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下第15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26张PPT)
苏军——开始战略进攻,并掌握了主动权。 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
德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是欧洲战场的 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大 林
女 每一座们
格 楼房都也
勒 是一个拿
保 卫 战
碉苏堡军,士起武器
兵顽强保
地打击卫
敌军
城 市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拿
材料一:
探究: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德国的空军部队 “闪电战”的德国坦克波兰落后的骑兵
材 料 二 : 英法在大战爆发后没有放弃绥靖政策,以为希 特勒会继续东进,因此“宣而不战” 。德波战争期间 , 法军在法德边境消极观战。英国迟至10月间才派远征军 到法国。波兰孤军作战。 材料三:苏联乘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波兰东部的地区。
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1.给人类社会和 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材料二: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 野心。
材料三: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非洲, 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 独立年”。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到二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绿色)的共达52个国家
胜 1.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根本原因
利 原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 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 人民的相互支持)
因 3.各国军民英勇奋战。
......
二战的影响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
二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
参战国家
30多个国家
60多个国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优秀ppt课件(共36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优秀ppt课件(共36张)

字文题标
九个字,比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 子如不言,小子何述焉?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字文题
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
“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点,字文
稍有美术胃口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暧暧 譬如 信手拈来 惨戚




lǒng
é

附丽 姑且 笼统 蛾眉

yàn
kuàng
dàn
谚语 心旷神怡 轻描淡写

目不忍睹

闲情逸致: 闲适的情致。

轻描淡写:
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 要问题轻轻带过。
信手拈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
检 测
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我们流连在音乐美、建筑美、图画
美、书法美之间。他告诉我们,这
首曲,这幅画,美在哪里,从各个
方面告诉我们如何领略美。


liáo
miǎo
yí qín
qǐnɡ

寂寥 缥缈 心旷神怡 擒住 顷刻 测

pín
yùn zhū chèn
jiā
栩栩如生 颦 意蕴 铢两悉称 悲笳
chuàng
怆然
ài

niān
“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3.“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怎样的文学才称得上是尽 美尽善的文学?
“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 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也就是要做到言必达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22张
情境导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是什么样子的?做一个接龙,看看 他们眼里什么最美。
在陶渊明的眼中
那黄昏东篱下的菊花 最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周敦颐的眼中 那一池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最美;
在陆放翁的眼中那一株株迎风挺立、傲雪凌霜的梅花最美。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
无言之美
朱光潜
作者生平介绍
•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 徽省安庆市桐城县人(今安徽省枞阳县)。
《无言之美》第8段的结论
疑问 摄影作品所引发的美感真的远不如图画吗?
摄影作品
饥饿的苏丹
我要读书
解惑
秃鹰 孩子
视觉冲击 非洲饥荒 同情怜悯 激发思考
作品背后激发观众思考的很多很深
无言之美
解惑
相片因为视角和光线等限制,并不能做到“实物都两两相称”; 摄影师在拍摄时也会融入自己的理解,井根据作品的主题,利
用深景、光线、色彩、角度等艺术语言,营造“无言”的效果。
解惑
无言之美
悲凉无助 渴望光明
纯真 敏锐
善良 淳朴
千万渴望读书的孩子 打动亿万人的善良之心
小结
摄影作品所引发的美感真的远不如图画吗?
产生质疑 解决疑惑
理清文章思路 运用文中观点分析
铢两悉称

目不忍睹
pín

词语解释
【 意蕴 】 【 笼统 】 【铢两悉称】 【心旷神怡】 【目不忍睹】 【惟妙惟肖】
所包含的意思。 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优劣相近。 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
积累与阅读
活动 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 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荷兰
敦刻尔克
比利时 卢森堡
马奇诺防线
二战扩大: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红军莫、海斯军科和苏保联卫全体战公,民
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
打战斗破到了最后德的军一滴不血可,来战保胜卫城的镇神和村话庄!。 !
二战进一步扩大到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 中国 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 场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
希特勒则直言称:“斯大林格 勒对于我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 大 林 格 勒 保 卫 战 反 攻 激 战 场 面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 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
1942.7~1943.2
1944.6~7
意大利 1943.9
使德国处于东西两面夹击的局面
大贡献
全面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① 波兰 ,英、法被 爆 发 迫宣战
(1)1940年,德国攻占法国等国家,意大利对法 宣战,德国对英国实施轰炸 规模 (2)二战的扩大:苏德战争爆发 扩 大 (3)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② 珍珠港 。次 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 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苏联
德 法国 国
“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波兰
由于英法军队 宣而不战华沙 陷落波兰覆亡
德国的西线进攻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 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 凌厉,27天内征服了波兰, 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 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 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 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 强陆军”的法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43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43张)

日本投降 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 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战结束 标志: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
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 年 8 月 9 日 , 毛 泽 东 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 》声明
1945 年 8 月上旬, 美国在日 本投下两 枚原子弹
苏联出兵 中国东北 和朝鲜, 参加对日 作战
1、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 绥靖政策。 2、战争初期,由于法西斯国家比较成功地采取 了闪击战术。
3、战争初期,还由于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没有 很好地团结起来,协同合作,共同对付法西斯敌 人。
你认为在这样的态势下,反 法西斯国家怎样做才能尽快打 败法西斯国家?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
材料一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 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材料二 想想斯大林格勒战役——80个昼夜的肉 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千米来计算,而是用 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 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 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中国……”
二战结束 (1)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 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标志着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 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 战事结束。
(2)日本投降:
加速日本投 ① 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降的因素: ②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死伤人数达3500万, 占二战参战国死亡总人 数的42%。其中,死亡人 数达2100万,仅南京大 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 苏联共死伤2700万, 波兰死亡600万, 德国死亡650万,德国在 欧洲的仆从国死亡160万, 日本250万丧生。 人类在6年中蒙受了多么 大的牺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23张PPT)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 种美术。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 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 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 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 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 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 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 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 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 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4
走近作者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 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主要作 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 《西方美学史》等
③总结上文,归纳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 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13段)
新知讲解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分析“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 其近似。”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比喻论证,形象地说明了以言达意的效果,只能得其 近似,论证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达言的”观点。 2.第六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以白居易的 《琵琶行》与英国诗人济慈的《希腊花瓶歌》为例,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音乐也讲究“无声胜有声”的道理。 3.对比论证 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 画之美有力证明了无言之美。
【课堂小结】
“无言之美”在于“言不尽意”,不论文学还是美术, 一切艺术形式的“无言之美”的欣赏在于欣赏者的“想象”。 比如《孤独之旅》中,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 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 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 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 “无言之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47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47张PPT)

的工厂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 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 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想想斯大林格勒大 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 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 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 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 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 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 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 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柏林 诺曼底
斯大林格勒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5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三位国家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内容: ◆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战后分区占领德国 ◆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苏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丘吉尔 罗斯福 斯大林
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①积极:进一步协调行动,加速了反法西斯的胜利。 ②消极:体现大国强权,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 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 苏争霸的新格局。雅尔塔体系
材料二直:接经原济因危:机19激29化~了19社33会年阶经级济矛大盾危,机法的西打斯击势下力,趁德势国发、展壮 大对内日独本裁走统上治法对西外斯侵道略路扩,张形。成欧洲、亚洲两大战争策源
地。
材料三:历法史国原元因帅:凡福尔煦赛在—听华到盛《顿凡体尔系赛加和深约了》各签国字之的间消的息矛后盾说,: “这不是埋和下平了,战这争是的2祸0年根的。休战”。 材料四重加:要速绥原了靖因 战政: 争策西 的是方 爆法大 发西国 。斯(国英家、得法寸)进实尺行侵绥略靖野政心策日,益膨胀。

的精神,并以中莱门、美、英三 国的名义发表了特敦促日本投 降的《波茨坦公理查德告》,公告 重申《开罗宣言艾》的条件必 须实施(日本所德礼窃据的中国 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 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 国)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ppt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ppt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战的爆发、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 爆发;
2.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 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
3.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 4.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
向胜利的发展过程,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小男孩”
原子弹破坏示意图
镜头二:
尘埃落定,我 们在反思……
原因篇
二战中法西斯国家非 常猖狂,反法西斯国家为 什么最后能够胜利 ?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 正义的;②国际反法西 斯联盟的成立。
影响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 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 来了巨大灾难。战争历 时6年多,损耗了大量财 富,全世界军民死亡6 000多万。但是,以反法 西斯力量胜利而宣告结 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 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 类社会的进步。
二战的转折
1942.7~1943.2 1943.9
1942.10~11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年
希特勒为了赢得这场 战争,命令“必须使用德 国及其盟国一切可用的军 队”。
单是空袭斯大林格勒 就先后出动了飞机10万架 次,投掷炸弹100多万枚, 把市中心炸成了废墟。
俄罗斯虽大,但 已无处可退!
“我们的事业是 正义的,胜利一 定属于我们。”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 大 林 格 勒 保 卫 战 反 攻 激 战 场 面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 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在满是瓦砾和废墟
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 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 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 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斯大林亲自下令,要求在 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该城。 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苏联 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 也要成为敌人攻不破的堡 垒。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从图上“united”
反法西 斯联盟 的建立
(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 英、苏、中等国国旗,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团结 了起来。这种局面的形成源于当时签订了什么 文献?有何意义?
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 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知识讲解
(2)影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
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挣扎在冰雪严寒中的德国士兵
斯大林勒战役中被俘的德军
知识讲解
1942年6月美军取得 对日作战的中途岛 海战胜利,太平洋 战场也出现转折
1942年10月英军取得对德意 作战的阿拉曼战役胜利,北
征服卢森堡:不战而亡
23天内征服挪威 4小时征服丹麦
5天内征服荷兰
18天内征服比利时
卢森堡不战而亡
知识讲解
德国入侵法国
1940年6月22日18:36,法国正式 向德国投降;德国元帅威廉•凯特尔 与法国上将夏尔•安齐热上将签署停 战协议。
知识讲解
敦刻尔克大撤退敦 英国紧急刻组织代号为“发动机计划”的营救行动。从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 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 行为或者任何攻击。
知识讲解
德国战领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
“他(指
)扔出了两个‘小
孩(指
),又扔出另
一个‘小孩’(指 )给‘狼群’
以求自己躲避灾难而祸水东引的政策还
能有收益 吗?”
知识讲解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人教版九下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件(17张)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人教版九下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件(17张)

许 杏 虎 朱 颖 邵 云 环
思考探究 各抒己见
有人认为北约是为了维护人权和正义才 轰炸南联盟,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动脑筋
科索沃战争有什么影响?
1.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是对世界 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2.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1、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
多强”的局面 4)当今社会,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
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 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经济实力
在当今政治格局中,为取得有利地位,你认 为中国应做哪些努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合作,提高应对突发 事件的能力;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安全的主要因素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1、何谓“世界政治格局”?
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 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
3、一超多强
一超
美国
多强
欧盟 日本 中国 俄罗斯等
4、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起决定性作 用的因素是什么?
1、地区冲突 2、民族矛盾 3、宗教纷争不断 4、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纷争
1999年
科索沃战争
在科索沃一片农田里发现的一枚北约投下的BL U-97 A/B集束炸弹和集束炸弹的外壳。这种炸 弹是国际上禁止使用的。
星期四上午,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最大的军营附近 的居民区 遭空袭后冒出浓烟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36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36张)
二战性质: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认识:面对共同的利益,不同 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 上能够联合起来。 启示: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加强国际合作。
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大战战况:
法西斯德国发动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
比荷卢


时兰堡
挪丹
威麦



西
国 欧
法国
奥 地 利
捷 克
波 东


苏联
南欧
匈 牙 利
罗 马 尼 亚
欧洲战争的结束
苏军攻克德国国会大厦
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日本拒绝投降: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 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在毛泽东号召 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性质 世界人民的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 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 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 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二战历程一览
战争的全面爆发 二战扩大
二战初,德国采取闪击 战 35天灭 亡波兰 ,4小 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 服挪威。卢森堡不战而 亡,5天内征服荷兰, 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 天灭亡法国。迅速将战 线推至英吉利海峡。
不列颠空战
二战扩大
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 克和几千架飞机,在1500千米的战线上,向苏联 发动突然进攻。1941年6月到11月,德军占领了 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 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精品课件

波兰
英法等
苏联
英国 和法国 英 被迫对 德宣战 国
德 法国 国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
苏联
波兰 标志二战 全面爆发
战争形成了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及太平洋等战场
二战是“全面爆发” 而非“开始”
亚洲•日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
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1936年成为世界大战亚 洲策源地;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 侵华战争爆发;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 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 献
你认为在这样的态势下, 反法西斯国家怎样做才能尽快 打败法西斯国家?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 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 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转折
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欧洲第二战场 开辟(反攻)
1944.6
诺曼底登陆
欧洲战争结束 1945.5.8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
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影响篇
中国死伤人数达3500万, 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 人数的42%。其中,死亡 人数达2100万,仅南京大 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 苏联共死伤2700万, 波兰死亡600万, 德国死亡650万,德国在欧 洲的仆从国死亡160万,日 本250万丧生。
1.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协作和 联合 2.各国人民的相互支持 3.正义必胜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二 战
警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死灰
的 历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战经济衰退, 法西 政治混乱,工 斯党 农运动高涨
1922年墨 索里尼率党 徒进军罗马
独裁统治 扩张侵略
欧、亚 战争策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源地形
纳粹党
1933年 希特勒上台
一党独裁 扩军备战

严重威
社会、经济 危机
军部
1936年 广田弘毅 上台组阁
胁世界 残酷镇压 和平 扩军备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 珍珠港,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 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 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 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斯大林
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 联,几个月内苏联丧失大片 国土。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 利,击破了德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
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2.亚太战场: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德军越过边境,侵入波兰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
一、二战的爆发和主要战场
材料: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lOO 余个师,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的优势 。 德国将领凯特尔:“假使英法发动进攻,他们所遇到 的将是越过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
德法边境“静坐战争” 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希望德国灭亡波兰后去进攻苏联 不到一个月,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就已完全地从地图上消失。
一、二战的爆发和主要战场
二战与一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
1.在亚洲: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
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开
辟二战的东方主战场; 2.在北非: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3.在欧洲: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枣儿》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枣儿》课件

示例:本文写于1999年,当时的农村正发生着 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浪潮,将许多农村青年带 离故土,到城里谋求发展,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 家园。走进城市的人们,或因为繁忙,或因为迷失, 大都不怀念乡村,在他们的心中,枣儿被遗忘了, 故乡被遗忘了,甚至一部分的亲情也被忽略、遗弃 了。这使留守的亲人倍感痛苦。
答:老人对男孩始终是非常疼爱的,而且随着他 与男孩的交往深入,这种疼爱之情表现得越来
越强烈。
老人对男孩的态度,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如 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了他对儿 子的亲情。
是老一辈农民 具有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 老 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关爱已成年 人 的下一代,疼爱年幼的新一代 念旧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 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男 新生的一代:思念父亲、喜爱老人、 孩 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指出课文中 “枣儿”的双重含义。 答:一是指树上结的枣儿,一是指老人的儿子 枣儿。 读完全文,你认为“枣儿”具有怎样的象征 意义? 答: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 但更主要的是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 象征。
分析下列几句台词中的象征意义 1.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重内容的世俗风气 2.老人 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再来了。

示例:因为他思念父亲,企盼父亲回来,Βιβλιοθήκη 相信父亲回来。




4、文中有一个片段,揣摩男孩的心理: 男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 来呢,你的枣儿甜! 老人 怕是你嘴甜吧?那我问你,我树上的枣儿全光了, 你还来不来? 男孩 也来。 老人 不骗我? 男孩 骗人是小狗。 老人 我们拉勾。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1张PPT)
3、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爆发
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 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东方主战场。
2、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
“_闪___电__战__”方式突袭波兰。波兰
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 界大战全面爆发。
荷 兰
比 利莱 时茵 区
法 国
(4)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 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广岛
长崎 日本投降
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于1945年9月9日在南 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 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了他的随身佩刀, 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6、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 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兰德
比利
时国
法国
沦陷
法 国
戴高乐将军流亡到 英国,领导"自由法 国”运动。
“不列颠之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决不投降。 我没什么可以奉献, 有的只是热血、辛劳、 眼泪和汗水。 ——英国首相丘吉尔
4、扩大:德军突袭苏联
(1)时间:1941年6月22日
(2)结果:
莫斯科保卫战(1941.10—— 1942.1)苏联胜利。打破了德军 不可战胜(天下无敌)的神话。
德国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3、德军进攻北欧、西欧
(1)1940年4月,攻占北欧的丹麦、挪 威、荷兰、比利时;
(2)1940年6月22日,法国战败投降; 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3)1940年7月10日,德军进攻英国 ——不列颠之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坚持 抗击德军,1941.10.12,德国失败。德 军第一次遇挫。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和二战的影响等知识点。

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和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教学及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认识到反法西斯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及二战的影响等。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邪恶的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对于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它们的态度造成什么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和扩大的?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教师提问: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第一个被德国吞并的国家是哪一个?学生:奥地利。

教师:对于德国的侵略野心,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多媒体呈现慕尼黑会议相关图片,讲解绥靖政策。

在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学生: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2.多媒体呈现二战战场示意图,教师讲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和结束,以及战争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段较为复杂的历史,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宏观把握和细节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线索,理解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性和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战争的背景,导入新课。

2.讲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4.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和对人类的警示作用,强调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珍珠港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
爱国热情,美国对日本宣战,加入反法西斯国
家的行列。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②进程: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 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进行了著名的演讲,希望 国会能够允许对日宣战
“寸步不退!这就是我们当前的 主要号召。必须顽强地保卫每一个 阵地、每一米苏联领土,直到最后 一滴血。”
——斯大林
(2)影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 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挣扎在冰雪严寒中的德国士兵
斯大林格勒的巷战
苏军押送德国战俘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的德军
相关史事 1942年,为了压 制美国海军力量,加强在太平洋 地区的海上军事地位,日本决定 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 中途岛。美军事先了解了日军的 作战计划,伺机反击。日军损失 惨重,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太 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洲太平洋战场示意图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开始 掌握海上主动权。此后,美军采取“逐岛进逼 法”展开反攻。1944年,美军占领了马绍尔群 岛。1944年8月中旬,美军控制了整个马里亚 纳群岛。1945年4月,美军攻占了整个菲律宾。 从11月起,美国空军开始对日本本土空袭,使 日本遭受严重损失。中、美、英、印盟军于 1945年5月解放了缅甸。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 反攻到大反攻,收复大量失地。
3、意大利投降: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知识拓展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 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诊断 1.积累字词 蹑手蹑脚( niè ) 蓦然( mò ) 翘首( qiáo ) 囫囵( hú )( lún ) 掸土( dǎn ) 踌躇( chóu )( chú )
预习诊断
2.掌握词语的含义 (1)咀嚼: (2)翘首: (3)凝视: (4)蓦然: 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抬起头来望。 聚精会神地看。 猛然,突然。 地笼统接受。 (6)津津有味: 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7)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激趣导入
枣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 了,枣又香又甜,我们都很喜欢。
大家预习了《枣儿》这篇课文,那
里的“枣儿”是不是仅仅是指现 实中的枣呢?那“枣”的味道又 是怎样的呢?
作者简介 孙鸿,靖江戏剧小品作家。Leabharlann 文题背景【创作背景】
“枣儿”是贯串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 物对白的话题。作者又赋予“枣儿”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亲情,象征着故乡,也象征着传统生活和 精神家园。
文题背景
【文题解说】
本文选自《剧本》1999年第1期。在改革开
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到城
里打工,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家园,人们的生活方式
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无可
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
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亲情、爱情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时期将经受严峻的考验。
(5)囫囵吞枣 把枣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
预习诊断
3.追溯背景 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 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无可阻
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
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等靖江戏剧小品 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 了善意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又努力唤醒另一种沉睡中的思 维,以沟通几代人虽不同却共有的生命体验。
多样性: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 的深厚乡情;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 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 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 统的失落、精神家园永远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 神家园的追求等。
布置作业
1.以男孩的口吻给父亲写一封信, 表达对父亲的想念之情。 2.阅读《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合作探究
1.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为线索贯串全篇,让老人与 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
征,是故乡的象征,更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借枣儿写亲情,又借
亲情反映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 的变化。“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整体感知
1.老人回忆了哪些与“枣儿”有关的事?
A.老人回忆儿子小时候在他脖子上撒尿的事情。
B.老人回忆儿子在枣树下尿尿的情形。 C.老人给男孩讲述这颗枣树的来历。 D.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鬼子抱头就跑。 E.闹饥荒时,老人和儿子靠八十一颗枣儿活命。
整体感知
2.老人对男孩是一种什么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老人对男孩非常疼爱,表现了一种不是子孙而
整体感知
4.找出能表现男孩性格特点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和你脸一样,皱 巴巴的。”这几句话表现了男孩的稚气和天真。 (2)“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 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你听。(清清 嗓子)哎呦,我的故事给忘了。”这几句话写男孩了解了老人的 心事之后,为使老人开心,想出了种种办法,表现了男孩的懂事。 (3)“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这句话表明了男孩非常懂事、孝顺。 综合起来:男孩思念父亲、天真单纯、懂事。
合作探究
2.怎样理解剧本的思想内容? 剧本的思想内容具有双重性、双向性和多样性。 双重性:在表层上,表现的是牵动人心的深切亲情,一位 老人和一个男孩的纯真情义,以及老一辈的深厚乡情;在深层
上,表现的是人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情感动荡、人生变化和生存
考验等。
合作探究
双向性:它既表现了深挚强烈的至爱亲情,也反映了家 庭关系的必然变化;既表现了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也反映了 社会变革的必然趋向;既表现了人们对传统的依恋、对精 神家园的寻求,也反映了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其 中有迷茫的,也有清醒的;有困惑,也有企盼;有对往昔的眷念, 也有对未来的呼唤。
如同子孙般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从侧面表现了自
己对儿子的亲情。
整体感知
3.找出能表现老人性格特点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描写老人的句子:(1)“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这句话既赞 美枣儿,也赞美儿子“枣儿”,表达了老人对儿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2)“(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通过动作和语言 描写,写出了老人的朴实和善良。 (3)“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这句话表现老人的善良。 (4)“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一语双关,一是说老人老了,不中用了;二是 表达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老人内心呐喊儿子,因儿子没有回应而伤心,老人 年老,被儿子遗忘,透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5)“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写枣儿救过老 人的命,字里行间流露出老人对枣儿的感恩之情。 (6)“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这句话道出了老人的心声,现在只能给男孩讲故事,老人是多么孤独。 综合起来:老人满怀亲情、富有爱心、怀旧、传统、孤独,面对生活的变化不 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板书设计
枣 儿
童谣开场——唱枣儿 男孩遇老人——捡枣、 吃枣、忆枣、留枣 童谣收场——唤亲情 社会变迁、呼唤亲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