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乘数计算
第四章乘数理论
E1
一、总支出曲线的变动
㈣乘数的概念
自主支出增量△A与它所引起的总 产出增量△Y并不相等。 倍数(△Y/△A)称为自主支出 乘数,或简称为乘数 投资、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 和税收都具有乘数效应。
返回
二、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IK=Δ Y÷Δ I
㈠投资乘数的形成过程 ㈡用均衡条件推导投资乘数 ㈢投资乘数的性质
一、总支出曲线的变动
㈠总支出分类
总支出曲线是自主支出曲线与引 致支出曲线的迭加。 令B=(b-MPI) ,称为边际支出 倾向 总支出曲线于是可以表示为 AE=A+B×Y 返回
一、总支出曲线的变动
㈡自主支出引起的AE曲线变动
计 划 6 总 支 5 出 4 3 2 1 0 1 2 3 4 △Y 5 6 国民收入 △A E2 45
本章例题
均衡收入变化 y G * GK TR * TRK =10*2.5+(-10)*2=5 即均衡收入增加。 (3)预算盈余的变化
本章例题
解(1)均衡收入将增加。因为当政府购买 增加额与转移支付减少额相等时,由于 政府购买乘数大于转移支付乘数,从而 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2)政府购买乘数
Kg 1 /[1 (1 t )]
= 1/[1-0.8*(1-0.25)]=2.5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TRK=b/[1-b(1-t)]=2
△Y 0 Y1 Y2 国民收入
0 Y1
Y2
国民收入
四、自主支出乘数的制约因素
㈠比例税的制约
例1,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9,
在没有采用比例税时,乘数为 10;在采用比例税时,假定平
均税率为0.3,相对于Y的MPC为
0.63,乘数减小到2.7。
四、自主支出乘数的制约因素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政策效应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政策效应分析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政策效应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对经济的政策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
财政支出乘数是指财政支出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的影响程度,是衡量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重要指标。
首先,测算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乘数模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等。
其中,传统的乘数模型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测算:乘数 = 1 / (1 - MPC),其中MPC(边际消费倾向)为国民收入的每一增加单位所引发的消费支出的变化。
在中国,由于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MPC较高,进而导致财政支出乘数相对较大。
其次,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对经济的政策效应也具有一定特点。
一方面,财政支出乘数的增加会刺激经济的需求,推动GDP的增长。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可以通过拉动有效需求而促进经济的回升。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例如民众对财政支出的预期、财政支出的结构与质量等。
如果财政支出的效果不如预期,民众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不佳,那么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可能会减弱。
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政策效应也与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有关。
通过提高财政支出规模,政府可以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定的经济增长效应。
此外,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也能够提高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
例如,在发展新能源、促进创新科技等领域适量增加财政支出,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未来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拉动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问题。
例如,财政过度支出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从而增加了财政风险。
同时,如果财政支出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可能导致债务风险的积累,给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因此,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等因素,以充分发挥财政支出乘数的积极效应,同时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 第五章 乘数模型
精品课件
5、三部门下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均
衡收入水平越高; ❖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投资、政府购买和转移
支付越大,均衡收入水平越高; ❖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所得税税率越低,均衡
收入水平越高。
精品课件
(二)财政乘数 1、政府支出乘数(government expenditure
精品课件
练习:三部门经济中,政府比例所得税的税率 为t,假定政府支出、投资支出为外生变量。
1、计算均衡的产出水平;
2、计算政府支出乘数、投资乘数和税收
乘
数。
精品课件
❖ 乘数模型的理论基础就是产出与支出之间的相互作 用:支出决定产出与收入,而产出与收入也决定支 出。
❖ 关键结论是:由于支出与产出之间的反馈,增加自 主性支出(外生支出),会进一步引起总需求的增 加。
精品课件
❖ 乘数模型能说明在一个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 中,对于投资、外贸、政府税收和政府购买 等各种外生冲击会怎样影响产出和就业(也 就是传导机制问题)。
❖ 核心概念:
意愿支出(储蓄、投资等)是指人们在拥
有既定收入的情况下所愿意或计划的支出
(储蓄、投资等)水平,是由消费函数或投 资需求曲线所决定的,是事前的量。
实际支出是事后的量,就等于GDP。 精品课件
(一)乘数模型概述
❖ 乘数是一个用来解释短期产出水平如何被决定的宏 观经济学的理论范畴。
❖ “乘数” 就是1美元的外生支出变动会引起GDP的1 美元以上变动。
均衡状态,所对应的产出为均衡产出; ❖ 在经济体实现均衡的过程中,存货调节发挥着重要
作用:只要经济体不处于均衡状态,企业的存货就 会发生非计划变动,企业从而调整生产水平,经济 体就会逐步实现均衡;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 蓄倾向越小),均衡产出越大;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投资越大,均衡产出越大。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一、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充分就业和公平。
2、下列不属于自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B 政府税收;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公债支出。
3、自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 推迟经济的衰退。
4、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发行量。
6、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 增加财政支出;C 扩大财政赤字;D 减少货币供给7、通货是指()。
A 铸币、纸币;B 储蓄存款;C 活期存款;D 定期存款。
8、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而不是M1的一部分()。
A 活期存款;B 储蓄存款;C 旅行支票;D 其他支票存款。
9、如果人们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B 货币的谨慎需求;C 货币的预防需求;D 以上任何一种。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B 变得很大;C 不发生变化;D 难以确定。
11、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以通过()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D、以上都是12、如果流动性偏好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C 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影响;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存在。
13、货币乘数的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A 法定准备金率;B 现金存款比率;C 超额准备率;D 以上都是。
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从理论上说,财政政策可以使消费、投资、净出口三者同时增加,这就是所谓的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由此而得名。
财政政策乘数实际上是指在财政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财政支出增加一元所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财政政策乘数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财政政策乘数的变化量,即增加一元钱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变化;二是财政政策乘数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它是一个具有加法关系的相对数。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1— D为一个常数,则它们之间成加法关系,即:二是财政政策乘数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它是一个具有加法关系的相对数。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1— D为一个常数,则它们之间成加法关系,即: K:财政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增加A—X元;λ:财政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增加1-X元;α:财政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减少B-X元。
财政支出的边际效应公式为:β:总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增加A-X元;β1:总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增加1-X元;β2:总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减少B-X元。
财政支出乘数与消费支出乘数及投资乘数分别为: M:总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增加A-X元; B:总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增加1-X元; 1— M:总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增加1-X 元;( m— 1)财政政策乘数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财政政策乘数系数或财政政策乘数指数。
在这里主要讨论财政政策乘数系数。
财政政策乘数系数,又称财政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元财政收入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它是反映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变动的相互关系的指标。
通常以某一年份的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100,乘数系数就是100×100=10000。
一般认为,财政政策乘数系数等于1。
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财政支出增加1元,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等于这一元的乘数,即: 1—财政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增加1-X元;α1:财政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减少B-X元;α2:财政支出增加1元,国民收入将增加1-X元。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十六章财政政策-第三节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及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
第三节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本节知识点】1.财政政策乘数的类型2.财政政策时滞的类型【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一】财政政策乘数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注】财政乘数效应表明:当政府投资或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例题12:2014年单选题】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税收乘数为()A.-5B.-4C.4D.5【答案】B【解析】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0.8)=5税收乘数=1-5=-4或者:税收乘数=-0.8/(1-0.8)=-4延伸1,税收乘数为-4,表明税收增长10%,国民收入减少40%。
延伸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5,表明政府购买支出增长10%,国民收入增长50%【例题13:2011年单选题】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
A.税收增减与政府转移支出呈反方向变动B.税收增减与政府购买支出呈反方向变动C.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D.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答案】D【例题14:多选题】关于财政政策乘数的表述正确的有()。
A当政府投资或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B当政府投资或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时,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C购买性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D实行平衡预算政策,不具有扩张效应E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答案】ABCE【解析】本题中A选项在2013年的考试中出了一道单选题【例题15:2011年多选题】财政政策乘数包括()。
A.税收乘数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C.债务乘数D.平衡预算乘数E.赤字预算乘数【答案】ABD【知识点二】财政政策时滞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产生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以及效果时滞。
这些时滞又分为内在时滞(只涉及行政单位,与立法机关无关,即这种时滞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机关没有关系)和外在时滞(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时间)。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财政政策效应 三、财政政策乘数
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指财政政策经由一系列中间因素的变化转变 为政策目标的过程。工具 目标 是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 具通过某种媒介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 联系的整体。
中间媒介包括收入、利润、工资、价格等。
政策成本实现较大的政策效益
三、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是指某一财政政策变量(如政府
购买性支出、税收收入等)的较小变动,就会 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较大变化。
税收乘数
购买性支出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总需求或总产出的变动量ΔY 税收乘数=———————————— 税收收入变动量ΔT - b =—————————— 1-边际消费倾向 b 特点和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包括:
1、乘数效应 2、内在稳定器(累进的所得税制、公共支出尤其是 社会福利支出),奖抑效应、货币效应
•对一种财政政策进行评价非常困难,而且财政政策往往 发生偏差。要求政府在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时应进行充分 的考虑。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财政政策效应 做出判断和估测,其基本思想就是以较小的
(二)货币机制 增支或减税→财政赤字→融资(扩大货币供给量) ⇒经济增长(通胀) (三)价格机制 1、增税→价格提高(税负加重)→需求下降 (供给下降)⇒结构平衡 2、财政补贴→价格回归→供给增加⇒结构平衡
例如,我国基础设施定价偏低,加工工业产品价格相对 偏高。
二、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为此所付 出的代价
(一)收入机制
范围: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收入
对个人收入分配:实得货币收入(征税、补 贴);实际购买力(货币升值贬值) 对企业利润分配: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财政政策乘数计算公式
财政政策乘数计算公式从支出方面来看,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为:Y=C+I+G(1)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私人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购买性支出。
其中,C=Ca十bYd(2)式中,Ca代表消费函数中的常数,也就是说,人们即使在短期没有收入也要消费,这可能就需要动用原有资产(如储蓄)或借债等。
Yd代表可支配收入,即总收入扣除税收(T)后的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Yd=Y-T(3)把(2)(3)代入(1)可得:Y=Ca十b(Y-T)+I+G=Ca十bY-bT+I+G(1-b)Y=Ca-bT+I+GY=(Ca-bT+I+G)÷(1-b)(4)根据(3)式,我们就可以得到简单的财政政策乘数。
首先求(3)式对T的导数,得到税收乘数:它表明的是税收的变动(包括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GNP的影响程度。
这种影响程度就是所谓的税收乘数。
第一,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相反。
第二,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量为税收增量的b/(1—b)倍。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b)为0.8,则税收乘数为-4。
可见,若政府采取减税政策,将会成倍刺激有效需求,有利于经济增长。
其次求(3)式对G的导数,得到购买性支出乘数:它表明的是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GNP的影响程度,这种影响程度就是所谓的购买性支出乘数。
第一,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方向相同。
第二,政府增支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1/(1—b)倍。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购买性支出乘数为5。
第三,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
这说明,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作用大于税收政策。
最后,政府在增加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购买支出,这些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增加是什么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平衡预算乘数:这就是说,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若同时等额地增加支出,国民收入也会等额地增加。
换言之,即使政府实行平衡预算财政政策,仍具有一定的扩张效应。
14-3 财政政策的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的政策乘数各位同学大家好,现在进入第三个知识点财政政策的政策乘数的学习。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政策的制定者,已知财政政策可以烫平经济,也已知财政政策的手段分别是政府购买和税收,那么你要如何知道这两种政策手段对产出的影响程度?一般而言,我们用政策乘数来衡量这种程度上的多少。
首先,介绍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购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只有一期的,而是有点像石子击中水中形成的涟漪,是一期一期又一期的。
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总需求包括了自主消费、政府购买和投资。
第一轮提高政府购买的时候,总需求Y会提高,即ΔG也就是增加的政府购买。
第二轮总需求增加,可支配收入也相应地增加了ΔG,而此时可以发现消费增加的程度就等于消费边际乘数乘以ΔG。
消费增加之后,第二轮的产出又增加了,由于消费带来的增量,ΔY2就等于ΔC1。
接下来,又会形成一个涟漪状的反应,因为总产出增加,可支配收入又增加,那么消费ΔC2就会等于边际消费乘数的平方乘以ΔG。
即:∆Y1=∆G∆C1=MPC·∆G∆Y2=∆C1∆C2=MPC2∆G以此类推,无穷尽也。
所以政府购买所带来的产出增加是高于政府购买本身的,也就是一个大于1的数字,即ΔY/ΔG=1/(1-MPC),MPC是边际消费倾向。
当边际消费倾向越大的时候,政府购买乘数也相应的越大。
那么,税收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如何衡量呢?一般用税收乘数来衡量。
需要注意的是,税收乘数是负的,因为税收对产出是反向作用的。
税收跟购买一样,也有涟漪式的作用,因为它先影响消费,消费再影响需求,需求继而又影响消费。
具体看一下,第一期,由于税收减免,可支配收入会增加,数额与税收减免相同,即ΔYD1=-ΔT(当然是负的)。
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ΔC1也会相应增加ΔT乘以边际消费乘数,消费增加之后可支配收入又相应增加。
然后,第二期的消费也会增加-MPC的平方乘以ΔT。
即:∆YD1=−∆T∆C1=−MPC·∆T∆Y2=∆C1∆C2=−MPC2∆T以此类推,也是无穷尽也。
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乘数是指一种货币变动所引起另一种商品的相应变化。
假如货币量增加一倍,也就是说100元可兑换成200元,那么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货币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物价水平上涨量与利息率的乘积就是财政政策的乘数。
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收入,使消费者剩余减少,或者通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增加消费者剩余,从而降低税率,扩大政府收入。
由于公众持有货币,政府支出可以部分转化为政府收入。
这样,政府的收入就等于支出,并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这种效果的扩大意味着支出乘数的扩大。
因此,货币乘数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联系纽带。
它反映了社会对货币需求的状况,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状况。
从某种程度上讲,货币乘数理论对研究货币、金融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财政乘数可以观察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规模及增长的质量。
在西方经济学中,对财政乘数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的过程。
货币乘数理论可以解释财政收入乘数,其逻辑是:一国的财政收入(即税收)增加,等于居民和企业将手中持有的现金用于当期消费的比率增加,因而总需求(财政收入)增加,总需求增加导致财政支出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民收入再增加又会刺激总需求,这样便实现了经济的良性循环。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支出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经济发展需要适当的财政收支平衡作保证。
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该平衡关系不能达到绝对平衡,往往有较大缺口,出现财政赤字或赤字膨胀,出现负的财政政策乘数。
一般来说,一国的财政收支缺口越大,其财政政策的乘数也越大;反之,则小。
但财政政策是否优于货币政策呢?现实的情况是,各国都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使用,既不同货币政策对称使用,也不同财政政策对称使用,而是同时运用,互相配合,取得最佳的宏观经济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要想影响经济的波动,必须正确判断经济周期的性质,根据经济周期的阶段,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乘数公式
财政政策乘数公式乘数是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波动是所应用的一种概念性工具,由凯恩斯在研究投资变动对就业量增加的影响时首先提出。
后来,凯恩斯对这一概念加以利用,用来研究投资变动对总收入的倍增作用。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乘数是投资增加时会引起收入的增加。
因此,乘数反映投资与收入在量上的关系,但这里所说的收入不是指投资后的利润,而是指因投资形成的购买、由购买所形成的收入。
财政政策分为变动政府收入税收和变动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吧。
这三个变量都是各有各的乘数的。
四部门中,y=a+i+g+nx+bTr-bT/1-b+r,其中a是自发消费,b是边际消费倾向,r是边际进口倾向。
所以税收乘数=-b/1-b+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b/1-b+r政府购买乘数=1/1-b+r1.将财政收支置于超然地位即暂不考虑财政收支,判定社会供求的对比状况,然后对财政收支对比关系相机决策。
如果社会总供求平衡,则财政收支宜保持平衡;如果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则应使财政收小于支,且收支差额等于供求差额除以支出乘数;如果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则使财政收大于支,且收支差额等于供求差额除以税收乘数。
财政收支对比关系的这一确定过程也可用经济总量平衡的关系式来表示。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C S T M=C I G X。
等式左边是代表总供给的收入流量,由消费C、储蓄S、税收T和进口M组成。
等式右边是代表总需求的支出流量,由消费C、储蓄S、税收T和出口X组成,将等式变形可得:G-T=S-I十M-X。
因此,当S-I十 M-X=0时,G=T,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此时,非政府部门包括对外部门总体上讲收入流量等于支出流量,因而政府财政部门既无必要为非政府部门提供结余资源,也不可能去使用非政府部门结余的资源,故收支保持平衡。
当S-I十M-X>0时,G>T,财政收支有赤字。
此时,非政府部门总体上讲收入流量大于支出流量,非政府部门有结余,需要由政府部门来动用这部分结余资源,即财政支大于收才能保持总量平衡。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 数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一 推导财政政策乘数并说明其含义财政政策乘数考察的是某项财政政策手段或政策工具的应用对收入的影响,即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1单位政府收支的变化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变化。
以3部门为例:所以IS曲线方程为另外LM曲线方程为将IS-LM方程结合在一起则:结论:1 由于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乘数的效果一般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
2 式子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是交易需求占收入的比重,h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H越大——dk/h则越小——dy/dg则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H越小——dk/h则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另外H越大——LM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大3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D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D越小——dy/dg则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另外d越大——IS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4只有当一项扩张(紧缩)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下降)的很多,它才会对AD产生很大的调整作用(财政政策效果明显)。
在LM 曲线为水平状态下,财政政策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挤出效应为0)二 推导货币政策乘数并说明其含义货币政策乘数是指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时候(IS曲线不变),实际货币供给量使均衡收入变动的比率:结论:1 式子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是交易需求占收入的比重,h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H越大——dy/dm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H越小——dy/dm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另外H越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LM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小2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D越大——dy/dm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D越小——dy/dm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另外d越大——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1、政府采购行为的变动直接影响总需求曲线。
2、乘数效应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移动。
支出乘数的公式乘数=1/(1-MPC)MPC边际消费倾向,即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非用于储蓄的比例。
MPC越大,则对消费的引致效应越大,乘数也越大。
3、乘数效应的的其他应用4、挤出效应挤出效应(crog-out effect)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时,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即政府采购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时,也会挤出投资,会部分抵消政府购买对总需求的影响。
5、税收变动减税时,增加了家庭的实际工资,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增税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国债、投资、补贴等等手段来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
增加税收、发行国债,或是减少政府投资、补贴等属紧缩性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降低税收、减少国债发行量,或是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增加补贴等则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会产生积极影响。
货币政策或是财政政策的出台,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能改变股市原有的趋势。
因为,任何事物本身都存在着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外因,只要不是实质性的,只能起到助推或迟滞的作用,并不会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
假如股票市场正处在上涨的牛市阶段,如果出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或是财政政策,多半儿会被牛市市场所忽略。
但如果是扩张性的政策,就可能会被以多头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所利用并加以放大来加快股市的上升。
相反,假如股票市场正处于下跌的熊市当中,如果出台扩张性的政策,股市也不会结束下跌开始上升,更可能的是根本不被理会继续下滑。
但若是不幸碰上了紧缩性的政策,那就要命了,股市不但会加速下滑,更可能会出现塌方式下跌。
总之,股票市场运行的不同阶段对政策的反映也是不同的,牛市对一般性利空的反应是迟钝的,对利多却极为敏感,哪怕它只有一点点;相反,熊市对一般性利多的反映也是呆滞的,对利空更是敏感到惊恐,哪怕它远的不着边际。
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什么是财政政策乘数乘数是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波动是所应用的一种概念性工具,由凯恩斯在研究投资变动对就业量增加的影响时首先提出。
后来,凯恩斯对这一概念加以利用,用来研究投资变动对总收入的倍增作用。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乘数是投资增加时会引起收入的增加。
因此,乘数反映投资与收入在量上的关系,但这里所说的收入不是指投资后的利润,而是指因投资形成的购买、由购买所形成的收入。
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倍数。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推导和理解财政政策乘数的基础。
为便于分析,假定该经济体是一个封闭性经济,而且不考虑公司保留利润、国有企业和财产收入等因素。
财政支出只用于购买当期产品,税收也只是所得税,且价格水平在短期内不受总需求变化的影响。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根据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状况,即:Y=AD(1)其中,Y为国民收入,AD为总需求。
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中既包括家庭和政府向厂商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意愿支出,也包括厂商以投资形式彼此购买产品的意愿支出。
这样,总需求可以归结为家庭的消费支出(C)、厂商的投资支出(I)和政府的购买支出(G)。
在供求平衡时,国民收入将通过以下4式决定:Y=C+I+G(2)C=a+bYd(3)Yd=Y−T+TR(4)T=To+tY(5)其中,(2)式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方程,即总产出等于总需求。
(3)式是消费者的消费方程式,a为给定常数,表示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即自主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0<b<1),表示消费者每增加1单位的收人中,有多少用于消费;Yd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4)式是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决定式,其中T为政府税收,Y为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5)式是税收函数,这里的税收仅指个人所得税,其中To为与收入无关的税收,即自主税收,t为税率(0<t<1)。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对GDP仍起扩张作用,其扩张的规模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稳定器效应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稳定器效应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稳定器效应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乘数效应和稳定器效应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稳定器效应,并探讨它们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是指由财政政策引起的总需求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产生更大的影响。
乘数效应的核心思想是,当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会刺激民间消费和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乘数效应的计算方式为乘数=1/(1-MPC),其中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以减税政策为例,当政府减少个人所得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增加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这种增加的消费需求将促使企业增加生产和雇佣更多劳动力,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乘数效应的存在使得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和缓解经济萧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乘数效应相对应的是稳定器效应。
稳定器效应是指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财政政策自动发生的调节作用,以稳定经济波动。
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收入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增加,政府的财政赤字扩大。
这些财政政策的自动调整能力使得经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防止经济进一步下行。
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也是稳定器效应的重要体现。
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往往会增加支出,例如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同时,税收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政府仍然需要维持正常的社会保障支出。
这些政策的调整使得经济在下行周期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减轻了经济衰退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乘数效应和稳定器效应并非完全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过程中,财政政策既需要乘数效应来刺激经济增长,也需要稳定器效应来缓冲经济波动。
这需要政府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政策目标,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工具,以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稳定器效应是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概念。
乘数效应通过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器效应通过自动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稳定经济波动。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可编辑】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一 推导财政政策乘数并说明其含义 财政政策乘数考察的是某项财政政策手段或政策工具的应用对收入的影响,即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1单位政府收支的变化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变化。
以3部门为例:d y=c i+g=a+b*ye dr g ++-+d y =(1-t )y所以IS 曲线方程为1(1t)b a e g dry ++-=--另外LM 曲线方程为k m r=y-h h将IS-LM 方程结合在一起则:[][]dm a+e g+h h y==1(1t)dk 1b dk h b h +--+-+(a+e )+hg+dm (1-t ) 1dk1(1t)h y dy g dg b ∆==∆--+结论:1 由于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乘数的效果一般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
2 式子中b 为边际消费倾向,t 为税率,d 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 是交易需求占收入的比重,h 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H 越大——dk/h 则越小——dy/dg 则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H越小——dk/h则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另外H越大——LM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大3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D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D越小——dy/dg则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另外d越大——IS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4只有当一项扩张(紧缩)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下降)的很多,它才会对AD产生很大的调整作用(财政政策效果明显)。
在LM曲线为水平状态下,财政政策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挤出效应为0)二推导货币政策乘数并说明其含义货币政策乘数是指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时候(IS曲线不变),实际货币供给量使均衡收入变动的比率:[][]dm a+e g+h h y==1(1t)dk 1b dk h b h +--+-+(a+e )+hg+dm (1-t )[]1h m m 1(1t)k d y dy d b ∆==∆--+ 结论:1 式子中b 为边际消费倾向,t 为税率,d 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 是交易需求占收入的比重,h 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H 越大——dy/dm 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H 越小——dy/dm 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另外H 越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LM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小2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D越大——dy/dm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D越小——dy/dm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另外d越大——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大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班主任工作总结专题8篇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
财政政策乘数计算
财政政策乘数计算乘数是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波动是所应用的一种概念性工具,由凯恩斯在研究投资变动对就业量增加的影响时首先提出。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乘数计算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乘数计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推导和理解财政政策乘数的基础。
为便于分析,假定该经济体是一个封闭性经济,而且不考虑公司保留利润、国有企业和财产收入等因素。
财政支出只用于购买当期产品,税收也只是所得税,且价格水平在短期内不受总需求变化的影响。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根据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状况,即:Y=AD (1)其中,Y为国民收入,AD为总需求。
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中既包括家庭和政府向厂商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意愿支出,也包括厂商以投资形式彼此购买产品的意愿支出。
这样,总需求可以归结为家庭的消费支出(C)、厂商的投资支出(I)和政府的购买支出(G)。
在供求平衡时,国民收入将通过以下4式决定:其中,(2)式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方程,即总产出等于总需求。
(3)式是消费者的消费方程式,a为给定常数,表示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即自主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0<b<1),表示消费者每增加1单位的收人中,有多少用于消费;Yd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4)式是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决定式,其中T为政府税收,Y为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5)式是税收函数,这里的税收仅指个人所得税,其中To为与收入无关的税收,即自主税收,t为税率(0<t<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这是一个重点需要把握的问题。
在我国财政与信贷是国家从宏观上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不同的渠道,两者虽然都能对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进行调节,但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又是不同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两者的不同作用。
(一)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一 推导财政政策乘数并说明其含义 财政政策乘数考察的是某项财政政策手段或政策工具的应用对收入的影响,即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1单位政府收支的变化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变化。
以3部门为例:d y=c i+g=a+b*ye dr g ++-+d y =(1-t )y所以IS 曲线方程为1(1t)b a e g dry ++-=--另外LM 曲线方程为k m r=y-h h将IS-LM 方程结合在一起则:[][]dm a+e g+h h y==1(1t)dk 1b dk h b h +--+-+(a+e )+hg+dm (1-t ) 1dk1(1t)h y dy g dg b ∆==∆--+结论:1 由于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乘数的效果一般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
2 式子中b 为边际消费倾向,t 为税率,d 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 是交易需求占收入的比重,h 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H 越大——dk/h 则越小——dy/dg 则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H越小——dk/h则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另外H越大——LM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大3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D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D越小——dy/dg则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另外d越大——IS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4只有当一项扩张(紧缩)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下降)的很多,它才会对AD产生很大的调整作用(财政政策效果明显)。
在LM曲线为水平状态下,财政政策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挤出效应为0)二推导货币政策乘数并说明其含义货币政策乘数是指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时候(IS曲线不变),实际货币供给量使均衡收入变动的比率:[][]dm a+e g+h h y==1(1t)dk 1b dk h b h +--+-+(a+e )+hg+dm (1-t )[]1h m m 1(1t)k d y dy d b ∆==∆--+ 结论:1 式子中b 为边际消费倾向,t 为税率,d 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 是交易需求占收入的比重,h 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H 越大——dy/dm 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H 越小——dy/dm 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另外H 越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LM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小2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D越大——dy/dm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D越小——dy/dm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另外d越大——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第13章财政乘数与财政政策
第13章财政乘数与财政政策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4 自决的财政政策
13.4.2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在经济衰退时期,GDP小于充分就业的均 衡水平,总需求不足,政府应执行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2 GDP的决定
GDP的决定
无公共预算条件下,GDP的大小取决于总需 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水平,但不一定理想。
有公共预算条件下,GDP的大小仍取决于总 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水平,但公共预算可主 动影响社会总需求,最终结果取决于政府支 出和税收的相对规模及其各自特点。
内容: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收
第13章财政乘数与财政政策
C+I< GDP时,GDP收缩 C+I= GDP时,GDP达到均衡
第13章财政乘数与财政政策
第13章财政乘数与财政政策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2 GDP的决定
13.2.3 三元经济下的GDP流量循环模型
第13章财政乘数与财政政策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13章财政乘数与财政政策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3 财政乘数与GDP的均衡水平
13.3.3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支出、税收等量变化,净影响不会趋于零 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
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即为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BK=GK+TK=1 结论: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对GD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乘数计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乘数是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波动是所应用的一种概念性工具,由凯恩斯在研究投资变动对就业量增加的影响时首先提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乘数计算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乘数计算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推导和理解财政政策乘数的基础。
为便于分析,假定该经济体是一个封闭性经济,而且不考虑公司保留利润、国有企业和财产收入等因素。
财政支出只用于购买当期产品,税收也只是所得税,且价格水平在短期内不受总需求变化的影响。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根据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状况,即:
Y=AD
其中,Y为国民收入,AD为总需求。
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中既包括家庭和政府向厂商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意愿支出,也包括厂商以投资形式彼此购买产品的意愿支出。
这样,总需求可以归结为家庭的消费支出、厂商的投资支出和政府的购买支出。
在供求平衡时,国民收入将通过以下4式决定:
其中,式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方程,即总产出等于总需求。
式是消费者的消费方程式,a为给定常数,表示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即自主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消费者每增加1单位的收人中,有多少用于消费;Yd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式是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决定式,其中T为政府税收,Y 为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式是税收函数,这里的税收仅指个人所得税,其中To为与收入无关的税收,即自主税收,t 为税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
的必要性
这是一个重点需要把握的问题。
在我国财政与信贷是国家从宏观上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不同的渠道,两者虽然都能对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进行调节,但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又是不同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两者的不同作用。
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
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
因此,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
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体确定,因而财政收支的规模大体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单位和个人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就大体确定了。
比如,国家对个人征税,也就相应减少了个人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对
企业征税或国家对企业的拨款,也就减少或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需求。
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除了收取利息外,并不直接参加GDP的分配,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
信贷资金是以有偿方式集中和使用的,主要是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进行余缺的调剂。
这就决定了信贷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形成。
至于信贷收入虽然对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形成不能说没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一定要通过信贷支出才能产生。
比如,当社会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过旺时,银行采取各种措施多吸收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存款,这看起来是有利于紧缩需求的,但如果贷款的规模不作相应的压缩,就不可能起到紧缩需求的效果。
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从消费需求的形成看,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个方面。
社会消费需求,
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
只要在财政支出中对社会消费性支出作适当的压缩,减少社会集团的购买力,社会消费需求的紧缩就可以立即见效。
而银行信贷在这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
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则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
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是有直接影响的。
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至于说银行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也主要是体现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上。
但居民储蓄存款毕竟可以随时提取,因而这种影响的力度就不像财政那样大。
再从投资需求的形成看,虽然财政和银行都向再生产过程供应资金,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根据财政、银行在运用资金上无偿与有偿的不同特点,固定资产投资理应由财政供应资金,而流动资金投资一般
由银行供应资金。
虽然随着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不断扩大,银行也发放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但银行的资金运用的重点仍是保证流动资金的供应。
从这里也可看出,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则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在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有时又会出现需求过旺、供给短缺。
这种需求与供给失衡的原因很复杂,但从宏观经济看,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分配引起的,而财政与信贷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又是有别的。
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惟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银行信贷。
因此,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
比如财政
发生赤字或盈余时,如果银行相应压缩或扩大信贷规模,完全可以抵消财政的扩张或紧缩效应;只有财政发生赤字或盈余,银行也同时扩大或收缩信贷规模,财政的扩张或紧缩效应才能真正发生。
问题不仅在此,银行自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起到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信贷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正是由于财政与银行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
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必然会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