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史

合集下载

日本古典园林,历程

日本古典园林,历程

第二节,日本古典园林
1、日本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日本古典园林
2、日本园林建筑的发展历程
• 日本的佛教建筑基本上是中国式的,但日本的民用建筑却 与中国大不相同,最具日本特色。他的居住建筑不用内向 院落(天井式)房间双向布置,所以住宅四面开窗,结构
也不全是平行梁架式的,而大多以轻型结构灵活架搭,内
第二节、日本古典园林
2、日本园林建筑的发展历程~茶室~田舍风
• 田舍风:在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 宅,称为数寄屋(Sukiya)。作为住宅,它比茶室多讲究一 些实用,比较整齐,少一些造作的野趣,因此更显得自然
平易。木材也通常漆成黝黑色,障壁上画水墨画,这也是
数寄屋的特点之一。数寄屋的风格同样也影响了当时大型 的书院造府邸。突出的例子是17世纪上办叶京都府的桂离 宫书院、修学院离宫书院和神奈川县的三溪园临春阁。
第二节、日本古典园林
2、日本园林建筑的发展历程~寝殿造
东三条城模型
伽罗御所
第二节、日本古典园林
2、日本园林建筑的发展历程~主殿造
• (2)11——15世纪,主殿造:十一世纪,上层贵族因皇权式微而用 材拮据,采用了简化的寝殿造,非对称式风格逐渐占据了上风。下层 贵族的府邸离曾是更远一些,通常只有一个配屋,另一个以廊子代替, 或者一个小寝殿。12世纪末,建立的幕府制,武士阶层当权,他们不 像贵族那样保守,囿于礼仪,府邸的形制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第一个 变化,不仅放弃了寝殿造的总格局,而且寝殿本身也不对称了。经常 没有配屋,在寝殿的西南角直接向前伸出西中廊,不长,前端以西中 门结束。
• (5)地席与模数:日本人民惯于席地坐卧,所以房屋多架空木地板。 后来,在局部常坐的地方铺上用蔺草编的席子。15世纪,同书院造府 邸的形成过程平行,逐渐产生了在室内满铺地席的做法。16世纪,随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席商品化了,因此,就要求它有统一的规格, 从而使建筑趋向模数化。而地席便是统一的模数单元。经过政府的规 定和长期演进,在几个地区形成了略有差别的体系。使用范围最广的 是京间系,以6.5尺为模数,地席的幅面是6.30 X3. 15尺。房间的面 积以地席的数量表示,如四叠半茶室。大于四叠半的,叫广间,小的, 叫小间。地席的排列也有定式。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发展简史
一、日本的历史与自然环境介绍
二、借鉴异质 : 日本园林历史沿革
(一)自然之神:日本神道殿堂 自然之神: 平安时代(公元781-1185年) (二)天堂中的诗意 :平安时代(公元 年 (三)空即是色:镰仓园林(公元1185-1333年) 空即是色:镰仓园林(公元1185-1333年 (四)精神的通道:室町园林(公元1333-1573年) 精神的通道:室町园林(公元 年 (五)华丽与约束:桃山时期(公元1536-1598年) 华丽与约束:桃山时期(公元 年 (六)私人生境:江户时期(公元1603-1867年) 私人生境:江户时期(公元 年
三宝院
茶室
五、华丽与约束: 华丽与约束: 桃山时期(公元1536-1598年) 桃山时期(公元 年
时代背景 代表园林 风格特点 德川以其僵化封闭的专政而著名,失宠 德川以其僵化封闭的专政而著名, 的贵族投身艺术事业 桂离宫、修学院离宫 桂离宫、 宁静、隐秘而亲近的气氛,茶道风味 宁静、隐秘而亲近的气氛,
时代背景 代表园林 风格特点 禅思想、净土思想 禅思想、 金阁寺、银阁寺和大仙院 金阁寺、 枯山风格,简约 枯山风格,
金阁寺
银阁寺
大仙院
五、华丽与约束: 华丽与约束: 桃山时期(公元1536-1598年) 桃山时期(公元 年
时代背景 代表园林 风格特点 短暂而动荡,却是园林发展的高潮 短暂而动荡, 三宝院的园子 宁静、隐秘而亲近的气氛,茶道风味 宁静、隐秘而亲近的气氛,
凤凰堂
平等院庭院
三、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 镰仓园林(公元1185-1333年) 镰仓园林(公元 年
时代背景 代表园林 风格特点 日本全面接受中国禅宗, 日本全面接受中国禅宗,武士阶层推崇 简单朴素的禅宗 龙安的寺庙林园 枯山水,借景手法 枯山水,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三 日本园林的特点(分类)
• 植物:日本园林的四分之Biblioteka 都由植物、山石和水体构成,因此,从种植
设计上,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 多,常常是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 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 且多有特别的含义,如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鸢尾代表纯洁等等。 • 佛禅印象: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 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 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 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 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 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四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点
• 3、追求细节,构筑完美。
• 对于细节的刻画是日本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对微小的东西如一根枝条, 一块石头所作出的感性表现,显得极其关心并看得非常重要,这些在飞 石、石灯笼、门、洗手钵、培垣等的细节处理上都有充分的体现。
四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点
• 4、清幽恬静,凝练素雅。
• 日本的自然山水园,具有清幽恬静,凝练素雅的整体风格,尤其是日本的 “茶庭”,“飞石以步幅而点,茶室据荒原野处。松风笑看落叶无数,茶 客有无道缘未知。蹲踞以洗心,守关以坐忘。禅茶同趣,天人合一。” 小巧精致,清雅素洁;不用花卉点缀,不用浓艳色彩,一概运用统一的绿 色系。为了体现茶道中所讲究的“和、寂、清、静”和日本茶道歌道 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在相当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深 山幽谷之境,给人以寂静空灵之感。空间上,对园内的植物进行复杂多 样的修整,使植物自然生动,枝叶舒展,体现出天然本性。

中外园林史-第10章--日本园林

中外园林史-第10章--日本园林

冈山后乐园
鹿儿岛的仙岩园
2. 江户时代(1603 年—1867 年)江户时代的日本园林,完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确立起来。从园主来看,表现为皇家、武家、僧家三足鼎立的状态,尤以武家造园为盛,佛家造园有所收敛,大型池泉园较少,小型的枯山水多见,反映了思想他移、流行时尚转变、经济实力下降等几方面的因素。
第10章 日本园林
目录
1
2
3
4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
日本园林的风格类型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重 要 实 例
古代园林
1. 大和时代园林(300 年—592 年)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的日本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从活动上看,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该时期日本园林为古代宫苑园林,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3. 室町时代(1393 年—1573 年)室町时代,日本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到了室町时代,政治中心又回到了美丽的京都。由于财富和权力的扩大,统治阶级内造园的风气盛行。此时的造园技术发达,著名造园家辈出,不仅是在京都,在其他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非常有艺术价值的园林作品。日本的造园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掖上池心宫
2. 飞鸟时代园林(593 年—710 年)此时期日本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大和时代有较大提升。技术源流上看,依旧来源于中国并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上看,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和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是一致的,表明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从类型上看,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已出现;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藤原宫内庭),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植物的橘子和动物的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登堂入室。苏我氏宅园是日本园林史上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泉园。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

石景
四石组(洗手钵石组)
三尊石
石景
七五三石
石景
佛菩萨石
石景
• (四)池岛
• 池泉园是日本园林的最初形式,表达了日 本园林的造园环境是岛国。 • 从构图上看,池泉园分为苑园式、轴线式 和中心式。
轴线式 净琉璃寺庭园
轴线与对称 法成寺庭园
池岛 轴线式
中心式 西本愿寺大书院 庭园
中心式 六义园

小石塔 涉成庭
多层观光式塔 清 水寺庭园

• (二)园山 • 从构成上分,日本园林的园山有两类,一 是土山,二是石山。
• (三)石景 • 日本园林主要是为了表现石景。 • 石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中国园林。而且这 些创造性的石头景观也成为日本园林所特有的石文 化。
坐禅石 妙觉寺庭园
水中须弥山石 等持院庭 园
坐观式庭园 退藏院庭园
回游式池泉 园 等持院庭园
池泉园
3、筑山庭
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 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 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 深丰富的景致。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 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代平城宫东院庭园平面图
二、平安时代
• 从794年到1184年。当时日本国内比较太平,民 风淳朴、社会安定,观花赏月之风盛行。如平安 时代前期对庭园中石组细流,一草一木的经营都 十分重视,而且要求再现自然。这一时期也标志 着日本庭园艺术的真正诞生。
三、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封建时代,政治上的势力, 从贵族转移到武士手中,武士出生于农村,文 化程度较低,加上受禅宗的影响,比较注重实 际与实用,反奢华简谱成为时尚。 在庭园建造方面,已由从前的象征性形式,演 变为将自然风景置于小块园地内,加以临摹缩 影再现的形式之中。

日本园林发展史

日本园林发展史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2007-08-27 22:42:17)转载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他们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和德川家康(1542-1616年)在军事上的霸业。

织田信长在1573年破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流放室町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宣告室町幕府的结束。

虽然1593年他在支授部将丰臣秀吉的途中于京都被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但他统一了京畿及周边地区,为丰臣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丰臣秀吉秉承他的遗志,在1592年消灭各地军阀,结束了百年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的功绩。

他开创了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织丰时代),虽历时不长,只有三十年三代将军,而且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推进兵农分离,收缴武器,废除商业座,实行东市乐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实行朱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发动侵朝战争等。

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

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

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

桃山时代的建筑与前朝室町时代的"潇洒飘逸之风"相比,显出喜欢强烈刺激和豪放辉煌。

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

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

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院造,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

首先是武家园林表现得最强烈,然后影响到皇家园林。

日本的古代园林

日本的古代园林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 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它占地呈矩形,面积 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 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组以苔镶边,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京都大德寺大仙院
• 古岳禅师在16世纪 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 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 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 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 条"河道"。这里的主石, 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 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 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 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 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 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 流

•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 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 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是白砂、绿苔、褐 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 的交相调谐之处。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 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 应。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 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 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 第3时期:
• 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 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 • 代表作:桂离宫茶庭
日本园林的类型
• 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 • (一)筑山庭:“筑山”即所谓鉴赏型“山水园”。“筑山”又象 书法一样,分为“真”、“行”、“草”三种体,繁简各异。 它是表现山峦、平野、谷地、溪流、瀑布等大自然山水风景的 园林。传统的特征是以山为主景,以重叠的几个山头形成远山、 中山、近山及主山、客山,以流自山涧的瀑布为焦点。 • (二)平庭:一般布置于平坦园地上,有的堆一些土山,有的仅 于地面聚散地设置一些大小不等的石组,布置一些石灯笼、植 物和溪流,这是象征原野和谷地,岩石象征真山,树木代表森 林。平庭中也有枯山水的做法,以平砂模拟水面。 • (三)茶庭:茶庭只是一小块庭地,单设或与庭园其它部分隔开, 一般面积很小,布置在筑山庭或平庭之中,四周设富有野趣的 围篱,如竹篱、木栅,有小庭门入内,主体建筑为茶汤仪式的 茶屋。茶庭中亦有洗手钵和石灯笼装点。

日本园林史

日本园林史

从造园环境上看,日本枯山水的做法与日本的岛国和海洋之环境 有关,它是日本国土及环境的比拟。第—种手法是实体性的,存 曰本的前期园林中用褐多,第二种手法是文化性的,在日本的后 期园林中用得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枯山水中的石有几种,按粒径从细到粗可分成砂石、砾石、卵石、 岛石。最常用的是白河砂,即使在没有岛石的情况下,它也可以 独立存在,故它成了枯山水的代名词。河砂按颜色可分成白砂、 黑砂和彩砂。河砂一般用于表现水中的海洋、溪流和瀑布。砂的 铺法一般是平铺之后耙出环绕岛石的有大有小的纹路以象征海波, 在河床上和泷口中则是表现流水和瀑布,它们也被耙出砂纹的, 以象征水波。 砾石和卵石有雪白的、有纯黑的,也有赤、虽、 青、紫、绿等五彩石 。常用采做大园林中的洲浜,在小园林中 常用在很小的坪庭之中。在枯流中,它也作为铺河床的卵石。 岛石立于砂石、砾石、卵石之上,有单个的,有成对的,有三个 的。
关于水池驳岸的做法,一般是用景石与岸石结合,用列点的形 式。中国园林中的驳岸石有一种竖向层叠的感觉(堆砌法),而 日本园林的驳岸石常成横向平铺感觉。 在水中,还有半岛、中岛、石桥、汀步石等丰富池泉的景观。在 茶室、客厅周边有雨水沟。日本园林中的雨水沟常做成景观式沟 池,沟中一般有粗砂、砾石、或卵石。 枯水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把泷口、河床、池洼做好,只是不放 水,让人感受到一种有泷口无瀑布的干瀑,有河床无流水的干河, 有池底无池水的干池等效果;另一种是以砂代水像海,以石拟岛 像神,用砂纹或修剪植物作波起涛,让人在砂海之中感受到自然 界中的对比、联想等富有禅意和哲理的意义。在枯水做法中,不 仅有白砂代水的做法,也有用植物像水的做法,这些植物常是苔 藓或是修剪的灌木;它们有时象征的是海水,有时象征的是河水, 有时也象征海船、鹤头、佛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阁寺
足利义满的别墅,后改为寺院。占地9公顷,
1、舟游回游混合型。此园水面较大,在湖面的 四周布置了游览散步的小路以环湖回游庭园 的景色。
2.将全园的中心建筑布置在湖岸旁,部分伸 展在湖池之中,立阁中可俯览全园开阔景色 ,从湖对岸可观赏到金阁倒影的辉煌景色。
3.建筑镀金,其造型轻巧舒展,做工精细,金 光闪烁,遂列为日本的古迹、名胜。
石上的青苔、裂纹、梁柱上的节疤等均成 了欣赏对象,院中经常只栽常绿树以表 示自然野朴,常常将植物剪成自由形体 ,置石也多以巨大雄浑者为主 ,
中国的名山大川成为日本庭园的模仿对象
4.2、回游式庭院:进入镰仓时代 (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与 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 泉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京都 桂离宫是17世纪日本著名的回游式 池水庭园.。其特色为:
1.回游茶庭混合式。
2.自由布局自然式。联系有序,协调统一。
3.重点突出主景。
4.茶庭多样“楷、行、草”。
5.建筑小品景色添。此园中有16座桥,用材 多种,土、木、石桥皆有;还有23个石灯笼 、8个洗手钵,这些建筑小品的造型都各有不 同,极大地丰富了各处景点的景色。
6.树木群植景幽深。园内所有山坡地上群植 松、柏、枫、杉、竹以及棕榈、橡树等,形 成绿荫幽深的景观。
4.造景层次较丰富。湖面池中布置有岛,一方 面寓意神岛,另一方面可丰富景色的层次。
西芳寺庭院
镰仓时代(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 与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 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 该园设计 是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创造一种理 想的极乐净土环境的庄严气氛,其构图 受佛教密宗曼荼罗象征圣地图形的影响 ,具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着大门、桥 、岛与建筑
占地1.7公顷,其特点是:
• 舟游带回游。环绕池岛布置建筑、亭、 桥、路,并将寺僧使用的堂舍以廊相连 ,
• 在山坡之处布置了枯瀑石组,这是日本 最早创造出的枯山水,是后来禅宗寺院 中建造的独立枯山水庭的基础。
• 此园大部为林木、青苔覆盖,苔类50多种 ,因而其园名称又叫苔寺。
3.茶庭 :16世纪社会的统一和相对安定 使日本古代园林发展进人了高潮,是日 本造园艺术的兴盛时代
人们的欣赏趣味由贵族化的华丽转为 追求自然朴素,禅宗开始流行。倡导无 色世界和水墨山水画以及茶文化使日本 庭园形成了淡泊素雅精练的风格。这时 的园林已不再是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场 所,其目的是在静静的赏游中得到思辨 的乐趣。白沙和拳石分别代表了大海和 陆地,是枯山水的雏形。
一、园林类型 1、池泉筑山庭或池水(泉)庭园 : 池水庭园为其园林典范。 池水庭园包含:舟游式

• 枯山水庭园即枯庭,是一种无泉池水景,充分 利用地势.地貌营建的庭园。典型的枯庭往往 是小型观赏性庭园,游人是不能人内游赏的。
• 地面铺白砂并将白砂耙成平行的曲线,借以象 征湖海,在白砂上摆放若干石块,其上点缀少 量的灌木或苔草,象征山峦,使不大的庭院蕴 含深远的意境。
• 多见于寺庙园林,设计者多为禅宗僧人。是禅 宗哲理与园艺相结合的园林艺术形式。枯山 水将写意造园手法发展到极至,也抽象到至极 ,表现出清雅.恬淡的意境,体现了日本园林高 度概括.写意和富于禅趣的特点。
大德寺大仙寺
1.小空间内大自然。该园面积极小,仅有100㎡ 的空间,没有水没有草木,却表现出内容丰富的 大自然景观,象一放大盆景的抽象艺术作品。
2.采用石与白砂组成缩微的大自然景观,表现了 大自然的山岳、河流与瀑布等。
日本园林史
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6世纪中期:中国绘画、雕刻、建筑 传人日本,佛教的输入使得原有的 高超工艺手段具备了灵魂。天皇更 注重向中国文化靠拢,文学上尊崇 汉文,造园中多效仿一池三山手法 。贵族大臣的宅园纷纷落成,形式 上更为自然,府内曲池、岩岛、叠 石广为应用,除瀑布细流之外,海 景也成为园中重要题材之一。
• 布局:园内草地上一般铺设石径,散置几 块山石并配以石灯和几株姿态弯曲的小 树,茶室门前设石制洗手盆、船石、敷 石、跳石、石灯笼.竹篱等,这些后来都 成为日本庭园中必不可少的象征性标志 。
日本园林已放弃了建筑和湖对面相向、由 人在房中静赏的布置方法,代之以舟游 式的道路环绕美丽的楼阁,可以欣赏到 丰富多彩的建筑立面的新颖布局。
回游式 观赏式三种类型。
7世纪以前,日本的园林主要供围措骑射之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乐 观赏性为辅。
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引进了中国的园林艺术,在庭 院中凿池引水,构筑假山,逐渐将造园发展成一门 独立的技艺
平安时期停止派遣唐使,逐渐改变对中国文化的直接 模仿,著重发展自己的文化。具有日本特点的园林---池泉筑山庭,发展起来。皇家庭园,如南苑、 西池宫,松林苑、 乌池塘等。在风景优美的地方 兴建离宫或寝殿式邸宅,这时期的显贵邸宅也多有 庭园、此类庭园较大,以具有自然水体形态的湖面 为主,园内有湖、岛、廊、亭、舟楫等
公元9世纪开始,中国文化在日本占有压 倒优势,建筑以唐式为主,园景在继承 一池三山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海岛为题材 的“水石庭”。
• 日本园林受中国汉建章宫“一池三山”营 造神话仙岛的影响;
• 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的净土庭园,又 可称作舟游式池泉庭园,现存遗址为数 极少,(岩手县毛越寺庭园)
13世纪的战乱时期
茶文化开始兴起,茶室茶庭以少求多、 以缺求整的指导思想导致了将朴素简 单的用材布置成为轻松自然的美景的 片断表现在茶庭中。茶庭对天然美的 追求更仿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初期的回游式池泉庭园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还发展了独立的石庭枯山水.
茶庭即茶室所在的庭园。
• 面积:茶庭的面积比池泉筑山庭小
• 设计要求:环境清雅、幽静,便于沉思冥 想,故造园设计偏重于写意。
2、枯山水庭园 :
约11世纪以后,“以一木一石写天下之景 ”为指导思想的写意式庭园在日本得到 发展。
13世纪,由中国传人了禅宗和南宋山水画 。禅宗的哲理和南宋山水画的写意技 法,再次对日本园林产生了重大影响。
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是日本写意庭 园的极盛期,并产生了最具特色的园 林样式-----枯山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