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功和机械能教案【引言】功和机械能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非常重要,不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1个小时。

第一部分:主题:认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功与功率,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教学目标:- 理解功及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 对于机械能的种类,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例如,一个持重物的人在爬楼梯,他们需要向上提供一定的力量,通过爬楼梯才能完成目标。

这个过程中,人不但做了功,而且还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势能和动能。

2. 讲解- 功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3. 练习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和功率的公式,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并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他们了解机械能的常见类型和转化。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原理;- 通过实例呈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一个块,通过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发现块消失后,它的能量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于系统中。

2. 讲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练习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场景模拟,练习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功和能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1.2 教学内容:引入功和能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功和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二章:功的概念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力、位移和力的方向的关系。

解释功的单位和国际制单位。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能的概念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能的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能够运用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能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动能、势能和热能等。

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能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能量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证明。

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限制。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限制。

第五章:应用实例5.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5.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得出合理的结论。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3.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 机械能的概念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功的作用。

2.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介绍能量的概念,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4. 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组成。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教授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拓展: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关注。

2. 主体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应用。

3. 巩固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滑块与斜面问题、抛体运动问题等。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机械设备设计等。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A、5W B、50W C、500W D、5000W
冲刺练习.用100N的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m,则在这段时间内:(1)推力做得功多少?(2)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三、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举着杠铃不动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变式拓展1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A、提着桶站立不动B、提着桶水平移动
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教学方法
归纳法
学习环节
复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功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功。
2、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的位移.
(2)物体没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
冲刺练习、某人用20 N的推力把一个重400 N的箱子水平移动了10 m,则此人对箱子做的功_____J;若此人又将此箱子匀速提到高1 m的货架上,此人对箱子做功又为________J.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P表示。
2、公式:P=W/t
3、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注意:做的功多不一定功率大,所用的时间短也不一定功率大;只有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才大。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第十一章复习《功和机械能》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好《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中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适应中考题目的考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法。

教学器材:PPT课件。

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功1、什么叫功?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和了功。

2、做功的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3、下列情况中是否有力做了功?①踢出去的足球②推水平面的物体,但是未推动,搬地面上的物体,但未搬起③人提水桶水平前进,举着杠铃水平移动4、怎样计算功?①力与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W=Fs②焦耳(J);1J=1N.m③把两个鸡蛋举高1m所做的功大约是1J④注意: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计算做功多少时。

要注意三个“同一性”:即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同一物体且是同一段时间。

5、练习:①、当我们用力将一个20牛的足球踢出去100米时,人对足球所做的功为多少?②、一物体在20牛的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前进了10米,则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二、复习功率1、什么叫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2、功率的物理含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大,说明做功快,单位时间里做的功也多;功率大,不能说做功多。

3、怎样计算功率?公式中:W表示做的功, t表做功时间,P表示功率。

4、功率的单位?①主单位:瓦特(符号:W)②其他单位:其他:千瓦(kW)兆瓦(MW)③单位间的关系:1MW=1×103kW 1kW=1×103W④注意:是指平均功率,即在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三、功和功率的比较四、练习1、下列各个情境中,没有做功的是()2、小明爸爸的质量是70kg,小明的质量是50kg,父子俩一起从居住楼的一楼同时走上二楼。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导学案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导学案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功及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及功率的含义。

2、能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

3、理解功的原理,知道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4、会用W=FS、P=W/t、η=W有/W有这些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机械效率和机械能的转化。

学习难点: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

课前预习1、在力学中,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功的物理量符号是,单位是,2、和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其计算公式是,除了理想机械外,任何机械的效率总是 1,这是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除了做外,都不可避免的要做功。

3、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功率的单位是。

一台机器的功率是400w,其物理意义是。

4、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

5、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

6、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弓拉的越弯,放手后箭射得就越远,可见,弓拉的越弯,它的能就越大。

7、雨滴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雨滴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学完本章你有哪些疑问?11、。

2、。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在什么情况下力不做功?要说做了功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2、你能正确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吗?3、仿照前面学过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想一想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有哪些?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总小于1往往是由于那些因素造成的?说一说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哪些?2、列举生活中见过的能量转化现象,并说出它的能量转化方式。

3、为什么说使用机械并不能省功,举例说明。

使用斜面省力,但需要多做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精讲点拨:1、在修建奥运会场馆时要用起重机,起重机把8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5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在这一过过程中钢丝绳向上的拉力对物体做功多少焦?点拨:本题重点考察对物体“做功”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知道物体做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前进的距离。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功和机械能小结:
一、功:做功的两个力要因素,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W=Fs,单位
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机械效率:公式,测量方法η=(Gh/Fs) ,如何 提高η
四、功率:P=W/t=Fv,与机械效率的区分
五、机械能:概念,动能(m 、v),重力势能(m、 h),弹性势能(弹性形变)
4、一台起重机将重6000N 的建筑材料提升到10m高 的楼房上,做的额外功是 4x103J,总功是多少?机 械效率是多少?
5.如图,把重为10N的物体推上 高为0.5m的斜面,斜面的长为 1m所用的推力为12N,沿斜面向 上,求推力效率的是( )
9. 如图所示,一小孩从公园中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 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 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没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 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没有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
2、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____而具有的能。物体 质量越___,举高的高度越___,重力势能越 大。 通常认为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 ____。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产生_________而具有的 能。 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势能越 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____和____之和。一个物体可以既
猜想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兰兰的实验记录:
物理量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大致相同的
10
速度提升
15
4.2 6.0
79.4%
探究结果
芳芳的实验记录:
物理量控制因素 较小提升速度 较大提升速度 探究结果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降龙五式”——《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孝感市安陆市德安初中刘云【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分析】《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含“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重要内容,本节复习课,把大量的生活实例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法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照思考、合作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反思的方法进行学习。

【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机械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功和功率的概念;(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3)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件导入:由过山车的内容导入课题《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用金庸的“降龙十八掌”导入今天的复习方法——“降龙五式”。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五、达标检测:每一道题都是一个检测点,认真对待吧,去收获希望,体
验成功!
1、某同学把一本初中物理课本从课桌旁的地面上拿到桌面上, 则该同学对物理课本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B ) A.0.2J B.2J C.20J D.200J 2.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分别提升同样的重物, 在不计摩擦阻 力和绳子重力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B )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都一样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C.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的机器,做的功一定多 4.某机器的功率是1000瓦,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 D ) A.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瓦的功 B.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焦的功 C.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1000瓦的功 D.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1000焦的功
课后提升学案
1.机械效率越高,表示( ) A.做的功越多 B.做功的本领越大 C.越省力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引体向上是体能测试项目之一,引体向上时双臂的拉力使身体上升,并 对身体做功。请根据你自身的体验或观察他人做引体向上的过程,找出所需 的物理量并给出合理的数值,写出引体向上时人做功的功率的表达式,并计 算出具体数据.(g取10N/kg) 3、跳绳是体育考试的项目之一。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每跳起一次的平 均高度为5cm,每分钟跳150次,他平均跳起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J ,他跳绳的功率为 W。(g取10N/kg)
6.如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弹 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摩擦不计)
• • • • • • • • • • • • • • • (1)由图可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对细绳的拉力为多大? (2)若钩码3s内上升0.1m,则弹簧测力计拉力 做功的功率为多大?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 变化? 解:(1)由图可知,拉力F=2.4N (2)由图可知,钩码上升h=0.1m,绳端移动的距离为s=0.3m, 弹簧测力计拉力做的功即总功为: W总=FS=2.4NX0.3m=0.72J 功率为:P= W总 /t=0.72J/3s=0.24w 有用功:W有=Gh=6NX0.1m=0.6J 机械效率: η= W有/ W总=0.6J/0.72J=0.833=83.3℅ (3)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答:弹簧测力计对细绳的拉力为2.4N;弹簧测力计拉力 做功的功率为2.4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

熊春明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熊春明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课教学设计荆州市实验中学 熊春明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和功率的公式,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了解 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组竞赛,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和 功率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计算,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结合实际掌握功率的计算。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学生和老师分别演示奶粉罐从斜面上滚下。

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形成强烈反差,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

这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就跟今天所要复习的《功和机械能》有关。

(二)回顾基础知识(1) 功 W =F s(2) 功率 tW P 动能 ( m , v )(3) 机械能 重力势能 ( m , h )势能弹性势能(4)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三)将全班分为四个代表队,分别命名为“做功”代表队,“功率”代表队,“动能”代表队,“势能”代表队。

然后进行多轮答题比赛,每轮比赛由小队长推选同学参加答题,答对1 题得1分。

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成为今天比赛的第一名。

比赛开始,进入第一关:基础关。

“做功”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精美卡片(1张卡片代表1分),同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并请这位同学帮我们解释原因。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功率”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表扬和肯定。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动能”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精美卡片(1张卡片代表1分),同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并请这位同学帮我们解释原因。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学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学案

《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二、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三、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第一章:功的概念和计算1.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功的产生。

1.2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力×距离×cosθ。

引导学生理解力和距离的方向关系,以及角度θ对功的影响。

1.3 功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J)。

讲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章:功的应用2.1 功的守恒讲解功的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功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和转换。

2.2 机械设备的效率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2.3 功的测量介绍功的测量方法,如使用功率计和能量计等仪器。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进行功的测量实验。

第三章:势能和动能3.1 势能的概念介绍势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势能的物理意义。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势能的转化。

3.2 势能的计算讲解势能的计算方法,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势能与高度、弹性和力等因素的关系。

3.3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介绍动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能的物理意义。

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1/2 ×质量×速度²。

引导学生理解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4.1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守恒原理。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机械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化和守恒。

4.2 机械能守恒的应用讲解机械能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

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机械能的转换和损耗5.1 机械能的转换讲解机械能的转换原理,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机械能的转换过程。

5.2 机械能的损耗讲解机械能的损耗原因,如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

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损耗对机械设备性能的影响。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导学案备用2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导学案备用2

简单机械期末复习学案【考点扫描】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能区分杠杆的种类,了解各类杠杆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知道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认识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知道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杠杆和滑轮【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基本概念整理1.杠杆:一根在______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________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支点: __ ____ (O); (2)动力: __ ____ (F 1);阻力:___ __;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______的______(L 1);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______的______(L 2)3.杠杆平衡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写作:____________。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1)省力杠杆:L 1>L 2,平衡时F 1____F 2。

特点是______,但____。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 1<L 2,平衡时F 1______F 2。

特点是______,但______。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F 1______F 2。

特点是既______,也______。

(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第一章:功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定义和物理意义;2. 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和物理意义;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3. 功的应用举例。

教学步骤:1. 引入功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功的存在;2. 讲解功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本质;3. 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4.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功的定义和物理意义;2. 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 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3.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动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动能的存在;2. 讲解动能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动能的本质;3. 引入势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势能的存在;4. 讲解势能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势能的本质;5. 推导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6.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7.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让学生理解能量的守恒;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物理意义;2. 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证明;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复习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第二节“滑轮和斜面”,复习动滑轮、定滑轮、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第十二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4. 第二节“机械能”,复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回忆和掌握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以及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和机械能的转化。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斜面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杠杆例子(如撬棍),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讲解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

4.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滑轮组帮助下提升的高度。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段距离。

计算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学物理九年级《功和机械能》教案设计

中学物理九年级《功和机械能》教案设计

中学物理九年级《功和机械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o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区分动能和势能,并能计算简单情境下的动能和势能。

o掌握功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能力目标:o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所做的功。

o能够分析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机械能变化,以及功与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o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

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区分及计算。

-难点:功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功和机械能的理解。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功和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概念。

四、教学资源-教材:九年级物理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及白板笔。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砝码、米尺、秒表。

-多媒体资源:功和机械能相关的动画、视频、课件。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鼓励小组内互助合作。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不打断他人讲话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的学生给予表扬,设置小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导学案备用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导学案备用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导学案教学目标: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 计算功的大小;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 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及应用;理解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会用η=W有用/W 总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一、,完成本章知识梳理填空:二、典型例题剖析 例1、一质量为3000kg 的汽车沿着长为5.4km 的盘山公路匀速行驶,当它从山脚行驶到高为0.5km 的山顶时,耗时15min ,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4000N ,求:(1)汽车的行驶速度; (2)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3)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例2: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 (填“增长” “减小”或“不变”),后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运动员的机械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完成抢答题(每4个题一次进行)1、物理学中常用功率来表示做功的 ,50瓦= 焦/秒,其物理意义是 。

2、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功与所需要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功率P 甲与乙物体的功率P 乙是P 甲 P 乙 (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3、某同学扛一袋20千克的大米,从校门沿水平的水泥大道走到20米远的食堂,所用时间1分钟,后又将这袋米从食堂的底楼扛到3米高的二楼,所用时间为半分钟,则此同学在水泥大道上的功率为 瓦,在上楼过程中功率为 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功率为 瓦。

4、小华用动滑轮在20s 内将重400牛的货物匀速提高2米,所用的拉力为250牛,则在这一过程中小华所做的有用功是 J ,他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W 。

5、用10牛的水平拉力使重30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 15米,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J.6、骑自行车上坡前猛踩一阵,是为了获得更大的 ,上坡时转化为 ,以便上的更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学生合作●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 1 - / 12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二、合作探究: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学目的】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一、提出目标:教师说明本节复习内容及要求二、知识梳理:(一)组内合作交流:<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结合课本、笔记本,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与回顾。

由中心发言人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还有一人主笔,主要记录知识要点和本组质疑的问题。

小组分工明确。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情况(二)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活动>本章内容分两部分进行展示,一是功和功率;二是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小组代表将本组梳理的结果呈现并解说,展示本组梳理的结果;在小组交流或小组进行补充时,各小组将自己小组质疑的问题提出,请求其他小组解决;全体同学认真倾听并踊跃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及时评价,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启发点拨。

三、讲评练习题:《学苑新报》复习检测题一、二、重点错题:一、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我们要注意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⑴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二、复习重难点:
1.重点:功和功率的个概念,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解释生活实例。

三、复习过程:
1.带领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整合知识,形成系统
2.具体解释基本概念
(1)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 = Fs 。

(2)功率:
功与时间的比叫功率,
W
P=
t。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对应例题练习:
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把质量不同的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提,所测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知,做功最多的是_________同学,做功最快的是________ 同学,你是根据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出做功快慢的。

(3)动能和势能:
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③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及其转化:
① 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提示:注重理解做功两个必要因素;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有力无距,有距无力,力距垂直 例题巩固:
例: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力F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S ,则:W1 W2 W3
例 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B .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C .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D .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3.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
功率定义式
匀速运动时
导出公式 P = Fv
例题巩固:
例:某汽车的功率为30 kW ,若以54 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求:牵引力多大? 解:P=30 kW=30 000 W υ =54 m/h=15 m/s
∵ P F υ= ∴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少
2、 做功时间短,功率大;做功时间长,功率小
3、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4、热气球在平衡力作用下上升时,机械能将保持不变
5、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加
6、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一定是重力势能
7、洒水车在马路上作业时机械能变小
8、速度比质量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4.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①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②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了变化,一定有力对物体做了功。

例 ① 物体自由下落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功;
② 举起重物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

5.实验探究部分:
W P =t
W Fs F υt P F υt t t
====υs t =3000W 2000N 15m/s P F υ===
1.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 怎样控制钢球在水平面上的的速度?
② 根据什么现象判断钢球的动能?
例如,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撞击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例1.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钢球A 、B ,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同一块木块C 。

(1)让钢球A 、B 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钢球滚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___;
(2)本实验研究的是钢球具有动能大小跟__的关系;
(3)实验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3、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a 、b 、c 所示,让质量为m 、2m 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木块:
(1
)小球动能是由 (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
(2)通过 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涉及的实验方法是
(3)比较 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动能与速度关系.
(4)比较a 、b 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 .
(5)如果水平面光滑,还能完成实验吗?
6. 分析能量转化情况:
(1).蹦床 (2).人造地球卫星
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动能和势能间的转化。

1.5
h h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2. 关于功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做功的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B .做功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 .用的力越大,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D .做功越多,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3.在100 m 深的矿井里,每分钟积水9 m3,要想不让水留在矿井里,应该用至少多大功率的水泵抽水?
解:每分钟水泵抽起的水重 G=mg=rgV ,
水泵克服重力做功W=Fs =Gh =rgVh
水泵抽水功率
gVh W P =t t =水
ρ
3331010kg/m 10N/kg 9m 100m 60s .⨯⨯⨯⨯=
51510W=150kW .=⨯
4.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4 : 5,都从一楼走到三楼,甲和乙所用时间之比为8 : 7,那么甲、乙做功之比为_________,功率之比为__________。

5.一辆汽车匀速上坡,它的( )。

A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B .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C .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 .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
6.喜鹊的质量比燕子大,若它们以同一速度飞行时,具有相等的机械能,那么一定是______飞得高 。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知本章重点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章重点内容。

kg /N 10g 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