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期末必考题(附标准答案)
基础心理学期末必考题(附答案)————————————————————————————————作者:————————————————————————————————日期:《普通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D)。
A、研究社会上普通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B、研究人们的一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C、研究一般正常人群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D、研究一般正常成人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在人为干涉与控制的条件之下,通过控制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并发现其中规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被称为(B )。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问卷法3、就某一问题要求研究对象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叫( A )A、调查法B、实验法C、测验法D、观察法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B )。
A、1869年B、1879年C、1905年D、1910年5、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科学心理学的标志性事件是(C )。
A、发表了第一篇心理学研究论文B、出版了第一本心理学专著C、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D、召开了第一次心理学学术会议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C )。
A、詹姆斯B、冯特C、华生D、巴甫洛夫7、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
A、斯金纳B、鲁利亚C、苛勒D、弗洛伊德8、“若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或者乞丐和盗贼”。
此言来自(D )。
A、皮亚杰B、高尔顿C、柯尔伯格D、华生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C )。
A、尊重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自我实现10、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破坏心理健康状态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来自(D )。
A、认知学派B、人本学派C、行为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11、不良行为是破坏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这一理论来自(A )A、行为论B、人本论C、认知论D、精神分析论1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哪三个部分(A )?A、本我、自我和超我B、本我、自我和他我C、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D、本能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13、采用合理的说法来解释自己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精品文档 期末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 二、1.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 2.人脑,主观反映 3.识记,保持,再认 4.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 5.注意 三、1.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四、1.× 2.×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3.×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5. 五、1.注意的功能有: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2.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的方法。
3.工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甚至季节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4.意志的品质:①自觉性②坚定性③果断性④自制性 5.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情绪通常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第二,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第三,在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中,情绪发生早,而感发生晚。
晴绪和情感间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通过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得以表现的,离开具体情绪,人的情感就不能存在和表现。
另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
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在时甚至可以互相通用。
6. 六、 1.(1)性格对气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掩蔽或改造着气质,使其服从于实践活动的要求。
(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
山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年级:专业: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试题类别:A卷考试形式:闭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巴甫洛夫 B.冯特 C.皮亚杰 D.笛卡尔2.事前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形式叫做()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3. ()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 C.最小可觉差 D.差别感受性4.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A.5±2个组块 B.6±2个组块 C. 7±2个组块 D.8±2个组块5.人的言语活动具有异常复杂的脑机制,其中言语运动中枢是位于大脑额叶的()A.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 角回 D.弓状束6.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里表现出的一定的情绪,下列不属于最典型的情绪状态的是()A.心境 B.激情 C. 应激 D.心情7.()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
A.采纳决定 B. 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C. 克服困难以实现决定 D.执行决定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心理需要层次的是()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9. 威特金等人按照认知风格将人分为场独立的人和场依存的人,下列属于场独立的人的特点是()。
A.容易受暗示 B.社会定向 C.社会敏感性差 D.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10.艾森克强调的三个个性的基本维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内外向 B.神经质 C.精神质 D.稳定性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发散思维2.似动知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包括:A.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B. 精神分析、认知主义、行为主义C.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D. 认知主义、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2. 以下哪个不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概念?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3.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尔·罗杰斯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莱昂·费斯汀格D. 阿尔伯特·班杜拉4. 以下哪个选项是记忆的三个阶段?A. 编码、存储、提取B. 感知、注意、记忆C. 存储、保持、回忆D. 编码、回忆、保持5. 情绪的生物学基础主要与哪个脑区有关?A. 大脑皮层B. 边缘系统C. 小脑D. 脑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应用心理学。
7.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本的需求是________。
8.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思维和语言。
9. 学习理论中的强化是指通过________来增加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10.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12.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14. 论述情绪智力理论,并讨论其在教育和职场中的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阅读以下案例:小张是一位大学生,最近他发现自己在准备期末考试时,总是感到焦虑和不安。
请分析小张可能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A5. B二、填空题6. 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7. 生理需求8. 感知、注意9. 正向反馈10. 社会关系三、简答题11. 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期末复习】普通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卷(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2、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记忆的基本过程有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每小题2分,共10分)1、性格无好坏之分。
(×)性格有好坏之分。
2、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 )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5、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C、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2.心理是( A )。
A、脑的机能B、心脏的机能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D、脊髓的机能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视觉B、知觉C、感觉D、记忆4 . 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A、动作记忆B、逻辑词语记忆C、听觉和运动记忆D、形象记忆5. 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动作思维6. 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64002)一、名词解释题1、边缘系统2、知觉3、思维4、能力5、动机6、观察法7、情绪调节8、人格9、神经系统10、错觉11、记忆12、问题解决13、表象14、神经冲动15、编码16、创造性17、记忆18、实验法二、简答题1、人格的本质特征有哪些?2、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有哪些?4、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有哪些?5、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6、自我调控系统包括哪些?7、意识包括哪几种不同的状态?8、语言的特征有哪些?9、影响创造性的困素有哪些?10、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如何?11、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12、注意可分为哪几种?13、根据信息保持的长短,记忆可分为哪几类?14、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包括哪几个层次?三、论述题1、论述感觉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论述情绪调节的特征。
3、论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边缘系统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
2、知觉答: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3、思维答:思维是借住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4、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是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5、动机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6、观察法答:在自然条件下,有计划、系统地观察,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7、情绪调节答: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8、人格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022年清华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清华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调适问题B.老鼠走迷宫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种属行为2、人从较亮处进入较暗处时,一开始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视觉逐渐恢复的现象是()。
A.视觉锥体细胞开始活跃B.视觉细胞中视色素开始分解C.视黄醛和蛋白开始结合D.适应的时间很快3、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中枢是()。
A.中脑B.丘脑C.下丘脑D.脑干网状结构4、运动后效现象属于()。
A.错觉B.似动C.真动知觉D.诱发运动5、判断“谢谢了”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
A.热情程度B.声调C.场合D.表情6、人们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这说明注意具有()功能。
A.选择B.整合C.维持D.调节和监督7、“潜移默化”是通过()识记进行的。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意义记忆D.机械记忆8、去年,5岁的Tom在向妹妹解释他们的哥哥不呆在家里,会说“No he coming”,但今年他改成了“He’s not coming”。
这说明今年Tom已经在哪一方面有所进展?()A.语言敏感性B.语义C.单词层面D.句法9、“一意孤行”属于意志的()。
A.坚韧性差B.目的性差C.果断性差D.自制性差10、大脑的喜、怒、哀、乐、惧、恨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
A.情绪的主观体验B.情绪的生理唤醒C.情绪的外部行为D.情绪的外部表达11、某个年龄组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是65分,标准差是5,A得了75 分,他的离差智商是()。
A.100B.130C.125D.11512、下列对性格与气质相互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B.气质不能够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C.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D.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的影响13、符号图式理论认为()是产生迁移的决定因素。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A. 描述心理现象B. 解释心理现象C. 预测心理现象D. 改变物理现象答案:D2. 以下哪种观点认为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A. 心理二元论B. 心理一元论C. 心理多元论D. 心理实证论答案:B3. 以下哪种心理过程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A. 情感过程B. 意志过程C. 认知过程D. 生理过程答案:C4. 以下哪种情绪状态属于心境?A. 喜悦B. 愤怒C. 悲伤D. 惊讶答案:C5. 以下哪种记忆过程与大脑皮层兴奋灶的形成有关?A. 编码B. 保持C. 提取D. 遗忘答案:A6. 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属于知觉?A. 视觉B. 听觉C. 味觉D. 知觉对象的整体性答案:D7. 以下哪种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特质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B. 荣格的人格理论C.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D. 克莱顿的人格理论答案:C8. 以下哪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由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A. 驱力理论B. 激励理论C. 需要层次理论D. 期望理论答案:D9. 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范畴?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生理心理D. 认知心理答案:B10. 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潜意识?A. 精神分析疗法B. 认知疗法C. 行为疗法D. 人类主义疗法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两大分支是______心理学和______心理学。
答案:实验心理学、理论心理学2. 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知觉、记忆、思维3.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理基础、心理体验、社会功能4. 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编码、保持、提取、遗忘5. 人格理论主要包括______人格理论、______人格理论和______人格理论。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请将答案按先后顺序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否则不计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B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4.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C )。
A.冯特B.弗洛伊德C.华生D.马斯洛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D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D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7.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观点是( B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8.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A )。
A.行为主义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9.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
这类心理现象称为( D )。
A.情感过程B.心理状态C.意志过程D.心理特征10.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D )。
A.测验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活动产品分析法11.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C )。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12.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C )。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3.需要: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及渴望达到平衡的内部状态4.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力图做出成就以赢得人们的尊重。
5.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6.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根据情绪的状态把情绪分为三种:(激情、应激、心境)。
8.研究表明,左侧前额皮层与(积极)情感有关,右侧前额皮层与(消极)情感有关。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平衡,先快后慢)。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指(分析)和(综合)。
11.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巴甫洛夫根据神经活动特点将高级神经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郁型)。
13.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
14.表情有三种形式(面部表情、肢体表情、语调表情)。
15.加德纳在多重智力理论中提出了七种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运动智力)。
16.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
17.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18.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诱因)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三、单项选择19.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D )。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弗洛伊德 D. 斯金纳20.古语云“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是(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21.毕业生择业时面临多种选择,是(D)的表现。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3、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4、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注意的分散。
()6、信息从感觉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9、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10、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 . 时距信息B . 加工机制C . 通道D . 实验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D) 以上都对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A) 汉代王充(B) 南北朝范缜(C) 明代李时珍(D) 清代王清任6、脑干中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A、桥脑B、丘脑C、下丘脑D、延髓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10、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个体最独特的性格特质,在性格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特质是()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三、多项选择题1、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2010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4%)1、有意注意2、知觉3、创造想象4、思维5、道德感6、能力二、填空题(18%)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
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__ ___________的诞生。
普通心理学试卷(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心理学2. 深度知觉3. 有意注意4. 气质5. 情绪智力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冯特B.弗洛伊德C.华生D.班杜拉2. 下列哪种选项属于条件反射?()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D.信号反射3. 当人们看见一面红旗时,立即能知道它是红色的,这是()。
A.味觉B.视觉C.听觉D.知觉4. 一只白色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这是()。
A.颜色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5. 学生上课时,边听、边看、边记笔记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C.注意分散D.注意分配6. 艾宾浩斯使用遗忘曲线来表明遗忘进程的不均衡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很快D.很慢7. 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B.表象C.幻象D.后象8.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主要反映了思维的()。
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概括性9. “手舞足蹈”是人的()。
A.面部表情B.言语表情C.身段表情D.外部表情10. “前怕狼,后怕虎”是下列哪种意志品质弱的表现?()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2.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3.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4.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5. 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密切的关系,但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3. 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022年复旦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复旦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冯特D.赫尔姆霍兹2、三原色理论不能解释()现象。
A.图形后效B.红绿色盲C.知觉组织D.A和B3、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机能的脑区主要是()。
A.中脑B.间脑C.小脑D.脑桥4、与知觉过程最不密切的特点是()。
A.组织性B.恒常性D.自动性5、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下面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心境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可到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B.心境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C.应激可以提高人的自我防御能力,对人的身体肯定有好处D.激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6、人的意识既能够主动地去认识世界,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这种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A.能动性B.觉知性C.社会制约性D.前进性7、有关遗忘的原因,最古老的解释是()。
A.同化说B.动机说C.衰退说D.干扰说8、言语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言语表达的基本形式是()。
A.音位B.单词D.句子9、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是()。
A.有自觉的行动目的B.以随意动作为基础C.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D.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10、强调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情绪理论是()。
A.坎农-巴德学说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11、()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A.特殊能力B.晶体能力C.流体能力D.创造能力1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视野宽、善于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同时能兼顾到各种可能性,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A.右脑占优势的同时型B.右脑占优势的继时型C.左脑占优势的同时型D.左脑占优势的继时型13、下面属于学习的例子是()。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1879年在XXX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被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XXX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人本主义学派以美国心理学家XXX为代表。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XXX提出的。
5.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6.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7.感觉阈限用于量度感受性,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9.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重点可以用红笔划出。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想象具有预见、补充、代替等功能。
13.思维的特点是间接性、概括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A,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2.C,测验法是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A,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
4.C,随意后注意是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A,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随意注意。
6.C,“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
7.B,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是反比关系。
8.B,内部感觉不包括外部感觉。
等 vs。
复杂意义、内涵、关系等。
2)反映的方式不同:直接反映 vs。
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3)反映的对象不同:感觉器官直接作用的客观事物 vs。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4)反映的阈值不同:感觉是一个阈值问题,知觉则不同,它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经验、文化等因素有关。
3.简述记忆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要点:记忆按照时间长度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按照信息处理过程可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存储、长时记忆存储和检索。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的心理学流派是人本主义学派。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4.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5.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6.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7.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量度。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_选择性__、_理解性__、_整体性_、_恒常性_。
9.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想象具有预见、补充、代替等功能。
13.思维的特点是___间接性 ___、__ 概括性 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A )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A.行为主义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C.认知学派 D.格式塔学派2.( C )是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试验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3.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4.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5.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6.“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7.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B )。
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2、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B.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C.锥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D.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3、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C.枕叶后端D.颞叶4、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知觉。
A.空间B.方位C.深度D.运动5、病人的恐惧感是属于()。
A.原始情绪B.心境C.激情D.应激6、汽车司机在驾驶时,眼、耳、手、脚能熟练并用。
这里所体现的注意特性是()。
A.转移B.广度C.分配D.分散7、在概念形成的策略中,记忆负担最轻的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8、下列关于语言的表述,错误的是()。
A.语言是人际交流中使用的符号系统B.音位是语言中可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C.有限的词语和规则可以产生无限的语句D.音位能被组合成语素,语素能被组合成词语9、()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A.意志的自觉性B.意志的果断性C.意志的自制性D.意志的坚韧性10、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美感B.理智感C.道德感D.责任感11、斯坦福-比纳量表现在采用()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
A.智力分数B.智力年龄C.离差智商D.比率智商12、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性别B.社会C.学校D.家庭13、根据归因理论,如果个人将成功归因于()会产生自豪感。
2022年佳木斯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佳木斯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冯特D.赫尔姆霍兹2、当个体在弱光条件下直接观察物体时,往往看不清楚,但稍微移动一下物体,使其成像在视网膜边缘,则会看得清楚些。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视网膜边缘棒体细胞更多 B.视网膜边缘椎体细胞更多C.视网膜中央窝对弱光最敏感D.视网膜边缘对强光最敏感3、视觉中枢位于()。
A.额叶B.枕叶C.顶叶D.颞叶4、在人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A.双眼视轴的辐合B.水晶体曲度的变化C.双眼视差D.单眼视差5、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下面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心境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可到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B.心境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C.应激可以提高人的自我防御能力,对人的身体肯定有好处D.激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6、“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性7、在概念形成的策略中,记忆负担最轻的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8、具有片断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
A.外部言语B.对话言语C.独自言语D.内部言语9、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是()需要。
A.生理B.安全C.归属和爱D.自我实现10、对优美的自然风景的欣赏,对良好社会品行的赞美,这指的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人感11、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是()。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成年期12、关于生育顺序对于人格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下述那一位理论家的理论?()A.Sigmund FrendB.Carl JungC.Alfred AdlerD.Anna Freud13、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就是()。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和答案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是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什么?A. 认知心理学B. 人本主义心理学C. 生物心理学D. 发展心理学答案:B2.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A. 意识B. 潜意识C. 自我意识D. 社会环境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三大成分?A. 生理反应B. 行为表达C. 认知评估D. 环境因素答案:D4.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信息遗忘最快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A. 学习后立即B. 学习后1小时C. 学习后1天D. 学习后1周答案:A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关于学习的理论?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认知发展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6. 卡尔·罗杰斯提出的自我理论中,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自我实现的倾向?A. 自我效能B. 自我一致性C. 无条件积极关注D. 实现倾向答案:D7.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社交需求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认知失调理论中提出的解决失调的方法?A. 改变行为B. 改变态度C. 增加新的认知D. 减少认知答案:D9. 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冲突是什么?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耻C. 同一性与角色困惑D. 亲密与孤立答案:C10.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A. 情绪识别B. 情绪调节C. 情绪表达D. 逻辑思维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影响记忆的因素?A. 注意力B. 情绪状态C. 睡眠D. 年龄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A. 特质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行为主义理论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A. 群体行为B. 态度形成C. 人际关系D. 社会影响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压力的来源?A. 工作压力B. 人际关系C. 经济问题D. 个人健康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问题解决D. 社会支持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詹姆斯-兰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的心理学流派是人本主义学派。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4.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5.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6.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7.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量度。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_选择性__、_理解性__、_整体性_、_恒常性_。
9.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想象具有预见、补充、代替等功能。
13.思维的特点是___间接性 ___、__ 概括性 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A )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A.行为主义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认知学派 D.格式塔学派
2.( C )是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试验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3.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4.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5.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6.“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7.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
8.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B )。
A.动觉 B.痛觉 C.平衡觉 D.内脏感觉
9.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 B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觉阀限 D.绝对感受性10.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 A )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 D.对象的绝对强度
11.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2.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B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4.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B )。
A.机械记忆 B.内隐记忆 C.重复记忆 D.有意记忆15.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C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16.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D )。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7.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18.欣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时,运用的是( C )。
A.记忆表象
B. 创造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19.作家在头脑中形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C )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0.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B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21.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C )的认识。
A.直接具体 B.常规抽象 C.概括间接 D.直接概括22.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D )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自然概念 D.人工概念23.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B )。
A.算法 B.手段一目的分析 C.逆向搜索 D.爬山法24.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
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B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25.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C )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26.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 C )
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
27.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 C )的一个特点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推理过程
28.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经过复习转化来的记忆称为( C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登记29.、在暗室注视-静止的光点,有时产生光点摆动的知觉,这是下列哪种运动知觉现象?( D )
A.真动 B.动景运动 C.诱导运动 D.自主运动30.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是感觉的( D )现象A.适应 B.后象 C.对比 D.联觉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个体自己的活动、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回答要点:影响因素包括:①客观原因有:刺激物本身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②主观原因有:个体的兴趣需要态度;个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情绪状态;对事物的期待等。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要点: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感觉和知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4)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综合和发展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个别属性/整体属性
(2)产生的来源不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3)生理机制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3.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案要点:
(1)目的:加大区别,帮助记忆
(2)符合注意的选择性、知觉选择性规律。
4.请简述表象的特征
答案要点: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5.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1)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2)影响因素:问题情境、认知结构、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状态
五、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试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根据感知觉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答案要点:
(1)适应现象,各班应保证空气清新。
(2)对比现象,如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喧哗。
(3)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易知觉。
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多使用活动的教具、玩具。
2.请结合记忆理论,阐述如何避免在考场上忘记复习过的内容。
答案要点:
(1)让学习的内容变得富有意义;
(2)分段进行学习;
(3)采取措施减少干扰;
(4)复述和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即过度学习;
(5)通过思考事例和其他关联来加工所学知识;
(6)用你预计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读取线索来测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