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与民生论文
财政政策的影响论文
财政政策的影响论文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手段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两个方面。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的影响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财政政策的影响论文篇1论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摘要]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离不开财政政策,它作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能够指导资源宏观配置,促进产业空间布局的实施和经济格局的形成。
这就需要发挥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投资政策等财政政策,积极发挥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就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做出了论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影响我国今年上半年造成物价水平提高的内外因素明显增多,在很多能源资源以及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出现了居民生活压力过大,企业出现成本困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在下半年国家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其调控目标就在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同时将物价涨幅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目前在我国宏观调控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货币政策,而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民生改善,在应对通货膨胀的同时保证经济增长。
一、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分析1.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每年我国所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所投资的项目,都会对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同时带动经济增长。
在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每年我国政府都会发行高达1500亿元的建设国债,但是由于财政政策所带动的资本性支出发展更大。
我国的政府资金具有引导的效应,每当政府安排一个项目,所有银行都会争相给予贷款,这种银行跟进的政府投资所形成的投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
虽然从经济学的理论上来说,虽然财政政策可以实现对投资的直接投资,但是都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而影响到投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在经济体制上所存在的特殊性,目前还不存在“挤出效应”。
2.“积极”的货币政策作用相当微弱。
我国目前在货币政策上所体现出来的薄弱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的内容:首先第一点是利率工具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我国中央银行可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有: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
浅谈财政与民生论文
财政与民生论文题目: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的开发研究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班级:B14工程造价1班学号:16330327214姓名:佘晓璇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开发研究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
截至 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3%。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 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使得"银发经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洋、花样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沿长保险产类链。
如今,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益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
虽然目前养老地产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相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长,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广州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指出: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养老职业教育为辅,用人单位在岗培训和社会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建成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熟悉现代服务理念、掌握先进专业技术和精湛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养老护理员达到2万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一线从事护理、康复工作人员培训率100%;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具有养老服务职业资格或社会工作者职称的专业人才;养老护理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占20%以上、技师占2%,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财政与民生
财政与民生财政是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实现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民生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目标之一。
民生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而作出的投入和政策措施,是财政支出的终极目的。
在财政和民生的关系中,财政是民生的保障和实现的保障。
财政收入和支出决定着国家能否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通过预算决策、税收政策、财政扶持等手段来促进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民生领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首先,教育领域是民生支出的重要部分。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通过对教育事业的资金保障来提高教育水平,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例如,政府增加对教育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的标准,改善师资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教育资源,提升人们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第二,医疗卫生领域也是民生支出的重要部分。
国家通过医疗卫生保障来改善人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政府通过增加卫生医疗投入,完善医疗设施和技术,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广医保制度等方式来促进全民健康。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满足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第三,社会保障领域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部分。
国家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来实现对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保障,为他们提供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基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式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支出。
第四,就业和社会福利也是民生保障的关键部分。
国家通过就业培训、社会福利、创业扶持等途径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们的就业。
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如失业救济、生活补贴等方式来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综上所述,财政对于民生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要坚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任务,提高财政支出的民生性,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也是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财政政策论文范文,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些财政政策论文的写作手法。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之第一篇: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启示探讨摘要: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的工业建设快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的品质的同时,大量的废气排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而随着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人们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
目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经济变化的重要发展目标。
而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大国,深入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推动低碳经济不断深化,对我国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财政政策;从人类开始钻木取火开始,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离不开火的同时,也与碳基能源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煤炭和石油等工业资源,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应用,是温室气体的排量快速增加。
财政政策,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围绕节能降耗,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发展低碳城市,促进低碳经济政策快速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意义(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不断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可能的达到排放与生态环境转化平衡,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期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英国首先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且随着发展的逐步加快,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致使目前英国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而且,温室效应的变化,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旅游学院国导一班扶珊珊 20121548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论文摘要:民生问题是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
政府近年来如此关注民生是出于民生现状、政府管理创新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需要,其中蕴含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论文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管理创新;公民权利;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无疑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
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解读:新闻媒体主要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看政府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以及背后所隐藏的政府执政理念;社会学家从国家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分化的角度来解读政府为什么关注民生;经济学家主要对如何实现民生问题而献计献策。
本文将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民生问题作如下解读。
一、关注的原因分析从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是空前的。
为什么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富裕了,蛋糕越做越大,政府要更关注民生问题?1.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现状迫切需要政府改善。
这里从基础民生领域来讲。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是提高人未来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基本途径。
教育公平属于机会公平,属于最基本的公平范畴。
社会学有个概念叫“代际转换”,是说下一代可以通过争取良好的教育改变本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代际转换”的途径并不十分畅通。
2.维护政治稳定的需要。
具体到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国,保持稳定的问题更加突出。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都谈到了稳定的重要性。
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成果巨大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一个是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公正性问题。
改革已经不能像初期那样使社会每个人都获利,反而有时是此消彼长。
3.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需要——从权威主义行政方式到服务行政。
关于民生的毛概论文
关于民生的毛概论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民生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民生的毛概论文篇一《关于民生财政本质的探讨》摘要:在构建民生财政和财政实践向民生领域倾斜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民生财政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
本文主要以界定民生财政基本概念为研究对象,从财政本质的讨论为逻辑起点,通过分析推断得出:民生财政实质上是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以满足民生需要为根本目标的财政模式,是公共财政在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
关键词:民生财政;公共财政;民生需求对于民生财政的本质,学术界的解释很多,尚无定论。
第一类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从与公共财政关系的角度来对民生财政的定义与内涵进行理论解释。
贾康、梁季(2011)等认为民生财政就是公共财政,无所谓涵义与内容上的差异。
他们指出民生财政不可能脱离公共财政范畴或者对立于公共财政成为一新事物存在,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称呼;不可能在公共财政之外单独存在另一个民生财政,也不适合把民生财政划分为公共财政的某一特殊发展阶段或组成部分。
张馨(2009)则认为虽然民生财政与公共财政实质上相同,但是其具体涵义与内容上存在差异。
马海涛、和立道(2010)认为民生财政是“窄口径的公共财政。
他们指出民生财政在严格意义上不能成为一个财政体系的标准名称,应该包含在公共财政体系标准之内,或者说公共财政在一定阶段的实施理念,是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在相关民生领域的倾斜。
王雪珍(2009)认为民生财政是公共财政改革演进的新实践。
由于公共财政在我国的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民生财政的出现是公共财政逐步向民生倾向、不断改革、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的结果,是当前我国财政改革的新方向。
另外,李广舜(2010)提出民生财政是一种公共财政政策的观点。
他认为民生财政其实是为保障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的财政政策;是以公共财政为制度基础,以关注民生最直接、最亟需问题,并以民生支出作为保障和加强的财政政策。
民生问题论文1200字
民生问题论文1200字篇一:民生问题论文浅谈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摘要:民生的主要内容减慢即减缓人民生活,它的地位对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
2021年温家宝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联席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的主要任务有九项,其中第六项就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要把保障和改善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千方百计拓展就业。
就业是关系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今年就业压力的确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再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着力点扶持建筑业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创新型技术创新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鼓励以创业撬动就业。
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人员郊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牧区、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
加强深化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统一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应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法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关键字:民生、大学生、就业、影响、措施正文:自202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就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说。
说到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格外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
《报告》中说,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一、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干扰就两会所关注的移居国外住房问题来看,民生问题对大学生所冲击带来的影响主要就是就业难。
202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规模相对稳定,就业严峻形势不容乐观。
有些代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非常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一下;三是等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初探我国民生财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 词 : 民 生财 政 ;必 要 性 ; 可 能 性
中图分类号 :F 14 8 2
文献标识码 :A
辞海 》 中对 于 党 的十七 大 报 告指 出:全 心全 意为 人 民服 “民” ,就是 百姓 的意 思。 而 《 民生 ”的解释是 “ 民的生计”,是一个 带有 人 务是 党的根 本宗 旨,党 的一切奋 斗和 工作都是 为 “ 了造福人 民。必须在 经济发展 的基 础上 ,更加 注 人本 思想和人 文关怀 的词语 ,话 语语境 中显然渗 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 障和 改善 民生。党 的十七届 透 着 一种 大 众情 怀 。在 现 代社 会 中, 民生和 民 五 中全会 和 “ 二五 ”规划 纲要更进一步 强调 了 主 、 民权 相 互倚 重,而 民生 之本 ,也 由原 来 的 十 “ 关注 民生 、执政 为民”的执政理 念。 生产 、生活资料 ,上 升为 生活形态、文化模 式、
一
语 中的 “ 民生 ”,就 是从社会层 面着眼 的。
分 就业 已流为 空谈 ,而 且医疗 卫生 、教育 、住房
民生 财政 ,概括 来 讲 ,是 在 整 个财 政 支 出 等基本生计方面 的保 障也越来越 弱。 同时,由于 中,用于教 育、医疗 卫生、社保和就业 、住房 、 制度建设不到位 ,社会 生活 中长 期存在着权钱 交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 赧
2 1年第 期 01 6
初探 我 国民生财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彭成洪 ( 广东外语外 贸大 学,广 东 广州 5 0 0 ) 10 6
摘 要 :厘 清 民生概念 及范畴,是 民生财政建 设的基础 。 当前我 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所提 出
论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的必要性与发展方向
论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的必要性与发展方向[论文作者:李文经史澜]【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进入到建设民生财政的新阶段,政府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
本文揭示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是深化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目前我国民生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建设:公开民主理财、考核政府花钱的绩效和消除官员腐败。
【关键词】民生财政公开绩效消除腐败一、我国民生财政的内涵1、我国民生财政的界定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系列矛盾比较集中地暴露出来,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和住房问题被老百姓称为“新三座大山”。
此外,失业问题、养老问题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问题也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与此同时,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财力的进一步增强,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民生财政应运而生。
民生财政是民主财政的生动体现,是公共财政的进一步深化。
民生财政就是国家为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而进行的财政资金及相关资源配置活动。
民生财政意味着财政必需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财政支出的重点更多地向社会薄弱环节倾斜,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优先发展等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养老金补助水平、加大“三农”投入。
总之,民生财政在财政支出结构上表现为政府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金大幅度增长,且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大。
2、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2003年至2007年这五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2.43万亿元、6294亿元、1.95万亿元和3104亿元,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27倍、1.41倍和1.3倍。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达到1.6万亿元。
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增长迅速(见表1),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支出也不断增长。
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公共财政改革作为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制度变革的核心和前导,对整体改革的示范和牵动作用极大。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篇1浅谈公共财政与民生摘要: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关键词:公共财政;民生;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按现价计算的G D 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的210871亿元,人均G D P也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的16084元(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表明我国20**来经济发展的成果显著,举世瞩目。
但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凸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上,必须坚持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而人的发展问题就是民生问题,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是人的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条件,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
以这一基本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解决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因此,公共财政与民生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公共财政与民生的关系(一)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民生公共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理应用之于民。
可见,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民,财政与民生息息相关。
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财政与国家(或政府)同呼吸、共命运,因此财政存在的前提是国家(或政府)的存在。
我国当前财政政策走向小论文
我国当前财政政策走向小论文本文系统回顾了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我国财政政策的变迁和发展,总结了各个历史阶段实施的财政政策的基本特点和效果,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我国当前财政政策走向小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我国当前财政政策走向小论文篇一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变迁及当前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分析摘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我国财政政策的变迁和发展,总结了各个历史阶段实施的财政政策的基本特点和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财政政策实施重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一、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变迁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也可直接作用于供给,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建国60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为保持宏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直接调控(1949~1977年)这个时期宏观上通过财政投资支出调节和影响经济波动,微观上财政直接调控到企业,并通过“平衡预算”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二)改革开放前期的财政宏观调控(1978~1992年)这个时期的财政政策有三个特点:1.仍以计划指令为主要手段;2.初步探索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运行;3.开始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的财政调控(1993年至今)1.1993年实施适度从紧财政政策1993~1997年为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达到了反周期调节的预期目标,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运行的“软着陆”和经济稳定增长。
2.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矛盾突显、内需不振、经济增长回落等情况,我国启动了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从执行效果来看,积极财政政策措施得力、规模适度,政策效果比较理想,成为中国应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典型经验。
3.2004年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民生财政及其推进的制度保障
民生财政及其推进的制度保障一、民生财政的概念民生财政是一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基础的财政活动。
它的本质是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财政手段实现民生福祉的提高。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生财政为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不可或缺。
二、民生财政的意义1. 推动社会公平民生财政以民生为基础,以提高社会公平为目标。
通过加大对民生领域经费投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公平。
2. 增强人民幸福感民生财政直接关乎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并能为人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服务,从而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3. 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民生财政优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等,从而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
三、民生财政的制度保障1. 政策文件的制定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为民生财政提供思路和方向。
而这些政策文件要严格遵守,不能因为利益得失而改变原定的方向。
2. 财政预算的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编制要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证不同领域之间的资金合理分配,以满足人民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基础设施需求的要求。
3. 财政管理的规范对于民生财政,必须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确保合规合理、有效可行。
对于不能满足民生需求的支出,必须进行合理的管控。
4. 合理的监管机制为了强化对民生财政的监管,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决算审计、政府财务预算决算公开等。
从而加大民生财政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四、民生财政推进的难点1. 有效的管控民生财政支出的需求相对较多,加大了管理难度,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降低财政滥用、浪费的风险。
2. 增长率不高一些民生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是在市场混乱的情况下,其增长率常常较低,不利于满足民生需求。
3. 短期效益不明显民生财政的投入,不会马上见到明显的效果。
需要长时间的周期进行跟踪和评估,才能得出准确的投资效果。
五、民生财政为民生福祉提供制度保障民生财政是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财政活动,其推进离不开政府、社会及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生活中的财政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财政问题无处不在,它就像一个隐形的伙伴,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生活质量。
从日常的消费支出到长期的储蓄规划,从家庭的财务状况到个人的投资选择,财政问题贯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日常的消费支出。
这是我们最直观感受到财政影响的领域。
每天我们都在做出购买决策,小到一杯咖啡,大到一台家电。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很容易陷入消费陷阱。
比如,看到商场打折就盲目购买一堆并不急需的物品,或者为了追求品牌而超出自己的预算购买高价商品。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消费行为,长期累积下来,可能会导致财务状况的紧张。
拿食品消费来说,我们可能会因为方便或者一时的口腹之欲,选择在外就餐或者购买昂贵的加工食品。
然而,如果能够合理规划,自己在家做饭,不仅能够节省开支,还能保证饮食的健康。
再比如交通出行,选择公共交通而不是频繁打车或者自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日常支出。
接着,住房问题也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财政支出点。
对于很多人来说,买房是一生中最大的投资之一。
不仅要考虑购房的首付款,还要承担长期的房贷压力。
在选择住房时,需要综合考虑房屋的价格、地理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等因素。
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可能会因为房贷压力过大而影响生活质量。
除了消费支出,储蓄也是生活中财政问题的重要一环。
储蓄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比如突发的疾病、失业等情况。
然而,很多人在储蓄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有些人可能月光,没有留下任何积蓄;而有些人虽然有储蓄的意识,但储蓄的金额远远不够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制定储蓄计划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合理确定储蓄比例。
一般来说,建议每月至少将收入的 10%用于储蓄。
同时,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储蓄账户,将储蓄资金与日常支出资金分开管理,避免随意动用储蓄。
投资是实现财务增值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在投资之前,需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清晰的认识。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可以选择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如银行存款、国债等;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人,可以适当考虑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关键词:民生财政建设若干思考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
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
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
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经济学界著名的“凯恩斯革命”。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篇一《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摘要:为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已及时、果断地实行了重大转变,在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的同时,财政政策也从“稳健”转为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本文在系统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理论的基础上,考察国内外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简要评价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并提出其贯彻执行的要领。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理论;实践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801(2009)01-0052-06一、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经济学界著名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学说是由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代表形成的经济理论,在1929年的“大萧条”危机后应运而生,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经济学说以探讨如何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把分析“有效需求不足”作为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中心课题,其国家干预理论及其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要点凯恩斯经济学说包含紧密相连的两部分内容,一是以有效需求原理为核心的需求理论,二是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一整套政策主张。
其“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社会的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存在失业或者说难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指一国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或总购买力);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民生论文题目: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的开发研究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班级:B14工程造价1班学号:16330327214姓名:佘晓璇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开发研究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
截至 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3%。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 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使得"银发经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洋、花样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沿长保险产类链。
如今,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益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
虽然目前养老地产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相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长,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广州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指出: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养老职业教育为辅,用人单位在岗培训和社会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建成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熟悉现代服务理念、掌握先进专业技术和精湛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养老护理员达到2万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一线从事护理、康复工作人员培训率100%;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具有养老服务职业资格或社会工作者职称的专业人才;养老护理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占20%以上、技师占2%,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任务措施(一)扶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将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纳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城市扶持专业,就读有关专业或方向的全日制学生按《关于印发广州市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享受免学费政策。
市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职业院校,可向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申请专项资助,支持就读学生奖学金或生活补贴、课程(教材)研发、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增加招生人数。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区政府)2018年起,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二)建设养老服务培训实训平台。
2017年依托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全市养老服务培训指导、技能交流平台;各区依托管理水平较高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并开展家庭老年人照顾者能力培训。
2018年全市养老床位达到5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均建有中等以上院校和技工院校实习实训基地。
2018年前,推动市属高等医学院校与大型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医养融合研究院,发挥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的功能。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各区政府)(三)建立养老从业人员持续教育机制。
2017年底建立养老护理员持续教育制度,由市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为在册的护理员提供免费技能提升培训。
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转发进一步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意见的通知》,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取得养老护理员相应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给予1600元至2500元不等的技能晋升培训补贴。
2016年到2020年所需资金在就业专项资金中统筹解决,通过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业人才入职职业技能培训和在职技能提升培训。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财政局、民政局)(四)设立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工作站。
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求职和就业登记公共服务制度。
2017年起依托市、区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办养老护理员专场招聘会。
2017年在市老年人服务中心设立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工作站,推动民政、人社、教育、妇联等部门单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人才交流、信息发布、权益维护等工作。
对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服务人员和完成养老护理专业培训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行登记制度。
将照顾失能老人的亲属纳入养老服务人才服务范围,并依托持续教育机制为其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符合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有关规定条件的,照顾者可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
鼓励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委托进修、继续教育培训、合作科研项目、定期巡诊、开设讲座等方式提高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继续再教育水平,在职业资格考试、职称晋升上给予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同等待遇,解决养老机构中医护人员队伍稳定问题。
(牵头单位:各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五)实施各类人才引进工程。
2017年起实施养老服务业引才工程,组织养老服务机构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以上职称人员。
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柔性引才机制,鼓励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医生、社会工作者等高端人才。
继续加强广州市对口支援扶贫协作机制与人力资源市场对接,积极转移引进具备养老护理技能的劳动力。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作办、卫计委、发展改革委)(六)建立养老服务就业和岗位补贴。
2017年起,对入职本市经民政部门许可的养老机构,从事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一线工作并与所在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高等院校全日制毕业生,在三年合同期满后的一年内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10000元就业补贴资金。
对入职本市经民政部门许可的养老机构,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满五年、满十年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20000元的艰苦岗位补贴。
以上两项补贴按规定申请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资助。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七)实施一线护理人员最低薪酬制度。
2017年开始,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或享受政府运营资助扶持的养老服务机构一线护理人员实施最低薪酬制度,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最低薪酬(不含加班费)宜不低于当年度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 1.5倍,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小时工资宜不低于我市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执行情况与市、区财政给予的养老机构运营资助挂钩。
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无固定劳动用工主体的从业人员,符合《广州市促进困难群体就业补贴办法》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就业专项资金补贴。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区政府)(八)发布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指导目录。
市民政局委托社会组织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技能等级和养老服务行业实际情况,自2017年开始发布养老服务从业工资指导目录。
自费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小时工资可参考行业工资指导目录。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九)加强养老护理员各项保障工作。
外地户籍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纳入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可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
养老护理员列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积分入户给予加分。
继续按现行有关规定落实养老护理员子女入学待遇。
各用人单位每年应为一线养老护理员安排健康体检,按照《劳动法》落实劳动保障权利,实施情况纳入养老机构年度报告范围。
大力发展各类养老服务就业维权、服务监管的社会组织,强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维权和监督。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总工会、来穗局、住保办)(十)营造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
从2017年起,每年由市民政局委托行业协会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推荐参评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相关荣誉称号。
2017年起,每年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全市百名“最美养老护理员”、养老服务志愿者(义工)评选活动。
继续探索实施“义工银行”、“劳务储蓄”等互助服务活动,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养老服务。
(牵头单位:各区政府、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总工会、团市委)三、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市社会保障工作(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联席会议督办议题,并纳入全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与政策引导,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卫生计生、住房保障、来穗人员管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
(二)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扶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招投标竞争性分配资金制度。
优化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
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安排现行生均拨款标准及时拨付资金。
充分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立项,加大奖补力度。
鼓励社会各界和公益慈善组织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供捐赠和培训服务。
(三)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养老服务业人才特别是养老护理人才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做法经验,以及先进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争做优秀护理人才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就业的浓厚氛围。
我国现阶段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困境,目前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但是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和城市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己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要。
而让老年人走出家庭,走进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实行集中养老,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是不现实的。
社区养老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长,借助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老年人在家养老,既能让老年人继续留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得到家人的照顾,也能得到来自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这是在现阶段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