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意识薄弱
国民公德意识薄弱历史探源
惯使然 , 仅是 自在的形式 , 不可能生成基于主体自觉的公共意
识。 这与西 方现 代 社会 的发展 存 在 着显 著 的差 别 。 在 近代 西 方 国家 , 商 品经 济 活 动被 社 会广 泛 认可并 日益 成
德观念、 公德意识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 属于历史范畴, 它们 为 个 体 普 遍 追 求 的行 动 目标 , 进 而 演 变 成 文化 形 态 和 社会 形
家国同构基础上的专制统治, 阻碍公共领域的发展
展模式 , 各个 国家 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社会结构和经济 的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典型 的宗法等级、 专制特点, 阻碍了公共 发展 的方式也各具特色 。 中国是一个背靠大 陆面 向海洋 的大 领 域 的扩 展 , 不利 于 公德 意识 的发 展 。 陆国家 , 因此 , 以农 耕生产为主便成为 自然而然的选择 。 农业 中国社会历来是 以血缘关 系为 纽带 的宗法 等级社会 , 梁
一
系 列 规 范 人与 人 之 间 在 社会 公 共 生 活 领 域 交往 行 为 规 则 也
体 或 氏族在 共 同 战胜 自然 或 抵御 外 来 侵 略 的过 程 中 , 形成 了某 逐 步 确 立 。 而 在 中 国古 代 社 会 , 商 品 经 济 虽然 出现 较 早 , 但 是 些 原始 的、 基本的、 朦 胧 的共 同生 活 准 则 。 社会 公 德 与 整 个 道 发 展迟 缓 , 始 终 没有 成 为社 会 资源 配 置 的主 要 机 制 和手 段 , 在 德 规 范 混 杂在 一 起 , 很 难 从 中明确 区分 哪 些 是社 会 公德 , 哪 些 具体 的家 庭 和抽 象 的 国家 之 间并 没有 一 个 介 乎 于 两 者之 间的 是私 德 。 到 先 秦 时期 , 具 有社 会 价 值 和道 德 意义 的 公德 观 念 才 得 以明确确 定 并形 成 “ 立 公灭私 ” 范式。 “ 社 会 ”将两 者有 机 连 接 起 来 , 用来 调 节公 共领 域 中陌生 人 之 间伦 理 关 系 的社 会 公德 就缺 乏生长 和 发 展 的土壤 。
社会公德方面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社会公德方面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社会公德,作为一个人与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公德方面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和不足不仅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形象,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社会公德方面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现在各行各业。
在公共场所,人们常常出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共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在交通出行中,一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变道、闯红灯、乱停车等现象时有发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在工作学习中,一些人缺乏团队意识,只顾自己的私利而忽视集体利益,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学习氛围不好。
种种行为都直接反映出社会公德方面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社会公德方面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展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家庭层面,一些人缺乏家庭责任感,不顾家庭成员的感受和需求,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在邻里关系中,一些人缺乏邻里友好意识,不愿与邻居交流交流,导致邻里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在公共场所,一些人不顾他人感受,大声喧哗、大摇大摆,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不愉快。
这些行为无不凸显了社会公德方面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教育引导是关键。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人们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加强监督管理是必要的。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反社会公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强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
社会各界应加强监督,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结回顾一下,社会公德方面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以改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改善这种现象,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公德意识,以行动诠释社会公德,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个人观点和理解: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社会公众公德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公众公德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公德心的建设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阻碍了社会公德心的发展和提升。
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的描述:1. 道德沦丧现象:部分社会成员缺乏道德观念,存在道德沦丧现象。
这些人可能会从事违法犯罪、不讲诚信、无视社会公德等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道德沦丧现象:部分社会成员缺乏道德观念,存在道德沦丧现象。
这些人可能会从事违法犯罪、不讲诚信、无视社会公德等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2. 个人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公德心的缺失。
一些人注重个人利益最大化,忽视了社会利益和群体利益,导致了社会公德心的减弱。
个人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公德心的缺失。
一些人注重个人利益最大化,忽视了社会利益和群体利益,导致了社会公德心的减弱。
3. 缺乏公共意识:一些公民缺乏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缺乏为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做贡献的积极性。
这种情况影响了社会公德心的形成和提升。
缺乏公共意识:一些公民缺乏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缺乏为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做贡献的积极性。
这种情况影响了社会公德心的形成和提升。
4. 法律意识淡薄:一部分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正确遵守法律的意识。
这导致了道德风险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社会公德心的建设。
法律意识淡薄:一部分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正确遵守法律的意识。
这导致了道德风险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社会公德心的建设。
5. 缺乏文明素养:一部分群体缺乏文明素养和礼仪意识,存在不文明行为和言语。
这种行为影响了社会公德心的培养和净化。
缺乏文明素养:一部分群体缺乏文明素养和礼仪意识,存在不文明行为和言语。
这种行为影响了社会公德心的培养和净化。
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社会成员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社会公德心的意识和理解。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作者:张坤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5期张坤(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兴国、强国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作为国家大力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除了在知识、技能、学术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在社会公德意识方面,也应该具有表率作用。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淡化的现状及原因,探讨了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15—02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9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3B133。
收稿日期:2013—11—18作者简介:张坤(1980—),女,吉林德惠人。
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行动是以思想作为指导的,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完善自己的思想建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更强的社会责任感等。
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甚至缺失的现象。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出发,剖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原因,进而探讨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分析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大多数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
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依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出口成“脏”。
乱扔垃圾、插队等现象也是屡禁不绝。
在公交、地铁上,很多大学生对需要座位的老、弱、病、残、孕视而不见。
中华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大学生作为当代的高素质群体,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现状,值得所有人深思。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原因分析大学生接受了多年的素质教育,都是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天之骄子。
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孙东 , 张丽新 , 明浩 , 邱 孙作青 ( 阳建 筑 大 学 辽 宁沈 阳 10 6 ) 沈 1 18
摘要 : 本文针对 当今我 国社会公德缺失现 象, 分析我 国社会公德 意识缺失的历史原因及现 实原 因, 并提 出培养
社 会公 德 的对 策 。
关键字: 社会公德 筷失 原因 对策
过程 中, 市场经济 的不 良影 响和渗透 , 些人 为 了一己 一 之利丧失了社会公德和社会 的责任感 。同时由于我国 社会公共生活 中的道德 , 与之相对 的概 念是私 德 , 即私 法律 意识 比较淡薄 , 在普及法律意识时 , 比较强 调维权 人 生 活 中 的道 德 。 意识 , 对法律责任义务强调得 少一些 。 总之 , 市场经济带 传统意义上对公私 的理解 :众所 同共谓之公 ”“ 来 的负面影响, “ 、己 是导致公共意识缺失的原 因之一 。 所独断谓之私” 实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 的公私 ; 现代 意 三、 培养社会公德的对策 义上的公 德指必 须 由公 众参与 、决策实施并为公众 服 道德 教育是公 民教育 的基本 内容 和起点 , 根据《 公 务的道德 。其特点 是共 有 、 开 、 公 透明 , 以分 一 为基础 ,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出的“ 我国历史 和现实的国 提 从 以理性为纽带 , 以制度 为载体 。 情 出发 ,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 以为人 民服务为核 二、 我国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 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 以爱祖 国 、 爱人民 、 爱劳动 、 爱科 公共 精神( 社会公德 ) 是指社会成员在公 共生活 中 学、 爱社 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 以社会公德 、 职业道德 、 家 对人们共 同生活及其行为 的准则 、规范 的主观认 可和 庭美德为着力点 。在公民道德建设 中, 当把这些主要 ” 应 客 观行 动 上 的 遵 守 、 行 。从历 史 和现 实 两 方 面来 看 : 执 内容具体化 、 范化 , 之成为全体公 民普遍认 同和 自 规 使 1 . 历史原 因。中国传统社会是 以私为本位差序格局 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爱 国守法 、 把“ 明礼诚信 、 团结友善 、 的社会 , 这就决定 了公共意识很难产生。巾国传统小农 勤俭 自强 、 敬业奉献” 为我 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 作 经 济社会 的基层结构是 一种差 序结构 ,人 与人之 间仅 健全管理制度 , 加强公德教育 和道德实践教育 。利 靠世俗人情建立关系 。传统 的以孝亲 为本的f 爱道德 用 舆论 宣传大力弘扬高 尚文 明行为 , ■ 批评不道 德 、 文 不 本质上是亲疏狭隘 的差等之爱 ,道德选择仅 仅限于血 明行为 , 使公共精神培育对每个人都形成一种无形的约 缘 的区域 内。而且这还是传统 中国社会集权 专制的需 束力 。 此外 , 要重视道德实践教育 。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非 要, 权力过分集中 , 公私对立是集权专制 的需要 。 常重视道德实践教育 。使许 多人体验到人 间的 困苦 , “ 同 传统文化 中公共精神 的缺失。存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 时也使他们体验 到能够 帮助他人 的那 种人 间真情和乐 文化中 ,个体 ” “ 被弱化 , 封建 国家制度 和权力 阶层 的支 趣” “ ,强化义务思想 ” “ ,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 。现代化 配与制 约 ,使人们 自然形成崇拜权 力的意识和仆从 习 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价值观念 和伦 理精神的支 惯。独立 的人格精神建立 在“ 个体” 发达 的基础上 , 强调 撑 , 需要与之相应 的道德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在向市 “ 自我 ” 在人格组成 中占主体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文化在 场经济转变之后 , 强化 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不同社会成员 培育独立的人格精神方 面有所不足 ,在人格组 成里面 的共同身份—— “ 民” 公 的角色。要及时跟着转变思路 , 包含着很大的他人成分 , 强调 “ ” 做 一个人 , 而忽略“ 转 变 到 公 民教 育 上 来 。 是” 个人 。 提倡 自主 自律 , 加强公共精神的 自我修养。公共精 所 以, 中国传统道德发达实质 是“ 私德 ” 发达而 “ 公 神提倡 自主 自律 , 对待公共事务不 是看别 人“ 脸色 ”而 , 德 ” 弱。中国人公共精神 的缺乏 , 薄 还有一 个重要 的原 是要看事情本身对错与否 , 即是以内省 的方式审视是否 因。孔子 曾经在《 论语 》 中说 过一句 意味深长 的话—— 违背 自律的原则。培养人的公共精神意识 , 单靠外在的 不在其 位 , 不谋其 政 , 达了人们对 公共事 物 的态 度 。 表 道德教育 , 是无法完成的 。 他律必须转化为 自律 , 才会有 几 乎 所 有 的 中 国人 都 深 受 “ 在 其 位 , 谋 其 政 ” 影 内心永恒的精 神法则。增 强人格独立意识 , 不 不 的 树立正确的 响。在这种文化熏 陶下成长起来 的国民, 缺乏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价值观 。首先 , 每个人应该 自觉培养独立 的人 也是 不 足 为 奇 的 。 格、 良好 的 自我 意识 、 独立 的价值 判断 、 明确 的兴 趣志 2 . 现实原因。 解放后实行的计划经济政策不利于公 向、 较强 的实践能力等心理 品质 。其 次 , 应该树立正确 德 的产生。 之多次 的政治运 动降低 r社会信任度 。 加 社 的公 共精神价值观 。公共精神 旨在使生 活在这 个社会 会治理理念影 响公德 的产生 。首先 , 重视群体 轻个体 ; 中的成员适 合于各种各样 的社会关 系与健全公 共生活 其次 , 治善优先取代 了正 义优 先 , 强调 善不 强调正 义 , 的需要 。它 既责成 我们追 求社会共 同体普遍幸福 的律 重善轻正 义 ; 最后 , 等级逻辑 取代 了平 等 辑 , 只讲 义 条 , 又让我们善 于感受随之 而来 的个人幸福 的保障。 务不讲权利。 总之 , 社会公德 的培养是整个社会 的责任 , 也是我 经济转型过程 中滋生 的不 良思想 的影响 。改革 开 们每个人的行为 的具体表现 ,所 以让我 们一切行动起 放以来 ,我 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 济向市 场经济 的转变 来 , 为实现和谐社会而努力 。
应对社会道德风气混乱和社会公德缺失的措施
应对社会道德风气混乱和社会公德缺失的措施面对社会道德风气混乱和社会公德缺失,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道德教育,重塑社会价值观。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课程设置、社会组织活动等方式,向青少年和社会大众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公正”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加强社会监督,严厉打击违反道德和公共道德行为。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公民参与和社会组织力量,在社会道德风气混乱和公德缺失的方面进行监督和曝光。
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行为的成本,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和纠正不良行为的合力。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德。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公德的标准和要求,规范公众行为。
加强对道德和公德方面的司法保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道德修养和公德养成的培训和教育。
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引导,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德,提高社会道德风气。
第四,加强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家庭是道德和公德的第一学校,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强调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要求孩子们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团队精神、有公德心的人。
此外,家长也要做一个“身教重于言教”的榜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
第五,加强媒体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重要传播渠道和影响力机构,应承担起引导社会道德和公德的责任。
媒体应推出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社会道德典范。
同时,媒体也应加强对负面行为的报道和批评,形成对不良行为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谴责,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改善社会道德风气。
最后,加强社会志愿者服务,弘扬社会公德。
鼓励和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志愿者服务,人们可以实践社会公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公德意识。
六盘水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六盘水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一、问题概述在六盘水市,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部分市民缺乏对公共道德的认知和尊重,导致在公共场合出现不文明行为;其次,部分市民对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和遵守意识,导致违法行为频发;最后,部分市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意识,不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育措施1.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中开展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学校教育:(1)增加相关课程设置:将公民与公德意识作为必修课程,并且适当增加相关知识点。
(2)开展主题班会: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并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3)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意识。
2.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家庭教育:(1)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营造良好氛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3)示范行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
3.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社会教育:(1)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公民与公德意识,提高市民对于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认知度。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市民了解社会需要他们的参与和贡献。
(3)设立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制度来激励市民遵守法律、尊重道德、履行义务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三、监管措施除了教育措施外,监管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监管:1.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让市民明确违法行为的后果。
2.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
3.加强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工作,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024年公民道德意识不强活动小结
____年公民道德意识不强活动小结一、活动背景____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公民道德意识不强,导致了一系列不良现象和行为的存在。
为了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此问题的关注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的树立,我市于____年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
二、活动内容1.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在各大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向广大群众普及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
同时,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板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组织志愿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家庭教育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
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庭道德教育活动等,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同时,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学校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开展道德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学校组织各种主题班会、讲座、小品表演等形式的活动,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4.志愿者活动广泛组织和推动志愿者活动。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升公民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引导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树立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念,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法制宣传活动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通过法律知识讲座、法制宣传片、社区法律咨询等形式,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公民意识到违法行为不仅违背道德,也将面临法律制裁。
三、活动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和宣传,使广大群众增强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家庭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取得了初步成功。
再次,学校教育的力度加大了,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缺乏社会公德的事例
缺乏社会公德的事例
近年来,我们社会的公德意识缺乏,许多人的行为举止已经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缺乏社会公德的典型事例。
首先,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暴力现象越来越多。
一些人在网络上恶意攻击他人,借此抒发自己的不满或者是慢慢建立自己的名气。
而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地侵犯了他人的权益,也暴露了这些人缺乏公德意识。
其次,城市中的交通问题也是缺乏社会公德的体现之一。
许多人在驾车或骑车时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变道、闯红灯、占据非机动车道等行为不仅使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也会对他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一些人不遵守乘车秩序,在车厢内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行为不仅影响到他人休息,也会对车辆的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
最后,社会中的一些陋习现象也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
比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行为不仅影响到周围环境,也会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人滥用公共设施,把公共资源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这不仅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也会使周围的环境变得不良。
综上所述,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现象层出不穷。
崇尚公德意识,遵守社会公共规则,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拥有的基本素质。
我们应当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公德意识,让社会更加文明和和谐。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还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破坏公共秩序等损害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对策一、当前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上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质量,恶化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因此,社会公德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不互帮互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度被称为礼仪之邦。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礼治国,从而实现大治。
后又有孔子将礼仪之道发扬光大,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义、礼让。
可见,中华民族具有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
但是,现代的公民在文明礼貌方面却屡屡出丑,损害了我国国民的形象。
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人民时评——“这样的提醒让人汗颜”,文章中谈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
《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合参与他人的争吵等。
文明礼仪本来是个人修养问题,现在却要由外交部门发文提醒,实在令人汗颜。
近年来,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陋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
我国国民公德意识薄弱现象及提升对策-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我国国民公德意识薄弱现象及提升对策-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增加,从而使公共秩序和公德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近些年来,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断见诸各种媒体和网络: 瘦肉精、吊白块、地沟油等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2 岁女孩小悦悦被汽车撞倒和多次碾轧而十余位路人没有一个出手相救,人情冷漠屡屡出现; 公共场合肆意喧哗、随意插队、乱闯红灯,公共秩序屡遭破坏从这一幕幕中可以看出,国民的公德意识从整体上来说还比较薄弱。
因此,提高国民公德意识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在对国民公德意识涵义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国民公德意识薄弱的表现、根源进行探讨,提出了提高国民公德意识的对策。
一、时代呼唤国民的公德意识罗国杰教授在《伦理学》一书中指出: 社会公德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在广义上来说,只要是个人涉及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反映阶级和民族共同利益的道德,通称为公德。
比如在一个社会中特别提倡甚至以法律形式来要求人们遵守的公德要求,就是广义上的公德。
从狭义上来说,社会公德就是人类通过不断地实践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1]217它一般指日常生活中的言语礼貌、公共秩序、公序良俗以及其他影响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规范。
本文所及社会公德指狭义上的社会公德,也就是公共生活准则。
良好的社会公德对于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稳定,保证社会物质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体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社会公德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继承性,社会公德是人们千百年来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二是简洁性,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往往都是很简单明了的; 三是普适性,社会公德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每一名社会成员,不管是什么身份地位,都要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公德规范; 四是公共性,社会公德规定的是人们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它的适用范围是身处公共生活领域的人群; 五是基础性,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场合所要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得到共同遵守,才有可能谈得上其他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
提高社会公德心的建议
提高社会公德心的建议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心的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社会公德心。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提高社会公德心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向年轻一代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培养孩子们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习惯,可以通过组织道德讲座、开展道德活动等方式进行。
2. 强调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捐款捐物等方式回馈社会,个人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等。
3. 建立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社会公德心的体现。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起文明的形象。
比如,排队时不插队,让座给有需要的人,勿将垃圾随意丢弃等。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礼仪规范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遵守这些规范。
4. 建立诚信意识诚信是社会公德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始终遵守承诺,不欺骗他人,不做虚假宣传等。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形成一种诚信社会的氛围。
5. 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德心的具体体现。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提高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公民也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保护公共设施,共同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6. 增加公民参与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公共利益。
通过参与社区建设、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可以加强社会公德心的培养。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公民参与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7. 加强监督和执法对于那些违法乱纪、损害社会公德心的行为,应该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只有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法律威慑,才能有效提高社会公德心的水平。
总结起来,提高社会公德心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施策,包括加强道德教育、强调社会责任、建立文明礼仪、建立诚信意识、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增加公民参与以及加强监督和执法。
对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对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作者:熊娅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21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在物质生活小康的同时,离不开精神生活的小康。
核心价值观是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从中央出台的正式文件,到全国各地各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无不显示了我国政府对社会公德建设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市场经济中利己主义盛行等多种原因,造成我国公民道德素质虽有提高,但在社会公共生活和交往中公德缺失现象仍然十分明显。
我国公民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文明礼貌行为、待人冷漠;第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公物;第三,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
一、对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分析(一)受传统社会影响公德意识比较淡薄梁启超先生说过“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1]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知行更侧重于私德的培养,受益者多限于熟人圈子,而公德则易成为大家品德修行忽视的点。
公德是为社会大众所认同的,具有无形监督力,私德系为自己的内在修养,常在个体独处时体现,二者可互相提升,但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德比私德更具有约束力和影响力。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社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越来越离不开公民公德的培养,但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公德意识淡薄仍然比较突出,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和交往中公德缺失现象十分明显。
(二)市场经济中“重利”思想影响下“轻义轻德”的产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水平飞速提高的同时,“一切向钱看”的趋利性越来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价值底线处于了被遗弃的边缘,拜金主义、金钱至上论、“笑破不笑娼”、道德滑坡现象越演越重,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对失德行为的羞耻感越来越低,情义、义气、美德、公德、品德被抛弃在角落里,越来越被人民所忽略,甚至是轻视。
农科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现象探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中 图 分 类 号 : 95 C l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9 3 (O 0 O—0 70 l 7—l 1 2 1) 1 4—4 0
A o e i t Pr b n o Apa he i t tc Phe o e o fS c a blc M o a iy n m n n o o i lPu i r lt
s I e o i i l e Th u h r n l z sc u e :t ed so a in o mi u a in,t ea s n eo c o l u a i n a d t e el fd s p i . s c n ea t o sa ay e i a s s h il c t f a l e c t d t o f yd o h b e c f h c t n h s d e o
识状况的主流是健康 、 积极 、 的。但是 , 向上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约 140 在校农科 6 名 大学 生社 会公德意识 的调查 , 指出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的现象 : 明意识 淡化 、 文 自我意识 过强、 爱护公物
意识 浅薄及纪律意识淡薄 。分析 了其原 因 : 家庭教育 的错位 、 学校 教育的缺失 及社会 的影 响。提出 了其 对策 : 营造 环境 , 制定制 度 , 创建家庭 、 学校及社会“ 三位一体” 的逆向式教育体系 , 加强实践教育 的理念 。
农 科 大 学 生 社 会 公 德 意 识 淡 漠 现 象 探 析
— —
以西 北农 林 科 技 大 学 为例
高 亚 儒 ,张பைடு நூலகம் 华
( 石河 子 大 学 政 法 学 院 , 疆 石 河 子 8 2 0 ) 新 30 0
2024公民道德意识不强活动小结
____公民道德意识不强活动小结活动小结:____公民道德意识不强活动一、活动背景在当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公民的道德意识不够强烈。
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自利、漠视他人权益、缺乏责任感等不良行为,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____公民道德意识不强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3. 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三、活动内容1. 宣传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我们利用多种媒体和渠道进行了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发布了海报、宣传册,组织了宣传视频和讲座,向广大公民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在各大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场所张贴了宣传海报,播放了宣传视频,并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志愿服务活动为了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公民积极参与。
我们开展了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参与者清理街头垃圾、投放垃圾分类桶等,提倡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还组织了支教、慰问老人、帮扶贫困地区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公民能够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感受到助人为乐的乐趣。
3. 创新活动形式为了让活动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我们创新了活动形式。
我们组织了道德意识征文比赛,鼓励公民用文字表达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我们还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表彰和宣传在社会中有着良好行为表现的公民。
此外,我们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组织了线上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公民参与道德意识的提升。
四、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1. 提高了公民的道德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公民的道德意识得到了提升。
他们更加注重互助友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增强了社会和谐稳定。
公民的道德意识提升后,社会矛盾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社会和谐稳定有了更好的保障。
校园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校园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校园社会公德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道德观念。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懂得道德观念,他们普遍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缺
乏礼仪和礼貌,不尊重他人,不尊重老师,不重视学习,不重视他人的意见,不能正确处
理他人的关系,等等。
二是缺乏道德责任感。
现在的学生很少有道德责任感,他们缺乏责任心,不能正确处理自
己的行为,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能做到自己的言行一致,等等。
三是缺乏道德审美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重视道德审美意识,他们缺乏美德意识,不能
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的价值,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
一是加强道德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礼仪和礼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老师,重视学习,重视他人的意见,正确处理他人关系等。
二是增强道德责任感。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责任感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
行为,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到言行一致,坚持原则,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
等等。
三是增强道德审美意识。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审美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
己的行为,正确处理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做到自尊自重,
等等。
六盘水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六盘水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引言公民与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六盘水地区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的不足。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公民与公德意识的建设。
问题分析1. 教育体制问题六盘水地区的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在教育体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的公民与公德意识不能得到有效培养。
其次,教育机制对公民与公德意识的培养缺乏具体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导致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2. 社会环境问题六盘水地区的社会环境对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道德价值观念的淡化使得一些人对公民与公德意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公共道德问题频发。
其次,社会风气的不正之风以及不良行为的传染现象使得公民与公德意识的培养面临较大阻力。
解决措施1. 教育体制改革为了解决教育体制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a. 平衡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
b. 引入公民与公德意识评价指标在教育考核和评价体系中引入公民与公德意识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对学生公民与公德意识的考核,提高学生对该项素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加强社会教育力量除了在学校教育方面加强公民与公德意识的培养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力量的建设:a. 开展社会教育项目制定并开展面向不同群体的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项目,如社区义工活动、志愿者培训等,通过实践与体验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b. 提倡道德典型和正能量加强道德典型的宣传和推广,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道德标杆,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结公民与公德意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而六盘水地区在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教育力量的建设,我们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公民与公德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公德缺失的危害及提高高职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路径
公德缺失的危害及提高高职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路径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重要措施之一。
当代社会社会公德已成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新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主体,其社会公德素质高低将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状况。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包扩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文明礼貌欠缺、冷漠弱势群体的普片存在、破坏公务现象较为严重、环境意识较为淡薄。
公德缺失社会财物会遭到破坏,社会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诸如水资源浪费污染、大气、土壤环境的污染、矿产、动物资源的破坏等,也包括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破坏等人文环境。
保护环境是当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不加约束。
这个是主观原因里比较重要的原因,思想上的不重视,自然导致道德的划破和行为的肆意。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将来在社会有无立足之地,关键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或者是社会关系网,而习惯的优劣,品行的好坏,这些都无关大局。
再加上在社会生活中道德的低成本导致有些学生产生偏激的想法,认为好品行好道德什么也带不来,对自己将来的成才没用。
“知”与“行”存在着偏差。
有的大学生虽有一定的公德意识,但对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考虑较少,在知与行之间、观念选择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甚至彼此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德意识薄弱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自我国经济得到发展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但是伴随这种物质条件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也凸显了出来。
尤其是生活在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饥荒等磨难,他们没有办法深刻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越来越薄弱。
在大学校园内外,总有学生乱丢纸屑、随地吐痰;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满口脏话,上网成瘾;只顾蝇头小利,为评优评奖争得面红耳赤;随意破坏、私占公物,浪费水电;攀折花木、践踏草坪,横穿马路;不遵守法律法规,小偷小摸……
以上大学生的失范行为都是意识薄弱的典型表现,并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认知意识薄弱。
失范行为主体往往持有轻视的态度,从潜意识里认为社会公德不重要,从而不清楚“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因此,一方面,即使他们违反了社会公德的要求,甚至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另一方面,他们对其他人的违反行为是没有评判的,更不会善意地去阻止或纠正。
二是行为意识薄弱。
即使认识到了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但是执行力不强,意志力不坚,易受到反面思想的影响,因为恶劣的人为环境或自然环境而选择违反社会公德。
比如,有些大学生即便是知道有些行为不该为,但为了所谓的“合群”或者“兄弟义气”,在某种胁迫的环境下,一起喝酒、打架、斗殴,欺负弱小,损坏学校公物,在厕所门、墙上刻上各种乱七八糟的污秽话语等,这些都是恶劣的人为环境给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造成的阻碍。
而有些大学生对遵守社会公德则是有选择性的,为了顾及颜面,他们通常会在公共场合将自己塑造为一名良好的公民,但是当他们确定自己不在相应的监督范围之内时,就会肆无忌惮地随意违反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在意识层面的薄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失范行为的易发,此类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不仅破坏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还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质疑批评之声,并非空穴来风,究其根本,是缺乏对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二、缺乏对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和遵守,并非与生俱来,其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依靠后天的培养。
无论这种培养是在哪一个层面上出现了问题,都会直接导致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而这首先表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公德意识薄弱主要由于学校教育不力、社会影响不够、道德法制不健全、自我管理不足。
在学校层面,高校德育机制僵化。
对于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德育作为教育体系的辅助部分,与智育相比,德育同样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其表现更为明显:体制僵化,缺乏创新。
学校往往是口号上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在实际中则反倒成了以教师教为主,以学生学为辅。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授课也是千篇一律,甚至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手段单一。
在德育的考核阶段设置也不合理,德育的占有比远远少于智育,德育的考核内容也不科学,最终导致德育及其考核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来讲未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形同虚设。
在社会层面,未形成优秀的社会公德氛围。
市场经济的过快发展,而人们的整体素质又未能及时跟上快速发展的速度,由此衍生了官僚主义、奢靡之风、金钱至上、自我中心等不良观念。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不良观念极易通过吸引大学生的网络游戏等互联网媒体进行渗透,从而以最简单、最牢固的方式占据大学生的思想。
在整个社会氛围中,尤其是尚未形成成熟三观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这些不良观念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公德的优秀社会氛围对大学生的熏陶更是无从谈起。
在法制层面,道德法制不健全。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既依靠教育维度的支撑,也依赖法制维度的保障,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法制是强制执行的,两者缺一不可。
虽然我国《民法通则》中明确写道:“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
”但是仅限于这一个条款,缺乏更为具体的内容,也沒有明晰的细则,十分宽
泛。
这就给司法操作增加了难度,也让大学生因为缺乏依据,而造成了执行的困难。
一旦没有法制的保障,单纯用说教的方式,试图社会公德原则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力,效果肯定是不理
想的。
在个人方面,缺乏自我管理。
有些大学生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快,不顾他人和公众利益,遂意破坏社会公德,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思进取,意志力弱。
例如,在遇到气愤的事情时,他们总是忍不住内心的情绪,不管是否有他人在场,随口就破口大骂,出口成脏;还有些大学生一看到供观赏的美丽鲜花,开得鲜艳,就自私地摘下来占为己有等。
这些行为都是自我社会公德意识薄弱导致的,他们不懂得自己的行为虽然不违法,但是损害了公共利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另一种缺乏自我管理的行为表现为,无意识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提高,类似的大学生往往持一种得过且过,事不关己的态度。
例如,他们既不爱护公物,也不破坏公物,对他人的失范行为既不监督,亦不制止,反正不是他们自己做的,就觉得自己良心过得去。
综上,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薄弱既有国家、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如果这种薄弱的意识不加以改善的话,日积月累之后,对大学生本人乃至国家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不为,甚至是行为失范,也就是社会公德行动力的丧失,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他们优秀品格的形成。
如果此现象从个别现象上升为群体现象时,其负面影响将迅速升级,从缺乏道德和法律监督,到失范行为的普遍存在,整个社会将进入一个极不和谐的状态,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下降,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受阻,国家形象受损,未来的命运堪忧。
因此,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
三、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既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事,也需要家庭和个人的努力。
首先,完善德育体制,创新德育方式。
在制度层面,重视德育,细化德育的教学体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主导教学为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在教学
形式上,注重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克服死板的授课模式;科学化德育考核机制,讲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避免偏废其一;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生活中,贯彻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
其次,营造优秀的社会公德氛围。
社会的影响力是广泛的,也是长远的,国家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多领域涉及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中,优化大学生接触网络的结构,加强网络管理,遏制不良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让大学生通过上网的形式不知不觉中接受到社会公德的正面熏陶。
再次,抓好家庭教育。
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孩子进入这个世界的第一把钥匙,父母的行为会从根本上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所以,父母要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逐渐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才能为今后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奠定基础。
最后,健全社会公德法制。
社会公德的有效实践,依赖于法律的监督和权威,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离不开法律的规范。
健全社会公德法制,细化具体的法律条款,让大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监督他人的失范行为,成为他们道德实践的行为向导和前进方向。
大学生作为国家之栋梁,未来之希望,他们的好坏关乎国家的命运,因此,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社会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行为的重要前提,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不可忽视。
当然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大学生一人之事,它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形成合力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