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但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护证法的结合,也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也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干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也叫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内容不同: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2、辩辛证唯物主义: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干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斗争性,辩证唯物主义是在总结人类一切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又是在同一切非科学的思想进行严肃斗争的过程中成长的。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章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二章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主体的能动性第三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第一章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一节两种社会历史观第二节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第三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第四节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五节社会的政治结构第六节社会的意识结构第一节两种社会历史观一、社会历史观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观三、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一、社会历史观(一)定义:(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定义:社会历史观:1、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它是整个哲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2、社会意识:则是社会精神生活的过程和一切因素的总和。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根源,对社会意识起着归根到底的作用。

(2)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反作用。

辨析题:存在就是社会存在。

存在:1、从哲学的范畴的逻辑序列来看,存在才是具有最高普遍性的范畴。

2、存在是概括世界的最大普遍性的最抽象的范畴,又是潜在地包含着一切的具体的范畴,只是其具体性尚未确定地显露出来,因而又常被看作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范畴。

历年试题1. 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2001 年文科多选题第 17 题 )A.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 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ABD]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观(一)旧唯物主义历史观(二)唯心主义历史观(一)旧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件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件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件一、引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两个哲学分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它认为物质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而意识是由物质世界所决定的。

这种观点强调了物质世界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下,自然世界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各种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被归纳为一种规律性的模式,这种模式被视为自然法则。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了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种冲突会导致社会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它们强调了物质世界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

它们还强调了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

这种统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必修课程,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进行复习和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一、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唯物主义是指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所决定的。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利益会塑造出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出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学说。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它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形态。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决定论,经济基础的发展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3. 阶级斗争是历史进步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力量。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演变的重要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劳动人民能够推翻压迫他们的统治者,改变社会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4. 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平衡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不平衡和不平衡的。

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社会变革是在一定量变的基础上实现的。

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现实中的应用与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指导社会实践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它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内在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主义建设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主义建设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主义建设观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主张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历史变革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而形成的。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过程。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矛盾的存在和斗争。

不同社会阶级之间、不同生产力之间、不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只有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引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是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主义建设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借鉴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不断深化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建设观出发,我们将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建设观,将为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指明方向。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的科学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社会历史观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辯証唯物主义是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論,是真正科学的哲学或宇宙現。

历史唯物主义是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論,是真正科学的社会学或历史現。

这在馬克思主义的經典著作中本來是早巳明确了的問題。

而历史唯物主义则就是马克思创办的新唯物主义,就是一切旧有哲学和形而上学的革命,就是代莱本体论。

就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真正的统一。

直观说道,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直观的宣称物质第一性,物质同意意识。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就可以就是被意识到了的存有,而人们的存有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感性的生活同意意识,意识源于课堂教学。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的存在主义具备同样的本体论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办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通常规律的科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历史发展具备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同意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就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也叫做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意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通常过程;社会存在同意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就是促进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整体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发展的轻易动力;阶级斗争的最低形式就是展开社会革命,夺回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缔造历史的活动和促进作用总是受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1.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大家可能会问,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到底是啥?别急,咱们慢慢来捋捋。

简单说,它就是一种看待历史发展的方式,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变化的过程。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波折,历史也有起起伏伏的规律。

1.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这四个字,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可以从几个简单的点来理解。

首先,"唯物主义"就是说我们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换句话说,就是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不管咱们怎么想,物质总是存在的。

其次,"辩证"指的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矛盾斗争来实现的,也就是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事情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1.2 历史的辩证法说到历史,我们经常会觉得它像一部大戏,情节曲折离奇。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过程也一样充满了矛盾。

例如,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别,不就是因为社会内部矛盾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吗?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就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动机”。

2. 历史的矛盾和斗争2.1 矛盾是推动历史的动力要说历史上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那些矛盾了。

没错,就是那些冲突和对抗。

比如,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更替,就是一场场大的“斗争”,这个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这些矛盾不是坏事,反而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没有矛盾,历史就像一潭死水,一点都没有变化。

2.2 斗争的结果是社会进步斗争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社会的进步。

就像一个公司要不断调整和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历史也是一样,社会内部的矛盾促使人们不断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种进步有时候可能来得慢一点,但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斗争”的推动。

3. 历史观的实际意义3.1 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我们会发现,历史不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事件,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充满矛盾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阶级斗争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阶级斗争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阶级斗争观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其中的社会历史观与阶级斗争观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强调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是由人民群众在阶级斗争中创造的。

阶级斗争观则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阶级矛盾的解决和新生代阶级的产生。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强调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而历史也是如此。

历史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在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前进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是由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的。

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由阶级矛盾的激化和斗争引起的,而这种矛盾和斗争正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是上帝或英雄人物的个人行为所决定的,而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民在矛盾的斗争中推动前进的。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观是社会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阶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富人和穷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会引发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阶级斗争中,劳动者追求解放和权利的斗争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阶级斗争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们强调历史的辩证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些观点,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现实、指导实践,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阶级斗争观,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3、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3、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一)社会存、意识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的含义与作用(1)含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和环境、人口因素等);(2)(重点)作用1)地理环境及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不起决定作用);2)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原因:物质生产活动与生产方式是:(1)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一切其他活动首要前提;(2)决定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人民经济、政治、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3)其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更替和发展;2.社会意识的含义及相对独立性(1)含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相对独立性:反映社会存在同时又有自己独特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相互作用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性;3.社会存在、意识辩证统一:(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含义(1)生产力:人改造和影响自然界的能力;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历史性;构成: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2)生产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为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支配着其他关系;2.生产关系:狭义: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最基本的)、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广义: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关系;3. 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是促进,不适合时阻碍;(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1.含义:经济基础: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2.(重点)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2)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集中表现在为我自己经济基础形成和巩固服务;反作用结果:1)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阻碍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形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社会形态含义: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2.社更替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社更替必然性与历史选择性的统一;社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五)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重点)社会基本矛盾:(1)基本矛盾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作用:1)基矛贯穿社会发展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性质和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2)基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矛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矛中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基矛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决定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变化发展;2.阶级斗争:(1)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革命:(1)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作用:1)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环节;2)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3)能改造和教育群众和革命阶级本身;4)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4.改革:(1)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矛,促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2)改革与革命关系1)社会改革是走向社会革命的一个步骤,是革命的前提和准备;2)革命后,改革可巩固革命成果,完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社主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5.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主要表现:1)对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2)对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3)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2)科学技术作用的二重性: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造福人类;又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造福的同时,全球问题也日益引起人类的关注);(六)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上作用1.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1)人民群众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作用,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2)人民群众作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主要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资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意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2.个人在历史上作用(1)社会历史发展史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2)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特殊作用;(3)历史人物的产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坚持时势造英雄的观点,既要承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又要反对个人崇拜;。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一)历史观(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价值观、人生观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需要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冲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名词解释1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着两重含义:首先,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其次,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必然王国是指以获得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的物质生产领域。

自由王国是指以主体的自我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活动领域。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5真理和价值:“真理”是一个认识论概念,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价值是事物或现象(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现象)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是其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6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具有两层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赖性。

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7原因和结果:原因是引起某一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即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唯物辩证法历史观

唯物辩证法历史观

唯物辩证法历史观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

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 3.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是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更加突出了辩证性和历史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是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法是指观察、分析事物时要注重全面、具体、相对、发展的方法,而唯物主义强调以物质为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产生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人类社会按照一定的发展阶段逐步演变。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了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历史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历史发展的辩证性和曲折性,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是新旧冲突、对立统一的过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人类社会将朝着更高级的形式发展。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实践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认识历史的方法论,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们应该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坚持发展的观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观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进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只有把握历史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的变化,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方向前进。

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

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

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积累。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观对于解读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本质以及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不同的见解。

其中,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研究,对历史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论化。

一、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

1.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体,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由物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同的经济基础所衍生的上层建筑具有不同的性质。

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变迁所决定的。

2.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历史的发展是由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所推动的,通过矛盾的解决和转化,社会得以向前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的主要内容1. 历史的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驱动力,而生产关系是社会制度的表现形式。

历史的进程是不断地由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着生产关系的变迁,不同的生产关系衍生出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

2.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产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人民群众所决定的,而非个别领袖或统治者的意志。

3. 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历史阶段: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的规律性。

历史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由一系列的矛盾运动和斗争推动而来。

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1. 引言: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乍一听,这名字可能有点拗口,不过别担心,我们会把它搞得简单明了。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其实就是看待历史和社会变化的一种方式,它强调历史的变化是不断的、辩证的、符合一定规律的。

简单说,就是告诉我们,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各种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2. 历史的辩证法:不断变化的世界2.1 矛盾是推动历史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源于矛盾的运动。

你可以想象一下,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比如工作中的竞争、家庭中的摩擦,这些看似不和谐的元素,实际上推动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历史也是一样,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推动了历史的演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2 矛盾的解决与历史的发展矛盾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解决。

就像家庭争吵,解决了大家就会和好如初。

而在历史上,解决矛盾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还要经历剧烈的变革。

但是,正是这些解决矛盾的过程,让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完善。

3.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的根本力量3.1 物质条件对历史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物质条件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比如说,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得很快,科技水平也就提升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改变历史的根本在于改变物质条件。

3.2 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不过,物质条件虽然重要,但意识也不是完全没作用。

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的发展。

例如,当社会对某种观念产生共识时,这种意识形态也会推动的改变,进而影响历史的发展。

所以,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的,彼此影响,共同推动历史的发展。

4. 结论:理解历史的钥匙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它告诉我们,历史是由矛盾推动的,物质条件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但意识也会对历史产生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不仅包含一种自然观,也
包含一种历史观。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宇宙是无始无终、永
恒发展的。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和相互作用。

这种内
部矛盾驱动着自然界不断地演变和改变。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强调
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实证的方法来认识和改造
自然。

这种自然观表明,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相互作用,
并且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历史的
发展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强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社会的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反映,并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

辩证唯
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演进是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的。

在这种社会里,阶级矛盾将得到彻底解决,人们将实现真正的自由和
平等。

总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中,都强调了矛盾的存
在和相互作用,强调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入
认识和实践,可以逐步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1、宏观⾓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度意识的特点(⽬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关系等⼆、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盾观”(⽭盾对⽴统⼀;⽭盾普遍性;⽭盾特殊性;⽭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盾;⽭盾主次⽅⾯;两点论与重点论统⼀);“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命批判精神;创新作⽤;发展实质)3、微观⾓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盾对⽴统⼀(同⼀性与⽃争性);⽭盾的普遍性;⽭盾特殊性;⽭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盾;⽭盾主次⽅⾯;两点论与重点论统⼀;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命批判精神;创新作⽤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盾、基本规律;⼈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的价值(⼈⽣价值观);群众观(⼈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标准)3、微观⾓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超详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总结知识点

超详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总结知识点

导论1.哲学的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主要是指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变成“科学的哲学”。

认为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

人本主义,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

2.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3.当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其中存在主义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旧哲学的全面清算和批判继承,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达到高度统一,使科学性和革命性达到高度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历史背景。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②.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

③.理论来源。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A、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性。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A、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B、
它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基本要素:a、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b、劳动对象,是人们改造自然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标志
c、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特点:客观性;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也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的构成: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包括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
发展。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在位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二者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
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的原因——A、取决于民族利益(直接动机);B、取决于交往;C、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题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4、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和曲折性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
五、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两个“一定要适合”的规律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原因——这一基本矛盾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这一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3)两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
力量。

B、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决定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
会形态的变化发展。

2、阶级斗争—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阶级斗争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革命
A、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
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B、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C、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使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B、改革和革命的关系——社会改革是走向社会革命的一个步骤,是革命的前提
和准备;而在革命后,它又往往是巩固革命成果、完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六、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的本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民群众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最后,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
A、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历史人物是
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任务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阶级
B、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
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