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ppt
【初中】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关键字】初中“教科版”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内江市2009年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培训发言材料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陈洲平自2009年秋季起,我市初中物理改变原先使用的“沪科版”教材,开始使用“教科版”教材,现就“教科版”和“沪科版”两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两种版本教材的有关情况,并为使用教材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两种版本教材都根据《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注重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评价系统的改革,同时还注重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
教材编写构思新颖,大胆变革,各自表现了自己的特色。
一、两种版本教科书的共性1.形式生动活泼。
两个版本的编者们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各书均为彩色印刷,每章都配有反映章节主题的鲜艳图片,教材中使用了大量彩色照片和插图,教科版不少还以整版的方式插入,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
有些插图人物以漫画形式出现,有时更以滑稽的卡通方式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这些做法贴近了初中学生的生活。
2.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均设立了诸如“物理在线”、“走向社会”、“信息窗”等栏目,用于介绍一些应用性的、拓展性的或细节性的知识。
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基本做到了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4.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写探究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第三节密度从容说课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教材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体积也不同.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至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至于推测和猜想是否有意义才由教师引导下进行,但不受限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三、德育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理解.教学方法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教具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想想做做][师]同学们可先观察面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现.[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到底是多少呢?[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了.[师]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学们的猜测准确吗?[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并且通过测量,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师]同学们接着用天平测量这三种物质的质量,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结束后交流结果)[生]通过测量发现,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质量不相同.[生]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师]关于这样的称量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疑问吗?[生]体积相同、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如果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会怎样呢?[生]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密度的概念[演示实验][师]老师这儿有一部分酒精和水,还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我们可以用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的体积.哪位同学可以给老师提一个建议?怎样做? [生]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两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水和酒精.当天平再次平衡后,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同.然后再比较酒精和水的体积的大小.[生]也可以将天平调平衡后,在天平盘上先放上确定的砝码质量,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烧杯依次放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上,分别加酒精和水,当装酒精的烧杯和装水的烧杯都能使天平平衡时,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也相等,这时也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积.[师]同学们的办法很好,有人愿意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吗?(两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析交流)[师]通过观察演示,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生]实验结果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我还学会了一种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0,再测出装入液体后的总质量m,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0.[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进行交流)我们组选择了几个大小不同的规则木块.(1)首先将选择好的木块由小到大编上序号.(2)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个木块的长、宽和高,并计算木块的体积.将体积值填入教材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用天平分别测出几个木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4)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则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能发现木块体积增大时,质量也增大.从图象上分析比较,同一种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不同体积的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线性关系,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猜想基本一致.第二组:我们组分别选择了两种材料做实验,用大小不同的规则的木块和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铝块分别实验.(一)测木块的体积和质量的方法与第一组完全相同.(二)测不规则铝块的体积时我们用了量筒和水.(1)将水放入量简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2)将被测铝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简中水面指示的体积V′,则被测铝块的体积就是V=V′-V0.(3)依次测出铝块的体积填入数据表格(如图).(4)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上.(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书上的方格纸上指出木块和铝块对应的点,并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如图).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向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可以继续交流.我们组选择了一组蜡和一组规则的木块,将蜡削成和木块体积相同的几块.测它们的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两组同学的相同.第四组:我们组选择了木块和水实验,测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与第一组相同.利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了水的体积和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几组都相同.[师]请同学们注意教材P13,方框中的内容.体积为零时,质量如何?[生]体积为零时,这个物体就不存在,所以其质量也为零,所以在方格纸上作出的图象都会过原点.[想想做做][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生]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时,其比值不同.[生]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师]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板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公式、单位[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密度=[投影]密度的公式:ρ=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g/cm3=1×103kg/m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投影]练习1:根据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练习2:一块铁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学生讨论练习后教师评析:练习1: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A、D 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练习2:(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讲评)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ρ=m/V=1.97×103kg/0.25m3=7.9×103kg/m3=7.9g/cm3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师]大家说这块铁是不是纯净的铁,含不含其他的杂质?[生]这可以去查密度表,看看铁的密度足多少.如果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密度表中铁的密度相同,则这块铁不含杂质.[师]现在请同学们查密度表,看看结果如何.[生]从表中杏出铁的密度是7.9×103kg/m3,说明这块铁不含杂质.[师]请同学们从表中查山水和空气的密度值.[生]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师]老师这儿有一桶纯净水,它的密度应该是多少?[生]应是1×103kg/m3.[师]现在我倒出一小杯,小杯中的水的密度是多少?[生]还是1×103kg/m3,因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师]很好.谁还能说说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生]密度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如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它的意义就是1m3的铝的质量足2.7×103kg(或说1cm3铝的质量是2.7g).[师]同学们在查密度表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生]密度相同的不一定足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生]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总结得也很好.下面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投影]教材P14例题.提醒同学们练习完后对照教材P15的解法,并注意教材中提示注意的问题.三、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解:a=1.7mb=0.5mc=0.3m查表得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V=abc=1.2m×0.5m×0.3m=0.18m3由ρ=m/V得m=ρ水V=1.0×103kg/m3×0.18m3=180kg2.略3.解:V=2.5L=2.5×10-3m3查表得ρ水=1×103kg/m3ρ汽油=0.71×103kg/m3由ρ=m/V得:装水时:m水=ρ水=1.0×103kg/m3×2.5×10-3=m3=2.5kg装汽油时:m汽油=ρ汽油=0.71×103kg/m3×2.5×10-3m3=0.71kg 五、板书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课件含复习训练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本章内容概述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的重点章,也是难点章.本章涉及到“质量”和“密度”这两个重要物理量.通过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测量,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本章共有4节:1.第1节“质量”,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用“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并且直接给出了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第2节“物质的密度”,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点.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其单位.3.第3节“测量密度”,让学生学习使用天平、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最后用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4.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让学生了解密度与温度的联系,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学会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知道密度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使用天平、量筒测质量、测密度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学重点】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物质密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质量、密度的理解,密度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章课时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质量1课时第2节物质的密度1课时第3节测量密度1课时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质量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能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3.了解测量质量的常见工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关物体形状、位置、状态改变而质量不变的实验,明白科学探究是获取真理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2.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2.知道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并能正确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2.能正确理解质量、物质、物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具准备】练习本1个、矿泉水1瓶、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杆秤、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师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质量的多少不同.谁来说一说下面甲、乙两人所说的“质量”的含义是否相同?甲:这袋米的质量是多少?乙:这种米的质量如何?生:甲说的质量是指这袋米所含米这种物质的量有多少;乙说的质量是指这种米是否有杂质、是否变质等.师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新课】一、认识质量1.物体与物质师我们首先来搞清楚物体与物质的区别,请同学们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它们谁是物体,谁是物质.生: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是物体,木材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观察,再举些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对质量这个物理量的理解.生1: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不一样.生2: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不一样.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由此可见,大家认识了质量这个物理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①出示课本,把书卷成筒状;②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③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情况下,书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2)书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3)假如把书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改变?(4)当这瓶水放入冰箱里面冻成冰时,它的状态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学生观察、交流、分析、讨论,然后回答:没有改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得出结论.归纳: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简称“四不变”.3.质量的单位师一杯水我们喝了一口后,杯中水的质量减少了,那到底减少了多少呢?如何准确表示水的质量呢?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质量的单位.不同的国家质量的单位不同,如我国过去一直用的质量的单位有:斤、两、钱,现在用的单位:千克(公斤)、克、毫克、吨;英、美国用磅、盎司.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合作,统一了质量的国际单位为:千克,符号是kg.归纳:质量的单位:千克,符号是kg.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kg=103g,1g=103mg.二、测量质量师我们到商店、超市去买米、水果之类的东西时,售货员用什么工具称量货物的质量?生:电子秤.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除了电子秤可以测量质量外,我们还见到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生(踊跃回答):测体重用磅秤;到菜场买菜看到用杆秤;称量汽车的质量用地中衡……师同学们回答正确,说明你们平时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大家就应该这样善于观察.其实,在我们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也叫学生天平)两种.1.托盘天平的结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结构”,然后拿起托盘天平实物,逐一介绍天平各个部件的构造和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让大家思考为何天平要这样设计,有何作用?(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归纳: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两个)、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及相配套的砝码.2.托盘天平的使用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如何利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2.如何利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3.如何利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和液体?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上面这些问题.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的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师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它的使用方法正确进行操作,否则会测量不出正确的结果,甚至损毁天平.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多媒体课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底座水平.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注:为了保证天平测量的精确性,我们在使用天平之前一定要牢记并完成以上两个操作)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砝码),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直至平衡;称量结果=砝码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调节天平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下列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将游码移到标尺上的0刻度线上时,是游码左边还是右边与0刻度线对齐?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3.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如果是右边高左边低,又该如何调?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1.游码的左边对齐0刻度线.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3.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师: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可以总结:调节天平平衡时,哪端高就将平衡螺母往哪端调.(便于学生记住)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加砝码时,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教师可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两种加砝码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观察哪种容易,便于较快进行测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砝码更加便于测量.3.托盘天平的读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托盘天平的刻度线和砝码,然后思考下列问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请你观察砝码盒里有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砝码?2.请你说说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标尺上最右端表示多少克?3.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4.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5.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1.砝码盒里一般有4种砝码(50g\,20g\,10g\,5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2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3.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应的刻度线为准.4.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全部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即m物=m砝+m游提醒:计算物体的质量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且计算结果必须要附上单位.归纳: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水平放置调节横梁平衡: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哪端高就往哪端调)测量:左物右码;按从大到小增减砝码;砝码不够,移动游码物体质量=砝码+游码示数(m物=m砝+m游)记录结果:数值+单位整理器材4.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质量.师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在第五章学习温度计的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去推知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生(踊跃回答):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量程”,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②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师:我们要称量30g左右的盐和要称量20g左右水.应该如何测量?生:测量粉末状的物体或化学药品时可以将它们放在纸上进行称量.(不过,为了称量准确应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再调节天平平衡)师大家回答很正确请大家思考,如何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如称取22.5g的水.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表看法: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然后称量出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2,二者之差即为水的质量m=m2-m1.师:思路很正确,但是如何才能做到两者之差刚好是所需要的水的质量呢?生: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要称取的水与容器的总质量就为m1+22.5g,那么在称量总质量前,不妨在右盘中加入m1+20g砝码,游码移到标尺上2.5g刻度值处,然后在左盘容器中逐渐加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为止.教师将这个称量22.5g水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提醒学生当天平接近平衡时,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吸取或添加少量的水.学生分组进行“称量固体质量”、“称量液体质量”、“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称量一定质量的液体”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表示质量大小的单位及质量的测量工具,我们知道质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属性量,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共同学习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如何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时,可以采用电子秤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关于学习托盘天平使用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可以变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更好.可以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制成“使用说明书”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经过阅读、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学习,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形式,掌握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2.物质的密度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2.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并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教师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进行新课】一、认识密度师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这一类问题好像并不容易回答,我们的办法是取等体积这两种物质才好比较.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师我这里有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如果能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是不是可以判断出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学生思考、交流:①用手掂量一下就可以区分开;②用天平称量(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物块放在两盘中,下沉的那端是铁块.)师回答正确.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帮忙鉴定下.(教师出示一台天平,指导学生演示操作.)师由此可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用多媒体展示)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启发与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师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收集到体积不同的同类物质,例如,铁钉、铁块等.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吗?如何探究?生:用天平称它们的质量、量筒测量它们的体积,然后计算1cm3的物体内的质量是否相同.师大家思路很正确,请大家先阅读课本第116页,学习量筒测体积的方法.师根据我们制定的计划和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大家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测出铁钉与螺母,大小石块的质量与体积记录下数据,计算出每1cm3的物质质量,各小组实验完成后汇报你的实验结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准备统计数据表格.学生实验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18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生1:一般来说,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生2:通常,固体的密度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气体的最小.生3: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最大.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师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同一种类物质m 和V 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不能简单地说,物质的密度ρ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跟体积V成反比.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例题1(多媒体展示)小华和他的同伴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他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1)请你用图象把这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在图甲中表示出来,并对照图象分析.(2)由蜡块(或干松木)的图象可以看出:.(3)由蜡块和干松木的图象可以看出:.解析:(1)利用描点法作图,即取一个体积对应一个质量表示一个点,然后连接两点即为该物质的图象;(2)由图象可看出是一条直线,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不同物质,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即表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答案:(1)如图乙;(2)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二、密度的应用师密度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了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那大家思考下:在这个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任意知道两个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物理量.那利用这个公式除了求密度之外还可以有什么用处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还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或体积.归纳: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公式m=ρV,求质量m;利用公式,求体积V.师大家回答正确.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例题.例题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19页例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讲解、总结、评价.注意:(1)在计算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和公式,不能只写计算过程;(2)如果单位不一致,必须要统一,可以就密度单位来处理体积或质量的单位;(3)计算的结果必须由数值和单位一起组成.点评:这道题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时,可以借助测量体积V,根据密度表查出该物质的密度,运用密度公式变形为m=ρV 来计算.例题3(多媒体展示)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则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m3.它最多能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0.8×103kg/m3).答案:1.25×10-31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课我们先是一起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它们的质量不等,由此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即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接着进一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综合上述两种探究的结果,水到渠成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进而介绍密度的相关知识,如单位、定义式,应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等.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密度是一个抽象概念,但我们经常用到它.生活中我们说铁块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比较了相同体积的两者铁块质量比木头大,这样便引入了密度的定义,即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要引导学生多用密度去解释生活中的事例.2.要想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密度知识,就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白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奉节县X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当堂小练
3.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 , 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 , 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物质或被灼伤 , 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 比较 ,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D 〕 A .温度较低 , 密度较大 , 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 .温度较低 , 密度较小 , 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 .温度较高 , 密度较大 , 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是上方 D .温度较高 , 密度较小 , 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2、当有人在河边钓鱼时 , 岸上人说话的声音会将要上钩的鱼吓跑。 3、登月宇航员即使面対面也无法交流 , 只能借助无线电进行交流。
从以上事例你可以想到什么 ?
视频 : 真空罩实验
1.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 , 你能看到电铃锤的 振动吗 ?你能听到铃声吗 ?
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 , 能听到铃声。
2.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 , 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 动吗 ?说明什么问题 ?但是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 , 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 , 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 变化 ?能看到振动 , 说明电铃发声 , 随着抽
练一练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B哪一项:〔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 , 发音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 , 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
1、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 , 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 , 从 而继续进行创作。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新课讲解
2.风的形成
点击画面 播放
地面附近的风总是从 低温地区吹向高温地区。
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根据密度
,密度变小;气
体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
2024年《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物质的密度》教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
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
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
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 质量与密度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

第4节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学会密度的测量方法,分析特殊方法测量密度的过程。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密度知识的深化和综合应用,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各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密度。
学情分析
本节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出发,先解决实际问题,再运用密度知识,灵活处理。
学生在生活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知道如何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2.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核心素养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各个问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续表
教学反思。
第六章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学会使用量筒(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初步掌握利用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预习探学】1.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单位通常是,符号为,1mL= cm3。
(2)观察右图的量筒:最大测量值为mL,分度值为 mL。
(3)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
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4)仔细观察P12图6-9(b),说一说: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计算得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为。
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一)测量物质的密度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密度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测量呢?2.设计测量方案:(1)要测量物质的密度依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对于固体(形状规则、形状不规则)、液体,需要测的物理量分别如何进行测量?分别需要哪些测量工具?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1)、(2)、(3)、(4)小题。
思考: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量筒中要放入适量的水,你认为适量的水的要求是:;。
(3)测量物质密度的合理步骤通常是先测什么物理量?后测什么物理量?(4)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形状规则的固体(如金属块)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如金属块)液体(如盐水)3.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4.交流评估:实验中哪些环节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总结提学】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单位通常是,符号为,1mL= cm3。
2.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
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3.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计算得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为。
4.测量物质的密度所依据的原理是,所需的测量器材是和;测量的合理步骤通常是先测,后测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课后作业班级姓名一.必做题:1.如图所示的量筒,其量程是mL,分度值是mL. 三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mL.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B.计算石块的密度.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教科物理上册】6.4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同步练习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密度与物质鉴别1.(2022广东中考)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 g,体积为2 cm3,纪念币的密度是g/cm3。
可见,这枚纪念币(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
若航天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ρ金=19.3×103 kg/m3)2.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共12枚。
包括金银纪念币一套10枚(含金质纪念币4枚,银质纪念币6枚),铜合金纪念币2枚。
小明的爸爸从银行买了一套纪念币,小明用天平测其中一枚纪念币的质量为150 g,为了测量体积,把它放入装满水的玻璃杯中,测得溢出的水的质量为14.3 g,ρ水=1.0 g/cm3。
求:(1)制作这枚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2)说出这种金属的名称;(3)在盛满水的玻璃杯中放入纪念币前后质量的变化量。
知识点2密度的特殊测量3.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中,物理老师组织同学们探究铅球是不是铅做的,需要先测量出铅球的密度。
(1)晓理掂量了一下铅球,感觉很沉,为了准确测出铅球的质量,他应该使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填选项)。
A.实验室的托盘天平B.台秤C.地磅(2)为测量铅球的体积,晓理进行如图所示操作:①取出铅球;②加适量水并做标志;③用量筒加水到标志处;④将铅球放到容器中。
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晓理用量筒所加的水体积为510 mL,测得铅球的质量为3.995 kg,通过计算结合表中信息判断该铅球的基本成分是。
常见金属密度(常温常压下)物质名称密度ρ/(kg·m-3)金19.3×103银10.5×103铜8.9×103铁7.9×103铝 2.7×103(3)老师肯定了晓理的实验方法,也提出此方法测出的铅球密度与真实值有差异,你认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4.小明用天平、量筒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一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凤阳县六中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机械效率学案 新人教版

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学习过程】 一、学生展示1.对完成工作任务无用而又必须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_,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___________。
2.因为_________功总小于_________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是减小___________功。
3.板车上装有货物,一人拉着该板车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_____功,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________功,如果目的是送板车,则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______功,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________功。
二、目标定向 1.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 升高。
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
则有:实验数值G =5牛,h =0.5米,F =3牛,s =1米。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S F W ⨯=动=3牛×1米=3焦,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h G W ⨯=阻=5牛×0.5米=2.5焦。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 动>W 阻,这是为什么?三、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上的图示,务必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把重100N 的沙子运上三楼,如果忽略所使用器械的重及摩擦,则需要做功多少?试计算。
2.按实际情况考虑,图中用三种方法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人都要克服哪些物体的重力做功?并分别计算这些功的大小。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3.你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最不好,为什么?(二)阅读课本上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总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二、能力目标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三、素养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2.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盐水选种视频)师从录像中大家知道了农民伯伯是如何选出优良种子的.可见,密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回忆,我们生活中还利用密度知识做了些什么?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评,给予鼓励.师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讨论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新课】一、展示自己设计的本章的知识结构师请同学们自己复习本章知识,并进行整理归纳。
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故事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本节课,首先展示我们总结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大家认识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测定方法,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弄清质量与密度的区别.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有原来的1/2,但密度却不变.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一瓶水,温度由0°C上升到4°C,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却变大,故4°C的水的密度大于0℃的水的密度.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二、探究密度知识的应用师大家阅读了课本第122页的内容,了解了三组学生汇报自己密度应用的研究课题,让学生不但了解了密度的应用,而且还学到了利用密度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仔细来学习,体会他们的探究成果,学习他们的探究活动.1.密度与物质鉴别师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人们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玩具商品,表面的颜色与金子的颜色相同,它们真的是金子做的吗?你如何鉴别呢?好,下面首先来看一道例题.例题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22页例题: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下面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然后教师点评.师从前面密度表,我们知道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但也有部分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相同;冰和蜡都是固体,它们的密度相同,因此,为了准确地判断是哪种物质,除了利用密度外,当然还要结合物体的颜色、气味、透明度、是否燃烧、硬度等物理性质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归纳: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师请同学们思考:当物体为空心时,由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来的密度比密度表上标明的密度要小,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这时求出的密度是物体的平均密度,而密度表上标明的密度是指物体在实心状况下的密度.2.利用密度公式巧测厚度或长度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利用密度公式巧测物体厚度或长度的方法:(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L;(2)此金属丝的密度ρ.解析:(1)根据题意可采用比例法求金属丝的总长.因为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又因为这捆金属丝与选取的金属丝规格相同,即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长度成正比;(2)根据第(1)问中求出的总长和横截面积可以算出这捆金属丝的体积,然后用质量除以体积算出密度.师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多媒体展示)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麦场上,人们利用风力来扬场,分拣饱满的麦粒与瘪粒、草屑等.在商业中鉴别牛奶浓度、酒的浓度.在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等等都用到密度的知识.除此之外,密度知识还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设计师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制造材料的密度及其性能选取不同的技术要求: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师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密度的知识?生1:用密度小的塑料泡沫制作救生衣、儿童玩具等;生2:鉴别金属首饰,如戒指、耳环等;生3:调制鸡尾酒.生4:用空心钢管制造自行车、摩托车车架等,以减轻重量.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很棒!归纳起来,密度的应用还体现在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特技表演看到很高大的物体倒塌砸在演员的身上,演员却丝毫无损没有受伤,这说明这些倒塌的物体是用密度小的材料制成的B.包装物品时用泡沫,主要是因为泡沫硬度小,容易弯曲变形C.铝合金用来制作门窗是因为铝材料的硬度小、耐腐蚀D.密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体解析:在拍特技电影时搭建的高大建筑物往往用密度小的材料制成,这样便于减轻重量,倒塌下来不会砸伤演员.泡沫塑料的密度小,同等体积的情况下质量小,运输方便.铝合金作为门窗的材料主要是利用铝的密度小,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小.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而不是鉴别物体.答案:A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利用密度知识选择材料、选择种子、鉴别物质确定物质的经济价值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6.4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于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分组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使学生在体会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分为密度与温度及密度与物质鉴别两块内容。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依据课标及课本内容,我将本节课分为了6个活动单元:3个分组实验探究,2个互动答题环节,1个分组讨论组间交流环节。
通过分组实验1:制作走马灯,让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互动答题环节1:学生根据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互动答题环节2: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分组实验2:鸡尾酒的制作,学生再次体会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组实验3:5角硬币材质的鉴定,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对上节课的密度测量实验进行了复习,进一步体会了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最后通过分组上网搜集资料再次体会密度在生活中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中利用密度知识可以合理的开采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四、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难点:密度与物质鉴别,水的反常膨胀五、信息技术及其他学习资源的应用本节课共设计3个分组实验,所需实验器材:蜡烛,走马灯,火柴,试管,试管架,烧杯,盐水,酒精,水,漏斗,胶头滴管,天平,量筒,细线,5角硬币,直尺三角板等。
运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智能手机,盒子鱼同屏器。
萧县四中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走进微观『课标要求』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教学建议』第一节走进微观说明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彩图呈现多种物质分子和原子结构,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组成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性质。
继而又将原子的结构模型、质子和种子的结构展示出来,体会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
『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学生通过生活和小学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并且各种物质以各种形态展现着。
学生差异性: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熟知的事物结合倍数关系理解原子与分子的数量级,但部分学生不很很好得理解分子、原子“小”的概念。
学习优势:这一节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未知的世界,对学生会更有吸引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是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通过演示一些现象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勇气。
教学方法与媒体1、多媒体播放有关物质组成的图片和影片,引发学生思考。
2、在学生观看“影片”的基础上,老师讲解“物质”概念,并提问题:这些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以上两点引入本节课的教授。
3、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对本堂课的内容作初步了解,便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点拨教学。
4、向学生调查:同学们都看过哪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书籍?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内容?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你想解释书中提出的问题吗?(书中的问题由学生列出)教具准备1、光碟(关于物质组成和“基本粒子”的)2、参考书:《基本粒子探索》《中国大学科全书》物理卷引入新课:宇宙万物,变化无端,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瑕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第四章第3节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能掌握密度的基本定义及单位。
2. 学会利用基本工具测量物质密度,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学习1. 复习课本中关于“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完成教师提供的学习笔记模板,归纳整理相关概念。
2. 完成小测试,加深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应用范围等知识点的掌握。
(二)实验操作1. 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和量筒等。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对某物质的密度测量,包括取样、称重、量体积等环节。
3. 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密度,并绘制相关表格和图形,展示测量过程及结果。
(三)探究作业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或个人生活经验,选取生活中常见物质,比较其密度差异,分析原因,撰写短文或制作小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并保证准确率。
2. 实验操作部分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注意安全使用实验器材,并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探究作业需结合生活实际,选取的物品要具有代表性,分析要深入、合理。
4.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探究作业的深度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探究作业的创新性等。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分享。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分享学习经验与方法,促进互相学习与进步。
4. 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与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些兴趣与动力。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旨在全面、系统地锻炼学生对《物质的密度》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实践操作能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_密度应用交流会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碑 = 样 碑 = 2.8 × 103 kg/m3 × 42.63 m3 = 119.364 kg.
用密度知识鉴别铅球是不是由铅做的.不同的物质有不同
的密度,只要求出铅球的密度,就能得到结论.
1.用台秤测量铅球的质量
将台秤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台秤的指针或数字显示
至零位.小心地将铅球放置在台秤的托盘上,读出此时铅
球的质量 = 3.995 kg.
2.用“补水法”测量铅球的体积
量筒所加的水的体积加 = 510 mL,即铅球的体积
球 = 510 cm3 .
3.求出铅球的密度,并查表得到铅和铁的密度值
球 =
球
=
3.995×103 g
510 cm3
≈ 7.833 g/cm3 = 7.833 × 103 kg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
八上物理 JK
1.通过密度应用交流会,认识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2.通过对密度应用的探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
题中的重要作用.
浮石由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而成,是具有密集气孔的玻
璃质熔岩,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这使得它能够在水面
上浮起来.测量浮石的密度通常涉及确定其质量和体积.
1.用电子天平测量浮石的质量
取一小块浮石作样本,用电子天平准确测量浮石的质量
= 8.75 g.确保在测量之前,浮石是干燥的,且天平校
准正确.
2.用“针压法”测量浮石的体积
浮石因为有气孔而会吸水,所以不能用量筒直接测量体
积.浮石既然吸水,就先让它吸得足足的,再放入盛有适
量水(1 = 15 mL)的量筒中,用细长针将浮石缓慢压入量
筒内的水中,使浮石浸没,读出此时的体积2 = 40 mL,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分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体系。
4.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3.然后,逐步展开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强调操作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
4.最后,通过讲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巩固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基本概念,以及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不足,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
3.对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不够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课堂效率。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3.测量密度》公开课(教案)

3.测量密度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方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一般习惯将金、银等金属之外的天然材料〔矿石、岩石、生物等〕制成的,具有一定价值的首饰、工艺品或其他珍藏物品统称为珠宝,故有“金银珠宝〞的说法。
珠宝店里的珠宝琳琅满目,古玩店里的古玩珍奇繁多,各个器具大小不一,质量不同,价格各异。
在鉴别它们的真伪时,密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如何测量它们的密度呢?赶快来学习本节内容吧!教学活动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学生分组实验: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
2.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2;(4)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m V =m V 2-V 1。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例如下表。
法?方法一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第4节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32021/9/32021/9/32021/9/39/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3日星期五2021/9/32021/9/32021/9/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32021/9/32021/9/39/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32021/9/3September 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32021/9/32021/9/32021/9/3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32021/9/3Friday, September 0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32021/9/32021/9/39/3/2021 3:53:00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32021/9/32021/9/3Sep-213-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32021/9/32021/9/3Friday, September 03,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