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名词解释
高原现象名词解释高原现象是指在高原地区出现的一系列特殊自然现象和气候特征。
高原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
由于高原地处海拔较高,气温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湿度较低,光照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出现一系列独特的现象。
首先,高原现象包括青藏高原的高山和冰川现象。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稀的物种。
青藏高原的高山现象表现为高山峻岭层层叠叠,山峰参差不齐,常年积雪,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冰川现象是指高山上的积雪在长时间的堆积压力下形成的冰川,千姿百态,壮丽蔚然。
其次,高原现象还包括高原的气候特征。
由于高原地区的气压低,氧气含量少,空气稀薄,所以高原的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高原地区的日照时间长,阳光直射角度大,光照强度高,因此高原晴天的辐射强度和明亮度比较大。
高原地区的湿度相对较低,空气干燥,不易形成降水。
此外,高原地区还有强烈的风力,常见的有针对高原地区的华北西南风和针对藏区的天险多风。
再次,高原现象还包括高原的生态环境特征。
高原地区由于地处海拔较高,光照强度大,气温低,湿度低,氧气含量少,土壤贫瘠等特点,导致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多样,有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被。
一些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湖泊、湿地等特殊的生态系统在高原地区得以保留和繁衍。
高原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如高原地区的盐湖、石墨、煤炭、铜矿等。
总之,高原现象是指在高原地区出现的一系列特殊自然现象和气候特征。
高原地区的气候、生态环境和地貌等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现象,也给高原地区的发展和保护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和挑战。
高原现象的研究和保护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利用高原资源,促进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高原现象的特点
教师高原现象的特点教师高原现象指的是一种现象,即一些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因为某些原因,出现了心理或者行为上的困境,表现为工作压力加大、工作热情下降、职业满意度降低等现象,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在任何城市、任何教育系统都有发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种现象。
1.心理崩溃率较高教师高原现象往往是因为长期工作压力、职业压力等原因逐步积累的结果。
这种压力逐渐耗损了教师的体力和精神,导致教师的心理崩溃率较高。
其中一些教师出现焦虑、抑郁、情感倾向和荣誉哲学等心理问题。
2.职业满意度低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作量较大的教师来说,会因为工作的繁忙和辛苦而感到不满和疲倦。
长期面对这种状态,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会不断降低,这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抵触情绪和负面行为增加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和职业不满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抵触情绪和负面行为。
一些教师会出现工作中的情绪不稳定、情感倾向和身体疲劳等情况,甚至出现对教学任务的强烈抵触或对现实失去信心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4.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受损教师长期面对工作压力和职业不满的情况,会对其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导致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受损。
这种情况往往会影响到教师的自我调节和情感控制能力,也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师高原现象的特点表现为教师的心理崩溃率较高、职业满意度低、抵触情绪和负面行为增加、心理承受力受损等方面。
为了保证教师的职业健康和教育工作的质量,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建立完善的教师保障体系,合理调整教师的工作负荷,增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满意度。
教师高原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育工作本身存在种种困难和挑战,例如课程负载沉重、教学资源不足、考核评估制度不合理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
教师在家庭、社交、健康等方面也可能面临种种问题,例如家庭矛盾、社交障碍、健康问题等,这些问题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抉择产生负面影响。
职业高原现象名词解释
职业高原现象名词解释
职业高原现象:
职业高原现象指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几次职业变化之后,工作开始处于一个稳定状态,而且没有进一步发展前景,这种状态被称为职业高原。
这种现象会限制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变化,使人们无法发挥最大作用。
通常,人们会在受教育和培训后,按照惯例接受正规的职业,从而在职业生涯中获得一种稳定的发展。
然而,职业高原出现后,工作环境就不断变化,技能要求也总是不断变化,从而促使个人不断改变技能,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工作环境。
职业高原的出现可能导致个人的职业规划受到影响,无法获得预期的职业发展,学习新技能也受到阻碍。
另外,这种现象也会导致工作环境的失衡,工作绩效下降,甚至造成职业危机。
为了避免职业高原现象的发生,应该及时对因素进行识别并开展各种措施,比如建立定期的培训系统,促进个人及时学习新技能;制定更有利的薪酬计划,让员工有更多的利益可以享受;加强下属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
- 1 -。
练习曲线 高原现象
练习曲线高原现象
练习曲线,有时又称学习曲线,人们为了知道学习进程中的现象和进步的快慢的详情,作为以后努力的指针,应用统计图的方法作一条线,把它表示出来。
通过练习曲线可以看出学习过程的效率、速度、准确性等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学习的进步,练习成绩的提高,虽然一般说来是逐步提高的但由于学习内容的性质和难易不同,学习方法不同,以及学习者的能力、知识经验、学习动机和意志努力不同等原因,学习的进步情况也就不同,表现在学习曲线上也就有不同的趋势。
其中一种表现就是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指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
但是,在高原期后,练习曲线又会上升,即表示练习成又可以有所进步。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
二、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由于身体疲劳太丰富大容量的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必须说明的是,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明表明动作技能的掌握已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极限,相反,它就像是黎明前的黑夜。
同时,高原现象并非不能再进步的代名词,只要突破这一关,学习者获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并且创造性的成果也往往发生在高原期。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摘要】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会遇到“高原现象”,即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状态停滞,无法继续进步的情况。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包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单一、学习动力不足等。
为了克服高原现象,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定期检查学习进度、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等。
通过努力克服高原现象,我们可以保持学习状态的持续进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要时刻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才能有效克服高原现象,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学习、高原现象、原因、克服办法、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学习中“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减退等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学习时间较长或学习任务较繁重的情况下,给学习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那么,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方面,学习中“高原现象”往往是由于学习者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中的压力和焦虑也是造成高原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习者在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时,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那么,如何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呢?学习者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者应该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提升,学会高效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者还可以通过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加学习的乐趣。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只要学习者能够找准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克服,就可以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每位学习者都能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克服高原现象,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 正文2.1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中遇到的一种表现,即原本进步顺利的学习状态突然停滞不前或者产生困难的现象。
试述高原现象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试述高原现象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原现象是指当人体暴露在高海拔地区时,由于氧气稀薄、气压降低等环境因素,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生理变化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氧气稀薄:高海拔地区的氧气含量较低,气压也相应降低。
在低氧环境下,人体吸入的氧气减少,导致氧供应不足,细胞和组织无法正常运作。
2. 呼吸系统适应:为了应对氧气稀薄的环境,人体会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
这会导致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3. 心血管系统适应:为了弥补氧供应不足,心脏会加快跳动,增加血液循环速度和供氧量。
这会导致心率加快、心悸等症状。
4. 代谢适应:在高海拔地区,人体的代谢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例如,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以增加氧气运输,增加肾脏排尿以排除多余的碳酸氢盐。
5. 液体平衡调节: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压降低,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人体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
这会导致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
总之,高原现象是人体在高海拔地区适应低氧环境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和症状。
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乏力、头痛等,是人体为了应对氧气稀薄和气压降低的环境而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高原现象是指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学习或工作时,由于气压减低、氧气稀薄以及气温较低等因素造成的身体不适现象。
这种现象会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了解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对于在高原地区学习或工作的人员至关重要。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氧气稀薄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由于气压减低,致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导致人体吸入氧气的量减少。
这会导致人体血氧含量降低,出现头晕、气促、乏力等症状。
二、气温较低高原地区的气温通常较低,尤其是夜晚气温更低。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容易引发感冒、感冒等疾病。
三、紫外线辐射在高原地区,紫外线的辐射强度较大,容易导致皮肤晒伤、晒黑等情况,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高原反应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群,由于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为了克服高原现象带来的困扰,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增加液体摄入在高原地区,人体更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增加液体摄入量,以保持机体的水分平衡。
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人体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因此要务必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二、适当休息在高原地区,由于氧气稀薄,应尽量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劳累。
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调节身体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缓解高原反应的症状。
三、适应性训练在进入高原地区之前,可以进行适应性训练,提前让身体适应高原环境。
可以通过低氧循环训练、有氧运动等方式,提高身体的耐受力,减轻高原反应的症状。
四、补充维生素在高原地区,由于食物资源有限,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五、合理饮食在高原地区,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保护胃肠道的健康。
六、注意防晒在高原地区,紫外线的辐射强度较大,容易导致皮肤损伤。
在户外活动时应注意做好防晒工作,使用防晒霜、遮阳帽等保护措施,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高原现象的名词解释
高原现象的名词解释篇一:高原现象是指在某些地区,由于大气压力和海拔高度逐渐增加,气温、气压和氧气含量等环境指标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
这种下降是由于高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阻挡了地球表面的热量散发,导致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气压下降。
高原现象通常出现在高山、高原和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这些地区的海拔高度较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环境条件会逐渐恶化。
由于大气压力的降低,气温和氧气含量都会下降,同时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环境恶化。
高原现象对于当地居民的影响非常显著,尤其是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们常常出现高原反应等症状。
此外,高原现象也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大雪、暴雨、洪水等。
因此,对于开发、建设和维护高原地区,需要注意高原现象的影响和限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当地居民和环境。
除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外,高原现象还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
这些人类活动也可能导致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进一步加剧高原现象的发生和影响。
高原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现象,对于保护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重视高原现象的研究和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
篇二:高原现象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后,导致高山地区出现的一种生态环境变化。
高原现象的名称源于高山地区的海拔高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与当地低地相对应的海拔高度。
这种海拔高度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地形地貌,还会对气候、土壤、植被、动物等进行影响。
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高原现象的原因之一。
例如,大规模的冰川消融、人类活动的扩张和开发等因素都会加速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变化。
2. 自然环境: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是导致高原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包括高海拔、寒冷、干燥、缺氧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学习中“高原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其应对策略一、什么是“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登山中常见的衍生品:刚开始登山时,人们的速度总是很快;随着高度不断增加、体力不断消耗,速度也会随之减缓;攀登到5000米以上的高度时,由于体力不支、高原缺氧等原因,想要再上新的高度则十分困难,甚至有上不去、马上就想躺下等念头,这就是登山运动中的高原现象。
引申到心理学领域,我们通常会用高原现象来形容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停滞不前、迷茫无助等状态。
尤其是在学习活动进行到关键阶段的末尾,成功在即之时,很多人都容易忽然感觉前行艰难,无法再将成绩有所提升。
不惟是高中生备战高考容易遭遇高原现象,学武术、玩复杂的电游、习字绘画、练习游泳等复杂性技能时都会不时受到高原现象的侵扰。
在高三备考方面,表现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明明也很努力的学习,成绩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其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开始学习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劲,提高较慢。
2、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成绩明显提高。
学习者因此得到鼓舞,提高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
3、学习高原期:学习者这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点、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诸种因素的影响,进步速度比较缓慢,尽管学习者很用心学习,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会下降,水平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之中。
4、克服高原阶段: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探索、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掌握了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能力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一般来说,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提高要经历以上四个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迟早都要面临的,当进入高原阶段,如能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跃上另一个台阶,取得新的成绩,反之则徘徊不进,难以突破旧有局限。
浅谈教师高原现象 精选文档
浅谈教师高原现象精选文档浅谈教师高原现象-精选文档论教师高原现象一、引言“高原”现象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现象,是指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即在学习的某一阶段往往会出现暂时的停顿或进度下降。
在曲线上,它表明它保持了一定的水平,没有上升甚至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1] “高原期”是一个相对停滞的发展时期。
同时,也是教师实现专业跨越的酝酿期和积累期。
突破这一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将走向成熟和超越。
但是当“原始期”到来时,许多教师对“高原期”感兴趣根本没有理解。
一般来说,他们的发展是及时的,这可能最终会停止他们的职业生涯。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和高原现象,分析高原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克服高原现象的对策。
2、教师高原现象的影响因素教师的高原现象并不是某一个时刻或者是对某一种特定事物产生的反应,是在个人对工作的理解和环境约束的双重碰撞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
1.个人因素。
当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他们在教育教学、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方面都是优秀的。
一些教师因其各方面的优势而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在此期间,随着教学水平和外部评价的提高,一些教师逐渐提高了专业期望,导致自我提高的动机水平有所下降,影响自己对工作的热情。
还有一些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认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较大的优势。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成果,个人的职业期望与现实中的矛盾之间,很容易产生高原现象。
2.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工作投入程度和教师教育职业的忠诚度。
学校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业特点有很多的限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完成每学期国家颁布的教学任务、课堂的教学要求、作业的批改等等,还要完成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
这在无形中也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任务。
教师还面临着年复一年的升学压力,使教师情绪低落,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兴趣和动力,对目前的职业生活产生厌烦和心力交瘁之感,从而直接导致工作绩效的直线下降,进而产生高原现象。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高原现象是指在高原地区进行学习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包括学习效率低下、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现象。
高原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1. 氧气供应不足: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供应不足,导致人体供氧量减少,脑部供氧不足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2. 空气干燥:高原地区的空气湿度低,容易导致眼睛干涩、喉咙干燥等不适感,影响学习的舒适度和效率。
3. 高原反应: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与低海拔地区存在差异,身体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适应,适应期间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高原反应,影响学习的精力和注意力。
如何克服高原现象,提高学习效果呢?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在高原地区学习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适当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和学习效果提升。
2. 均衡饮食: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对身体消耗较大,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记忆力。
3. 加强身体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减轻高原反应和提升学习效果。
4. 增加室内湿度:在学习环境中增加室内湿度,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等方式,保持室内湿度,缓解眼部和呼吸道干燥的不适感。
5. 坚持科学运动:高原地区适合一些缓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促进氧气吸收和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提高学习效果。
6. 采取氧疗措施:在高原地区学习时,可以通过使用便携式氧气罐或进行氧疗等方式,增加身体的氧气供应,改善脑部供氧不足的状况。
高原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空气干燥和高原反应等因素导致的。
要克服高原现象,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均衡饮食,加强身体锻炼,增加室内湿度,坚持科学运动,采取适当的氧疗措施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1. 引言1.1 什么是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学习效率下降或者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的一种现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焦虑、疲惫、缺乏动力等,这些都是高原现象的表现。
高原现象会让我们感到挫败和无助,很难再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停滞不前或者出现下降的趋势。
了解高原现象的发生原因,对于我们有效地克服高原现象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和心态,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高原现象,提高学习效率,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本段共计162字】1.2 为什么高原现象会产生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学习压力导致的一种认知困境。
那么为什么高原现象会产生呢?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学习压力过大:学习任务的增加和学习内容的难度逐渐提高,导致学生感到压力巨大,难以应对,从而出现高原现象。
2. 缺乏积极的学习动力: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和动力,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失去方向感和动力,从而产生高原现象。
4. 缺乏有效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规划,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随意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学习高原。
高原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习压力、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要想克服高原现象,就需要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最终战胜高原现象,努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 正文2.1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学习环境不适应:学习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
如学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线暗淡、噪音干扰等都会导致学习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犯困。
二、学习自律不足: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
缺乏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能力,导致学习计划无法按时完成,进而产生高原现象。
三、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进而出现学习瓶颈。
高原现象
准确性是这一步的关键。一般来说,统计的次数越 多,反映的情况就愈加准确,所以要尽可能增加统计 的次数。 分析每次段考试卷,找出薄弱知识点,再针对自己 的“弱点”进行定点训练。若各点的掌握情况相关不 大,则选择二至三项提高余地较大又较易于提高的点 作为突破点。针对自己的“弱点”,准备一定数量的 质量较高的针对性资料或训练材料。确保质量是这一 步的关键。为此,要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仔细分 析,认真筛选,择优录用。在这方面,可多求助于老 师,因为老师手里的资料一般都比较丰富,且老师的 辨别力也比同学们高得多。 拿出一定时间,针对自己 的“弱点”进行定点训练。若各点的掌握情况相关性 不大,则选择二至三项提高余地较大又较易于提高的 点作为突破点。
5. 注重知识发生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并且 建立“错题档案”。 在平时做练习和参加考试时, 学生常感到有 些题目似曾相识又不尽相同,试题或更换了情 境,或颠倒困果,总之是屡做屡错,能在复习 阶段建立“错题档案”是极有必要的,通过试 卷分析,学生受益颇多,例如分析一二模等几 次大考的错题,属于哪类知识,出自教材哪部 分,错在哪,怎样改,收集成册。实践证明, 这也是积累知识、突破高原、避免一错再错的 好方法,不妨一试。
2、方法是根本。
在学习中,原有的学习方法,认识方法不够科 学合理而未被发现,或因已不适应新的学习内容, 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当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 这些方法的缺陷逐渐暴露,就成了产生高原现象 的原因和渡过高原阶段的障碍。而且由于习惯的 原因,一时还难以改变。这时,需要改造旧的方 法,采用新的方法,学习才能进步。所以,根据 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 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越 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这 就需要加强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
名词解释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高原现象(Highland Phenomenon)是指地球上某些地方的高空温度比低空温度要高,并且低空降水量大于高空降水量的气象现象。
这种现象常见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某些高原地区,如印度高原、中国西藏高原、非洲地中海山脉高原等地。
一、特征高原现象的特征是高原地区出现低空温度比高空温度要高,低空降水量大于高空降水量。
这是由于地球表面受到高原上空的高层稳定性和高原上空的水汽压力低,使得低层空气温度升高,而高层空气温度降低,形成高原上空的温度逆增现象,进而导致了低层降水量大于高层降水量的现象。
二、影响高原现象的出现会对当地的气候及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1、气候影响由于低空温度比高空温度要高,高原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会受到限制,使得高原地区的气温比低地温度更为稳定,冬季温度不会太低,夏季温度也不会太高,因此高原地区往往有比较宜人的气候。
2、人们的影响高原现象的出现也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例如印度高原地区的大豆种植得益于温度的稳定,可以保证充足的降水量,比较宽松的气候适应性,从而促进了当地的农耕文明的发展。
此外,高原地区的温度比低地更宜人,也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度假的最佳地点。
三、例子1、中国西藏高原中国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现象在这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夏季低层温度比高层温度要高,低层降水量要大于高层降水量,使得高原地区的气温比低地温度更为稳定,即使是夏季,温度也不会太高,而且多数地区的夏季降水量也比较充足,因此西藏高原是一个发展农耕文明的最佳地点。
2、印度高原印度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也是高原现象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比如,夏季低层温度比高层温度要高,低层降水量要大于高层降水量,使得当地的夏季温度比较宜人,而且降水量也比较充足,因此印度高原一直是印度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这也正是高原现象带给人们的生活福利。
综上所述,高原现象是指地球上某些地方的高空温度比低空温度要高,并且低空降水量大于高空降水量的气象现象,常见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某些高原地区,如印度高原、中国西藏高原、非洲地中海山脉高原等地,它的出现会对当地的气候及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印度高原和西藏高原,都是人们休闲度假的最佳地点,也是发展农耕文明的最佳地点。
技能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技能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现代化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各种技能训练中。
然而,在高原地区进行技能训练时,人们常常会遇到高原现象,如头痛、恶心、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影响训练效果和身体健康。
那么,技能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策?
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气压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导致身体无法摄取足够的氧气,造成身体不适。
另一方面是气温低,机体代谢减缓,血液循环减慢,导致身体不适。
针对高原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适应高原环境:在进行高原技能训练之前,可以提前到高原地区适应环境,适量运动,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2. 合理调整训练强度:高原地区氧气含量减少,身体的耐受能力下降,训练时要逐渐增加强度,不要一开始就过分高强度训练。
3. 注意保暖:高原地区气温低,训练时要注意保暖,穿戴适量的保暖衣物,避免感冒等情况发生。
4. 补充充足的水分:高原地区气候干燥,身体容易脱水,训练时要补充充足的水分,避免身体出现不适症状。
总之,在进行高原技能训练时,我们应该注意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免高原现象影响训练效果和身体健康。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
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甚至停滞不前,头脑昏昏沉沉,什么事都不想干,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性情易急躁烦闷。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
解决高原现象的的方法是由自己找到的,首先要懂得分析自己,当前的现状,当前的任务以及心态。
从而找到舒缓之法,让自己“柳暗花明又一村”,渡过“高原”之所以称为高原现象,是因为高原地形海拔高,但就其本身的地面来说却比较平坦,人在高原上行走了很长时间,海拔高度并未上升:这与上述学习中出现的现象类似。
而且在整个高三复习阶段,高原现象会有规律地出现三到四次不等,它的出现是由于高三复习的特点决定的,因为高三三轮复习中,每个时间段内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大致是一样的,一种同样的面孔反复出现,很易让人产生这种高原现象。
其实,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练习打字、弹钢琴、射击、打太极拳等都存在类似的高原现象。
因此,不必为此担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经历三大境界:一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者,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二境界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高原阶段。
造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学习方法方面,学习阶段开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
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
在个人意志方面,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会下降许多。
这时就需要学习者坚持,保持强劲的动力系统。
遇到困境时,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高原现象。
有一位马拉松赛跑冠军说,我在跑步时,我每一时刻想念着的不是终点,而是怎么迈好眼前的下一步。
有识者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克服高原现象需要的是耐心。
在个人知识方面,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
知识基础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欠债”太多,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
即使基础知识扎实,局部技能熟练,但要将它们加以综合,使它们连贯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高原现象并非是极限,并非是不能再进步的代名词,相反,它就像是黎明前的黑夜,只要突破这一关,我们获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何况创造性的成果也往往发生在高原期之后,我们就更没有临阵脱逃的理由了。
高原现象就像体育运动特别是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中长跑时,由于能量消耗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有恶心的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当“极点”出现后,若情绪稳定,并适当减慢速度,加深呼吸,坚持下去,上述生理现象将会逐步缓解与消失。
这是由于氧供应逐步得到增加,机体功能重新得到改善,从而使运动能力提高,动作重新变得协调有力,这标志着“极点”已经有所克服,生理过程出现了新的平衡。
此种现象运动生理学称为“第二次呼吸”。
同理,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高原现象的存在,也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而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经过我们的努力,也能闯过高原期这一关,创造出学习中的“第二次呼吸”!相信你能行!
高三考生心理进入高原期如何应对
5月份,是考生紧张、不安、焦躁的阶段。
这一阶段孩子们极易出现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进反退、对会的知识反复波动性大、情绪烦燥、不自信等等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期”。
“高原期”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是不以自己的意志而转移的。
也就是说,由于外界环境、自身压力以及高考临近等等现实情况的影响,“高原期”的反映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是由于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所持心态的不同,反映出的高原现象也不完全相同。
而孩子们一旦进入了“高原期”,也不要惧怕,只要能够合理、有效地调整和掌控好,恢复应该是快速和必然的。
我觉得是否可从这几方面尝试着调节一下:
1、给自己制定休息计划,这比学习计划有时会更重要。
因为,好的规律的作息是基础。
学习需要精力,学习需要大脑供氧充足,如果没有充分的精力和给予大脑足够供氧量,可想而知你的学习状态和效率是不尽人意的。
有效果或效果呈现最佳的状态,这首先需要自己的精神状态为最佳。
现在大部分高考生都在争分夺秒地抢时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正常的休息,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出效果和成绩,其实不然。
尝试着调节一下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并保持充足的睡眠,反而会更好。
2、创造轻松的环境,同时自己要放松心情。
局外人说这些也许很容易,现在家长、老师、学生都知道一定要放松心情,可说归说,轮到自己去感受时,一定不是很容易的。
这种心情的放松可能与性格和外部的环境有关,比如,一个活泼、开朗、外向的孩子,接受调节自己就容易些,而安静、内向、倔强的孩子相对就难一些。
学会倾诉吧!因为这是惟一一个快速调节的好办法。
可以找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同学去倾诉,而家长要帮助或接受孩子的倾诉,老师用微笑放松孩子们的心情。
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温和、平静的环境,紧张的心情一定是放松和自如的。
3、增强信心。
其实,有些孩子心情不好或情绪急躁有很多是由于偏题、难题发挥不好而影响所致。
不要总把眼球锁定在这些偏题和难题上,只要自己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就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应该具备了高考的实力。
如果能在高考中将自己会的知识正常地发挥好,这就是胜利。
而往往这些槽糕的心情完全可以使本应会的知识打折扣,这的确是不值得的。
学会辩证地分析一下自己,抓住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用足自己的优势。
我想这样的信心一定会是坚实和有底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