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季鸾】(1888~1941)报人。名炽章。榆林人。1905年留学日本。其间加入同盟会,主编会刊《夏声》,鼓吹革命,走上“言论报国、新闻救国”的道路。1911年归国,应于右任邀请赴上海主编《民主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经于右任推荐,任孙中山的秘书,起草了《临时大总统宣言》等重要文献。从1915年起创办《民信日报》、北京《中华新报》,揭露袁世凯、段祺瑞复辟帝制、丧权辱国的罪行,因此两次被捕入狱。从1926年起担任《大公报》总编辑,主持笔政长达15年之久,力主使该报成为反映中国自由舆论的喉舌。九一八事变后,他以民族大义为重,强烈反对伪满洲国,明确提出“对日无和平之可求”、“必须抗拒至最后时日”。1934年他突破国民党封锁,对革命根据地作了客观介绍。1935年底连载长篇通讯,向全国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相。七七事变后,他主张共赴国难,坚决抗战,写了许多鼓舞人心的社评,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指出中国已面临亡国的危险,“只有彻底牺牲,才能自救”。1941年《大公报》获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新闻奖。同年9月6日,因长期积劳成疾,在重庆逝世。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公葬。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给予他极高评价,称其“功在国家”,是“文坛巨擘,报界宗师”。

【尤仙航】(1900~1995)传染病专家。又名鸿炳。榆林人。1917~1923年就读于榆林中学。1930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后入北平中央防疫处及同仁会北京医院,研究细菌学及临床医学。

1931~1932年陕北流行鼠疫、霍乱,他为防疫奔走呼号,不遗余力,率医疗队深入重疫区,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将该病迅速扑灭。1933~1937年间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进修,获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陕西省卫生处防疫检验科科长、省立传染病院主任、西北大学医学系教授。1941年在西安开设弘慈诊所。1946年回榆林继续行医。后来担任榆林县人民医院院长,榆林县和陕西省人大代表、榆林县政协副主席。他擅长传染病、内科疾病的诊治,并掌握日、德、英语。先后撰写专业论文30余篇,译文10多篇。50年代初,被国务院聘为陕北、伊盟烈性传染病防治顾问。

【胡星元】(1903~1993)爱国港商。榆林人。早年因家贫辍学,到银炉当学徒。后学会驾驶汽车,先后在沈阳、西安从事营运。抗战胜利后,他与友人合资在香港与美国之间从事贸易。1982年秋,他以80高龄重返阔别60多年的故乡。此后10年间,他为振兴家乡文教卫生事业,共捐献人民币1000多万元,修建“星元图书楼”、“星元小学”、“星元医院”(由陕西省政府命名)。为了表彰他的义举,榆林各界人士集资修建了“星元功德牌坊”,同时推举他为陕西省政协委员、榆林市政协名誉主席,并出版了《胡星元传》和《悠悠故乡情——胡星元先生与榆林》画册。

【高普煦】(1873~1924)地方绅士、教育家。字晴轩。榆林人。自幼攻读旧学,学习近代科学,尤长于数学。历任三原宏道书院教习,榆阳书院教习、山长。有“榆林人教数学者自晴轩始”之说。辛亥革命时积极推动榆林的民主革命运动,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地方士绅

学子纷纷拥护国民政权。他从自身和族人做起,倡导男剪辫、女放足,开榆林风气之先。民国初年出任定边县长,廉洁守职,颇得民心。后当选陕西省参议员。他与本籍清末进士张立德以先贤刘增泰遗稿为基础,拾遗补缺,撰成《榆林县志》,有手抄本传世。1915~1916年任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校长。井岳秀就任陕北镇守使后,争取到捐助银元1400元,用于整修榆林中学校园。晚年辞去公职,居家读书教子。

【胡鼎彝】(1854~1926)清末翰林,民国初年豫北总办。字味笙。榆林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改编修,充任国史馆协修,镶黄旗官学查学官。二十七年(1901)出任湖北学政,新旧学并举,学风蔚然。秩满述职,遣河南省任用,历充省仕学馆总教习、学务公所总课长、陆军小学堂总办、道口粮货捐局总办、河南劝业道等职,在河南怀庆府期间筹办沁河埝工有功,加二品顶戴。时英国商人在焦作开办煤矿公司,与当地人发生冲突,他据理力争,维护主权。民国初年充豫北总办兼河南法政学校校长。

【高枫】(1854~?)清光绪进士、知县。字润生。榆林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随后出任福建闽清、清流、屏南知县。在清流就任时,匪患大起,书院残毁,他到任后即平定匪患,安定地方,并捐资重建斋舍,延师教士,振清流学风。该县人民苦役甚多,高枫裁革殆尽。凡百姓讼狱,随到随结。在福建三县任职计18年,多有建树,声誉颇隆。后改任山西定襄知县,未及赴任即卒于京城。【李棠】(1865~1924)清末书法家。字镜蓉。榆林双城人。19

岁中举,后赴京赶考落榜,入北京书馆继续攻读,历时16年,学业大进。尤擅书法,参加京师竞赛,名列第七。民国初年任靖边县长,执事3年,削减杂税,倡兴水利,发展生产,捐资办学,救济贫寒,深得百姓好评。回榆后被公推为商会会长。其书法在本省与于右任、王雪樵齐名,榆林当时匾额多出其手。他与白介徵书写“北临雁塞”、“南迭乌延”、“万流仰镜”、“驼峰拥翠”等横匾,至今镌刻在榆林钟楼上。红石峡摩崖石刻中“功在名山”4个大字,为其传世墨宝。【张玉麟】生卒年待考。清代福建省陆路提督。字正仁。榆林人。父鹏程,清顺治初授宁国副将职。康熙九年(1690),玉麟袭世职,授直隶保定参将。十四年秋,新河张可大发动兵变,玉麟以百骑夜袭敌营,败其万众,后晋升陕西定边副将、山东沂州副将、温州总兵,后又调守台湾。三十八年(1699),吞霄社土番叛变,鸡笼、淡水、二澳等地闻风而动。他选将遣兵,直抵吞霄,擒斩叛酋。接着授计部下,擒斩了各处叛首,海疆遂安。不久晋升福建省陆路提督,凡12年,政绩卓著,御赐匾额“机宜果断”、“奕世承休”。

【杨增占】(1918~1964)全国劳动模范。横山县武镇人。1957年在担任榆林县农林水牧局长期间,提出“兴修水利,治理沙漠,开发榆东渠”的方案,并创造性地提出“引水拉沙,开渠造田”的计划。历经一年多苦战,修成了长达35公里的“沙漠运河”榆东渠,征服了600多个沙丘,形成500多个自然海子,200多个人工池塘,造田28万多公顷。1958年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6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