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课标解读_初中物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2023-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2023-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测量平均速度》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物理学中运动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课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测量平均速度》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操作来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这一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动手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掌握其计算公式v=s/t(s为路程,t为时间)。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3、科学探究: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正确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讲授法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然后通过实验法引导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最后通过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方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强调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快慢的平均值。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1.4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1.4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学生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原卷版)1、速度公式及其应用(4)应用:a: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走路程=桥长-车长;b: 火车过桥经过的路程=桥长+车长。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2、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小车、斜坡(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挡板、刻度尺、停表(秒表); (2)实验原理:ts v =; (3)实验步骤:步骤①选材,将所需要器材准备好,置于水平桌面;步骤②记录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步骤③组装斜面(将小木板垫于长木板一头,使长木板形成斜面);步骤④小车试滑(调整斜面倾斜度,使小车下滑速度不能过快,便于测量时间);步骤⑤实验开始,使小车多次在斜面上段滑到下端,记录时间,时间的平均值为小车运动的时间t 。

步骤⑥利用公式ts v =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步骤⑦整理器材。

【考点1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典例1-1】(2022秋•西安期末)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甲、乙、丙三人从同一地点A 沿同一道路同时同向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 。

甲骑自行车以30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乙以5m/s 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丙以每分钟通过0.6km 的速度驾驶电瓶车匀速前进则( )A .甲先到达B 地 B .乙先到达B 地C .丙先到达B 地D .三人同时到达B 地【典例1-2】(2023春•霍邱县期中)一列长为200m 的火车,以20m/s 的速度通过600m 长的大桥。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解析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解析1、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v=s/t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进行实验(实验知识点及注意事项)注意事项: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 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 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 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

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 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实验结论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

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

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测量平均速度的说课稿

测量平均速度的说课稿

测量平均速度的说课稿《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测量平均速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测量平均速度”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中的第四节内容。

这一节是对速度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速度的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在这一节安排了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如何测量速度,以及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教材还通过一些实例和习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对速度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于如何测量速度以及如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还缺乏实践经验。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来探究问题,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能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经历测量过程,学会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2)平均速度的计算和理解。

2、教学难点(1)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2)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要点梳理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二、重点解读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二、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例题2】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例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丙与丁D.乙与丙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初中物理_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会用平均速度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会整个实验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过程、用平均速度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斜面、刻度尺、小车、停表、金属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用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资料,引出思考问题:某一路段区间限速80km/h ,请问小汽车的速度必须一直小于80km/h 才不会违章吗?以此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思考,并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实验。

二、课堂导学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原理停表)(刻度尺+=t S v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

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

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

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小组分组实验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测量平均速度的说课稿

测量平均速度的说课稿

测量平均速度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平均速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测量平均速度”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既是对速度概念的深化,又为后续学习变速运动和牛顿第一定律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学习速度概念时,对匀速直线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变速运动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2)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从而计算平均速度。

(3)能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

2、教学难点(1)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对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讲解

初二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讲解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2015春•涪陵区校级月考)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解析】AB 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 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初中物理_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平均速度》教材分析《测平均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长度和时间、运动的快慢,为巩固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学习利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理念基础上安排的,本节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秒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

选用的器材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利用放在斜面上金属片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到金属片上时能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后半程、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巩固物理计算题的基本格式和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的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时,应让学生熟练掌握秒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B.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C.他在百米内平均速度为100m/sD.他在冲刺时的速度可能大于10m/s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图1A.0.25m/s B.0.2m/s C.0.17m/s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图3(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____cm;t BC=________s;v AB=________m/s;v BC =_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解决措施:教师演示,自主实验,实验过程引导,总结回顾实验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以及后柳中学初二学生对物理世界充满求知欲与好奇心的性格特点,本节课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总结归纳-分析论证”的教学模式,将整节课知识点贯穿于实验引导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实践,交流讨论,在教师做适当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领会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提高实验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v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6.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学生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小车下滑的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
讨论总结:
(1).因为斜面坡度不同、对应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不同;
(2).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四、回顾实验,总结升华
课堂小结
3-5分钟
回顾整个实验及分析过程,包括:1.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3.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回顾整个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实,总结实验要点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实验素养











本节课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动画导入,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第二部分是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第三部分是讨论总结,回顾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素养。通过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实验探究课,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测量平均速度》

本节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通过泽
杰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出小车在
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不同路程段
中速度大小会不同。强调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
教材分析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
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
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
要求较高。
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
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
教学目标 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
属片的时间之前,应先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才进
行实验。上学生分组实验课一定要把控好课堂纪律,否
则毫无意义。
择与设计 验表格要求正确填写实验数据,能用公式计算各段的平
均速度,得出相关实验结论。
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先讲解实验步骤和强调相关
注意事项,展示探究实验的主要环节和学生一同学习, 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跟随探究过程进行学习。学生实验进行时要巡
视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关实验结论。
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我们应认
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
量。
3.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学生学习能
1.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掌握速度的含义,长度和时间
力分析 的换算关系也不熟练。2.停表的使用和读数是一个难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
总过程;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
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2.通过实
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过的路程,利用了 v=eq\f(s,t)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
速度。
2.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 s
这段路程或在 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五、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 1、2 小题。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我们教师的目标。课堂要
s1= t1= v1=
s2= t2= v2=
5.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6.评估与交流 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①是受工具精度所限; ②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 ③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 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 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c.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三、典例精析: 例.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 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B=________cm;tBC= ________s;vAB=________ms;vBC=________ms。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教师总结: 要想知道哪一段运动的快,就要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 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停表来测,那具体 应测哪些物理量呀?现在用实验测出在斜面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 从而来验证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2、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 验方案,测量前半程的平均速度,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 收集数据最后计算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 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前先让学生练习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 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教师接着提问: 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运动的快吗?有什么办法吗? 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运动的快。
从而可知,讲平均速度或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物体在哪一 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接 下来老师利用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将小车的运动情况演示,记录下 来,这样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的速度的变化情况,比较出哪一段运 动的快。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 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 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 ,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 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 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板块三、规律总结 (1)路程的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要明确斜面的长度并不是小车运 动的全程,小车通过的路程必须从小车的头量到头或从尾量到尾.因 此实验时,可以先在斜面上划两条横线确定小车、金属片放置的位 置,量出横线间的距离,再做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且能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然而,如果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参与实验活动,或者对实验报告敷衍了事,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黑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尺子、计时器、实验桌、实验器材等。
(2)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是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来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所移动的距离和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解物体的运动快慢,以及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运动情况。
3. (1)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
(2)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2.5公里/小时。
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计算公式。
详细介绍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测量平均速度活动(20分钟)
目标: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平均速度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引导学生使用尺子和计时器等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所移动的距离和时间。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要求学生阅读拓展阅读材料,并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加深对测量平均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实验或观察,例如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平均速度,如自行车、汽车等。
-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平均速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术竞赛或研究项目,如制作一个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
3.技术工具:交互式白板、网络资源等,方便实时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课堂互动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课堂互动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他们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亮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探究和动手能力。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开始能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和实践活动有较高的热情,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新知识。然而,他们的学习习惯尚在形成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不同交通工具速度比较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会有差异,从而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
2.提出问题: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平均速度是如何计算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三 Nhomakorabea教学重难点

测量平均速度 教材分析讲稿

测量平均速度 教材分析讲稿

今天我要讲的是“测量平均速度”一节。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章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在前几节中已经给学生讲了速度的概念,而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本节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可以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另外,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及呈现方式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是利用位置传感器测量速度的扩展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用此实验进行教学,更加方便精确。

教材选用的两种测量方法只是供教师参考,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条件选定合适的做法。

个人建议
在文字引入部分,教材是直接给出实验原理即速度的公式来引入新课的,这种方法既枯燥无味,又不便理解,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较难接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以一个生活实例来引入新课,比如在游乐园中玩滑梯时,骑自行车下坡时,学生根据亲身体验猜想两种情况下速度有没有发生改变,并给出问题:测量平均速度要先知道哪些量。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在实验探究部分,当斜面坡度太小时,小车不能下滑;坡度稍大时,小车容易驶出木板发生侧翻,实验不易实现。

所以,我认为木板上应用导线固定成一个轨道,把小车换成玻璃球。

这样不易偏离且容易滚动。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 机械运动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 机械运动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怎样想办法测出来?要想知道哪一段运动得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新授课:一、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原理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小组回答: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2、测量刘翔110m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小组回答:使用秒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秒表的最小刻度是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3、小组间如何分工合作,才能使时间的测量比较准确?小组回答:将一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这种操作方法使学生分工协作的准确性更高.(二)设计实验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小组回答: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小组回答: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三)进行实验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S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 t1= v1=s2=t2= v2=s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四)分析论证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五)交流与评估(小组互评)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分组实验
数据处理讲评1.指导学生自学“测小车沿斜面下滑的
平均速度”的操作步骤
⑴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
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
程s,并填入表中。

⑵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
撞击挡板的时间t, 并填入表中。

⑶根据测得的s、t,利用公式算出小
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填入
表中。

⑷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
挡板的距离s1, 并填入表中。

⑸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
段路程s1所用的时间t1,算出平均速度
v
1
,并填入表中。

⑹计算小车下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
t
2
及平均速度v2,并填入表中。

2.教师演示操作流程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计
时,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
指导学生填写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
度.
表扬做实验认真、数据处理好的同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分小组自学“测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
均速度”的操作步骤
部分学生参与计时,其他学生认真观

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
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
组,合理搭配.
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
行,避免挣抢.
填表,计算并得出结论
对实验中的问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
⑴写出实验报告
⑵导学案上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课标解读_初中物理
本专题属于课标三大主题之一──“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

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

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本条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技能性目标。

具体说明如下: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属于技能性目标,从行为动词看,“测量”属于“独立操作”层次的技能目标。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

实验教学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应该在发展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测量平均速度”的学生实验,主要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教材选用了较易找到的斜面和易操作的刻度尺测量长度及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

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
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让学生通过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

讲平均速度或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如果物体运动的速度很快,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减慢它的速度,便于测量。

比如,测量物体下落的速度时,物体可以选用气球或纸团;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时,要让斜面保持一个很小的坡度。

实验操作完成之后,要尝试填写实验报告,了解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

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