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柳”“闻笛”“此夜”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 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 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 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 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 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 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 语。北朝《折杨柳歌》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 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 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 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 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 “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散”“满”
•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 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 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 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 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 “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 无间。
——王孟恺 陆思婕 张卓群 陈宇波
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 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 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 纪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一女。存世诗文千余篇,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 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 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 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 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 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 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 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 人的地方。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 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 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 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 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 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 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 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Biblioteka Baidu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 此夜曲中闻折柳 散入春风满洛城。 ,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同学们试着来解释一下全诗的意思
• • • • 洛城:洛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玉笛:精美的笛。 折柳:指《折杨柳》曲调。曲中表达了 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 故园:故乡,家乡。
阵阵悠扬的玉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 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令人哀伤的 《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 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 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 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 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
“暗飞”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 难于成寐,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 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 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 为 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 个字。已故沈祖棻(fēn)先生说: “……‘谁家’、‘暗飞声’,写出‘闻’ 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 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 是暗中飞出。”
“暗”“谁”
•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 笛者为何人,因此“暗”字,十分恰当。 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 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 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 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 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 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