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_生态系统的平衡

合集下载

生态笔记_研究生考试-专业课

生态笔记_研究生考试-专业课

第一节什么是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目前有关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1.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各种各样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和谐、高效和健康的共同特点,许多野外研究表明,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比一个退化的更有价值,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能满足人类物质的需求,还给人类提供生存的优良环境。

因此,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合理性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均有较大的意义。

2. 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调控(Self- regulation)的系统,这方面的研究包括: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自我调控的阈值;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局部和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效应;生物多样性、群落和生态系统与外部限制因素间的作用效应及其机制。

3. 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恢复及其修复研究在人为干扰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有大量的生态系统处于不良状态,承载着超负荷的人口和环境负担、水资源枯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在加重等,脆弱、低效和衰退已成为这一类生态系统的明显特征。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逆向演替或对生态系统结构、重要生物资源退化机理及其恢复途径;防止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处理。

生态系统的平衡: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生态系统的平衡: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指自然界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

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思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一、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

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生态知识,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他们可以参加生态科普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二、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小学生也不例外。

小学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等。

在家庭中,可以通过种植绿植、养殖小动物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然环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小学生也应该关注这一问题。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环保活动、观看环保纪录片等方式,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学习如何减少碳排放。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行动来减少自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节约用电、少开车等。

总结归纳
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是每个人的责任,尤其是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更应该关注自然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环境。

同时,他们还应该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了解其影响和应对措施,为保护地球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生态学 第一章 生态系统

生态学 第一章 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3)寄生食物链:由寄主和寄生生物构成。 • 如: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 • 3)腐食食物链:以动物尸体为基础。 • 如:动物尸体→丽蝇;动物尸体→秃鹰。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食物网(food web) • 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 成的一个网状结构。 • 一般说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其 中一种生物的消失不致引起整个系统的失 调;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 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 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生 数 物 量 量 金 金 字 字 塔 塔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倒金字塔的奥秘:
• 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为下 窄上宽的倒金字塔。 (例:夏季的温带森林、海洋生态系统) • 但是能量金字塔绝对不可能为倒的。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主要的4方面的功能: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6个环节的食物链: • 人 (顶位肉食动物) 金枪鱼(三级肉食 动物) 鲭鱼(二级肉食动物) 鲱鱼(一 级肉食动物) 甲壳动物(草食动物) 单 细胞藻类(生产者) 7个环节的食物链(我国蛇岛):
老鹰抓蝮蛇,蝮蛇吃小鸟,小鸟啄蜘蛛,蜘 蛛结网捕蜻蜓,蜻蜓抓飞虫,飞虫吃花蜜。
1/4,其余部分也是在死后被分解者分解的. 多数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是碎 屑食物链占优势。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2)捕食食物链:直接以生产者为基础,继之 以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能量沿着太 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途 径流动。如:青草→野兔→狐→狼。

生态平衡PPT精品课件

生态平衡PPT精品课件

总而言之
• 阶段性(成熟阶段) • 稳定性(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有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 • 平衡性(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 • 相对性(相对稳定,经常发生上下波动)
2 、生态平衡的原理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抗污染自净化能力
抗干扰自恢复能力
种群间的相互调节通过捕食和竞争关系来调节
和养料 (4)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______C_O_2_______能 _供__植__物__进__行__光__合__作__用__合__成__有_。机物
(5)微生物能利用和
转化___动__物__粪__便__和_ 动植物 __残__体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_ _植__物__生__活__提__供__营__养____
损害呼吸系统 损害神经系统 导致癌症
一鼻 只防 手漏 捏气
另托 一起 只下 手颌
口气 对见 口胸 吹起
松再 开次 口重 鼻复
(1)生产者和分解者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 分 食物链短(3)分解者 硝化细菌 亚硝酸盐、硝酸盐(4)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课前回顾:
呼吸道如何清洁吸入的空气?
第三节
呼吸保健与急救
学习目标:
⒈举例说出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自觉保护环境。
防治措施:
• 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大面积地植树造林
• 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教室的空气质量?
• 分析思考:
1.房间装修以后,人们往往过一段时间 才搬进去居住,这是为什么?
2.夏季的空气质量往往好于冬季,农村 的空气质量往往好于城市,其中有什 么道理?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自养异养异养实例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光合自养: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化能合成:硝化细菌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病毒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地位必要成分基石、主要成分。

最活跃的成分、非必要成分。

关键成分、必要成分。

(2)相互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2)食物网(5)不参与食物链组成的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第二节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注意流入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入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3.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1)由图分析可知①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图中的 b (填字母)。

②粪便中的能量(c)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

(同化量的“2个”去路)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 +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i)⑤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⑥同化量的“3个”去路(定量不定时,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去路):其中最高营养级无b(填字母序号)⑦同化量的“4个”去路(定量定时,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比“3个”去路多的是未利用的能量。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这个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素。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一组生物种群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共同存在的集合体。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且与环境因素相互关联。

生物群落包括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种类。

2. 非生物环境因素非生物环境因素包括了土壤、水、气候和地形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土壤提供了植物的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气候条件则决定了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它确保了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性,并促进了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1.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有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通过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可以防止某些物种的过度繁殖或过度捕食,从而维持不同物种的相对平衡。

这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提供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 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平衡有助于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络。

通过这种食物链的存在,能量和营养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环境的稳定性生态平衡对于维持环境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可以促进环境中的各种物质的平衡和分布。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4. 自然灾害的减轻生态平衡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通过生物群落的存在,生态平衡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各种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失,同时也有助于吸收水分,从而减少洪水的概率。

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含答案)

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含答案)

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含答案)第三节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情景导入课标导航课程标准1.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明确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结构复杂性的关系。

2.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阈值。

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关键术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恢复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阈值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梳理1概念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稳定状态时而具有的一种自稳能力。

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因1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高“高”或“低”,种间相互作用多而密切,其环境条件相对稳定,可预测性强“强”或“差”,抵抗干扰能力强“强”或“差”。

2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高”或“低”,种间相互作用少“多”或“少”,其环境条件多变而难以预测,抵抗干扰能力差“强”或“差”。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包括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关系并非正相关,而是相互排斥的。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阈值1概念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都有一定的限度或阈值,即生态系统存在着一个稳定性阈值。

2影响因素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熟程度,与抵抗力相一致,抵抗力越高,阈值也越高;抵抗力越低,稳定性阈值也就越低。

思维激活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吗提示不对。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高于草原生态系统,而恢复力低于草原生态系统。

合作探究1稳定性的表现1结构相对稳定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

2稳定性的基础负反馈调节1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态。

2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3存在范围负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而且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4实例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如图所示。

特别提醒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大班科学活动之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班科学活动之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班科学活动之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生态系统。

而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维持生物种群和资源的稳定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大班科学活动来说,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培养孩子们保护环境意识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首先,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感受生态系统的平衡。

可以采取在校园内进行生态系统观察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观察植物、昆虫等生物,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观察一棵树上的蚂蚁、蚜虫和蜜蜂之间的互动,帮助孩子们感受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影响。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型的生态系统模拟实验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

比如可以通过模拟湖泊生态系统,让孩子们观察水草、藻类、小鱼等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他们思考水质、养分循环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增加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还能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另外,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亲身感受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平衡。

比如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森林、湖泊、山区等自然环境中,观察不同的生物群落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除了活动形式多样,教育内容也应该贯穿科学知识和环保理念。

在探讨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通过生态系统的平衡主题活动,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科学素养。

希望在未来的科学教育中,这样的生态主题活动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孩子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非标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B.自我调整力量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负相关,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自我调整力量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制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目。

答案:A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量,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养分结构越简单,自我调整力量越大,抵制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答案:D3.实行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A.削减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样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而该力量与其养分结构简单程度相关,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可以使其养分结构变得简单,所以抵制力稳定性也得到提高。

答案:C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右图调整机制的是()A.代谢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促反应相关酶的活性B.血糖浓度上升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D.膀胱逼尿肌收缩会刺激其进一步收缩,使尿排空解析:图示为负反馈调整机制,其结果是维持系统的稳态。

A、B项分别为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的负反馈调整。

C项为生态系统水平的负反馈调整,当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结果会导致害虫数量削减。

环境学概论 第3章 生态系统

环境学概论 第3章 生态系统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1 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污染物质进入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工厂废水
(含N. P、COD )
排入
湖泊
养分 剧增
藻类过 渡生长

营养源

营养源 浮游生物
过渡繁殖
死亡
消耗水体DO
能 化石燃料则是过去地质年代固定和储存
的太阳能。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太阳能 100 10-20 1-4 0.1-0.8
能量流动模式特点: 1单向 2逐级递减 3能量流动是以物质的形式为主要传递形式
能量传递1/10法则
呼吸
恐龙身上的一个C原子如何最后跑到你 的食物中?
拿破仑尿液中的一个水分子跑到你的水 杯中的可能性有多大?
实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人类当前的科学技术对地球生物圈大尺度生 态过程的模拟和控制能力非常有限,用科学 技术圈代替生物圈不可能实现。
地球生物圈保持稳定所需要的生物多样性的 最低要求目前还是未知数。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盲目破坏,将有可能从 根本上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存在基础,是极 其危险的。
三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富集系数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平衡
浓度与其生存环境中该 污染物浓度的比值。
浮游生物/湖水 =77/0.2=385 鱼/湖水 =200/0.2=1000 鹈鹕/湖水 =1700/0.2=8500
食物链富集作用
2、污染物降解
河流自净
水体的生化自净
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氧化分解为无机物,可以使水体中的有机 物浓度大大减小。
(一)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意 义作用
危害放大 污染物降解 生态系统的物物相关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1、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的功能 2、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的 联系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生物之间由于食 物关系而形成的 植 一种联系 食
青 草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四 级
— 昆 虫 青 蛙 蛇
2、营养级
食物链上的每一 个环节
— —

3、食物网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而 导致的其他物种变动: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食者数量变 动的影响:先增后减,最后趋向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 一种生物的变化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总结:
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含义:
(1)组成成分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对营养级的再认识: 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加拿大生物学家在《自然》周刊上发 表了最新且最全面的世界鱼类状况预 测:在过去50年间,由于过度捕捞致 使大型食肉型海洋动物(如金枪鱼和 鳕鱼)的数量减少了90%。尽管科学 家早在10年前就已知道人类的捕捞速 度超过了鱼类的自我补充速度,但这 一最新的全球性的数据无疑是令人震 惊的。
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
主要特点
作用
合理利用
限额采伐
草场退化的具体表现?
• 牧草稀疏低矮 • 杂草和毒草增多 • 严重时导致草场的沙漠化
草原沙漠化的思考
防治沙漠化和干旱要有大思路
2004年06月22日 15:43:00 来源:新华网
联合国最新统计,目前全球有近二分之一的陆地表面,110 个国家和10亿以上的人口受到沙漠化影响。中国沙漠化土地 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2%,比现有耕地面积还大; 再加上沙漠面积,荒漠化土地总共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 面积的27.9%。再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和庞大的牲畜数量,我国毫 无疑问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干旱为害和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 我国在与干旱和沙漠化作斗争方面,应该说有些大手笔。如 “南水北调”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及全民植树运动,在西 北一些地方退耕还林,在有的地方禁牧、禁伐。这些无疑都是重 大举措,且已经和即将显示效益。

初中生物生态平衡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生态平衡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生态平衡知识点归纳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物群落或者一个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群落之间、种类之间、个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显著的变化或者波动。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属性,保持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中生物生态平衡知识点的归纳:1.生态系统的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其中生物群落是由各种生物种类组成的,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了土壤、水、气候等因素。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3.生态平衡的稳定性: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态系统内部各种因素之间不断地相互影响、平衡、调节。

这种平衡状态通常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波动,但整体上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使受到外界干扰也能够恢复到平衡状态。

4.生态平衡的机制:生态平衡的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间的相互作用、食物链、生态位、竞争、共生等因素。

生态平衡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生态系统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并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被破坏。

例如,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受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生物灭绝。

6.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平衡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保持生态平衡,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相互平衡、和谐共存,生态系统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和结构。

总之,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平衡调节的结果,是一个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保护生态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人类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

(五)生物环境的调控 (六)区域系统水平的调控
四、社会经济系统的间接调控 (一)市场的作用 (二)工业、交通与信息系统的调控作用 (三)科学技术系统的调控作用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特点
一、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基本特点
(一)兼有中心式调控和非中心式调控两种机制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
1、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的非中心式调控机制是农业 生态系统的第一层调控 2、由直接操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农民或经营者充当调 控中心的人工直接控制构成第二层调控。 3、社会间接调控
二、生态失衡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
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环境 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以 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污染除了本身对人类及环境造成危害外,还降低 了水、生物和土地等资源中可利用部分的比例,使得资 源短缺的局面更加严峻,加重了生态破坏,加快了植被 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直接导致一些生态灾难和环境灾 难。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 题。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 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 生态平衡并不是绝对的,人类为了更好生 存,不断以强大的技术力量改变着原有的 生态平衡状态,使之建立起新的平衡。
二、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
1、生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相对稳定 2、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 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保持合理的比 例与速度 4、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由于干旱等极端气候导致 孩子的严重营养不良
3、全球气候变化 近些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 氟氯烃等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在空气中充当了 玻璃或塑料膜的角色,导致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 温度升高,致使全球变暖。 扩大 加 资源条件变化 疫病 剧 流行 自 危害 然 全球气候 人体 灾 变化 健康 害

初中生物生态平衡课程设计

初中生物生态平衡课程设计

初中生物生态平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掌握保护生态平衡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态现象的能力,学会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保护生态平衡的实施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爱,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生态平衡的基本知识。

课程设计紧密联系课本内容,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的设定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生态平衡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平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第三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2. 生态平衡破坏原因:过度捕猎、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第四节《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3. 生态平衡破坏的影响:物种灭绝、生态链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第四节《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4. 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第一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5. 实践案例分析:介绍国内外生态平衡保护的成功案例,分析其经验与启示。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生态平衡概念及生物相互关系第二课时:生态平衡破坏原因及影响第三课时: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及实践案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

高二生物三四章五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三四章五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三四章五章知识点第一节: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过程。

下面是高二生物三四章五章的知识点:1. 遗传基因学- 基因的定义和结构- 染色体和基因组的组成- 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 重组和突变的机制2. 孟德尔遗传学- 法则的提出和实验证据- 隐性和显性遗传- 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连锁和分离规律3. 染色体遗传学- 连锁性和非连锁性基因- 自由互换和着丝粒互换的影响- 小麦染色体组态和人类性染色体- 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4. 分子遗传学- 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密码和蛋白质合成- 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 DNA指纹和基因测序5. 进化理论- 进化的证据和模式- 天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突变和基因流的作用- 进化的速率和方向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丰富性。

下面是高二生物三四章五章的知识点:1. 物种概念和分类- 物种的定义和分类的意义- 形态分类和系统分类- 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系统- 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级别2. 动植物的多样性- 动物的分类和进化- 植物的分类和进化- 动植物的结构和适应特征- 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3.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位和生态位分化- 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4. 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热点-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热带雨林和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网络和物种保护- 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三节:人体生物学人体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下面是高二生物三四章五章的知识点:1. 人体的结构和组成- 人体系统的分类和功能-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生物学和人体生物学的关系2. 人体的调节和协调-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反馈调节和平衡调节- 调节失常和疾病- 生物技术在人体调节和协调中的应用3. 遗传和人体特征- 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病和遗传性状- 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 人类进化和人类特征的多样性4. 人体健康与疾病- 健康和疾病的定义- 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 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系统- 环境因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总结:高二生物三四章五章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和人体生物学三个方面。

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与平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综合体,其中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包括水、岩石、土壤、空气和光。

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与平衡是指其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相互关系和平衡的角度来探讨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首先,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依存。

在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例如,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而动物则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有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个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时,其余物种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其次,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形成了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式循环流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被其他生物利用,形成食物链。

这种循环流动维持了生态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生存和繁衍,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能量平衡和物质循环。

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生态灾难,如气候变化和物种灭绝。

此外,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影响生物的适应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生物对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和进化。

例如,某个地区发生疫情时,可能会导致某些动物数量增加,进而影响其他物种的生活状态,这种变化会使得生物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从而发展出新的适应特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与平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消耗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海洋污染等行为不仅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还破坏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

这种破坏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世界各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系统重要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态平衡的标志




即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主要表现: 1、具有完整协调的营养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之间比例协调; 2、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形成相互促进相互 制约的协调机制,防止物种消亡或大量孳生; 3、生态系统之间的大小和空间布局协调,如森林、 农田、草地、湿地等; 4、基本功能平衡,特别是物质循环利用率高,能 量流动环节多,输入输出平衡。
五、生态平衡失调


1.生态平衡失调:当外界干扰所施加的压力 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补偿能力 后,将造成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功能受 阻,正常的生态功能被打乱,反馈自控能 力下降,此现象即是生态平衡失调。 2.生态平衡阈值:不使生态系统丧失调节能 力或未超过恢复力的外干扰及破坏作用的 强度.


四.生态平衡的调节 1.生态系统的内稳定及其基础 生态系统内稳定含义:生态系统保持结构稳定,功能 协调,抵抗干扰,维持内部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内稳定基础:
(1)物质循环保护原则:维持物质高利用率. (2)生产保护原则:具有一定的生产量储存. (3)结构保护原则:所有生态系统都有趋于恢复因突 变事件造成的破坏的机制. (4)生态平衡原则:发生在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过程,都 是由负责结构稳定和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群落 机制控制的.
系统
七、生态平衡 的保持



1、大力开展综合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 现生态平衡。 2、兴建大型工程项目, 必须考虑生态效益,严 防破坏生态环境。 3、合理开发和利用自 然资源,控制生态系统 输出,保持生态平衡。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各组分得以正常发展,各种功能得以正 常进行,系统发育过程和趋势正常,即种类多样化, 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直到生态系统达到成熟稳 定状态. 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 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平 衡. 生态系统中各个组分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 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达到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 状态。
2、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充分利用能量
3、物质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规律- 协调稳定规律

物质输入输出保持 平衡
输入>输出:富营 养化 输入<输出:生产 力下降,系统退化
输入
输 出

输入
输 出

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 与环境之间存在作用与 反作用过程。造成: (1)生物从低级到高 级、生态系统从简单到 复杂; (2)环境从裸岩、干 旱、剧变到良好土壤、 湿润、温和。

完 整 协 调 的 营 养 结 构
生物种类 和数量 相对稳定, 形成 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 协调机制
生态系统之间的大小和空间布局协调
物质循环利用率高,能量流动环节多,输入输出平衡



三.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特征 1.生态能量学指标:群落初级生产与呼吸消耗接 近.P/R≈1。 2.营养物质循环特征:趋于”封闭式”. 3.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多样性丰富,包括:物种多样 性丰富;有机物(代谢产物或分泌物质)多样性,系统 信息丰富,反馈机制完善;垂直分层复杂导致小生境 多样化. 4.稳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高度发展和协调,自我调节 能力强.种内种间关系复杂,共生关系发达,熵值低, 抗干扰能力强. 5.选择能力:生态条件稳定,有利于高竞争能力的K选择的物种.
人类 干扰 破坏 物种 灭绝 加速
2、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1.结构上:缺损一个或几个组分;如澳洲原 草原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蜣螂(屎壳郎) 2.功能上:能量留在某一营养层受阻,初级 生产力下降,物质循环正常途径中断,循 环再生利用率低。
初级生产力下降

3、导致生态平衡 失调的原因
围湖造田
5.12汶川大地震



2.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1)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的反馈, 忍受一定的外来压力,自我调节恢复一定干扰作 用影响,维持生态平衡。如种间竞争、密度调节 等。 (2)抵抗力:生态系统抵抗外干扰并维持系统结构和 功能原状的能力.与发育成熟程度,结构复杂性有关. 如环境容量,自净能力等. (3)恢复力:生态系统遭受干扰破坏后,系统恢复到 原状的能力.系统结构简单,物种生活世代短,如草 原破坏后恢复快,而结构复杂物种生活世代长破坏 后恢复困难,如热带雨林.
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森林破坏,水源干枯,物种灭绝
祁连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湖区水污染严重,鱼类大 量死亡
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1.自然原因:火山、山崩、海啸、地震、台 风、洪涝、干旱等 2.人为原因:改变物种、改变环境因素、破 坏信息系统等。
六、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生态系统中生物与 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具有和谐协调的关系,是构成生态系统或生物群 落的基础。可以分为通过食物链或否的2类。 (1)普遍的依存与制约关系(物物相关规律): 生态系统内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物种之 间,生态系统之间普遍存在直接和间接的相互影 响。 (2)通过食物链而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协调关系 (相生相克规律):每种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中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并有特定的作用,各种生 物因此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土壤
协同进化带来群落演替
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生态系统中,生物 赖以生存的各种环 境资源在质量、数 量、空间和时间等 方面,都有其一定 的限度,不能无限 供给,造成其生产 力有一个上限,对 外来干扰有一定忍 耐极限。
固氮 能力 有限 带来 氮有
淡水的有限性
6、反馈调节规律



控制系统:具有调节其功能的反馈机制的开放系 统。 反馈:系统的输出可以决定系统未来的输入;一 个系统,如果其状态能够决定输入,则其具有反 馈机制的存在。 正反馈:使偏离加剧的反馈。数量或结构剧变, 如生物个体长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等过程, 是有机体存活、生长、提高竞争力所必须的。 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的反馈。使生态系统能 够忍受一定的外来压力,一定干扰作用影响可以 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维持生态平衡。如种间竞争、 密度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