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部制理念构建统一的灾难应急管理体制
2024年应急管理办工作计划(四篇)
2024年应急管理办工作计划应急管理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____年,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解决存在问题,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全力创建茂南区“平安稳定、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一)努力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制。
____年,我区经历了大部制改革,全区各部门应急管理职能因部门职能的划转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级应急工作负责同志亦因人事变动而不同。
目前,当务之急是抓紧督促各级各部门,根据新的三定方案中的部门职能,重新调整建立应急管理相关机构,并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全区各类应急机构的科学设置,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同时,开展全区应急机构重新登记、备案工作,形成组织机构网络,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职责任务,真正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大力构建全区应急预案体系。
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加快镇、村两级和中小学校、重点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使应急预案更符合实际,操作性更强;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不断修改完善,做好预案备案,建立台账,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全区预案体系;加快区级应急预案简本修改工作,编印《茂南区应急预案汇编》。
(三)致力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继续积极____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并以此为依据,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____年内,制定《茂南区突发事件信息评分办法及通报制度》,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制定《茂南区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年度考核;强化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制建设,强化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制定落实风险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制度,完善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加强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机制建设,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一届山东省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第一届山东省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第一届山东省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题目一:应急管理的定义和目标答案:应急管理是指国家、地方及相关部门在防灾减灾、救援救灾和恢复重建等应急阶段,按照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的方式,对突发事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处理,以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目标是保护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题目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答案: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国家应急管理机构、地方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组成。
国家应急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国家综合性大灾害防治机构、应急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与应急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
地方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包括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层级的应急管理机构。
相关部门包括公安、消防、国土资源、环保、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
题目三:灾害的分类及其特点答案: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包括洪涝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态灾害等。
人为灾害包括事故灾害、火灾和爆炸灾害、恐怖袭击等。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影响广、难以预测等特点;人为灾害具有故意性、可防性、可控性等特点。
题目四:领导应急管理工作的原则是什么?答案:领导应急管理工作的原则是全程领导、科学领导、综合领导和属地领导。
全程领导是指应急管理工作贯穿整个灾害防治过程,领导力量要统一,各个环节要协调一致。
科学领导是指应急管理工作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进行决策和指挥。
综合领导是指应急管理涉及到多个不同部门的协调,领导必须具备全局观和综合协调能力。
属地领导是指应急管理工作要根据灾害的发生地区进行分层负责,由地方政府负责领导。
题目五:应急救援的原则有哪些?答案:应急救援的原则包括即时性、专业性、协调性和迅速性。
即时性是指救援行动要立即启动,抢救和救助时间要最短;专业性是指应急救援要由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手段和技术;协调性是指应急救援工作要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迅速性是指应急救援要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发地点进行救援行动。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发展方向一“五化”: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方向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伟大成就,是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一面镜子。
经验和教训往往如同一个钱币的两面,经验总结和提炼得越是深刻、到位,发现不足和思考改进就可以越深入、准确。
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度复合型的趋势,也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还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综合化、系统化、专业化、协同化、规范化。
(一)根据综合化要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规定,“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都要进行预案的重新评估和修订”。
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践中,应急预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例如,有的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上下“一般粗”,有的基层应急预案缺乏细节规定和执行主体的规定;有的预案部门色彩重,一个应急预案与另一个预案上下左右“不对接”,部门之间、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连接还显得不够紧密,预案的统筹作用发挥不出来;对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案考虑不够周密,“顶端”事件缺乏有针对性的预案等。
面对应急预案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按照综合化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预案的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运用综合化、系统化思维改进分类、分级管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有其科学依据。
这样分类,有助于了解相关性强的突发公共事件所具备的共同性质,有助于把握应急管理的规律和应对的重点。
例如,自然灾害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提高预报水平,增强预警能力,增加物资储备,提高救助力度;事故灾难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加强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制,增强救援的能力和科学化程度;公共卫生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加强预防,做好防疫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社会安全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社会风险,果断处置群体性骚乱。
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作者:陆俊华2010-12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近几年来,我们有效应对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玉树特大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大透水、松花江水污染等事故灾难,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拉萨“3.14”、乌鲁木齐“7.5”等社会安全事件。
为了总结地方应急管理的经验,推动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根据中央党校的教学安排,第29期中青一班四支部调研组,于2010年11月9日至17日到广东省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与广东省政府、广州军区、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深圳南山区有关领导,及有关市(区)应急办、省防汛抗旱防台风指挥部办公室,广州、深圳海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考察了广东省应急指挥中心、广州亚运会亚残会总指挥部、亚运安保军队联合指挥部、番禺赛区运行保障指挥中心,到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应急指挥中心、综治信访维稳接待大厅进行实地了解,与东莞市卫生局、常平镇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
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一、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近年来,广东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属地管理,统一指挥、军地联动、综合协调,分级响应、分类处置、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应急管理体制比较完善。
2007年,广东省成立了省应急管理委员会,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政府相关副省长和驻粤军队、武警(下同)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并成立21个专业指挥部,省应急管理委员会在省政府办公厅设立副厅级的办事机构(即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各专业指挥部以相关厅局作为办公室,军队、武警有关单位为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成员单位。
应急普法答题题库
应急普法答题题库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 预防B. 救援C. 恢复D. 监测答案:A。
解析:预防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预防可以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在源头上降低风险。
2.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是()。
A.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B.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管理为主C.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D.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管理为主答案:A。
解析:这种体制能够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不同部门的作用,适应我国国情,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3. 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该()。
A. 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B.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C. 靠近窗户等待救援D. 乘坐电梯下楼答案:B。
解析:地震时在室内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可以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跑到室外可能来不及,靠近窗户危险,电梯在地震时容易故障,不能乘坐。
4. 火灾发生时,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 拨打119报警C. 乘坐电梯逃生D. 弯腰低姿前行答案:C。
解析:火灾时电梯容易断电、发生故障,乘坐电梯逃生非常危险,而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拨打119报警和弯腰低姿前行都是正确的做法。
5. 洪水来临时,应该()。
A. 游泳逃生B. 爬上屋顶等待救援C. 在水中行走D. 躲在地下室答案:B。
解析:洪水来临时游泳逃生很危险,在水中行走可能被冲走,地下室容易被水淹,爬上屋顶等待救援相对安全。
6. 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周围群众应该()。
A. 围观看热闹B. 尽快远离泄漏区域C. 帮忙清理泄漏物D. 点火烧掉泄漏物答案:B。
解析:危险化学品泄漏非常危险,群众应尽快远离以保障自身安全,围观、帮忙清理和点火烧掉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7. 应急避难场所应该具备()等基本设施。
A. 水、食物、帐篷B. 娱乐设施C. 游泳池D. 商场答案:A。
新修订《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解读
新修订《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解读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期刊名称】《中国应急救援》【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7-9)【作者】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近日,新修订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对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此次《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的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们在总结抗震救灾经验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应急对策研究,1988年开始在地震重点危险区开展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1991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内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这是我国第一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996年、2000年、2005年分别进行了3次修订。
此次颁布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是第4次修订,与前几次修订相比有以下几方面背景。
首先,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中“一案三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制定了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是2007年、2008年相继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新的形势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地震应急预案得到贯彻落实。
其次,自上次预案实施以来,我国先后发生多次地震,特别是发生了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对原预案直接、全面的检验,国外也发生多次重大地震灾害,启示十分深刻,经验尤为宝贵,这是前几次修订时不曾遇到的。
第三,2005年以后,我国全面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预案的制定工作,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理论、技术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为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在应对突发地震事件中的作用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准备的纲要,是政府和社会在地震突发时由常态向非常态转换的应急机制,是各级政府实施抗震救灾行动的计划。
汶川、玉树等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国务院、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快速反应,按照各级地震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地震应急响应,迅速由常态转入应急状态,成立了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和指挥抢险救援、伤员救治、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应急恢复等各项应急任务,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上)-王宏伟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部门职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安全生产职能
九
农业部的草原火灾防范职能
个
部
国家林业局的森林火灾防范职能
门 公安部的消防职能
水利部的防汛抗旱职能
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范职能
自
国家地震局
然
灾
害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救
助 职
民政部
能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协调机构
高
01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层
次
1949年—1978
单灾种应对时期
年
1950
国家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
年
(二)单灾种应对不适应时期
1978年—2003 单灾种应对不适应时期 年 国家成立多个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
1989年 2000年
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 (现国家减灾委员会)
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3年 成立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非常规突发事件
非常规突发事件使得既有的职责、职能 设定被完全打乱,危机现场的情境是高 度动荡和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 领导靠前指挥。
应急办或成“僵尸部门” 05
应急管理的首要职责:防范化解重大安 全风险。 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高效应对非常规 突发事件。
三、组建应急管理部的“9+4”模式
(一)“9+4”模式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的安全体制也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层面成立了中央国家 安全委员会。中国应对巨灾的模式也在悄 然地发生变化。
雅安的芦山地震
云南的鲁甸地震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巨灾应 对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巨灾应对模式变成以地方应对为主,中 央提供支持。
重大灾难下政府的应急机制
重大灾难下政府的应急机制重大灾难下政府的应急机制摘要: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不仅给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而且有的还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如何科学应对、妥善处理,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考验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突发性公共事件由于其自身的突然性、普遍性、紧迫性等特点,导致其爆发时往往带来极大的破坏力,给政府的应急管理政策带来挑战。
因此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的重要,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虽不能杜绝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但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降低政府的损失和人民的伤亡,从而提高执政部门的威信度。
关键词:重大灾难事件;应急管理、政府应急管理一概念应急是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
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 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重大灾难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二应急管理研究阶段划分第一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地震、水旱灾害的加剧我国学术界在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命题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命题作者:苏国锋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17期【关键词】应急管理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維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要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已初步建立网格化的运转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如何针对“防”和“救”的需求,将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与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进行有效结合,形成“防”“救”合力,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命题。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应急管理的“防”和“救”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立足当前新形势、新要求,我国于2018年组建应急管理部,开启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新时代。
构筑“大应急”的格局,实质上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国家总体安全观和大部制改革理念的推动下,在历次大灾实践经验基础上,应对应急体制机制碎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同时应该明确,当前大应急的整合不能仅止于“物理整合”,将分散于各相关机构的应急职责相加,将应急资源、应急队伍、应急信息等统一于一个新的架构内只是一个起点,更为关键的是,应急管理部门内部以及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专业部门之间、与社会多元主体之间在应对不同类型灾害与突发事件上的功能整合与责任协同,即形成“防”和“救”的整体合力。
最新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最新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A.县交通局制定的预案应当报送县应急局备案B.县应急局制定的预案应当报送市应急局备案C.市应急局制定的预案应当报送市人民政府备答案:C2.《国家地震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A.正确B.错误答案:A3.实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属地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坚决遏制()A.重大生产安全事故B.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C.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答案:C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
A.正确答案:A5.应急管理局可以将行政强制措施委托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行使。
A.正确B.错误答案:B6.对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在停产整顿期间,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A.正确B.错误答案:A7、甲市乙县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该起事故应该由()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A.乙县人民政府B.甲市人民政府C.驻甲市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答案:C8、如图所示,未成年人也有参与灭火义务。
(B)A.正确B.错误答案:B9、根据《行政处罚法》,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罚款B.没收违法所得C.责令赔偿损失10、如图所示,陈某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陈某应当()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A.立即B.1小时内C.半小时内答案:A11.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下列地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是()。
A.某市高铁站B.某私立幼儿园C.某社区敬老院D.某古代碑林答案:ABCD12.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负责依法查处寄递危险化学品的行为的是()。
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思考摘要: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历经数次改革,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以大部制、综合性、防救结合为导向的应急管理体系,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里程碑。
本文通过分析应急管理部门改革初期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应急管理公共管理体制新形势2018年应急管理部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由一个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协同的应急管理体制正式形成。
当前,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已初显成效,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应急管理部门如何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关键,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优势,值得深入思考。
一、我国应急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应急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具有鲜明的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模型的特点。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我国一直处于以政府为主体,单灾种、分部门的应急管理阶段,即针对一个灾种,由一个部门或专门成立一个临时机构负责对应的应急管理工作。
2003年,在取得抗击非典重大胜利后,为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国家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着手开展我国“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随着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搭建形成了我国应急预案框架。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提出健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综合协调、分部门处置的应急管理阶段。
2018年,应急管理部挂牌组建,表明我国应急管理转入了大部制、综合性、防救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发展新阶段,张兴凯将其形容为“综合应急阶段进程”,多灾种、“防救结合”是这一阶段的标志。
总体而言,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从分散走向整合、从碎片化走向整体性的总体趋势。
二、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职责边界不明确,队伍配置存短板改革之前,应急管理相关的职能分散在多个不同的部门,如安全生产的职能在安监部门,减灾救灾的职能在民政部门,森林防火的职能在林业部门,防汛抗旱的职能在水利部门。
中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理念、体制与对策
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理念、体制与对策1. 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建筑物高度密集,自然环境、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使得城市灾害频发。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成为了当下极为重要的议题,但目前仍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
2. 理念的重要性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理念是指对于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果。
当前,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理念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管理的简单化、理念的跟不上实际需求等。
3. 体制建设的必要性在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体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完善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对于提高城市发展的安全性和应急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体制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深入的改革和完善。
4. 对策措施的重要性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措施是指在理念和体制的基础上,制定的应对城市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当前,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措施存在不足,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实践。
5. 未来发展展望在未来,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需要更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的理念、体制和对策措施,以适应更加多样化和复杂的城市灾害形势。
总结回顾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理念、体制与对策,是当下城市发展中的必修课。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一主题,不断完善我们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看来,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理念、体制与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城市灾害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建立健全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城市发展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这一领域,共同推动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通过以上文章,我相信你对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理念、体制与对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历程
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历程2008-11-26 13:44 heyun770等2人|分类:社会民生|浏览1222次2008-11-30 16:54网友采纳miaozy1212|四级我们刚考了,答案交了,记得不太清楚....不过提供一下参考吧,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历程经历了三个里程碑。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我们不能再像面对非典那样仓促应战,而要沉着应对,有章可循。
章从何来?这就是应急预案。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就开始编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2005年初,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 2006年,政府开始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该规划的发布和实施,是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三个里程碑加上法案的实施07年,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正确答案也是按年份给出的.相关链接-: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第四节应急管理生命周期一、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内涵二、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相关链接-:FEMA应急管理的四阶段第五节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一、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二、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第一节应急管理体制一、应急管理体制的内涵二、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相关链接-: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第二节应急管理机制概述一、应急管理机制内涵二、我国主要的应急管理机制第三节应急决策机制一、应急决策机制内涵二、应急决策的阶段划分三、应急决策机制构建第四节协调联动机制一、我国城市应急协调联动系统的模式二、我国协调联动机制的发展状况三、我国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完善相关链接-:国外协调联动机制要览第三章应急管理法制第一节我国的应急管理法制一、应急管理法制的内涵与特征二、我国应急法制的构成第二节《突发事件应对法》解析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背景相关链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缘由二、《突发事件应对法》总体思路三、《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性质与内容解析第三节我国应急管理的法制问题分析一、应急法制的内容缺失二、应急法制的内容冲突三、应急法制的实效性不足第四节我国应急管理法制的完善一、制定《紧急状态法》与重要单行法二、增强应急法制的协调性三、提高应急法制的可操作性与适应性相关链接-:甘肃省现有应急管理法规第四章应急预案第一节应急预案的内涵一、应急预案的概念及编制目的二、应急预案的分类第二节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一、应急预案的文件层次二、应急预案的结构与内容第三节应急预案的编制一、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二、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三、应急预案编制中的关键问题四、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相关链接-:XXX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大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四节应急预案的演练一、应急演练目的二、应急演练的原则三、应急演练分类四、应急演练的基本内容相关链接-甘肃省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推演脚本(节选)第五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解析一、编制总体预案的历程及其意义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第五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一节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一、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二、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三、风险评估在应急预案中的应用第二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一、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的内涵二、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的防灾标准相关链接-: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三、基础设施抗灾标准的实施第三节应急避难所建设一、应急避难所的类型二、应急避难所的规划相关链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第四节应急物资资源准备一、应急物资资源准备的内涵二、我国应急物资准备体系三、应急物资资源的配置相关链接-:应急物资分类及产品目录第五节应急人力资源准备一、应急人力资源准备的组建二、应急人力资源的管理三、应急人力资源的培训演练第六节应急信息资源准备一、应急信息资源准备的内涵二、应急信息需求三、应急信息管理流程第七节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一、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内容二、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的主要方式三、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的策略相关链接-:美国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构成第六章监测与预警第一节突发事件信息监测一、突发事件信息采集二、突发事件信息研判三、突发事件信息编报第二节突发事件预测一、突发事件预测的特殊性二、突发事件预测的专业机构三、突发事件预测案例举要第三节突发事件预警一、突发事件预警概述二、自然灾害预警管理三、事故灾害预警管理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管理五、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管理第七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一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原则二、应急处置的环节三、应急处置的措施案例- 特大地震灾害中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主要措施四、应急救援系统第二节应急处置中的资源调度一、应急物资的筹措二、应急物资调度三、应急物资的运输案例- 省际协调在年河南省雪灾应对中的作用第三节应急处置中多元主体的协调一、突发事件社会动员机制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构成三、多元主体的协调四、我国重大灾害应急管理接受国际救援的模式构想第四节应急处置中的信息公开与媒体沟通一、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二、应急处置中的媒体沟通第五节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心理救助一、心理救援的基本观念和原则二、心理救助的对象三、突发事件心理救助的实施相关链接-: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员必读第八章恢复与重建第一节灾情调查与评估一、灾情调查二、灾后损失评估第二节恢复重建规划及其编制一、规划体系及主要内容二、规划的编制及组织实施第三节短期恢复与长期重建一、恢复重建的主要内容二、短期恢复三、长期重建四、重建中的几个问题与策略第四节恢复重建的监管一、跟踪评估与实时监管相关链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二、外部监督与审计第九章应急管理平台第一节应急管理平台的内涵一、应急平台的含义二、应急平台的地位三、应急平台的功能第二节应急管理平台的框架体系一、中国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二、应急平台架构及其技术体系第三节应急管理的典型应用系统一、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二、紧急疏散决策支持系统三、车载移动指挥系统四、应急通讯及呼叫中心系统相关链接-:典型的应急管理平台相关链接-:国外典型的应急管理系统第十章应急管理能力与评估第一节应急管理能力的概述一、应急管理能力的内涵二、应急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相关链接-: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的八项任务第二节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一、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内涵二、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相关链接-:典型发达国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概览第三节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一、基层政府的应急能力建设相关链接-: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步骤及技能相关链接-: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路二、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相关链接-:FEMA的应急能力考试相关链接-:危机发言人的任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附录一中国部分应急管理网站一览附录二国际组织及部分国家应急管理网站附录三你准备好了吗?参考文献[显示全部信息]TOP书摘第一章应急管理引论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进行最优决策、如何减少或避免其发生的研究。
公共部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公共部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摘要:随着危机种类越来越多。
突发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
公共部门必须要学习掌握应对危机的方法。
危机发生前、中、后的各个阶段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积累危机知识和经验。
因此。
危机学习不是一个片段性的过程。
而是要通过公共部门建立起长效的学习机制来支持危机学习。
保障危机学习形成一个动态持续系统。
关键词:公共部门;突发事件;处理措施近年来,频发的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然而,传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治理所涉机构繁多且各自为政,总体治理能力不强,不足以适应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跨领域演变的现阶段突发事件,有效提升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治理水平呼唤着新的治理模式。
协同治理将协同学的基本思想应用到治理领域,强调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体等多元主体相互协调合作,组成和谐有序高效的公共治理网络,协同互动,进而有效地处理公共事务,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治理提供了新的范式。
1突发事件的含义及特点1.1突发事件的含义根据不同的定义范围,人们大体上将“突发事件”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不仅事件的发生发展速度很快、出人意料,并且难以应对和处理,只能采取非常手段进行制止和消除。
狭义上的突发事件的定义更具有针对性,是指意外的突然发生的重大的或敏感的事件。
其中包括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也包括恐怖事件、社会冲突、重大交通事故和媒体信息的大规模恶意宣传等人为的“社会危机”。
1.2突发事件的特点突发事件具有引发突然性、目的明确性、行为破坏性、瞬间聚众性和状态失衡性等五个特点。
任何突发事件的形成都是事物内在矛盾一步步积累,在一定的契机下引发的,可以瞬间在不同程度上使国家、社会或者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进而导致聚众效应产生,盲目的信息传播又会进一步导致社会安定状态失衡,出现一系列隐患问题。
二、公共部门突发事件与危机意识学习的内容2.1危机预警学习所谓危机预警。
就是对危机潜伏期的信息、情报及时处理。
【发展战略】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
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月汶川大地震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使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有力、有序、有效的轨道认真总结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特点和经验,充分估计、充分肯定、充分运用这一体系。
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历程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在预防、预测、预警、指挥、协调、处置、救援、评估、恢复等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各方面快速、高效、有序反应,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个完整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
提高于贯彻落实科学观的实践,把应急管理摆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格局中,形成了应急管理“点”与常态行政管理“面”的结合,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02年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面对很不安宁的多地方,乡镇和县级领导选任实行“公推公选”的方式。
让更多的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党的干部选任过程中。
与此同时,党有效地领导和组织了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在有着数亿人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实行全体村民的直接民主.不仅没有发生大的政治动荡,而且大大提升了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上)-王宏伟
二、综合性应急管理为何停滞
(一)综合性应急管理停滞的原因
1、应急预案
以“一案三制”为核心构建的综合性应急管 理体制,基本上是以工业社会的低度复杂性、 低度不确定性风险为假设背景的。它瞄准和 锁定的并不是后工业社会中具有高度复杂性、 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
体现人类进入21世纪,即后 工业社会之后,所面对的具 有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 性的风险。
最关键
A
应急 值守
B
综合 协调
C
信息 汇总
应急办成立
推力:2003年的非典 拉力:2008年召开奥运会
应急管理:“一案三制”
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 应急体制
突发事件 应急机制
突发事件 应急法制
(四)综合性应急管理停滞时期
2008年到2018 综合性应急管理停滞时期 年
我国面对常规突发事件时,应急体制、 应急体系的运转能力非常强。但是遭遇 非常规突发事件时,看起来牢不可破、 坚不可摧的应急管理体制、体系,又漏 洞百出、捉襟见肘。
01
应对能力不对称 应对常规突发事件的能力越来越强; 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旧薄弱, 甚至出现了极强和极弱的高度不对称。
当前应急制度设计不适应突发事件
的跨界性
02
当前我国应急制度设计以行政区域为基础、 以致灾因子为导向,强调分类管理、分级负 责。现实中,复杂性巨灾会突破既有的分级、 分类的制度设计。
02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议
事 协
03 国家减灾委员会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
调
火指挥部
机
04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
构
应整合,尽整合
大部制改革,不应漫无边界。应急管理部对应的是 绝大部分的自然灾害和主要事故的应对职责。不为 整合而整合,增加协调成本。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的基本体系
People who often blame themselves can often get forgiveness from other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的基本体系在中国,自然灾害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
历史上,频繁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不仅直接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还极大地影响了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宗教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治理洪水曾促成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而对于灾荒救助的失效也几经成为一些王朝覆亡的重要诱因。
灾害救助,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性。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基本建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
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基本系统本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体系建设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我国的灾害应急救助系统主要包括:(一)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组织领导系统在国家的层面上,应急救助的领导系统主要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减灾委员会。
一名国务院副总理担任主任,另外还设有若干副主任,共有34个国务院的部、委、办、局和军队及红十字会等组织参加。
根据规定,国家减灾委员会为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进减灾交流与合作,组织、协调全国抗灾救灾工作。
这个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所以,在各级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行政部门主要是民政部、省级的民政厅、地区和县级的民政局。
(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系统全国县以上各级政府均制定了相应的救灾预案,并确定了不同的灾害救援响应等级,建立了灾害的应急机制。
每当灾害发生以后,有关的政府首长都能够比较及时地启动灾害应急机制,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协调各种资源,投入救灾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大部制理念构建统一的灾难应急管理体制作者:于海艳袁泉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5期摘要: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中国政府针对灾害的管理已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由于各机构针对特定灾难的分散管理模式,导致各层级各部门在整体反应上职能不清,协调性差。
我国2008年开始推行大部制机构改革,而大部制理念与应急管理方面的体制需求正好吻合。
以此为初衷,在我国目前的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能的基础上,与大部制理念相结合,探索我国新的应急管理体制。
关键词:应急体制大部制统一管理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而面对种种变数,我们不可能将一切隐患消除,所以我们的应急管理能力对于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是实现高水平、高效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我们所要面对的公共危机种类越来越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扩散速度越来越快,复合型机越来越多,针对这一趋势,提升综合应对能力成为急迫需求。
2008年,中国启动了以“大部制”为核心的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
所谓“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理念与我国目前提升应急管理体制的综合性应对能力完全吻合。
一、我国灾难应急管理体制现状体制是指组织模式和主体相互权力关系的正式制度建构。
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为完成法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功能的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
①目前,我国的应急管理模式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
我国实行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应急管理的体制模式,国务院是全国应急管理责任主体和最高行政领导机构,遇到重大公共危机,通常是启动非常设指挥机构,或者成立临时性指挥机构,由国务院分管领导任总指挥,以国务院对口主管部门为主负责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参与配合。
需要多部门协作的经常性危机应对,在主管部门设立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牵头协调。
国务院各职能部门中负责有应急管理的机构为了应对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危机,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专业应急队伍。
2005年末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内设立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为司局级机构,负责国务院办公厅所承担的相关应急管理方面的值班、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根据公共危机发生的规模程度和影响范围,分别由各级政府实施应急管理;跨省区、跨部门或特别重大的公共危机,由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地方各级政府予以协助配合;其他局部性的或一般性的公共危机,由地方相应层级政府负责处理,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可予以指导、支持和帮助,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的管理结构和响应体制。
另外,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现阶段我国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效果分析从近几年的灾害应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设置虽然有自身强大的优势,也有暴露出来的不足。
1、协调性差我国目前这种特定灾难的分散管理模式,对于单一灾情的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比较强,但是,对于复合型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就显得比较低效。
而现实状况是,单一型危机越来越少,复合型危机越来越多,常常是一种危机在短时间内引发多种危机,或者多种危机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处理难度加大,同时,顺利解决所要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虽然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需要多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②但并没有其他细则或文件详细规定各部门职责,例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卫生、交通、通信、信息、物资供应等部门和地方政府都有各自的应急管理职能,但如何统一行动,协同运作,却没有明确的职责规定。
所以,在实际的配合当中存在着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存在交叉和真空。
同时,目前由于条块应急管理职责划分并不清晰,经常出现条块衔接配合不够,管理脱节,协调困难等问题。
中央所属的企业,在地方发生了重大事故,往往出现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行动的协同性较差等问题,信息通报不及时,地方无法配合救援,导致事故影响扩散等。
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很多地方政府也相应的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应急管理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但这些机构通常与政府值班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日常运作中,却与原来的值班室没有明显区别,有些地方的应急办主任则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容易使得工作重心偏向政府办公室工作,而忽视应急办工作职能的发挥。
因此,协调工作的权威性和力度都不足以满足应急管理的需求。
③2、连续性差由于是业务部门分管危机应对,危机处理后的经验,包括部门间合作应对的经验不能够有效的保留,往往随着人员流动而丧失。
而对于危机管理尤其是突发性危机的紧急应对而言,往往都是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做出非程序性的决策,而这种决策对于决策者个人的经验和素质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因为不存在统一管理的部门,加上各业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流动情况,很难保证专业人员的培养和经验的保留传递。
导致面临危机的时候决策质量难以保证,部门之间磨合成本加大,浪费时间,加大风险。
3、监督不力危机管理本身的过程不仅仅包括紧急应对,还包括预警、预防、善后等多个环节。
而对于部门分散管理的模式,各部门的危机应对的能力建设、准备工作、职能全面性,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考核标准,也没有专司考核该类职能的主管机构,问题或者成绩往往只能通过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反应结果来体现,如果有问题的话,往往发现较晚,只能亡羊补牢。
而对于危机管理而言,最好的效果是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
4、信息共享不充分各部门分散管理的模式下,信息搜集与分析也是各自为战,而且信息管理体制基本复制行政管理体制,逐级管理、对上负责。
这种模式导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瞒报、缓报、漏报情况严重。
除了一些相对较专业的信息部门之外,政府的很多信息机构往往职责不明,随意性大,人员专业性不够,对于信息的敏感性较低。
同时,因为信息管理是对上负责、逐级上报,所以很容易受部门利益影响,进行信息筛选。
(2)分析效果差。
一些信息部门本身专业性不强,导致信息加工和分析的深度不够。
更为重要的是,各自为战的信息管理方式,导致沟通不够,信息共享不充分,对于综合性的信息分析、评估、判断、预测预警工作产生严重阻碍。
(3)资源浪费。
各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搜集和检测体系,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
例如,中国气象局与水利部都要测雨,并各自组建的监测雨量站:中国气象局所属监测网共有地面气象站2490个,有测雨站957个;水利部所属水文监测网点3172个,有雨量站15368个。
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严重,并且沟通差,不利于综合分析。
④二、大部制理念下新体制探索遵循大部制理念,在坚持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将分散于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职能有交叉和重复设置的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机构统筹管理,以加强总体协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建立统一的管理危机应急管理机构进行权威性的综合协调,是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通行做法,如美国的联邦国土安全部,俄罗斯的紧急情况部,英国的内阁办公室国内紧急状态秘书处,日本的内阁危机管理总监和内阁危机管理中心等。
新的危机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框架主要由领导机构、指挥协调机构、日常管理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地方政府机构组成。
在中央政府层面具体由国务院、国务院应急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办公室、专家组、危机应对局、职能部门、综合协调部门组成。
(一)领导机构、指挥协调机构与专家组。
在新的体系框架下,依然坚持国务院为特大、重大危机事件的领导机构。
由于国务院主要工作还是常态管理,因此,需要设立一个专门机构代表国务院来处理应急管理事务,可命名为“国务院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共危机应对的综合指挥协调,可以是非常设机构。
当危机等级上升到最高级别,需要由国务院出面协调时,可成立应急工作组,以此解决统一协调不到位和协调力度不够等问题。
同时,加强咨询机构建设,由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的常设机构负责各类专业人才库建设,分类建设,统一管理,数据共享,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日常管理机构国务院应急管理委员会被设计成非常设机构,那么,为了保证危机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连续性,必须设立日常管理机构。
可在国务院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按照危机类别和危机管理过程来设计具体工作部门,对危机进行全方位的统一管理。
具体工作部门可以分为三类:按照类别进行划分的危机应对局;按照危机管理过程划分的职能部门;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协调部门。
1、分类管理部门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⑤,每一类危机都有自身的特点和管理重点,可以依此在统一的危机应急管理机构设立分类管理机构,对某类危机进行统一管理。
考虑到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可能导致多种类的事故灾难,所以两者很多情况下联系紧密,紧急应对过程中会存在许多职能交叉的情况,所以,可以考虑在组织设计时将自然灾害类和事故灾难类危机应对归属一个部门。
由此,按照危机类别,可在国务院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立“灾害事故应对局”、“公共卫生安全应对局”、“社会安全应对局”。
2、按过程划分的职能管理部门在进行部门设计时,必须考虑日常管理职能覆盖危机管理全过程,以解决原来分散于各部门的部分危机管理职能存在缺漏和被边缘化的情况。
危机管理过程可以概括为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罗伯特·希斯的4R模式)。
“缩减”阶段主要是通过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风险、排除隐患,预防危机发生或者减少危机发生后的冲击程度;预备阶段主要目的是一旦危机发生,使损失最小化;反应阶段是指危机一旦爆发,采取紧急措施,实施紧急处置和救援,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遏制危机发展势头;恢复阶段是危机过后的善后工作,赔偿救助,修复重建,消除影响,评估改进等等。
以此为依据,结合各职能的地位、独立性、整合难度等因素,可将职能体系划分为以下几种:信息处理、媒体管理、灾害预防与消除、紧急准备与反应、善后工作、国际合作、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