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普通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第一篇: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北师大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复习简要笔记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基本术语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回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心理学曾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心理学也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反对研究意识,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B.Watson。
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方法学上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注重实验研究。
认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
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
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本能:本能指个体不用学习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倾向。
Freud认为性驱力是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范式:是科学界用来使局部经验有意义的一种广泛的理论假设系统,它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复习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
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
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科学心理学同民俗心理学有什么根本区别?民俗心理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与心理活动或自然现象有关的一些比较神秘的现象进行的猜测性的解释,带有很强烈神秘主义的色彩,比如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等等。
其中有一些合理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用假想来解释现实,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知觉,情绪,意志力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3)环境决定论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1)基本要求:○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第二章:1.神经元的构成:胞体,树突和轴突2.大脑皮层的构成:额叶,顶叶,颞叶,枕叶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北师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北师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包括:A.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精神分析B. 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精神分析C.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D. 认知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中的组成部分?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D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C. 费斯汀格D. 罗杰斯答案:C5. 以下哪个是情绪的三个维度之一?A. 强度B. 持续时间C. 触发因素D. 表达方式答案:A6. 以下哪个是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作用?A. 观察学习B. 操作条件作用C. 经典条件作用D. 社会学习答案:C7.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行为B. 情绪C. 认知过程D. 人格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记忆的三个阶段?B. 存储C. 回忆D. 遗忘答案:D9.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影响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人格理论中的特质理论?A.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B. 艾森克的特质理论C.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D.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汀格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心理状态,即认知失调。
个体会试图减少这种失调,通过改变其中一个认知,或者增加新的认知来使之与原有的认知相一致。
2. 描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它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坚持性和面对挑战时的心理韧性。
20春北京师范大学期末综合测验考核0269普通心理学上第二章题库复习参考答案

0269普通心理学上第二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和脊髓
B.脑干和脊髓
C.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D.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
答案:A
2.小张准备演讲,他立刻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这些反应是由()控制的。
A.脊髓
B.交感神经系统
C.副交感神经系统
D.内分泌系统
答案:B
3.大脑皮层枕叶损伤将会引起()
A.听觉损伤
B.运动障碍
C.视觉障碍
D.温度觉丧失
答案:C
4.对有机体的觉醒起主要作用是()
A.桥脑
B.丘脑
C.下丘脑
D.网状结构
答案:D
5.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称为().
A.反射弧
B.胞体
C.突触
D.树突
答案:C
6.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损伤将会引起()
A.视觉障碍
B.听觉损伤
C.温度觉丧失
D.运动障碍
答案:C
7.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扣带回
B.中央后回
C.中央前回
D.角回
答案:C
8.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里面的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组织是()
A.小脑
B.海马
C.杏仁核
D.下丘脑
答案:B
9.损伤大脑颞叶最有可能不能使伤者从事如下哪种职业()。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注视打开的电灯几分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产生一片黑背景,黑背景中间有一电灯状的光亮区域,这就是()。
A.后像B.智力产品C.智力内容D.智力形式参考答案:ABC2.构造主义认为,人们需要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界定清晰问题是指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费希纳的对数定律认为:P=KIN公式中的P是指知觉到的大小或感觉大小,I是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悲伤乃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栗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太强的噪音一般有损于人体健康,使人头晕目弦,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知觉恒常性包括()。
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内容恒常性参考答案:ABC8.下面选项中哪些与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内容相符?()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C.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D.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参考答案:ABCD9.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
A.脑干参考答案:C10.1937年斯金纳发表“两种类型的条件作用”。
首次提出“操作性”的概念。
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1.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灵魂B.行为C.精神过程D.心灵参考答案:BC12.从操纵和控制变量的程度上看,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真实验法、准实验法、非实验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外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20春北京师范大学期末综合测验考核0022普通心理学第七章题库复习参考答案

0022普通心理学第七章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个原因导致了功能固着()A.经验的作用B.遗传C.生来就有的D.知识迁移答案:A2.在思维的发散生成测验中,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说出某个物体的用途越多,说明其发散思维越()A.变通B.独特C.流畅D.创新答案:C3.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思维过程叫做()A.辐合性思维B.发散性思维C.动作思维D.形象思维答案:A4.如果你面对一个比较复杂难解的问题,而要求解决问题的时间又很短,你最应采用()A.三段论的策略B.启发式的策略C.算法的策略D.归纳法的策略答案:B5.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字母R旋转角度的增加,判断字母是正写或反写的时间会增加,这一实验说明表象具有()A.概括性B.间接性C.指向性D.可操作性答案:D6.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来骑,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的功能是()A.再造B.补充C.替代D.预见答案:C7.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
人们由此得出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
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A.概括性B.间接性C.抽象性D.理解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有()A.黏合B.夸张C.典型化D.内化答案:ABC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策略的是A.定势B.变式C.算法D.启发法答案:CD3.下列有关影响问题解决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关信息的干扰可能会妨碍问题解决B.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没有积极影响C.知识不会影响具体问题的解决D.不同的知识表征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解决结果。
答案:AD三.判断题1.“张三坐在李四左边,李四坐在王五左边,所以张三坐在王五左边”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
答案:N2.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使人们可以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
答案:Y3.启发法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事费力。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心理学一、概念:1.注意: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它刺激的倾向。
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感觉:是直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4.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觉性降低,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
5.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6.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7.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8.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9.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10.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11.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的必要前提。
12.过度学习: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
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以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14.集中思维:也叫聚合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是指思考中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的思维过程。
15.发散思维:也叫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16.动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
17.形象思维:是以实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为支柱的思维,其基本单位是表象。
18.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19.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
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新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b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里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
4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5关键期:心理学中指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的构成、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7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生殖期(11或13~20)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和不信任(0~1)、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2)、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有爱亲密对孤独疏离(8~25)、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b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c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10影响儿童认知发展认知的因素:成熟、联系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11发展的阶段特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思维开始萌芽b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辅)期末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什么一、心理学的定义(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2.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辞典)(2)科学是由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3)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数据驱动;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3.心理学的学科特点(1)是一门年轻的科学(2)是一门中间科学二、心理学的目的(一)科学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二)心理学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或心理现象三、心理学的分支(一)基础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原则(二)应用心理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一)哲学1.理性主义(柏拉图)(1)一切知识由天赋而来(2)真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2.经验主义(亚里斯多德)(1)没有天生的观念(2)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可以获得知识并通向真理(二)生理学缪勒: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说赫尔姆赫兹: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费希纳:刺激强度与心理感受的关系布洛卡:大脑的语言中枢(三)生物学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三、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构成心理活动(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合成为复杂心理活动的基本法则3.基本方法:内省(二)机能主义1.代表人物:詹姆斯、霍尔、卡特尔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如何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心理的功能)3.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对于应用的关注;对于个体差异研究的关注(三)格式塔学派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2.基本思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意识的组织性(四)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2.基本思想:只有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在揭示特定的环境刺激与特定的反应之间的联系(五)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基本思想(1)人格结构观:第一结构理论:①意识(conscious),个人当前觉察到的心理内容;②前意识(preconscious),当前没有觉察到,但稍加注意就能回到意识之中的心理内容;③潜意识(unconscious),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第二结构理论:①本我,由先天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②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调停者;遵循现实原则;③超我,代表着社会规范和权威,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组成;遵循完美原则(2)人格动力观(略)(3)人格发展观(略)3.基本方法①自由联想(在精神分析师的指导下说出头脑中出现的一切)②梦的解析(显性梦境;隐性梦境)(六)人本主义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基本思想:人类本性是善的,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心理学应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动机、价值、尊严等)(七)认知心理学1.代表人物:乔姆斯基、皮亚杰、奈瑟2.基本思想①广义认知心理学:探讨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②狭义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人脑比作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探讨人的认知过程四、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认知神经科学探讨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二)进化心理学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运用生物学的资料和方法探讨人类心理现象(三)积极心理学积极的经验;积极的人格;积极的社会环境(四)文化心理学从人们的文化特征入手,尝试从文化视角理解人类的心理行为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概念(一)研究的取样(sampling)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研究(二)被试与主试(subject,examiner)构成样本的人员;在研究过程中主持测查工作的人(三)变量(variable)研究者感兴趣的、可以潜在地发生变化的事件和现象1.自变量:由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反应可能产生影响,并且研究者期望观察其效应的变量2.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是研究者所观察的变量3.无关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差的各类变量二、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与两类研究(一)相关关系与相关研究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相关研究:研究者测量同一个个体的两个方面的特性,然后计算两方面特性之间的相关,来观察自然发生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二)因果关系与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操纵自变量,观察这一操纵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以其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探讨因果关系;缺点在于某些变量不易操纵;由于实验情境的人工化,结果可能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不同三、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一)自我报告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和临床法)(二)观察法(三)个案研究法(四)人种学研究法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细胞一、神经元细胞(一)结构1.细胞体:内有细胞核,是神经元的能量中心。
2.树突:接受刺激,将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引向胞体。
3.轴突: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
(二)种类1.依据功能划分(1)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也叫传入神经元,感受外界刺激并将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
(2)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也叫联络神经元,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将来自感觉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
(3)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也叫传出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各种肌肉或腺体。
2.依其结构形态划分(1)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由细胞体发出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种神经元;脑、脊髓和自主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2)双极神经元(bipolar):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发出一支突起,一支是树突,一支是轴突;多为感觉神经元。
(3)假单级神经元(pseudounipolar):细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但离细胞体一定距离后分成两支,一支为轴突,一支为轴突;分布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
(4)单级神经元(unipolar):细胞体仅发出一个突起,即轴突;成人体内没有真正的单级神经元,单级神经元只存在于人类胚胎和无脊椎动物中。
二、神经胶质细胞作用:将神经元粘着在各自适宜的位置;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支持;清除受损或死亡的细胞;绝缘三、神经系统内信息的传递(一)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生物电的传导)1.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冲动的产生)(1)静息电位: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轴突内外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外为正,内为负,内外电势差为70mV。
(2)动作电位:当神经受到刺激,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大量Na+迅速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
这种由细胞兴奋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即被称为动作电位或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的传导(1)传导产生的原理(2)神经冲动传导的“全或无”法则——动作电位或者不产生,或者即达到额定强度。
因此神经冲动的强度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信息在传导过程中的强度也不会衰减。
(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化学物质的传递)1.突触结构2.传递过程3.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1.中枢神经系统(指挥部):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被骨质所包被,大脑被颅骨所覆盖,脊髓位于脊柱内2.周围神经系统(辅助中枢的工作,位置在中枢之外)(1)按解剖分: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2)按功能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二、脑1.脑的重量约1.4kg,约占体重的2%2.脑的基本结构(1)后脑①脑桥:联接大脑和小脑的桥梁,参与对睡眠、面部肌肉活动的控制②延脑:“生命中枢”,支配呼吸、排泄、消化、吞咽等活动③小脑:协助大脑协调身体动作,保持身体平衡(2)中脑中脑与桥脑和延脑组成脑干,整个脑干是机体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的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上下联系的枢纽,机体的“活命中枢”。
(3)前脑前脑由大脑和间脑组成。
间脑:由丘脑和下丘脑共同组成。
丘脑是感觉传导的接替站,除嗅觉外,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均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而后投射到大脑皮层。
在丘脑内,只对感觉进行粗糙的分析与综合,在大脑皮层才对感觉进行精细的分析与综合。
下丘脑是高级内脏脑,调节内脏的活动,并通过影响垂体的分泌活动而控制内分泌系统。
它是把身体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联系在一起的脑区。
三、脊髓1.脊髓的功能: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桥梁;躯体和四肢的低级反射中枢。
2.脊髓的基本结构灰质、白质、前角、后角、前根(运动根)、后根(感觉根)四、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12对)与脊神经(31对)2.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由分布在眼、耳、鼻、舌以及皮肤、肌肉、关节等处的运动神经元构成,将来自这些部位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分布在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激活这些器官的活动,提高有机体的唤醒水平;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有机体消除兴奋,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
第三节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一、大脑的基本结构1.大脑包括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两大部分。
2.边缘系统的两个重要结构杏仁核:与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识别相关;海马:与长时记忆的形成有关;3.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的控制4.大脑皮层的基本分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二、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1.感觉区(1)躯体感觉区:躯干、四肢在躯体感觉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但头面部的传入是双侧的,且是正位的;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不是与该躯体面积成正比例,而是与感觉灵敏度正相关(2)视觉区(3)听觉区2.运动区躯干、四肢在躯体运动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但头面部的传入是双侧的,且是正位的;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不是与该躯体面积成正比例,而是与运动的精细和复杂程度正相关3.言语区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如损伤不能流利说话)和言语理解区(威尔尼克区,如损伤不能理解和产生有意义的言语)4.联合区大脑皮层中无特定感觉或运动功能的区域,提供更复杂、精细水平的加工,包括:(1)感觉联合区:从感觉区接受信息,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觉组织(2)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运动的协调(3)前额联合区:与高级认知功能和行为控制、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三、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左半球:在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右半球:在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以及各种艺术活动方面具有优势。
两个半球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功能上的差异只是程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