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1、注意的涵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属性。

2、注意的特点:①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

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对象上并深入下去。如,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指向是集中的前提,集中包含指向。

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顾名思义是在有意注意之后发生的一种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这是一种最高级、最理想的注

意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三种注意都是不可缺少的,共存的,也是不断地转化和相互交替的。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一览无余。实验表明:在1/10秒内,成年人能同时把握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对象,小学生能同时把握3-4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对象。这说明,注意的广度随个体知识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也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

2、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注意的起伏现象: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而经常是间歇的加强或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注意的起伏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有利于减轻疲劳。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是指个体的注意被无关刺激所吸引到而离开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

3、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即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

4、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条件:(1)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2)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不同

五、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注意增强有两种,一种是注意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如具有妄想观念的病人,常围绕着一个有系统的妄想过分地注意看他所怀疑的人的一举一动,甚至某些微小细节都保持高度注意和警惕。另一种是指向病人本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如神经症患者的疑病观念,这些患者常过分地注意自身的健康状态或那些使他忧愁的病态思维内容,其他任何事件都不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注意的增强,可加强或促进精神症状的发展。

2注意减弱:表现为主动注意明显减弱,即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以致注意很容易分散,即使看了很长时间的书,结果仍不知所云,就像没读过一样。多见于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

3随境转移:表现为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但注意不持久,注意的对象不断转移。如处于兴奋状态的躁狂症患者,注意力易受周围环境中个田野的新现象所吸引而转移,以致不断改变话题和活动内容,而这种注意力不能持久,外界的偶然变动又会将患者

注意力吸引到另一方面去。急性躁狂时,患者言语的不连贯性,主要由于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思维联想太快所致。

4注意迟钝:注意兴奋性的集中困难和缓慢,但是注意的稳定性障碍较小,对回答第一个问题完全正确,但对他接连不停地提出第二、第三个问题时,回答就显得缓慢,主要是由于注意的兴奋性缓慢和联想过程的缓慢,多见于抑郁症。

5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往往集中于某一事物时,而其他一般易于唤起注意的事物并不引起注意,见于朦胧状态和痴呆。

6注意固定(强制性注意):注意稳定性特别增强见于健康人和精神病人,如某些发明家和思想家,固定注意一定的观念,牢固的观念控制了他们整个的意识,特别是这种思考与相当强烈的情绪反应有联系时,抑郁症以及具有顽固妄想观念的患者,将注意总是固定于这些妄想观念上。有强迫观念的患者,也存在这种状态,患者觉察到这种注意的集中与固定性而无法转移,故又称之为强制性注意。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的概念

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但并不是所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都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感觉阈限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测量感觉性的。

所谓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每一种感官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总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成反比关系的。即感觉阈限的值越小,感受性就越强;感觉阈限的值越高,感受性就越低。

2、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根据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反映身体外界事物个别属性。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接受体内刺激,反映身体内部器官、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

在以上各种感觉中对人影响最大的是视觉,其次是听觉。我们所获得的信息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10%是通过听觉获得的。

3、感觉现象

(1)、感觉后像(感觉后效):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后,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像。它可以使我们对继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感觉。是刺激物的直接作用后引起的感觉滞留现象,保留的时间短暂,不受意识支配。

(2)、感觉适应:当刺激持续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最明显的感觉适应是视觉和嗅觉。例如,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时,会觉得什么也看不见,过一段时间便逐渐看见了,这种适应叫暗适应;从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也会觉得眼花缭乱。什么看不清,过一会便能看清了,这种适应叫明适应。这是视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除痛觉外,各种感官都有适应现象的发生。

(3)、感觉对比: 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当不同刺激同时作用同一感觉器官所发生的感觉的变化,称为同时对比。如,灰色正方形放在红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点发绿,放在绿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点发红。

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同一感觉器官所发生的感觉变化,称为继时对比。如,吃过苦的东西,喝白开水都觉得甜。

(4).感觉融合: 多种刺激物作用于同一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形象

(5).联觉:由一种感觉联想到另一种感觉。

二、知觉的概念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但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①区别: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由事物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知觉与个体的知识经验、态度系统相关联;

感觉只和单一的感觉器官相联系,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

②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感觉丰富,知觉越完整、越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