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炎症性肠病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全文版)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全文版)我国自1956年开始认识IBD之后,相继于1978年、1993年、2001年、2007年和2012年分别制定了中国IBD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这些共识意见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了我国IBD的临床诊治行为并提高了治疗水平。
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黑龙江省大庆市IBD的标化发病率为1.77/10万,广东省中山市的IBD标化发病率为3.14/10万[1,2],不难看出IBD在我国仍属少见病,但近20余年来其就诊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3]。
同时随着对IBD认识的加深,我国临床和基础研究更趋标准化和规范化,因而可用于制定共识指南的中国疾病人群数据也越来越多。
鉴于此,IBD 学组在借鉴国外最新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对我国2012年IBD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进行了修订[4,5,6,7,8]。
力求使新的共识意见更能反映当前进展,内容更为深入、全面,更具临床指导价值。
本共识主要是针对成人IBD的诊治意见,关于机会性感染、生物制剂方面的问题已经在2017年发布了相关的共识意见[9,10]。
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进行本次共识修订[11]。
具体步骤如下:(1)IBD专家分为4个工作组,每组组长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评价,确定共识意见中要修改解决的问题(patients-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PICO);(2)各工作组成员通过网络或会议进行讨论;(3)IBD学组全体委员在会议上针对每个工作组提出的PICO问题进行讨论,之后23位教授通过面对面计票器投票,21位教授通过电子邮件投票;(4)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全文,由总负责人进行汇编,由病理学和影像学方面的专家审阅相关辅助检查部分,并请循证医学领域专家审阅方法学部分后定稿,达成本共识意见。
本共识中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3级指标(A级、B级、C级),达到A级和B级指标的意见加入共识中,C级指标放弃,具体评分指标和推荐指标见表1和表2。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于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IBD 诊疗水平,特制定本共识意见,以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法及患者管理。
本共识意见基于2018年北京地区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为全国范围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炎症性肠病概述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等,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
三、诊断流程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家族史、既往病史等,以初步判断是否为IBD。
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一般状况,注意腹部压痛、包块等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粪便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炎症活动情况。
4. 影像学检查:推荐使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肠道病变范围和程度。
5. 内镜检查:内镜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可直观观察肠道病变情况。
6. 组织学检查:通过内镜取样进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确诊IBD并鉴别其他肠道疾病。
四、治疗原则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药物、抗炎药物等进行治疗。
2.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营养状况,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肠道狭窄、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4. 患者管理: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调整、心理调适等。
五、治疗方案1. 轻度IBD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药物或抗炎药物。
2. 中度IBD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
3. 重度IBD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IBD 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因此对其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非常重要。
一、诊断1. 临床表现:IBD 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便血、贫血等症状,其中 CD 还可伴有肠梗阻、瘘管形成、口腔溃疡等;UC患者则常表现为左下腹痛、黏液脓血便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腹部平片、超声、CT 等,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程度。
3. 内镜检查:结肠镜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炎症部位及程度,活检有助于确诊。
4.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肠道炎症标志物(如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等)等,有助于了解炎症活动性和全身情况。
二、治疗1. 一般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调理、心理支持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1)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对 UC 有效,常用于缓解症状和维持缓解期。
(2)糖皮质激素:用于控制炎症活动,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
(3)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小剂量甲基硫唑嘌呤等,有助于维持缓解期。
(4)生物制剂:如免疫球蛋白、TNF-α 抑制剂等,用于中重度患者,对改善症状和控制炎症活动有很好效果。
(5)抗菌药物:用于感染和预防术后感染。
(6)营养支持:对严重消瘦患者补充肠外肠饲或特殊膳食能改善营养状况。
(7)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副作用。
三、共识意见1. 早期诊断:对疑似 IBD 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影响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差异,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诊断和治疗亦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北京地区的医疗专家在充分交流和探讨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篇共识意见。
二、诊断共识1. 诊断流程IBD的诊断应遵循详尽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综合流程。
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家族史等因素。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肠道炎症程度。
其中,血液检查可检测炎症指标,粪便检查可帮助发现肠道感染等潜在病因。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肠道X线、CT、MRI等,有助于发现肠道结构异常和并发症。
在诊断IBD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 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及取样活检来明确诊断。
三、治疗共识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IB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
2.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在IB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吸收功能,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IBD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和肠道狭窄、穿孔等严重病变。
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4.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对于IBD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四、总结本篇共识意见总结了北京地区医疗专家在IB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和共识,旨在提高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国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
中国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摘要】病理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但IBD的病理形态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表现多样,缺乏统一的形态学诊断标准。
同时病理医生接受培训程度与诊断水平也参差不齐,诊断准确率难以把握。
本文就IBD诊断及相关问题提供病理诊断专家指导意见,旨在提高病理医生对IBD的诊断水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病理对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但IBD病理形态多样,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形态特征,难有简单固定的诊断标准。
此外,病理医生接受培训程度与诊断水平参差不齐。
为推动和提高我国IBD病理诊断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组织相关病理专家,在IBD肠镜黏膜活检组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IBD合并机会性感染、IBD相关异型增生及结直肠癌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共包括组织形态学基本概念、病变模式评估及诊断思路、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不确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nt colitis,IC)和IBD不能分类(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unclassified,IBDU)、IBD合并机会性感染、IBD相关异型增生与结直肠癌、病理诊断报告示范共8个部分。
一、组织形态学基本概念隐窝分支(crypt branching):隐窝分成2个或多个分支(图1A)。
隐窝缩短(crypt shortening):隐窝长度变短,底部不与黏膜肌层相贴,伴或不伴基底浆细胞增多(图1B)。
隐窝加长(crypt elongation):与周围正常黏膜隐窝相比,隐窝长度明显加长。
隐窝缺失(crypt dropout or loss):隐窝数量减少,黏膜肌层完整而隐窝之间距离显著增宽,超过1 ~ 2个隐窝宽度(图1C)。
中国IBD共识意见解读-CD
MH:观察对应性
治 疗 个 月
14
MH:判断标准的主观性
6m
11m
MH:不同部位的非同步性
治疗后8m 治疗后23m 治疗后38m 治疗后53m
克罗恩病( CD )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二、活动期的治疗 三、药物诱导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四、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 五、肛瘘的处理 六、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预防
B1p*** B2p
B3
表2 CD的蒙特利尔分型
穿透
B3p
* L4可与L1至L3同时存在;**B1随时间推移可发展为B2或B3;***p为肛周病变,可与B1至B3同时存在;
联合应用:DBE“-”; 小肠CT+CE诊断:空肠中段CD
胶囊在激素 治疗后4天 后排出
疾病活动性评估: • 临床上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 以及进行疗效评价。 • Harvey和Bradshow的简化CDAI计算法(表3)较为简便。Best的 CDAI计算法(表4)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CD 还是 TB?
小肠白塞氏病
二、疾病评估
临床类型:推荐按蒙特利尔CD表型分类法进行分型
确诊年龄(A)
A1
≤16岁
A2
A3 病变部位(L) L1 L2
17-40岁
>40岁 回肠末段 结肠 L1+L4* L2+L4
L3
L4 疾病行为(B) B1** B2
回结肠
上消化道 非狭窄非穿透 狭窄
L3+L4
• 考虑予早期积极治疗:对于有2个或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从已往治 疗经过看,接受过激素治疗而复发频繁(一般指每年≥2次复发)者。 • 所谓早期积极治疗主要包括两种选择:一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 剂(硫嘌呤类药物或甲氨蝶呤);或是直接予英夫利西(单独用或与 AZA联用)。
中国炎症性肠病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
・268・史堡疸理堂苤圭;!!!生!旦箜塑鲞筮垒塑堕i!』旦!!!!!:垒四!垫!兰:!!!:箜:型!:堡中国炎症性肠病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筹备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是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含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
我国近十多年来发病患者数逐步增加,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炎症性肠病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是治疗的基础。
随着胃肠内镜的广泛使用,炎症性肠病的病理学诊断日益成为病理医师的日常工作。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胃肠内镜活检病理诊断工作是由非胃肠病理专业的病理医师进行的。
因此在取材和制片技术的改进、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认识、诊断标准的把握、鉴别诊断的考虑和与临床医师的沟通等方面都存在需要进一步普及和提高的地方。
传统的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指标主要建立在对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
20余年来,由于胃肠内镜的广泛使用,使得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的基础已经从以手术切除标本为主变为以肠道不同部位的多处黏膜活检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炎症性肠病组织学诊断标准。
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后黏膜的愈合,也增加了诊断难度。
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肠结核与回结肠型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克罗恩病与淋巴瘤的鉴别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传统的以手术切除标本为基础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应当加以修改才能适应当前诊断的需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已在2007年和2012年推出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旧J。
其中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尤其是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的描述尚不够详尽,与新的研究进展尚有差距。
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的提议和推动下,国内i4个单位的病理学家和消化内科学家于2013年8月17日在成都开会,在借鉴欧美同行的循证医学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国炎症性肠病的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一、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IB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IBD的患病率约为410万,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西方国家较低,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IBD患者的绝对数量仍然相当可观。
IB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肠道狭窄、穿孔、营养不良等。
IBD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也有关联。
IB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诊断方面,IBD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的综合评估。
目前,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评估是诊断IBD的金标准。
由于IBD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病变与许多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如感染性肠炎、肠道肿瘤等,准确的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
在治疗方面,IB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炎症、维持缓解和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IBD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IBD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限制了针对病因的治疗策略的发展。
目前的治疗方法虽能有效控制症状,但难以实现完全治愈。
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感染、药物依赖等。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和梳理我国在IB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以提高我国IBD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炎症性肠病(IBD)的定义与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两种类型。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有哪些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有哪些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慢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这两种疾病都具有相似的症状,如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和疲劳,但它们在病理生理学、治疗方法和临床表现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针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了一些共识意见,以下将探讨这些共识意见,以便更好地了解如何管理这些复杂的疾病。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炎症性肠病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腹部不适、贫血、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
这些症状可以轻重不一,且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关节炎、皮肤病变和口腔溃疡。
(二)影像学检查医生通常会使用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肠道的情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和腹部CT扫描。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位置、程度和病理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此外,粪便检查可以用于排除感染性原因,并检测是否存在潜在的病原体。
(四)生物组织检查有时需要通过生物组织检查来确诊炎症性肠病。
这通常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肠道组织样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来确认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二、治疗(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减轻症状。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
生物制剂如抗TNF药物可以抑制炎症过程。
(二)营养支持由于腹泻和吸收问题,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这可以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静脉营养和特殊饮食计划。
(三)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疾病,或者出现了并发症,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消化系统领域的常见疾病。
为了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特制定本共识意见。
本意见基于2018年北京地区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诊断1. 诊断流程诊断炎症性肠病应遵循全面、系统的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及症状,进行体格检查。
其次,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粪便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及肠道炎症情况。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CT及MRI等,可帮助医生评估肠道病变程度及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结肠镜、小肠镜等。
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情况,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1. 治疗原则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医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考虑。
4. 营养支持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营养支持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四、总结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前言鉴于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也日渐显著。
为进一步规范IBD的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共识意见。
本意见基于2018年北京地区多位专家学者的讨论与经验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明确的诊断与治疗指导。
二、炎症性肠病概述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均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三、诊断(一)诊断流程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家族史、既往病史等。
2.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肠道炎症的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用于初步判断炎症活动度和可能的原因。
4. 内窥镜检查:结肠镜、小肠镜等内窥镜检查是确诊IBD的重要手段。
5. 病理学检查:取样进行组织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具有关键作用。
6. 影像学检查:如CT肠系膜造影、MRI等,用于评估肠道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二)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窥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依据国际通用的IB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四、治疗(一)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类型、病程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目标为控制炎症活动,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二)药物治疗1. 氨基水杨酸制剂:适用于轻中度IBD患者。
2.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需注意其副作用。
3.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用于控制疾病活动。
4. 生物制剂:针对特定靶点的生物治疗药物,如英夫利西等。
(三)非药物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治疗等,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四)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复杂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2018年北京召开了专家共识会议,本文将总结会议达成的共识意见。
首先,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临床表现、肠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但并非所有病例都具备典型症状,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金标准,可以观察肠道的炎症程度、范围和类型。
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通过活检来确定炎症是否为肠病变,并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类型。
其次,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病情等级。
对于轻度炎症性肠病,可以选用5-氨基水杨酸、间质抗炎剂等进行治疗;对于中度炎症性肠病,可选用留醋酸钠、氨基酸制剂、小剂量激素治疗等;对于重度炎症性肠病,通常需要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必要时可以采用免疫调节剂。
对于无法控制的病例,可以考虑采用生物制剂如肠型非特异性治疗。
此外,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手术治疗,应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手术主要针对治疗或缓解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应用于对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但有时也可以作为早期治疗的选择。
除了针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案,还应与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和教育。
这包括向患者提供关于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方面的信息,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以提升疾病的控制程度。
综上所述,2018年北京召开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会议为炎症性肠病的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意见。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IBD)是一组以肠道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正迅速增加,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压力。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科学有效地治疗成为关键。
2018年,北京举行了一次炎症性肠病的专家共识会议,旨在通过讨论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诊断和治疗经验,达成一致意见,以指导临床实践。
在会议上,与会专家就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达成了以下共识意见:一、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的综合评估: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各异,但包括腹痛、腹泻、便血、发热等,需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其中,全结肠炎常伴有血性腹泻,而回肠发炎则可出现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辅助检查包括大肠镜检查、肠道黏膜组织活检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等,可帮助明确疾病范围和活动度。
二、病程分期与活动度评估:根据炎症性肠病的病程和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缓解期、复发期和活动期。
评估活动度有助于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哈维-布拉维指数、Mayo评分、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等。
同时,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标志物,可进一步评估病情活动度,并指导治疗效果的监测。
三、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对于轻型和中度疾病,常选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地塞米松等控制炎症和改善症状。
对于重型疾病,早期应选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并可联合biological therapy,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维持缓解期的治疗应长期进行,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四、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治疗适用于不适合或不响应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炎症性肠病(IBD)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
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涉及多学科知识。
为此,北京地区多所医院专家于近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形成了本篇共识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IBD诊断与治疗的统一认识。
二、诊断共识1. 临床表现:IBD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便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可帮助确诊并评估肠道病变程度。
3. 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MRI可帮助明确肠道结构异常及并发症情况。
4. 诊断流程: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后,方可确诊为IBD。
三、治疗共识1. 药物治疗:以控制炎症反应为主,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在使用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调整。
2.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肠道狭窄、肠瘘等并发症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医院技术条件综合判断。
4. 心理支持:IBD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
四、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预防复发:积极控制炎症,避免诱发因素,如感染、饮食不当等。
3. 合理用药: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
4. 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结论本篇共识意见旨在为北京地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IBD诊断与治疗的统一认识。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中华内科杂志 2012.10
818主堡内型鏊!董;!!;堡!!旦笙!!鳖釜!!塑鱼ji!』!!堕婴丛型:尘坐!迪!!!!!:∑!!:i!:堕!:!!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
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
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十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常明显012j,IBD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
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1993、2000和2007年就IBD的诊治制定过共识意见。
近年来,对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最近欧美各国亦对IBD诊治的共识意见作了相应修订。
我国消化界近年来对IBD相当重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了不少研究报道。
鉴此,本学组主要借鉴国外最新共识,并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2007年共识意见进行修订。
力求使新的共识意见更能反映新进展,内容更全面、深入,更具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本共识主要针对成人IBD的处理,对于儿童IBD的处理、IBD患者围妊娠期的处理等问题,冈我国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验,本共识未加讨论。
本共识制定步骤为:(1)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主要观点(声明)并组织证据收集(Delphi程序¨1);(2)各工作组通过网络或会议在成员间进行讨论,然后由4个T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全文;(3)由总负责人进行汇编;(4)专家会议上对全文之主要观点(声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以通过①+②的人数>80%为通过;(5)总负责人根据专家会议意见及表决结果修改全文,发至专家会议各成员,得到认可后为初定稿;(6)初定稿在我国IBD学组和协作组全体会议中讨论、修改,最后通过,为最后定稿。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类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习惯的多样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负担。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对于提高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和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
文章将围绕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促进炎症性肠病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
本文还将强调多学科协作在炎症性肠病诊疗中的重要性,以期提高我国炎症性肠病的整体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诊断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诊断的关键在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以及确认肠道炎症的存在和特点。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发展、变化和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等。
临床表现方面,炎症性肠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
还可能伴随有肠道外的表现,如关节炎、眼部病变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大便常规、生化指标等可以提供一定的线索。
例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提示肠道炎症的存在。
大便常规中可见脓细胞、红细胞等,也可以支持炎症性肠病的诊断。
生化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也可以反映炎症的活跃程度。
影像学检查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
两者均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006年,全国IBD协作组成立以来,我们结合国外处理指南对诊治规范的建议进行了讨论,强调诊治规范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普及性。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寻循证资料,进行修改补充十分关键,但我国目前高质量的临床资料不多,加之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些资料也很难达到以一概全的指导效果,因此在讨论中除引证部分资料外,更多参考国外新近诊治指南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对诊治规范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共识意见讨论稿。
在今年5月济南第七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大会上报告后定稿,现公布如下,供国内同道参考。
今后应加强循证资料的搜集,并在应用中定期修改,不断完善和更新规范的内容,使之深化细化,加强实用性和指导性。
第一部分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溃疡性结肠炎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yperplasia):
仅见于手术切除标本,尤其在远离溃疡处,散在分布在固有 膜、黏膜下、肌层和浆膜下,可含有生发中心,并常有淋巴管 扩张(图5)[4-5
J。
黏膜下层的淋巴细胞聚集和淋巴管扩张:为肠壁全层淋 巴细胞增生的内镜活检下所见…J。 3.上皮的异常:幽门腺化生(pyloric metaplasia),也称为 假幽门腺化生或腺性黏液样化生(图7),是慢性黏膜炎症的 一个特点,与黏膜的溃疡和修复有关。幽门腺化生见于部分 克罗恩病患者的回肠活检,在回肠切除标本中也常见。幽门 腺化生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倒灌性回肠炎切除标本中很
基底部浆细胞增多(basal plasmacytosis):指浆细胞浸润 主要位于固有膜的下I/5处或者出现在隐窝下方,沿着黏膜 肌浸润或穿透黏膜肌,呈弥漫性或局灶性H’6 J。 基底部淋巴细胞聚集(basal
lymphoid
少见…“。
4.肠道神经系统的异常:神经节细胞的增多和神经节周 围炎,见于黏膜下层和肌间,神经节细胞呈簇状分布,数量一 般大于4~5个。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和肌间神 经纤维可见肥大和增生’4川。 三、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 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和其 他非感染性结肠炎之后作出诊断。3。。 1.大体改变: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术切除标本肉眼检查显 示弥漫性和连续性慢性炎症,无跳跃区,主要累及直肠并且 向近端连续性分布,越靠近近端,炎症越轻。溃疡性结肠炎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4.04.013
bowel
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含溃疡性 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我 国近十多年来发病患者数逐步增加,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 疾病¨“。炎症性肠病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是治疗的基 础。随着胃肠内镜的广泛使用,炎症性肠病的病理学诊断日 益成为病理医师的日常工作。在我国,绝大部分的胃肠内镜 活检病理诊断工作是由非胃肠病理专业的病理医师进行的。 因此在取材和制片技术的改进、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认识、诊 断标准的把握、鉴别诊断的考虑和与临床医师的沟通等方面 都存在需要进一步普及和提高的地方。 传统的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指标主要建立在对外科 手术切除标本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20余年来,由于胃 肠内镜的广泛使用,使得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的基础已经从 以手术切除标本为主变为以肠道不同部位的多处黏膜活检 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炎症性肠病组织学诊断 标准。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后黏膜的愈合,也增加了诊断难 度。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肠结核与回结肠型克罗恩病的 鉴别诊断,以及克罗恩病与淋巴瘤的鉴别一直是不容忽视的 问题。因此,传统的以手术切除标本为基础的组织病理学诊 断标准应当加以修改才能适应当前诊断的需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已在2007年 和2012年推出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旧J。其中对 于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尤其是内镜活检标本的病 理组织学改变的描述尚不够详尽,与新的研究进展尚有差 距。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的提议和 推动下,国内i4个单位的病理学家和消化内科学家于 2013年8月17日在成都开会,在借鉴欧美同行的循证医学 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国炎症性 肠病的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目的在于统一我国病理医 师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认识,规范诊断标准,提高病理诊断质 量,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本共识的要点包括:(1)炎症性肠 病病理诊断的常规技术程序;(2)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大体 和组织学特点;(3)内镜活检标本的组织学特点;(4)病理诊 断和鉴别诊断的标准;(5)疾病活动度和异型增生 (dysplasia)程度的组织学特点。儿童与青少年的炎症性肠
万方数据
虫堡堑理堂釜查垫!垒生!旦笠塑鲞箜兰塑g堕!』坠!!!!:垒P型!Q!!:!塑:箜:堕!:堡
雾嘭羹僦禚鹊-,
一一瀚
,
图1溃疡性结肠炎,隐窝分支和隐窝周围炎HE中倍放大图2溃疡性结肠炎,隐窝的扭曲,杯状细胞减少和隐窝脓肿HE 放大
图3
…一,◆≮一,一一 攥裁瓣 ④,¨露谚
一麓叼¨睦
。≯,喙譬矽≮叭. 、黪
于10%(图1)”’6j。
・269
隐窝的扭曲(非平行隐窝,隐窝的直径变化或隐窝扩张)、隐 窝分支和隐窝缩短i 4“。 2.溃疡和炎性浸润 阿弗它溃疡(aphthous ulcer):为肉眼或内镜下的阿弗它 溃疡的镜下改变,在黏膜淋巴滤泡增生、肉芽肿形成的基础 上发生坏死和表面破溃,形成早期的阿弗它溃疡。形态上为 浅表的小溃疡,表面为少量黏液、中性粒细胞、炎性坏死渗 出物‘1
・268・
史堡疸理堂苤圭;!!!生!旦箜塑鲞筮垒塑堕i!』旦!!!!!:垒四!垫!兰:!!!:箜:型!:堡
.标准与规范.
中国炎症性肠病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筹备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disease)是病因尚不十 病的诊断暂时未纳入本共识。 一、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的技术程序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涉及胃肠病学、影像学、病理学和胃 肠外科等多学科方法(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可靠的诊 断应建立在结合病史,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以及典型的内 镜、组织学和影像学发现的基础上,需要胃肠病学家、影像学 家、病理学家和胃肠外科学家等的团队合作口。。虽然在溃 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内镜活检标本 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是关键步骤,但不结合临床, 仅依靠黏膜活检的组织学来诊断炎症性肠病是非常容易误 诊和漏诊的。 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尤其是临床考虑为克罗恩病的诊 断,多部位黏膜活检取材十分重要。推荐做至少5个部位 (包括直肠和末段回肠在内),每个部位取不少于2个活检。 内镜下未见异常的黏膜也应取活检H…。对于临床表现典型 的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的怀疑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活检的 部位和数量可以适当减少。所有黏膜活检组织样本应立即 浸泡于4%中性缓冲甲醛(即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固 定。样本的定向使用滤纸效果较好,即黏膜断面的一侧在固 定前黏在滤纸上。不同部位的活检组织应当用不同的容器 并且注明患者的信息和取材部位,以避免混淆。4’“。。 与活检样本一起送病理科的病理申请单一定要有患者 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程期、内镜发现、治 疗的种类和程期、并发症、旅行史和临床诊断等H。。 由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变可能为局灶性,在组织包埋时, 建议每个蜡块最多包埋2块组织。推荐对每个蜡块均做标 本最大面的多个连续切片(6~10片)并且采取措施确保切 片方向垂直于黏膜。石蜡切片做HE染色即可满足常规诊 断一。…。特殊染色(包括抗酸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 PCR等其他技术在毖要时使用。 外科手术切除标本需进行全面的,有序的和系统的大体 检查,必要时应摄影留存。外科标本应沿肠管的长轴剪开固 定(除了在一侧有肿瘤时,可以将肿瘤的一段暂时不剪开就 固定)。取材应包括淋巴结、末段回肠和阑尾。推荐在肉眼 可见病变处和肉眼大致正常处进行多处取材。对于诊断有 价值的肉眼改变,如透壁性改变、瘘管等要注意取材和记录。 对于怀疑为肿瘤的病变更要注意取材和记录…。1…。外科手
lymphoid
改变㈨]。
2.描述上皮异常的形态改变有: 潘氏细胞化生(Paneth
cell
metaplasia):正常情况下潘氏
细胞在结肠脾曲以远极其少见。潘氏细胞化生定义为在远 端结肠黏膜发现潘氏细胞。其出现可能与上皮的再生和修 复有关(图3)‘4’”o。 黏液分泌减少(mucin depletion):定义为杯状细胞减少 或细胞内黏液减少(图2)”‘6j。 3.描述炎性浸润的形态学改变有: 固有膜内炎性细胞的分布可以描述为:局灶性(focal)、 片状(patchy)和弥漫性(diffuse)。前两者有时也称为“不连 续的(discontinuous)”。弥漫性炎还可以分为黏膜浅层炎 (superficial)和黏膜全层炎(transmucosal)。 在多处黏膜活检的基础上评估炎症的分布比较客观可 信。对于治疗后静止期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可能见不到弥 漫性的透黏膜性炎。在诊断时要引起注意‘4’6‘。 隐窝炎(cryptitis)指中性粒细胞出现在隐窝上皮内和管 腔中,形成隐窝破坏和隐窝脓肿(crypt abscesses,图2)。中 性粒细胞也可以出现在表面上皮内,其意义与隐窝炎
蹙谚:.曩躁爿.。_; 一巾继冬 ;~。v乒. ,.哆,。文磁越要
‰o..
爹.,.一J黩_蓼埝箩
中倍
克
溃疡性结肠炎,潘氏细胞化生
HE
中倍放大
图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克罗恩病,裂沟样溃疡和表面黏膜的糜烂
图6
HE
低倍放大
图5
罗恩病,透壁性炎,可见裂沟样溃疡,深达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下均有淋巴细胞浸润HE低倍放大 HE低倍放大图7幽门腺化生HE中倍放大
3|。
隐窝扭曲(crypt distortion):隐窝(腺体)在大小、形状、 极向和管腔尺寸等方面的不规则(图1,2)。4‘6 J。 隐窝萎缩(crypt atrophy)和隐窝密度减少(crypt density):指隐窝数量减少,隐窝间距离大于一个隐窝直径以 上以及隐窝底部与黏膜肌的距离增加H’6 J。 表面不规则(绒毛状表面,绒毛状黏膜;surface irregularity):隐窝开口增宽,黏膜表面不平,严重时呈手指状
深在口疮样、线状溃疡(deep
aphthous,linear
ulcer):为
阿弗它溃疡进一步发展形成纵行的线状深在溃疡,可以到黏 膜下层或者更深(图4)¨“。 伴有刀切样裂隙的深在裂沟(deep
fissures with knifelike
clefts):溃疡深而窄,如刀切一样,有急性炎性渗出物、中性 粒细胞、组织细胞和肉芽组织,常穿入肠壁,深达黏膜下层 (图5)、甚至肌层,引起瘘管形成、穿孔、脓肿形成、粘连和肠 周炎性假瘤¨“。 局灶性的慢性炎症:定义为不连续的固有膜内深在的淋 巴细胞、浆细胞增多,不限于黏膜表浅区(上1/3)H“。 非干酪样肉芽肿(non-caseous granuloma):为上皮样组 织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聚集构成,通常为圆形。一般 没有Langhans多核巨细胞,但可见多核巨细胞,见不到坏 死。常见于固有膜内和黏膜下层,也可以见于肌层和浆膜 下,甚至淋巴结内(图6)。除了常见于克罗恩病外,非干酪 样肉芽肿也可见于结节病和感染性结肠炎。非干酪样肉芽 肿还应当与隐窝损伤引起的黏液性肉芽肿区别H“。 透壁性淋巴细胞增生(transmu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