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骨气的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读后感
![大明王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b914c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1.png)
大明王朝读后感《大明王朝 1566》,一部让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的历史剧。
看完之后,心里像是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各种思绪交织在一起。
这部剧展现的大明王朝,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各自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嘉靖皇帝和严嵩这对君臣。
嘉靖皇帝,一个自认为深谙权谋之术,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
他躲在深宫之中,看似不理朝政,却又能把一切都掌控在手中。
他追求长生不老,整天沉迷于炼丹修道,却又对朝廷的大事小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让我觉得他既可悲又可恨。
严嵩,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可仔细想想,他又何尝不是嘉靖皇帝的一枚棋子?他在前台为非作歹,替皇帝背了不少黑锅,可最终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记得有一个场景,严嵩在自己的府邸中,与严世蕃等党羽商议着如何应对朝廷中的局势。
那房间里烛光摇曳,严嵩坐在太师椅上,眉头紧锁,脸上的皱纹仿佛都刻着忧虑。
严世蕃则在一旁急躁地走来走去,嘴里不停地说着一些激进的主意。
严嵩听着,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又摇摇头,最终长叹一口气,说道:“世蕃啊,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需从长计议。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严嵩内心的纠结和无奈。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但为了权力和财富,他又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还有嘉靖皇帝在朝堂上的那一番怒斥群臣的场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他穿着华丽的龙袍,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和威严。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换干洗湿,推衣衣之藩王使臣,节用用之禄饷军国!你们呢?食君之禄,却不思为君分忧,整日只知争权夺利,中饱私囊!”那一刻,嘉靖皇帝的愤怒仿佛要冲破屏幕,让我感受到了他作为皇帝的无奈和失望。
剧中的海瑞,更是一个让人敬佩的角色。
他就像一股清流,在浑浊的官场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哪怕是面对嘉靖皇帝,也毫不退缩。
《大明王朝1566》中最霸气的一句话,细思极恐,让人不寒而栗!
![《大明王朝1566》中最霸气的一句话,细思极恐,让人不寒而栗!](https://img.taocdn.com/s3/m/16a7675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7.png)
《大明王朝1566》中最霸气的一句话,细思极恐,让人不寒而栗!《大明王朝1566》中最霸气的一句话,细思极恐,让人不寒而栗!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是少有的良心剧之一,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很走心。
但是小编佩服的还是里面的台词,不但经典而且还很有道理让人获益匪浅。
在这些台词中最霸气的要数诛十族的了,这句话听着很霸气但是细思极恐让人不寒而栗。
同时也让我们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明朝,摊不上诛十族这样恐怖的事。
在这部剧中关于诛十族的话小编印象深刻的有两处,情景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
第一处是严嵩父子离开嘉靖出宫的路上,严世藩大放厥词为自己和严嵩抱打不平。
此时严嵩训斥严世藩,他说大明王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自己,他还说严世藩总是招风惹雨为自己找麻烦。
一部二十一史都只诛灭九族,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诛灭十族。
这句话听着就很霸气,也让我们知道了明朝统治的恐怖之处。
要知道在历史上诛灭九族已是极限,在大明朝可以诛灭十族想想都很可怕。
为了维护自己的江山,皇帝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严世藩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位置恐怕脑袋掉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二处是在赵贞吉等人审讯郑泌昌时锦衣卫朱七说的。
郑泌昌在受审时大放厥词,一番“禽兽论”让人所不齿。
尤其是他死不认罪四处乱咬,在场的人杀他的心都有了。
锦衣卫朱七说:唐朝、宋朝最多是诛灭九族,我大明朝可以灭你的十族。
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让人脊背发凉,要知道明朝时的锦衣卫执行的恰恰就是这些很严酷的事。
事实上在明朝却是有很多很严酷的刑罚,不管是诛十族还是瓜蔓抄都创造了中国历史之最。
一句“将帅可废,江山不可亡”就决定了为了维护统治,皇帝们啥事都做得出来。
而做大臣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那么他早晚要为此付出代价,大家说呢?。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94648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b.png)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摘要:1.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2.左宗棠:在国外留学时身上挂牌“我是中国人”3.苏武:牧羊十九年,坚贞不屈4.刘胡兰:英勇就义,反抗压迫5.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6.孙天帅:坚决不跪,捍卫尊严正文: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格,在面对困难和压迫时表现出顽强的抵抗力和坚定的骨气。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元战争中屡立战功,不幸被俘。
他坚贞不屈,拒绝投降,并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文天祥最后被杀害,但他的丹心照耀了历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2.左宗棠:晚清重臣左宗棠,曾在国外留学。
当时,中国人在国际上受到歧视,许多中国人为了融入国外社会而装成日本人。
左宗棠却坚持在身上挂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中国人”,表现出了坚定的民族自尊心。
3.苏武: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
匈奴单于欣赏苏武的才华,多次劝降,并许以高官厚禄,但苏武坚贞不屈,宁愿牧羊十九年,也绝不背叛国家。
最终,苏武得以返回汉朝,成为一代忠臣的楷模。
4.刘胡兰:刘胡兰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年轻女英雄。
她积极参与抗日活动,与敌人展开斗争。
在一次行动中,她被敌人逮捕,英勇就义,年仅十五岁。
她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成为了反抗压迫、捍卫尊严的象征。
5.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放弃了官位,过上了隐居生活。
他的行为表现了文人的尊严和骨气,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6.孙天帅:1995 年,珠海瑞进电子有限公司的一名中国女员工因过度疲劳在工作台上打盹,被外商女老板金珍仙要求全体中国员工跪下。
河南南阳的打工仔孙天帅却坚决不跪,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
这些例子都表明,中国人具有坚定的骨气,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能表现出顽强的抵抗力和坚定的信念。
朱元璋最有骨气的名言
![朱元璋最有骨气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fb422d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3.png)
朱元璋最有骨气的名言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被后世誉为一位伟大的君主。
他的许多言行都被后人传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许多名言。
这些名言往往代表了他深刻的政治智慧和领袖风范。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句话是朱元璋对于一个政治家最基本的信念和战略方针的总结。
他认为,一个民族的兴衰是由道德决定的,主要取决于底层人民的道德状况。
如果统治者得道而行,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反之则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他认为,一个真正的领袖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道义观念,才能真正拥有人心,带领国家安定发展。
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其不由也。
朱元璋相信,民众是国家的根基,政权的合法性必须建立在人民的支持之上。
所以他强调,政府不能违背民意,否则政权就会被推翻。
从这一点上看,朱元璋非常注重亲民政策和依法治国,推崇情理相通、尊重民间习俗,并下令禁止贪官污吏的苛政。
他深知,一旦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政府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流露了朱元璋的独断与强势,也展现了他的自信和果决。
同时,它也展现了朱元璋的国家意志和民族尊严。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定决策来为中国人民谋取更多的尊严和利益,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
这也为后来中国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奠定了基础。
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强调了人人都应该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宁和发展的责任。
朱元璋认为,国家兴亡乃至生灭,不仅需要领袖的英明决策和勇气,更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努力。
所以他鼓励人民教育自强、勤奋劳动、积极做事、共同建设国家。
五、九年之计,十年之师。
这句话表达了朱元璋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国家实力的决心和毅力。
他非常明智,知道一个一流大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来取得,正如建立一个强大的军队可以用长期的孕育来谋划。
所以他在争取一流大国的过程中一直坚定不移,让国家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b9f32d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3.png)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在面对楚国政治腐败和外敌入侵的困境时,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2. 岳飞: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
他在面对金国入侵和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时,选择了率领军队奋勇抵抗,最终被奸臣所害。
3. 文天祥: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在面对元朝的侵略和南宋政府的投降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立场,最终被元朝所俘并处死。
4. 林则徐:林则徐是中国清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在面对英国侵略者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社会的腐败时,选择了领导禁烟运动和抗击英国侵略者,最终被清政府所贬谪。
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忠诚、勇气和智慧,为中国的独立、尊严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和奋斗。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f0120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3.png)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郡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2、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
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兄弟二人也作为商周时期恪守仁义的典范流传至今。
3、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号召各地起兵抗敌,誓死卫国,后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牢。
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忽必烈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
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
”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772f6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07.png)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看完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中感慨万千。
这部剧以其深邃的历史内涵、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剧情展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嘉靖年间,那是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下充满权谋斗争、利益纠葛和民生疾苦的时代。
剧中的嘉靖皇帝,看似沉迷于修道炼丹,追求长生不老,实则对朝政有着绝对的掌控欲。
他以权谋之术驾驭群臣,使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派系林立。
严嵩一党,权倾朝野,贪污腐败,祸国殃民。
严嵩老谋深算,其子严世蕃更是嚣张跋扈。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卖官鬻爵,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正义的力量也在黑暗中悄然崛起。
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清流,他们心怀天下,试图拨乱反正,为国家的前途和百姓的福祉而努力抗争。
海瑞,这位剧中最具代表性的清官形象,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哪怕面对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也毫不退缩。
他以“天下第一疏”痛斥嘉靖的种种过错,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海瑞的存在,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在这部剧中,每一个人物都被刻画得十分细腻和真实。
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简单的名字和事件,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活生生的人。
比如胡宗宪,他身处严嵩一党,却心系国家和百姓,在两难的境地下,努力寻求着平衡。
他的无奈和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剧中的权谋斗争更是精彩绝伦。
大臣们为了争夺权力,互相算计,勾心斗角。
每一次朝堂上的争论,每一次私下里的密谋,都充满了智慧和阴谋。
这些斗争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权力的可怕和腐败的危害。
同时,这部剧也让我对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明朝的内阁制度、宦官专权、土地兼并等问题,在剧中都有生动的展现。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了明朝的衰落,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从《大明王朝》中,我还看到了封建王朝统治下百姓的苦难。
沉重的赋税、频繁的徭役,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bccaf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c.png)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看完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剧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剧情展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思考。
这部剧所描绘的明朝嘉靖年间的历史画卷,是如此的波澜壮阔又充满着无奈与悲哀。
嘉靖皇帝,一个看似深居简出,却又牢牢掌控着朝局的君主,他的权谋之术令人惊叹。
他在修道的同时,又通过严嵩一党和清流之间的争斗来维持权力的平衡,以达到自己掌控全局的目的。
然而,这种平衡之术最终却导致了朝政的腐败和国家的危机。
严嵩,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他的贪婪和奸诈让人痛恨。
他利用职权,结党营私,大肆敛财,致使民不聊生。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又何尝不是嘉靖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在为皇帝背黑锅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权力带来的荣华富贵。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更是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其恶行累累,最终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与严嵩一党相对的,是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清流。
他们心怀天下,力图改革弊政,重振朝纲。
然而,在与严嵩一党的斗争中,他们也不得不使用各种权谋手段,甚至有时候也会陷入权力的争斗而迷失初心。
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屡屡受挫,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坚持和勇气令人敬佩。
在这部剧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底层百姓的苦难。
沉重的赋税、官员的贪污腐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改稻为桑”这一政策的推行,本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却因为各方利益的博弈,最终成为了百姓的灾难。
剧中那些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百姓形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真谛。
海瑞,无疑是这部剧中最具正义感和勇气的人物。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哪怕面对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他的清廉和刚正不阿,成为了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他对嘉靖皇帝的那道《治安疏》,字字泣血,句句诛心,将嘉靖皇帝的过错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
他的行为,不仅是对皇权的挑战,更是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批判。
除了人物和剧情,这部剧还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4f7884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b.png)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看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部剧里的人物,那可真是个个鲜活,就像生活在咱身边的人一样。
先说说嘉靖帝吧,他在那深宫里,看似不理朝政,一心修仙问道,可实际上呢,那权力的线始终紧紧握在他手里。
他的心思啊,深不见底,谁也猜不透。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嘉靖帝是不是太累了,整天琢磨着怎么掌控这满朝文武,怎么平衡各方势力。
还有严嵩和严世蕃父子俩,那叫一个权倾朝野。
严嵩老谋深算,严世蕃嚣张跋扈。
他们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每次看到他们在那为非作歹,我这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这剧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得是海瑞。
海瑞这个人啊,那真是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他就是那黑暗中的一道光,不管前面有多大的阻力,都要为了百姓,为了正义去抗争。
记得有一个情节,海瑞为了查清楚贪污案,不惜得罪权贵。
他那股子倔强劲儿,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深入民间,一家一户地去了解情况,那认真的模样,仿佛这事儿就是他的命。
他看到百姓们受苦受难,心里难受得不行。
他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们一起劳作,一起聊天,一点官架子都没有。
他穿着朴素的衣服,脚上的鞋子都磨破了,可他完全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老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过上好日子。
有一次,海瑞遇到了一位老大娘。
老大娘家里的田地被权贵给霸占了,儿子也被抓去充军,生死未卜。
海瑞听着老大娘的哭诉,眼眶都红了。
他紧紧握着老大娘的手,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给您讨回公道。
”那语气坚定得让人不容置疑。
海瑞回到县衙后,立刻开始查阅卷宗,寻找证据。
他几天几夜没合眼,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
身边的人劝他休息休息,他却说:“百姓们还在受苦,我哪有心思休息。
”终于,他找到了关键的证据,把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一个个都给揪了出来。
当海瑞把被霸占的田地还给老大娘的时候,老大娘激动得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海瑞赶忙扶起老大娘,说:“大娘,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快起来。
”那一刻,海瑞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a6a727d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2.png)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2.顾炎武的故事
3.谭嗣同的故事
4.杨靖宇的故事
5.结尾
正文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有骨气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民
族的利益,不畏强权,顽强拼搏,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里,我们要
讲述的是顾炎武、谭嗣同和杨靖宇三位有骨气的中国人。
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
荣富强而努力。
明朝灭亡后,他坚决不仕清朝,以保持民族气节。
他曾经
参加过抗清的义军,失败后,他隐居山林,埋头著述,写出了《日知录》等名篇,提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
国人。
谭嗣同的故事
谭嗣同是清朝末年的维新派人士,他致力于国家的改革进步。
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坚贞不屈,拒绝投降。
面
对死亡,他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表达了
他为国捐躯的决心。
最终,谭嗣同英勇就义,年仅 33 岁。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民族英雄。
1940 年,他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司令员,率领部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严寒的环境下,他带领部队坚持斗争,宁死不屈。
最后,杨靖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 35 岁。
日军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结尾
这些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烟云与真相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烟云与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7ee1e2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3.png)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烟云与真相《大明王朝1566》是刘和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主要讲述了明朝晚期严嵩的政治生涯和以扳倒严嵩为主线的政治斗争。
小说通过对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历史人物的描写,全面展现了明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善恶。
小说的主角是严嵩,他是明朝晚期的一位重臣,同时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严嵩的形象在小说中被描绘得十分鲜明,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又狡猾、阴险的人物。
他在政治上的手段非常高明,能够把对手逐个击破。
但是,他的私人生活却十分不堪,妻妾成群,荒淫无度。
严嵩的形象让人既可恨又可怕。
小说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他也是一个政治家。
严世蕃的形象比严嵩更加复杂,他既有父亲的政治手腕,又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他对待下属和朋友比较宽容,不像严嵩那样阴险毒辣。
但他也有自己的野心,希望能够成为明朝的权臣。
在小说的情节中,严世蕃与徐阶、高拱等人结盟,共同对抗严嵩。
他们通过政治手段,让严嵩一步步失去了权力。
小说中还出现了徐阶、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历史人物。
徐阶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官,他反对严嵩的专权,因此被严嵩打压。
高拱是一位聪明机智的政治家,他与徐阶和严世蕃结盟,最终扳倒了严嵩。
胡宗宪是一位勇敢的将领,他在抵御倭寇入侵的战斗中表现英勇,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戚继光也是一位名将,他在抵御清军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李时珍则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在小说中的形象比较鲜活,让人印象深刻。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过瘾。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徐阶和高拱与严世蕃合谋扳倒严嵩的情节。
他们在政治手段和智慧上的较量让人目不暇接,既有刺激的场面,又有人物的思想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人物的性格与情感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总之,《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它描绘了明朝晚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历史人物的人性善恶。
15年过去了,《大明王朝1566》依旧是中国最好的历史剧!其中最狠的71句话,句句扎心!
![15年过去了,《大明王朝1566》依旧是中国最好的历史剧!其中最狠的71句话,句句扎心!](https://img.taocdn.com/s3/m/c941a41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0.png)
15年过去了,《大明王朝1566》依旧是中国最好的历史剧!其中最狠的71句话,句句扎心!03 | 嘉靖与海瑞嘉靖与海瑞是《大明王朝1566》的副标题。
他俩才是剧中真正的主角,也是矛盾对立面。
一个是权力顶端的嘉靖,至阴至柔之君。
一个是权力底部的海瑞,至阳至刚之臣。
两人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相克相生,每一次发力都会搅动大明政局。
而作为大奸臣的严嵩,其实更像嘉靖的一颗棋子,嘉靖只是利用他驾驭群臣,是嘉靖的敛钱机器,真正下棋的人还是嘉靖。
严嵩自个心里也敞明,在雨天,对儿子严世蕃道出他与嘉靖真正的关系: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我。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没有傻子,但真正背后的操纵者,正是看似“昏庸”的嘉靖帝。
表面上,他放任严嵩执政二十年,但实权没溜走过一天,嘉靖不在乎严嵩贪墨,只需他的忠诚。
最后嘉靖决定“倒严”,除掉严嵩,不是因为他贪污腐败,改稻为桑,毁堤淹田...是因为他不够“忠诚”:嘉靖发现分钱后,严嵩竟然比自己还多。
这就触到嘉靖的最终底线了。
嘉靖从不是明君,但他也不是昏君。
第一集,嘉靖口中的那句:云在青天水在瓶。
就撇露出他的本质,在他看来,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
所以他信奉“长江黄河论”: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贤臣与奸臣,只是水清与水浊的区别。
然而,在这样的政势局面,海瑞石破天惊地出现了。
无党无派,一心期望政治清明。
他说要“致君父为尧舜,免百姓于饥寒”,你看,做尧舜很简单的,只要不饿死人就行了。
乍一看,海瑞这个形象,太“伟光正”,像是刻意迎合所设置的,但他既不是忠臣、良臣,也不是贤臣,而是他自己所说的:直臣。
因为直,他落得一个“海笔架”的名称。
因为直,贪官墨吏忌惮他,清流也不和他对路。
因为直,他备好棺材,呈上一纸《治安疏》。
就像海瑞的扮演者黄志忠所说:这个角色是走在生死线边上的,但他为什么不倒,是因为海瑞身上有一股“精气神”提着他。
历史趣谈:明朝最牛文官 他的存在让大明公司多开了60年
![历史趣谈:明朝最牛文官 他的存在让大明公司多开了60年](https://img.taocdn.com/s3/m/d06e19e8f61fb7360b4c65c3.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朝最牛文官他的存在让大明公司多开了60年
导语:说起明朝的文官,大家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个俗语: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当然这是指明朝的文官集团的骨气和脾气,在魏忠贤还没上台...
说起明朝的文官,大家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个俗语: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当然这是指明朝的文官集团的骨气和脾气,在魏忠贤还没上台之前,明朝的文官确实很有骨气,当然也很有脾气,比如左光斗,杨涟,这都是比较牛的人物。
当年左光斗坐牢,徒弟袁崇焕去看望,看着老师被折磨的皮包骨头,顿时哭的不行,当时左光斗的眼睛已经瞎了,但是一听见袁崇焕哭,这个气就不打一处来,直接拿镣铐就准备砸袁崇焕,嘴里还骂:你这个小子这么没骨气,哭什么?把袁崇焕吓个半死。
由此可见明朝文官的品行,当然明朝的文官发起疯来也是了不得的,不仅敢和皇帝顶嘴,而且还敢驳回皇帝的旨意,皇帝找人说情都不好使,反正就是这么任性,爱怎么着怎么着吧!但是这些比较牛的文官中还出了这么一位更牛的人物,他的存在让大明王朝几乎改天换地,延长了60多年的寿命。
这位大牛究竟是谁呢?正是大明实行一条鞭法的张居正,张居正大家都熟悉,很多爱看电视剧的同学尤其熟悉,对于这个人我认为就四句话:心眼多,脑子快,手段毒,死的惨。
张居正在万历朝所享受的殊荣是大明历代文官想也不敢想的,当然张居正享受到了,但是死后的待遇也是大明历i代文官所享受不到的:掘坟鞭尸,挫骨扬灰。
张居正在世的时候,可以说是天天给政府干活,一天也不闲着,当然人家有这个能力,整个帝国仿佛就张居正在干活,反正当时皇帝还小,光想着玩,皇帝的妈妈李太后又十分喜欢这位留着长胡子的帅哥,于是帝国的大权就全部握在了张居正的手里,在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有骨气的人物事迹
![中国有骨气的人物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a406653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e.png)
中国有骨气的人物事迹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骨气的人物,他们以其坚持正义、勇敢无畏、忠诚守信的品质,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事迹。
以下是其中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1. 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将领,他秉持着民族大义,奋起抵抗金朝的侵略。
尽管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屈不挠,最终在忠义岳阳楼上被杀。
岳飞的事迹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骨气人物之一。
2. 谢觉哉:谢觉哉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学者和革命者,他坚信自由与民主的理念,并积极参与反对清朝统治的活动。
他参与策划辛亥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后来清朝政权倒台后,他未能见到中国民主的实现,但他的事迹彰显了对民族解放和民主进步的坚定信念。
3. 陈毅:陈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革命战争年代表现出了骨气和坚定的信念。
他参与了长征和抗日战争,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他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以及在建国后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4. 贝聿铭: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界的杰出人物之一,他以其执着
和坚持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他在设计中国国家大剧院时面临了许多困难和争议,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念,并最终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建筑艺术。
他的事迹展示了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对自己理念的坚守。
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仅是个人的英勇行为,更代表了中国人民和民族的骨气。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对正义的追求,激励着后人继续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
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中,成为激励后代的典范。
明朝最有骨气的一句话
![明朝最有骨气的一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548b15f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2.png)
明朝最有骨气的一句话
明朝最有骨气的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深处蕴藏着深厚的意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更多的是在激励每一位匹夫,去做一个真正的有责任感的人。
它提醒着每一位匹夫,你的行动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你的思想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你的行为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因此,每一位匹夫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论身份高低,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让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可以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朝最有骨气的一句话,它激励着人们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勇于创造。
它让每一位匹夫都知道自己的责任,不管身在何处,都要竭尽所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维护自己的朝代和祖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朝最有骨气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它激励着每一位匹夫去勇于承担责任,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在今天,我们也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榜样,勇于担当,不负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古代有骨气的人的例子
![古代有骨气的人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ab352c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5.png)
古代有骨气的人的例子古代有骨气的人是指那些在面对困难、压力或者诱惑的时候,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随波逐流,勇敢地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和追求的人。
下面,我将列举十个古代有骨气的人的例子。
1.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古代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直坚持儒家的道德原则,主张仁爱和人性的善良。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他对于君主和政府的责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权力和财富所动摇。
2.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贾谊是西汉初年的一位重臣,他在位于汉宣帝朝廷中,坚持自己的忠诚和正直的原则,不畏权贵,不畏强权,努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 孙膑(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军事家,他在兵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在孙膑的著作《孙子兵法》中,他提出了很多独到的战略和战术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后来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忠诚的官员,他在面对外敌侵略的时候,坚决拒绝投降,选择了忍辱负重,坚守自己的信仰。
他被外敌抓捕后,被囚禁在边疆地区长达十九年之久,但他从未屈服,最终成功逃脱,并回到了故乡。
5. 陶渊明(365年-427年)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政治上遭遇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诗文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6. 杨修(公元175年-公元220年)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在面对腐败和权贵的时候,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廉洁和正直。
他拒绝贪赃枉法,坚持自己的原则,最终被贬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
7. 文天祥(1236年-1283年)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面临元朝的侵略和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的时候,奋发图强,坚持抗争,最终被元朝俘虏,但他从未屈服,最终被元朝处死。
8. 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颢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儒家学者,他在面对朝廷的压迫和儒家学派的异端之说的时候,坚持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追求,为后来的学术界树立了榜样。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f1c03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5.png)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末年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末年的历史学家吴晗。
小说以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为背景,以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宦官王振为主线,展现了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同时也表现了人民对于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描写,小说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王振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宦官的野心和权谋,同时也揭示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的弊端。
王振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有着野心和智慧的人物,他利用自己的职位和权力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最终导致了明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与此同时,小说也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和平、渴望美好生活,但却无法摆脱战乱和苦难。
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描写,小说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同时也表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再现,展现了明朝末年的风云变幻,同时也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王振的塑造,小说揭示了宦官专权的弊端,同时也对人性的探讨。
在小说中,王振的野心和权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同时也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文关怀的小说。
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描写,小说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小说也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使人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大明王朝1566》,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和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描写,小说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盘点史上十个最有骨气的人
![盘点史上十个最有骨气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a3919a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7.png)
盘点史上十个最有骨气的人史上最有骨气的人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十个:1.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他一生傲骨铮铮,不畏强权,用文字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2.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他的诗歌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志向。
3. 苏武:西汉时期的一位名将,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决拒绝投降,最终回到汉朝。
苏武的忠诚和骨气,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4. 徐悲鸿: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曾留学法国、日本等地,学贯中西,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
徐悲鸿的画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展现了他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5. 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婉约柔美见长,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李清照的骨气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6. 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他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组织义军抗元,最终被俘。
文天祥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正气歌》等不朽诗篇,表现了他的高尚气节和民族精神。
7. 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
他以画兰、竹、石、松、菊见长,尤以画竹最为突出。
郑板桥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为主要特点,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8. 黄道周:明末抗清名将,他在明朝灭亡后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坚守气节,最终被俘就义。
黄道周的学问渊博,尤以书法见长,他的书法刚劲有力、气韵雄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9. 王守仁:明代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王守仁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
10. 岳飞: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率领的岳家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为保卫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岳飞的《满江红》等诗歌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关于骨气与底气的名人事例三四句
![关于骨气与底气的名人事例三四句](https://img.taocdn.com/s3/m/6fee3b3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3.png)
关于骨气与底气的名人事例三四句1.明朝方孝儒曾经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属,后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将惠帝击败后把方孝儒擒获。
朱棣让方孝儒替他做事,芳孝儒认为一臣不侍两殿君主,如要继续替成祖做事对他来说是一种污辱,故不从。
明成祖威胁他道:“你不怕被灭九祖吗?”方孝儒回答说:“再灭十族又如何?”于是,明成祖用笔写上了“灭十族”。
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学生一起诛灭。
2.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其实就是“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3.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宋理宗宝佑时进士。
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4.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烟云中的真相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烟云中的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4dc7181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d.png)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烟云中的真相《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该小说以“扳倒严嵩”为主要线索,讲述了明朝中期的政治斗争。
这个时期,权力斗争日益激烈,内忧外患,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小说中的故事跌宕起伏,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历史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
他们之间的斗争、勾心斗角、阴谋诡计,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小说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官场的黑暗。
在这个时代,官场上的人物为了争夺权力,不择手段,甚至肆无忌惮地诬陷他人,构陷无辜,这让我深感震惊。
但是,小说中也有一些人物,例如戚继光、李时珍等,他们不仅具有高尚的品德,而且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的行为和言论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小说中的叙事方式很特别,作者通过多个角度来叙述同一事件,这样使得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同一事件,更好地理解历史。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也非常丰富,让人看得非常过瘾。
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搏杀;从官场到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国与家的休戚与共;敌和友关系的错综变化……这一切都在小说中得到了展现。
在阅读《大明王朝1566》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是一段段的事件,更是一段段人物的生命。
历史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历史产生影响。
通过阅读历史小说,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历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更让我们对当今的社会、政治、伦理等问题进行反思。
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黑暗面,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光明面。
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今的和平和稳定,更加感慨历史的沧桑巨变。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给每一个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有骨气的大明王朝
明朝,没有汉朝的威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没有宋朝的璀璨;“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没有唐朝的繁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但是,明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
即使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仍然宁死不迁都。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而且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和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朝代,相比之下清朝,就完全不同了。
康乾盛世中的三位皇帝,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明君。
可是他们,也是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康熙签下了《尼布楚条约》,丢失外兴安岭以北土地;雍正五年签定《恰克图条约》,俄国侵占中国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贝加尔湖即是北海,当年苏武牧羊之地,现为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淡水湖;乾隆五十五年,约10万平方公里的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罗斯无理霸占。
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道光二十年,同样为我属邦的布鲁特,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被俄国吞并。
到了晚清,就更不用说了,《北京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一个国富民强的中国,变成了穷山辟野。
(颇为讽刺的是,大清祖训有云:丢尺寸之土,减一分版图,即非我爱新觉罗子孙。
)
还有,同样是太祖开国,朱重八反元义无反顾;努尔哈赤给李成梁当小厮;同是中晚期,万历三大征,大败日本;光绪甲午完败;同是末代皇帝,崇祯自尽;溥仪给关东军当傀儡;崇祯说:“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溥仪说:“这时占据着我全心的,不是东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么办法统治这块殖民地。
它要驻多少兵,要采什么矿,我一概不管,我关心的只是要复辟,要他们承认我是个皇帝。
……”。
如果去看明朝战史,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
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如瓦剌大军围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哪种情况,都绝不认输。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爱玩的,有荒谬的……没错,你多半知道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有多么勇武,多半也听过后来成了永乐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么英明,你也多半听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么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
你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你看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你看如隆武战死沙场,你看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
明朝军队的单个战绩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确实是古代世界上所有历史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
明军是世界上在国家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
抗击清朝达38年之久!
明军能够保持这样持久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因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个民风柔弱的朝代。
无论是明朝的帝王还是百姓,都有着刚毅不屈的性格,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还是“扬州十日”,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言语,当看到“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史称“嘉定三屠”这样的记载,即使你对那一段历史从未过问,你也不可能不为之动容。
中国历史5000年,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纵观所有被忽略或误读的历史,惟有被轻视的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
大明一朝276年,确实没有对外屈膝一星半点。
大明“流行”骂皇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要搞出游,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先后杖毙了十几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颜阻拦,最后正德帝只能妥协。
在明代,六科给事中是有权利驳回皇帝旨意的,这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
虽然这个权利很少有动用,但是确实存在。
更有甚者,有大臣直接和皇帝说你只要乖乖在后宫生孩子就行了,国家大事有我们这些内阁大臣来管。
这已经是君主立宪的萌芽。
明代的士子们视媚上为仇寇,无论什么人,有明一代,没有一个媚上的获得好下场。
反而是那些犯颜的大臣成为天下读书人景仰的典范。
在明代,我们记得《天工开物》,记得那约三百米长的郑和宝船,记得有密集劳动型的作坊出现,记得后膛炮已经规模应用,记得腐朽的理学开始受到重视客观实际的心学的冲击,“格物致理”第一次在
理论与实际中出现并逐渐壮大……至崇祯年间,每年新出版刊行的各类书籍以百万计,而到了清朝,即使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过每年4万余册。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就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