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审视_毛亚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6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31,No.6 2010年12月TSINGH UA JOU RNAL OF EDU CAT ION Dec.2010
建国以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审视
毛亚庆1蔡宗模2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100875;2.重庆文理学院,重庆402160)
摘要:建国以来,适应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从政治控制模式到准市场经济模式的演变过程,专业技术职务内涵也经历了相应的衍变并不断丰富,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政府干预过多、社会化评审机制不健全等与宏观政策趋势不相适应的制度障碍,不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按照专业技术发展逻辑,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化应在理顺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模式的制度潜力,以进一步解放高校教师的生产力,促进人才成长。
关键词:职称制度;教师专业发展;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10)06-0027-08
本文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理论视角,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考察,特别是对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政策的分析,在历时的纵向过程中审视我国职称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以期获得进一步改善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的经验与启示。
一、概念内涵与分析框架
(一)主要概念
1.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下位概念。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丰富,不断演变,也制定了明确的基准¹。多数研究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个体或群体专业不断提升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º如果从历时的角度考察,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经历了从知识技能的掌握、态度情意的转变到人(教师)自身的主体性和价值得以提升的演进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¼。它包含着两层意涵)))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关注职前,一个关注职
收稿日期:2010-09-03
作者简介:毛亚庆,四川南充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蔡宗模,重庆璧山人,重庆文理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¹1989年全美教师专业基准委员会制定的5教师专业化基准大纲6共分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界定教师专业化基准,而这不过是决策和操作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其内涵比这要更丰富。
º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0;Day,C.,D ev elop ing T eacher s: the Chal lenges of L if e long L ear ning(London:Falm er,1999),4;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0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5):56-57;朱玉东.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26-28.
»持此观点的也不少。Evans,L.,/What is Teacher Development?0Ox f or d Review of Education281(2000):123-137;赵明仁.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概念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6,(4);Mushayikwa, E.,Lubben, F.,/Self-Di-rected Prof essional Development)))Hope for Teachers Working in Deprived Environments?0T eaching and T eacher
E ducatio n:A n I nter national J our nal of Resear ch and Studies253(2009):375-382.
¼瞿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后。本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更偏重于后者。
教师的专业发展,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提升,指政府、学校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奖励、惩罚等日常手段促使教师职业专业化或专业达标的过程,体现为数量指标;二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指政府或学校设计相应的制度引导教师个体在专业观念、态度、知识、能力、情意等方面的长期发展,形成自觉追求或自我实现的愿望,实现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它体现为质量指标。其中在我国很重要的一个制度设计就是职称制度。
2.职称制度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一项主要制度,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人才科学配置和使用的重要依
据0¹。职称制度是关于/职称0的/制度0,职称本指技术职务的名称(称号)。º但从建国初到现在,长期
混淆不分。50年代实行职务任命制,职务与称号不分;60年代着手建立学衔称号制度,把标志学术、技术水平的称号和职务区别开来;1979年恢复职称评定制度,职称既带有称号性质,又带有职务因素;1986年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职称事实上被/专业技术称号0或/专业技术资格0取代,成为区别教师专业能力的标识,正式与职务划清界限。但因为职称一词沿用已久,后来的政策文本和理论文献也接受了这一称谓,但仅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来使用,不与称号、职务并列,但涵盖二者,比如职称改革、职称工作、职称评聘、职称制度等。
(二)分析框架
职称制度是有关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相关要素的规则系统。它对内涉及到理念、对象、主体、权利、结构、法规、价值、伦理、习惯、机制等职称政策;对外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制相连,进而与一国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本文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放到宏观背景中进行讨论,关注的是我国高校的职称政策变化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借鉴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理论,从合法性机制考察制度环境对组
织趋同的影响,其中也包含着对组织内部制度安排的影响。»具体的思路是:宏观制度环境变化影响高
校教师职称制度演变,这种演变直接影响高校组织的理性选择并进而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建国以来,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演变与国家宏观体制改革同步。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政治控制一切,决策权高度集中,形成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政治控制模式,在职称制度上就表现为1949-1966年的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文革结束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大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0,于是有了1978-1985年过渡性质的职称评定和整顿,形成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过渡模式。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5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6,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教育上的体现就是1985年的5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6和1986年出台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翌年通过了5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6,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系列的宏观政策调整,也反映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不断向市场经济体制调适的过程当中,形成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市场取向模式。
政治控制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意识形态的统一和集中,政府是统制型政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
¹º»赵超.我国明确职称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着重完善评价机制[EB/OL]./politics/2009-09/10/content_12030865.htm,2009-09-10/2010-03-28.
宋健.在全国职称改革工作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八六年一月四日)[A].辽宁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称改革工作资料汇编(二)[C].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7.4.
保罗#迪马久,沃尔特#鲍威尔.铁的牢笼新探讨:组织领域的制度趋同性和集体理性[A].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4.