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全套22《孟子》三章第1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反复诵读,掌握朗读节奏,疏通文意。
2.理解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3.体会孟子的思想及社会意义。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同学们,刚才这首歌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正如歌中唱到的,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施仁政,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
贤明智慧的李世民也明确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实,战国时期的孟子早已论证了这一思想。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
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2.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掌握朗读节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读课文,读出语句的停顿。
重点句停顿示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3.赛读课文(教师评点)。
目标导学三:疏通文意,积累字词1.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对照注释,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交流释疑。
3.以“接龙”的形式,翻译文章,教师及时点评纠正。
4.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课文目录: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2.愚公移山/《列子》23.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21.《孟子》二章教学目的:1.学习领悟孟子“得道多助”和“生于忧患”的观点。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含义。
3.朗读、背诵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1.学习领悟孟子“得道多助”和“生于忧患”的观点。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含义。
3.朗读、背诵能力的提高。
课型:精读课。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在孔子之后,继续将儒家学派发扬广大的就是孟子。
现在,我们就通过连续两篇课文来学习一下孟子这位名人。
”2.简介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
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
3.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帮助其纠正不足之处。
4.联系课后练习一,进一步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然后有气势地齐读课文。
5.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的意思。
重点词句:天时,地利,人和;环而攻之,池,委而去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6.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句话?分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分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籍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
八年级上册语文整册书备课
2024-2025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整册书)集体备课一、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
•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写作•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3、口语交际• 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 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 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语音和语义,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单元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阅读这些作品,要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同时要注重积累与背诵,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学生现状: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文言基础知识薄弱,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低。
教学措施(1).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注重知识及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3).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4).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21.《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教学重点: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理解本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教学过程: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翻译课文。
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照抄作业现象严重,老师虽然说服教育,但学生却敷衍了事。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有写作专题训练。
在二四六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在三五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三六单元安排了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单元是变化着的社会:这个单元,主要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不同新闻题材的特点,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学习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口语交际是讲述。
第二单元是生活的记忆:课文包括传记与回忆性散文。
要求把握传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判断。
写作是学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人无信不立。
第三单元是山川美景:课文都是古文、古诗。
要求是阅读写景类古诗文,感受山川风物之美,积累常见闻言实词。
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
本本单元还安排了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四单元是情感哲思:课文都是散文,要求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
注重朗读,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发现。
写作是语言要连贯。
综合性学习是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第五单元是文明的印迹:课文都是说明文,要求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写作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名著导读。
口语交际是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是《昆虫记》。
第六单元是情操与志趣:课文都是古诗文,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内容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和名言警句。
八上第六单元阅读课说课稿
八上第六单元阅读课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通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课,本单元选取的文本多为经典文学作品,旨在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主旨,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对文学作品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如何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共同进步。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故事或者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阅读指导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大意。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
3. 文本分析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基本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
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讨论这些手法的作用。
4.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文本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共52张PPT)
通假字
• 指:同“直”,直接。 • 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 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 亡以应:同“无”,没有。 • 厝:同“措”,放置安放。
古今异义
• 方:指面积,方圆 • 惩:苦于 阳:山南水北 • 毛:草木 长息:叹息
词类活用
• 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 面山而居:名词作动词,面向着。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五个方面
• 一、单元教学理解 • 二、教材分析 • 三、课程标准及语文素养 • 四、单元教学目标 • 五、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理解
• 它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 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 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 体运转,要通盘规划教学目标,内容,教 学过程,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 探究性,主体性,综合性,精心设计主题, 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 学的主体功效。
一词多义
•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天子且至 • 惧其不已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 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露尻尾 • 何苦而不平 苦其心志
特殊句式
•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 被动句:帝感其诚 • 省略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中考链接
• 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曾不若孀妻弱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C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曩:先前 • 固:必,一定。
通假字
被:同“披”,穿着。 式:同“轼”,扶轼。
词类活用
• 诏将军:名词作动词,下诏令。 • 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 • 介胄之士: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20秋最新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作者生平及相关常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名言警句。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反复诵读,训练学生诵读基本技能,品味诗文意境,培养其感悟能力。
4.把握文章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主题内容,揣摩需要,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5.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操。
6.感悟中华文化博大,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诵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3.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要通盘规划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综合性,精心设计主题,调动主观能动性,《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讨论战争强调行仁政、得人心的重要性,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这几章都是《孟子》中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
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代诗词,有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饮酒》), 有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抒写(《春望》),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雁门太守行》),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慨叹(《赤壁》),还有对沉闷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渔家傲》),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2 《孟子》三章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人和”的作用、“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从而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
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观点。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前导入二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鬓发颁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卸下了191个篆体汉字。
文章篇幅虽然简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千年,传诵至今。
这就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板书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背景探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
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
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三)字词归纳PPT展示文言现象(1)通假字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2)古今异义①委.而去之(古义:放弃。
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托)②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3)一词多义①七里之.郭 (助词,的)夫环而攻之.(代词,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之亲戚畔之.(代词,他)寡助之.至(动词,到)三里之城.(内城)②城城.非不高也(城墙)(4)词类活用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四)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①学生听课文录音,在舒缓的音乐中感知课文内容。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真将军形象;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文,积累品析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读儒家经典品圣贤智慧课型:主题阅读课(精读引领)课时安排:2课时阅读内容:21课《孟子》两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言,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理解“大丈夫”的含义。
主问题:熟读翻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智取生辰冈》一文中,吴用等人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智用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的因素。
由此可知,天时、地利、人和是多么重要的三个要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了解一下,孟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朗读,翻译1.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者播放录音,学生听并圈点勾划。
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展示,师巡回、评价2.翻译课文。
学生结合语境并按由已知推未知的方法明确词义,进而翻译句子,如有疑难组内讨论或者组际讨论。
3.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分组对翻译的展示进行评价。
4.检测反馈活动二:品文,理解精髓思考问题: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小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三)拓文,感受英雄(10分钟)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组织答案。
(四)谈文,畅谈理想问题:“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余小组补充。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言,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导入新课:二、学文,理解内容1.朗读课文。
2.翻译课文。
3.教师指导4.检测反馈三、思文,点拨提升问题思考:一是文章写了什么?(思想观点)二是怎样写的?(写作思路、语言特色等)学生:自主分析,小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优秀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语音和语义,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单元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阅读这些作品,要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同时要注重积累与背诵,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学生现状: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文言基础知识薄弱,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低。
教学措施(1).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注重知识及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3).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4).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21.《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教学重点: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理解本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教学过程: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翻译课文。
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优秀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语音和语义,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单元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阅读这些作品,要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同时要注重积累与背诵,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学生现状: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文言基础知识薄弱,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低。
教学措施(1).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注重知识及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3).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4).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21.《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教学重点: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理解本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教学过程: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翻译课文。
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朗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编为五课。
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与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骊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
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梁的思想家陶弘景的一封回信。
文章以清俊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出作者沉醉山水超脱俗世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名篇。
全文通过对庭院的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观潮》是南宋词人周密的晚年力作。
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流露出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著名作家张岱的作品。
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奇景中游湖人的雅趣,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故国情思。
《归园田居》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作。
诗歌描写了作者弃官务农后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作者不与污浊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
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诗作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情。
《游山西村》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作。
诗歌通过记游抒情,写出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反映了农家的盛情之意,表现了作者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汇总
21 《孟子》二章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富贵不能淫》 导入(文本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
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潜移默化,形成自己的品格。
其中,《〈孟子〉三章》展现了孟子的品格和志趣,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
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叙述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刻画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诗词五首》分别表现了陶渊明、杜甫、李贺、杜牧和李清照不同的志趣、情怀,展现了他们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预习,落实预习中提出的要求,包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查找相关资料等;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重视古今的沟通,让学生明确诗文传达出的思想与精神。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写作部分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中能够做到语言表达得体。
教学综合性学习部分时,要带领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内容,并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以此展开活动。
让同学们既有思想认识的提升,又有语文素养的多方面训练。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22.《孟子》三章 3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3.愚公移山 224.周亚夫军细柳 225.诗词五首 322《孟子》三章【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论证的特点,品味对举、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21 《孟子》二章【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第1课时《富贵不能淫》一、导入新课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疏通文意1.生词注解(1)居.天下之广居.(前一个“居”为“居住”的意思,动词;后一个“居”为“住所”的意思,名词)(2)富贵不能淫.(使昏乱)(3)贫贱不能移.(使改变)(4)威武不能屈.(使屈服)2.翻译句子(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三、整体感知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①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②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③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3.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并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方志敏。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六单元教学要求: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
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教学时间:23课时26 三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
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XXX《孟子》三章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小组互助研究,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1.了解有关XXX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人和”的作用、“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从而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
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观点。
第一课时XXX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前导入二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鬓发颁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卸下了191个篆体汉字。
文章篇幅虽然简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千年,传诵至今。
这就是XXX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板书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背景探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XXX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XXX。
但当XXX出身时,他的家属已趋没落。
春秋晚期的大紊乱,使他们的家属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XXX。
XXX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扬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XXX担当了XXX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XXX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暴,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三)字词归纳PPT展示文言现象1)通假字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2)古今异义①委而去之(古义:放弃。
XXX: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托)②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3)一词多义①七里之郭(助词,的)夫环而攻之(代词,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之亲戚畔之(代词,他)寡助之至(动词,到)三里之城(内城)②城城非不高也(城墙)4)词类活用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四)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①学生听课文录音,在舒缓的音乐中感知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
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潜移默化,形成自己的品格。
其中,《〈孟子〉三章》展现了孟子的品格和志趣,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
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叙述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刻画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诗词五首》分别表现了陶渊明、杜甫、李贺、杜牧和李清照不同的志趣、情怀,展现了他们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预习,落实预习中提出的要求,包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查找相关资料等;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重视古今的沟通,让学生明确诗文传达出的思想与精神。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写作部分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中能够做到语言表达得体。
教学综合性学习部分时,要带领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内容,并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以此展开活动。
让同学们既有思想认识的提升,又有语文素养的多方面训练。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22.《孟子》三章 3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3.愚公移山 224.周亚夫军细柳 225.诗词五首 322《孟子》三章【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论证的特点,品味对举、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
3.理解文章的内涵,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
3.体会孟子说理论证的特点,品味对举、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是“亚圣”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提出的观点,我们本学期学的第一课《消息二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西路军胜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得人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入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板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设计意图】由孟子的观点引入对本学期第一课的回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预学展示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2.作品简介课件出示:《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其特点包括:①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②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
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设计意图】文学常识用屏显的形式出现,意在巩固学生的自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1.熟读课文(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方法指导:注意排比句的节奏。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译读课文(1)译读课文“天时不如地利……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课件出示: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物质条件的优势)。
人和:指作战时人心一致,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围。
(2)译读课文“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课件出示: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委:放弃。
去:离开。
域:限制。
固:巩固。
威: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3.品读文章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预设中心论点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补充:孟子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和”这个条件,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
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设问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预设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首先选取攻战的例子,从进攻的一方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接着同样选攻战的例子,从防守的一方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
因而使论证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设问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预设逐层论证,层层深入。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接着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
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设问4:文章第5、6、7句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预设(1)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如“人和”。
(2)运用对举句式,将“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互相衬映,点明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疏通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四、当堂检测师: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生交流讨论)预设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注定是要失败的。
【设计意图】体会孟子思想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板书设计】第2课时富贵不能淫【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理解“妾妇之道”和“大丈夫”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板书:富贵不能淫)二、预习检测1.检测字词(1)注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ɡuàn)富贵不能淫.(yín)(2)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词类活用: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富贵不能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设计意图】以检测的形式,督促学生的课下学习。
要求落实到纸面上,正确率要求百分之百。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方法指导: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翻译课文。
先对照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在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三、合作探究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浅析文章设问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预设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设问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预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理清思路设问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预设为后文孟子的反驳树立了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
设问2:第2段可分几层,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预设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内容为反驳景春的观点,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是“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驳论)第二层为“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内容为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立论)设问3:说说全文的论证思路。
预设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再反驳景春的观点,接着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文章,理解深层含义,加强背诵。
3.深层探究设问1: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预设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设问2: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预设“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主上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礼”“义”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设问3: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预设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四、当堂检测师: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预设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设计意图】体会孟子思想在当代的指导意义,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道”的内涵,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板书设计】第3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时目标】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排比的修辞手法,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