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总论》(精品课件)
急诊医学总论(本科)-精品医学课件
![急诊医学总论(本科)-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167f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a.png)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急诊医学总论概述 • 急诊医学基础知识 • 急诊医学诊疗技术 • 急诊医学管理 • 急诊医学教育及培训 • 急诊医学研究及学术交流
01
急诊医学总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诊医学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多学科合作 为基础,通过现代医疗技术和设备,为急 性、危重、急症和意外伤害病人提供及时 、全面、连续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学科。
特点
急诊医学强调快速诊断、及时治疗,以抢 救病人生命为首要任务,同时注重病人安 全和医疗质量。
急诊医学的发展历史
起源与发展
急诊医学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当时由于战争创伤和灾害的频发,需要为大 量伤员提供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医学逐渐发 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急诊医学的发展
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一级(危重)、二 级(紧急)、三级(普通)和四级( 非紧急)。
03
急诊诊断和治疗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 治疗方案,强调早期预防和治疗并发 症。
03
急诊医学诊疗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救技术
基础生命支持
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 本急救技能。
高级生命支持
包括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液体 复苏、抗休克等较高级的急救技 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急诊医学逐渐发展起来,各级医院纷纷设立急诊 科,培养专业急诊医护人员,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
急诊医学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健康
急诊医学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急性、危 重、急症和意外伤害病人往往需要迅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否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 死亡。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74b1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0.png)
急救医学教育与培训
急救医学专业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 急救医学技能培训基本要求与方法 急救医学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
03
急救医学总论基本技术
急救基本操作技术
通畅呼吸道
迅速清除口咽鼻部分泌物,防止窒 息。
止血
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固定等止血方 法。
包扎
选用合适敷料,避免感染。
固定
对骨折病人进行固定,减少继发性 损伤。
,提高急救服务的科技含量。
服务模式创新
03
探索新的急救医疗服务模式,如互联网急救、移动急救等,提
高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06
《急救医学总论》学习建议
学习方法与技巧
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定期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确保掌握
运用多媒体资源
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丰富学习内容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急救医学总论概述 • 急救医学总论基本理论 • 急救医学总论基本技术 • 常见急症的急救处理 • 急救医学总论的未来发展 • 《急救医学总论》学习建议
01
急救医学总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疾病和伤害的医学学科,主要关注 患者生命体征的紧急救治和并发症的预防。
在出血量大时,容易导致休克,应立即进行 补液等抗休克治疗。
包扎固定
紧急手术
对于出血的伤口要进行包扎固定,避免二次 损伤。
对于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的出血,应考虑 紧急手术治疗。Biblioteka 05急救医学总论的未来发展
急救医学总论的发展趋势
1 2 3
急救网络建设与优化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adc0c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6.png)
急救医学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急救医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急救医学的重要性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作用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医学教育
要点三
急救医学教育的目的
通过系统的急救医学教育,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培养专业的急救医护人才,推动急救医学事业的发展。
思考
如何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如何加强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的配备和管理?如何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和协作机制?
院前急救的实践与思考
03
医院急诊科建设
医院急诊科是指为急诊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
定义
综合性强、病情复杂多变、患者流量大、病情紧急且进展迅速、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
特点
医院急诊科的定义及特点
医院急诊科的工作流程
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医护人员应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分类处理等工作,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或收入院治疗。
接诊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患者分为不同级别,分别送至相应的诊室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分诊
对于需要立即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尽快安排手术,并严格执行手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
急诊手术
对于病情较重或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患者,应将其留观或收入院治疗。
留观和住院治疗
医院急诊科的管理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同时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
人员管理
物资管理
空间管理
安全管理
急诊科应合理配置各类急救物资,确保物资充足、质量可靠、使用方便。
急救医学概论课件
![急救医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ed7f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1.png)
详细描述
呼吸系统急症包括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衰竭、气管异物等。急救措施包括保 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使用呼吸机等,同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缓解症状。
消化系统急症
总结词
消化系统急症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出血、穿孔等症状,需要 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避免病情恶化。
急救医学概论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急救医学概述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 常见急症与急救措施 • 急救医学技术与方法 • 急救医学教育与培训 • 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急救医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急、危、重病人 救治的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多学科交叉:急救医学涉及到内、外 、妇、儿、五官等各学科领域,需要 多学科的协同合作。
院前急救主要涉及现场对急、危、重病人的救治 和转运,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现场急救经验 和技能。
重症监护是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治疗, 需要医护人员掌握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 段,能够对病人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治疗。
0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01
02
03
04
现场评估
迅速评估现场安全,确定是否 需要紧急撤离。
自然灾害与急救
总结词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挽救生命和减少伤残 。
详细描述
自然灾害急救包括搜救、现场救治、转运等措施,同时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此外 还需要加强灾后防疫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04
急救医学技术与方法
心肺复苏术(CPR)
诊断与治疗
急诊医学总论(本科)-精品医学课件
![急诊医学总论(本科)-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cc17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b.png)
确定病人的心理问题
了解病人的病情和背景,识别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与病人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提供支持和安慰,有助于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鼓励病人表达情感和倾诉内心感受,有助于释放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帮助病人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和行为,并引导其逐渐改变认知模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病情。
急诊医学强调快速评估、诊断和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和维护器官功能为目标。
急诊医学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
03
目前,急诊医学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急诊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01
急诊医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由于灾难性事故和恐怖袭击导致伤亡人数增加。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与发展
推进急诊医疗信息化建设
加强急诊医疗队伍建设
完善急诊医疗管理机制
急诊医疗管理
03
1
急诊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
2
3
急诊医疗管理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患者得到及时、高效、规范的诊疗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
急诊医疗管理应注重紧急性和时效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急诊质量控制标准
制定急诊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急救设备管理、急救技术操作规范等,确保急诊医疗服务质量。
急诊医疗管理的制度与流程
急诊病人的接诊与处理
04
病人来源
接诊流程
分诊制度
急诊病人的接诊流程
病情评估
01
对急诊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因、病理生理等方面。
急救医学绪论课件
![急救医学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de76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6.png)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 泵血,导致全身器官灌注不足。 急救处理包括吸氧、利尿、扩血
管等措施,以减轻心脏负荷。
呼吸系统急症
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急救处理 包括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就 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表现为呼吸 困难、低氧血症等。急救处理包括机械通气、氧疗、治疗 原发病等。
社会急救体系建设与展望
01
02
03
04
完善急救网络布局
合理规划急救站点,缩短救援 半径,提高救援效率。
强化公众急救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急 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
社会共救的良好氛围。
推广智能急救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 、远程医疗等,提高急救的时
效性和准确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急救领域的合作 与交流,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 ,推动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
重要性
急救医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显著降 低病患的死亡率与伤残率,为后续的 专业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急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初期发展
古代的急救措施多基于经验与传统医术,如中国的中医急救、古 希腊的战场救护等。
现代急救医学的崛起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急救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专业的医 学科学,涵盖了更多的科技与技术。
复苏与生命支持
恢复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
针对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等危重病情,急救人员需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方式,恢复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同时,给予患者生命支持治疗,如输液、使用急救药物等,以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医学课件】急救医学概论
![【医学课件】急救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ce9624b770bf78a64295478.png)
呼吸道解剖構造
氣道(airway passages):鼻咽、氣管、細 支氣管、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
代理报关委托书委托报关协议关于审 理城镇 房屋租 赁合同 纠纷案 件司法 解释有 关劳务 派遣制 度设计 及对劳 务派遣 行业的 影响分 析糖皮 质激素 在呼吸 系统疾 病中的 合理应 用严重 脓毒症 导致急 性肺损 伤病人 自发利 尿现象 的观察 分析
呼吸之間肋膜內壓變化
代理报关委托书委托报关协议关于审 理城镇 房屋租 赁合同 纠纷案 件司法 解释有 关劳务 派遣制 度设计 及对劳 务派遣 行业的 影响分 析糖皮 质激素 在呼吸 系统疾 病中的 合理应 用严重 脓毒症 导致急 性肺损 伤病人 自发利 尿现象 的观察 分析
呼吸道正常生理
擴散作用:由肺泡進入微血管
代理报关委托书委托报关协议关于审 理城镇 房屋租 赁合同 纠纷案 件司法 解释有 关劳务 派遣制 度设计 及对劳 务派遣 行业的 影响分 析糖皮 质激素 在呼吸 系统疾 病中的 合理应 用严重 脓毒症 导致急 性肺损 伤病人 自发利 尿现象 的观察 分析
急救醫學概論 呼吸醫學
新光醫院急診科 林秋梅
代理报关委托书委托报关协议关于审 理城镇 房屋租 赁合同 纠纷案 件司法 解释有 关劳务 派遣制 度设计 及对劳 务派遣 行业的 影响分 析糖皮 质激素 在呼吸 系统疾 病中的 合理应 用严重 脓毒症 导致急 性肺损 伤病人 自发利 尿现象 的观察 分析
呼吸道正常生理
呼吸: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
內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 呼吸系統:氣體交換器官和使肺部通 氣的唧筒,包括胸壁、呼吸肌、腦控 制中心、控制神經
呼吸每分鐘12-15次
急救医学概论课件
![急救医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ab07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e.png)
后续治疗
CPR及AED操作完成后,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急救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胸外按压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在急救过程中,不要随意中断胸外按压,以 免影响救治效果。
在人工呼吸时,要避免过度通气,以免导致 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注意观察病情
避免二次伤害
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止血
止血是控制出血的必要技能,对于各种创伤和出 血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止血方法包括直接加压止 血、止血带使用、指压止血等。
急救包使用
急救包是包含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的便携式包, 如抗过敏药、消毒剂、创可贴等。培训内容包括 如何正确地使用各种药品和器械。
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
01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认识,使其能够在紧
用于低血压、休克等的急救,使用时需根据 病情调整剂量。
阿司匹林
硝酸甘油
用于心肌梗死、脑血栓等的预防和治疗,使 用时应遵医嘱。
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的治疗,使用时应 注意给药时间和剂量。
常用急救技术与操作
心肺复苏术
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挽救心 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止血术
通过加压止血、止血带使用等方法,控制 出血,保护生命安全。
特点
强调现场及时救治,注重患者生命体征的快速恢复和伤病情 的稳定,同时注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医疗监护与治疗。
历史与发展
历史
急救医学起源于二战时期,当时由于战争创伤大量增加,伤员救治需求也随 之增加,急救医学逐渐发展起来。
发展
现代急救医学已从最初的战场救治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各种急性疾病和伤害的 救治,同时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急救医学全书课件(外科急症的急救、儿科急症的急救、五官科急症的急救、妇产科急症的急救)
![急救医学全书课件(外科急症的急救、儿科急症的急救、五官科急症的急救、妇产科急症的急救)](https://img.taocdn.com/s3/m/307880f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c.png)
第三节 急救的实施
2)指压桡、 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 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 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阻断血流。 因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吻合支, 所以必须 同时压迫双侧。 3)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 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 下方的股动脉, 阻断股动脉血流。 2.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 是一种比较可靠的非手术止血法。 先用无菌 纱布覆盖压迫伤口, 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 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 在没有无 菌纱布时, 可使用消毒卫生巾、餐巾等替代。 3.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只适用于四肢大出血, 当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 用此法。 止血带有乳胶管止血带、 充气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 (1)乳胶管止血带:方法如图1 -4所示。 左手在离带端约10cm处由拇指、 食指和中指紧 握, 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带的部位, 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 然后把带塞入左手 的示指与中指之间, 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紧夹一段止血带向下牵拉, 使之成为一个活结, 外观呈A字形。
第一节 概述
2.时间紧迫 急症患者病情紧急、 危重时, “时间就是生命”。 3.病种多样复杂 患者病种涉及多个学科, 病情程度差异大、 变化多样、 复杂, 这 就要求现代急救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 需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 4.急救环境条件差 现场救护的条件大多较差; 设备使用受现场条件限制; 缺乏患 者的客观资料等。 5.以维护生命和对症治疗为主 基层救护因时间紧迫和医疗条件简陋, 故要明确治 疗非常困难, 只能以维持生命体征或对症治疗、 减轻患者痛苦为主。 【急救的任务】 急救的总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伤患者的疾苦, 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第一时间的紧急救护 这是社区急救的主要任务。 相关工作人员或第一目击者接 到患者的紧急呼救后, 应立即携带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实施救护, 必要时, 拨打120 , 并有义务协同120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 救治、 转运等工作。 2.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向发达国家学习, 构建 “社区医院-社区健康服务 中心-第一目击者” 急救医疗互动绿色通道, 使院前急救更快、 救治效果更好, 提高社 区居民生存质量。 3.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 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可提高急救服务的成功率。 平时可通 过举办学习班、 广播、 电视、 报刊、 黑板报等对公众普及急救知识, 开展有关现场急 救及心肺脑复苏知识的教育和技能培训, 贯彻优先抢救的原则, 把抢救生命、 减少伤残 放在第一位, 以提高民众的急救知识和急救能力。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c796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5.png)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急救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医学将更加注重疾病的早期预 警和预测。
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
未来急救医学将更加注重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的研究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 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学习方法与建议
系统学习
建议学习者按照《急救医学总论》的章节顺序, 系统地学习每个知识点,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概 念和理论。
讨论总结
针对案例进行讨论,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急救技能水平。
05
急救医学总论前沿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
脓毒症的免疫干预治疗
研究人员发现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最近发现了调控性T 细胞在脓毒症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通过阻断其功 能来治疗脓毒症。
脑复苏的研究
脑复苏是急救医学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脑复苏机制和治 疗方法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低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02
妊娠期急症的识别和急救措施,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
盘等。
老年人急救
03
老年人常见急症的识别和急救措施,如老年人心力衰竭、脑出
血等。
不同环境下的急救处理
家庭急救
介绍家庭常见急症的识别和急救措施,如家庭成 员突然晕倒、家庭火灾等。
野外急救
针对野外环境的特殊情况,介绍相应的急救措施异常值呼吸过速、 呼吸过缓、叹息样呼吸。
急救常用药物与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用于升压、抗 休克。
抗过敏药
地塞米松、非那根等,用于抗过敏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胺碘酮等,用于纠正心律失常 。
急救用药特点
用药时间迅速、剂量合理、途径多样。
急救常用设备应用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a0c5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f.png)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xx年xx月xx日•急救医学总论概述•急救医学总论的核心概念•急救医学总论的实践与应用•急救医学总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目•总结与展望录01急救医学总论概述急救医学总论是一门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方法和理论的学科,其核心是运用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急救医学总论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实践性等特点,它涵盖了临床医学、急救技术、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强调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与处理。
定义与特点急救医学总论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急救医学总论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需要及时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急救医学总论的重要性急救医学总论的历史与发展01急救医学总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意义上的急救医学总论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形成的。
02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急救医学总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03当前,急救医学总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02急救医学总论的核心概念急症定义急症是指突然发病,病情急骤、严重,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的疾病。
急症分类根据病因、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急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
急症的定义与分类急救的基本原则是抢救生命、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
在急救过程中,应迅速、准确、有效,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
急救原则根据不同的急症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急救方法有所不同。
常见的急救方法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急救方法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概述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指由医院急救部门、急救中心、急救站点等组成的,为急症患者提供及时、高效、专业的急救医疗服务的网络系统。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
![《急救医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fe82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8.png)
CHAPTER 02
急救医学基础知识
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和评估
01
02
03
心血管急症识别
快速识别心梗、心绞痛等 心血管急症,及时采取救 治措施。
呼吸系统急症评估
针对呼吸困难、窒息等呼 吸系统急症,进行迅速准 确的评估。
急救医学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方法 • 理论授课:传授基本理论和知识。
•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操作技能。
急救医学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 情景模拟
模拟真实场景进行综合演练,提 高应对能力。
• 在线学习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考 核。
急救医学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手段
• 培训课程: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级别的培训 课程。
CHAPTER 04
急救医学中的特殊问题处理
特殊环境下的急救处理(如高空、水下等)
环境评估
在特殊环境下进行急救处理时, 首先需要对环境进行全面评估, 例如在高空环境下,要评估气压
、氧气含量等因素。
专业技术与装备
针对不同环境,救援人员需要具 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并配备专用 装备。例如,水下救援需要潜水
• 培训教材:编写统一规范的培训教材,确保内 容准确一致。
急救医学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 培训师资
选拔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师资 ,保证培训质量。
• 培训设备
提供齐全的培训设备和器材,满足实 践操作需求。
急救医学培训的评估和改进
01
评估
• 培训前后技能对比:通过考核评估参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的技
02
能提升程度。
《急诊医学总论》课件
![《急诊医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ac35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6.png)
急诊医学总论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急诊医学总论的常用诊疗技术
03
心肺复苏术(CPR)
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心脏除颤。
急诊医生应该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给予患者温暖、关爱和支持。
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沟通,可以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治疗效果。
人文关怀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急诊医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与提高
急诊医生应该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提高,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急诊医生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急诊医生职业素养是急诊医学发展的基础,包括责任心、同理心、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等方面的品质。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急诊医学总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级医院设立了急诊科,配备了专业医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急诊医学总论趋势
未来急诊医学总论将更加注重多学科联合诊疗、综合评估和预防保健,同时加强急诊科医生的培养和选拔,提高急诊科整体水平。
急诊医学总论的现状与趋势
急诊医学总பைடு நூலகம்的学科内容与分类
02
急诊医学总论涵盖了急诊临床医学、急诊护理学、急诊医学救援和急诊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
急诊医学总论的学科体系包括急诊临床诊疗规范、急诊护理流程、急诊医疗救援技术和急诊教育等多个方面。
急诊医学总论的学科体系
急诊医学总论的分类
按照急诊医学总论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急诊临床医学篇、急诊护理学篇、急诊医学救援篇和急诊医学教育篇等四个部分。
《急诊医学总论》课件
![《急诊医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7997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6.png)
各类型急诊医学总论的健康教育
心血管急症健康教育
宣传心血管急症的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教育患者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疾病,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呼吸系统急症健康教育
宣传呼吸系统急症的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教育患者戒烟 ,加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肺部感染等。
消化系统急症健康教育
宣传消化系统急症的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教育患者饮食 卫生,控制慢性疾病,预防胆道蛔虫症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医学总论的诊疗技术也不断提高,如急救技能、诊疗设备、药物选择等方面。
急诊科建设不断加强
各医院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救医疗服务。
急诊科研工作不断深入
急诊科研工作不断深入,研究急诊医学总论相关的临床问题,推动急诊医学总论不断发展。
02
神经系统急症健康教育
宣传神经系统急症的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教育患者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疾病,避免头部外伤等。
THANKS
• 急性发热:常见于感染、过敏、风湿性疾病等,需针对病因治疗 • 急性疼痛:多种病因可引起,需注意疼痛的性质、部位和伴随症状 • 急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哮喘、气胸、肺炎等,需要快速缓解症状 • 急性心脑血管病: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需紧急处理 • 急性中毒:多种毒物可引起,需尽快明确毒物性质和排 • 急性创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暴力事件等,需评估伤情和紧急处理 • 急性感染:常见于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需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药物治疗 • 急性过敏:常见于药物、食物、昆虫叮咬等过敏,需迅速脱离过敏原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于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因素,需尽快明确病因和进行相应治疗
特点
急诊医学总论具有急症、危重症患者多、病情复杂、变化快 、处理难度大等特点,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 的操作技能和临床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应 变能力。
急救医学概论课件
![急救医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66f9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6.png)
预防医学:加强预防医学 研究,降低疾病发生率
急救医学的挑战与机遇
01
挑战: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02
挑战:急救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03
机遇:大遇: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
急救医学的普及与推广
加强急救医学教育: 提高公众急救意识 和技能
加强急救医学研究: 提高急救医学技术 水平和效果
心跳停止等
03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气道通畅,
防止窒息
04
止血:及时止血, 防止失血过多导
致休克
05
固定骨折:固定 骨折部位,防止
二次损伤
06
保护脊柱:保护 脊柱,防止脊髓
损伤
07
心肺复苏:实施 心肺复苏,提高
生存率
08
紧急转运:紧急 转运至医院,进
行进一步治疗
急救医学的常用技术
心肺复苏术: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气管插管术: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演讲人
目录
01. 急救医学概述 02. 急救医学的基本知识 03. 急救医学的实践应用 04. 急救医学的未来展望
急救医学的定义
01
急救医学是一 门研究紧急情 况下的医学理 论和实践的学 科
02
包括对危重病 人进行紧急救 治、生命支持、 病情监测和转 运等方面的知 识
03
急救医学的目 的是提高危重 病人的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
04
急救医学涉及 多个学科,如 内科、外科、 麻醉、重症医 学等
急救医学的重要性
挽救生命:在紧 急情况下,急救 医学可以挽救生 命,减少死亡和 伤残
减轻痛苦:急救 医学可以减轻患 者的痛苦,提高 生活质量
提高生存率:急 救医学可以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
急救医学ppt课件
![急救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c5f7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1.png)
1
➢ 历史上的战争
应社会需要而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 交通意外急救 ➢ 心源性猝死
8.4% 4.5% 2.5% 2%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0世纪50年代大中 城市建立急救站和救 护车站,培养了初具 规模的急诊急救队伍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任务: 使院前医务人员及时到达危急重伤
患者的身边,并进行现场评估、给予初 步处理或紧急抢救,然后安全的将患者 送到就近医院的急诊室或ICU做进一步 救治,为抢救伤员生命、改善预后争取 时间。
1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医院急诊 IUC
三位一体的 急诊发展模式
1
院前急救概念
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灾难事 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紧急救护,包括对 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至医院的过程。 ➢ 一般由“120”承担,在接到电话后在最短时间 内到达现场(要求最多5-10分钟出车)
1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
1. 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3. 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 4. 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5. 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1983年国家卫生部在《城 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 方案》中明确提出城市综 合性医院要成立急诊科
急救医学专业逐步形成, 急救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 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 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 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 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 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
1
《急救医学总论》PPT课件
![《急救医学总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44a6be4693daef5ff73d3e.png)
急救医学的临床特点
1.以病人为中心 2.服务的连续性 3.及时性 4.即时性 5.综合性
19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概念: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ICU三位一体有机 结合组建起来的一种急诊急救医学模式 EMSS的基本结构: (一)院前急救系统 1.院前急救模式 2.基本人员组成 3.基本装备要求 4.组织管理或指挥中心
人在分诊区超过4小时 ”
急诊科内不再分科 急诊病人在就诊前有分诊护士按体征分诊,分区。不同 区的应诊时间不同 急诊科医生有安排病人的特权
9
美国模式—急救医学教育
70年代,其他专业的医生从事急救工作 80年代,其他专业医生培训急救医生 90年代后,急诊医生培训急救医生 有成型的教材 政府确定急诊医生的再教育和资格考试(每5年从新认 定)以及急救医士的从业资格考试 公众培训和普及:大量公益广告、各个医院的急救普及 培训
2
目的与要求2
熟悉:
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Marshall评分标准、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创伤评 分标准、PHI评分标准。 客观因素对医疗安全的影响;对需急救患者进行 医患沟通的注意要点。
目的与要求3
了解:
1.急救医学形成的基础、研究内容与现实意义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概况 3.创伤的院内AIS-ISS评分系统、镇静镇痛评分、 急性胰腺的 BISAP评分 4.医患沟通的技巧
20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的基本结构: (二)急诊科 1.突发性 2.紧迫性 3.应急性。
21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ICU重症医学科 基本特征: 1.训练有素的医生护士 2.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治疗环境 3.高科技医疗手段
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PPT
1
目的与要求1
掌握:
1.急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特点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3.临床常用的评分方法: APACHE系统、 Glasgow评分系
统、Killp分级、 Forrester分级、急性肺损伤的定量
评分方法、Ranson评分方法、CRAMS评分法。
4.影响医疗安全的主要因素,医患沟通需要遵循的伦理
平均反应时间为5~8分钟,到达医院的时间<20分钟
急救车与派送中心和前往医院有直接通讯联系
12
急救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国际正式承认迄今仅20余年.(1979年) 我国于1987年5月于杭州正式成立“中华急诊医学学 会”,急救统一呼号“120” 急救医疗救援工作的状况,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一 个地区的整体医疗卫生水平和卫生管理状况。
急救车或急救直升机上有不同层次的急救医士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统一记录表格 急救车与派送中心以及基地医院有直接通讯联系, 急救医士可以直接接受前往医院的医生的指导
8
美国模式—院内急救
医生来源:急诊专业培训的住院医生(或其他科室轮转 的医生) 很多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只处理危重病人和外伤病人
“注意分诊区,特别是在较忙的时间,有些操作可以在分诊 区进行,而不必等病人进入诊室。护士会提醒住院医如果病
专业干预可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17
急救医学的范畴
1、初步急救(First aid)BLS、 BTLS
2、复苏学(Resuscitatology) 3、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4、创伤学(Traumatogy) 5、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 6、儿科急诊(Pediatric Emergency) 7、灾害医学(Disaster Medicine) 8、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管理学
15
近年急救需求增加
富起来了 小康:贫困人口从76年90%到2000年3% 对生活质量要求高了,有病不抗着了 寿命长了,带病生存多了 交通便了,原来到不了的到了
就医观念变了 老年人:多种病、急发、加重、晚期 中年人:快节奏工作,不急不来 小儿:都是宝贝,有点事就是急的
医保政策引导 自费病人不急不看,农村87%自费 低水平医保,城32.14%/农63.13%(北青报12.28) 急诊可报销
人在分诊区超过4小时 ”
急诊科内不再分科 急诊病人在就诊前有分诊护士按体征分诊,分区。不同 区的应诊时间不同 急诊科医生有安排病人的特权
9
美国模式—急救医学教育
70年代,其他专业的医生从事急救工作 80年代,其他专业医生培训急救医生 90年代后,急诊医生培训急救医生 有成型的教材 政府确定急诊医生的再教育和资格考试(每5年从新认 定)以及急救医士的从业资格考试 公众培训和普及:大量公益广告、各个医院的急救普及 培训
对交通意外急救结果的分析 对心源性猝死的重视
6
在探讨中发展
美国 欧洲 中国
60年代:侧重于创伤与中毒 70年代:侧重于与创伤与疾病 80年代:侧重于疾病与创伤
7
美国模式—将病人接到医院来
有统一的呼救电话911
有多个派送中心:分别属于州、县、市、私人、 消防队等 急救车为法定紧急车辆 有急救直升机
10
欧洲模式—将医院 送到病人身边
瑞典 自然情况
岛国,水域面积大 寒冷季节长 人口稀少,老龄化严重
医疗情况
全民公费医疗 医疗设施完善,人均病床数多 社会稳定,暴力少 疾病和意外(冰冻、溺水、自杀)是主要急诊问题
11
急诊医学医疗体系
院前急救医派送中心(Dispatch Center)为核心 急救车和急救直升机属各个医院或政府机构 急救车分为急救指挥车、病人转运车、MICU和急救运 输车 急救车属法定紧急车辆 有急救医士,但各医院医生轮流参加急救车出诊及现 场救护 直升机是一种常规的急救运输工具
原则及基本原则。
精品 PPT
2
目的与要求2
熟悉:
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Marshall评分标准、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创伤评
分标准、PHI评分标准。
客观因素对医疗安全的影响;对需急救患者进行
医患沟通的注意要点。
精品 PPT
3
目的与要求3
了解:
1.急救医学形成的基础、研究内容与现实意义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概况 3.创伤的院内AIS-ISS评分系统、镇静镇痛评分、 急性胰腺的 BISAP评分 4.医患沟通的技巧
精品 PPT
18
急救医学的临床特点
1.以病人为中心 2.服务的连续性 3.及时性 4.即时性 5.综合性
19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概念: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ICU三位一体有机 结合组建起来的一种急诊急救医学模式 EMSS的基本结构: (一)院前急救系统 1.院前急救模式 2.基本人员组成 3.基本装备要求 4.组织管理或指挥中心
13
急救医学在中国
➢1980年10月我国卫生部颁发“加强城市急救 工作”文件;
➢1983年又颁发了“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 方案”明确提出城市综合性医院要成立急诊 科;
➢1986年1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 疗法”(草案第二稿);
14
1987年5月成立了全国急诊学会。同年11 月和1989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城市急救和 急诊与灾害医学国际会议,至此,我国急 诊急救医学被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急诊量:2003年比2000年增加40%
16
社会需要急救医学
老龄化与带病生存的中国社会人群
前十位死因与医院急诊
心脑血管病31.7% —肿瘤 19.8%
COPD呼衰 14.9% —意外伤害 7.1%
自杀
4.4% —肺炎
3.5%
TB
2.8% —其他感染 2.5%
肝硬化 2% —围产期 2%
早期、有力的干预可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精品 PPT
4
“历史悠久”的“新兴科学”
急救医学概念:
1.传统观点:急救是对患者应急处理的一种手段 或方法。不是一门科学。 2.现代观点:急救医学是专门研究突发急危重症 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过程中的相关临床变化规律 及干预治疗的一门新兴科学。
精品 PPT
5
应社会需要而生
对几次战争伤亡人数和原因的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死率高达8.4% 第二此世界大战伤死率4.5% 朝鲜战争伤死率2.5% 越南战争普鲁士对法战争伤死率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