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思想的再学习

合集下载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众所周知,由于学生本人先天条件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身体、心理、智力和非智力)。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都要有所区别。

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不断鼓励学生向高一级目标前进。

分层递进教学就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何谓分层递进教学“分层”就是按差异分出学生的不同程度,“递进”就是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梯”,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攀登。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承认并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

它的特点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着树上“果子”,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的快乐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向一个个最近的目标发展,积小步成大步,进而使学生得到整体提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分层递进的形式和动态的选择1、分层递进的形式。

从目前交流收集的资料看,分层递进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班级内的分层递进;二是班级间的分层递进;三是跨年级的分层递进。

(1)班级内的分层递进:也就是通常讲的复式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按低、中、高三个层次,将学生分成A、B、C三组,其中A层和C层学生的人数控制在全班学生的5%至10%。

(2)班级间的分层递进:在同一年级内,每三个教学班为一个单元,每一单元中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三个班中的A层学生合成一个A班,B 层学生合成一个B班,余下来的合成一个C班,A、B、C班一般均为同一个教师执教。

(3)跨年级的分层递进:在原班级建制不变的情况下,打破年级界限,分别设立奥赛班、化学实验班、普通班,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和能力进入相应班级上课。

根据我县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我认为采用班级内的分层递进比较适宜,当然也可以做一些班级间的分层递进实验。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
部分人的发展 , 充分 体现 了素质 教育 因材施 教的原 则。
B 、 C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 , 保证各层次学生均等参与数学
与传统教学模 式不 同的是 , “ 分 层递 进 ” 教 学强 调 、 承认学 学习的机会 。 譬如在 “ 二元 一次方程组 ” 的概 念教学 中, 教师 可 生 问的差异 , 并视 为可利用 的教 育资源 , 以学 习小组互 动的方 通过判断题 的形式考查 学生对概念 的熟悉与 掌握程度 ,给 出 式, 促 进班 级竞争 、 学 习与共 同发展 的 良好 学 习氛 围 , 进 而把 以下 方程 : ① + =4 ; ②x 2 +2 x —Y =x 2 ; ⑨x y — Y =6 ; ④x 2 + “ 差异 ” 转化 为教 育资源 , 缩短 学生间 的智 能 , 指 依照学 习者的个体差 异性 , 根 教 学 内容 作共 同目标 、 层次 目 标 的 区分 。 尤其是要 注意转变传 据 因材 施教 的教 育原则 , 将 学生划分 为若干层 次并确定 不 同 统 教学 “ 一刀切 ” 的做 法 , 如在学 困生 的教学 目标 安排上 可采 的学习 目标 与学 习要求 ,并依据教学效 果予 以调整 的教 学模 取先慢后快 、 由浅入 深的渐进 办法 , 允许学 困生在有梯 度的连
于初 中数学教学 中 , 教 学效 果颇佳 。 以下仅介 绍一些 自身的教 目标 可定为两部分 : ① 共同 目标 : 掌握 因式分解 的概念并 可应 学体会 , 以期抛砖 引玉 。
1 “ 分层递进 ” 教 学 的 教 学 目标 在 于 递 进
用 其初步 解决 简单 问题 ; ② 层次 目标 : A层 , 因式 分解 简单 的 整式 ; B层 , 理解概 念并熟练 地分解 因式 ; C层 , 在 B层 的基础

分层递进教学心得体会

分层递进教学心得体会

一、引言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分层递进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亲身参与了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现将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1.个体差异理论:个体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情感、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因此,教学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

因此,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体会1.合理划分层次在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之前,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如A层次(优秀生)、B层次(中等生)、C层次(后进生)。

在划分层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差异,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A层次的学生要追求卓越,B层次的学生要稳步提升,C层次的学生要夯实基础。

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

3.设计分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分层教学内容。

A层次的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B层次的学生可以巩固基础知识,C层次的学生可以加强基础知识训练。

同时,要注意内容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4.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

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组学生要设 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对B组学生设计的问题要有点难度,但如果思考方向明确,他们便可以解决问题; 对C组的学生设计的问题要简单些,要直接些。如语文阅读课上对A组学生要能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阅读;对B组学生要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仿写;对C组学生 要能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并抓住主要内容。
4、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模式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教师需要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情感变化,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 题和困难。同时,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还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发展。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成为了教育界的焦点。这种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层次、逐步推进教学、动 态调整学生层次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等方面入手,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 果。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不能兼顾全体学生。而采用分 层递进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而 且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
(二)有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而采用分层递进教学可 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
一、构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必 要性
1、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 这一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 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共五篇)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共五篇)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共五篇)第一篇:浅谈“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一、问题的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当普遍。

究其原因,首要方面源于生源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的学生,其生源大多来自初中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心理受挫折的这一类学生。

这些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前途几乎完全失望,表现在对子女的学业上则是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关心也不过问。

另外,通过对在校学生的家访和各种形式的调查、个案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也与家庭结构不完整、学习辅导条件差、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文化氛围低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部分地导致了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偏差和学习习惯的不良甚至对学习完全丧失兴趣!其次则是职业学校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

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读,不能针对学生差异来教学。

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来看:“讲授——接收”式(或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俗称“填鸭式”模式一直是课堂传统教学的组织方式。

虽然课堂教学实施了诸多改革尝试,但目前的现状仍然是老师们一边批判“填鸭式”教学方式,一边仍“坚持不懈”地运用之!究其原因:一是长久以来教师们对这种方式的操作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二是学生客观存在的学情现实,让大部分老师们认为在教学中只能通过不断传授的方式,才能让“底子这么薄”的学生学到知识!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很差的!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重了!逃课现象更普遍了!面对这样的生源实际情况,我校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分层递进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的过程。

二、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前提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其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对学生的基本学情有比较正确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给施教者较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让他们自己设置课程、安排进度、选择教法。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2004年9月在学部组织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成立了校本课题“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小组。

分层递进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下面我就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成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

“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

因此分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递进才是目的.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

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

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探究(3篇)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的方法,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探究,分析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实践探究;教学效果;改进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分层递进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探究,旨在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内涵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应用1.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差异,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

基础目标针对全体学生,提高目标针对部分学生,拓展目标针对优秀学生。

2.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基础层次的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层次的学生在提高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3.教学方法分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基础层次的学生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教学方法,提高层次的学生采用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拓展层次的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分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基础层次的学生重点评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层次的学生评价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层次的学生评价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效果1.提高教学效果分层递进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递进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

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

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

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

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对于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有层次感和连贯性。

本文将从教学价值、教学区域、教学准备、教学介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及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价值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通过明确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核心能力和拓展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设计。

分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基础目标、拓展目标和创新目标。

基础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展目标是对基础目标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创新目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区域教学区域是指一段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在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中,教学区域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划分和调整。

例如,基础目标可以放在教学过程的前期进行讲解和示范;拓展目标可以放在教学过程的中期进行练习和巩固;创新目标可以放在教学过程的后期进行应用和提升。

四、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设计。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以及合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

五、教学介绍教学介绍是指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对学生进行的铺垫和导入。

在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中,教学介绍的主要任务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动力。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案例、故事或实例来引入教学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递进指导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和资源,优先掌握和理解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实施经验,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实施经验,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实施经验1. 理解学生差异: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包括学习能力、兴趣、背景等等。

这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与学生交流、家长沟通等方式来获取。

2. 科学分层:在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可以按照学习水平、兴趣倾向、学习风格等因素来划分层次。

同时,要避免过度标签化,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中流动,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3. 递进式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适合他们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教学内容上,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同时,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顺利递进。

4. 动态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分层。

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迈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可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5. 激励与反馈:建立积极的激励和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进步。

可以通过作业、测试、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6. 教师合作: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

教师们可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研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7. 家校沟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意图和实施方法,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分层递进”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初中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初中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实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促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亦是教育的必然要求。

分层递进教学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授课、指导与巩固练习,从而摒弃了传统课堂的“齐步走”模式,使因材施教更具科学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明显化,优等生与差生的差距拉大,致使部分学生虽然刻苦努力亦成为学困生。

分层递进教学在科学地分析认知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发展进步。

一、分层备课,找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递进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借助分层备课,教师能够设置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教学计划,使得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有效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让他们不管处于什么学习基础上都能够感受到幸福,进而愿意学习。

因此,分层教学要从科学分析、精准掌握学生的学情做起。

教师通过细致地研究学生的已有基础、学习能力、认知特点,从而科学地认识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准确地划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相关研究指出:形象记忆为学生认知阶梯中第一阶梯,较为简单,教师在设置此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确保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积极记忆,让他们有明确的收获,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抽象、需理解的知识为第二阶梯,教师要确保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普通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普通生与差生通过课堂努力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扩展性的知识为第三阶梯,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通过引导他们思考、推理,督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二、分层授课、分类指导,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是确保教学适合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得到发展和提升。

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又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与传统的课堂展开有所不同,在知识生成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更科学、更系统。

分层递进教学的计划

分层递进教学的计划

分层递进教学的计划陈明海南省华侨中学三亚学校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心理、身体还是所处的环境都是存在差异的。

这不仅符合哲学观点,也是现代科学所认同的。

"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运用差异"是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涵义及其指导思想所谓分层递进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

在任何一个教学班里,学生都存在着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各方面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为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学校必须要把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面向全体,指向存在各种差异的每一个学生,如果忽视或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就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因为过于轻松而拟制了个性发展,而使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内容过难而难以甚至不能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分层递进教学,不仅是指面对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程度不同的提高和发展,而且还指把各个科目程度不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不同的目标、方式进行教育,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层次都有不断地提高。

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第二、在教学中要有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这就是递进的机制;第三、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且表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气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

从 分层次教学 心得体会三篇

从 分层次教学 心得体会三篇

从分层次教学心得体会三篇第1篇:分层次教学浅谈分层次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利用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这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

实施分层次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学生存在着差异性。

其次,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多样性。

再次,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和国外的个别教学模式为分层次教学提供可行性。

最后,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内容较为抽象,而且有极大的包容性,涉及面极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利用上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行有效分层教学有极大意义。

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开展分层次教学呢?其重要的教学措施及过程如下: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学习态度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本是思想品德科基础较差者,学习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失去学习的信心;B层学生大部分属于成绩中等者,他们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不稳定,只会做模仿性习题,另有一些学生属于“偏科”型学习失败者,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思想品德成绩不理想;C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思维敏捷,成绩优秀。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

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应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用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着重分析重点难点,并制定出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次为基本目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需要识记、理解、简单利用的教学内容。

第二层次为发展目标: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即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利用和分析的教学内容。

第三层次为提升目标:独立分析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和开放性习题,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以及创造性学习。

3.备课分层这是根据设定的不同层次总体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研究知识的分化点。

分层递进教学法点滴体会

分层递进教学法点滴体会

分层递进教学法点滴体会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一种尺度衡量学生的方法不再适应全体学生。

为了能让全体学生充分有效的学习,在达到低层次目标的情况下自觉、主动、积极地向高一层目标递进。

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势在必行。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以学生客观存在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传授方法,确定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它共分为五个层次: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提高。

下面,我将从“分层施教”和“分层提高”这两点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初步尝试:分层施教就是在课堂教学极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初步形成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方法:低层学生特别关照,高层学生大胆放手,中层学生稳步走。

低层学生特别关照体现在:基于低层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领悟能力困难的特点,教学中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尽量让其在接受新知识之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扫清障碍后再和中、高层学生共同学习。

其次,对于共性问题,比较简单的,优先把回答机会让给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给他们降低坡度,即“半扶半放”或“二分扶、一分放”,也可采取“中层带低层讨论”和“高层带低层讨论”学习法,让中层、高层学生在讨论中把答案告诉低层学生,然后给机会让低层学生回答,通过优先回答、降低难度和同伴助答的方法,可让低层学生每一天,每一课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向前递进的动力;另外,根据低层学生记得慢,忘得快的特点,以老师拉、高层学生带等多种方式进行多次重复,也是帮助低层学生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层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对各知识点能高度综合,为适应他们学习特点,我大胆放手:首先,尽量发散他们的思维,激活每个兴趣点,不随意控制,让他们永远有吃不饱之感觉。

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和体会经过近一年的“分层递进”教学实验,我们感悟到“分层递进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这项研究是和教师的需要、教师的发展相联系的。

我们学校绝大多数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精心敬业做好教育工作,希望在自己的教导下,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发展。

因此,教师们几乎都会去探寻优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努力与时俱进,改变自己,教好学生。

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因为研究和运用“分层递进教学”,使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师德得到提高,专业能力得到发展,成为“转变教育观念的实践天地,提升专业能力的最佳现场”。

一年以来,我们转变观念,研究学生。

在看到了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差异以后,我们的共识就是: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均衡,从自己做起,不是让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而是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其的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

下面将我们课题组这二年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实验过程1 学习教育理论从未知晓的新理论、新观念。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看录像,记笔记等形式转变了思想。

教师的笔记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记录,描绘着一个崭新的教育蓝图。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相信每位学生身上都有尚待我们去开发的金矿脉”、“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等,这一句句教育真谛滋润着每位老师的心田。

2 让新的理念进入课堂。

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断地充入到实验老师的头脑里,并被大家所接受。

诚然,在以后的实验中,大家深刻地体会到先进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地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南,还需要经过痛苦的脱胎换骨的过程。

因为接受新理念和转化为行为有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

我们提出了5个操作要点:?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实践表明,以上设想在教学中是可行的。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一、萌发“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考试,基本上全盘端就近升入初中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来大,学困生也随着越来越多,从而使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对于文科教学来手影响不大,而对于理科教学的影响就非常大,出现课堂教学中难以顾及两头现象,结果是优生吃不饱,求知欲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智力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学困生吃不了,跟不上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久而久之,势必造成优生不优,学习缺乏竞争力;学困生找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意志不断遭到打击,失去学习信心,破罐子破摔,直接影响班级的学习空气,形成恶性循环,使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初中生的毕业率有其名而无其实,个别初中毕业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恐怕连初一的学生都达不到。

而以往的实践表明: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不适应学生的学。

教师如果仍旧沿用过去在同一教材下运用同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就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地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把教学真正转化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我校各层次班级教学质量。

鉴于我校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个体差异、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我校从2001年秋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讨尝试“分层递进策略”教学法,经过近年的教学实验,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并确立为省级研究课题,获得省级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

2004年9月又创造性的运用“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一大亮点。

递进式教学实践反思(3篇)

递进式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递进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递进式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二、递进式教学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递进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递进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递进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培养了良好的品格。

4. 提高教学效果递进式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递进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递进式教学的不足1. 教师角色转变困难递进式教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角色转变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2. 教学资源不足递进式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工具、网络资源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递进式教学的开展。

3.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递进式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我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四、改进措施1. 提高自身素质为了更好地适应递进式教学,我将继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作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作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作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

1. 学生分层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的办法。

显性分层由学生自选,师生协商,是一种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但学习较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学生分层后可以将三个层次的学生按20%的比例组成四人合作小组,按纵向同质或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教师辅导和同学间相互帮助,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以便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题的难度等方面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将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

各层次学生最低都要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高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自学、探索能力,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 分层施教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递进”教学思想的再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这个高效率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由于目前我们学校教学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其主要依据是作为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大体上是相同的),于是,大多数教师关心的是按照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参加考试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

这样,我们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活动,质量的评价等以教师中心,书本核心,课堂中心为最基本特征是非常自然的了。

应试教育下课堂就有可能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而着眼于一部分的学得好的学生,让学得不好的学生不断淘汰,即使不留级考上了一个学校,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也是被判定为失败者,心灵上被淘汰。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过程中,为一切适龄学生创设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较好的发展。

我们教师必须考虑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执行的教学任务应作如何的变革,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什么有效的教学策略。

洵阳中学从98年开始,进入了“分层递进教学”的课题研究,逐渐形成了在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的思路是“分层递进,互动育人,探究发展”,并继续作再学习,再认识,再实践。

一、对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认识
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我们过去较多侧重于研究学生的共同性,对学生的差异研究不够重视,重视学生认知发展,忽视个性发展,按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埋没学生天赋才能和兴趣爱好。

学生差异为性格差异、兴趣差异、能力差异。

其中之一是个体内的差异,指个人素质结构不一。

如某人偏好于文科,但数学学习能力差;有人善于思考,但记忆力不好等。

二是个体间的差异,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差异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影响。

一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影响学生的学习数量,同时也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影响逐渐发展成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我们必须注意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水平、师生关系、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环境、家庭教育等也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遗传因素、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影响。

我们的认识观总是承认差异,为适应学生的差异制订教学任务,变革大一统的教学任务。

运用差异,采用分层递进的教育教学策略,力求在一种以群体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下,照顾每一个学生,至少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和水平,使教学能基本适应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在教学任务变革中,分层递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分层递进教学把“分层”看作是使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协调的手段。

把促进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递进”看作是教学任务达成的基本目的。

学生的发展不仅是学业水平的提高、智能的发展,而且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还包括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为此,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差异,教学任务的制订过程应充分注意到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施教过程,评价反馈、矫正调节的各环节上要有区别,分层次,教学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递进。

各层次学生尽管现有的状况特点水平不同,但都有得到较好发展的潜能。

人是可以改变的,教学任务中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各类学生都具有挑战性。

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在达标和递进中体验成功,强化不断递进的欲望。

教学要开发,利用学生差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构成要素,而且是一种教学资源,是推动教学的可利用因素。

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对于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群体,其影响学生水平的主因素,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风格、态度、意志、心理成熟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这既是先前教学的结果,
同时也是后续教学的起点。

这种差异情况是教和学的现实依据,是教学任务变革的依据,教学展开的条件和基础。

有差异才有教学,差异是教学的生长力,助推器。

那么如何在教学任务的落实中将差异因素构成的矛盾转化为动力,这又成了我们的学习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三、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内涵的学习和再认识
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教学的模式、策略、方法、手段、步骤,必须全方位的从教学任务、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来探索分层递进教学的内涵发展。

从素质教育的理论看,即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能力、情感、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1.从学习理论看,应试教育是就教学研究教学,要求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忽视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忽视对学生思维结构与功能上微观机制的探讨,为此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2.从课堂教学优化的理论看,在班级集体的教学任务落实中,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用最小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3.从合作学习教学理论看,要求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作用,形成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4.从教学生态环境理论看,教学环境是教学任务落实,教学活动展开所必需的各种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

尤其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相互尊重。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情和同情心等,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学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会迁移到学习上。

从“分层递进教学”学习认识,教师在课堂中落实教学任务要有以下的几个对策。

引导发展的对策:教学任务的定位是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那么我们的教
学不应着眼于发展的昨天,而是着眼于发展的明天,应有适度的挑战性的目标。

处于学生的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使对于班级中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教学具体的内容,也要教有一定思维负担的适度的抽象内容,教学速度要慢中求快。

知情并重的对策:初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有差异,情感意志也各不相同。

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的学习失败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害怕和讨厌学习。

教师应有对各层次学生的一定的期望和积极态度,建立师生的感情,加强情感交流,给予及时的鼓励,提供成功的机会。

扬长补短的对策:我们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和发展的个性并不矛盾,应是和谐的统一。

不重视发展个性就难以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

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不考虑学生的素质特点,只按照教师、家长的意愿去要求发展学生,会事倍功半。

教学应尊重学生,以人为本。

主体参与的对策: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表现出主观能动性。

学生要提高对自己的期望,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思维不可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教师给予指导,授之以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反思自己的学习。

程序结构的对策: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要循一定的程序,以渐进为主,包括适度的跃进。

教师要精心设计知识结构、教学结构,沟通知识的纵横联系,突出知识结构中联结点,即基本概念和技能的教学,减少教学的随机性。

实践活动的对策:教学中的活动与实践,是学生认知的基础。

制订教学任务中,要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实践,以利从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力求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方式。

通过实践和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抽象知识,培养手脑并用,发展形象思维。

合作学习的对策: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个系统的工作。

学生的学习不是孤立的,
要有教师间的合作,教师、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才能形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合力。

及时评价的对策: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成就和行为以及调整提供适宜的教学,避免教育的缺陷累积,尤其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发展作客观的评价,作及时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我们学校几年来所实施的“分层递进,互动育人,探究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的教学任务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这一发展性主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了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二十一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