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幽门部探查:幽门管长约27mm,厚径11mm,幽门肌层厚约4.7mm,内部回声欠 均匀,胃内可见大量瀦留物回声。 CDFI:幽门肌层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诊断:幽门肌层增厚(考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10
鉴别诊断
❖1.幽门痉挛:出生后即出现呕吐,呕吐无规律,呈间歇性,很少见到 胃蠕动波,腹部无肿块,全身情况良好,应用解痉剂有效。 ❖2.喂养不当:多发于第一胎,吃奶时过急过快,或用奶瓶喂时倾斜度 过大吸入气体,造成呕吐。 ❖3.小肠梗阻:呕吐物含胆汁。 ❖4.胃扭转(新生儿叫胃折叠):患儿喂奶后发生呕吐,不含胆汁,特 别是移动病儿时呕吐更明显,腹部无阳性体征。钡餐可见胃大弯在上、 小弯在下,双胃泡征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1
定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 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 1887年 Hirshsprung 首次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特征。
.
2
发病率
❖欧美发病率很高,有报道300~900个活婴中有一例。 ❖我国发病率较低,大约3000个新生儿中有一例。 ❖男性远较女性发病率高,约占90%以上,教材中男女之比为4:1。 ❖多见于正常足月产儿,早产儿少见。
.
3
病因
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
❖ 1.先天性发育缺陷:幽门 肌间神经丛减少及神经节细胞发育未成熟 (与巨结肠发病原因相同),使幽门功能紊 乱,幽门肌长期处于痉挛状 态,时间久后引起幽门肌肉肥厚和管腔狭窄而致不全梗阻。
❖ 2.遗传因素:少数病例有家族史。很多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 有关。
❖ 3.内分泌激素:有研究发现该病患儿的血清胃泌素、前列腺素E2和 F2а明显增高,而术后均明显下降,提示此两种内分泌激素可能是 幽门狭窄的致病因素。
毒、 低钙,喉痉挛及手足抽搐。如不治疗,则衰竭而死。
4.个别病例伴有黄疸:特点是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间胆)明显增高,
无溶血现象,手术解除梗阻后,黄疸迅速消退。
.
8
诊断
v 典型的临床病史及体征 喷射性呕吐 胃蠕动波及幽门部包块
v 辅助诊断 1. B超:幽门肌增厚,肌层厚度≥4mm; 幽门管延长,长度≥16mm; 幽门管直径≥14mm 。 2. X线钡餐(稀钡):幽门管细长,幽门通过受阻,幽门口呈鸟嘴状或 线 状改变,胃排空明显延迟。
.
11
治疗
手术治疗:幽门环肌切开术 预后:手术死亡率在1%以下,预后好
.
12
.
13
2.大体形态:幽门部外形似橄榄状,表面光滑,粉红色或苍白色; 质地硬如软骨,有弹性;
大小:
幽门管长约2~2.5cm,
前后径约1.3~1.8cm
肌层厚约0.4~0.6cm。
正常幽门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5
临床表现
1.呕吐 : 是本病最主要、最突出的早期症状。 发生时间:多在出生后2~3周出现,少数在生后即有或延迟至7~8周, 发生早晚与幽门肌层增厚程度有关。 特点:有规律,很典型。呕吐多在喂奶短时间后发生,呈进行性加重 的无胆汁性呕吐。早期为食奶后溢奶,渐发展为频繁的喷射状 呕吐,呕吐物为胃液,含奶瓣,有酸味,不含胆汁。
.
6
2.腹部检查:Biblioteka 上腹膨隆,下腹平坦,95%的患儿在吃奶时或饱食后可见胃蠕动波, 起自左肋下,向右上腹移动,然后消失 。
右上腹触及橄榄状肿块,表面光滑,硬度如软骨,即肥厚的幽 门, 是本病的特有体征。
.
7
3.全身表现:由于奶和水摄入不足,病儿体重初期不增,以后迅速下 降,营养不良,脱水,明显消瘦,呈“小老人”貌。低钾低氯性碱中
❖ 4.病毒感染:有报道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患者可分离到巨细胞病 毒(CMV)或IgM阳性。
❖ 5.药物:有报道某些药物如红霉素、阿霉素可致幽门狭窄。
.
4
病理
1.主要病理改变:幽门壁各层组织均肥厚增大,而以环肌为主,可 达0.4~0.6cm(外纵、中环、内斜),幽门比正常明显增大,幽门 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