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折形状 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折形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分别在不同的方向进行对称、平移、旋转折叠后的图形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纸片、彩纸等材料进行对称、平移、旋转折叠,并正确记录下每次折叠后的图形。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折形状活动的兴趣和热爱,以及采取合作方式完成任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本节课以折形状为主要内容,学生将学习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三种基本平面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等操作。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体验折纸对图形变化的影响。

2.1 教学内容1.三角形的对称折叠2.正方形的平移折叠3.长方形的旋转折叠2.2 教学分析1.三角形的对称折叠三角形折叠是学生能够接纳和掌握的简单操作,可以在学习中渐进掌握,通过三者(底边,高度和角度)的逐步调节,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对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对称性。

2.正方形的平移折叠正方形的平移折叠是学习的难点,需要学生理解平移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通过操作平移折叠,学生掌握了平移规则的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和特点。

3.长方形的旋转折叠长方形的旋转折叠需要学生理解旋转是基本的变形技巧,可以看作是平移和对称的结合,通过角度的不同旋转促使图形的展开。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折形状活动的好奇心。

2.合作探究法在实践过程中,采取合作方式,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思想。

3.探究发现法发放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让学生自由地试着按照所学内容折叠,逐渐熟悉图形的变化与特点,并发现折叠时的规律四、教学流程4.1 教师引导1.引入:对折形状的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并介绍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提问:在引导学生熟悉三种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折叠操作的角度配合实际情境提问,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

五年级科学《折形状》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折形状》教学设计

五年级《折形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5、指导改变物体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物体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能够在实验中掌握好方法,小组合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教具:A4打印纸、蛋壳学具:课本(作重物)(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张A4打印纸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纸,能有办法把这张纸竖立在桌子上?2、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改变纸的形状就能使它竖立在桌子上的结论。

顺势导入新课:折形状(板书:折形状)(二)新课1、问:我们还可以用纸折出什么形状?师引导学生说出用折的方法使纸能竖立在桌面上的更多的形状(三角形、多边形等等),并在此明确今天要折的四种形状: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圆形。

2、激趣引入活动老师请学生们猜测如果将一本书放在纸筒上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学生猜测请学生上台进行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测。

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纸在改变形状后能够承受一定的力。

(教师板书)3、讲述:纸在改变形状后能承受一定的重力,是不是所有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都是一样的呢?引导生猜测哪一种形状的承受的力会更多承受力更大,并填写猜测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实验中的变量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纸的厚薄、大小、重物的重量等条件要相等,需要改变的是纸的形状。

计算书本的数量时应该注意,只能算放在上面的书本数,最后掉下来的那一本不能算在内。

注意,在实验中重物要轻拿轻放,尽量放在纸筒的中心,以免造成重量不均匀。

(教师演示)5、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在活动中,每个小组除了完成四种形状的纸筒外,有多余时间的小组还可自行设计一种形状进行实验。

)6、老师请先完成实验的前五个小组将实验结果填写在黑板上,请学生观察黑板上呈现出来的结果进行探讨得出结果:纸筒的边越多承受力越大,而圆形的纸筒的承受力最大,因为施加在上面的力量能够均匀的分散。

折形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折形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折形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折形状的折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折纸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折形状的折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折纸的认识和折法有所欠缺。

四、教学过程
1. 通过视频展示折形状的折法
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折形状的常见折法,让学生了解到折形状的基础知识。

2. 分步演示
分步演示折形状的具体折法,当教师进行每一步操作时,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实践。

3. 自主实践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实践,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慢慢掌握正确的折法。

4. 提高难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让学生尝试更加复杂的折法。

五、教学方式
采用观看视频、分步演示和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逐渐掌握折形状的折法。

六、教学线上拓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折形状的实践,拍摄视频并上传到云平台上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课堂总结
通过本次折形状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折纸的基础知识和折法,还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提出折纸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折纸对于培养耐心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
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自主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折形状的折法,同时在云平台上的拓展学习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了合作意识。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1:学生如何学习折形状的技巧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1:学生如何学习折形状的技巧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1:学生如何学习折形状的技巧折纸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手工艺活动,而学习折形状也是很有益处的。

通过学习折形状,学生能够锻炼手脑协调能力,并且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下面的教案中,我们将会介绍学生如何学习折形状的技巧。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折纸技巧。

2、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手折图,自己动手完成折纸作品。

3、让学生能够应用折纸技巧来制作一些有趣的玩具或者装饰品。

二、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基本的折纸技巧,如折叠、割、拼接等。

2、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

三、教学步骤1、介绍折纸的基本知识,如什么是折纸,折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等。

2、教师示范并讲解一些基本的折纸技巧,如基础的折叠技巧、剪纸技巧和拼贴技巧等。

3、老师向学生介绍折形状的方法,教授这个怎么操作。

例如,让学生掌握如何折一只鸟、化装品、星星等。

4、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折形状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进行折纸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由创作,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

5、老师可以展示一些有趣的折纸作品,并号召学生一起创造更多更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折纸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折叠技巧外,还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几何形状,例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这些知识可以为后续学习提供更好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要放在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上,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体验折纸的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学生们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折纸作品。

五年级《折形状》教学设计

五年级《折形状》教学设计

五年级《折形状》教学设计五年级《折形状》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折形状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二)科学知识: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二、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三、难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等模型的课件、纸筒(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A4纸)(2)带几张纸。

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台体、球体五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3. 观察你身边的物体,说说它们都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

(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4.我们生活中这些动物、植物、建筑物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呢?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知道生物们都有着各自生存的本领,这些形状是不是它们生存的本领之一呢?(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我们来个挑战,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用纸托起一本书吗?2.学生分组讨论。

3.看来改变纸的形状可以改变纸的承受力。

板书:()就这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想提呢?(教师板书问题)4.谈话:(梳理问题,得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老师拿出提前做的各种柱型纸筒。

五年级科学(下)《折形状》

五年级科学(下)《折形状》

五年级科学(下)《折形状》教案五下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折形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提出周围环境中与形状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3、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4、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蚌壳、螺壳、蛋壳、木板、各种塑料钢铁型材、汤勺、等实物。

预留出1厘米粘贴线的A4纸、胶棒、每组20本课本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

1、交流:今天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合作,探究科学的奥秘,老师感到非常荣幸,你们愿意和老师合作吗?既然大家这么给力,老师非得露一手不行了。

(出示一张A4纸,拿起一本科学书)老师要把书平放到纸上,而纸不会倒下,你们猜老师能做到吗?2、验证:(一定是失败而告终。

)3、谈话:不好意思,老师的魔法还没练到家。

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们有办法让它承受住课本的重量吗?4、小组交流,师听取学生的见解。

5、汇报小结:大家都认为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提高纸的承受力,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板书:折形状)顺便问一下,你们都想折成什么形状呢?二、实践探究:1、学生汇报要折的形状。

2、师生总结,形成共识:把纸折叠成三角形纸筒、正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

3、老师提醒他们折纸的要求:(1)沿着折线折纸;(2)上下两边要平;(3)粘和是两端要对齐,胶棒要把缝隙全部粘和到一起;(4)小组成员要合作好,共同来完成任务。

4、学生折纸,师巡视参与。

5、谈话:我们把薄薄的纸折成了正方形、六边形、圆形、三角形纸筒。

那么哪种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6、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记录的预测部分,用“☆”多少表示。

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折形状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折形状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折形状教材分析课程标准: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本课以折成不同形状的纸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力学知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和本单元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是一节活动探究课,课前准备要充分。

学情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积极探索发现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实践探究环节的时间很难掌握,整体教学过程要按时完成必须在备课时下功夫,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提出周围环境中与形状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3、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4、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测试蛋壳的承受力大小。

教具准备教师:课件、硬板学生:大小相同的图画纸 8 张、两面胶、几本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今天,我有一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你们愿意帮我一下吗?老师想只用这一张纸托起一本书(演示)可总是失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2、学生讨论并尝试并汇报3、提问: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托起着本书呢?4、这节课,我们就把手中的纸折成各种形状托起一本书、两本书、更多的书(板书《折形状》二、师生探究(一)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1、自然界中有很多物体,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面物体是由那些形状构成?并猜测一下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2、它们虽然形状各异,但大多数是由椎体、柱体、台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折形状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折形状苏教版

五年科学《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能力大小的关系。

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4、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控制好不同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对比实验的变量。

教学准备:A4纸、科学书、鸡蛋壳、四种形状的纸筒、瓦楞纸、胶水。

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法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谈话:(教师出示纸)这是一张薄薄的纸,谁有办法让它立在桌子上,并能承受住这支笔?为什么这张纸现在能立在桌子上,并有一定的承受力?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形状一课(板书课题),研究形状与承受力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探究研讨形状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一)设计实验1、确定实验类型谈话:要研究形状与承受力之间有什么关系,所做的实验是什么实验?做对比实验要注意什么?那么在我们将要研究的问题这个实验中,哪个因素是变量,哪些因素必须一样呢?2、学会折形状谈话:我们要做研究形状与承受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的对比实验,先干什么?都能折成什么形状?这些形状谁会折?3、实现预测(1)提问:每个小组先预测一下这四种纸筒承受力的大小吧,把预测结果填在你书上的实验表格中。

(用序号表示)不同形状纸筒承受力实验记录表预测(排序)(2)汇报预测情况:你们的预测情况怎么样?理由是什么?4、温馨提示(教师课件展示,讲解)(1)折好纸筒,逐个测试。

(2)加重物时放稳,轻拿轻放。

(3)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二)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实验结论1、小组派代表汇报(指导学生按实验过程进行汇报)。

2、师生小结:承受力的大小和纸筒的边数有关。

边数越多,纸筒承受力越大。

(板书:边数越多,纸筒承受力越大。

)三、应用拓展:(适时间而定,瓦楞纸的实验可教师演示)1、谈话:改变纸筒的形状就能改变纸筒的承受力,谁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地方应用到?2、(教师出示瓦楞纸)谈话:认识它吗?这是我们常见做纸箱的瓦楞纸,观察它有什么特点?我们把一个瓦楞纸中间压平,用它们来做个小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1 折形状12-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1 折形状12-苏教版

《折形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改变。

4、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各种形状的美术浮雕、图片(锥、柱、台、球),2.各种形状的纸筒等。

学生准备:每人一张A4纸、胶带、课本、活动记录表。

四、教学对象分析:《折形状》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折叠和弯曲以改变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承受力,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科学知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本单元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设计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在探究物体的形状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时,依照猜一猜、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思维分析、动手实践、有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过程(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实物美术浮雕)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说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出示课件2)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锥体、柱体、台、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PPT课件出示:台灯、仙人柱、乌龟),欣赏由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建筑物。

(出示课件3)过渡:这些建筑物为什么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呢?下面我们来研究。

(二)探究用一张纸托起一个重物的方法。

1、(出示一张A4纸)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这是一张薄薄的纸片,连站不站不起来(教师演示给学生看),你们能不能想办法用这张纸托起一本书的重量呢?2.师:谁愿来试试?3.师: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生:因为改变了纸的形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折形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折形状》。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折纸;2.能够准确折叠各种形状的纸张;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折叠出不同的形状;4.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5.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认真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不同形状的纸张的折叠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杂结构的形状的折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维度教学方法,包括听讲解、看教材、看视频、动手实践等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知识,而且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1. 预习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教科书上的内容,让学生大致了解折纸的概念。

2. 讲解1.教师介绍什么是折纸,通过PPT或者板书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折纸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2.告诉学生本次折纸的命题,例如折叠出人、动物、建筑等。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将讲解部分中展示过的折纸体验活动尝试一遍,让学生感受一下折纸的方法和乐趣;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跟随操作两种方式进行,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形状的纸张的折叠方法,例如:飞机、木屐、鸟、精灵帽子、圣诞鞋、恐龙等;3.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制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自主折叠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4. 总结总结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将折纸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六、教学后期在课后,通过练习作业、小组展示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让学生可以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中,不断提高操作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也可以定期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最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说课》教案.doc

最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说课》教案.doc

《折形状》说课稿一、关于教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起始课。

要求学生达到五个预期学习结果: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能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是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主体活动就是预测实验四种纸筒的承受力。

蛋壳承受力是一个拓展延伸。

二、关于教学理念分析:科学学习要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果断单刀直入地设计问题,直奔主题,就可能保证把握探究教学的重点环节,为重点环节的探究活动留出大块时间,自然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这节课,我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探究实验活动--折各种形状的纸筒并研究其承受力,研究纸筒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探究。

两个探究活动紧紧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做"科学,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

在快乐的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知道了物体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并学会了改变形状,可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

三、关于教育教学具体目标:一、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2 、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3 、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4 、通过探究活动巩固探究的步骤和过程。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难点:在探究过程中控制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四、关于教学流程: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趣---引导探索---分组实验---交流评价”。

五年级科学(下)《折形状》

五年级科学(下)《折形状》

五年级科学(下)《折形状》教案五下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折形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提出周围环境中与形状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3、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4、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蚌壳、螺壳、蛋壳、木板、各种塑料钢铁型材、汤勺、等实物。

预留出1厘米粘贴线的A4纸、胶棒、每组20本课本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

1、交流:今天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合作,探究科学的奥秘,老师感到非常荣幸,你们愿意和老师合作吗?既然大家这么给力,老师非得露一手不行了。

(出示一张A4纸,拿起一本科学书)老师要把书平放到纸上,而纸不会倒下,你们猜老师能做到吗?2、验证:(一定是失败而告终。

)3、谈话:不好意思,老师的魔法还没练到家。

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们有办法让它承受住课本的重量吗?4、小组交流,师听取学生的见解。

5、汇报小结:大家都认为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提高纸的承受力,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板书:折形状)顺便问一下,你们都想折成什么形状呢?二、实践探究:1、学生汇报要折的形状。

2、师生总结,形成共识:把纸折叠成三角形纸筒、正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

3、老师提醒他们折纸的要求:(1)沿着折线折纸;(2)上下两边要平;(3)粘和是两端要对齐,胶棒要把缝隙全部粘和到一起;(4)小组成员要合作好,共同来完成任务。

4、学生折纸,师巡视参与。

5、谈话:我们把薄薄的纸折成了正方形、六边形、圆形、三角形纸筒。

那么哪种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6、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记录的预测部分,用“☆”多少表示。

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1折形状3的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1折形状3的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1 折形状3的教学流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折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形状种类。

2.能够正确使用折形状的术语和基本规则。

3.能够合理地设计、绘制和折叠折形状。

二、教学重点1.明确折形状的术语和规则。

2.掌握绘制折形状的方法。

3.学会正确的折叠方法。

三、教学难点1.通过实践掌握折形状的方法。

2.区分和绘制不同形状的折形状。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用卡片折成不同的形状,展示给学生看,带领学生讨论这些卡片的变化都是如何产生的。

2.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折形状的概念和种类。

(2)讲解折形状的基本术语,如顶点、边、角度等。

(3)讲解如何按照规则进行折叠。

3.实践操练(30分钟)(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工具(例如卡片、纸板等)练习绘制基本的折形状。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形状的折形状,尤其是复杂的边角形状。

(3)老师给学生提供零散的形状,要求学生通过折叠重新组合成其他形状。

4.展示评价(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评价和发表意见。

(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在折形状的教学中,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折形状的基本概念、术语和规则。

在实践操练中,学生们对不同形状的折形状进行了探究和创新,训练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要继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掌握更多的折形状技能和经验,扩展和巩固折形状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加丰富、多样化的环境。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照应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什么是折形状并能绘制出图形。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折纸的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空间位置的认识。

重点难点:1、认识折形状并能够绘制出图形。

2、掌握折纸的方法,实现折形状。

3、加深对空间位置的认识。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出示若干折叠好的折纸图形,让学生猜测并讲述自己的想法,之后大家同意了一些定义。

2、学习(1)让学生拿起一张方格纸,说:“我们先用直线将这张纸分成四份。

”并示范,之后学生跟着做。

(2)接着,老师介绍了折形状的方法,即将原纸沿着图形的对称轴弯折后,压平成为一个图形。

(3)老师示范了如何通过折纸的方法绘制出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矩形、等腰梯形等形状。

(4)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画完这些图形之后,有没有别的方法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5)让学生探究折纸对称绘制的方法,并自主设计创新其他不同形状。

3、展示让学生将自己所折出的不同形状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相互欣赏表扬。

4、总结让学生将刚刚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5、作业让学生根据月份来设计一个折纸飞机图案,要求每一个纸飞机都是相同的。

教学设计二:探究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什么是折形状并能绘制出图形。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折纸的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空间位置的认识。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重点难点:1、认识折形状并能够绘制出图形。

2、掌握折纸的方法,实现折形状。

3、加深对空间位置的认识。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让学生自由发挥,折出自己所喜欢的形状,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过程。

2、探究(1)让学生仿照例子,使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出一些折纸。

(2)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样的伸缩线在折出图形时使用得更合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折形状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下册折形状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下册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1、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

2、能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3、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们带给人们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到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纸的形状不同,承受力大小也不同。

教学难点: 能够对实验过程有周密的计划,能够控制实验变量。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A4复印纸、相同质量的书本、胶带、剪刀。

教师准备:课件一、激趣导入(约5分钟)(1)请同学们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形状的建筑物。

(2)并用一个字说说自已的感受?(美)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物体是由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4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3)说说这样的形状有什么优势?同时展示一些生活图片。

小结:因为自然界中生物所具有的形状,有抵御风雨,增加自身承受力的优势,所以人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建造了房屋、金字塔,制作了帐篷、台灯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板书:折形状二、探究实验(约20分钟)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张纸和一本书,提问:你能想办法用这张纸把书托起来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折成纸筒提问:纸筒都可以折成什么形状?学生自由发言2、预测实验结果。

选择实验用的纸筒(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

(1)让学生猜一猜:在这几种纸筒上面能放多少本书?(2)把预测结果填在表格中。

3、实验(1)指导折纸筒实验步骤:1.预测实验结果2.把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或其他形状。

3.轻轻将书本放到纸筒上,一点点加书的重量,直到纸筒支持不住。

4.将实验结果填于记录表中。

(2)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1.同样规格的纸。

2.高度相同。

厚度相同3.同样的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折形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本课以折成不同形状的纸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力学知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和本单元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是一节活动探究课,课前准备要充分。

学情分析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积极探索发现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实践探究环节的时间很难掌握,整体教学过程要按时完成必须在备课时下功夫,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周围环境中与形状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
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
3、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
4、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测试蛋壳的承受力大小。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硬板
学生:大小相同的图画纸8 张、两面胶、几本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我有一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你们愿意帮我一下吗?老师想只用这一张纸托起一本书(演示)可总是失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讨论并尝试并汇报
3、提问: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托起着本书呢?
4、这节课,我们就把手中的纸折成各种形状托起一本书、两本书、更多的书(板书《折形状》
二、师生探究
(一)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1、自然界中有很多物体,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面物体是由那些形状构成?并猜测一下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
2、它们虽然形状各异,但大多数是由椎体、柱体、台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这四种基本形状美观、牢固、能承受很大的力。

(出示课件)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你能不能从这四种基本形状中受到启发把手中的纸改变一下形状,托起更多的书呢。

下面一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们想把纸折成什么形状并预测一下哪种纸筒承受的力最大并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做这个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
4、我们做实验时书要一本一本的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纸筒的撞击力。

放时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

另外,老师要提醒大家,一个纸筒只能做一个实验,不能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5、学生实验、记录、汇报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的物体。

科学家经过反复的试验,发现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同时板书)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薄的材料如果改变形状,可以提高承受力,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你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分析一下这些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出示课件)
2、你还知道些建筑是根据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原理设计
(四)拓展应用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鸡蛋壳,它们是不是很容易碎,老师却能用它托起很重的东西。

(师演示)
2、如果把很多鸡蛋壳放在一起能承受多重的物体?(师演示)
3、看了以上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4、鸡蛋这种形状能把外来的力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力。

建筑学家根据这个道理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它们既美观又坚固,还节省材料。

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些建筑。

三、提出希望
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美更坚固好吗。

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 1 课。

本课学生的探究重点是把纸折成不同形状,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
大小有关,如果把物体的形状改变成三角形、圆柱形、拱形等,都可以增加其承受力。

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是从如何解决一张纸承受一本科学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研究的欲望。

在学生产生探究内需的时候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形状(如:三角形、方形、圆柱形、六边形)的纸筒,先预测在竖立的纸筒上可以放多少本书,再实测,从而发现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从而体会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这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 动手做" 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试验由学生自己设计。

又以实验记录的形式提示学生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控制完成。

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引起他们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承受力大小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与物体形状有关问题的探究欲望。

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小组协调,合理分工,动手、动脑,想方法把自己组的形状折好,完成不同形状的承受力大小的实验。

当学生看到一个圆柱形的纸筒上竟然能放几本科学书时,都惊奇地叫了起来。

使我真切的体会到亲历科学给学生带来的无比魅力,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了科学课的魅力, 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看似平凡,却常常给人以惊喜。

科学教师应与学生一样,永葆童心,带着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发现,揭开一个又一个秘密,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