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变调
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完美整理)
![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完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5ed2f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1.png)
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完美整理)拼音是用于标注汉字发音的一种方法。
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指的是拼音字母与音调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研究和使用汉语拼音时,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读音并准确地表达意思。
单音节的变调规则在拼音中,单音节就是只包含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的音节。
单音节的变调规则如下:- 如果拼音中没有标注音调,一般默认为声调平稳,即第一声调。
-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由于语言的需要,某些音节的读音会发生变化。
例如,从降调变为平调,从升调变为入声等。
多音节的变调规则多音节音节是由两个或更多音节组成的。
多音节的变调规则如下:- 在多音节中,每个音节都有自己的音调,且音调之间一般相对独立。
- 标注在第一个音节上的音调会影响整个多音节的音调走向。
如果第一个音节带有一个儿化音或鼻音韵母,其音调会变为轻声。
- 第一个音节后的音节的音调变化相对独立,不受前一个音节的影响。
儿化音的变调规则在汉语中,一些音节后面的儿化音会使原本应该有的声调发生变化。
儿化音的变调规则如下:- 当一个音节后面跟着儿化音时,其原有的声调会变为轻声,即不带音调。
- 儿化音指的是由儿音(例如"r")和后面的韵母组成的音。
例如,"er"、"ar"等。
总结了解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对于准确地学习和使用汉语拼音非常重要。
单音节和多音节的变调规则、儿化音的变调规则都需要我们掌握并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正确地掌握这些规则,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读音和表达汉字的发音。
拼音变调规则
![拼音变调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0c1824a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e.png)
拼音变调规则
拼音变调规则口诀:“一”和“不”的变调:单念句末不变调;去声前面念阳平;非四前面念四声;夹在词中念轻声。
上声的变调:上上相连前念阳;上上非上念半上;单用句末不变调等等。
变调,指汉语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调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又称为连接变调,即是将声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
变调在梵文里意思为 "合并在一起"。
在所有的声调性语言里改变声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作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遍性的声调并合运作形态。
⒈字和字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叫做变调。
比如普通话语音中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字变成阳平。
⒉转调。
在中文里,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变为到第二声。
举例来说,nǐhǎo (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nǐ与 h ǎo 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 nǐ须变为为"第二声" ní,“你好”要念为 níhǎo。
还有一个是我们常用的:“一”,“一”在作为序数词或只单独作数的情况或处于词末的情况下读阴平,如:第一、十一、统一;
在“去声”前面应读成“阳平”yí,如:一致、一切;
在“平声和上声”前应读“去声”yì,如:一杯茶一丝不苟、一条河、一群羊、一本万利;
在两个相同动词之间读轻声,如:看一看,读一读。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https://img.taocdn.com/s3/m/549140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9.png)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汉语拼音是一种将汉字音节用拉丁字母表示的拼写方法,方便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准确地发音和标注。
然而,汉语拼音中存在着音变和变调的现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汉语拼音的音变和变调,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音变1. 韵尾音变韵尾音变是汉语拼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之一。
在普通话中,韵尾音/s/和/n/在发音时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s”在发音时会变成“sh”,而字母“n”在发音时会变成“ng”。
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前后音素的影响。
2. 声母音变除了韵尾音变外,声母音变也是汉语拼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如,字母“z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j”,字母“c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q”。
这种变化是由于发音时舌位的不同造成的。
二、变调在汉语拼音中,还存在着音调的变化。
汉字的拼音中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但是,在实际发音中,有时会出现变调的情况。
1. 语气变调在汉语拼音中,当某个字在特定语境下表达不同的语气时,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ma"在第一声和第二声时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而在句子中的语气变化时,可能会将本来应该是第一声的发音变成第二声。
2. 语调变调此外,句子的语调也可能会导致汉语拼音中的变调现象。
在汉语中,整个句子的语调起伏和语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到拼音的发音。
例如,当句子中存在强调词或感叹词时,可能会导致字母的声调发生变化。
三、解决方法对于学习汉语拼音时遇到的音变和变调问题,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解决:1. 注重模仿学习者可以多听多模仿标准的汉语发音,尤其是与音变和变调有关的发音。
通过模仿,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2. 多练习多进行汉语口语的练习,特别是针对音变和变调的音素。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准确的发音方式。
3. 借助教材和工具使用一些专门针对汉语拼音音变和变调问题的教材和学习工具。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5cbc5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5.png)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变调是指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汉语变调的现象及规律,希望对大家的普通话考试能够有所帮助!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篇1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读音变调规则
![读音变调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64e9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e.png)
读音变调规则汉语的读音变调规则是汉语语音中声调的变化规律,是汉语音节组成的重要部分。
变调规则主要包括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和“一”、“不”的变调。
首先,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前变为半上,即调值由214变为21。
例如,“上海”的读音是shànghaì,“美好”的读音是měi hǎo。
此外,上声在上声前也变为半上,例如,“旅馆”的读音是lǚ guǎn,“粉笔”的读音是f ěn bǐ。
其次,去声的变调。
去声在非去声前变为半去,即调值由51变为31。
例如,“大厦”的读音是dà shà,“明亮”的读音是míng liàng。
此外,去声在去声前也变为半去,例如,“历史”的读音是lì shǐ,“胜利”的读音是sh èng lì。
然后,“一”、“不”的变调。
“一”在非去声前变去声,例如,“一天”的读音是yī tiān,“一年”的读音是yī nián。
而在去声前则变为阳平,例如,“一定”的读音是yī dìng。
“不”在非去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不错”的读音是bù cuò,“不想”的读音是bù xiǎng。
而在去声前则变为去声,例如,“不要”的读音是bù yào。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变调规则是针对连读情况而言的,如果词语单独使用或句子中无其他音节相连则不发生变调。
同时,变调也是口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会发生变调。
除了上声、去声和“一”、“不”的变调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调规则。
例如,“七”、“八”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七朵花”的读音是qī duǒ huā,“八只鸟”的读音是bā zhǐ niǎo。
“九”、“十”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半上,例如,“九个苹果”的读音是jiǔ gè píng guǒ,“十个老师”的读音是shí gè l ǎo shī。
汉语拼音(变调、变音、停顿与重音)
![汉语拼音(变调、变音、停顿与重音)](https://img.taocdn.com/s3/m/49c6f53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2.png)
汉语拼音(变调、变音、停顿与重音)一、变调(一)知识点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些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
变调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上声的变调。
(1)、若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像阳平。
如:水手shuǐ shǒu读成:shuíshǒu(2)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变得像阳平。
例:演讲稿yǎn jiǎng gǎo读成:yán jiáng gǎo。
2、“一”的变调。
(1)“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例:十一(shí yī)、一一得一(yī yī dé yī)。
(2)、在去声字前念阳平,例:一半(yí bàn)、一定(yí dìng)。
(3)、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例:一天(yì tiān)、一年(yì nián)、一点(yì diǎn)(4)在重叠词中念轻声,例:看一看(kàn yi kàn)。
3、“七”和“八”的变调。
“七”和“八” 在去声字前都读阳平,例;七个(qí gè)、八岁(bá suì)。
4、“不”的变调。
(1)在去声字前都读阳平,例:不够(bú gòu)、不对(búduì)(2)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例:数不清(shǔ bu qīng)。
(二)练习题。
1、选出需要变调的词语打“√”。
a 一次( )b 不行( )c 如果( )d 听不见()e 表演( )f 体育( )g 八次( )h 瞧一瞧 ( ) i 讨论( ) j 统一() k 为什么( ) l 起跑点()2、在下列需要变调的字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里标出读音。
影响()不能()旅游()一心一意()骨髓()勉强()舞蹈()不好不坏()起码()口渴()总理()一动不动()3、带点字全需变调的一项是()。
汉语拼音音变
![汉语拼音音变](https://img.taocdn.com/s3/m/2e9b8c2aed630b1c59eeb57d.png)
⒈变调变调是指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音节相连时,有时音调往往会发生变化,与原来的不同。
最突出的是上声的变调,和“一、七、八、不”的变调。
①上声的变调:前一个或前两个变得近似阳平。
如:指(zhǐ)引(yǐn)—→指引(zhí yǐn)书写时,一般只标字的本调,不标变调。
如:指引(zhǐ yǐn)②“一、七、八、不”的变调:“一”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一路(yílù)一批(yìpī)“七、八”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阴平声。
如:八次(bácì)八斤(bājīn)“不”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不累(búlèi)不仅(bùjǐn)⒉轻声轻声是指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无声调的音节”。
轻声不标声调。
有时轻声能起到分辨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大意(dàyi)几种情况下,读轻声:①词尾:子、儿、头、们、么……,如:老头子俺们……。
②方位词:里、上、下、边……,如:相片里在高山之上……。
③动词后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起来……,如:站起来……。
④动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或中间的“一”“不”,如:瞧瞧、想一想、走不走……。
⑤助词:的、地、得、着、了、吧、呢、吗、啊……,如:握着鼠标、写得很好、多好啊……。
⑥还有一些双音节的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爸爸、妈妈、清楚、萝卜、衣服……。
⒊儿化儿化是指在音节末尾加上个卷舌动作,带出个“儿”的尾音。
儿化的结果使得音节里的韵母发声多少有点变化,即儿化韵。
儿化韵是普通话里的一种重要音变现象。
在词义、语法、语气上有一定的作用。
①表示小、少的意思:一点儿。
②表示喜爱的意思:小孩儿。
③一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如:盖儿、尖儿。
④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儿。
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65dc4e133d4b14e8424680d.png)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 变 21( 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 变为接近35。
例:埋马( 35)——买马( 24)、坟场( 35)——粉场( 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 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 24,第二音节由214( 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为 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 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 / 馆、管理 / 组、手写 / 体、举手 / 礼、蒙古 / 语、讲演 / 稿第一个音节21 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 / 老虎、水 / 产品、苦 / 水井、小 / 组长、党 / 小组、好 / 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 A 法子( 35 轻)、主义( 35 轻)、晌午( 21 轻) / ( 24 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汉字变调规律表
![汉字变调规律表](https://img.taocdn.com/s3/m/56f16e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7.png)
汉字变调规律表
汉字变调规律表主要是指汉字在语音变化中的声调变化规律。
汉语中的声调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语音现象,涉及到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语境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字变调规律:
1. 上声变调:上声(第三声)在特定的语境中会变成去声(第四声)或阴平(第一声)。
例如,“好”字在“好累”中读作去声,“好大”中读作阴平。
2. 去声变调:去声(第四声)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上声(第三声)。
例如,“不”字在“不好”中读作上声。
3. 阳平变调:阳平(第二声)在某些词汇中会因为连读或语境影响而变成上声或去声。
例如,“太阳”中的“阳”字读作上声。
4. 阴平变调:阴平(第一声)在连读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变成去声。
例如,“我们”中的“们”字读作去声。
5. 儿化音变调:儿化音通常会使得前面的音节变成阴平。
例如,“花儿”中的“花”字读作阴平。
6. 轻声变调:轻声(无重音)在连读中可能会影响到前一个音节的声调。
例如,“你们”中的“们”字轻声,使得“你”字读作阴平。
7. 语境变调:某些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声调。
例如,“了”字在“了解”中读作去声,在“了不起”中读作上声。
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的变调规律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会受到句子的语境、说话者的语气、方言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准确掌握汉字的变调规律,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实际语音变化进
行学习和实践。
汉语声调的变音规则
![汉语声调的变音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c423468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c.png)
汉语声调的变音规则声调是汉语语言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能够区分不同的意思。
在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共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
然而,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由于语音的变化、连读的现象等原因,有时候声调会发生变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汉语声调的变音规则。
1. 三声变调:在某些情况下,汉语中的第三声(去声)会变成第二声(上声)。
例如,当一个音节的后面紧跟着一个第二声或第三声的音节时,第三声就会变成第二声。
比如,“喝茶”(hē chá)中的第一个音节“喝”,本来是第三声,但由于后面跟着一个第二声的音节“茶”,所以“喝”的声调变成了第二声。
2. 反切变调:在某些情况下,一个音节的声调会受到其前面或后面音节的影响,发生变调。
比如,在某些组合中,第二声的音节会变成第三声,第三声的音节会变成第四声。
例如,“好吃”(hǎo chī)中的第一个音节“好”,原本应该是第二声,但由于后面跟着一个第四声的音节“吃”,所以“好”的声调变成了第三声。
3. 连读变调:在连读的情况下,汉语中的声调也会发生变化。
当两个相邻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它们的声调会受到相互影响,发生变调。
比如,“一百”(yī bǎi)中的第一个音节“一”原本是第一声,但由于后面跟着一个第四声的音节“百”,所以“一”的声调变成了第二声。
4. 语气助词变调:在汉语中,有一些语气助词会影响前面的词的声调。
例如,“吗”是一个用于疑问句的语气助词,当它跟在一个声调为一、二、三的词后面时,会使该词的声调变成四声。
比如,“好吗”(hǎo ma)中的第一个音节“好”,原本是第三声,但由于跟在语气助词“吗”后面,所以“好”的声调变成了第四声。
汉语声调的变音规则是汉语语音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和掌握这些变音规则,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语音的规范和语调的准确运用,使我们的汉语变得更加地地道和流利。
汉语拼音声调变调
![汉语拼音声调变调](https://img.taocdn.com/s3/m/08b25d38482fb4daa48d4b01.png)
汉语拼音声调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原调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在非去声前变去声y ī一(阴平)一、二、三y ī第一三十一月一日万天一年起原调单念或在非去声前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b ù不(去声)b ù不!我不。
说(阴平)不来(阳平)好(上声)去不对怕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①、区别词性:盖(动词)--盖儿(名词)个(量词)--个儿(名词)②、区别词义:信(信件)--信儿(消息)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③、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④、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3、儿化韵的发音:①、韵母为a、o、e、u的音节,儿化后主要元音基本不变,后面直接加上表示卷舌动作的“r”:号码儿hǎomǎr 山坡儿shānpōr 饭盒儿fành ér 水珠儿shuǐzhūr②、韵母ia ua、ao、ou、uo和iao、iou等,儿化后主要元音或韵尾基本不变,直接加“r”:一下儿yīxiàr 鲜花儿xiānhuār 手稿儿shǒugǎor 封口儿fēngkǒur知了儿zhīliǎor 小牛儿xiǎoni úr 小说儿xiǎoshuōr③、韵母i、ü儿化后在原韵母之后加上er 、i、ü仍保留:小米儿xiǎomǐr读作xiǎomiěr有趣儿yǒuqùr读作yǒuquèr④ 、韵母-i (前、后)儿化后失去原韵母,加er:戏词儿xìcír读作xìcer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一块儿yīkuàir 读作yīkuàr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⑦、韵母in 、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汉语拼音-变声与变调
![汉语拼音-变声与变调](https://img.taocdn.com/s3/m/1a4b73ec9e31433239689350.png)
上+阴:北京 火车
普通 广州
上+阳:海防 导游
上+去:武汉 广大 上+轻:耳朵 嘴巴
朗读 免除
考试 省力 奶奶 爽快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降 升调变升调(阳平),调值由 “214”变“35”。如:
反省 好歹 产品 土匪 哪里 铁索 展览 美好
(3)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字根 据词语的结构变调:
木头 头发 软和 心思 云彩 老爷 意识 应付 念叨
枇杷 亲戚 吓唬 石榴 学生 招呼 意思 后头 车子
打南边来了一个喇嘛,手里提着蛤 蟆;打北边来了一个哑巴,腰里别着个 喇叭;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要拿蛤蟆 换哑巴腰里别着的喇叭;腰里别着喇叭 的哑巴,不肯拿喇叭换喇嘛手里提着的 蛤蟆。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打了腰里别 着喇叭的哑巴一蛤蟆,腰里别着喇叭的 哑巴打了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一喇叭。
•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变 阳平。如:
展览馆
手写体
勇敢者
•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一个上声变 降调,第二个上声变阳平。如:
纸老虎
小拇指
党小组
上声+阴平 火车 剪刀 子孙 主编 启发 检修 紧张 美观 老师 小说 首先 指挥 普通 主观 眼光 纺织 上声+阳平 古人 厂房 美德 语言 总结 转移 整齐 敏捷 女人 旅行 可能 小时 委员 仿佛 本来 有时 上声+去声 景色 海外 简化 暖气 保护 鼓动 请假 涌现 讨论 感谢 马上 表示 美丽 掌握 反映 整个 上声+轻声 奶奶 姐姐 码头 枕头 老实 里边 体面 买卖 尾巴 脑袋 耳朵 椅子 老婆 马虎 伙计 喇叭
这事可难啊,叫人怎么办啊! 多伟大的母亲啊!
汉语拼音常见变调规律
![汉语拼音常见变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ab9a49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a.png)
汉语拼音常见变调规律一、“一”和“不”的变调:1.单念句末不变调。
例如:一、不、第一。
(单用、句末,读本调)2.去声前面念阳平。
例如:一样,不要、不是、一座。
(在四声字前念二声)3.非四前面念四声。
例如:一年、不行、一句不说(在一、二、三声前均念四声)4.夹在词中念轻声。
例如:试一试、说不定。
(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二、上声的变调1.上上相连前念阳。
上声在上声音节前,前面的音节调值一般由[214]变为[35](阳平):①上声+上声→阳平+上声念直上 214→24(35)如:厂长总理领导草稿稿纸好伞小组老虎②上声+上声+上声→半上声+(阳平+上声)214+214+214→21(211)+(24(35)+214)如:纸老虎党小组小俩口李厂长很友好冷水井③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214+214+214→【35+35】+214如:演讲稿古典美展览馆手写体洗脸水管理组2.上上非上念半上。
上声在非上声声调之前,上声音节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半上+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念半上214 →21或211,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低平调。
如:好书好人好树两组两船两次九千九盘九万3.单念句末不变调。
上声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读单字调,不变调。
三、去声的变调去声相连前半降。
去声+去声→半降+去声前一个去声由全降变为半降53+51如:道路计划电话漂亮运动努力著作试验四、“啊”的变调1.惊异、赞叹,念一声。
如:啊,下大雪啦!啊,今晚月色可真美呀!2.追问、存疑,念二声。
如:啊?你说什么呀?啊?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啊?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啊?3.惊疑、为难,念三声。
如:啊,这难道是我的影子吗?啊?这可怎么办呢?啊?让他去合适吗?4.应答、明白,念四声。
(1)表示应诺。
(音较短)如:“啊,好吧,我就去。
”(2)表示明白过来。
(音较长)如:“啊!原来就是找个树权,挺简单,我会了。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52a03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d.png)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也称为标准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
以及其他汉语地区的主要交流语言。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是指在语言中使用声调来改变词语的意义或语法功能。
在普通话中,有四个基本的声调,即轻声、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
这四种声调的应用规律对于准确的发音至关重要。
第一声是高调,用一个平坦的声调来发音。
例如,字母“mā”就是第一声。
第一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一个音节包含有a、o、e这些元音,一般情况下,它就是第
一声。
第二声是升调,从低到高发音。
例如,“má”是第二声。
第二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一个音节包含有i、u这些元音,一般情况下,它就是第二声。
第三声是降升调,先从中高调降到低调,然后再升回中高调。
例如,“mǎ”是第三声。
第三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一个音节包含有i、u这些元音,一般情况下,
它就是第三声。
轻声是最复杂的一个声调,它没有固定的声调形式。
轻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
一个音节以声母(辅音)结尾,或者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是轻声时,它就是轻声。
在普通话中,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义。
相同的音节,只因为声调的不同,
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词汇。
精确掌握普通话的变调规律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门语言。
总的来说,普通话的变调规律是基于音节的元音和辅音的特性。
根据声调对词
语进行正确的发音,可以确保我们的语言交流更加准确和顺畅。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掌握普通话的变调规律,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5ba1dd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b.png)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
一、上声变调
上声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唯一的降升调,调值为214。
当上声字单独念时,是降升调214。
但当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时,第一个字会变成阳平调35,即变调为35214。
例如:“好米”(214-214)变调为“好美”(35-214)。
二、轻声变调
轻声是一种失去原有声调,读得既轻又短的调子。
例如:“哥哥”(g ēgē)变调为“哥哥”(gēgēgē)。
三、儿化变调
儿化是普通话中的一个音变现象,常在词语末尾加上“儿”,如“小鱼儿”、“小狗儿”等。
儿化的声调是依附于词尾“儿”上的,所以读的时候,“儿”不读为独立的音节,而使前面一个字的韵调扬起后鼻音韵尾,形成一个新的音节和调值。
例如:“小鱼儿”(21-55-214)变调为“小鱼儿”(21-35-214)。
四、“一”、“不”变调
“一”字在词尾时读中降调214,例如:“一同去”(21-21-4);在去声前读阳平35,例如:“一天”(35-21)。
“不”字在去声前读阳平35,例如:“不是”(35-21);在非去声前读中降调214,例如:“不要”(21-214)。
五、“啊”的变调
“啊”字在句末时,由于语气和音节的不同,读音会发生改变。
一般
有五种读法:
1. 啊(a),用在句末表示赞叹或肯定,例如:“太好了啊!”
2. 啊(á),表示疑问或反问,例如:“你真的要去吗?”
3. 啊(ǎ),表示惊讶或不理解,例如:“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啊?”
4. 啊(à),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和强调,例如:“就是这样啊!”
5. 啊(ā),用在句末表示应答或同意,例如:“好的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
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
一块儿yīkuàir读作yīkuàr
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
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
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
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 暖和 萝卜 玻璃 葡萄 知道 事情 衣服 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
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
⑦、韵母in、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
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
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
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
快去木料运算烙印
害怕电话令箭变态
再见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无论是何声调,后一音节读阴平,这时多伴有儿化。
轻轻长长好好慢慢
2、“ABB”式的形容词,后边的叠音后缀都读成阴平。
黑漆漆亮堂堂明晃晃
3、“AABB”式重叠后的形容词,第二音节读轻声,后两个音节读阴平。
认认真真清清楚楚高高兴兴舒舒服服
(四)“七八”的变调
“七、八”(55)+去声(51)——→阳平(35)+去声(51)
去
不 对
怕
二、轻声:
1、什么是轻声?
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
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ōngdì([名]哥哥和弟弟)
兄弟xiōngdi([名]弟弟)
今天来回几次啊(cìza)!
你有什么事啊(shìra)!
你怎么撕了一地纸啊(zhǐra)!
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音节顺势连读“a”(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
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时,“啊”仍写作a,不必写出音变情况。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能干nénggà([形]有才能,会办事)
能干néngg a([形]心灵手巧;精明)
言语yányǔ([名]指所说的话)
言语yányu([动]开口;招呼)
运气yùnqì(词组。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
运气yùqi([名]幸运)
3、轻声的规律
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
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
小老虎很勇敢李小姐
厂党委纸雨伞补语法
好种马老领导
(上声+上声)+上声——阳平(35)+阳平(35)+上声(214)
展览馆雨伞厂种马场
洗脸水讲演稿哺乳品
保险锁虎骨酒
在快读的条件下,这两种情况都可以读成“阳平+阳平+上声”。
(二)去声变调
去声(51)+去声(51)——→半去(53)+去声(51)
上课大会变化细致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读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啊”是音变是一种增音现象(包括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啊”的读音有不同的变化形式。另外“啊”的不同读音,可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
2、儿化的作用:
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①、区别词性:
盖(动词)--盖儿(名词)
个(量词)--个儿(名词)
②、区别词义:
信(信件)--信儿(消息)
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
③、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
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
④、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
快去找他啊(tāya)!
你去说啊(shuōyq)!
今天好热啊(rèya)!
你可要拿定主意啊(yìya)!
我来买些鱼啊(yúya)!
赶紧向他道谢啊(xièya)!
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
你在哪里住啊(zhùwa)?
他人挺好啊(hǎowa)!
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
3、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
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
多好的人啊(rénna)!
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
4、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的,读作“啊”(nga)。
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gnga)!
注意听啊(tīngnga)!
最近太忙啊(mángnga)!
5、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后)的,读作“啊”(ra)。
是吗 他呢 看啊 走吧
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
看过 忙着 来了 我的 勇敢地 喝得(好) 朋友们
③、名词的后缀“子、头”:
桌子 椅子 木头 石头
④、方位词:
墙上 河里 天上 地下 底下 那边
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
说说 想想 弟弟 奶奶 谈谈 跳跳
⑥、表示趋向的动词:
出来 进去 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
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
3、儿化韵的发音:
①、韵母为a、o、e、u的音节,儿化后主要元音基本不变,后面直接加上表示卷舌动作的“r”:
号码儿hǎomǎr山坡儿shānpōr饭盒儿fànhér水珠儿shuǐzhūr
②、韵母iaua、ao、ou、uo和iao、iou等,儿化后主要元音或韵尾基本不变,直接加“r”:
一下儿yīxiàr鲜花儿xiānhuār手稿儿shǒugǎor封口儿fēngkǒur
知了儿zhīliǎor小牛儿xiǎoniúr小说儿xiǎoshuōr
③、韵母i、ü儿化后在原韵母之后加上er、i、ü仍保留:
小米儿xiǎomǐr读作xiǎomiěr
有趣儿yǒuqùr读作yǒuquèr
④、韵母-i(前、后)儿化后失去原韵母,加er:
武装喜欢打听好说
语言举行想赢你们
只是努力伟大许诺
3、上声同轻声连读,有两种情况,以读半上居多。
上声(214)+轻声——→半上(21)+轻声
姐姐小子椅子奶奶
宝宝婶婶耳朵马虎
上声(214)+轻声——→阳平(35)+轻声
法子响起把手哪里
讲法写起眼里水里
4、三个上声字连读,也有两种情况。
上声+(上声+上声)——→半上(21)+阳平(35)+上声(214)
七岁七个七上八下
八度八代
(一)上声变调
上声的变调,一般是位于别的声调之前,而单独念时,或位于其他音节之后时,不发生变调。上声变调的主要类型有:
1、上声(214)+上声(214)——→阳平(35)+上声(214)
好马理解美好洗脸
讲演乳品打水保险
想买水果影响我俩
2、上声(214)+非上声——→半上(21)+非上声
汉语拼音中的音变
一、变调:
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
2、“一”、“不”的变调
原调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在非去声前变去声
y ī
一
(阴平)
一、二、三
y ī
第一 三十一
月
一 日
万
天
一 年
起
原调单念或在非去声前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
b ù
不
(去声)
bù 不!我不。
说(阴平)
不 来(阳平)
好(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