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牡丹的多样性和现状评估
滇牡丹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两株抗菌活性菌株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滇牡丹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两株抗菌活性菌株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滇牡丹(Paeonia ludlowii)是我国特有的多年生药用植物,其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
近年来,对滇牡丹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其中还潜藏着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资源,如内生真菌。
内生真菌是指在植物组织内生长、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活性代谢产物,是新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
因此,对滇牡丹内生真菌进行研究,有助于挖掘生物多样性资源,发现新的药物研发方向。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对滇牡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中两株抗菌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滇牡丹的根、茎、叶及花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筛选出优良的菌株。
2.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构建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3.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两株菌株。
4.利用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两株菌株的代谢产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
5.对两株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探讨其抗菌机制。
三、研究意义1.本研究有助于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挖掘滇牡丹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为新药物研发提供新的资源。
2.通过对滇牡丹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滇牡丹生长过程中所扮演的生态作用,为滇牡丹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3.通过对两株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可以研究和探究其抗菌机制,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四、研究方法1.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
用无菌锥形瓶培养滇牡丹的根、茎、叶及花等不同部位的样品,用平板法分离内生真菌,筛选出优良菌株。
2.菌株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构建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3.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
利用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两株菌株的代谢产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
4.生物活性评价。
对两株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和细胞毒性评价,探讨其生物活性和抗菌机制。
滇牡丹的多样性和现状评估
滇牡丹的多样性和现状评估作者:高雪松鲁红林唐金武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4期摘要:滇牡丹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植物,在中国植物红皮书当中把滇牡丹定为渐危物种并将其列入我国保护植物名录。
本文将在以下从滇牡丹的生长地理环境、遗传的多样性以及其各方面特性来对其当前的生存现状展开评估分析。
牡丹从药用到观赏栽培,再到今天色彩斑斓的园艺品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当你游走于牡丹花丛,品味着牡丹的别样清香和眼前的姹紫嫣红,是否也会想起她们那些居于山野之中的远亲近邻?关键词:滇牡丹;多样性;现状;评估1.对滇牡丹生长的简介滇牡丹大多都生长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也是西南地区一种独特的植物,分布极其广泛,而且在对于生长环境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对于其各方面的研究无论是从我国植物欣赏价值来讲还是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讲,都有这极大的现实意义。
在芍药中属当中也只有大花黄牡丹以及滇牡丹具有比较独特的黄花基因序列,所以,杂交方面有着很大的价值。
2.滇牡丹多样性的具体表现2.1滇牡丹的地域分布滇牡丹通常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域,也是该地区内比较独特的植物,在云南地区、四川地区以及西藏地区均有一些存在,其生长的区域平均海拔一般都在1900-3600m范围内。
而在分布形式方面也较为独特——以星散状分布。
2.2滇牡丹的生态环境滇牡丹通常分布的区域均在东南部的边缘区域,尤其是横断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是滇牡丹生长的最佳环境区域,因此,在此区域中其呈现比较明显的多样性。
另外,从海拔方面来分布,滇牡丹在分布方面区域的东部边缘海拔至少是1900m,经过丽江、大理、中甸在到西藏察隅的最高海拔3600m,海拔相差1700m,也是比较大。
随着海拔的变化,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呈现着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布。
2.3滇牡丹形态的多样性滇牡丹在叶子的外形、花苞的片数以及花的颜色呈现出多样化。
这些多样化不仅仅存在于居群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居群之内。
2.3.1叶形的多样性滇牡丹在叶形方面都是二回三出的羽状叶,通常每小叶均为3-5裂。
大田培育滇牡丹实生苗分级标准及不
大田培育滇牡丹实生苗分级标准及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评价研究普甜1,宋静2,张志华2,陈婉东1,王娟3∗㊀(1.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24;3.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㊀[目的]开展3年生滇牡丹(Paeoniadelavayi)实生苗的分级研究,为人工规模化壮苗培育和确定合理的滇牡丹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㊂[方法]对滇牡丹5个地理种源3年生的实生苗进行随机取样,测量苗木的地径㊁株高㊁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等7个形态指标,采用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㊁逐步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对其进行分级研究㊂[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滇牡丹实生苗的地径(D)和一级侧根数(B)2项指标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3.48%和11.63%,累计贡献率达75.11%,因此D和B可作为3年生滇牡丹种苗等级划分的主要指标,不同等级的苗木存在显著差异㊂3种不同聚类方法中,各级苗木分级范围无显著区别,3年生滇牡丹实生苗分级指标为:Ⅰ级苗:Dȡ7.24mm,Bȡ6;Ⅱ级苗:4.16mmɤD<7.24mm,3ɤB<6;Ⅲ级苗:D<4.16mm,B<3㊂[结论]不同地理种源间的实生苗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区别,DNL种源株高生长发育最快;DYR种源地径生长最快;DYR种源苗期质量等级最好,Ⅰ级和Ⅱ级苗出圃率最好,可达70%;DDC种源苗期质量最差,Ⅰ级和Ⅱ级苗出圃率仅为35.95%㊂关键词㊀滇牡丹;地理种源;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逐步聚类法;K-均值聚类法;生长差异中图分类号㊀S685.1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2)24-0098-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24.024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udyontheGradingStandardsofSeedlingsofPaeoniadelavayiandSeedlingGrowthEvaluationofDifferentProvenancesPUTian1,SONGJing2,ZHANGZhi⁃hua2etal㊀(1.ForestryCollege,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24;2.CollegeofLandscapeandHorticulture,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24)Abstract㊀[Objective]Carryout3yearsofqualityevaluationofPaeoniadelavayiseedlingstoprovidetechnicalsupportforthecultivationofstrongseedlingsandartificialscaledevelopment.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methodwasusedtodeterminetheseedlinggradingindexofPae⁃oniadelavayi.[Method]Theseedlingsof5geographicalprovenancesofpeonyinYunnanwererandomlysampledfor3years,and7morphologi⁃calindicatorssuchasgrounddiameter,plantheight,rootlengthandprimarylateralrootsoftheseedlingsweremeasured,andtheratioandstandardofeachgradeofseedlingswerecomparedandanalyzedbymeansofʃ1/2standarddeviationmethod,stepwiseclusteringmethodandK⁃meanclusteringmethodtodeterminethereasonablequalityofpeonyseedlingsclassificationmethodsandclassificationstandards.[Result]Thecontributionratesoftheprincipalcomponentsofthegrounddiameter(D)andthenumberoffirst⁃levellateralroots(B)2traitswere63.48%and11.63%,respectively,andthecumulativevariancecontributionratewas75.11%.DandBcouldbeusedasthemainindexesforgrading3⁃year⁃oldPaeoniadelavayi.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amongseedlingsofvariousgrade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proportionofseedlingsofeachgradeandtherangeofgradesofPaeoniadelavayideterminedbythreedifferentmethods.Basedontheseed⁃lingratioofeachgrade,therangeofgradevaluesandtheactualseedlingproductionprocess,thequalitygradingof3⁃year⁃oldPaeoniadelavayiseedlingsshouldadopttheaverageʃ1/2standarddeviationmethod.Thegradingstandardwas:GradeIseedlings,Dȡ7.24mm,Bȡ6;GradeⅡseedling:4.16mmɤD<7.24mm,3ɤB<6;GradeⅢseedling:D<4.16mm,B<3.[Conclusion]Therewereobviousdifferencesinthetraitperformancebetweendifferentprovenances.TheDNLprovenancegrewthefastestinplantheight,andtheDYRprovenancegrewthefastestingrounddiameter;DYRprovenancehadthebestseedlingqualitygrade,IandIIseedlingshadthebestrateofnurseryemergence,upto70%;DDCprovenancehadtheworstseedlingqualityoftheleavingnurseryrateIandIIseedlingswasonly35.95%.Keywords㊀Paeoniadelavayi;Geographicprovenance;Meanʃ1/2standarddeviationmethod;Stepwiseclusteringmethod;K⁃meanscluste⁃ringmethod;Growthdifference基金项目㊀云南省重大基础专项 生物资源数字化开发应用 (202002⁃AA10007);云南省万人计划 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专项(云发改 2018 212号);云南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015IA005)㊂作者简介㊀普甜(1995 ),女,云南建水人,硕士,从事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㊂∗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植物学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学等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7-12㊀㊀芍药科(Paeoniacea)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植物均产自中国,是中国特有植物[1],其中肉质花盘亚组的滇牡丹(Paeoniadelavayi)是该组植物中分布最南的物种,分布于西藏东南部㊁云南中部至北部和四川西部省份,海拔1900 4000m的稀疏草坡㊁灌木丛㊁疏林地或森林环境中[2],显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生态幅较广[3],具备异地引种的遗传物质基础㊂牡丹不仅因其美丽而被誉为 花中之王 ,还具有作为大宗药材利用的药用价值和高价值的油料植物资源[4-6],同时因牡丹耐寒性强可作为温凉气候条件下退耕还林工程林可选择的重要经济物种和绿化造林先锋物种㊂然而,有关牡丹组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至今鲜见规模化的苗木生产,通过种子培育实生苗仍是牡丹规模化种植种苗的来源之一㊂目前,实生苗培育也是滇牡丹苗木来源之一,但滇牡丹规模化育苗及其质量分级研究至今鲜见报道㊂苗木是植物丰产栽培的基础,其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7-8];同时由于实生苗生长参差不齐,使栽培及其管理成本投入和不确定性增加,影响栽培效益㊂因此,深入研究苗木质量评价指标是苗木分级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对滇牡丹种苗繁育和丰产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㊂苗木质量是影响栽培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移植优质的实生苗,更有利于提高栽培成活率及其植株的正常生长[9]㊂通常情况下,用于苗木质量分级的技术指标越多,其分级结果越准确㊂但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由于苗木质量指标要求不同,部分指标的测定方法烦琐,测定工作量巨大,苗木各性状指标均是反映苗木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们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其信息往往是重叠的[10]㊂因此,通过主成分分析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2,50(24):98-102研究选择贡献率最大的指标,作为苗木聚类分级和研究的依据,其结果既能准确划分苗木的级别,又能简化实践工作中苗木的筛选㊂查询全国标本馆滇牡丹标本采集记录以及文献报道和近年的野外调查显示,滇牡丹分布于24ʎ23ᶄ 32ʎ56ᶄN㊁94ʎ11ᶄ 104ʎ4ᶄE,但采集记录频次最高,近70%的采集记录集中在云南中部昆明地区至滇西北的丽江和迪庆地区㊂因此,笔者选择分布于滇中地区的东川汤丹㊁滇西北地区的丽江2个种源和迪庆地区的2个种源采集种子,进行5个种源地种子的实生苗大田育苗研究,旨在为规范化滇牡丹种苗栽培的种源选择及其管理提供参考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地概况㊀试验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小龙井村(103ʎ31ᶄ08ᵡE,25ʎ22ᶄ21ᵡN),马龙区属低纬高原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3.8ħ,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为23.5ħ,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7.2ħ㊂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1d,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985h以上,全年平均降水量为979.5mm㊂试验区域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壤pH平均为6.06,有机质含量为41.08g/kg㊂1.2㊀研究方法1.2.1㊀种子采集与催芽㊂2016年9月在不同纬度和海拔区域的滇牡丹分布区(表1),收集不同种源的成熟种子,以种源为单位,对种子进行水选净种并标记㊂用0.3%KMnO4溶液浸种消毒30min和3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48h,播种至已消毒的沙床上沙藏催芽60d㊂1.2.2㊀种子播种㊂催芽60d,待70%种子露白后播种至经深挖翻晒起垄的苗床上,苗床宽100cm,长度依地形而定,床间步道宽30cm㊂苗床上播种沟间距30cm,沟长100cmˑ宽20cmˑ深10cm,播种沟喷适量多菌灵溶液消毒并加入少许辛硫磷防虫,沟底在播种前施适量腐熟有机肥,将催芽后种子按间隔约5cm均匀播入沟内,覆盖厚4 6cm的细土,轻轻镇压后用松针覆盖并浇透水,播种后保持育苗床湿润,并进行及时除草等常规育苗管理㊂表1㊀滇牡丹地理种源地概况Table1㊀BasicinformationofPaeoniadelavayiprovenances编号No.种源及试验地Provenancesourceandtestsite种源编号Provenancenumber纬度Latitude(N)经度Longitude(E)海拔Altitudem年均温Averageannualtemperatureʊħ年降雨量Annualprecipitationmm1德钦叶日DYR28ʎ24ᶄ99ʎ08ᶄ28006.3640.02香格里拉普达措DPD27ʎ54ᶄ99ʎ54ᶄ37706.3650.83丽江玉龙雪山DYL27ʎ10ᶄ100ʎ09ᶄ300012.9935.04丽江宁蒗DNL27ʎ17ᶄ100ʎ51ᶄ228012.9920.05东川汤丹DDC26ʎ10ᶄ103ʎ03ᶄ308917.8741.36马龙种源试验地25ʎ21ᶄ103ʎ31ᶄ210013.8979.5㊀注:各地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网及中国天气网㊀Note:ThedataofvariousplacesarefromthehistoricaldataofChinaMeteorologicalNetworkandChinaWeatherNetwork1.2.3㊀不同种源苗木取样调查㊂2019年10月,将5个种源苗床的播种沟进行顺序编号,利用在线随机数分别在5个种源中取播种沟的全部苗木(每个播种沟20 30株苗木)进行处理,每个种源3次重复取样,取样后的苗木按种源不同标记分装带回实验室,测定株高㊁地径㊁根粗㊁侧根数等7个指标㊂1.2.4㊀评价指标确定与分级㊂对3年生滇牡丹实生苗的地径㊁株高㊁分枝数㊁主根长㊁主根粗㊁一级侧根数(侧根长大于5cm)㊁全株鲜重7个指标进行统计描述㊁主成分分析㊂最后根据逐步聚类法㊁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比较分析结果和生产实际,按照最低订级原则制订不同种源滇牡丹种苗的分级标椎,同一等级种苗的任意指标若达不到标椎则下降一级㊂1.2.5㊀苗木分级方法㊂(1)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㊂在计算幼苗种群的均值和标准差时,分别以平均值+1/2标准差为Ⅰ级苗与Ⅱ级苗的界线,平均值-1/2标准差为Ⅱ级苗与Ⅲ级苗的界线[11]㊂(2)逐步聚类法㊂为了提高观测结果的可比性和统计的精确度,使用453株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标准化计算㊂使用Excel2010和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对地径及一级侧根数的标准值进行初始3级聚类㊂首先,统计各级样苗地径和一级侧根数标准化值的平均数,以平均数作为各级苗的凝聚中心,再计算各株苗与各凝聚中心的距离,最后再按照最短距离原则确定种苗所属等级[12]㊂(3)K-均值聚类法㊂采用相关性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K⁃meanscluster)对种苗的地径㊁株高㊁主根长㊁一级侧根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㊂最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生产实践,按照最低分级原则,将不符合标准的同一级的分级指数降至下一级[13]㊂1.3㊀数据处理㊀对所有苗木的7个生长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分级指标,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Z-score法)处理后获得最新的数据,然后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来检验影响因子分析结果的适用性㊂应用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和逐步聚类法进行苗木分级,并制订划分准则;主成分分析㊁逐步聚类分析等方法均采用Excel2010和SPSS25.0软件完成,采用Pearson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苗木分级指标的确定㊀数据分析显示,滇牡丹种苗7个9950卷2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普甜等㊀大田培育滇牡丹实生苗分级标准及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评价研究生长发育指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KMO值等于0.856,说明指标间存在相关性㊂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为2045.339,显著性检验为0.000,表明各指标相关,该数据适用主成分分析㊂为明确影响反映滇牡丹幼苗质量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株高㊁地径㊁主根长等7个特征的分析结果见表2㊂由表2可知,地径累计贡献率为63.48%,一级侧根数的贡献率为11.63%,累计贡献率为75.11%,能够很好地表达3年生滇牡丹实生苗的质量㊂因此,地径和一级侧根数将作为3年生滇牡丹苗木分级的指标㊂表2㊀滇牡丹苗木不同性状的主成分特征值㊁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Table2㊀Principalcomponentcharacteristicvalue,contributionrateandcumulativecontributionrateofdifferenttraitsofPaeoniadelavayiseedlings指标Index地径Grounddiametermm一级侧根数Numberofprimarysiderootsʊ个主根长Taprootlengthʊcm主根粗Taprootthickmm分枝数Numberofbranchesʊg株高Plantheightcm全株鲜重Wholeplantfreshweightʊg特征值Eigenvalues4.440.810.590.450.320.230.15贡献率Contributionrateʊ%63.4811.638.486.414.633.282.09累计贡献率Cumulativecontributionrateʊ%63.4875.1183.5990.0094.6397.911002.2㊀苗木分级2.2.1㊀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的苗木分级㊂运用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进行苗木分级,合格苗(Ⅰ和Ⅱ级苗)的比例达到62.03%(表3),各等级滇牡丹的地径和一级侧根数均差异显著㊂表3㊀3年生滇牡丹分级标准与不同苗木等级级别间的生长表现Table3㊀Growthperformancebetween3agradingstandardsofPaeoniadelavayianddifferentseedlinggrades分级方法Classificationmethod种苗等级Seedlinggrade分级标准Gradingstandards种苗数Numberofseedlings占比Percentage%地径(D)Grounddiametermm一级侧根数(B)Numberofprimarysideroots/pieceʊ个逐步聚类法StepwiseclusteringⅠDȡ8.72mm,Bȡ85812.8011.20ʃ6.55a9.94ʃ6.50aⅡ4.66mmɤD<8.72mm,4ɤB<819943.936.02ʃ5.05b4.91ʃ4.00bⅢD<4.66mm,B<419643.273.34ʃ2.85c1.45ʃ1.45c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ⅠDȡ7.24mm,Bȡ67616.7810.71ʃ6.55a9.36ʃ7.00aMeanʃ1/2standarddeviationmethodⅡ4.16mmɤD<7.24mm,3ɤB<620545.255.83ʃ4.65b4.74ʃ4.00bⅢD<4.16mm,B<317237.973.27ʃ2.85c1.38ʃ1.38cK-均值聚类法ⅠDȡ9.16mm,Bȡ77316.1111.43ʃ6.55a10.32ʃ6.50aK⁃meansclusteringmethodⅡ6.63mmɤD<9.16mm,5ɤB<714331.577.42ʃ4.50b6.27ʃ4.00bⅢD<6.63mm,B<523752.324.18ʃ4.10c2.60ʃ2.60c㊀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分级方法各种苗等级生长性状间差异显著(P<0.05)㊀Note:Differentlowercase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growthtraitsamongdifferentseedlinggradesindifferentgradingmethods2.2.2㊀逐步聚类法的苗木分级㊂经多次聚类和修正后,苗木的分类结构基本维持不变,可以得到各级苗的聚集中心依次为(0.583,0.614)㊁(0.301,0.299)㊁(0.144,0.094),以样苗地径和一级侧根数标准方差之和的平方根为半径,在Excel软件中根据最终凝聚中心,按照半径的计算公式,计算出Ⅰ级苗和Ⅱ级苗的临界值,即可得到滇牡丹3年生苗木生长分级标准㊂合格苗(Ⅰ和Ⅱ级苗)比例达到56.73%,且各等级苗木的生长性状间差异显著(表3)㊂2.2.3㊀K-均值聚类法的苗木分级㊂通过主成分分析,苗木地径㊁一级侧根数㊁主根长㊁主根粗㊁分枝数㊁株高以及全株鲜重的主要质量指标性状中,前2个特征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5.11%,而主成分相应的累计贡献越高,苗木质量指标信息量越大,因此,选择地径㊁一级侧根数作为滇牡丹K-均值聚类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并利用SPSS25.0软件对滇牡丹苗木的各项参数聚为3类㊂结果表明,Ⅰ级种苗质量最好,共涉及453个样品,其中Ⅰ㊁Ⅱ等级的种苗数占总数的47.68%㊂分级标准的建立必须遵循最低级原则,即任何一项不符合规定标准,均不能定位为相应等级的种苗,即降为下一级㊂2.2.4㊀苗木分级标准确定㊂采用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与逐步聚类法对种苗分别进行等级划分,得到的等级标准相近,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中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更易于运用,故确定滇牡丹3年生苗木的等级划分标准为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Dȡ7.24mm,Bȡ6;Ⅱ级苗:4.16mmɤD<7.24mm,3ɤB<6;Ⅲ级苗:D<4.16mm,B<3㊂Ⅰ级苗的平均地径10.71mm,一级侧根数9.36个;Ⅱ级苗的平均地径5.83mm,一级侧根数4.74个;Ⅲ级苗的平均地径3.27mm,一级侧根数1.38个㊂2.3㊀滇牡丹不同种源评价2.3.1㊀不同种源苗株高生长的差异㊂由表4可知,滇牡丹不同种源3年生株高的变异系数为72.86%,种源遗传力为0.84,说明遗传对株高生长有较大的控制作用㊂总平均株高为10.66cm,最高的DNL种源,株高达到13.26cm,为总平均值的124.39%,最矮种源为DDC种源,仅8.24cm,仅达到均值的77.30%㊂方差分析F值显示出种源间株高差异显著㊂0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2年表4㊀不同种源3年生滇牡丹苗木生长差异Table4㊀Differencesingrowthof3aseedlingsfromdifferentgeographicprovenancesofPaeoniadelavayi种源Provenance株高Plantheight均值Meancm占均值比Ratiotothemeanʊ%地径Groundpath均值Meanmm占均值比Ratiotothemeanʊ%分枝数Numberofbranches均值Mean个占均值比Ratiotothemeanʊ%全株鲜重Wholeplantfreshweight均值Meang占均值比Ratiotothemeanʊ%主根长Taprootlength均值Meancm占均值比Ratiotothemeanʊ%一级侧根数Numberoffirst⁃orderlateralroots均值Mean个占均值比Ratiotothemeanʊ%主根粗Taprootthick均值Meanmm占均值比Ratiotothemeanʊ%DDC8.2477.305.50101.482.2967.9526.3671.2017.7983.403.1783.2014.55113.14DNL13.26124.395.3598.714.55135.0137.46101.1926.09122.323.5593.1813.71106.61DPD11.27105.724.9591.332.8785.1634.1792.3019.7792.683.4690.8111.7791.52DYL11.29105.913.9472.692.5174.4836.8699.5718.2785.653.5292.399.3672.78DYR9.2686.877.37135.984.64137.6850.27135.7924.73115.945.33139.9014.91115.94总均值Totalmean10.665.423.3737.0221.333.8112.86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ʊ%72.8653.3662.36138.5747.8886.9935.48种源遗传力Provenanceheritability0.840.930.750.930.810.870.87F值Fvalue6.0914.604.0016.635.248.527.702.3.2㊀不同种源苗地径生长的差异㊂由表4可知,滇牡丹不同种源3年生苗地径的变异系数为53.36%,种源遗传力为0.93,说明地径的生长差异极大部分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㊂地径生长的总平均值为5.42mm,其中最优的种源是DYR,为7.37mm,达到总平均值的135.98%;其次依次为DDC㊁DNL种源,均值分别为5.50和5.35mm,生长最差的种源为DYL,仅3.94mm,仅为均值的72.69%㊂方差分析F值也反映种源间地径差异显著㊂2.3.3㊀不同种源苗分枝数的差异㊂由表4可知,滇牡丹不同种源3年生苗分枝数变异系数为62.36%,种源遗传力为0.75,相比较其他性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程度较低㊂总平均分枝数为3.37个,分枝数最多的也是DYR种源,达到4.64个,占平均值的137.68%,其次为DNL种源为4.55个,分枝数最少的种源为DDC,为2.29个,占均值的67.95%,仅为DYR种源的50%左右㊂方差分析F值也反映种源间分枝数差异显著㊂2.3.4㊀不同种源苗木鲜重的差异㊂由表4可知,滇牡丹不同种源3年生苗全株鲜重变异系数为138.57%,种源遗传力为0.93,说明苗木鲜重及其干物质量的积累差异极大部分也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㊂总平均全株鲜重为37.02g,最重的种源是DYR,达到50.27g,占总平均值的135.79%;其次依次为DNL和DYL种源,分别为37.46和36.86g;最轻的种源为DDC,为26.36g,仅为均值的71.20%㊂方差分析F值反映种源间全株鲜重差异显著㊂2.3.5㊀不同种源苗木主根长㊁主根粗的差异㊂由表4可知,滇牡丹不同种源3年生苗主根长和主根粗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7.88%和35.48%,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81和0.87,说明遗传对滇牡丹的根系生长有较大的控制作用㊂5个种源中以DNL主根长最长,达26.09cm,为均值的122.32%;其次为DYR种源,为24.73cm;主根最短的为DDC种源,为17.79cm,仅均值的83.40%㊂5个种源的总平均主根粗为12.86mm,最粗的为DYR种源,达到14.91mm,其次依次为DDC㊁DNL㊁DPD种源,最小种源为DYL,仅9.36mm,为均值的72.78%㊂经方差分析F值得出种源间主根长㊁主根粗差异显著㊂2.3.6㊀不同种源苗木一级侧根数的差异㊂由表4可知,滇牡丹不同种源3年生苗一级侧根数变异系数为86.99%,种源遗传力为0.87,说明苗木一级侧根数也与遗传因素有关㊂总平均一级侧根数为3.81个,一级侧根数最多种源是DYR,达到5.33个,占总平均值的139.90%;其次依次为DNL㊁DYL种源;最少的种源为DDC,仅3.17个,为均值的83.20%㊂方差分析F值反映了各种源间一级侧根数差异显著㊂2.3.7㊀不同种源苗木质量分级结果所占比例㊂依据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3年生滇牡丹苗木分级标准为:Ⅰ级苗,Dȡ7.24mm,Bȡ6;Ⅱ级苗,4.16mmɤD<7.24mm,3ɤB<6;Ⅲ级苗,D<4.16mm,B<3㊂依此对不同种源的苗木分级得出(表5),DDC种源Ⅰ级苗占总种苗6.67%,DNL种源Ⅰ级苗占总种苗11.11%,DPD种源Ⅰ级苗占总种苗8.89%,DYL种源Ⅰ级苗占总种苗8.97%,DYR种源Ⅰ级苗占总种苗26.67%;DDC种源Ⅱ级苗占总种苗29.28%,DNL种源Ⅱ级苗占总种苗32.22%,DPD种源Ⅱ级苗占总种苗35.56%,DYL种源Ⅱ级苗占总种苗33.34%,DYR种源Ⅱ级苗占总种苗43.33%,其中Ⅰ㊁Ⅱ级为合格苗,可用于生产,由此可以看出Ⅰ级苗占比DYR>DNL>DYL>DPD>DDC,DYR和DNL种源3年生Ⅰ级苗占比较大,在马龙地区生长趋势最好,这与苗木生长性状差异比较结果一致㊂3㊀讨论与结论苗木质量的优劣一般以综合控制要求和形态指标判定,不符合综合控制要求的为不合格苗木,符合一定要求者则以形态指数来划分,无明显的病虫害和检疫对象,种苗外形整10150卷2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普甜等㊀大田培育滇牡丹实生苗分级标准及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评价研究齐均匀,苗干新鲜充实,顶芽饱满强壮,植株根系完整且发育完善,苗体基本无损伤[14]㊂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对每株苗木的诸多指标进行全面的测定(尤其是与根系有关技术指标)㊂由于生长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几个主要指标的信息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可以考虑分析2 3个主要指标[15]㊂在制订苗木质量标准时,应考虑选择直接反映苗木质量且易于测量的特性,并将其作为生产苗木质量指标[16]㊂该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确定地径㊁一级侧根数作为3年生滇牡丹栽培和苗木质量分级的重要指标㊂表5㊀不同种源3年生种苗所占苗木质量分级比例Table5㊀3aseedlingsofdifferentprovenancesaccountedforseedlingqualityclassificationratio种源Provenance种苗等级所占比例Proportionofseedlinggradeʊ%Ⅰ级LevelⅠⅡ级LevelⅡⅢ级LevelⅢDDC6.6729.2864.05DNL11.1132.2256.67DPD8.8935.5655.55DYL8.9733.3457.69DYR26.6743.3330.00㊀㊀当前,苗木质量分级研究方法主要有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和逐步聚类法等,但不同分级方法分级效果不同[17]㊂造林效应适应性试验可以更好地将苗木分级与造林生产联系起来,使得分级标准更加明确和科学[18]㊂该试验所用的分级标准,其分级效果差异不大,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分级的合格苗(Ⅰ和Ⅱ级苗)所占比例略高于逐步聚类法,前者不合格苗(Ⅲ级苗)占比为37.97%,而后者不合格苗占比则是43.27%[18],因此关于3年生滇牡丹实生苗培育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㊂此外,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的数值统计分析方法较为简便,易于在生产中使用㊂不同种源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特定差异性,这可能与植物特殊的遗传特性有关,同时,它们长期受同一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纬度㊁温度和降雨等[19],进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20]㊂苗木的生长趋势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土壤特性和种子性状的变化,对植物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也不相同[21]㊂因繁育滇牡丹的种子采自不同区域,即使在相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其材料在形态构成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表型差异;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年生滇牡丹实生苗的表型变异仍以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变异为主,但群体间表型变异的分化不是很明显[22-23],这一结果与该研究3年生滇牡丹生长性状生长是一致的㊂根据地径㊁一级侧根数的特征,采用平均值ʃ1/2标准差法对3年生滇牡丹苗木进行等级划分,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Dȡ7.24mm,Bȡ6;Ⅱ级苗,4.16mmɤD<7.24mm,3ɤB<6;Ⅲ级苗,D<4.16mm,B<3㊂如果地径㊁一级侧根数2个指标中有1个低于一级标准,则等级将降低1级㊂在滇牡丹种苗生产不仅要按苗地径㊁一级侧根数进行分级,还应选择种苗壮实㊁无病虫害㊁根系发达㊁树形端正的苗木㊂此外,还应充分考虑立地环境及育苗技术的区域差异,因根据苗木的具体条件和繁殖条件对苗木等级进行划分,上述等级划分的标准仅为各地进行3年生滇牡丹苗木栽培管理提供参考㊂DYR种源和DNL种源在地径生长和鲜重的积累上有明显优势,株高㊁主根长和根粗㊁一级侧根数等性状指标上也处于较优水平,属于苗木质量最优的2个种源;株高㊁主根长和根粗㊁一级侧根数的种源遗传力均大于0.80,说明这4个性状受遗传控制的程度也较高,遗传因素是其性状表现的主导因素㊂通过对5个滇牡丹种源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育苗的3年苗木早期生长情况进行初步评价,可知3年生滇牡丹实生苗分级结果与不同种源滇牡丹苗期生长性状变异研究结果一致㊂参考文献[1]潘开玉.芍药科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分析[J].植物分类学报,1995,33(4):340-349.[2]ZHAOYJ,YINGS,PANYZ,etal.Climaticrefugiaandgeographicaliso⁃lationcontributetothespeciationandgeneticdivergenceinHimalayan-Hengduantreepeonies(PaeoniadelavayiandPaeonialudlowii)[J].Fron⁃tiersingenetics,2021,11:1-12.[3]龚洵,潘跃芝,杨志云.滇牡丹的多样性和现状评估[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2):218-223.[4]周琳,王雁.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14,27(1):68-71.[5]肖丰坤,施蕊,耿菲菲,等.滇牡丹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2015,40(6):12-14.[6]龙正莉,杨立新,杨蓉,等.牡丹组植物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J].广西植物,2021,41(2):308-317.[7]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43-49.[8]侯元兆.现代林业育苗的理念与技术[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4):24-29.[9]姚文静,王茹,王星,等.3个竹种实生竹苗质量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16-121,150.[10]余远焜.苗木分级指标的提取及聚类分级法[J].热带林业科技,1984(3):16-26.[11]赵云青,陈菁瑛,黄瑞平,等.金线兰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7,32(11):1239-1243.[12]楚秀丽,吴利荣,汪和木,等.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后幼林生长建成差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6):25-29.[13]李梦焕,袁王俊,王书辉,等.连翘种苗质量标准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9,48(3):55-60.[14]陈文普,刘正俭,程乾斗.安康市油用牡丹标准化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11):101-103.[15]潘超美,黄崇才,郑芳昊,等.药用植物土沉香种苗分级标准的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2):180-184.[16]杨斌,周凤林,史富强,等.铁力木苗木分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1):85-89.[17]黎明,黄柏华,韦叶桥,等.降香黄檀轻基质容器苗分级标准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2):2103-2107.[18]罗明道,洪舟,李科,等.交趾黄檀1年生容器苗分级标准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40(2):76-82.[19]赵建华,叶力勤,安巍,等.宁夏枸杞苗木分级及不同质量苗木定植初期生长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3):450-454.[20]夏善智.不同种源水曲柳苗木生长的差异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9(1):11-13.[21]肖桂英,常恩福,孟广涛,等.铁橡栎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及其早期选择[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4):105-110,117.[22]苏泽春,薛润光,和桂青,等.滇牡丹不同采种区种苗质量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20,33(2):389-394.[23]苏泽春,李兆光,薛润光,等.同质环境条件下滇牡丹表型变异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4):61-66.2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2年。
67份牡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孙 燕,冯筱涵,仝伯强,等.67份牡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5):130-14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5.01967份牡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孙 燕1,冯筱涵1,仝伯强2,关凌珊2,3,刘金石2,4,穆艳娟2,孙 涛2,鲁仪增2,刘 涛2,刘 2,刘瑞杰5,程丹丹6,于春凤7,高德民1[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山东济南250102;3.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4.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5.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农业科技学院,山东济南250100;6.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山东菏泽274000;7.甘肃济临牡丹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以67份代表性牡丹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表型的24个质量性状和26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牡丹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67份牡丹种质资源的表型呈现出变异类型多、变异程度高等特点,质量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为0.183~1.860,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02%~37.41%,单果种子数变异系数(37.41%)最大。
当欧氏距离为17.5时,67份种质资源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类群Ⅱ的种质数量最多(37个),初步明确了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性状,表明牡丹品种在表型性状上具明显差异,而各数量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显著相关性。
前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973%,可综合代表牡丹表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针对油用、观赏、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共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
牡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高、变异类型丰富,为牡丹品种选育奠定了物质基础,期待筛选出的不同用途牡丹种质可为牡丹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4个滇牡丹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4个滇牡丹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刘通1,冯丹2,陈少瑜2,赵一鹤2(1.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2.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4个滇牡丹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多态性高、稳定性强的10条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96条扩增产物,其中多态性条带有82条,多态性百分比为85.42%;滇牡丹总体基因多样性为0.3438,Shannon 指数为0.5009;通过Nei ’s 和聚类分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7973,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79.73%,而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只有20.27%,表明滇牡丹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
因此,滇牡丹虽然为分布区狭窄的特有种,但是与一些典型稀有和濒危的物种相比,遗传多样性并不低,滇牡丹的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呈现狭窄化、缩小化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受人为过度采挖,生境受到破坏所致。
关键词:滇牡丹;居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中图分类号:S 68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46(2014)03-0031-06ISSR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4NaturalPopulations of Paeonia delavayiLIU Tong 1,FENG Dan 2,CHEN Shao-yu 2,ZHAO Yi-he 2(1.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P.R.China ;2.Yannan Academy of Forestry ,Kunming Yunnan 650201,P.R.China )Abstract :ISSR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genetic diversity of 4natural populations of 98Paeonia delavayi individuals from shangri-la in Yunnan.10primers with high polymorphism and steady expansion were selected and 96band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82bands were polymorphic ,the polymorphism percentage was 85.42%.The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of 98Paeonia delavayi was 0.3438,and the Shannon index was 0.5009.Through the Nei ’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gene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among populations was 0.7973,the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was 79.73%,the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was only 20.27%.All of these indicates that the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Paeonia delavayi had a larger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main genetic variation was existed among populations.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although Paeonia delavayi was an endemic species ,compared with some typical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ts genetic diversity was not low.The reason of its narrowing distribution tendency was mainly caused by over collection and habitat dis-turbance from human activities.Key words :Paeonia delavayi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ISSRmolecular marker第43卷第3期2014年6月西部林业科学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Vol.43No.3Jun .2014*收稿日期:2014-02-15基金项目:云南省社会事业发展专项(2010CA010),国家林业局公益性专项(201204110)。
牡丹的市场现状和趋势
牡丹的市场现状和趋势
牡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如下:
现状:
1.牡丹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花卉,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被认为是牡丹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种植和研究牡丹。
2.中国的牡丹市场规模庞大,牡丹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国内消费者对牡丹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3.牡丹种类丰富多样,颜色鲜艳,花形独特,具有高度观赏价值。
牡丹花期长,花朵大而富丽,被誉为国花。
4.牡丹不仅作为花卉观赏品受到喜爱,还有药用价值和文化意义。
牡丹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和保健品,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密切相关。
趋势: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花卉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牡丹作为一种高雅而珍贵的花卉,其市场前景广阔。
2.牡丹观赏品种的繁育和培育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新品种的推出使得牡丹具有更多选择和创新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3.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牡丹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将进一步提高。
4.牡丹产业链的成熟和完善,包括种植、收购、研究、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将进一步带动牡丹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综上所述,牡丹市场在现状良好的基础上有着较为乐观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花卉的需求增长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牡丹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花卉,将在市场上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滇牡丹分类处理的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证据
滇牡丹分类处理的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证据孔红;成仿云【摘要】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其分类一直存在争议.回顾了滇牡丹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综述了滇牡丹在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了滇牡丹的染色体核型、Giemsa C-带、同工酶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及基因序列测定等研究成果,认为染色体核型、Giemsa C-带、同工酶生化标记、分子标记等结果支持将滇牡丹复合群归并为滇牡丹一个种的分类处理,基因序列分析只涉及滇牡丹的2个居群,认为二者亲缘关系很近.【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7)004【总页数】5页(P601-605)【关键词】植物学;滇牡丹;分类处理;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综述【作者】孔红;成仿云【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廊坊,065000;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3;Q949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属于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肉质花盘亚组(Subsect.Delavayanae)[1],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
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是芍药属分布最南的一个牡丹类群,在芍药属的起源、演化和地理分布研究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且滇牡丹拥有黄色花基因,在杂交育种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2]。
有关滇牡丹的研究非常广泛,而且滇牡丹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笔者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有关滇牡丹分类的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目的是指出问题,供今后研究参考。
1 分类简史和分类处理滇牡丹叶裂片数目、叶裂片宽度、花色、苞片数量具丰富的多样性[2],这些性状是滇牡丹形态分类的主要依据。
1886年,Franchet根据Delavay采自云南丽江的紫色花标本和洱源的黄色花标本发表了滇牡丹和黄牡丹P.lutea Delavay ex Franch.[3]。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
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状况思考牡丹,被誉为国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
牡丹产业不仅对于提升花卉产业的品质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牡丹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牡丹产业发展状况1.产地分布广泛我国的牡丹产地分布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河南、陕西、北京等地。
山东省的牡丹产业发达,尤其是济南市的章丘区被誉为“中国牡丹之乡”,种植面积达到上万亩,年产牡丹花枝数千万支,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2.品种丰富多样我国牡丹种植品种繁多,包括珍稀牡丹、牡丹标准花、庭园牡丹等。
传统牡丹品种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如白牡丹、红牡丹等,而现代牡丹品种的育种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推出新的抗逆品种和观赏品种,丰富了花卉市场。
3.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牡丹作为传统名花,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花卉观赏和园林造景的需求不断增加,牡丹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各种节日庆祝和景观建设中,牡丹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面临的问题1.品质不稳定目前,我国牡丹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一方面是因为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品种不断推出,但后果就是品质参差不齐,有些品种虽然外形美观,但在花朵的质地、颜色和香气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2.产业链缺乏完善牡丹产业链相对薄弱,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环节缺乏统一规划和配套政策。
种植企业和花农生产链条上下游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成本高、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3.市场推广不足虽然牡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但其对外市场推广不足,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如红玫瑰等其它花卉,这一方面制约了牡丹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花卉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1.提高品质要解决牡丹产业品质不稳定的问题,首先要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化管理,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育种技术,推广优质品种,提高牡丹的外观质量和观赏价值。
中国西南地区特有野生花卉——滇牡丹
中国西南地区特有野生花卉——滇牡丹潘温文【期刊名称】《园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56-58)【作者】潘温文【作者单位】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着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名为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又名“滇丹皮”“白药”等,被列为珍稀濒危物种。
滇牡丹属芍药科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Paeonia sect.Moutan DC),是分布最南的一个牡丹类群。
亚灌木,全株无毛,两回三出复叶,花盘肉质,花色为白、红、黄、紫等,蓇葖果2~5,花期4~6月,果期6~9月。
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生长习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图1~4),适应性强;喜光,但不耐直射光照,适生于路边、林地边缘和荫蔽度小的石山、草坡和林下;土壤为黄棕壤或棕壤。
观赏价值:滇牡丹叶形、苞片、萼片、花色等均丰富的多样性,花色多彩艳丽(图5),从白色到紫色的颜色系列,具多种不同颜色的植株(图6)。
花期长达2个月,观赏价值较高;其中黄色、紫色更是牡丹栽培品种中所少有,可作为栽培牡丹选育新品种的重要亲本。
药用价值:滇牡丹根含有芍药苷和牡丹酚,性寒、味酸辛,根皮用于清热凉血,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经等;种皮中富含黄酮,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良药,而种皮中的花青素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功效;果荚中的牡丹多糖可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
食用价值:滇牡丹种籽含油量可达22%,是具有开发食用油的潜在木本油料植物资源之一;花蕊亦可以做花茶,具有较强的滋阴补肾的功能;其花提取的精油是非常珍贵的化妆品。
繁殖特性及方法:野生状态下,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植株根颈部具根状茎,其上的不定芽可萌发形成新枝;种子结实率高(图7),但80%易遭虫蛀,且存在严格的上胚轴休眠特性,自然状态下种子出苗率极低(图8)。
人工栽培可采用分株繁殖,成活率较高,繁殖系数小;种子繁殖需用赤霉素(500 ppm)浸泡处理,打破其上胚轴休眠,60天后可发芽;扦插繁殖困难,成活率极低。
滇西北野生花卉
滇西北野生花卉
方震东
【期刊名称】《人与自然》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马先蒿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为一至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北半球,
中国有350种,欧洲54种,仅1种生长在安第斯山脉。
仅仅在滇西北迪庆藏族
自治州238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已经发现有110种.占云南的2/3.中国
的1/3。
研究表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是马先蒿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
与昆虫传粉机制相适应.马先蒿属植物在花冠的形态上表现出高度的特化和多样性。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方震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滇西北野生花卉 [J], 方正东
2.滇西北野生观赏花卉调查 [J], 李晓贤;陈文允;管开云;周浙昆
3.川西北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评价体系建立及应用 [J], 唐霄铧;高兰阳;孙婷;尚迪;卓明;王辉
4.中国西南地区特有野生花卉——滇牡丹 [J], 潘温文
5.川西北高原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J], 高兰阳;卓明;李达旭;周纯兵;李洪泉;刘洪科;许震寰;游明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牡丹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
滇牡丹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李树发;蔡艳飞;张秀新;薛璟祺;熊灿坤;瞿素萍【摘要】为揭示滇牡丹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利用31个形态学指标对9个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3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为3.22%~76.12%,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5.24%,表明滇牡丹居群的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高.在研究的9个居群中,纳帕海居群(NPH)和梁王山居群(LWS)分别具有最大和最小的变异系数,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1.03%和20.11%.滇牡丹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丰富的表型多样性,31个表型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62%,群体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利用居群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牡丹9个天然居群可以聚为3类,且表型性状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而聚类.基于滇牡丹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特征,应尽可能地保护较多的居群;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则应尽量保护群体的完整性以保存其群体内所蕴藏的观赏性状.【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9)010【总页数】9页(P2470-2478)【关键词】滇牡丹;表型多样性;表型分化;保护【作者】李树发;蔡艳飞;张秀新;薛璟祺;熊灿坤;瞿素萍【作者单位】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云南格桑花卉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香格里拉650000;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11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为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 Moutan)植物[1-2],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也是芍药属分布最南的一个牡丹类群,在芍药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地理分布研究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滇牡丹种群与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
滇牡丹种群与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盈;徐迎春;张秀新;薛璟祺;张琪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滇牡丹的种群与生态环境现状,选择了6个滇牡丹天然分布区,对滇牡丹的生态环境、生长情况及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滇牡丹生态环境复杂,6个样地内有关滇牡丹的分布格局、人为干扰程度、滇牡丹的数量与年龄结构及覆盖程度均有较大差异;18个样方内共发现69种植物,分属于31科45属,科属的组成比较分散;适度的人为干扰有利于滇牡丹的生长与繁殖,但严重的人为干扰会使滇牡丹的一些天然种群消失.
【总页数】3页(P415-417)
【作者】张盈;徐迎春;张秀新;薛璟祺;张琪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110.2
【相关文献】
1.西北品种群牡丹与其他品种群牡丹种群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J], 王二强;王占营;刘红凡;韩鲲;王晓晖
2.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品质及活性对比研究 [J], 赵能;肖丰坤;施蕊;王毅;原晓龙;王娟
3.牡丹江支流河源湿地水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J], 高菊红;舒俭民;宋福;孟晓杰;杨艳
4.白马雪山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分布调查研究 [J], 施方勤
5.金殿滇油杉群落物种组成、生态位及滇油杉种群动态分析 [J], 关品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一产地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同一产地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郭雪;池泽平;兰蔚;王娟;张鹏远【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24(49)4【摘要】旨在为选育性状优良、适合于油用开发的滇牡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对人工栽培在同一环境的9个种源滇牡丹籽百粒鲜质量和百粒干质量、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指标与种源地地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到同一环境后,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各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变异系数21.76%)、亚油酸(变异系数19.57%)及豆蔻酸(变异系数18.52%)差异较大;丽江河西种源滇牡丹籽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21.64%;丽江鲁甸种源滇牡丹籽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42.84%);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鲜质量(p<001)、百粒干质量(p<0.05)与种源地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CA表明,硬脂酸、α-亚麻酸、十一酸、油酸、癸酸及亚油酸最能反映出不同种源滇牡丹籽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经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5时,9个种源滇牡丹籽被分为3个大簇。
综上,种源对滇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影响,在开展油用滇牡丹人工育种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育种过程中父母本的种源地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油用滇牡丹选育结果。
【总页数】6页(P139-144)【作者】郭雪;池泽平;兰蔚;王娟;张鹏远【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2.1;TQ646【相关文献】1.云南不同地理种源勃氏甜龙竹竹笋营养成分比较2.不同地理种源人面竹的竹笋营养成分比较3.云南箭竹不同地理种源竹笋营养成分之比较4.不同海拔分布的滇牡丹种源花粉活力差异分析5.不同产地及品种牡丹籽油脂肪酸和角鲨烯含量的比较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牡丹EST信息的滇牡丹SSR标记开发
随着 分 子 生 物学 技 术 的发 展 , 出现 了许 多 基 于 P R方 法 的 D A标 记 技 术 , 大 提 高 了 科 研 人 员 C N 大
对植 物 进 行 遗 传 分 析 研 究 的 能 力 , 中 的 SR 其 S
( i l sq e c ee t) 记 , s e e un erp as 标 mp 因其 广 泛 存 在 于 真
为模 板 对 引 物 进 行 筛 选 , 中 ,0对 引 物 有 扩 增 产 物 ; 这 些 引 物 进 一 步 在 1 类 群 5 其 l 川 一 0个 O个 D A模 板 进 行 多 态性 测 N
试 , 果显示 : 述 1 结 上 0对 S R 引 物 均 有 多 态 性 , 同 一 类 群 内不 同模 板 D A间 也 存 在 多 态 性 。术 研 究 结 果 证 明 : S 且 N 基 于 斗 丹 E T信 息 建 立 S R标 是 一种 有 效 而 叮 行 的 法 , 助 于滇 牡 埘 遗 传 多 样 性 分 析 及 基 组 学 方 面 的研 究 。 十 S S 有 关 键 词 :十 ; 牡 丹 ; S ;S 标 记 }丹 滇 E T S R;
收稿 日期 :2 1—00 0 01 -9 基金 项 目: 国 家林 业 局 9 8项 目 (0 64C 7 ; 家 8 3计 划 (0 6 A 0 19 4 2 o _一0 ) 国 6 2 0 A 10 0 )
作者 简 介 : 张艳 丽 (9 4 ), , 18 一 女 在读 硕 士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花 卉 种 质 改 良方 面 研 究 工 作
2 e e hI s tt o oe t ,C ie eA a e f oet .R smc n tue f rs y hn s c d myo rs y,B in 1 0 9 ,C i ) i F r F r e ig 0 0 1 hn j a
滇牡丹开花特性的观察
(3)每周上山观测 1 次,共观测了 13 次。第 1 次(3 月
17 日)没有观察到开花,只见少数越冬芽开始萌动,出现个
别花蕾。第 2 次(3 月 25 日)也未见开花,只见多数越冬芽
开始萌动,出现了一些花蕾。接下来的 11 次观察中有花的
出现。在整个花期内共出现了 215 朵花(包括败育的花蕾)。
数目 Number
株 0 1 15 16 28 16
比例 Proportion
% 0 1.75 26.32 28.07 49.12 28.07
8
13
16
6
12
14
6
4
1
2
2
花朵 Flower椅朵
初开
盛开
Early flowering Blooming
0
0
1
0
3
14
2
21
8
34
5
25
4
12
1
8
1
5
0
8
1
1
注:* 为该行中的花蕾均为败育。 Note: Row with * mean bud abortion.
100
盛花率 Blooming rate
1 级花蕾率=(该次观察时 1 级花蕾的数目)(/ 整个花期 过程中总共出现的花朵数目)伊100%;2 级花蕾率=(该次观 察时 2 级花蕾的数目)(/ 整个花期过程中总共出现的花朵 数目)伊100%;3 级花蕾率=(该次观察时 3 级花蕾的数目)(/ 整 个 花 期 过 程 中 总 共 出 现 的 花 朵 数 目)伊 100% ;初 花 率 =(该 次观察时初开花的数目)(/ 整个花期过程中总共出现的花 朵数目)伊100%;盛花率=(该次观察时盛开花的数目)(/ 整个 花期过程中总共出现的花朵数目)伊100%。 2 结果与分析
云南省野生滇牡丹生境调查及结实能力探究
云南省野生滇牡丹生境调查及结实能力探究作者:孙金金李苏雨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7年第01期摘要滇牡丹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在药用、观赏和栽培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此,研究滇牡丹5个野生居群的结实能力,并讨论生境对滇牡丹结实特征的影响,为滇牡丹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制定奠定基础。
关键词滇牡丹;生境;结实能力中图分类号:S68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7.03.058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是芍药属(Paeonia)分布最南的牡丹组(Sect. Moutan)肉质花盘亚组植物[1]。
滇牡丹含有大量的芍药苷、丹皮酚、植物甾醇等药用成分,且表型形状多样,花色多变,在药用、观赏和栽培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3]。
同时由于其种子质量大,籽油中含有至少14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也是油用牡丹新品种培育的重要种质资源[4]。
目前,滇牡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学和遗传多样性方面[5,6],也有学者对其开花特性[7,8]、种子萌发[9-11]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有关野生滇牡丹结实特征的研究还未见诸报道。
因此,本研究对滇牡丹集中分布的5个野生居群的结实能力进行了研究,并讨论生境对滇牡丹结实特征的影响,为滇牡丹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制定奠定基础。
1 研究方法1.1 生境条件调查本研究于2015年8—9月滇牡丹种子成熟期,调查了数量较多、生境特征典型的5个滇牡丹野生居群,包括昆明市西山公园、玉溪市梁王山、丽江玉龙雪山、香格里拉奔子栏镇书松村和香格里拉尼西村哈拉滑雪场,调查过程中记录滇牡丹分布的生境条件(见表1)。
采用GPS 定位系统对样地进行定位,记录样地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记录样地的坡度、土壤类型、厚度;详细调查乔木层、灌木层、禾草层的植物种类。
覆盖处理对滇牡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0):1654-1657覆盖处理对滇牡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李树发1,2,蔡艳飞1,2,宋杰1,2,解玮佳1,2,熊灿坤3(1.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5;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3.云南格桑花卉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香格里拉650000)摘要:以原生地(香格里拉、昆明)的滇牡丹和栽培牡丹品种为材料,利用凤丹牡丹作砧木及覆盖薄膜保温保湿措施对其进行嫁接繁殖、植株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滇牡丹和栽培品种嫁接成活率受温度、湿度环境影响较大,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嫁接成活率分别达67%~72%和76%~82%,而无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嫁接成活率仅为26%~32%和38%~53%;滇牡丹与凤丹牡丹砧木有良好的亲和性,嫁接苗植株生长旺盛,当年就能开花结实;嫁接苗木收集保存了一批滇牡丹不同花色类型的种质资源。
研究结果暗示可通过嫁接方法异地收集保存滇牡丹种质资源和直接开发利用滇牡丹。
关键词:滇牡丹;种苗;嫁接繁殖中图分类号:S68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18)10-1654-04Effect of Covering Treatment on Grafting Survival Rate ofLI Shufa 1,2,CAI Yanfei 1,2,SONG Jie 1,2,XIE Weijia 1,2,XIONG Cankun 3(1.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Kunming 650205,China ;2.Institute of Flower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05,China ;3.Yunnan Ge-sang Flower Co.,Ltd.,Shangri-La 650000,China )Abstract :To take the native Paeonia delavayi from Shangri-la and Kunming and cultivated peony varieties as materials while Paeonia ostii as the stock,covering film insulation moisture measures were used for the grafting propagation,the study was made for comparasion on the plants growth and flowering charac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fting survival rate of Paeonia delavayi and cultivar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humidity.The grafting survival rate for the peony with covered film insulation moisture was 67%-72%and 76%-82%,respectively,while the survival rate for the peony without covering film insulation moisture was only 26%-32%and 38%-53%,respectively.There was good affinity between the Paeonia delavayi and Paeonia ostii ,the grafting plants grew very well,flowering and fruiting at the same year when planting.Grafting seedlings collected and preserved a batch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Paeonia delavayi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grafting can be used to collect and preserve the germplasm resources,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aeonia delavayi can be done directly.Key words :Paeonia delavayi ;seedling;grafting propagation收稿日期:2018-05-1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10B03)作者简介:李树发(1964-),男,云南晋宁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云南特色花卉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应用研究工作。
40个野生滇牡丹群体的花粉形态研究
40个野生滇牡丹群体的花粉形态研究
李奎;王雁;郑宝强;朱向涛;吴红芝;史倩倩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33)1
【摘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野生滇牡丹40个群体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其花粉
有较明显的多样性。
不同群体的花粉赤道面观多为长球形,少数为超长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具三拟孔沟,外壁纹饰形态多样,可分为小穴状、穴状、网状、粗网状、皱波-网状、皱波状等。
按照数量分类学性状对40个群体进行了
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结合表型性状特征分析认为花粉形态与植株不同群体及花色
等密切相关。
最后讨论了花粉形态在牡丹分类和系统演化方面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10页(P94-103)
【关键词】滇牡丹;群体;花粉形态;亲缘关系
【作者】李奎;王雁;郑宝强;朱向涛;吴红芝;史倩倩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11
【相关文献】
1.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Ⅱ.滇蔗茅F1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 陆鑫;苏火生;林秀琴;毛钧;刘洪博;蔡青
2.中国野生牡丹花粉形态的研究 [J], 何丽霞;李睿;李嘉珏;张延东
3.滇东南濒危植物长梗杜鹃的花粉形态及其特性研究 [J], 李太强;刘雄芳;李正红;万友名;刘秀贤;张序;安静;马宏
4.中国滇芎属花粉形态及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J], 许新锐;周颂东;何兴金
5.几个牡丹野生种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分类的探讨 [J], 袁涛;王莲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