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9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
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难点: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2、着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
注意提醒着(zhuó)地更(gē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寻常:平常。
合作交流品读体验(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读第—自然段,思考:(1)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问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2)如何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问题。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两个铁球着地》及相关资料。
2. 实验器材:两个铁球、计时器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科学知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实验吗?实验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步骤?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讨论:课文中讲述了哪些实验方法和步骤?这些方法步骤有什么作用?3. 实验演示(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3)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4. 探究与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问题。
(2)讨论:为什么两个铁球会着地?这与什么因素有关?(3)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探究过程。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作者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过程:怀疑—实验—公开验证。
2.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
2.理解伽利略怀疑思考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今天这堂课,李老师要同同学们一起感受伽利略的伟大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齐读)(二)自读自悟:1.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说说你的感受2)交流体会3)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阅读了、思考了,还说了自己初步的感受体会,真好。
我们阅读文章就要像这样边读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思考、体会,这样,我们读书才会有所得,你们说对吗?2.出示斜塔图片:1)认识这座斜塔吗?这就是世界有名的“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有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
如果条件允许,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实验?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3)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a)指名读b)所以老师想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书,看看在做公开试验前,伽利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三四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c)生提不明白之处,师出示伽利略的思考过程,生自由读这部分,边读边想,还可以用笔作个图示以帮助自己理解。
d)生说、师说(课件演示)e)师引读第四自然段3.创设情境,自主阅读1)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当伽利略出现在比萨斜塔下,比萨城的居民们会怎么说怎么做?面对这些议论,伽利略又会怎么做?大家可以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自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2)学生读书、交流3)刚才,老师但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心里痒痒的,真想来到比萨斜塔下,听听伽利略和比萨居民们的对话,亲自感受伽利略地坚持真理的勇气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谁愿意来做伽利略?4)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现在,观众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5)生生对话6)生表演(点击课件,是范读第六自然段的一部分)7)当伽利略顺利地做完试验,走下斜塔时,人们纷纷围拢过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设计篇一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会课文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1、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媒体、两只铁球(一大、一小)。
1、设境导入、说学拟标。
2、据标自学、合作交流。
3、自由议标、点拔导学。
4、拓展延伸、自主评价。
5、测标总结、引导预习。
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努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两人。
3、尝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设境导入,说学拟标1、设境导入:同学们你长大后准备做什么?(学生自由说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学习,老师想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伽利略”故事的题目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说学:⑴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⑵对于一篇新的课文,我们第一课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拟标:(根据师生的交流,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根据自学,合作交流1、初步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合作交流。
3、自学生字词。
三、自由议标,点拨导学再读课文:1、独立划分段落,归的段意。
2、小组交流,互说划分段落的依据。
3、师生交流,教师有机点拨。
导学课文一、二两段:1、齐读第一段:⑴用笔画出自己读懂和有题问的地方。
⑵小组合作。
⑶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2、自学课文第二段:⑴同法自学。
⑵小组合作。
⑶汇报交流,合作补充。
四、拓展延伸,自主评价1、拓展延伸:⑴说了自己课前所查阅了解到的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个的情况。
⑵从两人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2、自主评价、释疑问难。
五、测标总结,引导预习1、测标总结:2、引导预习:⑴课文为什么把伽和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写到一块儿?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⑵尝试借助一种方法来理解第三段的内容。
⑶通过读课文理解“胆大妄为、固执”两词意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3. 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 教学难点: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3. 分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个铁球着地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3.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两个铁球的落地时间。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分析两个铁球着地的情况,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7. 拓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出创新性的问题。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10.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白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落体时,不论重量大小,落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 实验设备及操作方法4. 实验数据分析5. 实验结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操作方法及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实验法:进行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结果,探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
3. 介绍实验设备及操作方法,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总结。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物理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科普书籍,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3. 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理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抛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3. 演示实验:进行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 拓展与应用:讨论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重力加速度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相同质量的铁球,实验桌,计时器,尺子。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相关物理教材,实验指导书。
七、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
3. 数据采集:记录铁球下落的时间,测量下落的高度。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实验数据。
5. 实验总结: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4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4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A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的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学设计(8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学设计(8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学设计(8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件中的两个人物。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朗读课文。
(三)按自然段读懂课文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读课文。
按“预习”要求,了解初读课文的情况。
1.提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简单地做个介绍。
(必要时教师做补充)(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
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
今天我们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现象。
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
他说的话被看作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
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是谁起了作用呢?(是伽利略在起作用。
因为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二)读课文,正音正字,检查预习中读解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带点的字):哲(zh6)学家教授(sh^u)固执(zh0)(以上字是翘舌音)比萨(s4)斜塔(“萨”是平舌音)2.“当(d4ng)作”的“当”不要读成“d1ng”的音,这里是看成,作为的意思;“同时着(zhu“惊讶(y4)”的“讶”不要读成“y1”的音。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5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地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伽利略实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
2、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看老师板书。
(板书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咱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课题)正音、标调。
2、理解“着地”。
“着地”就是落地。
“着”是个多音字,你会用它另外的读音组词吗?(请2—3位同学说)3、师:课题都理解了,那赶紧去读读课文吧,在读课文时,如果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4、师:你们有不认识、不会读的生词吗?(生答:没有)你们真棒!师: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发生在伽利略身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伽利略),这个“略”是我们要写的字,写这个左右结构的字时,左右宽窄大致相同,应注意左边的“田”部要占“各”字的中间。
请同学们在书上练写一个。
5、师:课文讲的是在伽利略身上发生的什么事呢?(请2位同学说:伽利略做试验的事)6、师:(指着课题)课题就是试验的结果。
7、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这个故事的,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生答,板书:疑问、试验、公开试验)二、学习1、2自然段。
1、师:(学习课文第一段)课前的交流,让大家初步了解了伽利略,那文中又是怎样介绍的呢?(生答,找出第一段)师:他是个怎样的人呢?生答:他是个辩论家。
师:辩论家就是说他的口才、辩论能力很强。
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提问不寻常,老师很难解答。
师:“寻常”就是(生:“平常”),“不寻常”就是(生:“不一般、很独特”)。
师小结:是啊,伽利略就是一个善于思考、见解独特的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一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正音,读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检查字音等三、课文讲了谁的事?作者怎样介绍他的?学习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读出?抓很不寻常,常常,辩论家。
(善于思考,善于发问。
)四、课文写了伽利略的什么事?整理课文思路:质疑求证公开试验。
五、学习质疑部分。
1、伽利略对谁的话提出了质疑。
2、亚里士多德是个怎样的人物,从哪段话读出。
(学习第二自然段)抓信奉、不容更改、真理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
当时,科学界狂热崇拜他,将他作为真理的化身,对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
亚里士多德就是真理。
真理就是亚里士多德。
指导朗读。
读出大家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3、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质疑。
[简笔画板亚里士多德的观点]4、伽利略产生的疑问是(1)自由读伽利略的疑问。
(2)句中的这句话是哪句话?(3)伽利略想的这句话说了哪两层思,各用句子中的一个字概括每层意思(慢、快)。
分男女生读。
(4)用板演图示引出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指着板图引说两个相反的结论。
(5)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删除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体会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有理有据,它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过渡: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进行了求证。
六、学习求证部分。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1)提出问题:伽利略做试验有什么特点?(反复、许多次)(2)换词比较:用重复换反复行吗?两者有什么不一样?(3)设境想象:伽利略反复做试验,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高度不同、球的质量不同、试验地点不同、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不同)进一步理解反复许多次的语言内涵,进而感受伽利略治学的严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6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了解他们的一些重要贡献或成就。
初步感知伽利略追求真理、勇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初步感知伽利略的伟大)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两个铁球,一重10磅,另一个重1磅,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呢?是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5课(板书课题,齐读。
)2、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并不是这样想的。
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真理。
他就是──伽利略指名读“伽利略”。
指导书写“略”。
二、初读课文1、伽利略是怎么发现这个真理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
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要求: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⑴完成填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条件下,重的铁球先着地”的结论产生(疑问),并当众(试验),证明了(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2、检查自学情况:⑴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它们吗?更正的确胆大妄为⑴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宣布固执比萨城解释开火车指名带读、齐读。
⑴指导“释、辩”的字形⑴交流填空题。
三、再读课文1、学生简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结论产生了怀疑。
那亚里士多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2、补充亚里士多德的资料,感受他的伟大。
3、师小结:正因为亚里士多德这么伟大,所以,人们把他看成是真理的化身。
(板书:真理)现在,就请你再读读课文,找找看,课文中还有哪几句话可以看出这一点。
4、(随机出示4个句子)指导:⑴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下落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意义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不同质量的铁球在同一地点下落的时间,验证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 实验步骤:搭建实验装置,释放铁球,记录下落时间,重复实验,分析数据。
4. 实验数据分析: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意义,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 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球、计时器、测量尺等。
2. 教学课件和资料。
3. 实验报告模板。
4. 教学场地和环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伽利略的著名实验“两个铁球着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解释重力加速度的含义,说明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对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 介绍实验原理:阐述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让学生明白通过观察不同质量的铁球在同一地点下落的时间,可以验证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 演示实验:分步骤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实验现象。
5.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不同质量的铁球下落的时间。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7. 总结规律: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结论。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优秀11篇)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优秀11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一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标出音节,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3.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信奉胆大妄为固执惊讶宣布4.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认识7个生字违、妄、执,辨析5个多音字着、的、当、更、为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并能区分1组形近字辩、辨、辫。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品读表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语段,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交流:赠名言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
可以说,这些言语是集万千精华于一身,不停地唤醒着许多沉睡的心灵。
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现场来交流?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
1.以课前交流做引渡,教师也赠送学生一则名人名言: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1)指名朗读后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预设: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2)揭示名言作者: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
(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成就资料。
(要求语言简练)(4)课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辉煌成就(简表)师: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2.紧扣经典,走进文本。
师:孩子们,要真正读懂伽利略,光凭这则名言是远远不够的,伽利略能这样说,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文学作品,在充满情味的语言文字中去逐渐丰满伽俐略伟大的形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相互尊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科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3)对课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伽利略的背景和成就。
(2)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原理。
(2)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实验结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4.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抽查或全体学生朗读,评估学生对课文语音、语调、节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2. 学会分析和解决自由落体运动问题;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2. 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方法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解决自由落体运动问题时的物理公式应用;2. 实验中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计时器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特别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新知讲解(约1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同时释放两个铁球,它们是否会同时着地?请用自己的知识和想法回答。
b. 解释并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特点,包括加速度恒定,速度变化呈线性关系等。
3. 实验设计(约10分钟)a. 列出实验所需材料和器具,并向学生解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器具;b. 让学生思考如何同时释放两个铁球,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4. 实验操作(约20分钟)a.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b. 学生保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约10分钟)a.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两个铁球的下落时间;b.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实验是否符合他们最初的猜想。
6. 结果讨论与总结(约10分钟)a.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的意义,解释为什么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b. 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7. 拓展与应用(约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定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它们同时着地的条件是否会改变?请用你的理论和实验知识回答。
8. 课堂小结(约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程度。
六、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复习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解题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个铁球着地》这篇文章。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文章的学习,了解牛顿的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两个铁球着地》。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文章的学习,了解牛顿的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文章《两个铁球着地》。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如铁球、计时器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文章《两个铁球着地》。
(2)了解牛顿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文章的主题《两个铁球着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学习文章的心得和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科学的乐趣。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2023最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情简介】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课文中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的疑问,学生不易理解。
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也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伽利略的聪明才智。
【教学目标】一是通过从质疑、分析、反复试验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应该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学重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明白伽利略的思维过程。
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图文结合4.举例法法5.引用资料【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入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我们都预习了,那下面这组词语谁会读?(指名读)一人读其他同学跟读1遍。
(出示:信奉哲学家伽利略怀疑分析反复试验比萨斜塔事实证明)2、预习的真棒,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注意课文的内容,做个有心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个铁球着地》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科学实验过程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实验设计。
(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分享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科学实验过程和原理。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实验器材(如两个铁球、计时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或展示黑板,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两个铁球着地》。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铁球会着地?这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现象有何不同?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验演示(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个铁球着地的现象。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实验,体会实验过程。
5.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如重力、自由落体等。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3. 完成生字词练习。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这句话还有什么进一层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权威、专家学识渊博,懂得东西比一般人要多,这是事实,应该尊重,应该学习他们。但是权威、专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也会有错误。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行动,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盲目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5.练笔
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有什么表现?
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刚才嘲笑他的人说:“”;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人员说:“”;曾劝阻伽利略公开试验的学生说:“”。
课
后
板
书
设
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勇敢质疑博学
认真求证权威
公开试验信奉
(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可见,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反复”“许多”“都”“的确”“总是”五个词突出了试验态度的严肃、认真,也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结果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一样。)
二、朗读最后一段,再看看插图,想一想,议一议:
1.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人们对他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真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执教
学科册数
单元/课时
内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上课时间
教
材
解
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2.这一段最后一句话用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背的真理”效果差了,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许更改”的“权威”程度了。)
3.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
4.把两个不同的结论展示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两个结论的内容说给邻近的同学听。
5.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推想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后,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呢?(用试验的办法去检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或者不对。)
从这一点看,伽利略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认真求实的态度。)
课
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着品质。
课
前
课前预习三部曲:
(1)语文书(①读课文至少三遍②圈画生字新词③提出2-3个有价值的问题)
(2)词语手册(①读词义及积少成多词语至少三遍②尝试完成举一反三)
(3)黄冈小状元(①熟读反义词、近义词②了解多音字组词)
(4)完成试学单
学习
板
书
设
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勇敢质疑博学
认真求证权威
公开试验信奉
执教
学科册数
单元/课时
内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上课时间
教
材
解
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4.读第三自然段。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50秒钟)
5.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哪两个?(疑问中的
“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环节
学习预案
课前复备
课
一、默读第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以下几个问题:
1.伽利略敢于提出怀疑的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他的话可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因此,试验的态度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第四段中哪几个词语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的结果。把它们圈出来。
2.为什么还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3.公开试验时,人们又怎样议论的?指生读
意思一点没变,因为把先说结果的句子跟后说原因的句子,颠倒了顺序。这种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的句子,一般中间要加上“所以”一词。)
3.通过这个实验大家明白了什么呢?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里的“原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起初”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表示发现了不知道的真实情况。你认为是前者,还是后者?(是后者)
3.出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强调多音字“着”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一)字音反馈出示:
课前我们已经小组合作认读词卡,你们有哪些难读的词语要提醒大家?请你来说。(生说完)还有其他小组要补充吗?
着地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违背固执胆大妄为
生汇络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1)借助小组合作认读“辩、违”等14个生字,培养识字的兴趣。
(2)积累“着地”、“违背”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体会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
(2)利用小组合作,品读重点语句,体会具体事例的写作方法,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
学
习
目
标
2.知识与能力:
(1)借助小组合作认读“辩、违”等14个生字,培养识字的兴趣。
(2)积累“着地”、“违背”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体会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
(2)利用小组合作,品读重点语句,体会具体事例的写作方法,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
1.合作读文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出示要求
2.用自己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交流反馈
1介绍伽利略2-3提出质疑4-6实践检验真理
3.读了课文,你对伽利略有什么了解?
(辩论家,会质疑)
四、研读课文,体会伽利略的实事求是
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产生疑问。那么,亚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
环节
学习预案
课前复备
课
中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简介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强调伟大、著名)
2.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的话:“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质疑: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着品质。
课
前
课前预习三部曲:
(1)语文书(①读课文至少三遍②圈画生字新词③提出2-3个有价值的问题)
(2)词语手册(①读词义及积少成多词语至少三遍②尝试完成举一反三)
(3)黄冈小状元(①熟读反义词、近义词②了解多音字组词)
(4)完成试学单
学习
1.公开试验成功了。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
2.现在把回答的一句话,跟老师提问的一句话,颠倒顺序,它们中间加上“所以”,看看句子的意思变没变,为什么?
(颠倒顺序: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所以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