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障碍治疗-品行障碍的治疗

合集下载

异常儿童心理学品行障碍

异常儿童心理学品行障碍

四、诊断标准
对抗性攻击行为障碍(DSM-IV)—— 消极、敌对的反抗行为持续6个月以上;其间 出现以下特征中的4个或更多特征: 经常发脾气、经常和成人争辩、经常故意骚扰 别人、经常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经常生气 或埋怨、经常充满敌意和报复心。 其学习、社会交往与工作显著受影响。 问题行为不只出现在精神病性障碍和心境障碍 中。 不符合品行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
Eyberg和Robinson,1983) 家长量表,36个条目,只涉及品行问题, 2-16岁常模 • Sutter-Eyberg学生行为调查表 (Futterbunk和Eyberg,1989) 教师调查表,36个条目,只涉及品行问题, 2-16岁常模
六、评估
• 儿童行为检测表(Child Behavior
认知理论
•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CD儿童在对社会信息进 行加工的某个阶段可能存在缺陷,导致了 品行障碍(Crick和Dodge,1994)。 例如,CD儿童常有敌意归因模式,从 而导致攻击性反应,进而破坏同伴关系。
认知理论
• 社交技能缺陷理论——
该理论认为,CD儿童在社交技能上存在缺陷, 因此不能恰当应付同伴交往时的问题。 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培养儿童的社 交技能,如,矫正敌对的归因偏向、对不确定的 社会情景做出准确的评估、将一些问题解决方法 灵活地用于应对问题情境、预期这些问题解决方 法的直接与长期效果、对大部分情境能使用恰当 的解决方法、从反馈中进行学习。 疗效较好。
七、预防与治疗
• 心理教育——
矫正父母的错误观念(如:他天生是个坏 孩子); 帮助父母认识到家庭互动方式在引发和维 持儿童行为问题中的作用; 帮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反应在塑造儿童行 为中的作用;

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

5.恐怖症(心理障碍) 是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定的异 常恐惧情绪。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 的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 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 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并且已有上述表现至少 1个月。
5.恐怖症(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
1.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 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 2.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对其行为有 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
姚姚的行为障碍分析: ①语言表达的能力差 ②脾气暴躁、情绪易激动;有攻击 性行为 ③自控能力差;不合群,对集体活 动不感兴趣 ④智力轻度落后
矫正行为障碍的策略和方法
1.促进家园合作,让家长和孩子多互 动。 2.改善伙伴关系,减少幼儿焦虑情绪。 3.多安静活动,稳定其情绪。 4.强化正确行为,增强其自控能力 5.多个别引导,丰富其知识经验
3.对新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 不语或退出 4.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 社交关系良好,并且以上表现至少已 1个月。
6.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 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患病率在1%~ 10%之间。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 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 不顾及后果。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 龄前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 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 。
特征
1.啃指甲癖 病因: 心因性—家庭不和、精 神紧张、学习压力
治疗: ①改善紧张②涂苦味剂 ③行为治疗
2.交叉擦腿综合症
特征:
发作时双下肢内收夹紧,擦腿,两 手握拳,双眼凝视,面颊潮红,头 上出汗,憋气,神志清楚。多于睡 前、醒后发作,每次发作约1分钟到 几分钟不等,呼之可停止。大小便、 血常规均正常。

第三章-儿童品行障碍分析与辅导

第三章-儿童品行障碍分析与辅导

第三章儿童品行障碍的分析与辅导学习重点:儿童品行障碍的特征、原因分析和辅导方法。

学习难点:儿童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和辅导方法。

学习时数:4课时学习内容:1、儿童品行障碍有关概念及表现特征。

2、儿童品行障碍的原因。

3、儿童品行障碍的治疗和教育辅导方法。

考核内容:儿童品行障碍的表现特征;根据教师所提供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辅导方案。

学习建议:1、认真阅读相关理论,结合幼儿实际思考分析。

2、对照相关特征标准,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鉴别。

3、先对所提供案例进行分析,再对本班幼儿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查找原因并制定简单辅导方案,尝试进行辅导实践。

4、积极参与在线讨论,分享大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基础理论、案例分析、游戏辅导、拓展阅读、在线讨论、在线作业、在线自基础理论一、何谓儿童品行障碍品行障碍是持续的和反复出现的反社会性、攻击性、对立违抗性行为,包括:经常过分地打斗、伤害他人或虐待小动物,有意地破坏他人东西,故意放火,多次偷窃行为,无故逃学,无故离家出走、惹是生非、酗酒、赌博、过早的性行为以及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等,以上任何一种行为问题持续6个月以上就可诊断为品行障碍。

儿童品行障碍男孩多于女孩,城市多于农村。

(一)反社会性行为指的是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

如在家中或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勒索或抢劫钱财;强奸或猥亵行为;纵火;经常撒谎、逃学;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流浪不归;经常不顾父母禁令在外过夜;参与社会犯罪团伙从事犯罪活动。

(二)攻击性行为指对他人或财产的攻击,挑起或参与斗殴、打骂,用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欺负他人;虐待弱小残疾人和动物;故意破坏他人或公物;自己情绪不良时也常以攻击性方式发泄内心痛苦和矛盾。

(三)对立违抗性行为多见于10岁以下的孩子,对成人特别是家长采取明显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如为了逃避惩罚而经常说谎,发脾气、不服从、不理睬或拒绝成人的要求或规定;与成人争吵,与父母或老师对抗,故意干扰别人;违反园(校)规或集体纪律,不接受批评。

通常起病于儿童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通常起病于儿童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第十五章通常起病于儿童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第一节概述一、行为、情绪的基本概念(一)行为的基本概念行为是个体在由遗传决定的背景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基于经验的动作集合。

学习是在环境中获得的经验,是个体所有生活经历的总和,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修正、定义和改变的行为获得。

人们通过研究学习对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的即刻原因。

巴甫洛夫证明学习是条件反射或简单联系的结果;华生认为行为是自然的、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结果;桑代克效果律阐述了那些导致令人“满意”结果的反应会受到强化并可能重复,而导致“不满”结果的反应则相反;斯金纳认为个体的行为应该包括该个体所有的言语、思维和行为,并断言任何行为都是可以预测和影响的。

(二)情绪的基本概念情绪是个体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者由于外界事件、想法或观念及生理变化引起的态度的变化。

儿童的情绪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机制、固有的发展规律和其他心理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情绪的认知、表现和调节能力越来越丰富和完善。

儿童情绪的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从进化意义上讲,情绪能够使儿童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具备更好的适应和生存功能。

②儿童的情绪和认知过程相互影响,不仅认知过程可以产生情绪反应,而且情绪也会影响认知过程。

这种认知和情绪的结合导致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也会促进儿童不断产生高级的、复杂的情感动机。

③情绪可以引发、保持或减弱其他行为或心理过程。

二、儿童行为和情绪发展规律了解儿童行为和情绪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儿童的行为和情绪特点,矫正和调节他们的行为和情绪,识别正常或异常的行为情绪问题,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学龄期儿童行为发展规律学龄期儿童行为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也是体现个体逐渐成熟的过程。

从学龄期儿童社会化行为发展的角度,把学龄期儿童行为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孤立期:一年级前半期,儿童互相不认识,交朋友还处在探索之中。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自伤行为
社交问题: 社交退缩、 人际关系紧 张、缺乏同
理心
认知问题: 注意力不集 中、学习困 难、自我认
知偏差
家庭问题: 家庭关系紧 张、家庭环 境不良、家 庭教育缺失
心理问题: 自卑、抑郁、 焦虑、恐惧 等心理问题
2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改善情绪和攻击行为 2 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等,可改善冲动和攻击行为 3 情绪稳定剂: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可改善情绪波动和攻击行为 4 抗焦虑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可改善焦虑和攻击行为 5 认知行为疗法: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可改善认知和攻击行为 6 家庭治疗:如家庭疗法、亲子教育等,可改善家庭环境和攻击行为
谢谢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鼓励孩 子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交互动
社会关注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 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社区支持:社区应提供心理健康服 务,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媒体宣传:媒体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 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孤独攻击性品行 障碍的认识和重视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的治疗 及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概述 02.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的治疗
方法
03.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的护理 要点
04.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的预防 措施
1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概述
病症定义
01 孤独攻击性品行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 主要表现为孤独、攻击性和品行问题。
心理治疗
01

对立违抗障碍及品行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

对立违抗障碍及品行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

对立违抗障碍及品行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一、对立违抗障碍(一)概述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发育水平不相符合的、明显的对权威的消极抵抗、挑衅、不服从和敌意等行为特征。

患病率在1%~11%之间,平均为3.3%。

多数起病于10 岁之前,男女比例约为1.4:1。

(二)病理、病因与发病机制虽然对立违抗障碍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但是目前的遗传学研究还没有一致性的发现。

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困难气质被认为与对立违抗障碍相关,如高水平的情绪反应和挫折耐受性差等。

父母养育方式过于严厉、不一致、忽视等在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家庭中比较常见。

(三)临床特征对立违抗障碍的基本特征是频繁且持续的愤怒或易激惹情绪、好争辩或挑衅的行为模式以及怨恨。

对立违抗障碍的症状最初仅在一个场景下出现,通常是在家庭内,而严重者症状可在多种场景下出现。

症状的广度是对立违抗障碍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1.对立、违抗性行为与愤怒、敌意的情绪对立违抗障碍患者在童年早期其主要抚养人就经常会抱怨难带、不好哄,特别容易出现不听话、烦躁不安、脾气大等行为。

学龄前儿童往往在稍不如意时就出现强烈的愤怒情绪和不服从行为。

学龄期儿童还常以故意的、不服从的、令人厌烦的行为频繁地表达对父母、兄弟姐妹及老师的反抗和挑衅,并常对他人怀恨在心。

经常为了逃避批评和惩罚而把因自己的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归咎于旁人,甚至责备他人、过分强调客观理由。

2.学业及社会功能受损当对立违抗性行为出现在家庭内的时候,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家庭生活秩序,给家长带来痛苦。

当对立违抗性行为出现在学校时,往往出现对学习无兴趣,经常故意拖延和浪费时间,找借口不做作业、遗漏作业或晚交作业,最终影响学业。

同时由于患者常烦扰、怨恨、敌视他人,造成他们与家长、教师交流困难、与同伴相处困难,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受损。

3.伴发问题对立违抗障碍的患者常伴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境障碍、品行障碍等。

儿童行为障碍-品行障碍

儿童行为障碍-品行障碍

治疗——父母管理训练
品行障碍的治疗
借助力量包括社区内的干预援助中心、大学 生、同伴、家庭、学校乃至街道办事处和行政单位等,能够启动这样的社会系统力量,其效果会非常显著。
可雇佣一些大学生或成人志愿者作为他们的伙伴,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作为行为榜样引导他们改正不良行为。
另外,可以实施一些学校干预计划,如社会技能训练计划和学习技能训练计划,以改善同伴关系,提高学习成绩,增加患儿的自尊心,进一步改善患儿的不良行为。
品行障碍 及其心理治疗
Report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2013年10月23日
小芳:无法无天
“小芳简直让我绝望。她总是爱发脾气,从来不按我说的做。一旦不顺心,她就暴跳如雷。她在学校的行为也让人头疼。老师很难让她完成作业——她从来都是拒绝不做的。而且她无法无天,总是离开座位,不断讲话。她让整个班级都不得消停。我非常担心,如果她不早改变,迟早要惹大麻烦的。”
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逃学(1学期达3次以上)。
1
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2次以上(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虐待而出走)。
2
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
3
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
4
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或公共财物。
5
常常虐待动物。
6
常挑起或参与斗殴(不包括兄弟姐妹打架)。
7
反复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
治疗——社区治疗
品行障碍的治疗
品行障碍的治疗
治疗——社区治疗 有些国家设立有一种称为“治疗性收容所”的机构,被关进监狱的年轻人被分配给经地过特殊训练的治疗者,他们能提供日常安排和支持,建立个体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更密切监督个体与同龄人的关系,提供持续性的非躯体性约束,并通过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建立“社会-技巧-建设”行为模式。据报道经过治疗培养中心治疗的个体,在释放后的12个月的跟踪随访中发现重新犯罪率有明显降低。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治疗指导原则(2020年版)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治疗指导原则(2020年版)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治疗指导原则第一节多动性障碍本组障碍在发育早期起病(通常为五岁以前),是学龄儿童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倾向于经常变换活动内容,但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进行到底,同时伴有组织不好、调节不良和过度的活动。

其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三大主征。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具有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症状发生在家庭、学校和诊室等多种场合。

【治疗原则】根据患儿个人和家庭情况采取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

1. 中枢兴奋剂。

哌甲酯:是ADHD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短效和长效制剂。

目前主张选用疗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长效制剂。

但一般不建议6岁以下的儿童使用。

应用指导:短效哌甲酯,从每次5毫克,每日1~2次开始(通常7:00AM左右和中午),最后一次给药不要晚于入睡前4小时;每周逐渐增加5至10毫克;每日最大推荐剂量一般不超过40毫克;18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可用到60毫克/天。

控释剂专注达,一般从18毫克/日,每日一次开始,一周一次调整剂量,最大推荐量54毫克/日;在治疗早期可能出现副作用,通常都较轻微而且短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食欲降低、胃痛或头痛、入睡延迟、神经过敏或社交退缩。

2.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托莫西汀:用于治疗6岁以上患者。

疗效与哌甲酯相当。

应用指导:对于体重小于70kg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每日初始计量为10mg,每日晨服。

服用至少3天后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每日总量25~40mg。

可每日早晨单次服用或早晨和傍晚平均分为二次服用。

每日最大剂量一般为1.2mg/kg或80mg,不应超过1.4mg/kg或100mg,应选其中一个较小的剂量。

儿童行为障碍干预方案

儿童行为障碍干预方案

儿童行为障碍干预方案引言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儿童在社交、学习和家庭环境中表现出的持续性、明显异常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以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多动、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儿童行为障碍对儿童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对于帮助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是至关重要的。

评估在制定儿童行为障碍干预方案之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观察: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包括注意力、冲动和多动、攻击性行为等。

2.家庭环境评估:了解儿童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关系、家庭支持等情况。

3.学校评估:了解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包括学习能力、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等。

4.心理评估:进行心理测试,以评估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评估,可以对儿童的行为问题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干预方案制定儿童行为障碍的干预方案应该是个性化的,根据评估结果和儿童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干预策略:1.行为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学校和社区都要参与到行为管理中。

2.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儿童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

3.心理治疗:儿童行为障碍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因此心理治疗是一个重要的干预手段。

儿童可以通过个别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或群体治疗来获得支持。

4.医学干预: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行为障碍,可能需要辅助药物治疗。

这个需要儿科医生的指导。

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干预儿童行为障碍不仅需要家庭的支持,也需要学校的配合。

以下是一些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策略:1.家长教育:提供家长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行为障碍的特点和干预方法,提高家长对干预方案的接受度和执行力。

2.与学校协作:学校需要提供儿童行为障碍的相关信息,参与制定干预方案,并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支持儿童的发展。

3.持续沟通:家庭和学校之间要保持定期的沟通,及时了解儿童的进展和调整干预方案。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育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认知和 行为来改善情绪 和行为问题
家庭治疗:通过 改善家庭环境和 亲子关系来改善 儿童少年期的行 为和情绪问题
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提高社交技 能来改善儿童少 年期的行为和情 绪问题
药物治疗:在医 生指导下使用药 物来改善儿童少 年期的行为和情 绪问题
社会支持与家庭干预
抑郁症
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食欲不振等
原因:遗传、环境、心理因素 等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家庭支持等
预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 高家庭支持等
焦虑症
症状:过度紧张、担心、 恐惧等情绪反应
原因:遗传、环境、心理 等因素
影响:影响学习、社交、 生活等方面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 疗、家庭治疗等
药物治疗:使用 抗抑郁药、抗焦 虑药等药物来改 善情绪和行为问 题
心理教育:通过 教育儿童少年了 解情绪和行为问 题,提高自我调 节能力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嗜睡、体重增加等 药物停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的病情复发
添加标题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等
生理因素:大脑发育、激素水平 等
诊断标准
症状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 症状严重程度: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症状类型:包括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交障碍等 排除其他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诊断工具:使用专业量表进行评估,如DSM-5等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
添加 标题
分类:根据症状和病因,儿童少年期行 为和情绪障碍可以分为注意力缺陷多动 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

儿童行为障碍-品行障碍

儿童行为障碍-品行障碍

抗抑郁药物
品行障碍儿童常伴有抑郁症状, 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改善情绪状
态。
情绪稳定剂
对于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暴躁的 儿童,情绪稳定剂可能有助于平
稳情绪。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01
通过帮助儿童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学习如何更
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家庭治疗
02
将家庭成员纳入治疗过程,改善家庭环境和互动方式,从而帮
若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品行障 碍可能持续到成年期,导致更
为严重的后果。
02
品行障碍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品行障碍是指儿童或青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 型行为、攻击性行为或对抗性行为,这些行为严重 违反了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且侵犯了他人的 权益或公共安全。
分类
根据行为特点,品行障碍可分为攻击型品行障碍和 非攻击型品行障碍。攻击型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对 他人或动物的攻击行为,如打架、欺凌、虐待动物 等;非攻击型品行障碍则表现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 为,如偷窃、说谎、逃学等。
助儿童改善品行问题。
社会技能训练
03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习适当的社会技
能和交往方式。
教育干预
特殊教育服务
为品行障碍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服务,以满足其特殊需 求。
学校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员可以提供一对一或团体辅导,帮助儿童解决学习 和行为问题。
家长培训
通过培训家长,使其了解品行障碍的特点和有效的管理方法,从 而更好地支持孩子。
症状表现
儿童可能故意破坏物品、公共设 施或他人财物,如砸碎玻璃、破 坏玩具、在公共场所涂鸦等。
儿童可能经常违反学校或家庭规 定,如逃学、离家出走、夜不归 宿等。

医学专题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医学专题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四)脑损伤
产前、围产期以及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 轻微脑损伤,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可导 致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并对脑电生 理发育成熟造成影响。
(五)心理社会因素
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家庭关系
父母亲患有精神病、酗酒和行为不端
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家庭气氛紧张、学习负 担过重、教室过于拥挤、父母或教师处理儿童 问题不当等,可引起“情绪性活动过度”和注 意不集中,这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有区别的。
终止与孩子的激烈冲突 训练结束后,确保家长不回到只惩罚孩子的老路上去
品行障碍 (conduct disorder,CD)
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 反社会性和对立违抗性行为。这些行为违 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 准则,影响儿童少年本身的学习和社交功 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在青少年时期 出现违法犯罪称为青少年违法。
儿童抽动性障碍分: 一过性抽动 慢性抽动 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tte’s综合征 )
(一)抽动症(TiC)
突然发生的迅速的常重复或交替出现的 仅限于一组肌群的不随意无目的的性的 运动。
病因
遗传因素 器质性因素 本症部分患儿曾有围生期损伤史 躯体因素
某部位的不适感而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或习惯性动 作而固定下来。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 5-HT功能亢进
神经递质的功能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又受 毒素、感染、缺氧、营养不良、紧张刺激 的影响,还与病儿的年龄和社会经验等有 关
(三)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额叶功能失调
注意不集中、冲动、情绪不稳 工作有头无尾和缺乏计划性
脑电图异常 阵发性或弥散性θ波活动增加 θ波活动增多在睡眠时出现较多(提示觉醒不足)
心理特征:敏感、羞怯、不合群、容易兴 奋和激动、常伴有夜惊、遗尿等症状。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在青少年阶段的患者出现反复、持续的攻击性、反社会性、对立违抗性的行为障碍。

这些行为违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并因此影响患者自身的学习及社交功能、以及损害他人利益。

品行障碍与普通的青少年顽皮及叛逆行为相比,通常在六个月以上具备持久性的行为模式。

一、品行障碍的起源和发展1.品行障碍情节严重,属于触犯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即少年犯罪性质的专门列出规定为品行障碍的严重类型。

儿童和少年中品行障碍是极其普遍多见,在美国对13~16岁男孩所表现的反社会行为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此类行为占样本的绝大多数占88%;其中22%属于少年犯罪行为接触到警察部门,2%曾与法院有过接触。

2.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少年品行障碍及其严重类型,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和蔓延,危害性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世界多数国家严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发达国家中少年犯罪问题尤为严重。

3.英国品行障碍的患病率为4%左右,加拿大不伴注意缺陷和多动行为的“纯粹”品行障碍的患病率在男孩为2.6%,女孩为1.0%;如果包括注意缺陷和多动行为在内的品行障碍患病率在男孩为3.7%,女孩为1.2%。

美国品行障碍患病率的变化范围较大,在18岁以下的人群中男性为6%~16%,女性为2%~9%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在最近10多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二、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根据DSM-IV-TR的标准,一种重复的和持续的、违反他人的基本权利或违反与其年龄相适合的重要社会标准或规则的行为模式,有证据表明,在过去12个月中出现以下标准中的3项(或以上),而在过去6个月内至少出现其中1项:对人和动物的攻击:(1)经常欺负、威胁或恐吓其他人;(2)经常挑起打架;(3)使用能导致他人严重身体伤害的武器(例如球棒、砖头、破瓶子、小刀、枪等);(4)曾对他人身体进行残害;(5)曾对动物身体进行残害;(6)曾面对受害者进行偷窃或抢劫(例如背后袭击抢劫、攫取钱包、敲诈勒索、持凶器抢劫);(7)强迫他人发生性行为;破坏财产:(8)故意纵火,目的是造成严重危害;(9)故意破坏他人财产(除了纵火);欺骗或行窃:(10)曾经破门而入他人的房子、建筑物或汽车;(11)经常撒谎以骗取物品或好处而不履行义务(“哄骗”人);(12)曾经偷窃价值不菲的物品,而没有面对受害者(例如做商店扒手,而不是破门而入;伪造);严重违反规定:(13)经常不顾父母的反对在外过夜,在13岁前就开始;(14)住在父母或父母的代理人家中的时候,曾经至少两次离家出走,在外过夜(或有一次离家很长时间没返回的);(15)经常逃学,在13岁前就开始。

品行障碍(儿童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儿童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儿童品行障碍)【病因】(一)发病原因品行障碍及其严重类型的个体原因是复杂的。

虽然有70多年研究,迄今还没有一致确认的结论,而是众说纷纭莫衷。

因为少年反社会行为是一个较复杂的社会行为,既涉及个体的躯体素质,又涉及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还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的很大影响。

过去不少西方学者曾企图以第一因素解释少年犯罪的个体原因,但是只能说明部分案例。

我国多数作者坚持多因素综合论观点,把少年品行障碍及其严重类型的成因,理解为多层面的结构体系,既有生物和躯体因素,又有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因素,还有个体心理以及意识因素。

本症的原因不是孤立的,涉及社会文化、道德教育、政治经济、家庭学校诸多方面,是由于众多错综复杂、消极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将各种消极因素,当成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来考察,即把它们置于整体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来予以探讨。

为了便于陈述将分别列出个体原因中多见的各种因素在发病机制中详细讨论。

(二)发病机制1.生物因素(1)近年不少作者研究结果说明品行障碍在成因上生物因素起一定作用。

如D.O.Leuis(1981)等不少作者研究结果,指出少年以社会行为明显与儿童、少年时期颅脑、面部外伤、围产期损害,有密切关系,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在80年代对儿童和少年品行障碍和少年犯罪的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证明这些儿童、少年与没有品行、障碍的对照组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说明研究组儿童、少年较对照组无论在个人史、分娩期围产期,以及婴幼儿期都有明显多的颅脑外伤、围产期疾病或外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包括癫痫等疾病。

少数病(案)例还有较对照组多的严重躯体疾病。

国外许多学者根据少年罪犯与对照组(非少年犯)研究结果说明品行障碍及其严重类型患者的父母二系,三代人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等患者明显多于没有反社会行为的对照组多,有些研究还指出研究组对象,在婴幼儿期有明显发育缓慢表现,如说话开始晚,走路、牙齿生长较晚。

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障碍的评估和治疗

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障碍的评估和治疗

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障碍的评估和治疗在儿童心理学领域,行为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克服行为障碍,评估和治疗成为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儿童行为障碍评估的方法和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行为障碍的评估方法1. 临床观察法临床观察法是评估儿童行为障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临床观察法要求专业人员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儿童的行为问题。

观察的情境可以包括家庭、学校以及其他社会环境。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评估者了解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可能的障碍。

2. 面谈法面谈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

通过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面谈,评估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背景信息、行为问题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同时,面谈还可以帮助评估者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进一步探索儿童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量化的评估方法。

评估者可以使用行为问卷来了解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问卷通常由儿童自己或其家长来填写。

这种方法具有标准化的特点,有助于评估者更客观地了解儿童的行为障碍情况。

4. 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量法是一种比较专业的评估方法。

评估者可以利用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功能,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儿童面对行为障碍时的表现。

心理测量工具包括智力测试、注意力测试、情绪评估等。

二、儿童行为障碍的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儿童行为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疗法通过改变儿童的错误观念和不良思维模式,帮助儿童树立积极的行为模式。

例如,对于焦虑或恐惧行为障碍,评估者可以通过认知重构、暴露治疗等技术帮助儿童改变对相关事物的误解和不适应。

2.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治疗儿童行为障碍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适当的行为奖惩机制,帮助儿童改变不良行为并增加积极的行为。

例如,对于注意力缺陷和多动行为障碍,采用行为疗法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增强儿童的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 家庭疗法家庭疗法是一种治疗儿童行为障碍的综合疗法。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一概述品行障碍指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型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

这些异常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与正常儿童的调皮和青少年的逆反行为相比更为严重。

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1.45%~7.35%,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13岁。

英国调查显示,10~11岁儿童中患病率约为4%。

美国18岁以下人群中男性患病率为6%~16%,女性患病率2%~9%,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二病因品行障碍由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1.生物学因素对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反社会行为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寄养子研究发现若亲生父母有违法或犯罪,孩子寄养到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家庭或由自己抚养,孩子反社会型行为出现率高。

若亲生父母之一有犯罪史,被寄养孩子的犯罪危险性是其他人群的1.9倍。

雄性激素水平高的男性儿童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的倾向增加。

中枢5-HT水平降低的个体对冲动的控制力下降,容易出现违抗和攻击行为。

智商低、围生期并发症等因素也与品行障碍的发生有关。

2.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因素是品行障碍的重要病因。

这些因素包括:父母患精神疾病,物质依赖、精神发育迟滞;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亲密的感情联系,对待孩子冷漠或忽视、挑剔、粗暴,甚至虐待孩子,或者对孩子过分放纵,不予管教;父母之间不和睦,经常吵架或打斗,分居或离异;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

3.社会环境因素经常接触暴力或黄色媒体宣传,接受周围人不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结交有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敲诈、欺骗、偷窃等行为的同伴等都与品行障碍的发生有关。

三临床表现1.反社会性行为指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表现,如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猥亵行为;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烧烫等);持凶器故意伤害他人;故意纵火;经常说谎逃学,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夜不归宿;参与社会上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故意破坏他人财物或公共财物。

医学专题儿童品行障碍

医学专题儿童品行障碍

通过自身不良行为的消除给孩子做出榜样的方式,使儿童行为发生
改变。

(3)消除日常生活可能影响(yǐngxiǎng)儿童行为的因素:增加亲子
间的交往,互相理解各自行为的意义而不是以敌意和对抗的方式进
行交往。

(4)对症处理:对ODD所伴随的注意缺陷或情绪问题可酌
情给予药物治疗。
第十六页,共二十页。
参考文献
第十一页,共二十页。
诊断 标准 (zhěnduàn)
ICD-10和DSM一Ⅳ关于对立违抗障碍的诊断标准基本一致,目前临床上一般使用 (shǐyòng)DSM一Ⅳ的诊断标准:
1.消极抵抗的、敌对的和反抗的行为模式至少持续6个月,其诊断要 符
合下列条目中的至少4条
(1)经常发脾气。 (2)常与大人争吵。 (3)常拒绝服从大人的要求或违反规则。
•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s)是指儿童少年反复持 久出现严重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并 以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模式 为特征的障碍。品行障碍主要包括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Dissocial conduct disorder)、对立违抗性障碍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品行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 现象。国外报道如果以临床会谈为确定(quèdìng)诊断的方法,
• 定义 • 诊断 • 临床表现 • 预防 和治疗 (yùfáng)
第十页,共二十页。
• 对立违抗性障碍( oppositional dcfiant disorder,ODD)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 要表现为明显不服从、对抗、消极(xiāojí)抵抗、 易激惹或挑衅等令人厌烦的行为特征。这 些特征决定了其对家庭、学校、社会所带 来的麻烦远较其本人的感受为重。一般对 立违抗性障碍没有更严重的违法或冒犯他 人权利的社会性紊乱或攻击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克:一点不像其他孩子
• 表面上看起来,尼克和一般的to岁孩子没什么不 同。他喜欢运动,尤其是踢足球。他在画画和数 学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尼克确实不像其他的孩子 。2岁的时候.他把一罐猫粮放在炉子上,并打开 了燃气——结果爆炸了。在去年3月的一个5天营 会里,他拿石块扔一个女孩子,结果把女孩打得 头破血流;他还在房间里点火;把他妹妹从楼梯 上推下来;用铁链抽打家里的狗;还从妈妈的钱 包里偷了20美元。
• 治疗——家庭治疗
(五)偷窃
• 儿童在幼儿园出于好奇,常常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家玩,逐 渐养成了为满足自己愿望随意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 偷窃行为往往开始于学龄期,最初是拿家中的钱物,或把家里 的东西拿到外面去。当被父母询问时,怕受处罚,只好否认、 说谎。有时也能承认,表示以后会改,但过后很快又会重犯。 • 逐渐发展为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有意地去偷别人的学习用 具或钱物,明知故犯。
– 攻击性、破坏性行为、违抗、不服从、说谎、 偷窃、逃学、离家出走、纵火、虐待动物、性 虐待、躯体虐待等一系列行为。
品行障碍
• 起病时间
• 该病通常于学龄期起病
品行障碍
• 发病率
• 国外报道该病的患病率为3. 2%-16% • 国内报道为1.45%-13. 6%,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3-12: 1。
儿童杀手
• 1994年10月3日,5岁的艾瑞克· 莫斯和他8岁的哥哥德瑞克 意外撞上了南芝加哥区的两个小混混。那两个小混混把兄 弟俩退进一间空置的14层公离。然后,他们两次把惊恐尖 叫的艾瑞克吊出窗外——因为他不肯偷糖给他们吃,当德 瑞克试图把弟弟拉进来的时候,其中大一点的那个小混混 就使劲打他让他放手。艾瑞克掉下去摔死了。德瑞克冲下 楼去,以为能及时接住弟弟.这对任何年龄的人而言,都 是一桩血腥的罪行。而凶手竟然是只有10岁和11岁的儿童 地,警方没有公布他们的名字。
对立违抗性品行障碍的诊断
• 2、肯定没有下列1项:
• ①多次在家中或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 • ②勒索或抢掠他人钱财,或入室抢掠。 • ③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猥亵行为。 • ④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 烧伤等)。 • ⑤持凶器(如刀、棍棒、砖、碎瓶子等)故意伤 害他人。 • ⑥故意纵火。
品行障碍的治疗
• 治疗——家庭治疗
2、父母管理训练
– 此训练方法的理论假设是品行障碍儿童的父母责任角 色不当,不能注意和培养儿童的适当行为,或者采取 过度粗暴的惩罚来处理孩子的不当行为,从而不知不 觉中反而强化了儿童的不良行为。 – 因此,治疗是以改变父母和儿童之间异常的相互作用 方式为目的。
品行障碍的治疗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诊断
2、至少有以下两项: ①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逃学(1学期达3次以上)。 ②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2次以上(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虐待而出 走)。 ③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 ④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 ⑤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或公共财物。 ⑥常常虐待动物。 ⑦常挑起或参与斗殴(不包括兄弟姐妹打架)。 ⑧反复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 )。
品行障碍的治疗
• 治疗——家庭治疗
1、家庭功能训练
– 通过家庭治疗,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不能适合家庭正 常功能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交往方式和规则,重新建 构起能解决问题、改善关系的新型家庭关系,从而达 到治疗之目的。
– 这种方法需要依赖于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 此对于那些问题多和功能明显紊乱的家庭,因为家庭 成员难以合作、相互之间很难保持一致,因而治疗效 果相对较差。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诊断
• 3、至少有以下一项:
• ①多次在家中或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 • ②勒索或抢掠他人钱财,或入室抢掠。 • ③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猥亵行为。 • ④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 烧伤等)。 • ⑤持凶器(如刀、棍棒、砖、碎瓶子等)故意伤 害他人。 • ⑥故意纵火。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诊断
3、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如社交、学习或职 业功能)明显受损。
4、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5、排除反社会人格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 作、广泛发育障碍,或注意缺陷与多动障 碍。 • 注意必须同时符合以上第1、2、3项标准。
对立违抗性品行障碍的诊断
• 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为明显不服从 、违抗或挑衅行为,但没有更严重的违法 或冒犯他人权利的社会性紊乱或攻击行为 ,必须符合品行障碍的描述定义,即品行 已超过一般儿童的行为变异范围,只有严 重的调皮捣蛋或淘气不能诊断本症。有人 认为这是一种较轻的反社会品行障碍,而 不是性质不同的另一类型。
(二)破坏性行为
• 主要表现为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的行为。
• 年幼儿童最初多半是出于好奇而摆弄、砸坏东西 ,多破坏自己家中的物品。
• 学龄期后则表现为故意破坏家中或别人的东西、 破坏公物或公共场景。 • 破坏行为部分是出于报复心理,部分是发泄自己 的不满情绪,而另外一些是属于冲动性行为,也 有少数患儿以破坏他人的物品为乐。
品行障碍
• 定义:
•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在 儿童青少年时期反复、持续出现的反社会 性、攻击性或对抗性等行为。这些行为违 反了与该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 德准则,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 ,损害了他人或公共利益。
品行障碍
• 品行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时期一个相对独立 的诊断类别,主要包括:
(七)恶作剧
• 往往编造一些出人意料的、不可理喻和胆 大妄为的恶作剧来捉弄同学、老师和家长 ,其程度远超过他人的承受能力,并从他 人的恐惧或喊叫中获得刺激感和满足。
(八)纵火
• 这种行为在我国比较少见,但危害性大。 • 年幼儿童由于好奇而玩火柴、烧纸片、燃爆竹,以玩火为乐, 此时玩火往往发生于家中,较少有其他反社会性行为。 • 年长儿童则在工地、野外玩火,把玩火柴、燃烧废轮胎、草木 等作为游戏,烧毁的往往是别人的或公共的财物,严重者发展 为纵火违法。 • 纵火的原因是寻求刺激,或者是其他破坏性行为的一种表现形 式,因报复进行放火者少见。 • 纵火行为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常常伴 有其他反社会性行为。
品行障碍的治疗
• 治疗——家庭治疗
• 家庭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改 变家庭功能,继而改变患儿的行为。
I. 家庭功能治疗 II. 父母管理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品行障碍的治疗
• 治疗——家庭治疗
1、家庭功能训练
– 从家庭功能的整体上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增加家庭成 员之间的直接交流和相互支持,帮助家庭成员找到新 的方法来解决他们的人际关系。 – 通过对家庭成员就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观点提出循环 式访问,使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然后从他 人的反馈意见得到信息,从而认识自己、得到启迪, 而不是对问题或观点直接提问或直接评论。
• 表现为经常有意地说假话,开始时是由于幻想希 望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表扬而撤谎,或做错事后为 逃避父母的处罚而撒谎,或为了寻求他人的关注 ,以编造谎言来显示或标榜自己。
• 由于能从说谎中等到益处,以后经常有意说谎, 渐渐发展为说谎成性,以至于父母对儿童平常所 说的话也难辨真假,说谎则成为一种待人接物的 行为模式。
品行障碍的治疗
白银婷
华东师范 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马维尔:无法无天
“马维尔简直让我绝望。她总是爱发脾气, 从来不按我说的做。一旦不顺心,她就暴 跳如雷。她在学校的行为也让人头疼。老 师很难让她完成作业——她从来都是拒绝不 做的。而且她无法无天,总是离开座位, 不断讲话。她让整个班级都不得消停。我 非常担心,如果她不早改变,迟早要惹大 麻烦的。”
对立违抗性品行障碍的诊断
• 1、至少有下列3项:
• ①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 • ②经常暴怒,好发脾气;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 ,或心存报复。 • ③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 的不服从。 • ④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 • ⑤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 • ⑥经常故意干扰别人。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临床表现
逃 学 或 离 家 出 走
攻 击 性 行 为
破 坏 性 行 为
违 抗 性 行 为
说 谎
偷 窃
恶 作 剧
纵 火
物 质 滥 用
(一)攻击性行为
• 指侵犯和攻击他人的行为,可以表现为躯体攻击或言语攻 击。 • 2~3岁时常表现为暴怒发作、屏气发作、大声吵闹等; • 以后渐渐变为违抗或拒绝服从成人的命令,推拉或动手打 其他小朋友,咬人、咬物,难以合作。 • 到了学龄期后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更加明朗化,常以言语伤 人,惹是生非,破坏物品,扰乱课堂纪律,对抗老师。恃 强欺弱,威胁、恐吓弱小儿童,索要钱物,或强迫他们为 自己做事。常与同伴发生争吵、斗殴,甚至发展为团伙打 群架及械斗。这种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纠正,易与社会上流 氓结成团伙,聚众斗殴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三)违抗性行为
• 故意违抗和不服从他人,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
• 学龄期以前的儿童往往在不如意时出现这种行为 ,当要求得到满足或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自然恢 复。 • 学龄期以后的儿童则经常故意与老师或父母对着 干,不服从管教,当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遭到冷 落、委屈时,违抗行为会变得更加明显。
(四)说谎
• ICD-10
–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品行障碍的诊断
反社会 性品行 障碍
对立违 抗性品 行障碍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诊断
1、至少有以下三项:
①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 ②经常暴怒,好发脾气,或心存报复。 ③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 ④常常拒绝或不理踩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 的不服从。 ⑤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 ⑥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经常故意 干扰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