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非构造油气藏主要分类对比表

合集下载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1]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1]
1分布特征常规油气藏主要发育在断陷盆地大型构造带前陆冲断带大型构造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克拉通大型隆起等正向构造单元中如中东地区前陆盆地山前大型构造墨西哥湾等深水大型构造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k长垣构造库车前陆冲断带准噶尔西北缘等具有常规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分布的特征
第33卷第2期 2012年3月




ACTA PETROLEl SINICA
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一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 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
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 力。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一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 nm,致密灰岩油储
zcn@petrochina.COrn.cn

万方数据
174




2012年第33卷
a short distance into reservoirs that are close tO source rocks because buoyancy is limited.The present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ge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ight hydrocarbons in some typical basins of China,where pores in nanometer scale with partial micrometer-millimeter pores dominate the reservoir space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the diameter of reservoir pores is 5~200 nm in gas shale.40~500 nm in tight oil limestone。50~900 nm in tight oil sandstone and 40 700 nm in tight gas sand.In term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nano—technology,3 concept of nano—hydrocarbons is proposed in this pa— per that indicates that“nano—hydrocarbon”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industry in the future-urgently requiring develo— ping vicarious technologies,such as nano—hydrocarbon perspective viewing mirror,nano—hydrocarbon displacement agent and nano hy drocarbon exploitation robots.Petroleum intellectualization times will come in following. Key words:conventional hydrocarbon;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hale play;nano—hydrocarbon;tight oil;tight sand gas;shale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和潜力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和潜力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和潜力姓名:刘文俊学号:2指导老师:徐国盛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和潜力摘要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成因联系和共生特征。

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很强。

源岩层系(区)内主要富集有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和油页岩,其中前三者在国外已实现规模化开发,国内的煤层气开发已经取得进展,页岩气开发正在起步,页岩油开发还在探索,油页岩规模化开发面临较大的环境问题,应关注开发新技术研究。

运移层系(区)内主要聚集致密油气、水溶气和部分低渗油气,致密气和低渗油气在国外已规模化开发,国内在鄂尔多斯、四川等几个盆地已大规模开发。

圈闭层系(区)主要聚集常规油气、重油和低渗油气,这些油气资源均已大规模开发。

散失区为油砂的主要发育区,国内油砂品质较差,开发有一定难度。

继常规油气、致密气和煤层气资源之后,页岩气、页岩油是我国最现实的待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远大于常规天然气,国家应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探索性研究和技术准备,这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和提高油气资源自给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源岩层系(区)运移层系(区)煤层气页岩气页岩油致密气致密油生物气油砂我国盆地众多,类型多样,各种油气资源丰富,特别是在低勘探程度盆地区,目前仍存在潜在的油气资源有待研究和发现;非常规领域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类型的油气资源有待评价和发现。

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国家专项中,首次将煤层气、油页岩、油砂三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列入国家评价体系,对我国陆域47个含煤盆地、80个油页岩矿区以及24个含油砂盆地的106个油砂矿带进行了评价。

近年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的阶段成果也显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

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提高我国近期和中长期油气资源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油气资源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一个盆地内可以发育多种油气资源,一个目标层系内也经常发育多种油气资源。

石油工业概论题库加答案

石油工业概论题库加答案

第一部名词解释1.石油:石油是储蓄在地下岩石空隙内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主要是气相,并含有少量的非烃类物质,具有可燃性。

2.天然气:是以气态存在的石油。

3.石油的凝固点:指在规定条件下,油品遇冷而失去流动能力的最高温度。

4.天然气水合物:甲烷和水在低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冰样水合物。

5.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

6.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遇冷而变成的岩石。

7.变质岩:是原来的岩石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新岩石(大理岩,石英岩)。

8.沉积岩:沉积岩就是原来的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遭受风化剥蚀,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9.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岩(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在空间上的搭配而形成。

10. 有效圈闭:地质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有效圈闭的“有效“是指形成时间和分布位置能够有利于捕获有气。

11. 石油勘探:就是根据石油地质学介绍的有关油气田分布的知识规律,才有各种合适的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方法寻找油气的全部过程。

12. 地质储量:地下原始条件下,油气层中所有存在的原油和天然气总量。

13. 预测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取了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估算求的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14. 控制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的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

15. 探明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估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可供开采,并且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

16. 油气苗:是指地下已经生成的天然气,或在运移过程中,或已经储机后又遭破坏,沿一定通道跑到了地面的产物。

17. 地震勘探技术:就是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弹性震动研究地层中不同岩石的弹性差异,以认识地层的分布情况和地质构造的一种有效的地质探方法。

油气藏储层类型

油气藏储层类型

按照《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6098-2000)(表1)行业标准,当气藏处于开采初期或缺乏计算资料时,可根据该标准划定的气藏类型和相应的采收率取值范围,直接选取采收率值。

表1 天然气藏类型划分表Ⅰ类储层:这类储层孔~渗关系好,其孔隙度大于15%、平均渗透率4.50mD,岩石粒度较粗,为粗~中粒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残余原生粒间孔发育。

压汞资料表明排驱压力低(<0.074MPa),饱和度中值压力也较低(<2.01MPa),喉道中值半径大(>0.37μm),孔喉频带分布宽,最大进汞饱和度可达96.67%,反映粗大孔喉较多而且分选较好,生产已经证实为易采储层。

Ⅱ类储层:孔隙度在15%~10%之间、平均渗透率为0.35mD,岩性为中粒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残余粒间孔及粒间溶孔较发育(表2-10),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相对较低,喉道中值半径较大(0.07~0.67μm),孔喉频带分布宽,最大进汞饱和度可达98.50%,试油能获得工业油气流。

当有裂缝发育时可获高产,为可采储层。

Ⅲ类储层:孔隙度在10~6%、平均渗透率0.03mD,岩石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一般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杂基孔为主(表2-10),见石英次生加大。

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喉道中值半径较小(0.03~0.15μm),孔喉频带分布变窄,最大进汞饱和度可达96.74%,该类储层若钻遇裂缝或对储层进行加砂压裂改造,一般也可获得油气产能。

Ⅳ类储层:孔隙度小于6%、平均渗透率小于0.02mD,岩石为细~粉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一般以粒内溶孔、杂基孔为主(表2-10),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高,分别大于2.21MPa和22.04MPa,喉道中值半径小(多数小于0.05μm),由于喉道狭小不能形成有效渗流通道,最大进汞饱和度仅达92.98%,为非储层。

第五章-油气藏类型

第五章-油气藏类型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二.断层油气藏
凡是在储集层的上倾方向和旁侧各个方向被断层封闭而造成的 圈闭,称为断层圈闭。
断层油气藏: 由地层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内聚集了油气。
断层能否造成封闭,取 决于断层使岩层位移后,储 集层的上倾方向与其相接触 的岩层的封闭性,常见的有 三种:
完全封闭 部分封闭 不封闭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0
印第安纳州 俄亥俄州
印第安钠州及俄亥俄州利马-印第安纳油田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二.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圈闭指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被封闭所造 成的圈闭。
不整合面上面的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面下面的不整合油气藏
A
B
F
E
C
DE
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与非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区别示意图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埋深所造成的压力和温度达到或超过石膏、盐岩、软泥软 化所需要的温度、压力,使上述岩体呈可塑性状态。 差异负荷地带的存在,使可塑性岩层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 动,在低压区上拱形成刺穿构造。 位于三角洲退复沉积体系中,在前三角洲地带沉积了大量 的泥质岩,上面被密度较大的砂质岩所覆盖,造成密度倒置, 使前积方向的压力不均衡,导致高异常流体压力的可塑性软 泥沿密度分界面向上方拱起产生刺穿。
3. 地 层 - 水 动 力 圈闭 4. 构 造 - 地 层 -
水动力圈闭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类型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构造裂缝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类型
地层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生物礁油气藏。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 挤压背斜油气藏 ➢ 同沉积背斜油气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滚动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第三章第四节油气藏类型

第三章第四节油气藏类型

岩性油气藏
岩性尖灭油气藏
沉积作用(相变)藏:
透镜体油气藏
透镜状或不规则状储集层四周被非渗透性岩层所
限或渗透性变差而构成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岩性油气藏
岩性尖灭和透镜体油气藏特征:
1)常成群成组出现; 2)圈闭形成早,生油层在周围,有优先捕获油气
2、发育地区:三角洲地区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
缘亚相发育的同生正断层下降盘靠近断层一侧。
底辟拱升背 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 油气藏 滚动背斜 油气藏
3、油气藏特点:
(1)背斜一般较平缓;
(2)背斜范围较小,一般多为宽缓的不对称短轴背斜; (3)常发育在同生正断层的下降盘,靠近断层一翼陡, 远离 断层一翼平缓;
1、圈闭的成因:地层受侧向应力挤压
上隆弯曲形成圈闭。
2、圈闭的分布:褶皱区及其前缘带
基底隆升背 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 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 油气藏
例如:天山褶皱带
龙门山褶皱带
3、油气藏特点:
(1)两翼地层倾角陡,且不对称; (2)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 (3)常被断层复杂化; (4)构造走向与盆地边缘褶皱方向一致; (5)油气藏常成排成带出现。
• 已提出的分类依据:
圈闭成因
油气藏形态
储集层岩性 流体性质 评论:只有根据圈闭成因对油气藏进行分类,才能充 分地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 条件,充分展示各 种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目前在勘探上常采用基 于圈闭成因的油气藏分类方案
提问:

1、什么是圈闭?
2、什么是油气藏? 适于油气聚集成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称为油气藏
4、典型实例
中国渤海湾盆地(多)黄骅坳陷 大港油田

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

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一、分类概述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经济价值、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一、分类概述根据经济价值:经济性油气藏、非经济性油气藏。

经济性油气藏:具有一定储量规模,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值得开采并能够开采的油气藏。

非经济性油气藏: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不值得开采或者无法开采的油气藏。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 (据孙志道简化,1996)油气藏相态类型原始气油比(m3/t)相态地面原油特征典型的烃组成(mol,%)大类细分类储层地面颜色相对密度粘度(mPa.s) C1C5气藏干气藏无油气相气相无油无油无油96 0.0 湿气藏>1500 气相气液透明0.6 <1.0 91.6 0.94 凝析气藏>1000 气相气液透明-淡黄0.6~0.8 <1.0 87 4.6油气藏近临界态凝析气藏600~1000 气相气液黄-桔黄0.76~0.81 1.0~2.0 70.4 11 临界态油气藏526 气液气液黄-桔黄0.76~0.82 1.0~4.0 59.7 14.5 近临界态油藏(高挥发性)350~650 液相气液桔黄-浅绿0.76~0.82 1.0~1.0 64 19.7油藏轻质油藏10~350 液相气液浅绿-褐色0.76~0.83 5~10 35 38.3 常规油藏35~ 250 液相气液黑色0.83~0.87 10~30 49 44.7 轻度重质油藏<35 液相气液黑色>0.87 30~100 20 71 中度重质油藏微量气液相气液黑色0.9~1.0 100~4000重度重质油藏基本无气液相气液黑色>1.0 >400沥青质油矿无气无液固相固相黑色>1.0 >90层状层状块状不规则状•根据油气藏中储集层形态划分的油气藏类型示意图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一、分类概述根据圈闭成因:(1)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混合油气藏;(2)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3)构造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

原始 气油比(m3/t)
临界 态油 气藏
临界态油气藏 近临界态油藏(高 挥发性) 轻质油藏 常规油藏
轻度重质油藏
油藏 中度重质油藏
<35
微量气
液相
液相
气液
气液
黑色
黑色
>0.87
0.9~1.0
30~100
100~4000
20
71
重度重质油藏
基本无气
液相
气液
黑色
>1.0
>400
沥青质油矿
无气无液
固相
固相
黑色
>1.0
>90
7
二、分类原则及分类方案
分类原则: 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 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 开发工作,简便实用。 分类方案: 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 复合。
8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2
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 层、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 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之为复合圈闭。 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13
油气藏分类表
14
油气藏分类表(续表)
15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1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 异。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 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 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 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油气藏分类

油气藏分类

油气藏的分类摘要:目前,在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的种类众多,形成方式也各有不同,地质学家很早就认识到将这些油气藏分类的必要性。

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们提出的油气藏的分类很多。

其中大部分支持的是根据圈闭的形态和成因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在油气勘探中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常规油气藏的数量慢慢减少以及非常规油气藏在油气藏勘探中的地位的上升,使我们逐渐重视起这些非圈闭类的油气藏,而以往的分类方法在这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对油气藏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不应该完全推翻根据圈闭分类的方法,而是应该继承圈闭分类的优点并对它的不足加以补充。

本文就是在圈闭分类的基础上对油气藏在宏观上分成聚集类油气藏和非聚集类油气藏,并对两种分类分别进行了简单地划分,以此来更好地进行学术上的探讨。

关键词:油气藏分类常规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圈闭非圈闭一、传统油气藏分类简要概述传统对油气藏的分类一般遵循两条基本的原则:1、分类的科学性,即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分类的实用性,即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发工作,并且比较简单实用。

根据上述两条分类原则将油气藏按照圈闭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符合油气藏,并根据具体特点细分为若干类型(表1)。

二、传统油气藏分类缺陷可以说,传统油气藏的分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油气藏的勘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寻找圈闭类油气藏勘探中更是如鱼得水,曾经在石油勘探中形成这样的思维“找石油就找背斜”。

可见,以圈闭对油气藏分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但近些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藏的发展,如致密砂岩气、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油气藏在储量和开采量的提高,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些所谓的非常规油气藏,而这些油气藏之所以被称为非常规油气藏,如果从发现和利用的时间角度讲,先被利用的就是常规的,后被发现的就是非常规的,但如果当初先被发现和利用的是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油气藏,是不是它们现在就是常规的油气藏了呢?这样的定义和分类也让我联想到了对能源的分类,对传统的能源我们称之为常规能源,而对于新发现的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我们称为新能源,是因为它们是被新利用的能源,这是按照利用的时间对能源进行的分类。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第一节油气藏的类型第二节油气聚集单元第三节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主要内容第五章油气聚集类型及分布规律▲油气藏的分类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其它类型油气藏▲油气藏基本类型第一节油气藏的类型一、构造油气藏大类类亚类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差异压实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牵引背斜油气藏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多断层切割的断块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断层线、等高线与岩性尖灭线共同配合形成裂缝性油气藏盐体刺穿接触油气藏泥火山刺穿接触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刺穿接触油气藏岩浆岩体刺穿接触油气藏1、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称背斜圈闭。

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背斜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在世界油气勘探史上一直占最重要的位置,也是石油地质学家们最早认识的一种油气藏类型。

J.D.Moody等人(1972)统计了世界上最终可采储量在7100万吨(5亿桶)以上的189个大油田,其中背斜油藏占总数的75%以上。

类挤压背斜油气藏:指在由侧压应力挤压为主的褶皱作用下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挤压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主要特征:▲常见于褶皱区▲两翼地层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常伴有逆(冲)断层一般在地台区较为常见,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

基底活动使沉积盖层发生变形,形成背斜圈闭。

(2)与基底隆起(升降)有关的背斜油气藏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基底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中的油气聚集。

主要特点:★一般表现为宽缓背斜、大隆起、长垣;★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且向上更趋平缓;★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与褶皱区比较);★可发育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层,但数量较少。

圈闭成因:地下塑性物质活动的结果。

坳陷内堆积的巨厚盐岩、石膏和泥岩等可塑性地层,在上覆不均衡重力负荷及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塑性层蠕动抬升,使上覆地层变形形成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油气藏的分类

油气藏的分类

579三、油气藏类型 1、按照相态分类 见表3-2-。

表3-2-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5802、按照圈闭要素分类 (1)背斜油气藏 见图3-2-。

图3-2- 背斜油气藏类型图581图3-2- 断层油气藏类型图582图3-2- 地层油气藏类型图583图3-2- 岩性油气藏类型图584(5)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 见图3-2-。

图3-2- 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类型图图3-2- 潜山油藏分类585586图3-2- 盐丘圈闭理想示意剖面图(8)深盆气藏见图3-2-。

图3-2- 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深盆气藏剖面图3、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1)含酸性气体气藏的划分1)含硫化氢(H2S)的气藏划分见表3-2-。

5875882)含二氧化碳(CO 2)的气藏划分 见表3-2-。

(2) 含氮气(N 2)的气藏划分 见表3-2-。

(3) 含氦气(He )的气藏划分在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及国民经济实际需要条件下,将天然气组分中含氮量达到0.1%及以上者,称为含氮气藏。

4、按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分类(1)按照地层压力系数(PK )划分 见表3-2-。

表3-2- 气藏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分类(2)依据原始地层压力分类,凡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在30Mpa 以上者,称高压气藏;小于30Mpa 者称常压气藏。

四、油气藏组合模式 1、长垣油气藏聚集带 见图3-2-。

589图3-2- 长垣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5902、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见图3-2-。

图3-2-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图5914、潜山成藏模式(1)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见图3-2-。

图3-2- 埕岛地区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图592。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原始 气油比(m3/t)
重度重质油藏
基本无气
液相
气液
黑色
>1.0
>400
沥青质油矿
无气无液
固相
固相
黑色
>1.0
>90
1.分类原则: 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 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 发工作,简便实用。
2.分类方案: 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 水动力、复合
定义: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 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7
构造油气藏的类型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8
一、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 地层发生弯曲变形, 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 斜,称背斜圈闭。 油气在背斜圈闭中 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称为背斜油气藏。
9
一、背斜油气藏 19世纪末“背斜学说”。背斜油气藏占世界大 油气田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12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
☆特点:两翼缓、倾角小,H闭较小,S闭较大,多分布在 裂谷型含油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布,组成长垣或隆起 带。背斜的形成具有继承性。
13
3 、披覆背斜油气藏(与潜山和差异压实有关)
☆潜山上覆地层薄,翼部地层厚,差异压实,形成平缓 背斜。继承古凸起或者沿沉积基底的隆起形态而发育形成。
10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 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滚动背斜油气藏
11
1、 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褶皱区的山前、山间坳陷内,侧向挤压应力作用所致。 特点:两翼地层陡,一般不对称, H 闭大、 S 闭小,常伴有 逆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1、挤压背斜油气藏
◆ L 层油 气藏:不对 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 200 - 300,北 翼600-800, 长短轴之比3: 1,闭合高度 800m。被逆 断层及横断 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
+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油气藏的类型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一、构造油气藏
由于构造运动使储集层褶皱或断裂而形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形成 的油气藏叫构造油气藏。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 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 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背斜型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鼻状构造型
单斜型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 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二)水封闭油气藏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

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

新标准分类框图见图1,讨论中提出过方案见图2
将原地量分为: 1.探明 2.控制 3.预测 4.潜在 5.推测
保留了中国原储量分 类特色。
将可采量分为: 1.探明、2.控制、3. 预测、4.潜在、5.推 测; 经济、次经济; 已开发、未开发; 剩余经济。
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 致性。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 资源量
探明 地质储量
控制 地质储量
预测 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 源量
推测原地资 源量
探明技术 可采储量
控制技术 可采储量
预测技术 可采储量
潜在可采 资源量
推测可采 资源量
探明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已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3可能
市场 储量
4. 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国内 新分类
探明
经济
次 经济
控制
经济
次 经济
预测 内蕴
技证 术实
P1
P2
P3

P4
P5 +
行可
P6
性行
4. 资源/储量分类
国际惯例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证实
概算
可能
证实
P1
经 济开
概算
P2 P3
采 可
可能


证实
P4
次度
P5

概算
P6

可能
4. 资源/储量分类
➢ 1 区域普查阶段 ➢ 2 圈闭预探阶段 ➢ 3 油气藏评价阶段 ➢ 4 产能建设阶段 ➢ 5 油气生产阶段

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

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

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油页岩、页岩油、页岩气和煤层气都是在烃源岩内部形成的油气藏,是没有经过运移形成的油气藏类型,烃源岩即是储集层,因此其源储组合特征都是“源储一体”,其保存条件和烃源岩自身的有机质含量及其热演化程度是油气藏丰度的主要控制因素。

致密油气则是在烃源岩以外的致密储集层中形成的油气藏,是经过初次运移和短距离二次运移后形成的油气藏(相对油页岩’页岩油’页岩气和煤层气而言,致密油气源储组合比较复杂,主要存在2 种类型: 一种是源储叠置的’以纵向大面积运移为主的致密油气藏。

另一种是以横向推进式运移为主的致密油气藏,由于致密储集层孔渗性差,浮力作用不明显,故形成上水下气的“气水倒置”格局。

油气分布特征由于非常规油气的成因类型主要受烃源岩和储集层特征控制,因此不同类型的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在地下空间有序分布(通常,在陆相盆地,从斜坡向盆地内,往往由以砂岩为主的沉积相向以泥岩为主的沉积相演变; 纵向上,随着埋深增大,源岩演化程度增大,由生油期向生气期演化,同时储集层也从常规储集层演化为致密储集层(因此,在同一烃源岩体系中,页岩气’致密气’页岩油’致密油’油页岩在空间上往往自深而浅分布。

勘探方法非常规油气主要分布于前陆盆地坳陷—斜坡、坳陷盆地中心及克拉通向斜部位等负向构造单元中,油气分布多数游离于二级构造单元高部位以外,主体位于盆地中心及斜坡,呈大面积连续型或准连续型分布。

非常规油气勘探,关键是寻找大面积层状储集体,核心工作是突破“甜点区”,确定甜点区的富有机质烃源岩、有利储集体、高含油气饱和度、易于流动的流体、异常超压、发育裂缝、适中的埋藏深度等主要控制因素,确立连续型油气区边界与空间展布。

第一步,按照核心区评价标准,评价优选出核心区,结合储层、局部构造、断裂与微裂缝发育状况,筛选出“甜点区”;第二步,在“甜点区”进行开采试验,力争取得工业生产突破,同时探索适合该区的技术路线;第三步,外甩扩大评价范围,探索连续型含油气边界,确定油气资源潜力。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
裂缝性油气藏:指油气储集的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靠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或 由裂缝连接的溶孔、溶洞系统组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与断层圈闭和背斜圈闭有密切关系。)
—— 断层带的排替压力;沥青塞封闭
断层带的毛管压力封闭
构造油气藏
• 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1。断层的分隔性明显,常以多断块形式出现,破坏了油气藏的完整性, 使构造复杂,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气面积很不一致,油水关系 复杂;
2。断层附近储集层渗透性变好,常形成高产井区; 3。纵向上常具多含油气层系; 4。油气常富集于靠近油源的断层一侧。
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两重性: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断层封闭性能的控制因素: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
一般 而言,压性、压扭性断层比张性断层的封闭性好;低角度断层比 高角度断层的封闭性好。 —— 断层面的密闭性 2、断层两侧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塑性较强的地层(如泥岩)中发生断裂时,常在断层面上形成断层泥 而构成封闭:一般断开地层中泥质岩比率越大,断层封闭性越好;断 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不能直接接触(“砂岩不见面”)。 3、断层破碎带的致密程度 断层破碎带胶结紧密或充填程度越高,断层封闭性越好。
构造油气藏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1、圈闭的成因:地层受侧向应力挤压上隆弯曲形成圈闭。 2、圈闭的分布:褶皱区及其前缘带
例如:天山褶皱带 祁连山褶皱带 龙门山褶皱带
3、油气藏特点: (1)两翼地层倾角陡,且不对称; (2)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 (3)常被断层复杂化; (4)构造走向与盆地边缘褶皱方向一致; (5)油气藏常成排成带出现。 4、典型实例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带油气田(鸭儿峡 石油沟) 川东卧龙河气田

石油地质学-第六讲油气藏类型

石油地质学-第六讲油气藏类型

2、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A
B
A
B
在倾斜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为一向上倾凸出的弯曲断层面 所包围
§1构造油气藏 (Structure Reservoir)
二、断层油气藏 ( Faulted- Reservoir)
3、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A
B
A
B
储集层上倾方向为两条相交 叉的断层包围
§1构造油气藏 (Structure Reservoir)
对塑性较大的泥质岩所形成的背斜较明显,倾角稍大些;而对较硬的 砂岩及石灰岩所形成的背斜常不如前者明显,倾角较平缓。潜山上部的 背斜,常反映下伏潜山的形状,但其闭合度总是比潜山高度小,并向上 递减,倾角也是愈向上愈小。在成因上很难与基底隆起有关的背斜区分 开。
4、披覆背斜油气藏
图为我国华北含油气盆地济阳凹陷的孤岛油田 基底为由奥陶系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的剥蚀突起, 其翼部超覆沉积有下第三系地层,顶部则被上第三 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所覆盖,形成较大规模的披盖 构造。
断层圈闭的形成条件是断层必须是起封闭作用的, 那么在平面上必须是断层线与储集层的构造等高线构 成闭合的状态才能形成圈闭。
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1)主要是沿断层附近储 集层因岩层被挤压破裂而渗透性变好;(2)断层的发 育使油气藏复杂化,构造断裂带内的油气藏被断层切 割为许多断块,分隔性强,(3)各断块内含油层位、 含油高度、含油面积很不一致;(4)油气常富集在断 层靠油源一侧。
(
挤 压 背 斜 )
Section and top structure map of L layer through the Lao Jun temple oil field
(挤压背斜)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单斜有关的
与2种因素共同有关的
水动力圈闭
鼻状构造的
阶状构造的
向斜构造的
流体圈闭
水动力圈闭
稠油圈闭
构造—岩性
断层—岩性
断层—岩性油气藏
地层—断层油气藏
地层—岩性油气藏
复合圈闭
复合圈闭
构造—岩性油气藏
构造—地层油气藏
构造—流体油气藏
各种成因的上倾尖灭圈闭
各种成因的不规则状圈闭
与淋滤、溶解及交代作用有关的
与裂缝作用有关的
岩性圈闭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石灰岩透镜体油气藏
河道砂岩油气藏
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
生物礁块油气藏
次生岩性圈闭
地层圈闭
地层超覆
古潜山
不整合面上
地层圈闭
地层超覆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遮挡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基岩”(古潜山)油气藏
地层圈闭
不整合面以下
与产状有关
背斜式
单斜式
向斜式
水平状
地层圈闭
不整合油气藏
上不整合油气藏
与古地形有关
构造潜山
地层圈闭
侵蚀潜山
地层圈闭
下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面以上
与河流沉积有关的
与湖(海)沉积相有关的
与冲积物有关的
超覆不整合油气藏
侵蚀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泥岩裂隙圈闭
水动力圈闭油气藏
水动力圈闭
与构造鼻、挠曲有关的
国内非构造油气藏主要分类对比表
《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论文集》
《非构造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进展》
《中国油气藏研究》
岩性圈闭
砂岩透镜体
砂岩上倾尖灭
浊积砂岩
成岩圈闭
成岩圈闭
储集层上倾尖灭油气藏
古河道砂岩油气藏
透镜体岩性油气藏
裂隙、层间缝油气藏
生物礁块油气藏
储集层特性封闭油气藏
岩性圈闭
原生岩性圈闭
各种成因的透镜体圈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