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精)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学——第六章实验动物饲料

实验动物学——第六章实验动物饲料
二、常用饲料的营养特性 饲料的种类很多,仅就与实验动物关系密切的几种饲料的营养特性做一简要 介绍。 (一)青干草的营养特性 青干草的营养价值与植物的种类、生长阶段以及调制后的色泽、气味、茎叶 多少、杂质含量等密切相关。一般豆科青干草的营养高于其他青干草。青干草在 调制过程中采用的干燥方法、时间长短对营养物质的损失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 说,人工干燥法调制时间短,营养损失较少。自然干燥法调制的时间长,营养损 失较多。实验动物最常用的青干草主要是苜蓿草粉和脱水蔬菜。 1.苜蓿干草 多采用自然干燥法。调制过程中其蛋白质的损失 10%~50%左 右,主要由于机械作用使叶片脱落、日光氧化和细胞饥饿代谢而造成的。优质苜 蓿干草是实验动物的优良饲料,其粗蛋白质含量为 10%~20%,粗纤维含量为 20%~30%,含有较多的钙和胡萝卜素(26mg/kg)。晒干的干草含有较多的维生 素D2(2000IU/kg)。苜蓿干草粉在豚鼠、家兔日粮中可占 25%~50%,大小鼠的 日粮中,加 5%为宜。 2.脱水蔬菜 脱水蔬菜是经人工甩干脱水或高温快速脱水(500~1000℃,5~ 10s)干燥而成,其养分损失甚微,基本上保留和浓缩(脱水)了原有成份。唯一缺 点是缺乏维生素 D。可从其它途径补充。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添加 20%~30% 维生素 D。 人工脱水调制青干草,是近 20 年来国外调制青干草所采用的方法,目前在 国内虽有设备与枝术,但因成本较高,还不能普遍采用。 (二)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1)蛋白质含量丰富、消化率高、品质优良。一般青绿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 按干物质计算约为 10%~20%,比禾本科籽实中蛋白质数量还多。青绿饲料中 蛋白质的品质好,含必需氨基酸较全面,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的含量较高, 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接近于纯蛋白质。 (2)维生素含量丰富。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每千克约含 50~ 80mg,高于其它任何天然饲料。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等维生 素 B 族,以及较多的维生素 C、维生素 E 和维生素 K 等。 (3)钙、磷比例适宜。青绿饲料按干物质计,钙占 0.4%~0.8%,磷占 0.2 %~0.35%。 (4)适口性好。青绿饲料幼嫩多汁,纤维素少,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

实验一 饲料样本的采集 动物营养与饲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国实验

实验一 饲料样本的采集 动物营养与饲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国实验

实验一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及保存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熟悉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原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二、仪器设备饲料样品、谷物取样器、分样板(或药铲)、粉碎机、标准筛(0.44 mm、0.30 mm、0.216 mm)、剪刀、瓷盘或塑料布、粗天平、恒温干燥箱、样本瓶(250 mL 广口瓶或塑料瓶)等。

三、方法步骤(一)样本的采集样本的采集即采样,是指从一种物品中采集供分析用的样本。

采样是饲料检测的第一步,影响饲料品质的检测结果。

因此,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测物的相关性质;必须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采集的样本必须有一定的数量。

否则,无论以后的样本处理及检测计算结果如何严格、准确,都将毫无意义。

样本包括原始样本和化验样本,原始样本来自饲料总体,化验样本来自原始样本。

通常从现场大量分析物品对象中采取的样本称为原始样本,它应尽量从大批量饲料或大面积牧地上,从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广度采取,以保证每一小部分的成分与全部成分完全相同,使其具有代表性。

然后,从原始样本中采取化验样本。

根据原始样本是均匀性物品还是非均匀性物品,化验样本的采取方法又各不相同。

对于非均匀性物品,如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家畜屠体等,一般可采用“几何法”采集化验样本。

所谓“几何法”,是指将一堆饲料看成有规则的几何立体(棱柱、圆台、圆锥等),它由若干个体积相等的部分均匀地堆砌在整体中,应对每一部分设点进行采样。

我们将从每个取样点取出的样本称为支样,各支样数量应一致。

将支样混合后即初级样本,再对此初级样本进行取样,如此重复取样多次,得到一系列逐渐减少的样本,分别称为初级、次级、三级等样本,然后从最后一级样本中制备化验样本。

对于均匀性物品,如单相的液体,搅拌均匀的籽实,磨成粉末的各种糠麸、鱼粉、血粉等饲料,以及一些研碎的物品,一般可采用“四分法”缩减原始样本,以获得化验样本。

化验样本一分为二,一份送检,一份作为复检备份。

“四分法”的具体方法是:将原始样本置于一张方形纸或塑料布(大小视原始样本的多少而定),提起纸的一角,使饲料反复移动混合均匀,然后将饲料展平,用分样板或药铲,从中划一“十”字或以对角线连接,将样本分成四等份,除去对角的两份,将剩余的两份按照前述混合均匀后,再分成四等份,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剩余样本数量与测定所需的用量接近(一般为500~1 000 g)。

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钙、磷是构成骨骼的主 要成分) 在各种生理过程起重要作用(如铁参与血液对氧的运 送过程),供给不足会出现一系列缺乏症素的营养
含量最多,占机体矿物质总量的70%以上 是骨骼的主要组分.钙还对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正常凝血过程有重要作用;磷是某些酶的重要组分,在 脂类代谢和运输、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钙、磷缺乏时,生长期动物可形成软骨病,成年动物 则造成骨质疏松。血钙过低,会引起钙痉挛,缺磷时 动物食欲不良,有异食癖 钙过多可引起骨硬化症、软组织钙化并影响其他矿物 元素的吸收。磷过多可使钙不足,引起严重骨重吸收, 发生肋骨软化,影响正常呼吸。既要保证适量的钙磷 数量又要保持两者适宜的比例

动物对水的摄取
饲料中(不推荐用青饲料作为水源, 可能会伴随潜在寄生虫感染) 饮水

蛋白质及其营养功能
粗蛋白: 蛋白质: 由氨基酸组成 非蛋白氮: 未结合成蛋白质分子的个别氨基 酸、植物体中由无机氮合成蛋白质的中间产物 和植物蛋白经酶类和细菌分解后的产物等
蛋白质的作用
构造机体细胞、组织 修补机体组织 代替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产热作用 维持机体正常生化反应及新陈代谢

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 成,称为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对维持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功能和完 整性很重要,还参与类脂代谢,在调节胆固醇代谢, 特别是输送、分解和排泄方面有重要意义。亚油酸是 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

分为粗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两大类,此处主要为 后者。
反刍动物和马属动物,粗纤维在瘤胃及盲肠中经 发酵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参与 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过三羧酸循环,形成高能磷酸化 合物,产生热能。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实验动物的营养需求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实验动物的营养需求

蛋氨酸 0.4%
赖氨酸:0.48%
维生素A
其他:
大鼠对钙、磷缺乏耐受力强,对镁需要较多;
饲料中添加60mg/kg维生素E可提高大鼠繁殖率;
无菌大鼠需补充维生素B12。
实验动物学
豚鼠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纤维 12%-14% 粗蛋白 1.8% 对精氨酸需求量高 其他:
对维生素C缺乏敏感,缺乏会导致坏血症, 每只豚鼠每天需要补充10mgVC, 繁殖阶段需要不从30mgVc。
实验动物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兔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14%-17% 粗纤维 10%-15%
粗脂肪 3%
其他:
虽然兔可合成VK和大部分B族维生素, 但繁殖时仍需额外补充VK
实验动物学
犬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22% (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的1/3) 粗脂肪 4.5%-6.5% 粗纤维 3%
其他: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 常用实验动物营养需求
实验动物学
小鼠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18%; 钙 0.8%-1.8% 粗脂肪 4%-8% 磷 0.6%-1.2% 粗纤维 5%
其他:
0.47%含硫氨基酸 维生素A、D、E 特别需要丰富的亚麻油酸
实验动物学
大鼠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18%-20% 脂肪酸≥1.3%
犬能耐受高脂肪日粮,要求日粮含有一定量的不 饱和脂肪酸;
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较大,同时也需要补充维 生素B12。
实验动物学
猴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日粮中的50%以上来自糖代谢;
粗蛋白质 16%-25%

动物营养学实验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实验设计和饲料制备

动物营养学实验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实验设计和饲料制备

动物营养学实验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实验设计和饲料制备动物营养学实验: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实验设计和饲料制备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饲料营养的科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的饲养和饲料对其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科学家们常常进行动物营养学实验。

本文将介绍动物营养学实验的设计和饲料制备的相关内容。

一、动物营养学实验设计动物营养学实验的设计非常重要,它需要考虑到实验的目的、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组的划分和实验参数的测定等因素。

1.实验目的在进行动物营养学实验之前,研究人员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是研究某种饲料对动物生长的影响,还是评估不同饲料成分对动物产蛋率的影响?不同的实验目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2.实验动物的选择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对象,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非常重要。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猪等。

不同的实验动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代谢方式,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3.实验组的划分在实验设计中,通常需要将实验动物划分为不同的实验组,以便比较不同处理对动物的影响。

例如,可以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饲喂添加某种成分的饲料。

此外,还可以设置多个实验组,比较不同剂量或配方的饲料对动物的影响。

4.实验参数的测定为了评估实验结果,需要对一些关键参数进行测定。

例如,可以测定动物的体重、体长、饲料摄入量、饲料转化率等指标,以评估饲料对动物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测定动物体内的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群落等来了解饲料对动物的影响。

二、饲料制备饲料是动物营养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制备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饲料配方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动物的需要,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是非常重要的。

饲料配方应包含适宜的能量来源、蛋白质来源、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满足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2.原料选择和处理饲料原料的选择和处理对饲料的质量和口感有重要影响。

应选择新鲜、无霉变、富含营养的原料,避免使用含有毒物质或反式脂肪酸的原料。

实验动物学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

实验动物学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

二、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粗纤维: (一)无氮浸出物:即醣类,包括淀粉 和糖。
* 无氮浸出物的生理功能: (1)是能量主要来源。 (2)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3)以肝糖原形式储存在肝脏。 (4)转化为脂肪。
(二)粗纤维: *粗纤维的生理功能: (1)经纤维素分解菌作
用,转变成挥发性脂肪酸被 吸收。
四、矿物质:
(一)组成——
1、常量元素:占体重 0.01%以上,如钙、磷、钾、 钠、氯、镁。
2、微量元素:占体重 0.01%以下,如铁、铜、锌、 锰、碘。
(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1、钙和磷: (1)构成骨骼和牙齿。 (2)钙参与对血液和组织液的调节。 (3)钙参与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4)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5)磷参与ATP、DNA、RNA的形成。 (6)磷参与维持体液与酸硷平衡。
2、氯和钠: (1)参与维持血浆和体液的 渗透压、PH值、水盐代谢平衡。 (2)参与维持神经系统生理 功能。 (3)影响发育及繁殖力。
3、钾和镁: (1)参与糖和蛋白质代谢。 (2)钾参与维持心脏、肾脏 及肌肉的正常功能。影响神经 系统活动。 (3)镁参与维持骨骼的正常 发育。
(四)微量元素:见表5-1
维生素
生理功能
缺乏症
来源
维生素A 维持正常视觉,参与上皮

细胞正常形成,促进生长

发育。
性 维生素D 促进钙吸收、与骨骼的形 成有关。
维生素E 与胚胎发育及繁殖有关, 保持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 的完整性。
维生素 水 B1
溶 维生素 性 B2
参与糖代谢
参与生物氧化、晶状体及 角膜的呼吸过程,维护皮 肤粘膜完整性。
掌握实验动物饲料中的六大 营养成分,实验动物按不同食性 的分类,某些实验动物的营养需 要。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教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教学

粉碎机 2、分样筛 3、分析天平 刻度移液管 5、移液管 6、滴定管 容量瓶 8、烧杯 9、滤纸
试剂
仪器设备
氯化物的提取
22%
测定
40%
测定
实验九 产蛋鸡的日粮配合
*
目标 提供鸡的饲养标准和饲料营养成分表,学生能根据鸡日粮配合的原则,要求及方法、设计出可用于生产的产蛋鸡日粮配方。
2
测定 移取试样分解液1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钒钼酸铵显色剂10ml,在722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测得试样分解液的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查得试样分解液的含P量。
*
实验八 饲料中可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
本标准规定了用硫氰酸盐反滴定测定饲料可溶性氯化物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01
02
H2SO4 2、混合催化剂 3、NaOH 4、硼酸 5、混合指示剂 6、HCl标准液 7、蔗糖 8、硫酸铵 9、硼酸吸收液
三、试剂
粉碎机 2、分样筛 3、分析天平 4、消煮炉 滴定管 6、凯式定N仪 7、锥形瓶 9、容量瓶 10、消煮管
1
2
*
实验三 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
凯氏法测定试样中的含N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H2SO4破坏有机物,使含N物转化成(NH4)2SO4,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N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CP含量。
原理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适用范围
要求
原则 饲料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具有调养性 日粮组成多样化
01
02
(3)每100kgkg DM为宜
用试差法配

实验动物的饲料与营养

实验动物的饲料与营养

实验动物的饲料与营养一、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学研究的意义研究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对维持动物生物与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种群繁衍至关重要。

实验动物营养学由众多学科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是研究食物、营养素与各种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健康和种群繁衍等有关的科学。

作为动物的食物即饲料,是动物摄入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饲料的优劣对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均有直接影响。

二、实验动物饲料中的养分及其营养作用⑴饲料中的养分:饲料中的养分主要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分。

⑵营养素的营养作用1.蛋白质的营养功能:粗蛋白质是纯蛋白质和非蛋白氮的总称。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织成分,又是修补组织的必需物质,也可脱氨基作功能物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已知氨基酸20多种,以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蛋白质。

2.脂肪的营养功能:脂肪是供给动物热能的主要来源,也是构成动物组织的重要成分。

脂肪是由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组成。

某些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对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必须的,故称必需脂肪酸,必须由饲料供给。

3.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碳水化合物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除主要供给动物所需热能外,多余的部分转化为体脂和糖原,储存在机体中以备需要时利用。

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本质素三个部分。

是动物比较难利用的部分,尽管粗纤维的营养价值很低,它却是某些草食性动物所不可缺少的。

如家兔和豚鼠的饲料中粗纤维不能低于10%。

4.矿物质的营养功能:饲料分析中的粗灰分即矿物质,它是实验动物进行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包括钙、磷、钾、钠、镁、铁、锰、锌等。

5.维生素的营养功能:维生素是动物进行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属于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以辅酶或辅酶前体参与酶系统工作,动物虽然需要量甚微,但其对调节代谢的作用甚大。

现在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两大类。

No.5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No.5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脂溶性(VA、VD、VE、VK);
水溶性(VB1、2、6、12、烟酸、叶酸和胆碱和VC )。 一般饲料中容易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E等;
有些动物,如豚鼠和猴子体内不合成维生素C,也需要从饲 料中补充。
Zhang Bing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和来源 维生素 生理功能 缺乏症 来源 肝脏、鱼肝 油、蛋黄、 牛奶
Zhang Bing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6、矿物质饲料:如食盐、骨粉、贝壳粉等
7、维生素饲料:指酵母、鱼肝油、各种人工合成或提纯的单一 维生素,复合维生素制剂。
8、饲料添加剂
指氨基酸、维生素制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激素等。其 主要作用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完善其营养的全价性,促进动物生长, 减少贮存期间饲料养分的损失等。
对无菌兔其粗纤维含量应降低,同时要补充所有的维生素。
Zhang Bing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6、犬的营养需要特点 A、除必须供给犬足够的脂肪和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占全部 蛋白的1/3)以外,还应考虑 改善其日粮的适口性。 B、要求日粮要含一定量的不饱 和脂肪酸。 C、犬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较大, 亦需补充维生素B12、VE。
同时要注意日粮的适口性。
Zhang Bing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第二节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一、蛋白质
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 A、非必需氨基酸: 动物需要的氨基酸一些可从代谢中转化而来,一般不会缺乏, 称非必需氨基酸。 B、必需氨基酸: 而必须由饲料供给的,称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蛋氨酸、 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 苏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等。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训指导书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训指导书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训指导书第一部分实验部分 (2)实验一畜禽营养缺乏症临床症状观察 (2)实验二常用饲料的识别及感官鉴定 (2)实验三应用饲料配方软件进行配方设计 (3)实验四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4)实验五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6)实验六、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8)实验七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 (9)第二部分实训部分 (10)实训一、饲料中钙的测定 (10)实训二、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 (15)实训三、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17)实训四、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19)实训五、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21)实训六、饲料配方的设计 (23)第一部分实验部分实验一畜禽营养缺乏症临床症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幻灯片、录像片的放映或到饲养现场观察,识别动物营养缺乏症的表现,达到能确认动物典型营养缺乏症的目的。

二、材料用具动物营养缺乏症电子课件三、方法步骤首先由教师结合课件,启发学生回顾课堂讲授的有关内容。

师生无同总结出所观察到的动物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

然后让学生反复观看,以加深记忆,增强识别能力。

主要观察内容如下:1、观察钙、磷、铜、锰及维生素D等所引起的“佝偻症”表现。

2、观察生长猪缺乏锌引起的“不全角化症”、羔羊缺锌引起的皮肤炎的表现。

3、观察猪、鸡缺乏维生素B12所引起的贫血症。

4、观察猪、鸡缺乏维生素A患“干眼症”的表现。

5、缺乏维生素E引起的羔羊“白肌病”、肉鸡“脑软化症”的表现。

6、鸡缺维生素B1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及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蜷爪麻痹症”的表现。

7、猪缺乏烟酸引起的“癞皮症”及缺乏泛酸引起的“鹅行步伐”的表现。

8、动物缺乏维生素B族引起的皮肤炎症。

9、鸡缺乏维生素B6引起的眼睑炎性水肿。

四、作业记录观察到的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并从营养的角度阐述其产生的原因。

实验二常用饲料的识别及感官鉴定一.目的要求对所提供的饲草、饲料能正确识别、认识和描述其典型感观特征,并能根据其营养特点进行分类。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
日粮应补充精氨酸和赖氨酸。对缺 钙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虽然其肠道微 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K和大部分B族维 生素,但繁殖时仍需额外补充维生素K。 饲料中需要有一定量的粗纤维以维持 其正常的消化生理功能,其日粮中粗 纤维含量应大于11%
6.犬
犬是肉食动物,犬必须供给足够的 脂肪和蛋白质,饲料中动物性蛋白应 占全部蛋白质食物的1/3。犬能耐受高 脂肪日粮,要求日粮含有一定量的不 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的需要量较大, 亦需补充维生素B12。
营养素的一般功能
四项功能,其中三项基本功能,一项附加功能
1 作为建造和维修动物体的构成物质; 2 作为产热、运动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 3 调节动物机体的生命过程; 4 营养素的附加功能:
乳的生产,是属于饲料中营养素的附加功能。禽类 的蛋产品也属于附加功能。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
一、营养要素 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体外摄取必要的物质, 经过消化、吸收,合成机体成分,并将无用的代谢 产物排泄到体外,这个生理过程即所谓的营养,而 从体外摄取的营养物质即为营养素。动物的营养素 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 生素。
4.豚鼠
对某些必需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的需要量 较高。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强,日粮中要含 12%~14%的粗纤维。如果粗纤维量不足, 豚鼠会出现排粪障碍和脱毛现象。豚鼠对维 生素C缺乏特别敏感,缺乏时可致坏血病, 生殖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每只豚鼠每日 需补10mg维生素C,繁殖阶段需补充30mg。
5.兔
小鼠对钙及维生素A、D需要量较高, 但同时又对过量维生素A敏感。维生素A过 量可导致小鼠繁殖紊乱和胚胎畸形。每公 斤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50mg,可显著提高 小鼠受孕率、产仔率。无菌小鼠还应注意 补充维生素K。

3.1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

3.1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
无菌动物因肠道无正常菌丛,需补充各种维生素及脂肪
VI. 水 动物体内损失 20%的水分时,动物死亡。
各种实验动物的营养和饲料
大鼠和小鼠的饲料
蛋白质 20%以上 特别补充 V.A V.E 大鼠和小鼠每日耗料量和饮水量 小鼠每日耗料量:占小鼠体重 1/4 每日饮水量:占小鼠体重 1/4 大鼠每日耗料量:占大鼠体重 1/10 每日饮水量:占大鼠体重 1/10
同。 要做到饲料的原料组成和营养成份的比例稳定、
统一,这是使研究结果获得比较一致的重要保证。
饲料中营养成份对动物的影响
饲料中营养成份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无机盐、维生素、水。 I. 蛋白质 II. 脂肪 III. 碳水化合物: 1.淀粉、糖 ; 2.粗纤维
注:狗、猫不能利用生淀粉
IV. 无机盐(矿物质、微量元素) V. 维生素 豚鼠和猴在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
实验动物料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标准化实验动物必需有合理的营养和饲料供给。 合理营养是指要满足该种动物对各种营养素需
要,并略有富裕。 动物的食性不同,对营养的要求不同。 同一种动物,不同品系对营养的要求不同。 同一品系动物,在不同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不
豚鼠和兔子的饲料
蛋白质 20% 粗纤维 10~20% 特别补充 V.C或青饲料 耗料量:成年兔子(体重2~3kg)每日
耗料150克,约占体重1/15 成年豚鼠(体重约600g)每日耗料:精
料30g(约占体重1/15)、青饲料若干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引言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是研究动物饵料的营养成分和饲养技术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和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程度。

通过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动物饲养效益,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的动物产品。

动物营养的基本原则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健康状况都离不开合理的饲养和营养。

动物营养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均衡:动物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其他生理功能的需要。

2.合理配方: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生长阶段等特点,以及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3.营养消化吸收:动物在消化道中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和吸收,然后利用这些物质进行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4.营养代谢:动物的营养代谢是指在饲料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转化和利用过程,包括消化、吸收、转化、利用和排泄等。

5.营养性状评价:通过动物饲养实验,评价不同饲料对动物生长、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性状的影响,以及饲料成分对营养性状的影响。

饲料成分的研究饲料成分的研究是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饲料成分包括能量、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

通过研究不同饲料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对动物生长、繁殖以及营养代谢的影响,可以确定最佳的饲料配方。

能量能量是动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饲料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通过热量测定、代谢试验和动物饲养实验,可以确定不同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并评价其对动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对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饲料中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动物源性蛋白和植物源性蛋白。

通过测定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以及动物饲养实验,可以评价不同蛋白质对动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纤维素纤维素是饲料中重要的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一、引言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是畜牧养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动物的饲料摄入、消化吸收、营养代谢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畜牧业提供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动物营养和饲料实验技术两个方面,介绍相关的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

二、动物营养实验技术1. 饲料成分分析饲料成分分析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成分的含量,可以确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常用的方法有干物质测定、粗蛋白测定、粗脂肪测定和粗纤维测定等。

2. 饲料消化率测定饲料消化率是评价饲料对动物的营养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粪便收集法和氨氮测定法。

粪便收集法通过收集动物排泄物中的粪便,测定其中的干物质和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

氨氮测定法则是基于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与饲料中的氨氮的关系,通过测定粪便中的氨氮含量,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

3. 营养需求测定动物的营养需求是指为维持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

通过实验测定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营养需求,可以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营养限制试验、营养补充试验和营养平衡试验等。

三、饲料实验技术1. 饲料配方设计饲料配方设计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的特点,合理选择和配比饲料原料,制定出满足动物需求的饲料配方。

通过实验确定适宜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常用的方法有线性规划法、试验法和模型预测法等。

2.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的能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物质。

通过实验研究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和作用机制,可以为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生长试验、生理指标测定和代谢试验等。

3. 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是将饲料原料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的技术。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可以为饲料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已知氨基酸有20 多种,以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蛋白质。氨基 酸通常又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大 类。前者是指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 度及数量不能满足动物正常生长需要,必须由 饲料来供给的氨基酸;后者是指动物体内能合 成,不需要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实验动物应 考虑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分别是精氨酸、组 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 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
矿物质的营养功能
根据各种矿物质在动物体内含量不同,一般可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常量元素 如钙、磷、钠、氯、硫、镁、钾 等在机体内的含量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上, 称为常量元素。 (1)钙 动物体中的钙约99%构成骨骼和牙齿, 而且钙还对维持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起 重要作用。
脂类的营养功能


脂类由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组成。 某些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 对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必需的,又必须由 饲料供给才能满足需要,故称必需脂肪酸。饲 料中缺乏这些必需脂肪酸时,可引起消化障碍 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 ,实验动物日粮中添 加适量的脂类,还可以提高饲料适口性,增加 动物的采食量。 饲料中脂肪过多,易引起饲料的酸败变质。另 外,动物长期采食高脂饲料,还会造成食欲减 退、消化不良、过肥和不孕。

血钙高于正常水平时抑制神经、肌肉兴奋性;反之 增强,缺钙可导致肌肉痉挛甚至僵直。钙还参与某 些酶的激活及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当钙缺乏或钙、 磷比例失调时,主要表现为骨骼病变、跛行,幼龄 动物患佝偻病。钙过量不仅会引起钙、磷比例失调, 还阻碍铁、锰、碘等元素的吸收。 一般日粮中需要添加钙才能满足动物需要,过 去主要靠添加骨粉、贝壳粉等,但由于这些原料卫 生指标难以控制,钙含量不稳定,且影响饲料适口 性,现已被饲料用磷酸氢钙所取代。另外,饲料中 要有足量的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实验动物的各种生理状态和功能反应都直接与 饲料和营养相关。没有营养成分恒定、设计合 理的标准化饲料,就不可能得到标准化的实验 动物,优良的实验动物品种和动物模型就会逐 渐丧失其优良特性;同样,不充分注意实验动 物的营养需要与代谢引起的代谢异常,就可能 使仔细计划的研究工作复杂化,甚至得出错误 的结论。因此研究人员在进行动物实验时有必 要将营养计划作为研究方案的组成部分。研究 动物营养状况、加强饲料质量的管理是实现实 验动物标准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对营养物质需要 量的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动物 对日粮中每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设法 以最经济的方式供给这些营养物质;研 究动物机体是如何将这些营养物质用于 维持、生长和繁殖的等。

营养学与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密切相关,其 本质就是通过这些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来确定动 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和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 的含量,并通过饲料配合使二者相匹配。营养 学对于实验动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实 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是环境因素中对实验动物 生长、繁殖以及遗传与生物学特性得以充分表 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与实验动 物质量密切相关的重要支撑条件。然而,在实 验动物学科领域,营养却是最易被遗忘的一个 因素。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营养物质是由日粮提供的、动物维持生 命所必需的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机体缺乏或者对 其利用率不高,将直接影响动物健康, 严重时可能导致动物死亡。 饲料分析指标主要有水、粗蛋白质、粗 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

20世纪70年代除能量供给的三大营养素和20 多种氨基酸之外,饲料分析超标还包括10多种 维生素和10多种矿物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目 前人类已知动物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达50 余种,其中最主要的可划归七大类,即:蛋白 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及纤维 素等营养需要就是指动物群体每天对这些营养 物质的基础需要量。要想配制出适宜、合理的 日粮,就必须清楚动物对每一种营养物质的需 要量。
一、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

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 严格控制、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物质,使 之满足动物的各种生理需要。蛋白质、 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水在 动物体内各有其重要功能
(一)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 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织成分,又是修补 组织的必需物质,如肌肉、神经、结缔 组织、血液及激素、酶、抗体等,同时 也可脱氨基作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机体 的代谢中心,不能被任何物质所代替
(三)糖类的营养功能


根据其消化特性和营养价值,糖类分为无氮浸 出物和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包括糖类和淀粉, 主要供给动物所需热能,多余的部分可转化为 体脂和糖原,储存在机体中以备需要时利用。 糖类也是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以 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 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浆以及细胞间质中

在动物日粮中,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氨基 酸的种类和数量,而且要求氨基酸之间 保持平衡。所谓氨基酸平衡,是指日粮 氨基酸组分之间的相对含量与动物机体 氨基酸需要量之间比值较为一致的相互 比例关系
(二)脂类的营养功能是 构成动物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固醇等,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 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被动物消化及 吸收利用的必需条件。脂类主要分布在 皮下结缔组织的脂肪层及肾周、肠系膜 内,具有保温和保护器官的作用。
糖类的营养功能

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 种,动物一般难以利用,但它对动物肠 黏膜有一种刺激作用,促进胃肠道的蠕 动和粪便的排出。这对于某些草食性动 物尤其重要
(四)矿物质的营养功能

矿物质是实验动物进行正常生长发育和 繁殖等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些金属和 非金属元素,现已知道越来越多的元素 与动物生命活动有关。这些元素有的是 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对机体的 各种生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如供给不 足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缺乏症,某些元素 过量也会出现中毒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