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一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6.开展课后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参观通信企业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检验学生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3.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4.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等通信技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知识,总结电磁波传播、信号调制解调等关键概念。
2.强调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电磁波和通信技术领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21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帮助学生掌握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应用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讲解电磁波在这些技术中的应用。
(2)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波动性、反射、折射等。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请解释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请描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答案: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广播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息;电视利用电磁波传递视频和音频信息;移动通信利用电磁波实现无线通信。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电磁波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领域中传递信息。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反射、折射等特性,可以在空气、真空等介质中传播。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1.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强调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2.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调制、解调、信号传输等,并结合实际设备进行讲解。
3.分析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
6.情境创设: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通信场景中,如模拟电视台直播、手机通话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
7.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
4.提醒学生正确使用通信设备,关注电磁波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思考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关于电磁波传播与应用的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设想: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直观展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实践操作相结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收音机、手机等设备的拆装和简单操作,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对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步骤: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磁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问题示例:“我们之前学过电磁波,那么电磁波在通信方面有哪些应用呢?”
3.引入新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出现的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
3.设计实践性实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基本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内容: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调制与解调、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动画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教学重点:强调信号调制与解调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电磁波在传播中的特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应用。
(2)新课: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结合动画、图示等教学资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信号调制与解调等抽象概念。
(3)实验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信号调制与解调的现象,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
(4)巩固与拓展:通过课后作业、拓展阅读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讨论等,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导学案1. 导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
2. 导学内容2.1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是通过电磁波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
广播电视信号由音频/视频信号和载波信号组成,通过调制和解调来实现信息传播。
2.1.1 广播电视的工作原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分为发射、传输和接收三个过程。
首先,音频/视频信号被调制到一定的频率范围内,与载波信号相结合形成广播电视信号。
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器将信号传输至天线,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方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信号经过解调再经过放大,最终传到扬声器或显示器上。
2.1.2 广播电视的应用广播电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等。
广播电视能够将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受众群体,并承载着国家的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传递的重任。
2.2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使用的是电磁波进行无线传输。
2.2.1 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移动通信通过基站与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来实现信息传播。
基站将无线信号与通信设备之间的信息进行处理和中转,将信息传输到目标设备,实现通信。
2.2.2 移动通信的应用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通信的重要手段,如手机通讯、移动互联网等。
它使人们能够方便地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 导学小结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代表,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如信号受限、通信安全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使用时加以注意。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1.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说课稿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安排小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模拟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过程,观察现象,分析结果。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通信技术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通信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电视、收音机、手机模型、计算机和多媒体投影仪。电视和收音机用于展示广播和电视信号的接收过程;手机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和多媒体投影仪用于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和动画,以形象化地展示电磁波的传播和调制解调过程。这些媒体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抽象概念的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1.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1.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处于电磁学部分,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广播通信的基本原理,如无线电波的传播、调制和解调技术。
(3)教育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3. 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难点: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和调制解调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讲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让学生理解广播信号的传输原理。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介绍电视信号的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使学生掌握电视信号的传播原理。
(3)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讲解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关于电磁波传播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概述;2. 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3. 调制解调的原理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2. 画出电磁波传播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其主要组成部分;3. 分析调制解调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1.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来自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3.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通信信号的稳定性、如何减少干扰等,让学生探讨解决方法。
4.引导学生关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思考如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便利。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它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引导学生思考通信技术的无处不在。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5.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介绍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3.讲解调制、解调以及信号编码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通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一册 第二十一章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一章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导学案引言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一、广播的原理和工作方式1.广播的原理:广播是指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播到远距离的一种通信方式。
广播信号经由发射机产生、传播和接收机接收,最后通过扬声器将声音播放出来。
2.广播的工作方式:•发射机:发射机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后用天线发射出去。
•电磁波:发射的电磁波传播到空气中,具有较长的波长和较大的传播距离。
•接收机: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电磁波,经过放大和解调后将声音信号还原出来。
•扬声器:声音信号通过扬声器放大后播放出来。
3.广播的应用:•广播电台: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电台,获取实时新闻、音乐和其他信息。
•车辆广播:交通事故、路况等信息可以通过车辆广播系统传达给司机和乘客。
•紧急广播: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可以通过紧急广播系统向公众发布警报和紧急通知。
二、电视的原理和工作方式1.电视的原理:电视是指通过电磁波将图像和声音信息传播到远距离的一种通信方式。
电视信号经由发射机产生、传播和接收机接收,最后通过显示器将图像和声音播放出来。
2.电视的工作方式:•发射机:发射机将图像和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和调制后用天线发射出去。
•电磁波:发射的电磁波传播到空气中,具有较长的波长和较大的传播距离。
•接收机: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电磁波,经过放大、解调和解码后将图像和声音信号还原出来。
•显示器:图像和声音信号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3.电视的应用:•电视节目: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收看各种电视节目,如电视剧、新闻、体育赛事等。
•视频会议:通过电视技术,人们可以进行远程视频会议,实现远距离的交流和协作。
•教育和培训:电视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培训领域,通过教育节目和培训视频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三、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工作方式1.移动通信的原理: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将信息传播到移动设备的一种通信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一册 第二十一章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案设计
教学案(40)课题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课时 1班别课型探究课时间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过程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难点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这是一节较为抽象的原理课,电磁波本身就看不见、摸不着,低频电流、高频电流、调制、解调等环节也涉及较多的知识,不可能一下子说清楚,只能靠相象边叙述边画图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框架,所以对抽象的东西尽可能使其在教学中直观起来。
类比的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原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在讲广播的过程中用好送信的情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传送信息的模型。
这类知识仍然要采用通过现象探究原理的思路进行讲解,先让学生说怎样听广播、怎样用手机打电话等,然后再寻找应该具有怎样的原理才能实现这样的现实情景,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讲也会顺畅很多。
预习题改为: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154页内容,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无线电信号是从哪里发射的?2.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到空中的?3.信号是如何接受的?4.收音机接收到的信号如何变成声音?学习过程教学流程及时间教师行为(活动)学生行为(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境揭示课题(2’)出示目标交流预习(8’)引导探究小组展示(15’)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知识,由于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空中自由传播,所以它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今天我们就学习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无线电通讯方面的具体应用。
知识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过程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树立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我国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领域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相关的现象,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2.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传播和接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强调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提醒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调制与解调、电磁波的传播、频率与波长的关系等。
2.结合教材,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解释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以及天线在信号发射和接收中的作用。
3.介绍数字电视、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在通信领域的成就。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3.教学策略设想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1章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重点与难点】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观点适当加以交流。
让学生大致复述一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频和频道的概念并回答几个问题。
如:如何连接DVD与电视机。
读专业文章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用多媒体播放用电磁波传递【板书设计】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如图)、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如图)四、移动电话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
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示范教案
示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重难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1: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电视,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外界信息,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象信号呢?方案2:无线电广播是以无线电波为传输广播节目载体的广播方式。
世界公认的首次电台播音是1920年11月2日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匹茨堡的KDKA电台播出哈定当选总统。
此后,苏联、英国以及中国等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广播电台。
今无线电广播的技术已臻完善。
推进新课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讲述:相传我国楚汉相争时,被项羽追击而藏身废井中的刘邦,放出一只鸽子求援而获救。
可见我国早已利用鸽子传递信息了。
电磁波传得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的。
进行无线电通信,首先应解决发射电磁波的问题。
1.电磁波的发射分层类比讲述:①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类似于可远飞的信鸽;②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为变化的电流——类似于要发出的信件;③用调制器把两种电流迭加,获得高频调制电信号——类似于把信件绑在鸽子的身上;④高频调制电信号送到天线上,由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信鸽的放飞。
发射过程:高频振荡电流声音信号电流展示发射过程的挂图,结合发射过程具体讲解振荡器、话筒、调制器、天线的作用。
2.电磁波的接收分层讲解:①为了接收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必须使用天线来接收。
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
如果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②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章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工作过程.2.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概括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会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4-155,完成以下问题: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是由广播电台完成,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谐器把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是由收音机的天线完成的 .收音机的天线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的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从中选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从而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了 .【合作探究】演示一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哪个部分完成?答:由广播电台完成.2.其发射原理是什么?答: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需要与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调制,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由天线将高频振荡电流产生的电磁波发射出去.(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由哪个部分完成?答:由收音机完成.2.其接收原理是什么?答:天线把电磁波接收下来后,先要把我们需要的电磁波挑选出来,这就是检波,即调谐选台;然后把这个电磁波所转变成的高频振荡电流再转回低频的声音电流,即解调;最后再通过扬声器将声音信号转变为声音.扩展性实验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可以用下列数字化实验设备来直观地显现.如图所示,电磁波发射器可以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接收器接收到电磁波信号后,通过传感器、采集器将电磁波信号输入到计算机,我们就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观察到电磁波信号.连接好装置,把发射器置于某一波形挡,观察电磁波的波形.转动发射器上的旋钮,改变发射器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观察信号的变化.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装置图【教师点拨】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广播电台.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收音机.【跟进训练】从广播电台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 C )A.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磁波B.随声音变化的低频电磁波C.经声音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D.经图像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知识点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5,完成以下问题: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 .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 .【合作探究】演示二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1.电视与无线广播相比有什么不同?答:电视除了有声音的传递外还有图像的传递.2.电视用什么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答:电磁波.3.电视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电视节目的发射原理是什么?答:节目中的声音信号通过话筒变为电流信号,通过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经过发射机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节目中的图像经过摄像机变为电流信号后,也要通过与高频振荡电流的加载,通过发射机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出去.4.电视节目的接收原理是什么?答:天线把声音和图像信号同时接收到后,属于声音的高频电流信号再通过解调、放大等环节,通过扬声器变成声音;属于图像信号的高频电流信号通过解调后,通过显像管将电流信号还原成图像.【教师点拨】1.电视信号的发射——电视台.2.电视信号的接收——电视机.【跟进训练】小明在看电视新闻,电视中的信息源于从电视台发出的信号 .该信号被电视机的天线接收下来,然后通过显像管将电信号变成图像;通过扬声器将电信号变成声音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图像,听到声音 .知识点三移动电话【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6,完成以下问题:1.移动电话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讲话时它用电磁波把信号发射出去,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移动电话所发出与接收的电磁波都是与基地台联系的,再通过光缆与交换中心进行信号的传递.2.无绳电话的座机接在市话网上,手机和座机之间用无线电波来沟通.【合作探究】演示三移动电话下图展示了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比较并回答以下问题.移动电话无绳电话1.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是怎样工作的?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答: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而固定电话的信息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2.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的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答: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3.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答:不能,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4.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那么,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的呢?答: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根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知识拓展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1.音频信号:由声音转换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的频率相同,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2.视频信号:由图像转换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3.射频电流: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都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频率更高的电流上,产生电磁波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叫做射频电流.4.频道:我们常听说某电视台利用某频道进行广播,这一个个不同的频率范围叫做频道.5.音频、视频和射频的比较示意图如下:【教师点拨】移动电话不需要电话线,比固定电话方便 .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移动电话声音信息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移动电话实际上是一个小型无线电发射台和无线电接收台的组合 .【跟进训练】无绳电话的座机和手机上各有一根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座机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由于信号弱,所以手机和座机不能相距太远 .课堂小结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发射——广播电台接收——收音机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3.移动电话本身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2.难点: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的电磁波应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复习提问: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教师引导: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学生讨论后回答: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教师引导:从回答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学生回答:传递信息要有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引导: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互动新授】(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多媒体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再由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教师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讲解:(1)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
(2)高频振荡电流就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3)调制器的调制过程就相当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9年 级物理人 教版全一册 教案第21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②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 过程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3.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但由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一节较为复杂的课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尽量处于思考--体会--总结--明确的循环中,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学习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景古代的飞鸽传书,是利用“鸽子”作为载体传递信息的,那么现代社会中传递信息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们课前搜集了很多与传递信息有关的图片,请他们上台展示。
就像信鸽传书一样,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以电磁波为载体的。
那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怎样传过来的呢?【活动】自主学习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展示一台多波段收音机,播放广播节目,说说你观察的内容。
它的作用是什么? 那么广播信号是如何发射信号,收音机是如何接收信号的呢?阅读课本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思考:1.无线电信号是从哪里发射的?2.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到空中的?3.信号是如何接收的?4.收音机接收到手信号如何变成声音的?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说明。
小结:无线电广播主要是由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两部分组成。
我们可以把广播信号类比成信件的书写、传递和接收。
利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与写信相似;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邮差;调制器的调制就是把信件交给邮差。
天线相当于驿站;选台相当于信件的分捡;解调就是把信件从邮差身上解下来;扬声器就是阅读信件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那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又是怎样的呢?【活动】小组讨论二、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电视接收的图像和声音,电视信号是如何发射和接收的呢?阅读课本有关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的内容,思考:1.电视信号与广播信号有哪些异同?2.电视信号中图像和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与接收的?学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3. 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电视机、移动电话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电视节目,让学生观察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
3. 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原理2.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七、作业设计1. 描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过程。
2. 举例说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他们在实验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探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原理一、广播信号的传输原理1. 声音信号的采集:通过麦克风等设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致新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波速=波长×频率。
c=λf)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二、分组自学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3、移动电话三、重点突破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板书][生甲](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生乙]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生丙]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生丁]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生戊]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生己]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
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生庚]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生辛]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
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板书](学生看完讨论得出结论)[生甲]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生乙]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
[生丙]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生丁]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师]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磁波。
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又是怎样工作的(出示手机、无绳电话实物)?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3、移动电话[板书][生甲]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
[生乙]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
[师]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的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呢?[生甲]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生乙]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师]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生甲]不能。
[生乙]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师]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的呢?[生甲]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
[生乙]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现在大家阅读课本“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并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的插孔,用线连起来。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连接)[师]我们天天看电视,你们想过没有,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阅读课本,并说出你的看法。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结合投影中的图,小结本节内容。
无电线广播的工作过程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四、课堂小结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3、移动电话五、中考链接1、从广播电台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 ( )A.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磁波B.随声音变化的低频电磁波C.经声音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D.经图像信号调制的高频电磁波2、用收音机收听无线电广播时,收音机中承担选台工作的是( ) A.接收天线 B.调谐器C.检波器 D.扬声器3、调制器的作用是 ( )A.把声音信号变为电信号B.能接收电磁波C.能制造电磁波D.把电信号加到高频振荡电流上4、电磁波接收时,调谐器的作用是 ( )A.产生高频振荡电流B.发射电磁波信号C.接收电磁波信号D.选择需要的电磁波5、收音机“收音”的顺序正确的是 ( )A.调谐——检波——接收天线——喇叭B.调谐——接收天线——检波——喇叭C.接收天线——调谐——检波——喇叭D.接收天线——检波——调谐——喇叭6、(2012日照)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电磁波不能发生反射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电磁波不仅能传递声音信号,也能传递图像信号7、(2011安徽芜湖)2010年9月22日,中央电视台“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在芜湖成功举办,晚会通过CCTV—1、CCTV—4、CCTV—9三大频道同时并机直播,观众在家中选择不同频道观看电视直播时,实际上是在改变【】A.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B.电视台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C.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D.电视台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8、课外活动时间,有几位同学讨论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的接收、发射时,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无线电广播是光、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B.电视信号的接收或发射是声、电信号之间的转换C.无论是无线电广播还是电视都是光、电信号的转换D.无论是无线电广播还是电视都有声、电信号的转换9、(2012•湖北宜昌)关于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信息发射和接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在发射时,它们都要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C.它们都只有接受功能,没有发射功能D.移动电话既有接受功能,又有发射功能10、关于移动电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移动电话中的声音信号是靠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的B.移动电话中的声音信号是靠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C.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合,又是无线电接收台D.移动电话间的通话要靠基地台转接11、(2013菏泽)黑龙江最大的火山湖镜泊湖,冬季捕捞创造过一网打鱼86万斤的记录。
捕捞时,在厚约1米的冰面上开一个进网口和一个出网口,两口相距1500米,捕捞所用的渔网,长约1500多米,宽约800米,网到冰下水中后,要在广泛的湖中展开,还检波调谐要准确地在出网口收拢。
关于网头上的设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渔网在冰面下要按人的指挥运动,应该在网头装有遥控接收装置B.渔网在冰面下要按人的指挥运动,应该在网头装有遥控发射装置C.为了确定网头到达的具体位置,网头上应装有信号接收传感器D.为了确定网头到达的具体位置,人拿的指挥棒上应装有信号发射传感器12、(2013•沈阳)资料:不同的电视频道接收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如表所示,1号频道比6号频道所接收电磁波的波长______(选填“长”或“短”)。
答案:1、C2、B 3、D 4、D 5、C 6、 D 7、D 8、D 9、C 10、A 11、 A 12、长●板书设计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三、移动电话●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