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合集下载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教案: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4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6章第4节“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密度及其特性;2. 密度的测量方法;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密度知识交流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学会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2. 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公式的运用;2. 密度的测量方法;3. 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尺子、量筒、水、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物理知识来鉴别真假黄金?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教师讲解密度公式及其运用,引导学生学会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3)教师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密度的例题,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密度为8g/cm³,求该铜块的质量。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巩固密度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如“一个体积为150cm³的铝块,密度为2.7g/cm³,求该铝块的质量。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密度知识交流会:(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2)教师给出几个与密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鉴别真假黄金?”、“如何测量液体的密度?”等;(3)组长组织组内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密度概念及其特性;2. 密度公式及其运用;3. 密度测量方法;4. 密度知识应用实例。

最新秋八年级物理上册6.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导学案无答案教科版-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最新秋八年级物理上册6.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导学案无答案教科版-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课题】活动:密度知识运用交流会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运用.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资,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3、经过探求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理论成绩。

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理论成绩。

【预习导学】议一议1.________ ________叫做物资的密度,其国际单位为:_______________,铜的密度为8.9×10³kg/m³=__________________g/cm³,它表示的物理含义为______ ______。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计算质量时m=________;计算体积时V=__________。

3.同种物资的密度普通不相反,它与这个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均无关;不同种物资的密度普通不同,质量相反的不同物资,其体积与密度成比;体积相反的不同物资,其质量与密度成________比。

4.要测出某物资的密度,需求用天平测出物体的_______。

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然后用公式就可以算出这类物资的密度。

【合作探求】做一做1、测固体密度探求一: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一小石块的密度?①在量筒中放入适当的水,记下体积V1;②把被测小石块用细线拴住,轻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的全体积V2;③用曾经调理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④算出被测石块的体积V=V2—V1;⑤根据密度的定义公式,写出该石块的密度的。

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A.如果你就是按照上述步骤测出了该石块的密度,则这个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偏_____(填“大”或“小”),你认为更合理的实验按次该当为____________。

B.小王用合理的实验按次测出了矿石的质量和体积,如图所示,请你将这些【自主学习材料】测量密度的方法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要测物体的密度,必需求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导学案

第三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学习目标
1.能深入理解密度公式,能利用身边的器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让同学大胆交流,让同学间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简述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密度的步骤:。

2.简述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密度的步骤:。

课堂学习
一、报告一:铅球是铅做的吗?
1.要鉴别物质的种类,只需测定出,再查表就可知道。

2.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的实验操作中,还有哪些困惑?请找出解决的办法?
二、报告二:测量砖的密度。

1.有哪些困惑?请找出解决的办法?
2.形成解决方案。

三、报告三:课桌的体积有多大?
1.我们测定物体的体积的工具有哪些?利用这些工具在测量课桌体积的过程中有哪些困惑?
2.能否我们所学过的质量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进行测量呢?请找出解决办法?
3.形成解决方案。

[及时练习1]
1.请你用天平、水、溢水杯、细线测出一堆小石子的密度。

(1)主要步骤:。

(用字母表示出所测量出的物理量)
(2)算出小石子的密度的表达式ρ石子=。

2.说一说本节课的交流体会。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课件1 (共12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课件1 (共12张PPT)
测出铅球的直径,用数学公式、 算出铅球的体积。 此法适用于所有形状规则的物 体。后面不再重复
应用二:求物体的体积
问题二、课桌的体积有多大?
对于体积不易测量的物体,我们可以 测出 物体的质量 ,并取样测出密度, 根据公式 V=—ρm— 算出物体的体积。
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样本)木块体积的测量方法
1.针压法
3. 不能沉入水中: 针压法、 坠物法 。
4. 溶于水: 排油法、 排沙法、 饱和法。
三.形状规则的物体:数学法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4日星期四下午12时45分55秒12:45:5522. 4.14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下午12时45分22.4.1412:45April 14,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4日星期四12时45分55秒12:45:5514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6.4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学习目标
1、知道密度知识的主要应用 2、学会某些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应用一:鉴别物质
问题一、铅球是铅做的吗? 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铅球体积的测量方法
1、标记法:
2、溢水法:
将容器装 将铅球放入容器中并
满水
盛接溢出的水
用量筒量出溢出 水的体积即为铅 球的体积
3、数学法:
1.吸足水 再测法
2.涂油漆法
3.排沙法。
问题五:溶于水的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1.排油法
2.排沙法
3.饱和法
注意:此法应该 用与室温 相同水溶 化食盐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6.3密度知识的应用交流会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6.3密度知识的应用交流会

6.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预习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教材解读】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课题的汇报与交流。

各课题汇报、交流的关键问题如下:课题一:铅球是铅做的吗(1)从体育器材室选择了一个铅球,用台秤测量铅球的质量。

(2)测量铅球的体积。

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会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学生可按教材图6-3-3的方法进行测量。

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则:V水=V铅球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将所测铅球的密度与密度表中ρ铅=11.3g/cm3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课题二:测砖的密度(1)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2)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

在测量砖的体积时,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的体积偏大。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课题三:测量方糖的密度(1)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2)测量方糖的体积。

方法1: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

方法2:利用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方法3: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课题四:测课桌体积有多大由于ρ=m/V,得V=m/ρ,所以可先测量出课桌的质量m和课桌材料(木)的密度,再利用公式V=m/ρ测出课桌的体积大小。

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2021-2022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2021-2022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难点:水的反膨胀,4摄氏度水的密度最大【教学方法】讲解法,集体讨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龙卷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新课讲授:知识点1密度知识的应用探究实验1 .铅球是铅做的吗?提出问题铅球是铅做的吗?猜想假设铅球体积小、质量大,密度一定很大,又称作“铅球”,一定是用铅做的。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一般情况下,用天平测出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代入公式ρ= m,就可以求出物质V的密度,查密度表可鉴别物质的种类。

但铅球质量大,超过天平的量程;体积大,无法放入量筒中。

因此我们计划用台秤来测铅球的质量,用容器配合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器材铅球、水、容器、量筒、台秤等。

实验过程与数据记录(1)用台秤测出铅球的质量;(2)如图所示,将铅球放入空容器中,加水到标志处,再取出铅球,用量筒加水到标志处,量筒所加的水的体积就是铅球的体积。

(3)记录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

分析论证经过查表,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

注意事项(1)选择容器时,不要太大,否则测体积时误差较大;(2)取出铅球,虽然会沾出一些水,使测得铅球体积偏大少许,但是可忽略不计;(3)铅球是球体,可测出直径d,用球体体积公式求出铅球的体积,测球体直径时采用配合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

总结:密度的应用(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知识点2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史上,氩就是通过计算未知气体的密度发现的。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 质量与密度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  质量与密度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

第4节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学会密度的测量方法,分析特殊方法测量密度的过程。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密度知识的深化和综合应用,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各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密度。

学情分析
本节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出发,先解决实际问题,再运用密度知识,灵活处理。

学生在生活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知道如何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2.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核心素养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各个问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续表
教学反思。

《活动:密度应用交流会》优质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

《活动:密度应用交流会》优质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

新课教学
问题三:铅球是铅做的吗? 求铅球的密度,和铅的密度作比较。
新课教学
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 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将铅球 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 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人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 体积。则V水= V铅球。
新课教学
V水= V铅球
将铅球放 加水到标记处 取出铅球 到容器中
用量筒加水到标 记处,量筒所加 的水的体积就是 球的体积
当堂训练 完成课堂8分钟。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
新课教学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思考,农民如何使用 盐水,选择到优良的种子?
新课教学
问题一:测量浮石的密度 如何解决浮石会吸水的问题呢?
新课学
解决方法一
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水,让浮石吸饱水 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浮 石的体积。
新课教学
解决方法二
在浮石的表面涂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
新课教学
问题二 估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量
新课教学
查阅资料,计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体积。 先测量出花岗岩(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材)的密度, 再利用m=ρV计算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量。
新课教学
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一块花岗岩作为样本,用天 平和量筒测出样本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它的密度, 然后根据m=ρV计算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 质量。

教科八上《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ppt

教科八上《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ppt

密度实验操作演示
01
总结词:实践操作
02
详细描述:通过实验操作演示,使参与者更直观地理解密 度概念的实际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03
总结词:培兴趣
04
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演示有助于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05
总结词:深化理解
06
详细描述: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参与者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密度的原理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目的
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 的理解,提高应用能 力。
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提高团队协 作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内容
任务布置
教师布置与密度相关的实际问 题,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密 度等。
实验操作
学生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记录 数据,分析结果。
学生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方案设计
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准备相关器材和材料。
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其他小组提问和评价。
02
密度基础知识
密度的定义
总结词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详细描述
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占体积的比值,通常用符号ρ表示。密度反映了物质 本身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密度知识应用讨论与分享
总结词:拓展思维 总结词:交流经验 总结词:提升能力
详细描述:讨论与分享环节鼓励参与者分享自己的应用 实例和心得体会,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详细描述:参与者可以在这个环节中交流学习经验和实 践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成长。
详细描述:通过讨论与分享,参与者可以提升自己的知 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活动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第1课时)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活动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第1课时)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第1课时)学案教科版一、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二、重点与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过程:复习检测1、在三个同样的瓶子里,分别装着水、酒精和汽油,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最大的是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

2、一个能装下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A、酒精B、汽油C、硫酸D、冰新课教学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是100 g,体积是6 cm3 ,请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否是纯金的?练习:甲乙两个金属块,测得质量分别为甲为15cm3,290g,乙为5、4cm3,48g,你能鉴别出金属块可能是什么金属吗?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从一块大碑石取一小块样品,测得质量是140 g,用量筒装入100 cm3的水,然后将样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到150 cm3,求这种碑石的密度?如这块大碑石的体积是30 m3,求这块碑石的质量?练习:一间普通教室的空气的质量最接近?A、200gB、200kgC、2000gD、20kg③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线的长度某工厂要用截面积为25毫米2的铜线89kg,应买这种铜线___________米。

课堂检测1、二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其中液面较低的一瓶里面装的是_______。

2、1t水结成冰后,质量是_______kg,体积是_______m3。

1m3的冰熔化成水后的质量是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

3、一只茶壶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2千克。

若用它去装酒精,最多能装_______kg。

4、风筝要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的材料,制造机器底座要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的材料。

5、一只铜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的密度为ρ,若从瓶子放出一半质量气体,则瓶内余下气体的密度将()A、仍为ρB、变为ρ/2C、变为2ρD、变为ρ/46、某钢瓶内所装氧气密度为8千克/米3,一次电焊中用去其中的1/4,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kg/m3。

八年级物理说课《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说课《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说课稿

《密度知识应用沟通会》讲课稿一、教材剖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学生经过学习前二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征有所认识,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易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必定的知识贮备和方法累积。

而这一节课正是利用测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其均匀密度并加以利用的一节活动课,是理论联系实质且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活动课,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达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沟通的意识。

别的,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想能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拥有培育功能。

二、学情剖析:从初二学生的心理特色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研究的修养,他们从事物的对峙一致中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说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希望持续研究并且去解决必定的生活问题。

因此在教课各个环节中注意经过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下手,再经过猜、想、剖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办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经过学生动脑剖析、着手操作来解决碰到的问题,这样不单启示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固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认识了一些常有的丈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丈量工具仅是经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实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资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因此在这一节课的讲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丈量数据剖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合时剖析。

三、设计理念做到着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构造,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讲堂既充分、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优教课件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优教课件

V2。
ρ= m
④石块的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V__2_-__V_1_。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
1、会选择适当的器材及方法测物体的质量和体 积。 2、会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鉴别、计算体积或 质量。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报告1:铅球是铅做的吗 自主学习:观察图6-4-4,方案中,因哪步操 作造成实验误差较大?
误差原因:铅球被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V会 偏大,结果密度值偏小
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情况下你有什么改 进方案是?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报告1:铅球是铅做的吗 改进方案:
V2 V1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报告2:测量砖的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报告2相应文字,分析如何测 量吸水物体的体积? 措施:
第四节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课前回顾
1、计算密度的公式是:_ρ_=____mV__ ;由m此可知
,计算质量时m=ρV ;计算体积V=___ρ___。
2、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一小石块的密度? ①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 ,记为m。
②向量筒中倒入_适__量__的水,记下体积为V1。 ③ 将小石块浸没量筒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
B、用天平和量筒测出样本的质量和体积,计
算密度 (3)Vm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注意 1)对于形状不规则或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的物体
取样法,测密度
用V=m/ρ,求体积 2)对于不能直接测量的庞大物体
取样法,测密度 m=ρV,求质量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二、能力目标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三、素养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2.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盐水选种视频)师从录像中大家知道了农民伯伯是如何选出优良种子的.可见,密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回忆,我们生活中还利用密度知识做了些什么?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评,给予鼓励.师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讨论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新课】一、展示自己设计的本章的知识结构师请同学们自己复习本章知识,并进行整理归纳。

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故事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本节课,首先展示我们总结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大家认识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测定方法,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弄清质量与密度的区别.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有原来的1/2,但密度却不变.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一瓶水,温度由0°C上升到4°C,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却变大,故4°C的水的密度大于0℃的水的密度.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二、探究密度知识的应用师大家阅读了课本第122页的内容,了解了三组学生汇报自己密度应用的研究课题,让学生不但了解了密度的应用,而且还学到了利用密度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仔细来学习,体会他们的探究成果,学习他们的探究活动.1.密度与物质鉴别师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人们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玩具商品,表面的颜色与金子的颜色相同,它们真的是金子做的吗?你如何鉴别呢?好,下面首先来看一道例题.例题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22页例题: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下面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然后教师点评.师从前面密度表,我们知道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但也有部分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相同;冰和蜡都是固体,它们的密度相同,因此,为了准确地判断是哪种物质,除了利用密度外,当然还要结合物体的颜色、气味、透明度、是否燃烧、硬度等物理性质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归纳: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师请同学们思考:当物体为空心时,由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来的密度比密度表上标明的密度要小,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这时求出的密度是物体的平均密度,而密度表上标明的密度是指物体在实心状况下的密度.2.利用密度公式巧测厚度或长度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利用密度公式巧测物体厚度或长度的方法:(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L;(2)此金属丝的密度ρ.解析:(1)根据题意可采用比例法求金属丝的总长.因为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又因为这捆金属丝与选取的金属丝规格相同,即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长度成正比;(2)根据第(1)问中求出的总长和横截面积可以算出这捆金属丝的体积,然后用质量除以体积算出密度.师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多媒体展示)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麦场上,人们利用风力来扬场,分拣饱满的麦粒与瘪粒、草屑等.在商业中鉴别牛奶浓度、酒的浓度.在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等等都用到密度的知识.除此之外,密度知识还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设计师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制造材料的密度及其性能选取不同的技术要求: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师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密度的知识?生1:用密度小的塑料泡沫制作救生衣、儿童玩具等;生2:鉴别金属首饰,如戒指、耳环等;生3:调制鸡尾酒.生4:用空心钢管制造自行车、摩托车车架等,以减轻重量.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很棒!归纳起来,密度的应用还体现在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特技表演看到很高大的物体倒塌砸在演员的身上,演员却丝毫无损没有受伤,这说明这些倒塌的物体是用密度小的材料制成的B.包装物品时用泡沫,主要是因为泡沫硬度小,容易弯曲变形C.铝合金用来制作门窗是因为铝材料的硬度小、耐腐蚀D.密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体解析:在拍特技电影时搭建的高大建筑物往往用密度小的材料制成,这样便于减轻重量,倒塌下来不会砸伤演员.泡沫塑料的密度小,同等体积的情况下质量小,运输方便.铝合金作为门窗的材料主要是利用铝的密度小,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小.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而不是鉴别物体.答案:A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利用密度知识选择材料、选择种子、鉴别物质确定物质的经济价值等等。

6.4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6.4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V2 V1
报告一:铅球是铅做的吗 1.用台秤称出铅球的质量m; 2.用图示“补水法”测量铅球的体积V。
铅球放入容器 加水至标志处 取出铅球 用量筒加水至标志处
评估:用图示“补水法”测量铅球的体积是否精确?会对密度 的测量值造成什么影响?如何改进? 铅球被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V会偏大,密度值的测量值偏小
密度/(g·cm-3) 19.3 11.3 8.9 7.9 2.7
11.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 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杯 子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 114g,测得装满水的杯子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 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杯中,当杯子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 橘,接着用抹布把杯子外壁的水擦净,再测得杯子和剩 余水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 题:(1)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2)这个柑橘的 体积是多大?(3)这个柑橘的密度是多大?(4)小明 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 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鉴定一元硬币由什么材料制成。
实验原理是什么?如何较为精确的测出一元硬币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原理: m
V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10 枚一元硬币的质量,记为m;
(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 (3)将10枚硬币放入量筒中,记下水和硬币的总体积为V2。 (4)计算密度:一元硬币密度表达式: m
8.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00g,装满水后共同质量 是6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共同质量是500g,求 这种液体的密度.
9.农作物的选种是用盐水来进行的,需用的盐水 的密度为1.1×103kg/m3,现配制了50dm3的盐水, 质量为60kg,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 应加盐还水?加多少?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师版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师版

第六章第四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设计教师: 温晓悦审核教师:崔春英本节课课标要求为:1、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既包括知识性目标又包括技能性目标,学生既要学会实验操作,同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身见解的意识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知识点目标要求出题形式题目数量难易程度(易、适中、难)日常生活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利用密度知识解释现象选择题 1 易密度的大小比较能够通过m-V图像获取信息,包括密度的大小比较及密度值的计算选择题 1 适中密度的应用一(鉴别物质)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质的密度,对照密度表,判断物质的种类选择题、填空题2 易、适中密度的应用二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空心计算,比例,求平均密度填空题,选择题3 适中密度的应用三(密度、质量与体积的综合计算)对于质量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能利用公式m=ρV算出其质量对于体积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能利用公式V=m/ρ算出其体积。

计算题 4 适中、难特殊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能够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测出物体的体积,求出物质的密度实验探究题 1 难巩固性作业:1、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2、有一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用天平秤得它的质量为54g,将其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20mL水,由此判断这一固体是()A.铝;B.花岗岩;C.铁、铝合金;D.不能确定3、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共24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共24页)

将铅球放 到容器中
加水到标 记处
取出铅球
用量筒加水到标志处 ,量筒所加水体积就
是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 V水 = V铅球 =
学生甲:根据ρ=m/V ,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
ρ= m V
5319c09gm 357.83g3cm 3
学生乙:查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ρ球<ρ铅,
学校的铅球不是铅做的,主要成分是铁。

5. 宋代地方官员任职回避的地域范围 进一步 扩大, 严格规 定官员 只能在 田产所 在地以 外的区 域任职 。

6. 在限定行政区域的基础上补充里程 限定, 是清代 较明代 在地方 官员任 职回避 制度制 定上更 显细化 的表现 。

7.中国古典园林崇尚格局的错落有致 ,而西 方近代 古典园 林则追 求布局 严谨与 对称, 这从一 个侧面 反映了 中西文 化存在 着差异 。
3.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人们积累了很 多丰富造酒经验,同时也创造出了很多著名的品 牌,如五粮液、茅台、杜康等,其中茅台酒还被 誉为“国酒”,远销海内外.当然我们大家年纪 还小,还不能喝酒,否则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 害.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粮液的商标,请 大家根据商标上标注的数据求出酒的密度,试试 看!
或用排砂法
报告3
课桌的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 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 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 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
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 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 (样本
)。
报告3 课桌的体积有多大
(板书)m1=15kg (课桌), m2=28g (样本)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 娜和渔 夫的勤 劳、淳 朴和善 良,学 习他们 宁可自 己受苦 也要帮 助他人 的美德 。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
1.密度公式: ρ =
m V
密度的物理意义: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
2.测物体密度的方法:
(1)测质量 (2)测体积 (3)求比值
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 会
学习目标
1.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知道利用密度处理实际问题的一些方法.
新课教学
一、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求:m酒精。
解:V水
m水

1kg 1103 kg
/
m3
1103 m3
V酒精 V水
m酒精 酒精V酒精 0.8103kg / m3 1103m3 0.8kg
答:这个瓶子能盛0.8千克的酒精。
知识总结
1.鉴别物质的思路方法
(1)先求出物质的密度.
(2)查密度表确定.(此方法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真伪)
2.(青海中考)小明学习了密度测量的知识后,想知道自己收藏的一块小石头的密度值,于是在征求老师同意后和小 华在实验室进行了测量。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 衡,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___右___端调。 (2)把细线拴在石头上,先用量筒测出了石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石头的体积为___3_0__cm3。 (3)再把石头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石头的质量为___8_1__g。 (4)这块石头的密度为___2__._7_×__1_0_3_kg/m3,这样测出的石头的密度值会偏____大__(填大”或“小”)。
我们先用台秤测出课桌的质量,再用取样发测出课桌
的密度,利用公式V=m /ρ求体积.
实验器材: 课桌、台秤、与课桌材质相同的小木块、天平、

教科版八上《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word学案

教科版八上《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word学案

第三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学案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温故知新:1.某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________2.密度的单位是由_____的单位和_____的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常用的密度的单位还有_________。

3.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过程:1.质量与密度的区别质量是物体的____性,而密度是物质的___性,如一杯水结成冰,____不变,但______却减小了。

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_____不变,但因为____要发生变化,所以____要发生变化。

一瓶水,温度由0℃上升到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却变大,故4℃的水密度活动一:组长验收(2分钟)活动二:组内研讨并汇总出自学中的问题,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8分钟)活动三: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怎样测量铅球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有其他方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钟)活动四:利用天平测质量,利用量筒测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密度大小。

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出砖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钟)活动五:通过测________,再利用公式___________计算出课桌的体积。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优秀教案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优秀教案

第四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身见解的意识.2.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教学重、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突破】先让学生理解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再通过交流讨论会的方式,突破密度鉴别物质和密度特殊测量,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公式及变形式的运用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天平、量筒、水、台秤、烧杯、胶头滴管等.学生准备: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头、白糕等.【教学过程设计】- 3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密度知识的应用,在进一步理解密度概念、公式、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应用的角度对知识点加以拓展与延伸,使学生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知道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材中的报告应用性比较强,学生也比较熟悉,很感兴趣,学生对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总想弄清楚其中隐含的奥秘,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并且学生能够脱离教材自己设计出测量方法.第二篇章:交流讨论(5) 教材中用的方法与你采用的方法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一个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6) 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评估: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哪些测量过程可能产生误差?如何减小误差? 第三篇章:拓展应用(7)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8)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线的长度?怎么知道课桌的质量?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验进行课上探讨,也可以安排课下探讨,以训练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一、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讣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休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

三、教学过程
展示学生设计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提前自己复习本章知识,并进行整理归纳。

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故事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本节课,首先展示学生总结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测定方法,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弄清质量与密度的区别。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1/2,但密度却不变。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一瓶水,温度由0C上升到4 C,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却变大,故4C的水密度最大。

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

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课题
通过三组学生汇报自己密度应用的探究课题,让学生不但了解了密度的应用,而且还学到了利用密度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该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自主的、开放的、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活动过程一般包括:选择课题、制定方案、实施、总结、交流五个阶段。

前四个阶段是学生课下进行的,
“交流”安排在课上。

在活动实施之初,一般由教师设计撰写活
动方案,但随着活动的展开,就要指导学生撰写方案、计划。

这个活动安排在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节,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实验探究和活动,已有了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将各报告的教学意图简述如下,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参考。

安排报告1是要让学生掌握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报告2是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天平测质量,利用量筒测体积,然后应用密度公式来计算物质密度大小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报告3是要让学生掌握应用密度公式来计算物体体积的方法。

在整节课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比如:小组在报告了他们如何证明了铅球不是铅做的之后,其他同学提出用直尺、三角板测铅球的直径,就能测出铅球的体积。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溢水杯、量筒测量铅球的体积等等。

本节课也可以设计其它活动。

如:①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是什么物质的?②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③怎样知道一个不
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
细铜线的长度?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