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训练法
孤独症行为训练方法
孤独症行为训练方法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是孤独症患者。
当他第一次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满是沉重和担忧。
这孩子啊,就像一颗独自闪烁在遥远星系的星星,看似在我们身边,却又仿佛和这个世界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
那什么是孤独症呢?简单来说,就好像孩子被困在了自己的小世界里,很难和外界有正常的互动。
不过,可别灰心呀!就像每一把锁都有对应的钥匙一样,针对孤独症的行为训练方法就是打开孩子与外界沟通大门的钥匙。
先说说结构化教学法吧。
这就好比给孩子搭了一个有明确规则的小房子。
在这个小房子里,每一个空间都有它的作用。
比如说,学习区就专门用来学习,休息区就用来休息。
我看到朋友按照这个方法,把孩子的房间分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孩子开始慢慢地知道,在书桌前就是要读书、写字,在小床上就是要睡觉。
有一次,我去他们家,看到孩子自己主动走到书桌前坐下,我的朋友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他兴奋地说:“你看,这方法真的有点效果呢!”还有一种方法叫应用行为分析(ABA)。
这就像是一场耐心的游戏,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我陪着朋友带孩子去做ABA训练的时候,看到训练师特别有耐心。
比如训练孩子表达需求,如果孩子想要一个小玩具,训练师不会直接给他,而是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比如说出“我想要玩具”。
刚开始孩子很不配合,就像一只倔强的小牛,怎么拉都不动。
可是训练师没有放弃啊,一遍又一遍地引导。
慢慢地,孩子真的开始有反应了,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的需求了。
这时候,我和朋友都感觉像是看到了黑暗中的一丝曙光,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社交故事法也很有用。
这就像是给孩子讲一些特别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专门为了让孩子理解社交情境而编写的。
我朋友就自己动手写了好多社交故事。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在超市里如何跟别人打招呼的。
他把故事写得很生动,还配上了简单的图画。
他拿着这个故事给孩子读,读了好多遍之后,再带孩子去超市的时候,孩子居然主动对收银员笑了笑。
这小小的举动,在我们看来就像一个巨大的胜利。
新生儿的五项行为训练及方法
新生儿的五项行为训练及方法新生儿的五项行为训练是指针对新生儿的一系列行为培养和训练方法,旨在提高他们的认知和发展能力。
以下是对新生儿的五项行为训练及方法的详细介绍。
1. 视觉训练:新生儿对于外界的事物和景象非常敏感,他们通过视觉接触能够认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
因此,视觉训练尤为重要。
具体方法包括:- 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将各种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玩具放置在婴儿周围,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可以使用具有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像或幻灯片,刺激他们的视觉发育。
- 和婴儿进行视觉互动:用亮色的玩具或图片逐渐在婴儿视野内移动,这能够激发他们的视觉追踪能力,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 高频率眼接触:与婴儿保持眼接触,通过眼神交流加强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有助于新生儿的视觉发育。
2. 听觉训练:新生儿对声音非常敏感,通过听觉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觉感知和语言发展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听觉训练方法:- 柔和的音乐:播放柔和轻缓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或钢琴曲,让婴儿保持轻柔舒适的情绪,帮助他们放松并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 儿歌和童谣:唱儿歌或童谣给婴儿听,让他们感受音调和音乐的节奏,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提前感知和识别语言。
- 与婴儿进行说话:与婴儿进行轻声细语或说话交流,既可以加强亲子间的维系,同时也能帮助婴儿学习和模仿语言。
3. 语言训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语言训练对新生儿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语言发展的方法:- 频繁对话:与婴儿进行频繁的对话,重复使用简单的词汇和短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语言的基本单元。
- 听故事:给婴儿讲故事,可以用简单的图片或绘本,使他们逐渐明白故事情节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 手势模仿:教婴儿一些简单的手势,如挥手、拍手等,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肌肉协调能力,还能帮助他们理解手势与语言的联系。
4. 运动训练:运动是婴儿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基础,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加强他们的肌肉力量和掌控能力。
7个实操步骤1套有效的行为训练方法3个典型的情绪场景案例
7个实操步骤1套有效的行为训练方法3个典型的情绪场景案例有效的行为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
下面是一个包含7个实操步骤的行为训练方法:步骤1:设定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希望培养的行为习惯或者想要改变的情绪状态。
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进行30分钟的运动,或者希望能够更加冷静地面对压力等。
步骤2:制定计划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包括每天需要进行的行为或者需要改变的情绪场景,以及具体的时间安排。
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后立即进行运动,或者在面对压力时采取一些放松的方法。
步骤3:建立触发器为了确保能够按计划行动,我们需要建立一些触发器,帮助我们养成习惯。
触发器可以是一些物品、环境或者特定的时间点。
例如,每天早上穿上运动装备就是一个触发器,提醒自己进行运动。
步骤4:积极强化在行为训练过程中,积极强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奖励,以增强想要培养的行为习惯。
例如,每次完成早上的运动后,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或者吃一块巧克力。
步骤5:建立支持系统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继续坚持下去。
可以找一个朋友或者家人作为支持系统的一部分,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目标和进展,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步骤6:持之以恒行为训练需要时间和坚持。
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困难和阻力,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绪状态就会越来越容易。
在训练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目标的重要性,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步骤7:反思和调整定期反思自己的训练过程,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如果达到了目标,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情绪状态。
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可以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以下是3个典型的情绪场景案例:情绪场景案例1:面对压力在工作或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些压力,导致情绪紧张和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情绪:1.深呼吸和放松: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让自己更加平静和冷静面对压力。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考点精髓:班级管理的方法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考点精髓: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了解班级学生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解决班级教育管理问题的方法.
(二)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和班级学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学校任务和班级实际情况,共同规划班级或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一定的层次,逐级落实,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使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
(三)情境感染法
情境感染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利用或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以境育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的方法.
(四)规范制约法
规范制约法是用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行为,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五)舆论影响法
舆论影响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通过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形成积极的、浓厚的班级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从而对身处其中的每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方法.健康的班级舆论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对学生给予辅导、疏导或进行沟通,解开学生心理症结,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方法.
心理疏导法的常用方式有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和认知疏导法三种.
(七)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是指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劳动等实践活动中,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的行为改变技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矫正,使其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宠物行为训练方法
宠物行为训练方法嘿,你们瞅见过我家那只疯狂的小狗吗?对,就是那个整个家都是它玩具的小家伙。
我告诉你们,要是不好好给这家伙训练,它得把我们家整个搞垮了。
所以我就得赶紧操起家庭教练的大旗,对付这只顽皮的家伙。
首先,彩虹屁一边站,现实一点,训练小狗其实和训练小孩差不多。
就是用点耐心和技巧,慢慢教会它们规矩,其实比你想象中要简单。
第一步,你先要给这只小家伙一个自己的地盘。
就像你家的卧室一样,有个安全感,是吧。
狗狗也一样,让它有个自己的地方,比如一个小小的狗窝,它就心安理得地在那里呼呼大睡,不到处乱窜。
然后呢,别光惯着它,狗狗也得学会一些基本的规矩。
比如,别随地大小便。
别说,这个问题可是头大了不得,我试了一招,你们听听,管用。
当它乖乖在指定地点大小便的时候,要给它点奖励,比如零食啥的,这个小家伙,也馋贪财的。
再来,发现它做错了事情,也别只会唠叨啊,得及时制止。
但千万不要打骂它,有些人脾气大,一气之下打了小狗,你想啊,小狗还不知错,挨打了以后吓坏了,那可咋整。
所以,制止要及时,可别冲动出手。
最后,还有一个超级有效的训练方法,那就是良好的示范。
对呀,这小东西可是天生的模仿大师,看主人怎么样,它就怎么样。
所以你做对了,它自然也就学会了,天经地义。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了解你的宠物”。
就像了解你的朋友一样,知道它的喜好和怕怕,这样训练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总之,宠物行为训练其实就是一场互相沟通的过程,你懂我,我懂你。
要是你家有一只顽皮的宠物,赶紧动起来,给它来一场行为训练吧,你会发现,原来和小动物“对话”也挺有趣的。
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
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 儿保科 雷雅兰
DTT与ABA
DTT的英文全称是“discrete Trial Teaching",中文可译为"回合式操作教学 法”或“分解式操作教学法”。DTT是行为训练【即ABA】的具体教学操 作方法。
DTT及其四要素
DTT 是一个非常具体,非常 系统的教学方法,在孤独症 儿童学习任何一个课题时几 乎都可以使用它。 DTT 每个 回合都由四个必须要素组成 【见下图】。使用 DTT 教孤 独症学生必须了解和正确运 用这四个要素才能有效。
1.分解课题:
2.给予奖励:
3.及时强化:
指令反应结果源自暂停DTT四要素/步骤
1.【指令】DDT的第一个步骤是指令(或其他一种诱发一个反应刺激)这是一个Trial回合的 开始,一般情况下指令是由老师或者家长发出的口头指令,也可能是视觉方面的刺激(如, 出示一物品)。发出指令的时候要注意简单和清晰
2.【反应】第二个步骤是观察由学生做出的回答或其他反应。老师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自己 要求学生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要在指令发出前就定下正确反应的标准。
3.【结果】在学生做出一个反应后马上就有结果体现出来,以对他的这个反应做出反馈, DTT的第三个步骤结果的作用是告诉学生,他做的是对还是不对。如果他反应的正确,结 果应是强化(给予奖励),如果他没反应正确,则不给予强化。
4.【暂停】每两个回合之间要稍微休息几秒钟。这样可以为下一个回合做准备。
ABA的基本概念———DTT技巧原则
宠物行为训练的重要性与方法
宠物行为训练的重要性与方法宠物行为训练是每位宠物主人都应该重视和关注的方面,它不仅仅有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宠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还能提升宠物的自我管理能力,保障其在社会中的安全与适应能力。
本文将探讨宠物行为训练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一些常用的行为训练方法。
一、宠物行为训练的重要性1.建立良好的宠物与人类关系:宠物行为训练可以帮助宠物逐渐适应人类社会的规则和生活方式,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宠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通过训练,宠物不仅能学会基本的指令,还能理解并遵守家庭成员的要求,减少冲突和不愉快的发生。
2.增强宠物的自我管理能力:行为训练可以提升宠物的自控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和情境。
宠物学会了基本的行为指令,如坐下、待命等,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会因为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或恐惧。
3.确保宠物的安全和适应能力:通过行为训练,宠物可以学会遵循主人的指令、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对宠物的安全至关重要。
例如,当宠物走失或处于危险情况时,它能够听从主人的呼唤,等待安全救援。
此外,通过行为训练,宠物还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人和其他动物,减少与他人的冲突与伤害。
二、宠物行为训练的方法1.正面强化训练法:这是一种温和但高效的行为训练方法。
通过奖励宠物在正确时间和正确方式下的行为,来增强其该行为的表现。
例如,当宠物按照主人的指令完成某项任务时,主人可以给予宠物食物、声音或善意的触摸,以表彰和奖励其良好表现。
正面强化训练法重视奖励和激励,能够积极地建立宠物的自信心和积极意识。
2.方法链训练法:这是一种逐步引导宠物学会复杂行为的方法。
它通过将某一行为分割成多个小步骤,逐步教导宠物完成整个行为。
例如,当训练狗狗“握手”时,可以将其分为坐下、抬起前爪、伸出爪子等多个步骤,分别进行训练,并逐渐将这些步骤组合起来,形成最终的行为。
方法链训练法可以帮助宠物慢慢理解并完成复杂的任务,提升其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3.反应指令训练法:这是一种通过建立宠物与指令之间的关联来训练宠物行为的方法。
思想品德课行为训练十法
思想品德课行为训练十法以下是关于思想品德课行为训练十法,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
当前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
这些方法在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对思品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但这些方法大多停留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上,缺少学生自己亲身的实践。
为此,1996年9月我们成立了“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方法之一——‘行为训练法’及其运用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组。
所谓“行为训练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在形成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行为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具有具体性:行为训练法把抽象的道理、要求,变为具体的行为实践;多样性:行为训练法有多种具体方法,一堂课上可同时运用几种,教学形式多样;实践性:行为训练法强调学生练,给学生创造了许多实践的机会;生动性:行为训练法既是课堂教学中多种具体方法的运用,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因而课堂教学较为生·动。
行为训练法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又有怎样的效果呢?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总结出了10种具体的训练方法:1.先讲后练先将行为训练的目的、内容、要求和规范化动作讲清楚,然后让学生进行训练。
如教师在上一年级思品课《上下楼梯靠右走》一课时,先讲清上下楼梯靠右走的道理,然后讲清要求:“那边左,这边右,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奔跑、不停留,挨着次序慢慢走,不做游戏不搭肩,道路通了多安全。
”接着,教师让小朋友认识“左”和“右”,再示范靠右走的动作。
小朋友们明白要求后,一组组地模拟“走楼梯”(可在教室前部的地上画线当楼梯台阶,并指出“上”和“下”),也可以让小朋友排着队伍走楼梯,进行实地练习。
这种先讲后练的做法,好处是让学生明白了要求再付诸行动,可以在行动一开始就走上正轨。
所以在行为训练中被普遍采用。
2.先练后讲先让小朋友进行一些行为训练,从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然后给学生讲行为训练的道理和要求。
行为技能训练法的案例分析
行为技能训练法的案例分析行为技能训练法(Behavioral Skills Training, BST)是一种用来训练个体特定技能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通过结构化的步骤和实践中的反馈,帮助个体掌握和改善特定的行为。
下面是一个案例分析,介绍如何使用行为技能训练法来帮助一个学生改善其学习技能。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学生,他在学习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
他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组织能力,容易分心并且经常忘记复习。
他的家庭和老师都担心他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因此决定使用行为技能训练法来帮助他。
步骤一:说明和模拟首先,老师会向小明的家庭和他本人解释行为技能训练法的目的和过程。
他们将讨论如何提高小明的学习技能,如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然后,老师会模拟正确的学习行为,例如适当分配时间、使用学习计划和记笔记等。
步骤二:示范在这一步骤中,小明的老师会示范正确的学习行为,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行为是重要的。
例如,老师会展示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使用学习工具和如何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等。
小明会观察并学习这些示范行为。
步骤三: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家长和老师会扮演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模拟学习场景。
他们会与小明一起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使用正确的学习技巧和行为。
他们将给出实时的反馈,并帮助小明纠正任何错误或不良的行为。
步骤四:反馈和鼓励在这一步骤中,家长和老师会给予小明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他们会表扬他正确使用学习技巧的地方,并给予具体的反馈,帮助他改正错误。
他们会讨论他的进步,并对他的努力给予赞赏。
步骤五:实践和评估在这个阶段,小明将开始实际应用他学到的学习技巧。
他将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尝试将他的学习技巧应用到日常学习中。
家长和老师会继续提供支持和指导,并监控他的学习进度。
步骤六:评估和修正定期进行评估是确保小明的学习进步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将定期监测小明的学习表现,并评估他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技巧。
如果有需要,他们将根据评估结果对训练计划进行相应修正,以确保小明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1、ABA的理论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2、DTT的五元素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停顿3、塑造法4、连环法5、目标的分解与设置6、泛化与巩固7、常见的错误情绪8、ABA回合操作一、ABA的理论创始人:洛瓦斯什么是ABA就是一种行为干预的训练方法1、概念:对发育障碍儿童行为的干预及训练操作性方法的体系;名称:应用行为分析法、行为训练法、行为技术、行为改变技术简称:ABA核心:强化理念:体验与交往的愉快2、理论基础与原理A、学习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是可以塑造的●前提是“控制条件”正确●重要的是展示结果:期望行为——奖励强化不期望行为——忽视/惩罚B、行为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俄国生理学家提出●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设计预期的反应、有选择刺激和对反应的处理结果;如:当狗听到铃声时,能吃到肉,可分泌唾液刺激物行为行为改变的公式:S刺激 R反应 C结果/强化可控制的可改变的可控制的孩子干净逗、抱哭、闹孩子脏、流涕不逗不哭、闹3、ABA与孤独症①为什么ABA适合孤独症■孤独症儿童的障碍最终体现在行为上:医学检查核磁共振、脑电图、CT等都不发现异常,家长最先发觉是无语言,刻板行为、不与人交流等特征发现的;■他们有严重的信息输入障碍;■医学上因病因不明而无法“对症”,行为改变则为矫治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切入点;②ABA的四大设计特点1孤独症的人际关系障碍是因知觉障碍导致;●寻求各感觉刺激不注意他人,造成认知困难,交流困难——技巧●知觉异常导致情绪异常——欲望、条件●知觉异常学习困难运用ABA教2行为训练从障碍结果入手:玩手寻求视觉刺激┇用其它代替制止减少强化正向引导强化3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4训练的效果可以预测和量化;③ABA的四个操作特点拿球给妈妈步骤分解●对行为进行分解,在DTT中操作:分解: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循序渐进; 拼图●操作中伴随指令和辅助,有期望行为标准;●反复教,注重巩固和泛化;●从“一对一”开始,逐步进展到“小组”2—7人和“集体课”7人以上二、回合操作教学法DTT● DTT五元素: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停顿● DTT回合公式:指令孩子反应结果强化停顿┇辅助5秒内下一回合三、指令——ABA回合操作教学法DTT中的第一要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发指令,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指令,做出反应,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发出1、概念: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时示的刺激;指令可分为:●语言指令让孩子做什么时所说的话●非语言指令手势、示范动作、物品、卡片等文字、眼神注意:在发出语言指令时,经常伴有非语言的指令;2、指令的意义: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意思,建立起自己与别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意识;3、发指令的原则:■统一性——在开始教一个孤独症孩子时,指令要保持一致,以使孩子准确地理解让他做什么;等他学过一阵以后,我们可以将指令改变一下;例1:在开始时教孩子模仿动作时一直说:“这样做;”以后逐渐变为:“小明,这样做,好吗”例2:开始时说:“把书给我;”以后可以改为“把书拿给我”注意:开始时指令必须保持一致,但要尽快地改变它,以帮助孩子泛化;●不重复性——如果指令发出后孩子没有反应,给予辅助,完成一个回合,再发下一个指令;注意: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想要让孩子学会在听到一次指令后必须作出反应;如果我们多次重复:“起立、起立、起立”,孩子会理解为他不必对一个指令作出反应,他可以等待或不反应;孩子不反应时,我们应做的是给予辅助,而不是重复指令;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我们的言语是有意义的,听到我们说话,他就必须作出反应;●与强化结合使用——让其理解声音与动作之间的关系要孩子反应正确时,给予夸奖强化;如果孩子做对了,而我们不对此作出反应,就没有结果,或者说他的正确反应被忽视了;换言之,是我们的行为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要想孩子作出适当的反应,我们就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4、发指令的技巧:●及时:注意力集中的瞬间发指令适时:有动作时发指令,让自发动作成为对指令的反应;●有必要性:①发指令后要坚持说了让他要做到建议:可拿喜欢的东西吸引过来:a、过来:妈妈过去 b、家长无反应②理解反应和动作连贯上有一定困难,必须将这个过程逐一发指令“串珠:拿绳、拿珠、串”拿球●准确、扼要: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①只理解简单——拿球、给妈妈②“别跑”中的“别”哭—停、闭嘴玩手—手放好●可实现性学生的能力范围5、注意事项●环境单一,目标明确,避免不必要刺激;●观察孩子反应,给予必要辅助;●语言指令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做调整;四、反应正确反应强化停顿下一回合错误反应忽略不强化停顿重发指令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下一回合1、指令无反应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无反应停顿重发辅助正确强化停顿5秒后2、明确预期反应:发指令前要明确地知道想要孩子做什么;只有我们自己明确地知道指令的内容和预期反应,孩子才可能明白;因此我们要事先要明确的目标,然后运用指令去达到目标;3、反应标准的一致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应该怎样做,做出正确反应的可能性就高,有助于所有教师及家长都按照同样标准,对同样的正确给予强化;跺脚:标准是两脚抬起来,单脚或脚尖不算4、反应标准的变化刚开始只要两手拍{合起来}学提升多拍几下5、注意反应中附带的不良行为叫拍手又拍手、又摸头{不强化}6、没有正确反应时:■保持镇静,不要着急,更不要和孩子怄气;■对孩子的不适当反应要以忽视;■平静地对孩子说:“不行,再做一遍;”视孩子的个别情况而不同,对有些孩子我们什么都不说,而对有些孩子,我们可以用平静但坚定的语气说“不行;”五、强化●正强化:通过给予奖励性的刺激,促进正确行为反应的增长;正强化的技巧:注意力集中时5秒内及时、夸张吸引小朋友判断准确老师有个预测标准创造机会辅助出现正确反应承诺兑现没有附加条件答应了奖励就要实现,不要再要求另做事情坚持原则做的好,对了才给奖励/哭闹不能心软就给奖励持之以恒坚持一段时间给予强化,不要一次给下次不给说明原因拍手很捧奖励的正强化意义:帮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如学习活动的快乐ABA的重点●负强化:①当正确行为反应出现时,就移去孩子所不喜欢的刺激物;②或当不正确反应出现时,孩子不喜欢的结果就会出现;好好写写字不认真写负强化的意义: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感,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让孩子学习避免负面效果,使做对了本身成为一种奖励一味高频奖励,小孩觉得无价值适当运用负强化穿插负强化的技巧:赏罚分明一开始有不好行为,惩罚了,过后有好行为就该奖励,不要因贵在坚持反复提醒3次机会{1、提醒 2、警告 3实施}与正强化同时使用说明原因打人绑手●正负强化的使用1、制造下面效果和负面效果的反差;2、使用原则:①学习新东西时多使用正强化;②巩固已学会的东西时可以使用负强化;强化物1、概念:在DTT的操作中用来对孩子的正确反应进行奖励的物品和活动;其特点是多样性,即凡是对孩子能起到鼓励性作用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强化物;2、强化物的种类:一级强化物——直接间接与孩子的生理需求有关,如食物、饮品、亲抚、依恋物品等;也称做“初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成为一级强化物信号的事物;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习得的,因为它们伴随初级强化物的反复出现,而对孩子具有了强化的作用;二级强化物又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社会性强化物——鼓励/赞扬的表情和动作;微笑、摸摸头②活动性强化物——中断一下学习,玩孩子喜欢的游戏,听音乐等;唱歌③象征性强化物——分数、红花、硬币等;红旗、印花④内在性强化物——自豪感、完成一个课题后的成就感等;3、强化物的选择——“具有鼓励性”是选择强化物的根本原则;选择强化物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是否是有效的,①“即有效性”小孩喜欢吃的玩的是否安全健康,②“即安全性”刀子、火、风扇危险的不行是否可以做到,③“即可实现性”说到要做得到/做了XX去吃麦当劳,不可能马上实现的所以不行是否可以控制,④“即可管理性”依恋物不可当强化物、糖、大件的会过度强化,吃饱了没动力做事4、强化物的使用原则①◆一级强化物与二级强化物同时使用;②◆二级强化物出现在一级强化物之前;吃了就不管你说什么③◆二级强化物逐步替代一级强化物;④◆避免过度强化;正常化注意` 太多就没价值如果你不注意以下警告,你的强化物很可能“失灵”:给孩子过多的一级强化物——“吃饱了”强化物太单调而缺乏变化——“不好玩”强化的频率①固定频率1:1即对孩子每一次正确反应给予一次奖励,也称作“高频强化”;孩子配合较差时高频强化使用在孩子情绪较差时对孩子提出新课题时②变化频率X:1即在孩子数次正确反应后给予一次奖励,也称为“低频强化”;孩子能够较好地配合时孩子情绪较好时低频强化使用在与孩子进行他所喜欢的活动时课题难度不大或孩子已表现出能够独立完成时区别强化:不同类型的反应给予不同程度强化;离目标远——强度低低强化离目标近——强度高低强化动作辅助——一般喜欢的吃的少手势辅助——较喜欢的吃较多独立完成——最喜欢吃大块的标准;以独立完成为标准六、停顿作用:1、让学生对刚才的反应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有记忆的时间;2、也可让老师有思考的时间;3、可让学生学习等待;4、区分下一回合;七、辅助●概念:①辅助是一种附加的刺激;②为了引发孩子的正确反应,被使用在有意识引发正确反应所期望的反应;③帮助孩子在指令和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系;④以保证儿童反应的正确性,使孩子建立对指令必须作出反应的意识;⑤使强化的目的得以实现;●意义:①学会理解指令;②体验成功的愉悦;③建立对每一指令必须做出反应的意识;④使我们的教学继续进行;●辅助的形式:1、身体辅助Physical——通过接触儿童的身体以帮助他完成正确反应,包括完全的和部分的身体辅助;2、动作示范Modeling——通过示范指令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直接做给小朋友看3、手势辅助Gestural——用手势动作指点、示意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指令与辅助不能同时4、方位辅助Positional——将刺激物置于孩子容易给出正确反应的位置上;一般用在挑选物件,放在小朋友容易顺手拿的位置5、语言辅助Verbal——①用语言补充/描述指令示意出孩子应有的正确反应拿笔黑色的②在语言刺激中给出全部或部分正确答案说苹果苹{部分}/苹果{完全}6、视觉辅助Visual——用图片或实物对孩子进行提示;用在挑选物件时●辅助的技巧:1、时间——辅助要及时不给孩子错误的机会,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发生兴趣并体验成就感;2、反差——改变刺激物与其它物品的反差程度,以诱导孩子作出正确反应,如:大/小、生疏/熟悉、色彩;3、辅助与强化相结合——注意在辅助孩子作出正确反应后给予夸奖;●注意事项:1、深刻理解意义;2、指令与辅助不可同时出现;3、辅助时不要有情绪;4、辅助做到有意识;●给予辅助在:辅助在什么时候出现1、无反应时;5秒内2、出现错误反应后下一回合;3、新课题时;4、情绪差时;5、配合差时;犹豫不决●辅助消失目的:①让孩子建立独立的能力;②减少辅助依赖;方法:⑴辅助程度的减弱,在辅助退缩过程中从最弱的辅助开始,包括不同形式的减弱;不同形式的减弱:身体手势如;起立⑵同一形式下程度的减弱;全部辅助部分注:①一旦发现程度减弱后不能完成,下一回合应回到之前的辅助;②延长等待时间5秒内:前提——正确出现1、2次反应后,发指令没有马上出现;③以保证孩子做出正确反应为前提;反差:交出苹果笔/积木④与强化相结合;●辅助依赖:为什么会形成辅助依赖及如何避免原因:①辅助消失不及时,辅助单一;无意识的辅助②没有选择恰当的辅助;避免:辅助多样、及时消失;给予思考的机会;八、塑造法概念: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强化近似成功的反应逐步建立新的行为;例:在学习“模仿拍手”的课题,在给出指令“这样做”并示范拍手之后,孩子只举起自己的手;在辅助他完成这个动作——拍手后强化他,随着进展,孩子开始将双手碰在一起,但还不能连续重复;辅助他重复拍给予强化;这样学生就不会总是将两手停在伸展开来的位置上;随着塑造进程的延续,孩子被强化的行为越来越接近标准的“拍拍手”;一但学生担起手来,就不再强化他的近似反应,而是在他完成标准动作后给予强化;运用: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在塑造法中被强化一个得到强化的反应,应该比之前的反应更接近所期望的标准;意义:能够增加孩子获得强化的机会,并使他有成就感;拍手:要比上次做的好,更接近目标原则:注意“赏进不赏退”,“赏好不赏差”的塑造原则;举例:教孩子画一个圆圈:CG采用塑造法:运用身体动作、语言、绘画、书写方面运用塑造法较多经常需要采用塑法的情况:1身体动作对儿童动作进行强化,使这些动作越来越接近正确的动作;2语言技巧对儿童逐步改善的发声进行强化;3书写及绘画在儿童画出的字母越来越近似于卡片上的字母时即给予强化;九、连环法概念——是将目标行为分解为不同的单元行为,将较简单的单元行为连在一起按照一定顺序教;最终是孩子能独立完成一个包含有一系列动作活动目标行为;要点——先对目标行为进行分解,以确定孩子已经习得哪些单元行为,哪些还没有,先练习各个单元行为;在采用连环法之前,你必须确定孩子已经独立完成每一个单元行为;即:分解、分析、各个击破、串连形式:前进连环法:从第一个动作开始至最后;如洗手:去洗手间、开水龙头、打湿、打肥皂、搓手、冲洗、关水龙头、擦干举例:练习摆放餐具对孩子发出指令“摆餐具”,然后使用辅助及塑造法教孩子将垫子放好;对正确的表现给予奖励并辅助和奖励孩子完成整个行为链继续摆好其它物品;当孩子能够独立摆好垫子无需辅助时,再发出一次指令“摆餐具”,并等待着孩子完成第一个行为摆垫子;然后运用辅助和塑造技巧教他第二个步骤,将盘子放在垫子上;对正确的表现给予强化完成两个步骤;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两步骤按照顺序,无需辅助,再发出一次指令,“摆餐具”直到他依序完成前现个动作;然后采用辅助和塑造法教他第三步骤;按照这一顺序进行下去直至孩子能够独立完成全部所需的动作;如刷牙:去洗手间、拿牙膏、拧盖、拿牙刷、挤牙膏、拿杯子、喝水、吐水、放嘴里后退连环法:练习摆餐具:示范全过程的全部步骤,在最后一步上停下来,将杯子放在盘子上,发出指令“摆餐具”;然后与前进法相似,使用辅助和塑造法教他将杯子放在盘子上;对正确的表现给予强化,并继续下去直至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这一动作;当他能够独立完成最后一个步骤时,将整个过程重新进行一次示范并在倒数第二个步骤上停下来;将汤匙放在餐刀的右边;发出相应的指令,同时使用辅助法和塑造法教他完成这一步;孩子此时应独立完成最后两个步骤;按此顺序继续下去直至他能够独立完成全部动作;自理时、大课题时多用连环法十、目标的分解与设置1、课题的分析与分解——将一个行为分解为不同的部分步骤,强调各部分步骤要执照一定的顺序进行①前进②后退;使用连环法就是对这一原则的体现如洗手、刷牙等活动时;2、步骤的分析与分解——在教孩子学习一个步骤单元行为的行为时,将他的反应按照趋近目标行为的程度分解为不同的阶段但不是步骤;强调对目标行为的趋近程序,这一原则的体现就是运用塑造法;例:用塑造法逐步的延长孩子坐在椅子做课题的时间,如果你要求孩子能坐住10分钟,就可以从3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开始强化,直至将孩子的行为塑造到10分钟1分钟、2分钟、3分钟、5分钟、8分钟、10分钟如认五官:认他人认娃娃认卡片认自己3、目标的分解与设置范畴:目标——训练时所需达到的水平下指令前需将正确反应的标准定下来目标的特点:阶段性、系统性、单一性目标的一致性:①是让孩子清楚的知道该怎样做、增加他们做出反应的可能②有助于老师及家长都按同样的标准,对同一样的正确反应给予强化,使人人明白怎样的反应能得到强化;例:数蜡笔1、2、3、4有几支蜡笔“4”目标的设置:因人而异范畴:1、课题的难度孩子的能力 2、时间的长短配合情况目标的变化与强化的频率成正比例:模仿举手拍头举手语言妈强妈妈强妈妈好强妈妈你好指令给给我球给我●如何设置目标:1、了解孩子的能力的基准线:a、在一般情况下完成怎样的课题如:理解颜色、物件b、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配合多长的时间2、结合当时孩子的配合情况,灵活设置目标;●目标转换:根据孩子的能力不同项目目标调整:同一项目,能力的提高十一、泛化与巩固1、泛化——大致的或类似的转换,是ABA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一旦一个技巧在一个如:教室环境中被教会,就要将它转移到变化了有环境如:材料、位置、人员中进行泛化;意义:关系到训练的有效性即可以确定行为的改变是因为孩子学到了东西;要使一个教学方案达到有效性,就要系统地进行泛化训练;包括:①刺激的泛化:在一个环境中学会的行为,在其他的环境中也能表现出的行为②反应的泛化1刺激的泛化“一个行为是否能泛化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在事先是不知道的,有时能够有时却不能;如果表现出泛化困难,就需要去推动它”;①在不同的环境中训练:a、训练要在1个以上的地方进行;b、在学校/训练中心教的课程内容,在家也应该进行②人员的泛化;有多个“重要的成年人”参与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在教孤独症孩子时经常的情形是:孩子跟老师在一起时表现得很乖学习得也很好,但跟父母在一起时却表现得很差;或者一个一直由父母训练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学校无法跟老师学习;因此:,应该是孩子身边所有的成年人都要介入到训练中来;经过跟一定数量的大人学习之后,孩子对大人的“区别对待”就会被打乱,新学会的行为也就因能够适应不同的人而泛化了;③课程形式的泛化如:一对一、小组、音乐④相同的强化方案如:学校高频强化、家里也高频⑤刺激化共同化泛化初期,场所格局的设计2反应的泛化定义:通过只训练一个行为引起更多总体的行为变化①学会交流性反应;建立并加强那些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语言因素;功能性语言:我要,不要等;“因为有许多例子表明:功能性语言能够有效地代替乱七八糟的行为,如自我刺激和暴燥性情绪之类,因为导致这些行为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他不能适当地表达愿望;”②学会一些实用的自我帮助的技巧;自理方面如:会打开门,脱掉湿了的内裤,热的时候脱掉外衣……③学会怎样玩耍;对一些不适当的自我刺激方式来说,某些玩耍活动是较适当的替代活动;如:喜欢摇晃身体跳舞④学会服从;一旦获得了对孩子的两个以上的行为控制如“坐下”,“站起”,“关门”,等,孩子对你的服从能力就会提高;⑤训练观察性的学习即模仿⑥学会新的社会反应;⑦建立内在的强化;2、巩固巩固法——能保证新学到的行为持续下去;巩固训练能使孤独症逐步自立,是他未来生活的关键环节;①缩小“课上”和“课外”的差别;将学校与其他环境的转换做在“不知不觉”中;即训练生活化②强化方案“正常化”a、刚开始高频后期逐步正常化b、强化物的运用:目的,不需强化也可独立完成活动逐渐使用二级强化拥抱、握手、象征夸奖代替基础强化食物尽管是基础强化在训练新技能时很有效,但它们未必适合所有的环境容易产生过度强化,并且对年龄较大的孩子也不太有吸引力;C使用孩子在自然环境中也能得到的强化物;训练中心里教师的表演性,夸张的强化方式在学校里一般没有;而学校式的强化如分数或代币红旗、五星等,在校外一般也没有,因此在训练中要注意尽量将你的强化方式和强化物“正常化”;③将已学习的技能与新的技能连接起来,教孩子学习的新的课题时能够利用他已经学会的技能,这样新旧两个均能得到强化;学会排、叠积木后能组合起来④学会功能性实用的行为;训练孩子学习一些他可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好处强化的行为,如一些语言表达,玩耍活动和自我帮助;十二、家长情绪在孤独儿相处中的作用1、常见的错误情绪闷闷不乐、无可奈何①抱怨多于赞美;自哀自怨②将自己的挫折感溢于表情中;责骂孩子③将对孩子的失望感表现出来;打孩子一气之下走开放弃④喜、怒、哀乐起伏与变化,情绪易波动大;2、错误情绪的作用与结果:①使孩子有挫折感;②使孩子惧怕类似情景;任何学习情景③使孩子体会不到与人交往的愉快感;④使孩子进一步退缩到自我封闭的状态;向内回避⑤造成孩子的自伤、他伤、攻击、破坏性行为;向外发泄3、辅助与强化相结合——注意在辅助孩子作出正确反应后给予夸奖;●注意事项:1深刻理解意义2指令与辅助不可同时出现;3辅助时不要有情绪;4辅助做到意识;。
室外心理行为训练方法
室外心理行为训练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室外心理行为训练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试过很多方法呢。
就说那个信任背摔吧。
一开始我组织大家做这个的时候,那真是一塌糊涂。
我就简单跟大家说了下规则,然后就让一个人站在高台上往后倒,下面其他人接。
结果呢,好多人不敢倒,倒下来的姿势也不对,下面接的人也乱成一团。
我才意识到,这样可不行。
所以后来再做的时候,我会先花很长时间来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
比如说,让大家先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最embarrasing(尴尬的)的经历,通过分享这些小秘密,大家的距离感一下子就拉近了。
然后再详细地讲解信任背摔这个项目的原理,告诉站在台上的人下面的伙伴一定能稳稳接住他,像他不是倒在空气中而是倒在一个超级坚固的保护垫上一样。
还有一个项目是攀岩。
我发现有些人刚看到那高高的岩壁就怯了。
最开始我没管这些,就说加油往上爬就行。
结果大部分人爬到一点高度就放弃了。
我后来明白了,得先从心理上去克服对高度的恐惧。
我就带大家到岩壁旁边,不是让他们立刻爬,而是让他们先触摸岩壁,近距离感受岩壁的材质,明白其实它是非常稳固的。
同时呢,我会给大家分享一些攀岩的小技巧,比如脚怎么蹬,手怎么抓,可不能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抓乱蹬。
就像炒菜一样,得先知道怎么拿锅铲,怎么放油盐啥的才能够把菜炒好,攀岩也需要有序的步骤。
定向越野也是我经常搞的室外心理行为训练。
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大家的地图标记得可详细了,就觉得这样肯定没问题。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好多人直接跟着路线走,根本没有动脑子去思考方向和路线的选择。
后来我改了下方法,先只给个大致地图,让大家自己讨论从哪开始出发,要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战略。
这个过程中,有争论,有分歧的时候才最有趣呢。
大家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妥协和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不过呢,这些方法也不是对所有人在所有时候都有效。
比如说信任背摔,就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怎么说都不敢倒,但这也没关系,也不能强迫人家,毕竟每个人对挑战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
认知行为训练应用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行为训练应用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认知行为训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改变他们的问题思维和行为模式。
通过认知行为训练,个体可以增强对自己思维方式的认识,以及对思维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
这种方法已经在各种心理障碍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认知行为训练中,认知部分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纠正负面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来改善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行为部分则着重于帮助个体改变不健康和不适应的行为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认知行为训练,个体可以学习到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他们处理各种负面情绪和应对逆境。
例如,他们可以学会通过重新评估和挑战负面思维,来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
他们还可以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对话和自我肯定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认知行为训练还注重于培养个体的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认知行为训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恐慌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
它也可以用于帮助个体应对应激、疼痛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其有效性和实用性,认知行为训练已经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认知行为训练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例如,虚拟现实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出现为认知行为训练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
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加个体对治疗的参与度,并提供更加方便和可个性化的治疗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认知行为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探讨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认知行为训练,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我们将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并展望认知行为训练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方式,用于清晰地呈现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本文首先会进行概述,介绍认知行为训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狗狗行为训练方法一览
狗狗行为训练方法一览如今生活中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些人养狗多年,以为自己很了解狗狗,其实有很多养狗的知识他们并不知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狗狗行为训练方法一览,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狗狗行为训练方法1、如何训练狗狗定点定时尿尿?很多新养狗的主人会发现小狗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想拉就拉,想尿就尿,自己跟在屁股后面擦都来不及。
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原因是狗狗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它不知道该在哪里尿尿;另一个原因就是狗狗还小,它憋不住尿,这跟小孩子是一样的,只不过小孩子有纸尿片,而狗狗没有。
教狗狗定点定时尿尿,主要考验的是主人的耐心。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狗狗有这样一个规律,特别是小狗,在吃完饭喝完水之后大概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狗狗就要排泄了,在这个时间段带狗狗去户外或者你想让它排泄的地方陪着它,当它完成排泄后,用零食给狗狗相应的奖励。
给狗狗一定的奖励之后,再带狗狗在外面玩一会,千万不要一拉完就带回家,因为狗狗特别喜欢玩,如果狗狗一拉完你就带它回家了,狗狗就会觉得我拉完就没得玩了,所以它就会一直不拉。
说到零食奖励,小狗在家你在训练它时,千万不要随时随地给狗狗零食奖励,要只有在狗狗做对事情时才有相应的奖励,这样才会有激励作用。
总结来说,训练狗狗定点定时尿尿,主要三点,一点是掌握时间,第二个是要有耐心,一直陪着狗狗,第三点就是要掌握时机奖励狗狗。
2、狗狗一出门就到处捡拾地上的食物怎么办?这个是很多养大型狗的家长会发现的问题,为什么我家狗狗一出门就跟吸尘器一样到处捡地上的东西吃?其实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你抓一把狗狗平时爱吃的零食放在口袋里,然后拿一根很短的牵引绳牵着狗狗,让狗狗只能昂着头走路,不能把头低下来,你带着它走,它头没有往下低,你就给它相应的零食奖励它,慢慢地从走两步给一次零食到走一段距离给一次零食,让狗狗知道你会给它吃零食,这样狗狗的注意力就会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地上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牵引绳牵着狗狗,一定要用项圈而不能是胸背带,当狗狗在外面嗅闻想要吃了的时候,就马上立刻拽回它,并给它一个No的指令,让它马上坐下,并且给适当的零食奖励,要补充的是,零食不能给太多,给太多狗狗吃饱了就不会听你的了。
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行为训练方法
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行为训练方法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造成诸多困扰。
然而,通过适当的行为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这些孩子提高注意力,改善行为表现。
以下是一些针对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行为训练方法。
一、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对于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儿童,清晰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制定简单、具体且易于理解的规则,例如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长、整理房间的要求等。
同时,要确保孩子清楚了解违反规则的后果。
在制定规则时,要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他们会更愿意遵守。
二、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日常活动安排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吃饭、学习、玩耍和睡觉,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形成习惯。
此外,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例如,可以采用每学习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的“番茄工作法”。
三、注意力训练游戏有许多专门设计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注意力。
比如“找不同”游戏,让孩子在两张相似的图片中找出不同之处;“数字划消”游戏,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孩子划掉指定的数字;“拼图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这些游戏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四、专注力练习让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专注力练习,如静坐冥想、深呼吸练习或专注于观察一个物体。
开始时,可以从较短的时间开始,逐渐增加时长。
例如,让孩子静坐 5 分钟,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气息进出身体的感觉。
五、任务分解对于复杂的任务,将其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步骤,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比如写一篇作文,可以先让孩子构思大纲,然后逐个段落进行写作。
每完成一个小步骤,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六、时间管理训练教孩子学会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日历、闹钟和任务清单。
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方法
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方法燕子月嫂的老师们一直走在学习提高的道路上,每次学习结束都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新的推动力。
本期学习内容:“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方法”。
一、大运动训训练:抚触及被动操二、精细动作训练:主要是手的灵活性训练,可以让宝宝多握家长的手指,或者自制小棉条、小玩具等不同材质不同触感的物品,不定时放于宝宝手中抓握训练。
(从宝宝周中取出抓握物品时,可轻触宝宝手背,宝宝会自动放开)三、语言能力训练:宝宝出生就具备了笑和发生的能力,可在宝宝安静或睡觉醒来时,面对面约20厘米左右,用轻柔、舒缓、清晰、高音调的声音和宝宝交流,儿歌、诗词、故事...持续一会可见到宝宝肢体动作增多,表现愉悦。
四、社交能力训练:宝宝对脸谱类的图形及人脸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喜爱,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脸谱的卡片或者亲人多和宝宝面对面交流,产生对他人的识别。
五、感知觉训练:视觉,在婴儿床正上方20厘米出挂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图形,以促进视觉发展。
听觉,经常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或者儿歌、诗词。
触觉,抚触及被动操,配合精细动作训练的内容,加强宝宝对触觉的敏感。
本期学习内容:“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方法”。
一、大运动训练之转头、抬头训练:竖抱、俯腹、俯卧抬头转头训练!二、精细动作训练之抓握动作训练:“小沙锤”、“小摇铃”游戏主要是手的灵活性训练!三、语言能力训练:在日常的护理中,多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在宝宝每次的无意识发音后及时的给予语言回应;在日常生活中,宝宝处于觉醒状态时给予听力训练(耳旁30厘米左右的地方用摇铃或者拨浪鼓)!四、认知能力训练:触觉:抚触、婴儿抚摸妈妈的脸、给宝宝挠痒痒、逗笑,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水浴。
听觉:从宝宝的不同方位呼唤宝宝、多进行语言和面部表情交流、让宝宝多听朗朗上口的短语。
视觉:宝宝对脸谱类的图形及人脸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喜爱,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脸谱的卡片或者亲人多和宝宝面对面交流,产生对他人的识别。
五、婴儿情绪与社会性行为之宝宝笑一个:在宝宝出现哭闹时妈妈及时的给予需要安慰并对宝宝说:“不哭啦,想妈妈啦,妈妈在这里,来给妈妈笑一个”。
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哇塞,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这可是对宝宝成长超级重要的事情呢!那这五项行为训练到底包括什么呢?就是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训练呀!先来说说大运动训练,这就好比是宝宝成长道路上的“加速剂”。
让宝宝仰卧着,然后握住他们的小手,慢慢地拉他们起来,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哦,可别弄疼了宝宝。
同时,可以用玩具在宝宝眼前晃动,引导他们跟着玩具转动头部。
这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宝宝的状态,确保他们是舒服和安全的呀!精细动作训练呢,就像在给宝宝的小手小脚“做按摩”。
可以给宝宝一些小玩具让他们抓握,锻炼他们的手指灵活性。
适应能力训练,就如同给宝宝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
比如经常变换宝宝周围的环境,让他们去适应不同的景象和声音。
语言训练,那可是宝宝日后能说会道的基础呀!多和宝宝说话、唱歌,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魅力。
社交行为训练,就像给宝宝的人际交往“打底”。
多和宝宝互动,对他们的微笑和动作给予回应。
在进行这些训练的时候,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呀!这就像是给宝宝搭建了一个坚固的“城堡”。
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宝宝状态好的时候进行,不能强迫他们哦。
而且周围的环境也要安全,没有尖锐的东西会伤害到宝宝。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宝宝那么娇嫩,一定要小心呵护呀!那这些训练有啥优势和应用场景呢?哎呀,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在宝宝早期教育中,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呀!能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各项能力,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先人一步”。
而且在家里就可以进行,多方便呀!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呢,多棒呀!我就知道有个例子,有个宝妈从宝宝出生就开始进行这些训练,宝宝明显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活泼、更聪明呢!反应也特别快,这效果简直太明显了吧!所以呀,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真的超级重要呀,一定要重视起来呀!让我们的宝宝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聪明可爱的小宝贝!。
行为主义放松训练具体方法
行为主义放松训练具体方法
行为主义放松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和练习一系列特定的行为来减少身体和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行为主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
1.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逐渐放松身体的肌肉来减轻紧张和焦虑。
在这种方法中,你需要逐个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首先是手臂和肩膀,然后是腿部和脚部,最后是腹部和背部。
每个部位需要集中注意力,放松并保持松弛状态。
2. 深呼吸练习: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用的放松技术。
通过深呼吸,你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紧张和焦虑。
在这种方法中,你需要坐在一个舒适的位置上,深呼吸,将气息吸入肺部,然后缓慢地呼出。
你可以通过逐渐延长呼出的时间来增加效果。
3. 观察身体: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学会注意力集中和冥想。
在这种方法中,你需要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专注于你的身体感受,注意你的呼吸和身体的感觉。
当你的注意力开始游移时,慢慢地将它带回到你的呼吸和身体感受上。
4. 想象放松场景: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创造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从而减轻焦虑和紧张感。
在这种方法中,你需要想象自己在一个宁静
和放松的环境中,比如在一个沙滩或森林中。
通过想象这些场景,你可以减少紧张和焦虑,从而促进身心放松。
以上是几种行为主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可能会不同。
因此,建议大家尝试不同的方法,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放松效果。
十个心理行为训练
十个心理行为训练嘿,咱来说说十个心理行为训练哈。
第一个呢,信任背摔。
有一回啊,我们参加这个训练。
我站在高台上,心里那个紧张啊。
看着下面的小伙伴们,我就想,他们能接住我吗?不过最后我还是一咬牙,往后倒了下去。
嘿,小伙伴们稳稳地接住了我。
那一刻,我就觉得,信任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第二个,盲人方阵。
我们蒙上眼睛,要把一根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这可难了,大家都看不见,只能靠说话来沟通。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那瞎摸瞎找,乱成一团。
后来终于找到了方法,成功地围出了正方形。
第三个,齐眉棍。
大家用手指把一根棍子举到眉毛的高度,然后一起往下放。
这可考验我们的团队协作了。
有一次,我们总是放不下去,棍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同步行动,就能成功。
第四个,无敌风火轮。
我们用报纸和胶带做一个“风火轮”,然后大家站在里面一起往前走。
这个可好玩了,就像在开小火车一样。
有一次,我们的“风火轮”破了,大家赶紧停下来修补,最后还是顺利到达了终点。
第五个,坐地起身。
几个人背靠背坐在地上,然后一起站起来。
这个也不容易,需要大家互相配合。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后来找到了窍门,一下子就站起来了。
第六个,珠行万里。
用管子把乒乓球运到终点。
这可考验我们的耐心和细心了。
有一次,乒乓球总是掉下来,我们都有点着急了。
不过最后还是冷静下来,成功地把乒乓球运到了终点。
第七个,解手链。
大家的手互相交叉,然后解开。
这个有点像玩游戏,但是也需要动脑筋。
有一次,我们解了好久都没解开,后来发现了一个小技巧,很快就解开了。
第八个,十人九足。
把大家的脚绑在一起,一起往前走。
这个可考验我们的默契了。
有一次,我们走得东倒西歪的,差点摔倒。
后来我们喊着口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终于成功了。
第九个,袋鼠跳。
大家站在袋子里,像袋鼠一样往前跳。
这个可有趣了,就像在玩蹦蹦床一样。
有一次,我跳得太快了,差点摔倒,还好小伙伴们扶住了我。
第十个,拔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训练法1、ABA的理论(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2、DTT的五元素(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停顿)3、塑造法4、连环法5、目标的分解与设置6、泛化与巩固7、常见的错误情绪8、ABA回合操作一、ABA的理论(创始人:洛瓦斯)什么是ABA?就是一种行为干预的训练方法1、概念:对发育障碍儿童行为的干预及训练操作性方法的体系。
名称:应用行为分析法、行为训练法、行为技术、行为改变技术简称:ABA 核心:强化理念:体验与交往的愉快2、理论基础与原理A、学习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是可以塑造的●前提是“控制条件”正确●重要的是展示结果:期望行为——奖励(强化)不期望行为——忽视/惩罚B、行为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俄国生理学家提出●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设计预期的反应、有选择刺激和对反应的处理结果。
如:当狗听到铃声时,能吃到肉,可分泌唾液刺激物行为行为改变的公式:S(刺激)R(反应)C(结果/强化)可控制的可改变的可控制的孩子干净逗、抱哭、闹孩子脏、流涕不逗不哭、闹3、ABA与孤独症①为什么ABA适合孤独症■孤独症儿童的障碍最终体现在行为上:医学检查(核磁共振、脑电图、CT等)都不发现异常,家长最先发觉是无语言,刻板行为、不与人交流等特征发现的。
■他们有严重的信息输入障碍;■医学上因病因不明而无法“对症”,行为改变则为矫治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切入点。
②ABA的四大设计特点1)孤独症的人际关系障碍是因知觉障碍导致;●寻求各感觉刺激不注意他人,造成认知困难,交流困难——技巧●知觉异常导致情绪异常——欲望、条件●知觉异常学习困难运用ABA教2)行为训练从障碍结果入手:玩手(寻求)视觉刺激┇(用其它代替)制止减少强化正向引导强化3)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4)训练的效果可以预测和量化。
③ABA的四个操作特点拿球给妈妈(步骤分解)●对行为进行分解,在DTT中操作:(分解: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循序渐进。
)拼图●操作中伴随指令和辅助,有期望行为标准;●反复教,注重巩固和泛化;●从“一对一”开始,逐步进展到“小组”(2—7人)和“集体课”(7人以上)二、回合操作教学法(DTT)●DTT五元素: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停顿●DTT回合公式:结果(强化)下一回合三、指令——ABA回合操作教学法(DTT)中的第一要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发指令,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指令,做出反应,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
发出1、概念: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时示的刺激。
指令可分为:●语言指令(让孩子做什么时所说的话)●非语言指令(手势、示范动作、物品、卡片等)文字、眼神注意:在发出语言指令时,经常伴有非语言的指令。
2、指令的意义: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意思,建立起自己与别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意识。
3、发指令的原则:■统一性——在开始教一个孤独症孩子时,指令要保持一致,以使孩子准确地理解让他做什么。
等他学过一阵以后,我们可以将指令改变一下。
例1):在开始时教孩子模仿动作时一直说:“这样做。
”以后逐渐变为:“小明,这样做,好吗?”例2):开始时说:“把书给我。
”以后可以改为“把书拿给我”注意:开始时指令必须保持一致,但要尽快地改变它,以帮助孩子泛化。
●不重复性——如果指令发出后孩子没有反应,给予辅助,完成一个回合,再发下一个指令。
注意: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想要让孩子学会在听到一次指令后必须作出反应。
如果我们多次重复:“起立、起立、起立”,孩子会理解为他不必对一个指令作出反应,他可以等待或不反应。
孩子不反应时,我们应做的是给予辅助,而不是重复指令。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我们的言语是有意义的,听到我们说话,他就必须作出反应。
●与强化结合使用——让其理解声音与动作之间的关系要孩子反应正确时,给予夸奖(强化)。
如果孩子做对了,而我们不对此作出反应,就没有结果,或者说他的正确反应被忽视了;换言之,是我们的行为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要想孩子作出适当的反应,我们就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
4、发指令的技巧:●及时:注意力集中的瞬间发指令适时:有动作时发指令,让自发动作成为对指令的反应。
●有必要性:①发指令后要坚持(说了让他要做到[建议:可拿喜欢的东西吸引过来]):a、过来:妈妈过去b、家长无反应②理解反应和动作连贯上有一定困难,必须将这个过程逐一发指令“串珠:拿绳、拿珠、串”(拿球)● 准确、扼要: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①只理解简单——拿球、给妈妈②“别跑”中的“别”(哭—停、闭嘴 玩手—手放好)● 可实现性(学生的能力范围)5、注意事项● 环境单一,目标明确,避免不必要刺激;● 观察孩子反应,给予必要辅助;● 语言指令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做调整。
四、反应正确反应 强化 停顿 下一回合 错误反应 忽略 不强化 停顿 重发指令 辅助 正确反应 强 化 停顿 下一回合 无反应 辅助 正确反应 强化 停顿无反应 停顿 重发 辅助 正确 强化 停顿(5秒后)2、明确预期反应:发指令前要明确地知道想要孩子做什么。
只有我们自己明确地知道指令的内容和预期反应,孩子才可能明白。
因此我们要事先要明确的目标,然后运用指令去达到目标。
3、反应标准的一致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应该怎样做,做出正确反应的可能性就高,有助于所有教师及家长都按照同样标准,对同样的正确给予强化。
(跺脚:标准是两脚抬起来,单脚或脚尖不算)4、反应标准的变化(刚开始只要两手拍{合起来}学提升多拍几下)5、注意反应中附带的不良行为(叫拍手又拍手、又摸头{不强化})6、没有正确反应时:■保持镇静,不要着急,更不要和孩子怄气;■对孩子的不适当反应要以忽视;■平静地对孩子说:“不行,再做一遍。
”(视孩子的个别情况而不同,对有些孩子我们什么都不说,而对有些孩子,我们可以用平静但坚定的语气说“不行。
”)五、强化● 正强化:通过给予奖励性的刺激,促进正确行为反应的增长。
正强化的技巧:注意力集中时5秒内及时、夸张 吸引小朋友5秒内 1、指令判断准确 老师有个预测标准创造机会 辅助出现正确反应承诺兑现(没有附加条件) 答应了奖励就要实现,不要再要求另做事情坚持原则 做的好,对了才给奖励/哭闹不能心软就给奖励持之以恒 坚持一段时间给予强化,不要一次给下次不给说明原因拍手很捧奖励的正强化意义:帮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如学习活动)的快乐(ABA 的重点)● 负强化:①当正确行为反应出现时,就移去孩子所不喜欢的刺激物;②或当不正确反应出现时,孩子不喜欢的结果就会出现。
负强化的意义: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感,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让孩子学习避免负面效果,使做对了本身成为一种奖励(一味高频奖励,小孩觉得无价值 适当运用负强化穿插)负强化的技巧:赏罚分明(一开始有不好行为,惩罚了,过后有好行为就该奖励,不要因为刚才的不对还在生气)贵在坚持反复提醒(3次机会){1、提醒 2、警告 3实施}与正强化同时使用说明原因(打人绑手)● 正负强化的使用1、制造下面效果和负面效果的反差。
2、使用原则:①学习新东西时多使用正强化。
②巩固已学会的东西时可以使用负强化。
强化物1、概念:在DTT 的操作中用来对孩子的正确反应进行奖励的物品和活动。
其特点是多样性,即凡是对孩子能起到鼓励性作用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强化物。
赏善不赏恶2、强化物的种类:一级强化物——直接(间接)与孩子的生理需求有关,如食物、饮品、亲抚、依恋物品等。
也称做“初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成为一级强化物信号的事物。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习得的,因为它们伴随初级强化物的反复出现,而对孩子具有了强化的作用。
二级强化物又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社会性强化物——鼓励/赞扬的表情和动作;(微笑、摸摸头)②活动性强化物——中断一下学习,玩孩子喜欢的游戏,听音乐等;(唱歌)③象征性强化物——分数、红花、硬币等;(红旗、印花)④内在性强化物——自豪感、完成一个课题后的成就感等。
3、强化物的选择——“具有鼓励性”是选择强化物的根本原则。
选择强化物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是否是有效的,①“即有效性”(小孩喜欢吃的玩的)是否安全健康,②“即安全性”(刀子、火、风扇危险的不行)是否可以做到,③“即可实现性”(说到要做得到/做了XX去吃麦当劳,不可能马上实现的所以不行)是否可以控制,④“即可管理性”(依恋物不可当强化物、糖、大件的会过度强化,吃饱了没动力做事)4、强化物的使用原则①◆一级强化物与二级强化物同时使用;②◆二级强化物出现在一级强化物之前;(吃了就不管你说什么)③◆二级强化物逐步替代一级强化物;④◆避免过度强化。
正常化太多就没价值注意!`如果你不注意以下警告,你的强化物很可能“失灵”:给孩子过多的一级强化物——“吃饱了”强化物太单调而缺乏变化——“不好玩”强化的频率①固定频率(1:1)即对孩子每一次正确反应给予一次奖励,也称作“高频强化”。
孩子配合较差时高频强化使用在孩子情绪较差时对孩子提出新课题时②变化频率(X:1)即在孩子数次正确反应后给予一次奖励,也称为“低频强化”。
孩子能够较好地配合时孩子情绪较好时低频强化使用在与孩子进行他所喜欢的活动时课题难度不大或孩子已表现出能够独立完成时区别强化:不同类型的反应给予不同程度强化。
离目标远——强度低(低强化)离目标近——强度高(低强化)动作辅助——一般喜欢的(吃的少)手势辅助——较喜欢的(吃较多)独立完成——最喜欢(吃大块的)标准;以独立完成为标准六、停顿作用:1、让学生对刚才的反应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有记忆的时间;2、也可让老师有思考的时间;3、可让学生学习等待;4、区分下一回合。
七、辅助●概念:①辅助是一种附加的刺激;②为了引发孩子的正确反应,被使用在有意识引发正确反应(所期望的反应)。
③帮助孩子在指令和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系;④以保证儿童反应的正确性,使孩子建立对指令必须作出反应的意识;⑤使强化的目的得以实现。
●意义:①学会理解指令;②体验成功的愉悦;③建立对每一指令必须做出反应的意识;④使我们的教学继续进行。
●辅助的形式:1、身体辅助(Physical)——通过接触儿童的身体以帮助他完成正确反应,包括完全的和部分的身体辅助。
2、动作示范(Modeling)——通过示范指令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
(直接做给小朋友看)3、手势辅助(Gestural)——用手势动作(指点、示意)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
(指令与辅助不能同时)4、方位辅助(Positional)——将刺激物置于孩子容易给出正确反应的位置上。
(一般用在挑选物件,放在小朋友容易顺手拿的位置)5、语言辅助(Verbal)——①用语言补充/描述指令示意出孩子应有的正确反应(拿笔黑色的)②在语言刺激中给出(全部或部分)正确答案(说苹果苹{部分}/苹果{完全})6、视觉辅助(Visual)——用图片或实物对孩子进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