韵等修辞手法,节奏 感强,朗朗上口
中国谚语:多用典故、成语等修辞手法,富有文化底 蕴,寓意深刻
中国谚语:注重家庭伦理,强调孝道、 亲情、友情等
日本谚语:受海洋文化影响,强调冒 险、创新、合作等
03
中日谚语的表达方式
章节副标题
语言结构对比
中文谚语:简洁 明了,注重寓意, 多用四字成语
日语谚语:注重 语法结构,多用 敬语和自谦语
中文谚语:多用 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
日语谚语:注重 逻辑关系,多用 并列、转折等连 接词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 选择合适的翻译方 法
直译与意译的优缺 点:直译可能失去 原文的韵味,意译 可能失去原文的准 确性
归化与异化
归化:将源语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目标语中的文化元素,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
异化:保留源语中的文化元素,使目标语读者能够感受到源语的文化特色
归化与异化的选择: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育意义:中日谚语蕴含着丰富 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经验,具有教 育意义。
语言研究:中日谚语是语言研究 的重要素材,有助于了解两国语 言的特点和演变。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媒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传播中日谚语 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如中日文化交流节等,传播中日谚 语
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浅析从日语运用探究日本文化

浅析从日语运用探究日本文化

浅析从日语运用探究日本文化作者:邹海燕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4期学习一门语言如果不了解其文化特征,学得再好也只会事倍功半。

文章将从日语的语言运用来探究日本的文化特征,弄清楚日语和日本文化是如何联系在一起并如何反映其本质特征的。

一、引言所谓文化是指:说同一种语言的人们共同拥有的一种认知习惯的总和,它是人们每天无意识的习惯性的思考和行为模式的基本。

换句话说,当人们按照某种语法习惯来说话时,话语所衍生出来的意思是以说话人的认知习惯为前提而产生的。

在这里面,又是和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我们可以从语言的运用来探寻其文化特征。

二、日本人的言语观----沉默的日本人一个民族成员所共有的文化里面,既有深层次的部分,也有显露在外可观察的部分。

外界可轻易捕捉到的部分即可看出人们行动的特征。

如果观察日本人的语言行动便可发现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凹型文化”——即他们非常消极和低调。

这一特征可从「言わぬが花、言うだけ野暮、口はわざわいのもと、不言実行、口舌の徒」等谚语里面看出。

三、人称代名词的省略わたくし、わたし、わし、わっち、僕、俺……あたくし、あたし、あっし……あなた、あんた、君、お前、貴様、(ユー)……彼、彼女、あの人、あの方以上是日语里一部分的一、二、三人称代名词的说法,和其他语言相比,要多得多。

日语人称代名词种类多,但是在交际时的使用数量比汉语少得多,运用的规则也颇为复杂,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题。

金田一春彦很早就指出过,日本人说话不太喜欢使用人称代名词,尤其不爱使用第一人称代名词,如果一个劲地说“私”、“私”,会给人一种过分强调个人主张的感觉,从而给他人带来不快。

能不用人称代名词的时候尽量不用,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体现出来。

四、支配敬语表达的心理众所周知,日语的敬语体系非常发达。

尊敬人的心情在哪个国家都存在,但是像日本这样,有完整的词汇,语法体系的还是比较少见的。

在日语里,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等诸多要素决定了说话人的用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视角下研究日语文化
摘要:在语言学发展的过程当中,谚语和成语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产物,蕴含了人们的智慧。

无论是哪一种语言形式,谚语都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它在群众当中广泛流行,具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

通常来说,谚语和成语比较简短,但是它能够起到发人深省的效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事实真理和处世哲学。

无论是在平常的口语表达还是书面描述过程当中,使用谚语和成语都可以提高表达效果,同时也可以展现出背后所特有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日语;谚语和成语;语言来源;日本文化;多文化因素
一、基于本土谚语的日语文化
语言的形成与地区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相互交流与表达方式也不同,所铸就的文化也是独一无二的。

而在很多日语谚语和成语当中都能够体现日本独特的本土文化。

(一)自然文化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海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也使得日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将鱼作为主要的食材。

无论是日常饮食,是大型聚会,还是重要祭祀活动,鱼都是日本人饭桌上一道的重要菜品。

这一自然文化习惯在日语谚语和成语当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日语当中很多隐喻都是以“鱼”为中心展开的。

比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谚语在日语里为“魚の目に水見えず”,直译的意思是“鱼的眼睛无法看到水”,通过水里的鱼鱼来比喻处在局势当中的人无法认清局势。

再比如“腐っても鯛”的意思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也体现了日本人对鲷鱼的喜爱,即使鲷鱼腐烂了仍然是最矜贵的鲷鱼,是日本最高级的鱼类。

与此同时,日本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活在这片环境当中的人们对自然怀有特殊的敬畏和崇拜。

与此同时,日本人对自然万物都怀有一颗珍爱之心,日语成语和谚语当中也有很多与自然界的动植物、自然现象相关。

比如“木から落ちた猿”这一谚语的意思是“如鱼得水”,直译的意思为“从树上落下来的猴子”。

(二)人文文化
日本对农耕比较重视,作为一个勤劳的民族,他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这些文化也被融入到了日语成语和谚语当中来。

比如日本人用“一日作さざれば一日食らわず”来勉励自己要积极进取、坚持不懈。

与此同时,日本人的性格细腻,他们做事稳重踏实、具有计划性,这在很多日语成语和谚语当中也得到了体现。

比如日本人用“浅い川も深く渡れ”来鼓励自己要谨言慎行,即使面对浅水河流也要仔细渡过,不能掉以轻心。

最后,日语具有暧昧、含蓄的特点,这与日本人含蓄的性格也有直接的关系。

“言わずして明らかである”这一谚语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出了日本人和日语的人文文化,这是一种不说自明的文化。

二、基于汉语成语和谚语的日语文化
众所周知,日语的形成与汉语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汉语当中的成语在日语主要是以以下几种形式呈现出来的。

第一种是原封不动地引进。

比如“滄海桑田”、“千軍万馬”等成语无论是在表达方式还是意思方面与汉语对应词语都是一致的。

第二种是在引进的过程中加以改造。

比如“中途半端”、“奇想天外”、“日進月步”、“異口同音”、“三面六臂”这些词语虽然有了日本的特色,但是与汉语成语之间仍然是大同小异的。

第三种是日语运用汉语模式所创造的成语。

比如“傍目八目”、“有象無象”、“津々浦々”等。

除了成语之外,日本的很多谚语也来源于汉语谚语,比如“虎穴に入らずんぼ虎子を得ず”就是来源于我国的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该谚语的典故处置《后汉书》。

这些来源于汉语的成语和谚语体现了日语文化当
中浓厚的中国古典色彩,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文化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影响。

除此之外,日语成语和谚语当中还有很多体现了我国的儒家文化,很多儒家经典
名言都能够在日语当中体现出来,比如“己が欲せざる事を人にするなかれ”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日语直译。

除此之外,日本的很多成语和谚语直接引用
了我国儒家创始人的名字孔子,比如“孔子に論語”的意思是“班门弄斧”,日本人
认为在孔子面前提及论语就是一种不自量力的体现。

三、基于西方谚语的日语文化
日本本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吸收了很多西方的文化,这些西方文化元素在
日语成语和谚语当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時は金なり”就是源自“Time is money.”这句谚语,“天は自ら助くるものを助く”来源于西方谚语“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这其中很多谚语在从西方引进之前,在日本国内就
已经有意思相近的谚语,比如“金はすべての扉をまける鍵である”这句谚语的意
思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它来自西方谚语“Money is the key that opens all doors”,
而实际上该谚语在日本早已存在,它原本的说法为“地獄の沙汰も金次第”。

通过
对这些谚语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日语虽然吸收了大量来自西方的谚语,但是人们
并没有将这些谚语直接翻译成为日语,而是选择了那些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内容进
行了引进。

由此可见,日本善于接纳外来文化、喜欢学习先进的文化。

这与日本
的地理位置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题本的地理状况相对封闭,这使他们对外界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体现了他们想要与外界相接触的愿望。

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日语当中所使用的成语和谚语具有不同的来源,以此为视角可以
看出善于吸收和接纳外来事物的日语文化,同时也展现出了日本独特的自然文化
和人文文化。

通过分析基于中国的日语成语和谚语可以看出日本文化受到了我国
古典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来自于西方谚语的日语成语和谚语可以看
出虚日本心学习、不甘落后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泰祥.差异化呈现与参差的对照——论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日语创作经验”[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23-131.
[2]张春丽.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日语猫谚的翻译——以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为中
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04):120-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