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古诗,这些古诗有些是古体诗,有些是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学生容易混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近体诗的特点。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近体诗在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数、字数固定。

近体诗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绝句、律诗和排律。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一般是十句以上,最多可至三百多句,不论是绝句、律诗还是排律,句数都是偶数。

近体诗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近体诗的第二个特点是用韵严格。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近体诗的第三个特点是讲究平仄,第四个特点是讲究对仗。其中讲究平仄和对仗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平仄”常被称为“绝学”,大概因为难以捉摸,历来能说的人都不愿多说,以致知音稀少,几近失传。下面只作简单介绍:

我们现在普通话里有四个音调,分别是: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而古时却多一个声调:入声

这个入声现在混进了普通话中的平(阴阳)、上、去声调中了,所谓“入派三声”。

入声的消失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因此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但入声在某些方言(如白话)中保留着,因此通过某些方言就可判断古入声字。如:

第一行的五个红字在你掌握某种方言中能各为不同的音调,就说明这个方言还保留着古入声字。这样平仄问题就好办了,否则,将是大难题。再如第二行的红字,

看看在你的方言中,这几个字能各是不同的音调吗?

我们再来看两组词,用我们鄂州话读一读,很容易发现A组就是入声字,它们发短而急促的声音。

我们还可以读一读其他的入声字。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入声字的特点。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容易领会平仄的含义。因为,能分辨出入声,才能讲平仄,才能讲清古诗格律!

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将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特点做个表格比较一下。

同学们,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呢?别忘了做下笔记,常常温习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