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 械 传 动 教学设计.DOC
《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7.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物理观念)8.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9.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能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科学探究)。
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科学态度与责任)高阶目标:运用速度及其变形公式模拟汽车倒车雷达测距,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科学态度与责任)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名称内容过程环境活动1体会机械运动的相对性知道机械运动定义使学生明确描述物体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
1.学生观察:根据图片,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位置的变化2.学生探究:教材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个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延桌面缓缓运动。
以桌子为标准,教材是否运动了?3.学生探究:探以教材为标准,铅笔盒是否运动了?4.归纳总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器材准备:形形色色运动的图片、教材、铅笔盒。
活动2长度的测量认识长度时间测量工具、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会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1.学生体验:运用已有器材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2.学生体验:尝试选用不同刻度尺分别测量橡皮和课桌的长度。
3.教师演示:教师使用教具刻度尺演示使用刻度尺操作学生辨析是否正确,从而总结刻度尺使用方法。
器材准备:刻度:尺、卷尺、米尺,,活动3时间的测量1.认识停表的构造,知道使用方法。
2.用停表进行测量时间练习。
1.学生观察:停表的构造,通过教师讲解,知道停表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生体验: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差异大不大。
3.学生合作:同桌归纳停表的使用方法的读数。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
波的
形成 过程
似 ) 正 弦 的 图像
波峰 波谷 在不 断移动 (正 确 )
、
.
题
★ 追 问 :该 问 题 又 能 涉 及 哪 些 概 念 呢 ?
“
,
(
提 示 :没 有
★ 回答 追 问 :
M N
:
铁链 的话 能否 形成这 种 变化 的正 弦图像 ? )
”
简谐运 动
;
一
:
不 是简谐 运 动 因 为小环 所 受 回 复 力不
教 学案 例 设 计 与 分 析
过程 步骤
1
.
教师活 动ຫໍສະໝຸດ (,学 生 活 动或 回答 根据课懂实录整理 )
设计
意图
抽选某 小组 学生 代表 回答 相 应 问 题 得 出机 械 波
、 、
.
1
.
参 考教 材 作答 ) 学 乍 叫答 相 应 问题 ( 学 牛 u,
的定 义 形 成条件 形 成特点
★ 问题
一
:
( 成都七 中
冯 源
黄 镒
四川 成 都 6 1 0 0 4 1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一 o 5 —0 1 )
2 0 1 3年 4月 , 本文作 者 之一 在 本校 开 设 了一 次 成 都 市市级 公开 课 , 据 此撰 写 了此文 . 授课 对象 为高 二 学生 , 所用 教材 为教 科版《 物理 ・ 选修 3 —4 》 .
链 条在摇 摆
;
H
:
因 为有庠擦 力 振 幅在 减小
,
;
手沿 桌 面 向上抖动
一
一
次时
一
。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1
第一讲、机械运动教学设计(一)2012 09 16类型一:长度的测量(一)、考点巩固: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有—————,——————,——————,——————,————————,—————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1 km= ( ) m 1m= ( ) dm 1dm=()cm 1cm=()mm1mm=()μm 1m=()μm 1m=()nm 1μm=()nm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 )m、课桌高( )m、篮球直径24( )、铅一只新铅笔长度1.75( ) 、物理课本长度26()、墨水瓶高度6(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工具法。
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B、“放”C、“看”:D、“读”:E、“记”: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3)减小误差的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二)、考题精讲1: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1mm,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
2.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14.82 cm,14.74 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_。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10-2 m=0.125 m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C.12.56 cm=12.56÷102 m=0.125 mD.12.56 cm=12.56×10-2 cm=0.125 m4.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零件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三)、考点精练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2.(2012北京模拟)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如上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
《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设计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441 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我院城市轨道车辆专业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及轨道交通运营行业企业,培养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维修、运用、生产及调试技术,具有车辆机械部件装配,电气线路装配、车辆机械及电气故障检测与维修、车辆驾驶等能力,能从事城市轨道车辆维修、驾驶、生产及调试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面向的就业岗位是轨道车辆电气线路组装、车辆机械部件装配、车辆电气系统调试、车辆售后服务(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维护、轨道车辆驾驶、行车调度。
《液压传动》课程是针对车辆机械部件装配、车辆售后服务(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维护岗位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所介绍的内容,是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轨道车辆检修》、《轨道车辆装配》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探索,使学生了解液压传动的原理及组成,熟悉各元件的结构及功能,培养学生安装液压控制回路和分析液压系统功能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
2.1 知识目标(1)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2)掌握液压回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
(3)掌握液压元件的种类、工作原理、图形符号与功用。
(4)掌握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的种类及工作原理、应用。
(5)掌握典型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的方法。
2.2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选用、维护液压元件。
(2)能够安装液压基本控制回路并进行调试。
(3)能够分析液压系统原理,并进行系统与调试。
(4)能判断简单液压回路故障并制定维修方案。
(5)能够分析、排除一般液压系统故障。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机械运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二、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1、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判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判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对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判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它们是运动的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觉?(1)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2)同学们在乘车的时候是否也观察到过同样的现象呢?(3)为什么树会往后退呢?小结: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景物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所以观察者认为树往后退。
3、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思考问题:(1)图片:(2)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机械基础液压传动教案
机械基础液压传动教案机械基础液压传动教案1一、教材分析⒈教材的地位《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对从事机械工程的人员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样,对作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来说,本课程也是为机床、工艺、自动化等一些专业课必备的技术基础课。
⒉课程分析培养学生专业必备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①掌握各类液压元件的功用、工作原理、性能和用途。
②掌握典型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③掌握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了解气动传动的应用。
能力目标:①辨别和说出有液压系统的各零部件的名称和功用。
②通过系统图能分析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简单的液压实验台和基本测试方法,能独立进行简单的实验,能处理实验数据和编写实验报告。
④通过习题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了解理论和实验的关系。
⒋教学资源选用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主编:许福玲机械工业出版社⒌学情分析优势: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喜欢有意思的具体问题劣势:思考问题缺乏严密性,学习自信心不够。
理论知识有限,不能很好的将前后所学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
二、教学设计⒈教学方法与实践《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以理论为依据,强调学习的实践性。
着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平时多注意观察。
本节课以“诱发―――质疑―――探讨”为主线,通过“提出问题――理论推导――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自然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讲授法:注重师生互动,采用讲与问结合的方法 ?直观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讨论法: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点⒉学习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多感官的参与活动对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都有很大的促进。
《机械设计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与目标《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的知识有机融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和设计方法,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和设计计算方法,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了解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正确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能够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和进行机构运动分析。
能够根据工作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通用机械零件,具备查阅相关标准和手册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大部分。
1、机械原理部分机构的结构分析:介绍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和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平面连杆机构:包括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特点、运动分析和设计。
凸轮机构:讲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从动件运动规律和设计方法。
齿轮机构:阐述齿轮机构的类型、特点、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和啮合特性,以及齿轮的参数计算和设计。
轮系:介绍轮系的类型、传动比计算和应用。
2、机械零件部分连接:包括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等的类型、特点和设计计算。
传动:涵盖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设计。
轴:讲解轴的类型、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轴承:介绍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选择和计算。
机械往复动作教学设计
机械往复动作教学设计1. 理解和掌握机械往复动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械往复动作模型。
3.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机械往复动作的定义和特点。
2. 机械往复动作的原理和应用。
3. 制作简单的机械往复动作模型。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往复动作现象,比如钟摆的摆动、活塞的上下运动等,激发学生对机械往复动作的兴趣。
第二步:概念与原理向学生介绍机械往复动作的概念,即物体在一条直线上来回运动的动作。
讲解机械往复动作的原理,比如图示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的原理,让学生理解机械往复动作的基本原理。
第三步: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和分析一些机械往复动作的案例,如打孔机、冲压机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机械往复动作的应用领域和价值,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往复动作模型。
第四步:设计模型以活塞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往复动作模型。
首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活塞的运动原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活塞模型,要求模型能够实现上下往复运动。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调整来验证和改进设计。
第五步:制作实验模型让学生利用手头的材料和工具,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作一个实验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工艺细节和装配方式,确保模型能够正常运动。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借助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来克服困难。
第六步:实验演示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机械往复动作模型。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往复动作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分享制作机械往复动作模型的心得和体会,评价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检验目标的实现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评价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关于齿轮传动的教学设计
关于齿轮传动的教学设计引言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
在工程教育中,教授齿轮传动的原理和应用对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和应用场景。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2. 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3. 能够分析和计算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转速和扭矩等参数;4. 了解齿轮传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齿轮传动原理的讲解(30分钟)首先,教师应简要介绍齿轮传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通过图示和动画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齿轮的构造和工作方式。
重点介绍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传动关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以及齿轮压力角的影响等。
2. 齿轮传动设计的要点和方法的介绍(45分钟)教师应详细介绍齿轮传动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法。
对于常用的平行轴齿轮传动和斜齿轮传动,教师可以分别进行讲解。
包括齿轮的模数选择、齿轮的齿数选取、中心距的计算、齿轮齿形的修正等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练习,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设计方法进行齿轮传动的设计。
3. 齿轮传动参数计算和分析(4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齿轮传动的参数计算和分析。
例如,给定主动齿轮的齿数和转速,学生可以计算从动齿轮的齿数和转速,并进一步计算传动比、扭矩等参数。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了解不同参数对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
4. 齿轮传动的应用场景(20分钟)教师可以介绍齿轮传动在各个工程领域的应用。
例如,汽车传动系统、机床传动系统、风力发电机等。
通过了解不同场景下的齿轮传动设计和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5. 实践操作(1小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齿轮传动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
例如,给定一套齿轮组件,要求学生进行齿轮传动的拆装和装配,并验证传动关系。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1]
1.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共同得出运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理解课本上有关例子。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机械运动
科目
物理
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
王关平
单位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西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三、学情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这些内容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机械运动的绝对性”和“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另外“参照物”的定义,选择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本节课看起来内容不多,但对八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挺大。
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结合小组讨论,知道参照物,并会根据运动情况选取参照物,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匀速直线运动
缝纫机传动系统教学设计
缝纫机传动系统教学设计一、引言缝纫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的重要设备,其传动系统是实现缝纫机正常运转的关键部分。
了解和掌握缝纫机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对于学习和应用缝纫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缝纫机传动系统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缝纫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缝纫机的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缝纫机传动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配合关系;3. 能够正确操作和调整缝纫机传动系统,实现不同缝纫效果;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缝纫机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电动机、皮带轮、传动皮带、传动轴等;-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各个部件之间的传动方式和工作过程。
(2)缝纫机传动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配合关系- 电动机:提供动力;- 皮带轮和传动皮带:传递动力;- 传动轴:传递动力和带动其他部件的工作。
(3)操作和调整缝纫机传动系统- 启动和关闭缝纫机传动系统的方法;- 调整传动皮带的松紧程度;- 调整传动轴的位置。
(4)实现不同缝纫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缝纫机传动系统的相关知识。
(2)实践操作:要求学生亲自操作和调整缝纫机传动系统,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讨论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对缝纫机传动系统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一个缝纫机传动系统的简化模型,引发学生对缝纫机传动系统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课程:向学生详细介绍和解释缝纫机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配合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亲自操作和调整缝纫机传动系统,熟悉其工作方式和调整方法。
4. 讨论和问题解决: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合作能力。
“直升机传动系统设计”微课教学设计
“直升机传动系统设计”微课教学设计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本着由本专业教师教授本专业课程内容的方式,“直升机传动系统设计”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承担。
“直升机传动系统设计”虽然是“直升机设计”这门专业选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讲授内容在学科属性上并不属于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下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而是属于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中的“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此外,由于“直升机传动系统设计”是专业选修课“直升机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它主要面向于4年级本科生开设。
综上所述,“直升机传动系统设计”微课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和适用对象,如表1所示。
表1 本微课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和适用对象1教学背景我国通用直升机和专用武装直升机正处于不断发展时期,应用前景广泛,需求量不断上升。
当前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和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决定高性能直升机是赢得未来战争不可或缺的武器之一。
传动系统、发动机和旋翼系统是直升机的三大关键动部件。
传动系统的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按一定的比例传递到旋翼、尾桨和各附件,是涡轮轴发动机动力输出必不可少的动力传输部件,也是唯一动力传递途径。
因此,在直升机中传动系统可靠性比发动机要求高,直升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动系统的性能。
航空发达国家及知名直升机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开展传动系统的研究和学习。
以美国为例,在不同时期,美国NASA 与军方、工业界、大学联合开展了多个面向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研究计划,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有3个: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NASA直升机传动系统技术研究计划”;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先进旋翼机传动系统研究计划”;2000年后进行的“面向21世纪的旋翼机传动系统研究计划”。
通过相关计划的开展,美国在直升机传动领域不仅实现了技术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大学的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掌握直升机传动系统设计的高级人才。
我国直升机设计也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其发展主要是引进生产专利、测绘仿制、改进机型、参考样机设计、国际合作等。
“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 Vol .38 No . 132020年7月•核心素养一单元教学•“机械运动”羊元教学设计姜民1张玉峰2(1.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190;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6)摘要:围绕大概念、大思路整合“机械运动”单元教学内容,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分析学情,并在此基础上 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为了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基于学习进阶设计单元学习过程,并依据学习过程选择教学策略、组织教 学活动.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机械运动;大概念;大思路;单元学习过程设计 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0)13 - 0021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B1单元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以科学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围绕物理核心观念和研究方法,整合物理概念、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挖掘教学内容中隐含的跨学科概念、认识方式、研 究方法等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应 对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打下基础.创设大情 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伴随着学生的认识发展,逐渐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化大思路,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 感.设计适当的学习策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展开思维,主动求 知,保持思维的张力.加强学习诊断,以精准诊断和及 时反馈矫正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教学内容,要依据课标、教材等资料,既要分 析单元中的主要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还要分析单元教 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即知识中体现的物理学科核心素 养和跨学科的科学概念和方法.整合单元知识,梳理出围绕核心概念的知识结构 图,如图1所示.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机械运动,其中一个重点内容 是描述运动的概念和方法(图1中左侧部分知识),再 有就是用这些方法研究一个具体的运动形式——勻变速直线运动(图1中右侧部分知识).本章的重要概 念之一是加速度,它不仅是联系本章各部分的重要概 念,还是联系必修1下一个主题“相互作用与运动定 律”的纽带(图1中虚线部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育人价值,剖析知识背后隐含的 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本单元围绕“运动和相互作用” 物理观念的建构和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蕴含 了丰富的学科素养和科学方法,例如理想物理模型建 构、比值定义、极限与微元思想等.教师应予以充分发 掘.表1列举了一些例子.表1机械运动单元隐含的核心素养与科学方法举例教学内容核心素养及科学方法的体现质点理想模型建构、抽象概括速度定义比值定义、变化率瞬时速度推理论证、极限思想加速度抽象概括、比值定义尤y 图像图像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探究、推理论证、模型建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类比方法、微元方法、推理论证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逻辑推理、数学推导、联系实际、科学 态度伽利略落体运动研究科学方法(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结合)、 科学态度与责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逻辑推理、实验探究、模型建构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基于课前学习诊断的教学整合模式研究”(课题编号: CDDB 18155);北京市物理学会2020 - 202丨年度科研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课题编号:评1^01202048).作者简介:姜民(1970-),北京人,本科,中学特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张玉峰(1973 -),山东泰安人,博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21•2020年7月Vol .38 No . 13 中学物理3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本单元的学情分析如下.(1 )物理观念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具有一些运 动学的初步知识,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位置、速度 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及其描 述有感性认识,但与严谨的科学概念建立及定量的规律研究、应用间尚存在较大差距.(2) 科学思维方面:具有基本的逻辑分析和推理 论证能力,有一定的应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 力,例如比值定义物理量、应用数学函数和图像的基 础.但在质点、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抽象概括,勻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分析推导和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的机械运动问题等方面,学生的能力有待提升.(3) 科学探究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做过一些力 学实验,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记录数据;同时具有初 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如记录、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的意 识.但是学生并未使用过在本单元多次应用的打点计 时器等实验仪器;而且对于定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例 如拟合图像等)还比较陌生;实验误差的概念和减小 误差的设计方案也是全新的知识.这些都需要着力 培养.(4)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通过初中阶段的物理 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尊 重.但对物理学特有的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结合的研 究方法还要通过实践加强体会;在实验探究中,也需 要提升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拼凑数据,不 轻言失败;学习中还应多注重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中的 机械运动,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到物理 不是枯燥的公式和繁复的习题训练,而是人类认识自 然和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学科.4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核心知识学习为主线,结合具体 的知识点和素养发展要求来表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具体包括:(1) 了解描述运动的物理概念和研究方法,并能用之描述直线运动.具体包括:通过实例分析和抽象 概括,建构和应用质点模型;选取适当的参考系、建立 坐标系,描述物体运动;建构和理解时间、位移、速度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并能用其 正确描述直线运动,了解矢量和标量的含义;理解 *^等运动图像的含义并用其描述物体的运动;会测量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2) 建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探究其运动规律,并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包括:通过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 的特点,建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通过推理论证 等科学思维过程,掌握用公式、图像等数学方法描述 勻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方法,并能用其解决实际问题.(3) 建构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结合物理学史的学习,认识物理实验和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 用.具体包括: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指出亚里士多德 落体运动观点的问题;了解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实 验方法和逻辑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 验建立自由落体运动模型,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得 出运动规律;能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单元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设计主要讨论单元学习有几个层级,每 个层级下包括:学习内容、核心素养发展规划、学习方 式规划等.这一部分前承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突破, 后接教学活动设计与策略选择.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研究和建立描述运动的概念和物理量.这部分需要7 -8 课时;第二部分是用第一部分所学的知识研究一种典 型的运动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约需要6课时;第三部分则是研究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典型模型——自由落体运动.这部分约需2课时.这三个部分,相对独立,但又彼此衔接,每一部分都是下一部 分学习和思维的基础.表2举例说明各层级教学设计 的要点.表2机械运动单元学习过程设汁学习层级学习设计具体内容层级1:认识机械运动,知道 描述机械运动的物 理模型、物理概念等问题情境创设观察一个真实的机械运动,例如同学行走,交通工具行驶等,引发学生思考:(1)机械运动的研究对象怎么确立?(2)要研究机械运动的什么问题?(3)用什么物理量描述 机械运动?知识内容安排质点、参考系、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22 •中学物理Vol.38 No. 132020年7月续表2学习层级学习设计具体内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规划通过质点模型的建构,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 中的作用.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极限研究方法;通过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建 构,加强对变化率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通过用 打点计时器、气垫导轨等实验工具测量运动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认识实验对 物理研究的意义,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等学习方式指导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前,可围绕核心任务——机械运动的描述创建适当的情境,设置 恰当的问题(例如教材每节前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再经过诊断了解学 生的问题和困惑.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特别是质点、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 解和应用上的困难,以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讨论或实验探究、查阅资料、教师点拨等方式学习,逐步破解学生的迷思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学习难点突破资源从资源对重难点突破的作用效果,可以有以下几类:(1) 引发学生对质点、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思考,提出探究的问题:可以参考教材每 节开始的“问题”和“思考与讨论”等栏目(2)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瞬时速度等,促进学生模型建构、概念生成:做好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做一做”栏目和学生实验等.再有,教师可以自制或借助网络等 媒介,制作一些实验或联系实际的视频资源(3) 理论分析、逻辑论证等思维难点:除教材上的讲解外,还可以制作针对学情的微课 进行剖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观看学习(4) 概念理解、应用的方法:可以参考教材上“练习与应用”,制作一些详细解析的资料 或录制微课讲解学习反馈检测要点及方式要点:(1) 质点模型及建构模型的思维方式;(2) 结合具体运动情境,正确应用和分析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等物理董;特别是建 构概念时的极限思想和抽象思维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公式、图像等)(3) 测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实验的检测,应包括探究问题的提出,实验方 案的设计,正确操作仪器获得数据,合理地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分析误差,改进方案等 方式:(1) 概念理解和应用:对于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可以通过前测或预习笔记等检测,为 课堂教学提供依据;课堂上学生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提问、讨论交流、课堂巩固练习 来检测;课后作业的内容可突出学生应用概念规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2) 实验能力考査:可以逐项检査并通过实验报告完整呈现学习时间计划这部分是教材第一章,预计7 - 8课时层级2: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和应 用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情境创设建立模型阶段: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的变速直线运动,提出问题:如何研究物体的变速直线运动?进而引入教材上的实验探究,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探究和应用规律阶段:可以基于实验得到的结论,借助数学方法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这个过程可以配合频闪照相、传感器等实验手段,使理论推理与实验结果互为验证,加深学生对匀变速运动及其规律的理解知识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建构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探究和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规划通过对一种基本运动的形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发展运动观念,体会物理研究中通过真实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运动的动力学原因,为发展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打下基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设计实验方案、合理选取数据和应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数据,获得结论的实验能力;在规律的探索和应用中,发展应用图像、公式等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体会极限和微积分思想;这一部分的学习有一定难度,要着重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学习态度;在应用规律时,要注重研究和解决实际的运动问题,加深对物理源于自然和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科学责任的认识• 23•2020年7月Vol.38 No. 13 中学物理续表2学习层级学习设计具体内容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实际的运动现象,经历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等,建立起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模型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中,则可以设计真实情境、采用问题解决式的学习 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研究和解决问题,最后可以交流 和分享研究的结果.教师在学生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总结和深化这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方式的设计要注重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角度 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收获学习成果的乐趣,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有 效方法.切忌死记硬背、盲目照搬公式学习难点突破资源这一部分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存在实验复杂、知识抽象、公式繁多、数学能 力不足等学习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难点突破的资源可以侧重以下几类:(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资源:可以增加一些其他仪器和方法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实 例.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微课或线上答疑辅导,帮助学生突破数据采集、处理的难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可以将这部分知识包括 一些推论等做成微课,配合过关检测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这部分学习资源特别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 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学习反馈检测要点及方式要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建构:包括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包括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结论分析(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针对问题,选择适当的规律进行研究方式:(1) 实验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验报告呈现(2) 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部分检测问题要有代表性,不宜过于繁难.建议以速度专 题、位移专题、图像专题、综合应用专题检测等逐层展开,使学生逐步提升解题能力学习时间计划这部分是教材第二章的1 -3节,预计6课时层级3: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和科学方法;探究和应用自 由落体规律问题情境创设关于自由落体模型建立和规律探究,可以设计成学生打擂台的形式:一个组提出观点,其他组根据事实或实验数据反驳或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知识,并且加深对物理学研究方法——逻辑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理解和应用知识内容安排自由落体模型建立和规律探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规划参考层级1、2的例子,挖掘知识背后的物理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科学素养的增长点学习方式指导可以分小组以实验探究、逻辑推理加辩论式讨论为主学习难点突破资源可以参考层级1、2的说明,突出实验资源学习反馈检测要点及方式可以参考层级1、2的说明,突出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学习时间计划这部分是教材第二章的第4节,预计2课时说明:在整体层级设计的基础t,教师再进行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6主要教学活动设计6.1以核心问题引领概念教学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这部分教学设计的重点 是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研究机械运动所 需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的思考,并通过学习建立正确 的概念.具体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6.2 以核心任务引领实验探究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并研究和应用其规 律.这部分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围绕核心任务:研究匀A实际情景引发核心问题: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初步的猜想和解释:关于研究对象、方法、物理董•记录下这&观点和方法逐步研究这些问题、建构科学概念(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与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进一步研究具体!的运动形式:匀I变速直线运动等!与第一节课的看4法比较,分析收获与反思等图2机械运动单元核心问题引领教学的思路• 24•中学物理V〇1.38 No. 132020年7月变速直线运动.而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是完成这个任务互相关联且递进发展的各个环节.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图3机械运动单元核心任务引领实验探究教学的思路6.3 以核心方法引领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建构与应用本单元自由落体模型建构的设计思路如图4所示.实验探究与科学思维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就要突出这种方法的学习,不仅从物理学史上了解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在建构自由落体模型和研究落体运动规律等学习过程中,也要突出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的方法实践•历史研究:亚里士多德荇到的现象和结论核心方法:实验与逻辑推理 相结合伽利略的逻辑推理和实验探索模型建构:实验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逻辑推理建立理想模甩规律研究: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测量与数学推导得出落体速度、位移公式等问S'重力不同的物体为什么g相同?为何不同地点的g略有不同?图4机械运动单元核心方法引领模型建构的思路进行了总体的教学设计之后,还要针对每个重点 环节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针对学情设计适当的学习 活动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与策略.7单元学习效果反馈性评价针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高中物理学 业质量划分了五个水平层级.教师在制定评价方案 时,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水平 层级命制或选取评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机械运动这 一单元时,刚开始高中物理的学习,因此题目应以学 业水平二、三的要求为主,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选 择水平四或五的问题,下面以一个例子说明.例题:运动图像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在课堂上研究过,如何从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图像)上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研究过如何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像(《- f图像)上,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图5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图像,请仿照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研究以下问题:(1)比较物体在< =〇时刻的瞬时加速度a(1和它 在0 - 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以及它在时刻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请在图上做出必要的图线并结合图像说明自己的结论.(2) 物体在0-时间内的位移与^相比,大小关系如何?你的判断依据JoHI•么?请在图上做出必要的图线并结合图像说明自己的结论.(3) 若如图6所示,图5中的纵坐标改为加速度 a,横坐标仍为时间 <.则图线表示该物体在做什么运动?请根据图像尽量清晰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图6某直线运动图像这个问题考查学生应用图像研究物体运动的能 力•其中(1)、(2)两小问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1图像深人的认识和应用,对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考查达到水平三.而第(3)小问则是考查学生应用运动图像的迁移能力,在物理观念方面,还是水平三,而科学思维中的推理论证和科学表述的能力要求则接近了水平四的层级.8单元教学设计反思从整体上看,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符合发展学.25•2020年7月Vol.38 No. 13 中学物理“万有引力与字畲航行”单元教学g椋设计与思路闰寒1任虎虎2(1.肇东市第一中学黑龙江肇东151100; 2.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江苏太仓215411)摘要: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与航天背景有关的物理问题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本文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 素养目标的指导下从整体思维出发对人教社2019年版新教材“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一章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关键词:万有引力;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编号:1〇〇8 -4134(2020)13 -0026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内容安排上循序渐 进,这一章与前一章曲线运动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表明,这一章的学习普遍存在 以下难点:一是模型建构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构建 天体运动模型,且不能灵活应用,易发生混淆.二是公 式较多.导出公式多,不容易记忆.三是运算复杂.学 生对于全是字母的运算不“敏感”,易发生混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物理核心素养理念指 导下对教材作以下分析和处理.1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分析1.1 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开普勒三大定律研究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行 星运动的原因是相互作用力,进而得出万有引力,注 重渗透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概念.1.2模型建构万有引力理论成就中,教材中提到“称量”地球的 质量我们应选择哪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哪些物理规律?需要忽略的次要因素是什么”?引导学 生思考这些层进式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计算天 体质量时,教材引导学生能用“称量”地球质量的方法 “称量”太阳吗?怎样才能得到太阳的质量?继续深 化“建模”的思想.在宇宙航行中,对宇宙速度的求解 中,教材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受力入手分析问题,再一 次突出运动和相互作用物理观念的树立,并且指出了 “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运动时,太阳的作用可以忽 略”,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的近似,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1.3培养科学论证能力素养开普勒在对行星运动的研究和发现未知天体过 程中,教材分别通过“科学漫步”栏目和正文,让学生 知道科学研究是结合前人探究的过程,然后发现问 题,通过“证据”“理论解释”最后解决问题.在教学过 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这种科学论证素养,教学中建 议再补充一些素材结合物理学史讲授,让学生知道前作者简介:闫寒(1984 -),男,黑龙江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任虎虎(1989 -),男,甘肃人,硕士,中学一级敉师,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理念.教学设计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计、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等要素具 有系统性.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 革理念,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 通过机械运动单元的学习形成大概念、大思路.教学设计提出了在机械运动单元教学中具体落 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载体、具体策略与实施路 径,有利于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具体教学活动之 中.注意挖掘承载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机械运动 单元内容载体,为教学目标设计、活动设计提供了基 础.不仅设计了单元层面的教学目标,还把单元层面的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到具体内容层面,以便于通过课 时教学设计层面落实.教学设计为核心素养发展设计 了可操作的路径和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体 现了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式转变、物理学习诊断等 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可操作途径.从具体实施看,还应该进一步思考单元教学设计 的整体框架与课时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之间的衔接 问题,真正把单元教学设计的目标落实在一节一节的 课时教学设计之中.(收稿日期:2020 - 04 - 24)• 26•。
06第02课《机器人传动》教学设计_3929.doc
第2 课机器人传动【教材分析】传动是机器人运动的方式,机器人是依靠齿轮进行传动的。
教材在该部分的内容中,第一次涉及机械结构的问题,教师应在实例中让学生体验到传动的概念,建立有关的知识背景。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第一课后,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对机器人的概念,在传动的讲解中,注重不同类型的传动的区别,帮助学生在实例中区分不同传动的优势和应用场合。
将感性体验建立在理性理解的基础之上,帮助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学习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
(2)掌握传动在机器人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机械传动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2)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情况判断传动的类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皮带传动的学习,加强对机器人机械结构基本原理的理解。
4. 行为与创新引导学生“看中学”“看中想”“看后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传动的基本原理。
难点:不同类别的传动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主题活动。
【课时安排】安排1 课时。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主题活动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CAI《FLASH缝纫机》( 介绍缝纫机的变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机器吗?初次面对机生:回答问题。
械结构的知识,学师:你们知道这个机器是用来干什么的习者难免会感到吗?陌生,本设计旨在复习导入生:猜想缝纫机的作用。
帮助学习者从感提出问题师:其实,我们身上的衣服,就是通过缝性经验的角度理纫机一针一线编织成的,它的运动方式就叫做解什么是传动。
“传动”。
不仅仅是缝纫机上用到传动,在机器人的运动中,采用的也是传动的方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 课机器人传动”。
( 板书课题)师:皮带传动是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相互配合,并通过皮带进行动力的传递,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基本原理。
小组协作合作探究认识皮带传“认识皮带传动”动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机械传动
通过观看图片和“剥笋”式的提问,使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摩擦轮传动。
把计算综合起来讲,即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可以采取“共
将近几年有关传动的特性考点总结,同学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板书设计
机械传动
参观活动
一、机械传动(一)摩擦传动
1、摩擦轮传动
2、带传动(二)啮合传动
1、链传动
2、齿轮传动
3、蜗杆蜗轮传动
4、齿轮齿条
二、传动件方向判别
三、“计算”考点
四、‘特性“考点
五、巩固练习
六、作业思考
教学反思
1、课前带领学生参观车工车间和“轮系演示台“,是带着问题去参观,有的问题现场就可以解决,有的问题是在课堂讲述中自然明白,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定在课堂完成的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了直观感。
2、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但忌大段的理论说教。
可尝试着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问题的解决就是知识点的传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知识点。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一些抽象,无法观察到的实物具体化。
4、学生回去写一篇有关常见机构的复习提纲,改变了常规教学总结模式,如果文章中专业术语、知识点正确(也许文字不优美),我认为就达到教学目的。
5、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是教学重点,从易到难,是我们学习一切学问的规律,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