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上专项测试卷五(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测试卷五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有一天,一只不知从何而来的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

我正在写作,没有注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转身飞走。

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

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根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棵嫩黄幼小的苗芽。

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上。

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

他瘦小、干净,讲着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字,再或钢笔字,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

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

那时,在我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而且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体面的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

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

那段时间,他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

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

那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

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篇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是好文章。

”然而,在不久之后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那篇写得很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

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是好文章”。

前段时间,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

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

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老师。

当我看见这位三十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猛然间,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着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讲着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业已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还依然旺茂。

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1.作者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3分)
2.选文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着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讲着略带普通话的方言”又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4.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是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写得很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3分)
5.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9分)`
想念父亲的温抚
于慈江
都说慈母严父,我们家的情形正好倒了过来。

小的时候因为淘气,没少挨母亲的笤帚疙瘩,但记忆里就只挨过父亲一脚而已。

就是那一脚,也是父亲气急所为,事后他明显很后悔。

当邻居大婶儿夸张地埋怨说“你把孩子踢坏了”时,父亲几大步跨到我跟前儿,查验我的腰,按着某处问我疼不疼。

他一脸的焦急和满眼的疼爱让我回味了很久,也得意了很久。

父亲的补偿是,默默地替我洗了一件衬衣。

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忙,很少搭理我们。

但家里的人都心知肚明,在他四个儿子里,他最喜欢行二的我。

这倒不是因为我最乖巧,而是我属于开蒙晚、打小儿特别懵懂的人,这种懵懂让我母亲着实发了好一阵子的愁,以至于家里偶尔打打牙祭、炖只鸡,她往往都要悄悄地叫我到灶台前,把一个小碗儿塞给我,嘱我别言声。

碗里是鸡心、鸡肝和鸡胗,这倒不是她把我当成了心肝儿宝贝,而是迷信吃什么补什么——我的懵懂或木讷没让她觉得内慧,反而当成了缺心眼儿。

父亲的温和与厚道不仅仅只体现在对待孩子的宽仁上,更体现在对待他自己的老伴、我的母亲的容让上。

我的母亲最早是银行职员,后来又一直当中小学老师,是那种律己律人都到了苛刻程度的人。

偏生又生得很美(经常会被路人当成某个电影明星),自然不可能没有脾气。

要不是父亲大肚能容,两个人不可能那么顺风顺水、一路温馨地一直走下来。

父母感情一向是不错的,我们从小没有活在父母可怕的争吵之中,没有为家庭的摇摇欲坠与分崩离析而担惊过、受怕过。

及至老头儿老太太退休以后,忽然发觉彼此之间似乎很陌生,很不适应,
又正是我的父亲每每在关键之处隐忍不言,包容了我母亲的失落与唠叨,不仅维系了两个人的情感之舟,更让我见识了一个男人的韧性、慈蔼、可亲度和慷慨厚道。

父亲固然是温和与厚道的,但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脾气、没有傲骨。

他不会虚与委蛇,不会曲学阿世,不会算计别人,反而每每会拍案而起,便注定了无法在仕途上走运。

但也许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说法,父亲仕途上的不如意反倒成全了他——他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玩儿家或大顽主。

这正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性情中人的必然归宿。

工作之余,他能自己织网捕鱼,能自己做木匠活儿——前两年,我特意从六盘水,把他老人家几十年前亲手做的一把木椅子携回北京,留作永远纪念。

晚年时,父亲病都那么重了,还偷偷地给自己泡药酒喝——医嘱是不能喝酒的。

他一生玩儿得其实很痛快。

烟和酒都是抽和喝到身体不允许,身体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才停。

否则,以他身子骨之强健,怎么也能活到90岁。

今年是猴年,是第一个没有父亲他老人家的年。

我知道,全家人都不适应,虽然谁都刻意不去说。

他老人家不在了,年味儿都没有了。

我实在不知道,得多少年我才能习惯没有他老人家的日子。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4月8日)
6.有人认为第三段过多地叙写妈妈,削弱了父亲的表现。

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4分)
7.下面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

(3分)
父亲几大步跨到我跟前儿,查验我的腰,按着某处问我疼不疼。

8.说说你对第四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4分)
9.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4分)
10.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
给自己蝶变的机会
叶倾城
蝶变,往往要以时间作为交换。

很多年前我便认识她,那时我初出茅庐,刚开始有大学生慕名而来,其中就有她。

第一次看见她,我吃了一惊,想来想去,最客观的评价还是一个字——丑。

农家女,矮个子,扁平脸,塌鼻梁,皮肤黄黄的,最触目惊心的是一口烂牙,一说话就像是在龇牙咧嘴。

她眼神诚恳,我却有点儿不知所措:我能给她什么样的建议?
这听起来是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生:出身寒微,挣扎出鸡窝却离枝头远得很。

专科毕业的她,将来能做什么呢?尤其是,爱与喜欢,往往都要以相貌打底,她有再多优点,也会被她土气甚至难看的面容全盘挡住。

女孩子到底是干得好还是要嫁得好?仿佛,她两者都不可能。

后来我们没再见过面,只断断续续地联系着:她专升本了;又过两年,她留校当辅导员了;我去大学做讲座,她事后才知道消息,说她正在那所大学读研,可惜没来参加……
不久前,我意外地在一次活动中遇见她——是她热情地喊我名字,我没认出她来。

当她报出名字时,我再次吓了一跳,判若两人都不能形容她。

娇小的个子,身材保持得很好,一件小黑裙穿得玲珑有致,八厘米高跟鞋进退自如。

发型精致,妆容得体,细看,五官仍平凡,肤质仍泛黄——但这有什么关系,白璧亦有微瑕。

她活泼了很多,常常大说大笑,但牙齿顺眼了,她笑着说:“前几年戴了牙箍。


细问她的近况:原来她已经博士毕业,目前在大学教专业课。

婚姻方面有些蹉跎,过了三十五岁才嫁给大她一岁的同校老师,去年生了儿子。

我问得直接,她答得落落大方。

谈起孩子,她诙谐地说:“我教育孩子的原则就是:人丑就要多读书。

”仰头哈哈一笑,全不带一点阴霾。

曾经的她,能如此坦然地说起自己的外貌吗?我想不起来了。

别撇嘴,你可能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励志故事,可我看到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个人靠努力改变的命运。

她曾经一无所有,无背景、无学历、无颜值,只有一颗向上的心和一双不曾停下的脚。

她选择了最笨拙却最有效的道路:学习。

如今的她,变美了。

大学校园让她提升了气质,她自己的苦读也让她“肚里有货”。

生活安定了,她有余情来经营自己的容颜,同时也增添了自信和从容的气度。

当你还年轻,什么都没有,一切都居于劣势时,你该怎么做?
可以赶紧为自己找个男人——不管好坏,从此有人接盘了;你也可以偏执地想让自己变美,不惜“刀光剑影”;你也可以,像我说到的她一样,暂缓恋爱与美容,全身心投入到学业或工作上,让自己有所成就,身心安泰之后,再从长计议。

常听年轻女孩子说:读书没有用,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提升了自己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要被男人挑来选去?皮肤差了,年纪大了,还有什么优势?
也许她们是对的,但我认识的一个男人是这样说的:只有年轻男孩子才不管不顾,只挑漂亮小姑娘呢;男人到了三十上下,都很现实,都愿意找家境好、工作好、能力强的——如果长得漂亮,就更好了。

除非天生丽质,生来就要成为艺术品。

否则这世上大部分事物或人,其实都以实用为主——美貌,只是锦上添花。

而你,得先成为锦。

(选自《幸福》,有改动)
11.请结合全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蝶变
..,往往要以时间作为交换。

1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农家女,矮个子,扁平脸,塌鼻梁,皮肤黄黄的,最触目惊心的是一口烂牙,一说话就像是在龇牙咧嘴。

13.从全文看,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文中的“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分)
15.你觉得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专题测试卷五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1.作者以树自喻,借助榆树的成长,比喻自己在老师春风细雨般的教育下,一步步走上文学道路,成长为一棵大树、一个人才的过程,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2.村里的体面人家过年时都请张老师写对联。

一方面从侧面印证了上一段中所叙述的张老师的字写得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村里人对张老师的敬重。

3.与第三段中的“他瘦小、干净,讲着略带方言的普通话”相照应。

“而我,讲着略带普通话的方言”表现出张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从侧面体现了“我”对张老师的感激之情。

4.这是张老师对“我”的鼓励,表明张老师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是一位非常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5.作者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老师时情不自禁地落泪,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6.示例:我不这样认为。

妈妈给“我”东西吃,是因为她觉得“我”缺心眼儿,需要特别关爱。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表现了父亲是真正喜欢“我”。

7.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打“我”之后的后悔与关爱之情。

8.内容上,表现父亲温和与厚道的特点;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中父亲对待孩子的宽仁,开启下文中父亲的宽仁也体现在对待母亲的容让。

9.温和与厚道、正直、有骨气、多才多艺、有主见、热爱生活。

10.失去父亲的悲伤,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11.我们要像蝴蝶一样,挣脱束缚,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

12.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她外貌的“丑”,为后文写她的变化作铺垫。

13.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写她前后的变化,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即人要靠努力改变命运。

14.她选择了最有效的道路:学习。

大学校园让她提升了气质,她自己的苦读也让她“肚里有货”。

生活安定了,她有余情来经营自己的容颜,同时也增添了自信和从容的气度。

15.她有一颗向上的心和一双不曾停下的脚,执着追求,有毅力,努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