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之礼1-称呼礼仪
商务礼仪称谓礼仪要点_称呼时应注意的礼仪

商务礼仪称谓礼仪要点_称呼时应注意的礼仪商务礼仪最基本的作用是“减灾效应”:少出洋相、少丢人、少破坏人际关系,遇到不知事情,最稳妥的方式是紧跟或模仿,以静制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礼仪称谓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目录商务礼仪称谓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商务会议中社交礼仪的差异商务礼仪称谓礼仪(一)称呼正规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自有其特殊性。
下述正规的五种称呼方式,是可以广泛采用的。
1.称呼行政职务。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对外界的交往中,此类称呼最为常用。
意在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
2.称呼技术职称。
对于具有技术职称者,特别是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者,在工作中可直称其技术职称,以示对其敬意有加。
3.称呼职业名称。
一般来说,直接称呼被称呼者的职业名称,往往都是可行的。
4.称呼通行尊称。
通行尊称,也称为泛尊称,它通常适用于各类被称呼者。
诸如“同志”、“先生”等,都属于通行尊称。
不过,其具体适用对象也存在差别。
5.称呼对方姓名。
称呼同事、熟人,可以直接称呼其姓名,以示关系亲近。
但对尊长、外人,显然不可如此。
(二)称呼之忌以下四种错误称呼,都是职场人员平日不宜采用的。
1.庸俗的称呼。
职场人员在正式场合假如采用低级庸俗的称呼,是既失礼,又失自己身份的。
2.他人的绰号。
在任何情况下,当面以绰号称呼他人,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3.地域性称呼。
有些称呼,诸如,“师傅”、“小鬼”等,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宜不分对象地滥用。
4.简化性称呼。
在正式场合,有不少称呼不宜随意简化。
例如,把“张局长”、“王处长”称为“张局”、“王处”,就显得不伦不类,又不礼貌。
返回目录接打电话礼仪1、接电话时,首先自报家门。
如:您好,这里是__ 公司,请问您找哪一位?2、打电话时,首先要说出自己是谁,有什么事,然后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电话。
3、打长途电话时,要问对方身边是否有座机电话。
4、电话记录应做到“5W”。
when(什么时候)、what(什么事)、where(什么地点打来的)、who(谁打来的)、how(怎么处理的)。
日常交往礼仪之称呼礼仪

人在社会生活中,是难以离开与其他人交往的。
一个人如果不同其他人进行任何交往,那么,他不是一位神,就是一只兽。
换言之,他就不会是一位正常人。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三大支柱与交往有关,可见交往礼仪的重要。
对于人际交往,正确的态度一是要积极参加,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二是要学习根本的交往礼仪,并且在实践中正确的加以运用。
交往礼仪中一条最重要的原那么叫做“三A原那么〞: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
因接受〔accept〕、重视〔attach importance〕、赞同〔approve〕这三个词词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皆为A,故称之为“三A原那么〞。
这条原那么,是美国人布吉林所提出的。
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该原那么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要务必铭记在心。
接受对方,是要求同存异,容纳对方,不要对对方见外排斥。
〔你是我人生历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怎一个缘字了得!〕重视对方,指的是要是对方感受到自己尊重对方,对方在自己心目中十分重要,而非无足挂齿。
〔世界因我而精彩,世界有你更美妙……你其实对我很重要!〕赞同对方,指的是要善于发现对方之长,并及时加以肯定,既不要自高自大,又不要曲意奉承对方。
〔不说你是我今生唯一的拥有,却讲你确实与众不同,恰是你的……让我欢喜让我忧!〕一、称呼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应当注意:其一是要符合常规。
其二是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
其三是要入乡随俗。
我们主要讲一下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和称呼的禁忌。
〔一〕生活中的称呼主要讲对亲属的称呼、对朋友、熟人的称呼和对普通人的称呼。
1、对亲属的称呼〔1〕常规:祖父,曾祖父、表兄,表弟,堂兄,堂弟。
〔2〕特例: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
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叔〞、“家姐〞。
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
称呼的规则和忌讳

称呼的规则和忌讳在社交交往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如何称呼对方是一项必须要遵守的礼仪规范。
称呼的规则和忌讳的存在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对社交秩序的维护。
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些规则和忌讳。
1.礼貌尊重:称呼对方时应使用适当的尊称,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例如,先生、女士、阁下等。
对于长辈,可以使用亲戚称谓、姐姐、叔叔等。
2.熟人关系:对于亲朋好友、同事等关系密切的人,可以使用亲昵的称呼,如小明、小红等。
但要确保对方接受这种称呼,避免得罪他人。
3.地位称呼: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学术讲座等,应根据对方的职位或地位使用相应的称谓,如教授、主任、总经理等,以示尊重。
4.学生称呼:学生在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应该尊重教师和辅导员等地位的人员,使用尊称如老师、导师等。
5.正式场合称呼:在正式场合,如婚礼、庆典等,应使用尊称,尊重主办方或者来宾的身份地位。
例如,新郎的父母应称为新娘的父母为岳父、岳母,宾客之间可以使用先生、女士等。
称呼的忌讳:1.私称:在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交往时,尽量避免使用私称,如小鱼、小熊等,这样会给对方一种不尊重的感觉。
应该使用对方的姓氏、尊称或者称谓。
2.随意更改称呼:对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使用了一些称谓或称呼,应该尽量遵循对方的称呼,并在对方表示同意后才能更改。
私自更改他人的称呼可能会导致尴尬或不悦。
3.陌生人称谓: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应尽量使用尊称,如先生、女士等。
避免使用对方的名字,因为这样可能会让对方感觉过于亲近或者无礼。
4.对称呼不确定的人使用称谓:当无法确认对方的性别或者职位时,应使用中性的称呼,如亲爱的客户、尊敬的领导等。
避免直接使用先生或女士,以免冒犯对方。
5.拼错或读错姓名:在称呼对方时,应确保姓名的准确性。
拼写错误或读错对方的名称可能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尊重或不在意对方。
总结起来,称呼的规则和忌讳在于维护社交交往的正常秩序和对他人的尊重。
遵循这些规则,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传递出自己的礼貌和尊重之心。
交际应酬礼仪教程——称呼礼仪

交际应酬礼仪教程——称呼礼仪称呼,通常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绝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
根据社交礼仪规范,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通常有以下三点应当注意:其一,要合乎常规。
其二,要照顾习惯。
其三,要入乡随俗。
与此同时,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等准确掌握,并认真予以区别。
一生活中的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切切不可肆意为之。
〖1〗〖1〗(一)对亲属的称呼人们对亲属的称呼,往往有常规与特例之分。
1 常规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
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
例如,父亲的父亲应称为祖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曾祖父,姑、舅之子应称为表兄、表弟,叔、伯之子应称为堂兄、堂弟,大家对此都不会搞错。
对亲属的称呼,有时讲究亲切,并不一定非常标准。
例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皆可以爸爸、妈妈相称。
这样做,主要是意在表示自己与对方完全不见外。
2 特例面对外人时,对亲属则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谦称或敬称。
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
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
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
称自己的子女,则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婿。
对他人的亲属,通常应采用敬称。
对其长辈,宜在称呼之前加尊字,如尊兄。
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贤侄。
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郎。
对待比自己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可以直呼其名,使用其爱称、小名,或是在其名字之前加上小字相称,如娜娜、小刚等。
但对比自己辈分高、年纪大的亲属,则不宜如此。
(二)对朋友、熟人的称呼对朋友、熟人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
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

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
人与人见面,首先就要考虑如何称呼。
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愿意与之交往。
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
国际上的称呼要求有:
1.一般对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女士”,对已婚年纪较大的女士称“太太”,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小姐”或“女士”。
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
2.对地位较高的、一般为部级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称其为“阁下”或职衔加先生,如“部长先生”、“总理先生”等。
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之为“阁下”。
3.对来自君主制国家的贵宾,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公主、王子为“殿下”。
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既可称其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4.对医生、律师、法官、教授、博士等,均可单独称其职称或学位,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如“法官先生”、“约翰教授”等。
5.对军人一般称其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加上姓与名。
6.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其教会内的职称,或者是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上“先生”。
总之,在与外国友人交往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世界通用的习惯称呼,也要考虑宾客所在国的具体情况。
使用适当的称呼在外事交往中尤为重要。
称呼礼仪——精选推荐

中国是⼀个拥有⼏千年⽂化传统的礼仪之邦,由于⾃古以来就极其重视礼节和礼貌,所以就衍⽣出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际称呼。
下⾯为⼤家分享了⼀些关于称呼礼仪,欢迎⼤家参考。
称呼礼仪1 ⼀个⼈不管与谁构成⼈际关系,都会在这个关系中占有⼀定的地位。
⼈际称呼,常常就是⼀个个体在⼈际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标志。
⼀般说来,称呼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种表⽰随便或亲密,如以“你”相称;⼀种表⽰尊敬或客⽓,如以“您”相称。
这两种形式和⼈际关系的两种地位存在着对应情况。
如果两⼈互相间可以⽤“你”或“您”来称呼,就表明双⽅地位平等,例如兄弟之间就⽤“你”互称,初次见⾯的主⼈与客⼈之间⼀般⽤“您”互称,这都说明双⽅地位平等;如果两⼈不可⽤以互相⽤“你”或“您”称呼,就表明双⽅地位不平等。
例如,长辈对晚辈⽤“你”称呼,⽽晚辈却只能⽤“您”来称呼长辈。
这种“你”、“您”的⽤法情况都表明了每个⼈在⼈际关系中的地位。
在中国,体现⼈际关系地位的称呼有5种使⽤情况: 1、⽤对⽅的姓名或名字称呼对⽅:⼀般⽤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平辈对平辈。
不能⽤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
⽤姓名要⽣疏⼀些,严肃⼀些,⽤名字要亲近⼀些,随便⼀些。
好朋友之间⼀般不⽤姓名称呼对⽅。
2、⽤“⽼/⼩+姓”称呼对⽅:如“⽼王”、“⼩李”。
⼀般⽤于同事之间,表⽰双⽅地位平等,含亲热⾊彩。
3、⽤“先⽣”、“姓+先⽣”、“名+先⽣”、“姓+名+先⽣”称呼对⽅:表⽰双⽅地位平等。
分别有⽣疏、中性、亲密、严肃的⾊彩。
4、按对⽅在和⾃⼰的关系中的地位来称呼对⽅:只⽤于⽐⾃⼰辈分⾼的⼈。
如对⽅和⾃⼰构成⽗⼦关系,对⽅是⽗亲,⾃⼰就称对⽅“爸爸”,若⾃⼰是⽗亲,则不称对⽅为“⼉⼦”。
5、按对⽅的⾝份职务称呼对⽅⽤“姓+⾝份”、“姓+职业”称呼对⽅:如“主任,你好!”“李主任,你好!” ⼈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际称呼也是异常⽣动活泼的。
因此,⼈际称呼既要注意使⽤的规范性,也要注重使⽤的变异性,强调的是这两者的结合,⽤好了就能达到取悦别的地步。
称呼礼仪常识大全

称呼礼仪常识大全人与人打交道时,相互之间免不了要使用一定的称呼。
不使用称呼,或者使用称呼不当,都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称呼礼仪常识大全。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称呼礼仪常识大全人与人打交道时,相互之间免不了要使用一定的称呼。
不使用称呼,或者使用称呼不当,都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所谓称呼,通常是指在日常交往应酬中,人们彼此之间所使用的称谓语。
职员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和对被称呼者尊重的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着彼此双方之间关系的亲疏。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称呼另外一个人时,实际上意味着自己主动地对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
在公务交往中,一名职员要想对他人采用正确、适当的称呼,通常必须兼顾下述四项规则:一是必须符合常规;二是必须区分场合;三是必须考虑双方关系;四是必须坚持入乡随俗。
与此同时,对于工作中的称呼、生活中的称呼、涉外交往中的称呼以及正式场合的忌称,均应有所区别。
称呼礼仪常识大全:工作中的称呼在职场上,职员所采用的称呼理应正式、庄重而规范。
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下述四类。
1.职务性称呼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并表达敬意,是公务交往中最为常见的。
在实践中,它具体又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仅称行政职务,例如,董事长、总经理、主任,等等。
它多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氏,例如,谭董事、汪经理、李秘书,等等。
它适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名,例如,王惟一董事长、滕树经理、林荫主任,等等。
它多见于极为正式的场合。
2.职称性称呼对于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者,可在工作中直接以此相称。
如果在有必要强调对方的技术水准的场合,尤其需要这么做。
通常,它亦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仅称技术职称,例如,总工程师、会计师,等等。
它适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谢教授、严律师,等等。
它多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名,例如,柳民伟研究员、何娟工程师,等等。
称呼礼仪

模块1 称呼礼仪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使用过哪些称呼呢?这些称呼应该如何分类?一、称呼的种类目前国际惯用的称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泛尊称。
这是最简单、最普遍、也是面对陌生人最常用的称呼方式。
女性称“小姐”,男性称“先生”。
“小姐”应是对未婚女性的称呼,职业女性可统称为“女土”,已婚女性则应称呼“夫人”或“太太”。
如果不清楚其婚姻状况,可统称为“小姐”,决不可仅凭对方的年龄或自己的猜测而随意称呼对方为“太太”。
2.职业称。
如“王医生”、“李老师”等。
3.职务称。
如“张主任”、“赵局长”等。
4.亲属称。
如“李阿姨”、“刘爷爷”等。
5.姓名称。
即直接称呼对方姓名。
如,有个人叫“陈小东”,叫全名多是在比较严肃的场合;“小东”,一般是朋友或家人这样叫;如果只叫“东”,那就更亲热。
单纯只使用姓名的称呼方式一船是用于双方年龄、身份相仿时,或者好朋友之间,否则,就应在姓名后加上职务、职业等并称才恰当。
二、称呼注意事项由于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当用到姓名中的“姓”来称呼对方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汉族人的姓名排列方式是姓在前,名在后。
西方人的姓名排列方式恰恰相反,大多是名在前,姓在后,例如约翰·史密斯的姓是史密斯,名是约翰,称呼时不要混淆。
2.中国人的姓名中有复姓的情况。
如“欧阳”、“诸葛”、“司马”等,假如把“欧阳小姐”称作“欧小姐”,定会引起尴尬。
3.有些汉字在作为姓氏时有它特殊的读音。
如“仇”、“单”、“区”等。
知识链接三、称呼禁忌在与他人交往时,千万注意不要因称呼而冒犯对方的禁忌。
一般而言,下列称呼都是不能采用的:1.错误称呼。
在称呼他人时,假如出现差错,显然是失礼的。
2.缺少称呼。
需要称呼他人时,如果根本不用任何称呼,或者代之以“喂”、“嘿”、“下一个”、“那边的”以及具体代码,都是极不礼貌的。
3.距离不当的称呼。
在正式交往中,若是与仅有一面之缘者称兄道弟,或者称其为“朋友”、“老板”等,都是与对方距离不当的称呼表现。
中国与人交往的礼仪

中国与人交往的礼仪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与人交往方面有许多独特的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与人交往的礼仪:
1. 见面礼仪:在中国,人们见面时通常会互相问候,如握手、鞠躬等。
如果是长辈或者上级,晚辈或下级需要主动向他们问候。
2. 称呼礼仪:在称呼别人时,需要注意尊称和礼节。
对于长辈或者上级,可以使用尊称,如“您”、“先生”、“女士”等。
3. 餐桌礼仪:在中国的餐桌上,需要注意一些礼仪,如等待长辈或者主人先动筷、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等。
4. 送礼礼仪:在中国,送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交礼仪。
在送礼时,需要注意礼物的选择和包装,以及送礼的场合和时间。
5. 社交礼仪:在社交场合中,需要注意一些礼仪,如不大声喧哗、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不随地吐痰等。
中国与人交往的礼仪非常丰富,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实践。
这些礼仪不仅能够体现我们的修养和素质,也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
交往礼仪常识

交往礼仪常识交往礼仪常识在交往的过程中其实是十分需要注重礼仪的,下面交往礼仪常识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一、问候礼仪问候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
对不同环境里所见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问候语。
和初次见面的人问候,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等。
如果对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说“久仰”、“幸会”;与熟人想见,用语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可见着你了”。
对于一些业务上往业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称赞语:“你气色不错”、“你越长越漂亮了”等待。
二、称呼礼仪在社交中,人们对称呼一直都很敏感,选择正确,恰当的称呼,既反映自身的教养,又体现对他的重视。
称呼一般可以分为职务称、姓名称、职业称、一般称、代词称、年龄称等。
职务称包括经理、主任、董事长、医生、律师、教授、科长、老板等;姓名称通常是以姓或姓名加“先生、女士、小姐”;职业称是以职业为特征的称呼,如:秘书小姐、服务先生等;代词称是用“您”、“你们”等来代替其他称呼;年龄称主要以“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来称呼。
使用称呼时,一定要注意主次关系及年龄特点,如果对多人称呼,应以年长为先,上级为先,关系远为先。
三、介绍礼仪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在种。
在做介绍的过程中,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都要热情得体、举止大方,整个介绍过程应面带微笑。
一般情况下,介绍时,双方应当保持站立姿势,相互热情应答。
为他人作介绍应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
即先把身份低的、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介绍时,应简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
可简要地介绍双方的职业、籍贯等情况,便于不相识的两人相互交谈。
介绍某人时,不可用手指指点对方,应有礼貌地以手掌示意。
被人介绍被人介绍时,应面对对方,显示出想结识对方的诚意。
等介绍完毕后,可以握一握手并说“你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
社交礼仪之称呼礼仪

考考你:在中国对妻子的称呼有 哪些:
• 南方人多叫老婆
• 北方人多称媳妇
• 士人叫妻子 • 酸秀才称娘子 • 庄稼汉叫婆姨 •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 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 商贾称贱内
• 老头子叫老伴 •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 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 • 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 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 • 皇帝称老婆叫锌童
14对小姐称呼的认识五十多年前一个女性如能被人称为小姐那么她不是大家闺秀也是文化丽人一般人是配不上二十多年前小姐一词臭了你叫人一声小姐不但被叫者不高兴叫人者也要倒霉那是男女老少统称同志小姐是被批判的封资修的东西
称呼礼仪
你如何评价以下称呼方式?
“礼多人不怪”
称呼: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当中,所采用的
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锋官,在人际交
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 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 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选择 称呼要合乎常规,要做到庄重、正式、规范。
情景一:
• 街头问路:你有急事, 要到华威公司一趟,但 不知该怎么走,请向图 中人物问路。
• 你怎样称呼人家?
情景二:
• 街头问路:你有急事, 要到华威公司一趟,但 不知该怎么走,请向图 中人物问路。
• 你怎样称呼人家?
情景三:
• 你和同事在餐厅 就餐,茶水喝完 了,想加水,该 怎样称呼图中人 物,令其愉快地 为你服务呢?
对陌生人该如何称呼呢?
• 碰到年轻的男的可以就叫“小伙子”或叫 “哥哥” 碰到年长的男的可以叫“大哥”,有白头 发的就叫“大伯”,恩,但不能叫大爷, “大爷”也沦陷了 碰到90后MM可以叫“小姑娘” 碰到60、50后女性可以叫“大姐”“阿姨”
日常交往礼仪

礼貌敬茶:注意敬茶的礼节
(1)在泡茶前,一定先把茶具洗干净。在备茶的时候最好 用白开水烫一下子茶壶、茶杯。如此,既讲究卫生,又 显得礼贤下士,对客人的尊重,这样才做到礼貌第一, 给人好感。如果是用一次性纸杯泡茶,最好应备有杯托。
(2)倒茶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 浓;显示您不够细心,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什么味道, 又给客人你抠门的感觉。
男士与女士相识,男士应该先做自我介绍
自
我
介
绍
年长者与年少者相识,年少者应该先做自我介绍
资深与资历浅的人士相识,资历浅者应该先做自我介绍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他人介绍
谁来当介绍人
①家庭聚会 女主人 ②公务活动
双方的熟人 办公室主任、秘书、 前台接待、礼仪先生 (小姐)等 本单位职务最高者
• (2)职称性称呼 如王教授、李工程师
• (3)学衔性称呼 如郭博士、张硕士
• (4)行业性称呼 如王老师、李医生、孙会计
• (5)称呼性别
如赵女士、李先生、张小姐
• (6)称呼姓名
如陈春霖、老陈、小陈、春霖
【注】就高不就低
2.生活中的称呼
• (1)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 (2)对陌生人的称呼 如:谢师傅 • (3)通用称呼 如:先生、女士、小姐、夫人 • (4)敬称 如: “您”、张先生、刘老师、赵老 • (5)亲近的称呼 如:陈阿姨、王爷爷 • (6)称呼亲属 如:家父、舍弟、小女、尊兄、贤侄、
纸杯(在日常交往中普通宾客的接待)
右手扶杯身,左手托杯底,轻放,用手势“ 请慢用/请喝水”
放茶叶:有条件时用茶匙取,不能用手
谢谢别人敬茶:轻敲桌面(食指中指弯曲/握拳)
称呼礼仪常识与注意事项(精品)

称呼礼仪常识与注意事项(精品)称呼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他人予以尊敬和体谅的一种表达方式。
正确的称呼礼仪不仅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还可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下面是一些关于称呼礼仪的常识和注意事项。
一、使用尊称1.年长者:对年长者应使用尊称,如“先生”、“女士”、“阿姨”、“叔叔”、“爷爷”、“奶奶”等。
2.职称:如果对方有职称、职位,应该尊称并加上职位,如“教授”、“主任”、“总经理”等。
3.姓氏:如果对方姓氏是你的长辈、师长,可以直呼其姓氏,但一般情况下还是加上尊称较为礼貌。
4.民族特殊称谓:在尊重他人文化和民族习惯的前提下,对不同地区和民族,要适当使用其传统的尊称。
二、避免错误称呼1.使用对方姓名:不熟悉对方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尊称或者职称,避免直呼其名。
尤其是与上级、长辈或者陌生人交往时,不宜直呼姓名。
2.避免称呼太亲密:对年长者或者职位高于己的人在称呼时不宜过于亲昵,以免给对方带来不适。
3.询问对方喜好:如果对方没有明确告知或者你不确定如何称呼的时候,可以适时询问对方的喜好。
三、注意事项1.注意场合和环境: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对人的称呼也会有所不同,尽量遵守相关礼仪规定。
比如在正式的场合,应该使用尊称;而在私人交往或者亲密闺蜜之间,可以使用更为亲切的称呼。
2.倾听对方的自我介绍:当初次接触对方时,尽量倾听对方自我介绍,对方一般会表明自己习惯的称呼方式。
3.尊重他人选择:如果对方提出自己喜欢其中一种称呼,应该尊重其选择,并且尽量按照对方的喜好称呼。
这可以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和关爱。
4.不直接呼叫别人的名字:在一些亚洲国家,例如中国、日本和韩国,人们往往会避免直接呼叫别人的名字。
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对方的称呼、尊称或称谓来表示尊敬。
总之,正确的称呼礼仪是维护人际关系和展示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
通过使用适当的称呼,可以使交往更加融洽、和谐。
尊重对方的习惯和选择,遵循场合和环境的礼仪规定,是正确使用称呼礼仪的关键。
称呼礼仪称呼礼仪

定义
由主到次
02
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的顺序
如,以“诸位”“大家”“各位来 宾”“女士们、先生们”等方式直 接称呼对方。
由尊而卑
称呼多名人士时,应当自其地位较高者 开始,自高而低,按顺序进行。
统一称呼
由定疏义而亲
以对方距离自己的远近来进行, 即先称呼距离自己最近者,然后 依次称呼距离自己较远者。
A
“某女士”“某小姐”
对文艺界、教育界人士以及有成就、有身份的人
可以称呼“老师”
B
对有身份的人或年纪大的人
应称“先生”
C
01
2 称呼对方姓名
称呼的类型
※对关系密切的人,平辈或者是长辈对晚辈,可直呼其姓名,这样会更显得亲切。但关系一般者不可。 ※对年长者称呼要恭敬,在被称呼者的姓前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称,如“老刘"“小王”“大专家”等。 ※对德高望重的人,称“公”或“老”,如“陈公”“郭老”等。 ※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对待晚辈,可称为“你”
研学旅的亲疏、
了解程度、尊重与否及个人修养等。
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春风,为以后的交 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会令对方心里不悦,影 响到彼此的关系。
知识点
称呼的类型
1 通行尊称(“泛尊称”)
在交往对方身份不明确的情况下
可以以性别相称“某先生”
01
3 称呼职位
称呼的类型
意在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用于正式场合的交往。 如“老板”“经理”等。
➢ 可加上姓,称“王老板“李经理”。 ➢ 对政界人士的称呼,可以用姓氏(或姓名)+行政职
务的方式,如“陈科长”“王局长”“李主任”等。
01
称呼礼仪(共7张PPT)

其三,是要入乡随俗。 当其你三第 ,一是次要和入别乡人随见俗面。时,会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
其 当四你,第是 一要 次照 和顾 别被 人称 见呼 面者时的 ,个 会人 有习 什惯 么。 事情需要处理?
如爱人
阁下(美、 德、墨)
第如二李章 总工日程常师见、面王礼会仪计师。
专—业—技 比术特职·杜称波称尔:强调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
其欧二洲, 人是把要帽区子分稍场稍合向。上掀一掀,同时欠一欠身等等。
无论各国、各民族的习惯有多大不同,“以礼相待”则是相同的。
如少奇同志
第5页,共7页。
称呼的方式
• 泛尊称:对社会各界人士在一般较为广泛的社交中的称呼。如 “先生”、“小姐”、“女士”。
第4页,共7页。
称呼的原则
其一,是要合乎常规。
欧美人士打招呼时常拥抱接吻;
“在如日果常你交能往记中住,一同个见人面的的姓新名老,朋他友就互可致能问给候你,带是来最一普百通个的新礼朋节友。。
其二,是要区分场合。 第—二—章 比特日·杜常波见尔面礼仪
—欧—洲比 人特把·帽杜子波稍尔稍向上掀一掀,同时欠一欠身等等。
第二章 日常见面礼仪
在日常交往中,同见面的新老朋友互致问候,是最普通的礼节。 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见面问候方式,如日本人习惯鞠躬;中国的传统做法是 拱手作揖;欧美人士打招呼时常拥抱接吻;新西兰毛利人则行碰鼻礼,碰鼻 子的时间越长,说明客人受到的礼遇越高,越受欢迎。欧洲人把帽子稍稍向 上掀一掀,同时欠一欠身等等。无论各国、各民族的习惯有多大不同,“以 礼相待”则是相同的。
• 行政职务称: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中使用。如李校长、王局长。 • 技术职称称:强调行政权利和技术权威的二者合一。如李总工程
国际交往中称呼的礼仪

国际交往中称呼的礼仪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交往中称呼的礼仪,供大家参考!
1、普通男女的称呼。
一般情况下,对男子不管其婚否都称为“先生”(Mister);对于女士,已婚的称为“夫人”(Mistress),未婚的称“小姐”(Miss);婚姻状况不明的,也可称为“Miss”。
在外事交往中,为了表示对女性的尊重,也可将其称为“女士”(Madam)。
2、官方人士的称呼。
对高级官员,称为“阁下”,也可称职衔或“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为“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对其他官员,可称职衔或“先生”、“女士”等。
3、皇家贵族的称呼。
对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皇后,可称为“陛下”;王子、公主、亲王等可称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其爵位,亦可称“阁下”,或称“先生”。
4、技术人员的称呼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职称、学位的人士,可称为“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也可加上姓氏或“先生”。
5、教会人员的称呼。
教会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也可以职称加“先生”,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阁下”。
6、同志称呼。
凡是与我国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其各种人员均可称为“同志”,有职衔的可加职衔。
7、军人的称呼。
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其姓名的可冠以姓与名。
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将领称“阁下”。
称呼 礼仪

称呼礼仪称呼礼仪 1称呼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的、恰当的称呼,体现自身教养和对对方的尊敬,是社交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
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准确,入乡随俗。
称呼是交谈前的“敲门砖”,具有“交际语言先行官”的美誉。
一声充满感情而得体的称呼,能使对方深感愉快和亲切,易于交流双方的情感。
因此,称呼使用得当与否,将决定社交成功与否。
称呼礼仪 2称呼的种类:称呼一般分为敬称和谦称两种。
1.敬称(1)尊称:沿用旧时尊称,“尊”、“贵”、“高”、“芳”、“宝”等构成的称呼语,例如对其长辈可加“尊”字,“尊叔”、“尊祖父”等,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可在其姓名后加“老”或“公”,如“李老”、“张老”、“郭公”,以示尊敬;现代常用尊称:“您”、“老”、“兄”等。
(2)泛尊称(一般的敬称):一般称呼语为“先生”、“女士”、“太太”、“小姐”、“小妹”、“美女”、“同志”;老、大、小+姓氏构成的称呼;姓氏姓名+职业、职务、职称等构成的称呼;以辈分高低称呼对方,对有身份者或长者,可用“先生”相称,也可在“先生”前冠以姓氏。
(3)美称:指长辈对年幼者表示喜爱和看重的称呼,多用于书面语。
以“贤”、“令”等字代表,如“贤兄”、“贤弟”、“贤侄”、“贤婿”、“令尊”、“令堂”、“令爱”等。
称对方子女,“公子”、“千金”。
(令尊指对方的父亲;令堂指对方的母亲;令荆指对方的夫人;令爱指对方的女儿;令郎指对方的儿子。
)(4)婉称:阁下,用于对部长级以上官员的称呼;麾下,用于对将帅的称呼;尊驾、大驾,“驾”为古代帝王车驾的总称,用于称呼对方;颜,以容貌、脸色指代长者。
“尊颜”、“威颜”用于称呼男性;“慈颜”用于称呼女性。
2.谦称(1)直接用贬义词自称及称与己相关的事物:“愚”、“敝”、“鄙”、“拙(称自己夫人时用“拙荆”)”、“犬(称自己的儿子时用“犬子”)”等构成的称呼语。
(2)用低下地位称呼自己:“晚生”、“学生”、“在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住对方”,首先 就体现在牢记对方的 姓名。一旦知道了接 待对象的姓名,特别 是在与对方交换过名 片或者听过了对方的 自我介绍后,就一定 要记住对方的姓名, 以便于进一步交流。 否则,不但场面尴尬, 而且会给交往对象留 下对其“不重视”的 感觉。
(二)区分对象
1、在政务活动中,除了可以使用“泛尊称” 外,还可以称呼对方的行政职务。 2、在军事交往中,对于军界人士,最佳的称 呼是称其军衔。对于其行政职务,一般不必称呼。 3、在宗教活动中,对于神职人员,一般均应 以其神职相称。有两点要特别加以注意:第一, 切勿在称其神职时出现差错;第二,越是正式的 场合,越应当在称其神职时采用全称。 4、在一般场合中,对于教授、研究员、工程 师、律师、法官、医生、博士等职称、职务或学 位拥有者,均可直接以之相称,对方人士会感觉 十分“顺耳”。
一、姓名有别
在世界各国,人们一般都有本人专用 的姓名,用以在称呼上区别于他人。 所谓姓名,通常是一个人的姓氏和名 字的合称。姓氏者,家庭之称谓也;名字 者,则是对本人的称呼。在人际交往中, 人们在称呼他人时,有时是称其姓,有时 是呼其名,有时则是连名带姓一起称呼。 在社交活动中,在需要称呼或使用交 往对象的姓名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即记住对方、不出差错和不宜滥用。
对同事、熟人,可 以直接称呼其姓名,以 示亲密无间。如“张 宁”、“梅小菲”等等。 但对尊长、外人,显然 不可如此。
(二)区分对象
当面对不同行业、不同职务、不同身份 乃至不同性别的交往对象时,接待人员还须 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而在称呼上有所区别。 一般说来,对于成年人,可以将男士称 为“先生”,将妇女称为“女士”、“夫人” 或“小姐”。这是目前通行的“泛尊称”。 在称呼妇女时要注意,对已婚者应称 “夫人”,对未婚者或不了解其婚否者可称 “小姐”,对于不了解其婚否者亦可称之为 “女士”。
称 呼 之 礼
一、姓名有别 二、称呼有别
称呼礼仪
称呼是指人们在交往应酬中所使用的表示彼 此关系的称谓语。在社交中,正确、恰当地称呼 对方,记住对方的姓名,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也 是表现出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重视。 选择正确和适当的称呼,不但能够反映出自 身的教养和素质,还能体现双方关系所发展到的 具体程度。 在社交活动中对所交往的对象的姓名称呼有 两点注意事项:第一是要符合常规,第二是不出 差错。 记住对方的姓名并善于采用对方的尊称,有 利于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 便于开展工作。
4、职业名称
直接称呼被交 往对方的职业名称, 也是一种不失礼的 方式。 可以统称教员 为“老师”,称医 生为“大夫”,称 警察为“警官”等 等。
5、称呼通行尊称。
通行尊称, 也称为“泛尊 称”,它通常适 用于各类被称呼 者。 先生、女士 小姐、夫人 同志、师傅
德 高 望 重
王老 张老 李老
“先生”、“女士”、“小 姐”、“夫人” “同志”等等,都 属于通行尊称。不过,其具体适用 对象小有差别。
二、称呼有别
(一)称呼正规 (二)区分对象 (三)有主有次 (四)防止犯忌
(一)称呼正规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自有 其特殊性。下述五种正规的称呼方式,是可 以广泛采用的:
1、行政职务 2、技术职称 3、学术学位 4、职业名称 5、通行尊称
在正式场合中, 1、称呼行政职务 尤其是在具体工作之 中,以交往对象的职 务,如行政职务相称, 以示敬意有加、身份 有别,这是接待活动 中最常见、最正规的 一种称呼方式。 科长(副)、 处长、局长、部长… “副职怎么称呼”
(四)防止犯忌
1、错误的称呼: 2、庸俗的称呼:美女、帅哥 3、绰号性称呼:胖子、四眼 4、地域性称呼:伙计… 5、简化性称呼:范局、黄局 6、无称呼。 “喂”、“嘿”、 “下一个”、 “那边的” 都是极不礼貌
错误的称呼
绰 号 性 称 呼
错误的称呼
直 接 称 呼 尊 者 姓 名
称 兄 道 弟
2、技术职称
目前的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 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士受到普遍的 尊敬。在社交活动中,对方具有技术职称者, 特别是具有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在 工作中可直称其技术职称,以示对其敬意 有加。 工程师、会计师、
3、学术学位
在交往中,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或学术 活动中,以交往对象的学术学位相称,既可增 强现场的学术气氛,又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 威。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院士
(三)主次有序
1、由尊而“卑”。称呼多名人士时,应当自其地位 较高者开始,自高而低,按顺序进行。 2、由疏而亲。若被称呼的多名人士与自己存在亲疏 之别,为避嫌疑,一般应当首先称呼其中与自己关系生 疏者,然后再称呼其中与自己关系亲近者。 3、由近而远。有时不便细分多名被称呼者的“尊 卑”、亲疏,那么则不妨以对方距离自己的远近来进行, 即先称呼距离自己最近者,然后依次称呼距离自己较远 者。 4、统一称呼。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多名称呼者不 必一一称呼,或者不便一一称呼时,则可采用统一称呼 对方的方式作为变通。例如,以“诸位”、“大家”、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等方式直接称呼对
1、不读错姓名。 不管任何原因,将对 方的名字读错,都是 一个严重的错误。有 些时候,它会引起交 往对象的反感,甚至 会引起对方的误解。 2、不写错姓名。 写错他人姓名同样是 失礼和不尊重。 3、不张冠李戴。
(二)不出差错
(三)不宜滥用
1、不要戏言交往对象的姓名。称呼 他人定要认真、严肃、正经,不要对其乱 写、乱念或乱划,尤其是不能对其加以取 笑或曲解。 2、不要借用他人姓名。“狐假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