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模考试题练习(共十五大题3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名校高三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选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名校高三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选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名校高三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选汇集练一、【辽宁省名校联盟3月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汉宫春·梅晁冲之满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①此词为晁冲之送别王仲甫时所作,王仲甫因词忤宣仁太后而被逐。

②玉堂:指豪家的宅第。

古乐府《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通过雪压霜欺、东君不惜、燕子不来等描绘了萧瑟冷落的梅花生长环境,愈显梅花潇洒出尘。

B.下片首句化用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意在衬托出“玉堂”中梅花的风流。

C.“空自忆”“风流”二句收束全篇,以人格化手法,赞美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D.全词写景清丽,情意真挚,抒情婉曲,风格疏淡隽永,舒缓纡徐;深微细腻,为咏梅词的上乘之作。

16.本词与李白的《蜀道难》均为送别诗(词),但情感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答案】15.B(“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句是反问句,是说那些华丽的堂宇比不上这江边梅花所处的茅屋疏篱的环境,意在凸显野外江边梅花的不慕富贵,品格高洁,并非玉堂中的梅花。

)16.①本词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劝勉友人即使不被人理解,依旧要保持超尘脱俗、旷达洒脱的高洁品质;②李诗则是担忧朋友入蜀道路的艰险,表达仕途坎坷,人间之路难行的感叹。

二、【八省八校T8联考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15~16题。

夜坐(其二)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①席,髫年②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③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④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①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24年高考】一、【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方培育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短暂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会奇妙春光。

D.尾联运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想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缺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念和对以后奇妙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实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细致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状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缘由,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实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验、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2024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②本句首字原缺。

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

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鹦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2.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C2.“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低”字描绘夕照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象更生动。

二、2024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D2.①乍听与久听的不同:乍听泉声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之感。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 诗词曲:鉴赏诗词语言(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 诗词曲:鉴赏诗词语言(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词曲:鉴赏诗词语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①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②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春天。

②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

两年内,作者先后被调动四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借聚散兴感,表达对频繁调动的不满。

对调动原因只以“不偶然”点出,耐人寻味。

B.饯别宴会上,作者只愿意和朋友畅饮而不愿意话别,饱含无计可施、只得借酒消愁的愁情。

C.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的意境。

D.下片起首对东湖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为眼前美景陶醉,暂时忘记了离别的忧愁。

2.“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两句在意境和手法上很相似,请找出这两句,并就二者在手法上的异同点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教。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直饶:纵使。

②分付:交付。

3.请简要概括词中抒情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4.请简要赏析本词语言上的主要特色及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注]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却是柳丝披拂,春风荡漾。

2024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带给人的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现了他们辛苦劳累、辗转远征的苦状。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①退居述怀二首(其二)韩琦尘俗徒希勇退高,几时投迹混耕樵。

神交不间川涂阔,直道难因老病消。

魏境民流河抹岸②,颍湖春早柳萦桥。

相从谁挹浮丘袂③,左在琴书酒满瓢。

[注]①公元1071年,欧阳修退居颍州。

②魏境,指大名府境。

黄河决口,大名府境内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时韩琦在任。

③晋郭璞《游仙诗》中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辞官回到颍州后,写了退居述怀诗给韩琦,韩琦写下此诗相酬答。

B.诗人开篇赞美欧阳修急流勇退,并自问何时可以融入农耕采樵的生活中。

C.颔联中“不间”“难因”,突出二人友情的深厚以及对朋友品格的称赞。

D.尾联用典,诗人想与仙人浮丘同上仙山,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

4.《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韩琦诗歌“蕴蓄极深”,请分析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①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汇编
[训练要语]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宋代的陆游、王安石、苏轼、辛弃疾等人。

从选材来看,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从考点来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基于上述情况,试题的选编以诗人划分题组,突出高频考点(语言、情感、技巧),突出热点体裁(唐宋诗歌)。

类型1唐代诗人——高考考查高频诗人(最近10年)
[必备知识]
[模拟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
李白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曾经写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赠给李白,李白这首诗是酬答朋友、抒发己志之作。

B.诗歌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苍蝇”喻谗人,“贝锦”喻忠言。

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谈笑间令人失色。

C.“与君论心握君手”表现了诗人与王十二深挚的感情,诗人由之前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转为向朋友表达心志。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10月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四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10月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四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4厦门一中10月月考)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2小题,9分)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

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注] 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

②戛:敲击。

③流传:流俗,平庸。

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

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

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

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

16.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2024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第三次联考)阅读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本题共2小题,9分)定风波·赠杜鹃花①辛弃疾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

毕竟花开谁作主? 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 ①这首词作于瓢泉(今江西省铅山县境内)。

此前,词人曾被起用,但很快又因其准备整军,以恢复中原失地的政治举措与当权者因循苟安的方略不相协调,遭到弹劾,被革职。

同时,词人的住宅又遭火灾,于是他便移居瓢泉,寄情山水,一住八年。

这一时期,虽然他大声疾呼地干预时政、鼓动恢复失地的文字略有减少,但其壮志难消,只是表现得更为委婉、更加深沉罢了。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入笔起波澜,明确了时序的变化,以此构成春天到来又归去的两个层次。

B.用“海棠魂”体现杜鹃花的精神,表现杜鹃花在风雨中盛开彰显的高洁品格。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最新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最新模考试题练习(精选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考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山东普高高三语文大联考11月联合质量测评)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流水”写出了诗人发现山泉的惊喜,而“不知名”则让诗人感到意外。

B、在诗人的眼中,山泉平静时倒映着天空的颜色,在雨中飞流直下更加美丽。

C、一个“转”字,说明诗人顺着泉水的流淌,缘溪而行,发现了更美的景致。

D、诗人借咏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16、诗歌最后两句用“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称赞山泉,前文是怎样铺垫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二、(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京,原指秦国都城,“秦京道”代指通往京都的道路,点明此诗写的是诗人前往长安途中遇大雪时的所见所感。

B、“积雪”一句,正面写雪,给人苍茫空阔的视觉冲击,细细品味,又暗含与李白“将登太行雪满山”类似的感慨。

C、第六句中,“噪”字与“蝉噪林逾静”中的“噪”字一样,有以声衬静之妙,更好地营造出静谧恬淡的环境氛围。

D、尾联中,“客”是诗人自指。

与诗人另一首诗《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客”所指相同。

16.本诗抒情方面很有特色,诗歌显得含蓄隽永、回味悠长。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三、(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16题。

白头吟①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之“语言风格”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先总写荷花“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拟人的手法,写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的悲哀。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

D.“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并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节奏轻快,一气呵成。

故选D。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月三首(其一)杜甫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因为雨停,故而银河呈现出与往日不同的情态,并引出颔联中“月”,与标题相呼应。

B.本诗围绕“月”展开描写,营造出凄清寂寞、哀婉伤感的氛围,意蕴绵长,感人至深。

C.颈联“移”“动”二字,形象传神,将雨后的环境写得富有动感,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与杜甫沉郁顿挫的传统风格有所不同。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错误。

诗歌首联“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描写的是雨后夜晚银河呈现出的新景象;颔联“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抒发的是假若今晚没有这青嶂与月,作者将会被孤独寂寞之愁所伤。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练习(共6首,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练习(共6首,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山东省滕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②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出于《庄子》中佝偻丈人承鲷的故事。

丈人一心捕鲷,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作枯树,手臂当作树枝。

②《南史》记载,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这里的“目”指围棋的“眼”,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活。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照应诗题,既交代弈棋之由,又暗含忙里偷闲的意趣。

B.颔联设喻用典,或直写心理,或以形显神,细致入微地刻画棋手形象。

C.颈联叙中有议,呼应“席上谈兵”,“诚”“尚”二字蕴藏棋局走势。

D.尾联运用反问,表现诗人的自省,弈棋虽乐,但从日到夜,耗时误事。

16.这首诗写的是弈棋,但也引发读者弈棋之外的联想。

请结合颔联和颈联,说说此诗给读者哪些启示。

二、(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用轻快的笔触,呈现出春日的气息。

B.次句把时间、空间交互在一起,写新燕衔泥的春日里,词人徜徉于池馆内外。

C.面对良辰佳景,词人竟以多病的沈约自比。

情感外射,画面从明快变为阴郁。

D.书信断绝的词人与欢快对啼的鹧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

17.落花本无知,词人为何却说“此情惟有落花知”?三、(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①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2024年10月高考语文模考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鉴赏类(附答案解析)

2024年10月高考语文模考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鉴赏类(附答案解析)

2024年10月高考语文模考试题精编:古代诗歌鉴赏类(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籴米①(宋)苏轼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

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

怅焉抚耒耜②,谁复识此意。

[注释]①绍圣四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本诗便作于此时。

②耒耜:古代用来耕种的农具。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到市集购买柴米来做饭,却因为不劳而获心生愧疚,因此食之无味。

B. 诗人向地方官员申请一块土地来亲自耕种,希望在自食其力中求得心安。

C. “知非”与《归去来兮辞》中的“觉今是而昨非”都含有对过去的反省。

D. 春天插下的秧苗准备开花,夏天稗草很快就结穗,表现田园充满了生机。

16. 清人纪昀认为,本诗最后两句“托意深微”。

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D16. (1)诗人在亲自劳作中体验到农人的耕种之苦,为此感慨不已。

(2)诗人沦落天涯、耕作于田而难以施展才华,对此感到惆怅。

(3)诗人在耕作时联想到世上仍有不少素餐者,感叹世风不古。

(4)诗人独自在耕作中寻求精神寄托,遗憾没有知音理解自己。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这两句意思是,春天插下的秧苗不知何时才能开花,可是夏天的稗草早就抢先结穗了,以插秧、除草两件事表现农人耕种之苦。

故选D。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1)“愿受一廛地”“食力免内愧”诗人向地方官员申请一块土地来亲自耕种,希望在自食其力中求得心安。

诗人在亲自劳作中体验到农人的耕种之苦,为此感慨不已。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春天插下的秧苗不知何时才能开花,可是夏天的稗草早就抢先结穗了,以插秧、除草两件事表现农人耕种之苦。

(2)“怅焉”是惆怅、感慨之意,怅”中含有对过去的反省与对境遇的伤感。

结合注释“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诗人沦落天涯、耕作于田而难以施展才华,对此感到惆怅。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一、山东省2024届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河中鹳雀楼张乔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①,天涯归计欲如何?【注】①摇落:草木凋残、零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高楼”“鹤雀”点题,用“今无”二字写出鹳雀已无、野燕飞过的景象,徒留此楼触动悲情。

B.隔树远望,五陵一带已经一片秋色,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广袤的大地,秋色与夕阳相互映衬。

C.“归计”多为文人登临所致之情,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

D.全诗虽以“怀古”开篇,却以“十载”思归作结,于开阔苍茫的境界之中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无奈。

16.颈联“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在谋篇布局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答案及解析】15.C【解析】“‘归计’……,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的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情,并无“归计”。

16.①紧承颔联对鹳雀楼周围景色的描写,渔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与上联的三晋秋景远近结合,共同描绘出登楼所见的冷寂画面。

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用语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为尾联抚景思归作了铺垫,使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二句描摹远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隔树西望,渭水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

依次北眺,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大地,一片夕阳景色,“秋色早”、“夕阳多”,自然会“动悲歌”。

景色冷寂,情感悲凉。

颈联二句描摹近景,诗人低头向下俯瞰:“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打鱼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最新名校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高三一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上·高适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注] ①本诗作于唐开元.二十年(732年),诗人初次处边塞欲从军立功之时。

②转斗:连续作战。

④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一说指战国时赵将李牧,二人均抗击匈奴,使其不敢犯境。

④按节:持节。

⑤纵横谟:合纵连横之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总起全诗,前一句交代诗人行踪,后一句则凝练简洁地概括诗人的感想。

B、“亭堠列万里”与《燕歌行》“旌旆逶迤碣石间”类似,都以军中场景寫军队士气。

C、“常怀”两句对“纵横谟”未具体解说,但谈者仍可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抱负与自信。

D、尾句的“郁纡”既写关河迁回的眼前景,又写诗人愁闷的心中情,情景妙合无间,16、“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与“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都写到“李将军”,但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三期初学情调研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在异域历尽艰难困苦的苏武,骤然见到汉使者,表现出极为激动、复杂的感情。

2024届高考上海高中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送别诗汇编(含答案)

2024届高考上海高中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送别诗汇编(含答案)

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一)送别诗1、常见情感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5、坦诚心志的告白。

6、积极奋发的勤勉。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1.依依惜别;2.宽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前途艰险的担忧。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坦诚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积极奋发的勤勉。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常用技巧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1、直接抒情别董大⑴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⑵,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⑶【注】⑴董大:名不详。

或以为指董庭兰,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考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王维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

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张耒③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

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

【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

②红:油灯。

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

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

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

2.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

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

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八、九两句写到李白作品数量众多,如金玉般弥足珍贵,这些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广为传诵。

2.结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柳宗元临蒸①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②东回山似戟,牂牁③南下水如汤。

蒹葭浙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④,还将远意问潇湘。

注:①临蒸:衡阳旧名。

②林邑:古地名,在今越南境内。

③牂牁(zāngkē):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

④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贬吴兴太守后,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点出卢衡州在来信中表示衡阳气候过于炎热,他对这个地方难以忍受。

B.颔联使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林邑山势的曲折、高耸,牂牁水的滚烫,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C.淅沥芦苇含着秋雾,玲珑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所在地的美好景色。

D.全诗用一“报”一“问”绾合起来,体现了作者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技巧。

2.这是一首劝慰诗。

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劝慰友人的。

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

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注]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

②戛:敲击。

③流传:流俗,平庸。

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

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

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

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

2.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重阳酒边陈著人生难满百年心,得分阴,胜千金。

吹帽【注】风流,时节又相寻。

回首赐萸休说梦,真率具,自山林。

逢迎一笑且开襟,酒频斟,量犹禁。

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

醉也从他儿女手,争把菊,满头簪。

[注]据《晋书·孟嘉传》记载,九月九日孟嘉与友人集会,风吹帽落而不觉。

后以“吹帽”为重九登高雅集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认为人生漫长,难以实现圆满自得,所以应珍惜每一分光阴,不能虚掷。

B.又到重阳时节,词人回忆起往昔赐萸登高、风流雅集的场景,不由心生感慨。

C.醉酒后词人菊花满头的形象,充分体现了他健康长寿的心愿和对生活的热爱。

D.这首词紧扣“重阳”抒情达意,节日特点突出,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切自然。

2.词的上阕写到“真率具”,下阕是如何表现词人“真率”这一性情特点的?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蒋贻恭世人空解竞丹青,惟子通玄得墨灵。

应有鬼神通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

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孥云上杳冥。

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观赏张道隐在太山祠的画作之后所写,诗中详细描写了张道隐的作画过程。

B.龙是张道隐画作的主体,诗人作诗也抓住了画作的主体,画和诗都能够做到重点突出。

C.“应有”与“岂无”表达不同语气,两词相互配合,使诗歌三、四句诗意紧密关联。

D.最后一句通过从帘幕之上似乎可以闻到腥味这一描述,从侧面表现诗人对画作的感受。

2.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画面不能够充分表达的内容,可以通过画面题诗的方式加以补充。

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梓州登楼①(其二)杜甫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注】①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此时史朝义被平定,安史之乱结束。

梓州,在四川东北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在写登楼远望所看到的满园春色,以及诗人想离开蜀地的心情。

B.“定”是对客观形势的介绍,“存”是表明对国家形势发展的乐观判断。

C.“冷”与“繁”、“厌”与“思”构成鲜明对比,写道了诗人许多经历。

D.尾联是诗人的想象,两句连接紧密,一气贯注,诗人的感情也达到高潮。

2.本诗与写于公元768年的《登岳阳楼》都是杜甫的登高之作,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王维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感慨友人不被朝廷重用写起,对其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这样写更易引起对方心灵的共鸣。

B.诗人认为友人是一位能够“安穷”的君子,无论得志与否,都能乐天知命,保持一种清高、淡泊的胸襟品格。

C.“无庸客昭世”以下四句写出了诗人自感年老身衰,却仍然不谙官场之道,一直处于远离朝廷不受重用的境遇。

D.古人的送别诗常常表达伤心、惆怅之情,而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借送别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2.诗中“秋天万里净”以下六句写想象中友人归隐后的生活情景,请分析这六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广陵怀古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

有迷楼挂斗,月观①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②,宁论爵马鱼龙③!往事逐孤鸿。

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注:①迷楼、月观皆是隋炀帝当年在扬州巡幸之处。

②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酒明珠于龙舟之上,来模拟雨雹之声。

③爵马鱼龙:指珍奇古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以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扬州对应牛、斗二宿,地理上连接淮海,人口众多。

B.“珠帘十里东风”化用诗句,用语凝练典雅,描绘出扬州的繁华兴盛和富丽景象。

C.达官贵人的车辆在扬州街道上疾驰,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

D.这首词上阕与柳永《望海潮》上阕,都先写地域特点和社会总貌,再分层叙写市景。

2.词人在下阕“追思故国繁雄”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②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①胸次:胸中,心里。

②逐:挨着次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B.颔联用夸张、对比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三千字”,极言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C.“活水”句,化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东风”句是说读书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D.这首诗写诗人的亲身体会,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具感染力。

2.本诗构思巧妙,意趣高雅。

请结合尾联分析。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岁(节选)苏轼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注】选诗是苏轼写于嘉祐七年(1062)冬末的组诗《馈岁》《别岁》《守岁》中的一部分。

组诗的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蜀之风俗如是。

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运用互文手法,通过对东邻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写,来突出浓厚的新年氛围。

B.三四两句中,“一日欢”与“穷年悲”对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喜变化,情感细腻,令人动容。

C.组诗虽是诗人因为在外做官,过年时思念故乡和亲人不得归而作,但其主旨却远不止于此。

D.选诗虽然语言平易,但画面感强;虽然情感充沛,但表达含蓄;虽写吃喝小事,但含义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