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球仪 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提纲
思维
导图
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____ ______球体。
形状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_______
地球和地球仪大小最大周长__________
表面积____________
地球仪:是______的模型
反
馈
练
习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2.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D.也就是180度经线
3.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形状:________
2.特点长度:__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__方向
二.纬线
1.概念:连接_______两极,并且与________垂直相交的________
形状:________
2.特点长度:__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__方向
学生自己完成
团
队
合
作
读图1.10和1.11,完成: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2.右图中a点经纬度是()
A.(2°N,26°E)B.(2°N,26°W)
C.(2°S,26°W)D.(纬度2°,经度26°)
3.读下图回答:
(1)将A点(0°,0°),B点(20°S,20°W)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导学案
1、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观察图1.5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4、你知道地球仪上的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什么吗?
当堂练习
一、填空:
1、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漫长过程。
2、地球的表面积是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千
米,最大周长是约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
——。
二、选择:
4、关于地球的形状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圆形的球体B、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C、纺锤形球体D、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5、从教材中地球卫星照片看,你认为地球是个()课前预习课前来自习教学活动教学环节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
“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1导学案学科初一地理编号1 主备人王培莉执讲人王培莉时间2014-9-4审核人授课班级1-3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 1 课时,共 2 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教学重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模块一】一、《基础知识展示》——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并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1.零度经线叫______,零度纬线叫______。
2.地球是一个____部位略扁的______的球体。
3.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______,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______。
4.度数自西向东增加的是____经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____纬度。
5.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______的不规则的球体。
6.经线指示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方向。
7.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______”、“______”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
8.国际上习惯用西经______度和东经______度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9.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是________度。
10.________以北的纬度叫北纬,________以南的纬度叫南纬,南北纬各________度。
11.位于24°N,175°E的某地属于________半球,________半球,_______纬地区________。
12.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________网,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________。
【模块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探究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交流展示,你不理解的地方)2. 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每条纬线长度也相等C.由某地沿着同一条经线前进,最后还回到这条经线D.在地球仪上,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知识,以及正确理解经线、纬线的基本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地球与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有太大变化。
(3)根据月相的变化,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过渡:我们现在凭借卫星可以明晰的了解地球形状的同时,也精准的测出了地球的大小。
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大呢?1.展示地球大小示意图帮助记忆诗: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2.拓展:展示地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6)小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过渡: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我们地球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拿生活中的事物来对比对比,你就能感受到我们地球母亲有多庞大。
3.展示对比地球与足球场的大小、飞机绕地飞行需要的时间。
相当于728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7000平方米)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的距离(飞行速度800千米/时过渡: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是十分庞大的,但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地球的大小算什么水平呢?4.播放不同星球与地球大小的对比。
展示太阳、月球的表面积,与地球进行对比。
太阳表面积大约是地球的11961倍;地球最大周长大约是月球的4倍二、地球仪过渡:通过数据和对比的方式,知道地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过于庞大,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球,根据地球的形状我们制作出了它的模型——“地球仪”1.展示地球仪示意图和真实地球图差异:①有地轴:一个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两极(指向北极星为北极,相反为南极)②有经纬线:连接两极为经线;与经线相垂直的为纬线。
过渡:为了进一步了解地球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球仪吧!2.展示地球仪制作步骤,说明要求,四、课堂检测1.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体现了以下哪个地理原理是()A.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C.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D. 地球表面起伏大2.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如果要给地球缝制一件衣服需要衣料约()A. 6371平方千米B. 960万平方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6.1亿平方千米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右图地球仪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1.2.1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较的方式来认识地球的大小。
些角度认识地球的大小?(教师直接讲授还可以用比较的方式认识地球的大小。
)出示地球数据、操场和太阳月亮大小的图片(直接讲授即可,不用让学生计算,因为这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让学生能够从比较中再次认识地球的大小。
)过渡:地球如此之大,为了便于研究和学习交流,人们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起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阅读课本,并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活动提出的问题。
出示地球仪的图片,提出活动 2.同桌互相观察地球仪,说说你在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提示:不同颜色代表什么?线又代表什么?虚线代表什么?)教师出示动画,并提问学生这些点和线的名称是什么(可以开火车回答)你还能找到特殊的纬线吗?(提示虚线表示)方法指导:为了让学生更快辨别清楚经线纬线,教学生一个口诀“横纬竖经”来记忆。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和观察地球仪,找到一些特殊的点和线。
环节二新课讲授——深入学习经线和经度学生阅读课本,说出经线的特征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
形状:半圆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这个估计会有学生不清晰,需要板书讲解清楚)位置关系:相交于极点(教师也需要提示)数量:无数条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画好示意图,记住规律。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记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过渡:我们要更深入去学习经线,活动 3.小组讨论探究:说出经线的特征(3分钟)出示表格和任务:阅读课本p15 图1.11,根据表格的提示,从这些角度说出经线的特征,并尝试画出示意图。
(讲解时,教师同时要在黑板上板图)过渡:经线有无数条怎么更好区分每一条经线?引出经度的概念出示经线图,利用动画,展示经度的划分圈出两个20°,提问当两条经线度数一样时,我们怎么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讲解经度的划分规律(难点)利用动画和板图,并让学生尝试画出示意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等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地球仪的过程。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球仪模型3.制作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的图片,提问: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如何制作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仪。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方便。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含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定义指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圆弧状况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度就半球而言每条纬线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相等第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首先我们来看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填写表格)接下来同学们再观察,看一看:(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进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要紧用途和地球仪的大体构造。
【重点难点】1.提出证听说明地球的形状,用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
2.会观看、利用地球仪。
【教学预备】1.每两人一个小地球仪、一个大地球仪。
2.学生搜集地球形状的证据。
3.每组预备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自主学习】一、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进程活动1. 角色扮演熟悉地球大小角色(1):天圆地址;角色(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角色(3):麦哲伦;角色(4):加加林。
(小组合作预备5min,要充分发挥想象,演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进程。
)【合作探讨】探讨(1):对地球形状的熟悉进程给咱们的启发?(自由说感悟)探讨(2):生活中有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展现自己搜集到的地球是球体的图片或资料)二、地球的大小自主看图1.2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活动2. 计算地球的大小(5min)(1)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多少个足球场?(2)赤道周长约相当于多少个400米跑道?三、地球仪请在地球仪相应位置的字框里填注: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
活动3. 制作地球仪【合作探讨】小组合作依照P4活动用10min的时刻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知识构建】【优化训练】1.对地球形状的熟悉,最科学的方式是( )A. 环球航行B. 利用飞机对地球拍照C. 利用卫星对地球拍照D. 利用热气球对地球拍照2.若是想给地球做件外衣,所用的数据应该是:A. 4万千米B. 6371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8万里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熟悉,经历了漫长的进程,以下关于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进程,排序正确的选项是()①天圆地址②依照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地球卫星照片A. ④②③①B. ③④①②C. ④①②③D. ①②③④4.受地球形状的阻碍,在海边有帆船从远方驶来,老是先看到A. 船身B. 船头C. 船尾D. 桅杆5.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如此表达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以为有误的是A.地球是个不规那么的球体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地球赤道周长约6371千米D.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学习评判】自评:☆☆☆☆☆师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CCDDC。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区域地理课时教学案:地球和地球仪
高二区域地理课时教案学案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示意图认识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描述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2.结合示意图,运用区域认知的方法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半球的划分。
3.运用区域认知方法掌握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判定任何一个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及高、中、低纬度位置和所在半球位置。
4.能够利用经纬网解决区域定位、方向辨别、距离计算等问题,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图表填绘]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1.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两极和赤道(1)地轴:在地球仪上,地球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赤道面与地轴垂直。
(4)纬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5)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的线。
3.经线和纬线特征图示经线(子午线)a.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b.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c.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a.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b.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点拨 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地球的最北点,南极点为地球的最南点;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
4.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实质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图示起始位置本初子午线(0°经线)赤道(0°纬线)分布规律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向东为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向西为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为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以南为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划分半球20°W ~0°~160°E 为东半球,160°E ~180°~20°W 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0°经线和180°经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23°26′纬线是热带、温带界线,66°34′纬线是温带、寒带界线特别提醒 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区别180°经线西侧为东经度,东侧为西经度;160°E 经线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推荐5篇)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知道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1、能够用事例说明地球是球体。
2、能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周长和表面积。
3、认识地球仪。
4、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工具:地球仪、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略)。
好的,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形状,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就如同我们知道太阳是圆形的,八月十五那晚的月亮是圆形的一样,因为我们能够看得到,但是,我们居住在地球表面,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怎么知道它是个球体呢?我们今天就要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地球的形状的,这个探索过程可以说是漫长而且曲折,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由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
2、认识地球的形状。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图1,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由“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虽然是进了一步,但是都是人们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进行的猜想,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而卫星照片是通过科技手段得出的证据。
学生阅读(五分钟)。
好了,大家阅读完这段材料,有什么感想?是否感受到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的那份坚持不懈勇气的勇气精神?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具备这种认真的求学精神,相信很多同学以后都会很出色。
好了,返到课本上,远古时代的人,生活条件非常简陋,他们没任何交通工具,每天都是生活在自家门口的几尺地方,除了他居住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的仪器设备,所以对天和地的观察,就靠一双眼,那单用眼睛看,看到地是平的,天是圆的。
再到后来,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发明了船啊马啊之类的交通工具,古人有机会去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东西,可能有一日,来到海边,经过观察,发现从远方驶来的船只,是先看到桅杆(船上用来挂旗帜、用来架设电线的杆),再看到船身。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导学案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导学案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备人:李嗣林审核人:梁世斌上课时间:第1-2周第一节地球一、【学习目标】1.经纬网和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一、预习导学(一)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_________,赤道略鼓的_________。
赤道周长:约_________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纬度经度定义几何性质当地和地心连线(或是当地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构成的二面角起算 线面 赤道(即0°纬线)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划分从_______向北、向南各划分为90°,分别称为北纬、南纬 从_______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分别称为东经、西经表示 方法北纬(N )、南纬(S ) 东经(E )、西经(W )判断 方法 自南向北纬度增大的为北纬,自北向南纬度增大的为南纬自西向东经度增大的为东经,自东向西经度增大的为西经半球 划分 以_______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_______和_______为界,_______以东、_______以西为东半球,反之则为西半球低中高纬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3.经纬网与地理坐标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10° 20° 30° 40° 50° 10°20°30°40°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 经线向东至东经 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 经线向01809090北北北北北北北北EW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导学案.doc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学习目标知识: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3、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能力:1、培养学生观察、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度)的特点。
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情感:学习人类了解地球的过程,感受并学习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表格式)2022版的课程标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通过图片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以及大小。
3.通过教具和教师讲述帮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探究一
设计意图:
1.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对教材的理解,认识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漫长而曲折。
活动一
设计意图:
2.通过教师讲授、图片等教具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并且在完成活动题时,通过与学校中熟悉事物的比较,更直观的感受地球的大小。
环
节
探究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新授)在古代,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一直是猜测论证,直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地球以外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才第一次认识到了地球的真面貌,可以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组讨论)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都达到了什么认知水平?
活动一
1.展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解释极半径和赤道半径。
2.感受地球的大小,描述地球的形状。
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平均6371km 可见地球是个两极稍窄,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活动题2
活动二
展示地球仪,向学生说明地球如此庞大,要研究其全貌只能借助模型-地球仪。
2.“区域认知”中的“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具体对应的内容是:“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第二小标题,本课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第二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及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能够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建立基本的地理认识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以及半球的划分。
4、会读经纬网图。
重点和难点:复习目标3和4。
复习方法:采用绘图的方法来学习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和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
复习过程:1、地球是一个球体,其证据有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地球的大小可用三个数据来表示①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3、掌握经线和纬线的定义、线圈形状、线圈间的关系、长度、指示方向。
4、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1)、越向东越大是,越向西越大是。
(2)、越向北越大是,越向南越大是。
5、半球的划分:(1)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6、掌握课本12页地球上的五带,知道有阳光直射、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
7、会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1)、同一条经线指示方向。
(2)、同一条纬线指示方向。
练习篇一、选择题|1、在地图上经线指的方向是:()A、东西B、南北 C 东北 D 西南2、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A、西经30度,北纬30度B、西经10度,北纬10度C、东经170度,南纬30度D、东经175度,北纬10度3、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20°W,160°EB、20°E,160°WC、0°,180°D、90°E,90°W4、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B、18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C、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D、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5、甲地位于20°N,80°E,乙地位于20°S, 120°E,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二、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案学习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学习重难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会观察地球仪和使用地球仪。
(难点)训练形式:读图、练习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要求:阅读教材图文资料,明白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找出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图1.1和1.2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千米。
5、观察书上的地球仪,看看上面有些什么?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二)、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第一单元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一课时)【预习案】经线、纬线的几何意义;经度、纬度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图1-1-1)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稍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分析地球这一形状产生的原因是:。
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再找出一些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极半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赤道周长、经线圈、晨昏圈等地球表面大圆≈4万千米(了解其几何意义,有些地理计算题会用到),因此,地球表面大圆圆弧1°的长度约为3.纬线(图1-1-2)定义: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③所有的纬线圈平面互相作用:纬线指示方向。
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一点,也没有最西的一点,只有两点进行比较时,才有东西之分。
特殊纬线:赤道:0 º;南、北回归线:23º26′N;23º26′S;南、北极圈:66º34′N;66º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º~30º)、中纬(30º~60º)、高纬(60º~90º)4.纬度定义: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就是纬度。
纬度的确定: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
以北的纬度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纬度的几何含义(图1-1-3):地球表面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之间。
R为地球半径,纬线m的度数为α。
南北半球的划分: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5.经线(图1-1-4)定义: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
特点:①所有经线都是圆;②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交于。
③任一条经线都能与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所有的经线圈都是地球表面的圆。
特殊经线:180º;0º;20ºW、60º E作用:经线指示方向。
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它是地球上最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6.经度经度的确定:首先确定0º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各180 º。
由西向东经度递增为经度,相反,由西向东经度递减为经度。
经度的几何含义:(图1-1-5),R为地球半径,经线m的度数为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和m所在平面的二面角为α。
东西半球的划分:习惯上用 W和 E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由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由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7.经纬网及作用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
作用:①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确定地理位置不仅要看经度和纬度,还要正确区分东经度和西经度,南纬和北纬。
②确定各地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和距离。
相对方向的确定首先要根据第一步确定地理位置,再根据东西经和南北纬进行组合方向的判定。
注意:东西方向的确定要以劣弧为准,即两地点之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º。
【探究案】1、地球表面大圆圆弧1°的长度大约是多少,2、纬度60°纬线圈长度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分析其几何原理。
3、根据北极星的仰角可以计算某地的纬度。
4、在经纬网地图上,东西方向如何判断。
【练习案】A 组(基础题)1、下列符合“东半球、中纬度、北半球”三个条件的是()A.20°W、0°B.45°W、0°C.165°E、45°ND.19°W、45°N2、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则该点是()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C.东经160°,纬度0°D.西经20°,纬度0°右图是一幅经纬网格图,据此回答3~4题:3、A点的地理坐标是A.(10ºS,170ºE) B.(10ºN,170ºW)C.(10ºN,170ºE) D.(10ºS,170ºW)4、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①A点②B点③C点④D点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2)三点中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
(3)A位于B的方向; C位于A的方向。
B 组(深度题)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
据此回答6~7题。
测量地的纬度(单位:度)经度1°的长度(单位:km)纬度1°的长度(单位:km)0 111.322 110.56930 96.490 110.85045 78.850 111.13280 19.394 111.6666、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7、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A.111.415km B.55.803km C.28.904km D.110.569km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近似于一条圆弧。
读图,回答第8题。
8、此圆弧的半径约为A.500千米B.800千米C.1 000千米D.1 300千米已知甲地(32°N,120°E)和乙地为对跖点,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
据此回答9、与乙地最接近的地点是图中的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10、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B点与A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为____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E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课后训练——高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06年广东卷)中国第 22 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共航行 2.27 万海里(1 海里=1.852 千米,地球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收集陨石 5 千多块。
这次考察的行程相当于绕 30 度纬线多少圈?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A.2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B.1 圈多;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C.2 圈多;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D.1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答案】B读图并回答2~5题。
2. 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 180千米B. 280千米C. 380千米D. 480千米3. 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 引入灌溉水源B. 增加土壤肥力C. 平整土地D. 排水4. 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
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热量条件B. 土壤条件C. 降水条件D. 光照条件5. 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源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 天然林B. 水源林C. 湿地D. 草场【答案】2. B 3. D 4. A 5. C(2003年全国卷)下图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
读图回答6-9题。
6.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7.①山脉南北绵延约()A.200千米 B.700千米C.400千米D.1400千米8.L段(①、②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50千米B.100千米C.300千米D.500千米9.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A.春小麦、亚麻、甜菜B.冬小麦、玉米、水稻C.棉花、春小麦、大豆D.油菜、茶叶、春小麦【答案】6.B 7.B 8.C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