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近体诗基础知识

近体诗基础知识

近体诗基础知识近体诗基础知识一、古体诗和近体诗我国古典诗歌,从形式上讲,大体可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词诗两种。

格律诗初成予南朝齐梁时期,最后完成并定型于唐代。

唐人把汉魏以来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古诗或古风,而把新近时兴的讲究格律的诗叫近体诗或今体诗,后人沿用唐人的称呼,遂把格律诗称为近体诗了。

其实,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无论古体和近体,其形成的年代都已很久远了。

古体诗与近体诗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规矩较宽而后者规矩严格。

规矩严格如同法律,动辄不得违犯,这就是近体诗被称作格律诗的原因。

二、近体诗的种类近体诗又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

律诗包括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绝句包括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绝句一体(主要是五绝)在唐代近体诗定型以前就已经有了,应属于古体诗,但到讲究格律的近体诗出现以后,原先不讲格律的绝句也向近体诗靠拢,遂有了讲究格律的绝句。

这就是说,绝句有两类,一类是古体绝向(简称古绝),一类是近体绝句(简称律绝)。

以下我们要讨论的,专指律绝一类。

三、四声和平仄近体诗的规矩(即格律),约而言之,在于声调的和谐与形式的整齐排偶。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形式的整齐排偶并不复杂,最难而且复杂的是声调的和谐。

在讲到声调的和谐之前,须先知道什么是四声和平仄。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都有四声。

不过古四声和今四声不完全相同。

今四声是: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

古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古今四声的不同在于古平声不分阴阳,而今四声中没有入声。

在现代地方方言中,南方(江浙、两广及江西、湖南一带)还保留有入声,北方,尤其是中原一带入声则完全消失了。

古四声向今四声的变化大约是在元朝完成的,这个变化,语言学家把它概括为两句话。

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意思是:古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两声,入声则分派到平、上、去三声中去了。

有一些字,今天读来是平声(阴平或阳平)、上声或去声,在元朝以前它们却应该是入声。

近体诗分类

近体诗分类

近体诗分类近体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是从汉代乐府诗发展而来的。

它的特点是按照平仄、韵脚和字数的要求和限制,以五言、七言或其他长度的诗行为基础,通过句式的变化和使用修辞格,表达感情、思想和景物。

下面将近体诗按照不同的特征分类。

1. 按照句式的特征分类(1)对仗句。

这是近体诗最常见的一种句式,指的是每个句子中的词语或字句在韵脚、平仄、字数上都相同或相似。

如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押韵句。

此种句式在每一联中都有同韵的词语出现,不一定要求每句的平仄和字数都和对应的句子相同。

比如宋代陆游的《秋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排比句。

包括两种构思方式,一种是按照平仄和韵脚相同,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另一种是按照意义相同或相似进行排列,如唐代杜甫的《丽人行》:绿蚁新醅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五言诗。

五言诗就是每行五个字,相对于其他长度的诗行来说,最为自由。

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五言诗。

(2)七言诗。

七言诗就是每行七个字,其长度比五言诗长,更加庄重。

如唐代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其他长度诗。

除了五言、七言诗外,还有很多其他长度的近体诗,如宋代陆游的《钱塘湖春行》就是九绝句:水满西施夸海容,美人如花隔云峰。

豪家千室万门径,绿杨陌上晓烟浓。

(1)山水诗。

山水诗是用诗歌来表现自然景观的一种形式,在诗中以神韵、音韵等手法表达景物之美。

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首山水诗。

(2)抒情诗。

抒情诗是通过情感的表达、细腻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

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议论诗。

议论诗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来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形式。

诗歌文体知识

诗歌文体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一、古代诗歌文体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 2近体诗 3词 4曲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唐以后的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格律限制)①绝句:1.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

2.无须对仗。

3.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

4.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②律诗:1.五言或七言,全诗8句;2.押韵:单句可押可不押,偶句必须押。

3.对仗(对偶句):3、4句对仗,5、6句对仗。

(上仄下平)4.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律诗结构第1、2句叫首联第3、4句叫颔联第5、6句叫颈联第7、8句叫尾联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二、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古诗词一般按音节和意义划分朗读节奏:1.四言诗句一般按“22”的音节划分。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近体诗(格律诗)知识

近体诗(格律诗)知识

近体诗(格律诗)知识
近体诗,也称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

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五言(每句五个字)的简称五律,七言(每句七个字)的简称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每首的二、三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一)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整理一、诗歌的概念:狭义:仅指唐诗,不包括词、曲。

广义:包括诗、词、曲在内。

二、诗歌的体裁:(诗歌的外在形态)1.广义的诗歌分为:诗、词、曲。

2.诗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的体裁分类:(别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等)(1)按字数分类: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按段数分类: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三段为三叠、四段为四叠(3)词牌和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为词牌,赤壁怀古为题目。

识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注意:题目有时可以省略,但是词牌不可省略4.曲的体裁分类:(别称词余、乐府)(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2)杂剧(3)宫调、曲牌与题目: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双调]大德歌冬》南吕,双调是宫调,四块玉和大德歌是曲牌,闲适和冬是题目三、诗歌的题裁及常见思想感情:☆1.送别诗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字眼:折柳、长亭、西楼、南浦、斜阳、酒、劳歌、骊歌等(古人常: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2.思乡怀人羁旅诗总体情感:对家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

常见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思想情感精细分类: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常见字眼:月、雁、笛、柳、清秋、黄昏、征蓬、游子、浮萍、浮云3.边塞战争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闲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①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 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石室诗社网站开通
有作次朱成安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注:“欲”字是仄声字, 此处可平可仄)
返 回
春日偶成
周恩来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返回
押韵
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 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 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比较常用的 是【平水韵】。
有关词的名词术语
小令:58字以内的短篇词。 中调:59字至90字的词。 长调:91字以上的长篇词。 单调:只有一段的词。 双调:全篇两段的词。 三叠:全篇三段的词。 四叠:全篇四段的词。只“莺啼序”有四段。 一字豆:句子开头起领起作用的一个字。 扇面对:两句与两句对仗。

押韵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 1. 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 2. 偶句押韵。 3. 只押平声韵。 4. 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5.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举例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 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 韵或不押韵。例如:



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格式叫做词谱。 比较通行的词谱有清代万树的《词律》,清代 王奕清的《钦定词谱》。 今人龙榆生教授的《唐宋词格律》比较简明实 用。 填词要严格按照词谱规定的句数、字数、平仄 和用韵来写,所以填词比写格律诗难度更大。

常考诗歌知识点总结

常考诗歌知识点总结

常考诗歌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特点1.抒情性: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的文学形式,它通过诗人的感情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体现出诗歌的抒情性。

2.艺术性:诗歌在语言、形象、音韵等方面都追求艺术的完美,具有浓缩、简练、美感的特点。

3.形象性:诗歌具有强烈的形象感,在创作中注重形象的塑造,通过生动的形象来展现情感和思想。

4.韵律性:诗歌以音韵为基础,通过对音节、韵脚及韵律的处理,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5.节奏性:诗歌还具有独特的节奏感,通过对词句的安排和重复,形成独特的节奏之美。

二、诗歌的体裁1.古体诗:指汉代至唐代的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形式之一。

2.近体诗:指唐代以后发展的近体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等形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

3.现代诗:指20世纪以后的诗歌创作,包括自由诗、抒情诗、象征诗、思想诗等,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

4.民歌诗:指以民间歌谣、民谣等为基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间文化特色的诗歌形式。

三、诗歌的结构1.诗的格律:诗歌是以“音韵”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因此要求诗句的韵律和音节的平仄、长短等要符合一定的规律,如五言的平起平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平等。

2.诗的段落:不同体裁的诗歌有不同的段落形式,包括:古体诗一般为四行或八行一首,近体诗一般为四行或八行,现代诗的段落形式更加自由。

3.诗的韵脚:诗歌中的韵脚要求是有一定的韵律规律的,如古诗的音韵一般为仄韵和平声,而抒情诗的音韵则更加自由化。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1.比喻: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来进行意象的塑造,使抽象的事物更加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2.拟人:诗歌中也常常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物体或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3.借景抒情:这是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使诗歌更加朴素和有力。

4.夸张手法:诗歌中的夸张手法也很常见,通过夸张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现力。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清单【知识梳理】(一)曹操(155年-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三)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四)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以后),字千里,晚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著有《汉宫秋》《青衫泪》《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称为“秋思之祖”。

生难字词:谯县(qiáo)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 zhì)萧瑟(xiāo sè)枯藤(t éng)天涯(yá)词语注释:《观沧海》①临:到达,登上。

②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③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④竦峙(sǒng zh ì):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六章入门知识古诗常识含答案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六章入门知识古诗常识含答案

入门知识古诗常识一、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1.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

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④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

近体诗基础知识

近体诗基础知识

近体诗基础知识今天,主要谈谈近体诗写作的一些问题。

属于漫谈性质吧,后面结合自己的作品,讲一下写作时的具体思路问题。

说是实战技法有点夸张,但是将自己一点点的经验介绍过来,也算是一种交流吧。

近体诗的写作需要技法吗?很难说,呵呵。

其实“写作技法”这样的称呼是不准确的,今天在这里,只是想介绍一下本人在写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总结一下写作常用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来和朋友们做一交流。

写诗须有法度,但是诗却无常法,基本规则是普遍的,这是体裁所要求的必须做到的。

诗意的挥发却是可以自由的,自由发挥意味着可以体现个性。

比如李白的诗,他就张扬着豪放和浪漫,老杜的诗,就体现着精湛和工谨,义山之诗,含蓄而多情,杜牧的诗,那就见到了韵朗和精婉。

大小李杜,各有各的神采而绝不雷同。

我们自己写的诗呢,当然也要写出我们自己的风格与神采来。

写诗张扬个性的基础,是要先合法度。

即使是做一游戏,还要先制定游戏规则呢,何况是做文呢?关于“声韵”的问题。

我们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

写近体诗必须用以《平水韵》为主体的古韵,而不可以用现代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新韵。

那些《中华新韵》一类的新韵韵书,初学者尽量先不要去看,所谓新旧韵双轨并行,实质上都是不尊重历史文化特点的做法。

声韵问题,是百年来诗学界争议不断从来就不曾停止过的。

近体诗这个体裁,其实只是个载体,它要承载的,是我们的情思、我们的感觉、我们的心志。

写诗如果没有思维上的灵感,没有块垒的喷薄,没有那种诗意上的美感激发,也只能是在码字爬格子。

写诗需要的是诗思,诗承载的是我们的灵魂,融入了我们灵魂的文字,才能被称做是诗。

下面只说说象我这样不具有写诗天赋的人怎么去写一首“好诗”,从开始到结句的过程上如何完成的。

结合本人的一首题图七律诗作,把我个人的体会说出来,也给初学者一个借鉴。

那么,什么是好诗呢?其实,好诗的标准不是很绝对的,自己得意的,别人也是比较诚心欣赏的,那就是好诗。

因为,它能给咱带来一种诗意的美啊!这里讲我的这首诗,不是它真的有多么好,在此介绍的只是写诗的思维和过程,自己写的嘛,体会总是比较深的。

近体诗格律常识

近体诗格律常识

近体诗格律常识近体诗格律常识最早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格律的限制,到了唐朝,由于以诗歌作为科举的手段,再加上音韵学地发展,出现了对音韵句法的严格规定,称为格律。

自此,中国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和艺术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所说的近体诗指的就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也叫今体诗。

所谓“近”、“今”指的就是唐代,不是就今天说的,这是名称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近体诗格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音调、用韵、章法。

其中以音调最为重要。

学习和了解近体诗格律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

掌握它就能为诗歌写作服务,熟练了,就能生出许多技巧,就可以活用。

下面将需要了解的近体诗格律常识总结在下面,这些也只是最基本的东西。

以下所说的近体诗格律,只是学写近体诗的人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如果由一些不懂得地方,也不要着急,未尝不可以采取不求甚解得办法。

时间长了,接触多了,慢慢就会明白的了。

格律为诗歌服务,不是诗歌为格律服务。

根本是写出有韵味的诗歌,而不是具有严谨的格律,而千万不要为了格律窒息了灵感。

一般来说,可以先把心中想到的写出来,至于格律可以慢慢调试。

今人学写近体诗,初要大胆,不做格律的奴隶。

即使在古代,也有一些优秀的骚人墨客大胆冲破格律的束缚,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变体”来。

终要小心,不要践踏格律,如果无视格律,不如去写自由体诗歌来得更轻松。

第一节近体诗的种类诗的种类简单地说,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南北朝的庾信以前人写的诗歌,我们统统可以叫古体诗,它们除了压韵以外没有别的统一的形式要求。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是这以后的事情。

后人(包括现当代人)写的这种形式的诗歌,都叫古体诗。

例如: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朝成熟定型的格律诗,韵、平仄、对仗等都有许多讲究。

从字数上看,近体诗可分为五言诗,七言诗;从句数上看,有绝句、律诗、排律。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以下四个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双句尾要压韵,并且只能是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以两字为一个单位,下同);两句之间,平仄相反;两联之间,平仄相粘);d、每篇的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与第六句必须对仗。

近体诗的名词解释

近体诗的名词解释

近体诗的名词解释近体诗,又称为格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固定的诗体形式。

它具有明确的结构和特定的韵律,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本文将就近体诗的起源、特点以及发展历程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诗歌形式。

近体诗最早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当时的赋诗体裁已经逐渐受到士人的喜爱。

但直到魏晋时期,近体诗才逐渐成为主流诗体。

近体诗的形式要求诗句以五言、七言为主,每句具有平仄格律,通过押韵、束韵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

近体诗的特点之一是形式严谨,具有一定的结构要求。

五言绝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七言绝句也是同样如此,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这样的结构要求为近体诗赋予了一种简洁、紧凑的特点。

其次,近体诗注重意象的创造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哲思、感情思索等方面的描写和抒发,近体诗创造了大量富有意境和情感的诗作。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庐山环境和作者心境,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还有一点是近体诗对音韵的要求很高。

它通过使用押韵和平仄格律,以及精确的字数掌握,使诗歌达到一种韵律和节奏的完美统一。

这使得近体诗在口传写诵时更富有韵律美感,容易被人们所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近体诗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诗作。

他们在近体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诗体形式,例如唐代的律诗和宋代的词。

这些不同形式的近体诗都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和文化的演变,近体诗的影响力逐渐淡化。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表达自由和个性,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押韵。

但近体诗的形式和审美价值仍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结而言,近体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固定的诗体形式。

它以五言、七言为主,追求形式严谨、意象丰富、韵律和情感统一的艺术效果。

近体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体诗和律诗

近体诗和律诗

近体诗和律诗
(原创版)
目录
1.近体诗和律诗的定义
2.近体诗和律诗的区别
3.近体诗和律诗的格律特点
4.近体诗和律诗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5.近体诗和律诗的历史发展
正文
近体诗和律诗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它们在形式和格律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近体诗,又称近体诗,起源于唐代,是一种以音律为基础的诗歌形式。

它的特点是每句诗的平仄相对固定,每篇诗歌的句数也有严格的规定。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比较严格,要求诗句有平仄、押韵、对仗等。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律诗,又称古诗,起源于先秦,是一种以字数为基础的诗歌形式。

它的特点是每句诗的字数固定,每篇诗歌的句数也有严格的规定。

律诗的格律要求比较宽松,只要求诗句有押韵、对仗等。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将进酒》等。

近体诗和律诗的格律特点不同,近体诗注重音律,律诗注重字数。

但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体诗和律诗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诗歌主要是以字数为基础的律诗。

唐代以后,近体诗逐渐兴起,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

宋代以后,近体诗和律诗逐渐衰落,被新兴的诗歌形式所取代。

第1页共1页。

高中语文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一、诗词体裁(一)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相对于近体诗的一种体裁。

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唐代以前的文人诗,以及唐以后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

每首句数不限,押韵、对仗、平仄都比较自由。

按每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四种。

如:《观沧海》(曹操)、《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琵琶行》(白居易)、《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近体诗:唐代形成的相对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每首诗的句数、字数、押韵、对仗、平仄均有严格规定。

按每句字数分五言、七言两种;按每首句数分有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①律诗:每首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四联;逢偶数句句末的字押韵,首句有时入韵,一般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句中平仄相间,每联两句平仄相对,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平仄相同。

律诗分七律、五律两种。

如:《登楼》(杜甫)、《终南山》(王维)。

②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分上、下两联,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对仗比较自由。

绝句分七绝、五绝两种。

如:《过华清官》(杜牧);《鸟鸣涧》(王维)。

③排律:每首为不少于十句的偶数句,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均须对仗。

(二)词: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每首词的曲调名,叫词牌。

词按每首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按每首片数(阕数)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如:《如梦令》(小令、单调)、《念奴娇》(长调、双调)。

“慢词”是一种依舒缓的曲调填的词。

如:《雨霖铃》、《扬州慢》。

(三)曲: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之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每支曲子从属于一定的宫调;每支曲子的曲调名,叫曲牌。

如:《中吕·山坡羊》,“中吕”是宫调,“山坡羊”是曲牌。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

近体诗中的平仄规律

近体诗中的平仄规律

近体诗中的平仄规律:让诗词“唱”起来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唐朝之后形成的一种有平仄、韵律和对仗的诗歌体裁。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近体诗里的平仄规律,这可是写诗时的一道“硬门槛”。

学会了这些,你写的诗就会更加朗朗上口,音韵优美。

一、啥是平仄?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平仄。

平仄其实就是汉字发音的声调。

汉字的声调有四种,一二声咱们叫做平声,三四声则叫做仄声。

为了方便记忆,咱们可以简单地把一声和二声看作“平”,三声和四声看作“仄”。

比如,“天”字是一声,就是平声;“地”字是四声,就是仄声。

二、平仄的基础规律近体诗的平仄规律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可以总结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写近体诗的时候,每一句诗的第一、三、五个字(如果是七言诗,则还有第七个字)的平仄可以相对自由,但是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就得严格遵守规律了。

啥规律呢?就是平仄要两两交替。

比如五言诗的一个律句:“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二字和第四字是仄声,而第一字、第三字和第五字(在五言诗里就是最后一个字,也是韵脚)则是平声。

咱们举个例子:“白日依山尽”,这里的“白”是平声,“日”是仄声,“依”是平声,“山”是仄声,“尽”是平声(也是韵脚)。

这样就符合了“平平仄仄平”的平仄规律。

三、平仄的“粘对”规则近体诗的平仄除了“两两交替”外,还有“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上一句的平仄和下一句的平仄要相对。

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白日依山尽”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黄河入海流”的平仄就是“平平平仄仄”(注意,这里因为押韵的关系,末字“流”用了平声,但这不影响整体的平仄规律),可以看出两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相对的。

“粘”就是后联出句(也就是下联的第一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要和上一联的对句(也就是上联的第二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同。

比如“黄河入海流”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那么下联的第一句“欲穷千里目”的前两个字“欲穷”的平仄也应该是“仄平”(但实际上因为“欲”是仄声,“穷”是平声,这里是为了押韵和整体节奏做了调整,但原则上应该保持平仄相同,即“仄仄”或“平平”,在更复杂的诗句中,这种调整会通过“拗救”来实现)。

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手记5)

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手记5)

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手记5)今天,我们继续做近体诗基础讲座。

讲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诗词爱好者行列中来。

好,下面切入正题:修辞,是个文学概念。

说简单点,就是修理句子,对语言进行修饰整饬,以使得语言达意,表达效果好。

怎么叫表达效果好呢?也就是指它要准确、可以理解、有感染力,重要的是,它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这是修辞的一般概念。

往大点说呢,修辞可以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文字的修辞。

而我们学习的近体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高端形式,它对文字表达性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写文酌字,离不开修辞,写诗更是需要修辞,写近体诗,说句白话,那玩的就是修辞。

所以,今天我们讲的修辞,其实才真正触及到了近体诗的核心特质,以前所讲的声韵啊,平仄啊,押韵啊,炼字啊,谋篇啊,其实都是为这两个字服务的,那就是修辞。

如何把我们用的字修饰成句子,如何把我们的句子串联成诗,如何使我们的诗具有准确表达力和感染力,而且是我们所想表达的那种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一下这两个字---修辞!学过语文的人都知道修辞二字,知道修辞的不一定懂得修辞。

尤其是一些写诗的人,其实是认识不到修辞的重要性的,只是去看格律是否对上了,平仄啊押韵啊对仗啊都挺工整,可是自己写的这诗咋就看着象白开水呢?要说诗意,也高山流水的白云苍穹地写的手笔很大,可就是出不了彩,这是差在哪呢?是因为他没重视修辞。

诗词乃文之精粹,其对语言的修饰要求、对诗文的谋篇布局的要求、以及对遣词造句的艺术要求,都是最高的。

所用,“修辞”对与我们创作以及欣赏诗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严重点说,没有修辞,就没有诗的存在。

不要把修辞只是看做“比喻”“夸张”等一些修辞手法的代名词,其实,修辞的更大的意义在于其艺术性,在于对思维模式的启发和发散。

我们应该把修辞理解成艺术加工或艺术创造,那么,我们就从写作的第一个意念开始,就进入修辞阶段,用宏观的修辞概念来设计我们的艺术品---诗词,用具体的修辞方法来锻造雕琢它,从观念上重视起来它,会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精彩起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手记下)从四月底开始,舍得用了近二个月的时间,将近体诗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虽然不很全面,也不够细致,但是关于近体诗写作和赏析的基本要点都说的差不多了。

从声韵入门开始讲起,我们分别讲了声韵、平仄(拗救)、押韵、对仗、谋篇、炼字、造句、意境等等九章十一讲。

其实要讲的还很多,因为关于近体诗的写作,还有很多内容的,包括如何引典等等。

我所做的讲座,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能为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提供一点点的借鉴和知识上的营养,哪怕只是引起一点点学习的兴趣,那么我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基础知识讲了,只是将初学者“引进了门”,人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舍得虽然不敢自称“为师”,但俺还是愿意尽一份努力与大家分享诗之乐趣的。

将我所知道的,无偿地奉献出来,为咱们的诗词文化尽点绵薄之力吧。

也希望懂的多些的朋友,同样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初学的爱好者。

不要怕被扣上“好为人师”的大帽子,好为人师又怎么了?夫子曾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是你师,你也是我师,教我一字也是我师,教我车载斗量的学问,也是我师。

互相学习和切磋,不必去计较那虚的名头,才能真正把这文化学习的氛围活跃起来,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我们学这些基础知识,最终目的是要去写诗。

最起码,我们要懂得如何去欣赏诗词作品。

我们不仅要看热闹,还要看门道。

下面,综合以前所讲的知识,我就讲讲如何去写诗,如何去看诗。

关于诗歌的来源、历史、概念及什么意义我就不多罗嗦了。

我们现在就是一个目标,就是想写诗。

可是诗分很多种呢。

其实,不论你写什么诗,哪怕是写现代诗歌,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

我们所讲的近体诗,看是要求很严,规矩很多,真的很难写。

其实,真要想学写诗,学好这近体诗才是最基本的基本功,这相当于武功训练中的“扎马步”,近体诗就是你诗学造诣的马步,马步不稳,打出来的拳脚都是花拳绣腿的花架子,被人一推就倒了。

而近体诗,就是诗学的“马步”。

学写近体诗,是你写作其他任何体裁诗歌的基础,甚至包括你可能喜欢写的现代诗歌。

不懂近体诗,你填不好词,学不好对联,说真的,你连自由诗也写不好的。

这不是哪个容易哪个难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对诗之本质认识的问题。

所以,我在这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喜欢诗学的朋友讲了近体诗的基础知识,就是帮助爱好诗学的初学的朋友“扎马步”。

底盘稳固,我们才能更扎实更畅快地畅游诗海。

关于近体诗的基础知识我们大致了解了,我们写诗歌还需要具备些什么呢?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

学写诗,可以分为速成的,和慢慢修炼的。

速成的简单,只要具备中学以上的文化水平,听过我前面所做的近体诗基础讲座,立即就能写出象模象样的诗来。

至于格律,我可以不用一小时就可以让你知道格律是怎么回事,并让你甩掉平仄表而自己按平仄规律写出合格的格律诗来。

这些属于近体诗外型部分的,硬件部分的基础。

初学的朋友,很容易达到这样的水平--- 符合格律、押韵正确、对仗工整,意思基本通顺。

但是,只会这些,距离写出好诗还有很大的距离。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诗学底蕴的修炼。

所谓“底蕴”的概念这也太笼统了,什么叫底蕴呢?如何修炼呢?我不去做名词解释了,我只在这里从个人的见解出发,为喜欢学诗的朋友陈列一些观点。

说的不是绝对真理,但是个人认为会有益处的。

即使你不去写诗,于自身文学修养而言也是一条丰富充实之路。

下面分述一二。

一,准备事项,大致如下:1,做好自己的本业,先养活的了自己。

该上班好好上班,该上学好好读你的专业课,别因为喜欢诗词而荒芜了你的活命之道。

过去人常说“穷文富武”,咱改一改,先保证自己吃的饱穿的暖,有闲暇时间再来学诗词。

齐家治国平天下,茅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把自己的生活环境安排好了再说。

有人说“激愤出诗人”,咱宁可不做那诗人,也不能因穷酸而激愤,先照料好自己的生活是第一位的。

还有,就是要保持自己的健康哦,有了身体的本钱,才有诗意的美感之基础。

可羡病前吟,不做病中人。

2,手头必备《平水韵表》《词林正韵》《钦定词谱》,可以在网上下载尽量完整的版本,或者下载一种叫《佩文诗韵》的韵书(其实还是《平水韵》),这是必备的。

最好能打印一本可随身携带着。

没事看两眼,记住一些算一些。

记得熟了,就可以扔掉它了。

至于记忆的方法我在前面讲座时讲了,自己也可以摸索规律,记住为唯一的目的。

《钦定词谱》比较全面而正宗,还有一种叫《白香词谱》的也可以借鉴一下。

至于近体诗格律的平仄谱,不需要准备,也不推荐准备。

听了我的课,你自己就可以编写了。

3,《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

很厚的两本书哦,不必每篇都细读,喜欢哪一篇就去看哪一篇,放在案头床前,随时翻阅。

类似〈唐诗选〉〈宋词选〉这类的书也要有几本,注意,尽量选用繁体字的版本。

学诗之人,可以不用繁体字,但是不能不认识繁体字。

学诗肯定是绕不过繁体字这关的。

能够准确辨析繁体字,是诗人必备课程之一,否则你将难以登堂入室。

4,最好有一本《辞海》或《康熙字典》,也是很厚很厚的大“砖头”书,备一下,可以查询很多你不懂的字和典故等等。

查询时注意一下相关字的反切读音,这对记忆声韵也有好处。

5,关于诗学知识一类的书,很多,网上也到处都是,随便一搜索就能一大片。

正是因为太多,所以往往会不知道看哪个好。

这里,推荐俺自己编写的吧,看舍得〈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手记〉吧。

我的讲座只是个入门砖,都是我讲座前现编写的,比较粗糙但很实用呵。

近体诗大体上的知识基本都概括了,循序渐进,比较系统,每章又可独立成篇,适合初学者。

有需要补充知识和专题研究的,再根据相关内容去搜索。

很方便。

名人大家的论著有的是,先从俺讲的这最基础东东的学起吧,呵呵,俺不收费。

6 ,可以尽量多的泛读一些书籍。

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美术史简编》《中国音乐史简编》《孔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等,还比如《战国策》《国语》《左传》《史记》等等,这“经史子集”全都读完是不可能的,尽可能多的浏览吧,读一点就收获一点。

平常你吸的是水滴,用的时候你就是大海。

诗人想象丰富靠啥丰富?就是靠寻常的点滴积累,博闻广记。

靠自己知识的全面性,才能造就你的想象力。

诗人绚烂的词汇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在这书山墨海里吸收来的!多读书,读好书,别整天看那琼瑶姐姐的煽情忽悠,替她哭完了,最后自己啥都没学会。

7,爱诗之人也必爱画。

即使自己不会画,也尽量多去欣赏美术作品。

多看那些优秀的国画作品(古今)。

好好看吧,那些画都是无字的诗。

爱诗之人也必爱音乐,多去听一些古典的音乐,不论中外的,都去听。

即使自己不会演奏,那也要去喜欢它。

仔细听吧,那些飘荡的音符其实都是美丽的诗句。

爱好多了,性情自然会怡然自得,心境自然开阔。

你不去写诗,诗意会催着你去吟它。

诗境即心境,道理就在这。

琴棋书画样样通(不一定精哦),你不用开口说话,你已经就具备了诗人的气质了。

比如舍得很尊重的范曾老师,那是国画大师,同时也是国学大师,他的诗学造诣就非常的深厚。

看过央视《我们》节目的,想必都领略过他的诗学功底的。

二,写作要义1,诗之写作须依法度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写近体诗,就要合乎近体诗的基本格律,填词,就要严格按照所选用词牌的词谱填。

基本格式是必须要合乎体裁要求的。

诗的格律要求,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是最基本的。

但是这些要求并不是死板而不灵活的,比如我们在讲平仄时,我们就讲了拗句和拗救,这“拗救”本身就是一种灵活度的体现,是变通。

在讲押韵的时候,讲了一些变格,如孤雁入群格等等,在讲对仗的时候,我们还介绍了偷春格等等变化。

格式是固定的,用法却是可以变通的。

坊间有人云“律可害意”,其实是无稽之谈。

我们前面学过那些知识后,我们就知道了,格式的使用不是僵化不变的,其灵活程度足够你发挥的空间了。

说律可害意的人,其实是不懂律的。

以后再遇上这类说法的人,就把他请到舍得群里来学习一下格律是怎么回事,呵呵。

诗的结构,也是有章法可依的。

起承转合的概念,要贯穿到我们写诗的全部过程之中。

关于起承转合,是章法,更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思想。

用这种“思想”来对我们的写作进行谋篇布局,有法,活用法!诗话有云“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无章非诗也。

然所谓法者,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矣。

”。

诗之法度,不可忽视也。

关于诗所用韵的问题,是个老问题了。

新旧韵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舍得在此不做无谓之争,我的观点很明确:古诗配古韵,古戏着古衣,原汁原味,就这么简单。

2,写诗须有情感常言说“诗言志”,又云“诗者,情之所之也”。

而我们说。

写诗,是需要有情感因素起作用的。

每见好山好水好风光,我们陶醉于其中,这时候的会有一种自然的冲动,对着大山喊几句,踏着浪花唱起来。

心中积累待发的这种情绪叫什么,我们称之为“块垒”。

胸有块垒待发,说真的,这个时候就是想吟诗。

这时候也常常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好句子,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思绪已经脱离了日常事务烦琐的羁绊,呈现一种自由奔放的状态,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诗之境界吗?人云“激愤出诗人”,这激愤也是一种情绪的激昂状态啊,这时的状态也是忘我。

不论是喜悦还是忧郁,不论是愁闷还是哀伤,都是一种催化诗意的要素。

诗人入得这种境来,才能称之为诗人。

有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情绪,而还是要写诗,比如参加某个聚会,或应人应景赋诗,或者被命题做诗。

没有情感的催动,我们想不出好句子啊。

生凑强拼的痕迹必然明显。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精神头都集中到所题之诗上来。

比如我们要命题写花,我们就想象花之鲜艳和芬芳,联想到花的寓意和传说,再想象自己想和花儿如何的互动。

排除杂念,融入花的世界,自然会被花儿感动。

仿佛自己成为了那个花仙子,或者成为了那个折花人。

通俗点讲,就临时做一做“白日梦”吧。

梦中咧嘴一笑,得了,这就是情绪情感到来的表现。

诗意油然而出,谁又能挡的住你才情的挥发呢?善于调动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是门素质修炼的工夫。

在这点上,我们要学会演员的基本功,该你哭时你要挤出眼泪来,不需要借助眼药水。

如果自己的情绪可以控制住,听自己调遣,那么对你有多大的好处啊,可不止是写诗方面了。

比如在我们暴怒要和人打架时,我们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嘿嘿一笑,好了,免去了给人家赔偿的医药费了,也免去被拘留坐牢之灾了。

在我们遇到坎坷愁境而想不开要自杀的念头时,再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又好了,救了自己一命哦。

写诗不就是写人生吗?诗之情感就是人之情感。

如果修炼到情绪可以自我自如地调控,你就不仅仅是诗人了,而是近于圣人了,呵呵。

3,写诗需要有才识所谓的才识,就是前面所说的文化底蕴。

知道的知识多,又能灵活运用掌握,这就是才识。

我在前面不是列了好多书吗?那只是中华知识宝库的冰山一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