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营养器官的生长相关性
• 1、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长相关性——根冠比 • (1)相互依赖: 地下部分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地上部分的光合产物和生理活性物 质 地下部分吸收的水分、矿质元素和细胞分裂素运往地上部分供 其生活。 “本固枝荣,根深叶茂”,反映了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存 在着生长相关性。 • (2)相互制约:水分、营养竞争(“旱长根、水长苗”) 植物根重/茎、叶重的比值,即根冠比。 温度较高、水分较多、氮肥充足、磷肥供应较少、光照较弱, 有利于地上部分甚至,根冠比降低,反之则有利于地下部分的 生长,根冠比增大。 因此根系与枝、叶间形成相互依存和制约的生长关系。
• 同源器官
– 来源相同,功能和形态结构不同的变态器官。 – 如:叶卷须、鳞叶、叶刺;根状茎、块茎、鳞 茎等
小结
• • • • 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初生结构的特点? 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之间的联系。 顶端优势。 “根深叶茂”原因和“拔苗助长”。
苹果酸 、柠檬酸、 草酸 、酒石酸 、枸椽酸
与植物适应胁迫相关
4、有机物质的分配
• 从“源”到“库”的原则
源”:产生同化物的器官或部位,如进行光合作用 的叶子、吸收和转化无机盐的根; “库”:利用或贮藏同化物的器官或部位,如茎的 生长点、正在发育的果实、种子、块根和块茎等。
• 同侧运输:源叶向与它有直接维管束联系的库输送 同化产物。一般情况下,同一方位叶子的有机物供 给相同方位的幼叶、花果和根系。
初生韧皮部 皮层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髓射线
维管束
表皮 皮层(叶肉) 维管束(叶脉)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中柱鞘 木质部 髓
角质膜退化,根毛
内皮层 中柱 有 外始式 无或少有
表皮毛,角质 层厚,气孔
外皮层,厚角 组织 维管柱 无 内外对称 内始式 有
表皮毛,角质 层,气孔
叶肉(栅栏组 织海绵组织) 叶脉 无 上下相对 上下 五
茎的初生木质部是内始式发生,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因此根茎的连接必须经过一个转变才能实现,这一转 变是在根茎的过渡区实现的,这个过渡区接近土表, 长1-3mm。
• 过渡区:在植物幼苗时期的茎和根相连的部分,出 现各自双方各自的特征的过渡。
• 发生的部位
• 一般发生在胚根以上的下胚轴的最基部、中部或上 部。 • 发生过程 • 先是维管柱增粗,伴随着维管组织分化,木质部的 位臵和方向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各种植物都有一定 的变化方式,茎中的初生维管束和根中的韧皮部经 过分化(分叉、旋转、靠拢和合并等变化过程), 二者连接起来,完成过渡。
• 基本组织系统和维管系统
具次生生长的双子叶 植物纵、横剖面图解 左图为植株整体纵剖 面,中部增粗部分经 缩短、夸张的处理
维管组织系统不协调的因素
• (1)维管束的束数不同; • (2)木质部与韧皮部相对位臵不同;
根为相间排列
茎为内外(相对)排列,即韧皮部在外,木质部在内 • (3)木质部与韧皮部发生的顺序不同。 根维管组织均为外始式
叶片脱落:
双子叶植物茎与分枝、茎与叶之间的结构的联系图解 A.茎、分枝、叶纵切面;B.茎节上部的横切面;C.茎节横切面;DE.茎维管柱的立体图解
第二节、营养器官间主要生理功能的联系
• 一、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输导和蒸腾
• 1、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尖的根毛区吸收。
主动吸水 被动吸水(95%):植物的叶和幼枝的蒸腾作用(蒸腾流)。 • 根(矿物质)、茎叶:
• 相互依赖: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 • 相互制约: 营养生长过旺,推迟生殖生长 营养生长势和生长量下降,导致植株过早衰老 和死亡。 果树的大小年现象
四、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 同功器官
– 来源不同,但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变态 器官。 – 如:茎刺与叶刺、茎卷须与叶卷须、块根与块 茎等。
2、主茎与侧茎以及主根和侧根的相关性 ——顶端优势
• 顶芽对腋芽、主根对侧根有抑制作用 • 顶芽或根尖生长占优势、抑制腋芽或侧根生长的现 象,称为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的强弱,与植物种类有关。 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如麻类生长中保护主干, 而棉花栽培中需要打顶。
3、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相关性
• 叶内的维管束(外韧维管束):内侧的木质部进入叶 后,朝向叶片上表面或上表皮一侧,韧皮部朝向下表 皮或下表皮一侧。
枝迹 :是由茎的维管柱产生的分枝进入枝 前这一分枝维管束。
枝隙 :为枝迹上方填充的薄壁细胞处。 叶迹:是由茎的维管柱产生的分枝进入叶
前这一分枝维管束。 叶隙:为叶迹上方填充的薄壁细胞处。
Lecture 9 Biology of Plants Noc. 8, 2012
植 物 学
主讲教师 佟伟霜
第八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影响
Lecture 9 Outline:
一、 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二、营养器官主要生理功能的联系
Reading:
《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贺学礼 P:129-135
木与韧排列 相间排列
形成层
束中和中柱鞘
周皮木栓形 中柱鞘 成层
束中和束间 (髓射线) 皮层、周皮
几乎无

第一节 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一、根茎联系:根茎过渡区
二、茎叶联系:叶迹与叶隙
三、茎芽联系(茎与分枝):枝迹与枝 隙
1、根茎联系
• 1.1皮系统: 表皮(初生结构) 周皮(次生结构) • 1.2基本组织系统: 皮层(厚→薄) 髓(无→有) • 1.3维管系统: 维管柱(实心比例小→ 空心,比例大)
根(根毛区)—————>茎→叶(水分蒸腾95%)
吸收水、无机盐
2、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土壤水 根毛 根皮层 根中柱鞘 根导管 茎导管 叶柄导管 叶肉细胞 叶肉细胞间隙 孔下室 气孔 大气
根系吸水的途径 质外体途径,质外体是指没有原生质的部分,包括 细胞壁、细胞间隙和导管的空腔。由于根中内皮层 的分隔,质外体就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在内皮层外, 一个在内皮层内。水分在质外体中可以自由扩散, 因此,水分在质外体中运输较迅速。 共质体途径,共质体是指原生质体,细胞与细胞之 间通过胞间连丝连结,整个根部的共质体成为一个连 续系统,把从根外吸收的水分等运送到根内部,水分 在共质体内进行渗透性运输,速度较慢。 胞间转运,即通过液泡使水分从一个细胞转运到另 一个细胞的方式。
二元型根从根到茎维管组织的分化 四个外韧维管束的幼茎
两束韧皮部均一分为二, 两个木质部分叉转向后 分别移位到四个韧皮部内 方
二原型幼根
根茎过渡区维管 束结构联系 A.B.C.D.分别代表 四种类型 1.根维管柱的横 切面 2~4.过渡区横切 面
5.茎维管柱横切

2.茎与叶维管束的联系
• 维管束:下胚轴进入子叶节(或上胚轴进入第一叶), 再进入各叶内。 • 发生特点基本规律:维管束先旋转、交叉、增粗和合 并后,再分离,分别进入到下一节间和所在节部的腋 芽和叶柄内。 • 腋芽的维管束:发育分布和结构特点与主茎相似
3、水分的蒸腾
• 以液体状态散出植物体,如吐水和伤流现象; • 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即蒸腾作用(植物体水分 散失的主要方式) • 叶片: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 • 枝条或树干:皮孔蒸腾(微弱)
二、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制造、运输、利用和贮藏
1、有机物质的制造 • 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光合作用 所制造的有机物是植物体全部生命活动的物质和 能量基础。(根、茎、花、果、种子) 2、有机物质的运输途径:韧皮部
水分在茎、叶中的运输途径
• 一是穿过活细胞的运输,即水分由叶脉到气孔下腔附近的叶 肉细胞间的运输。这部分水分运输在植物体内的距离很短, 但因细胞内有原生质体,并且又以渗透方式运输,所以阻力 很大,运输速度很慢。
• 二是经过导管、管胞等输导组织的运输。木质部中的导管和 管胞是中空的长形死细胞,它纵贯植物体各个器官。导管和 管胞内部阻力很小,适宜于水分远距离运输。导管普遍存在 于被子植物各器官的木质部,是被子植物运输水分的主要通 道,管胞是绝大部分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惟一的输水机构。 水分在导管内运输速度很快。 • 水分除向上运输以外,还有侧向运输,如沿着维管射线方向 运输,这反映了植物体各部分的整体性。
3、有机物质的运输方向
向上运输:正在生长的茎枝顶端、嫩叶或正在生长的果 实 向下运输:根部或地下贮藏器官,也可以同时向相反方 向运输。在生活植株中,上下两端有机物的相向运输是 经常发生的。

根系能吸收土壤中Leabharlann BaiduCO2,且能与叶中运来的同化产
物形成羧基,合成有机酸和初级含氮化合物,以后又 运送到果实、叶子和生长锥合成蛋白质。一部分根中 合成的有机酸在叶中放出CO2,参与光合作用,形成新 的同化产物再运回到根中。这样便构成了联结上下两 端有机物质的运输循环。同样有机物的运输循环在同 一器官不同组织之间也是经常发生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功器官,同源器官的概念。 2.了解根茎维管组织转变的类型。了解水分和营养 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本课重点:
根、茎、叶中的共同特征和区别;辨别同功器官 和同源器官。
本课难点:
过渡区初生维管组织构造的转变。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中柱)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中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